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任务来源:本规范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红枣裂果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3-01)与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02)相关要求。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4]7号文献),“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绿色防治技术规程”(项目编号:SDBXM74-2014)于2014年7月1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

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从2015年开始提出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植保总站和佳县红枣工作站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开展与标准制定相关科学试验研究主要有枣树绿盲蝽田间发生规律,田间分布调查及测报技术应用等;同时开展绿盲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试验等主要研究工作,在总结相关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形成《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1、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陕西省植保总站和佳县红枣工作站三个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

标准制定成员有洪波、张锋、曹娜、刘晨、王晶玲、李英梅、冯雪平、张淑莲、陈志杰、石勇强。

具体见表1。

“”
2、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起草,2015年制定组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标准起草制定后进行专家意见送审。

2015年4-6月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015年7-8月制定阶段。

2015年10至12月送审、初审阶段。

3、意见征询和讨论完善,接到初审后,2016年2月对标准初稿进行意见征询和论证,征求了相关主管部门、质检部门、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意见(见表2)后,项目组召开了编制人员参加的讨论会,2016年3月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现已完成《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提请审查。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编制原则:
本规范的编制原则:
1、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原则;
2、以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为原则;
3、立足于因地制宜的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最新集成成果,其颁布、实施、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平衡作用,实施以生物药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人工调控,优化枣园生物群落结构,促进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范围
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格式,《枣树绿盲蝽测报及
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内容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危害症状、测报及防治技术等内容。

本规范对枣树绿盲蝽防治的诱虫板、粘虫胶、绿盲蝽世代划分、嫩叶、花蕾、幼果受害率、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进行了定义,同时对绿盲蝽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危害症状进行了细致说明,并对绿盲蝽田间发生期预测及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等方法进行了具体规范,也对绿盲蝽的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进行了规范。

三、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红枣是我国分布最广和最具代表性的原产果树之一,全世界近99%的面积和产量以及全球近100%的枣产品国际贸易集中在我国。

病虫的危害一直是红枣生产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绿盲蝽逐渐上升为我省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红枣和冬枣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在陕北枣树连年发生,并有加重趋势,而枣农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和防治次数,致使该虫抗药性逐年提高,防治难度较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通过研究枣绿盲蝽的发生危害、生活史、种群消长动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环境因子、栽培方式与虫害的相互作
用,结合不同生态环境害虫发生具体特点,利用绿盲蝽发育历期法及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法,分别确定出绿盲蝽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及以后几个虫态相应发生日期,并对有效虫口基数预测,结合历史资料来预测下一代发生程度,形成绿盲蝽测报关键技术体系。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开展合理选择间作物、树上修剪树下除草等栽培措施,使用诱虫板、粘虫胶进行物理防治,利用草蛉、捕食性蜘蛛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效研究,最终形成绿盲蝽防治关键技术体系。

上述试验经过田间小区验证,防治试验示范,试验验证的准确度较高,可靠性、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共性技术,形成规范,指导生产实践。

四、知识产权说明:标准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说明;
上述成果本标准的制定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红枣裂果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3-01)与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02)等相关科技项目的主要成果、技术、专利、论文、软件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

五、采标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或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比较;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目前国内仅新疆、河北等有关有机红枣、绿色红枣生产标准的相关文献,均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报道,陕西已发布的有关红枣标准有《红枣育苗技术规程》(DB61/T324.2-2012),《红枣苗木质量等级》(DB61/T324.3-2012),《红枣无公害栽培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4-2012),《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5-2012),《红枣产品质量等级》(DB61/T324.6-2012)等五项标准。

有关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尚未见发布。

由于红枣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国外也是近年来从中国引进红枣栽培,其中韩国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栽培,但其产量较小。

因此国外有关红枣害虫防治的标准为空白。

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比较,“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枣树绿盲蝽预测预报技术的规范。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依据和结果;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说明及理由;
枣果生产作为陕北和关中枣树栽培地区创汇增收的主要产业,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枣农的关注。

近年来,绿盲蝽逐渐上升为我省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红枣和冬枣
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对冬枣的危害尤为严重,在渭南冬枣产区受危害面积达60%以上,严重损害了我省枣果的产量与质量,损害了枣农利益。

枣树绿盲蝽由于其发生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行动敏捷,最佳防治适期难以确定,为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枣农只能进一步增加药量和防治次数,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浪费。

近年来,人们对枣果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按照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又使我们在枣果生产中必须走绿色生产的道路,生产安全级别最高的有机枣。

而红枣的病虫绿色防治报道较少,科学技术储备明显不足。

因此,制定适宜于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对实现红枣提质增效、保证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议尽快颁布“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以指导枣树田间生产。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