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用语大全1
古代书信开头格式
![古代书信开头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856bf2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3.png)
古代书信开头格式
在古代书信中,开头通常会使用一些尊敬和客套的言辞,以示礼貌和尊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书信开头格式:
1. 敬爱的(收信人的名字):
此致
敬礼!
2. 尊敬的(收信人的名字):
愿您安好。
3. (收信人的名字):
谨启者:
一切安好。
在开头之后,通常会有一段介绍信件内容和目的的段落,然后再展开具体的内容。
结尾部分也会使用一些客套的言辞,以示礼貌和尊重。
例如:
1. 此致
敬礼!
(写信人的名字)
2. 顺祝商祺!(写信人的名字)
3. 谨此奉复。
顺颂时祺。
(写信人的名字)。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33810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1.png)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1、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2、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3、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近况如何,念念;4、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5、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6、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7、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8、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专此奉复辟; 敬候回谕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手此奉复;。
古人书信常用语14类,其实你今天还在用
![古人书信常用语14类,其实你今天还在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c7090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b.png)
古人书信常用语14类,其实你今天还在用现代人的交流,比古人方便得多,QQ、微信使得天涯变成咫尺,即时性的交流没有了古人见信如晤面的期待,现代人很难想像古人“家书抵万金”的感受。
现代人快递包裹很多,却没了一纸信箴的牵挂,现代人很少有写书信的了,甚至连笔也很少拿起,不由得让人怅然若失。
看下面这些常用书信语,让我们回味书信曾经的美好。
其实这些常用语中的大多数我们还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另外如果使用电邮,这些常用语也有所裨益。
家书抵万金一、启始1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惠”是敬辞,表示对来信的珍重。
你给我的信我都看了,感到非常欣慰。
2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示”是对来信的敬称。
刚刚得到了你的信,就像看到你一样。
3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好久没有通信了,我非常想念你。
4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我的上一封信,想必你应该看过了。
5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笺”原指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来题咏或写书信,后来就成了书信的代称。
近来很荣幸能多次和您书信交流,对您的厚谊深情很感恩。
6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接到你写的信,饱含着深情厚谊,使我感动和愉快。
7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多次得到您的亲笔信,里面流露着您的热情真诚。
8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
前段时间我给你的信,想来应该已经到了你的手上。
9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读好友的来信,就好像看到了老朋友本人一样。
10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二、思念1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驰系”相当于“驰念”。
分别后一个多月,深深地想念你。
2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暌违”是分散隔离的意思。
“拳”有诚挚的意思,特别是叠用的时候。
分开的日子久了,真诚的思念更加深厚。
3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4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5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6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2d0e10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c.png)
古人书信用语如下:
1. 致敬之辞:
- 拜启(称呼对方)
- 敝函(谦称自己的信函)
2. 自我介绍:
- 窃书生某某(自称为书生某某)
- 忝居某职(谦称自己的职位)
3. 表达问候:
- 问安(向收信人问好)
- 寒暄(共同寒暄)
4. 表达感激:
- 谢恩(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深感钦佩(对对方的品德或才能表示钦佩)
5. 表达关切:
- 关心(对收信人的身体或工作等表示关心)- 承蒙关照(对对方的关心表示感激)
6. 结尾祝愿:
- 谨启(结束语)
- 祝安(对收信人的祝福)
以上词汇在古代书信中常见,展现出古人交际时的礼貌与情感表达。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fc5653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7.png)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1. 敬启者:表示信函的开头和称呼,相当于现代的“致……”。
2. 失礼:表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或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回信所致的辞令。
3. 致书:表示写信的动作,相当于现代的“来信”。
4. 大吉大利:指祝贺对方身处安康、平安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祝您身体健康”。
5. 屈指:表示时间飞逝,相当于现代的“转眼”。
6. 不胜惶恐: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感到惭愧和内心懊悔。
7. 殷切之意:指诚挚的愿望和渴望。
8. 倍加珍重:表示对方的东西或品物极其珍贵,要倍加保存和爱护。
9. 敷衍塞责:表示应付了事,不够认真负责。
10. 隆重其事:表示注重慎重,尊重事物本身的重要性。
11. 遵照:表示遵守,听从。
12. 心腹之言:指极有亲密感,非常深刻的对话内容。
13. 恭敬:表示对长者或官方的敬意,相当于现代的“尊敬”。
14. 恭祝安康:指祝福对方的身体健康。
15. 稍备:表示准备,做好准备事项。
16. 茕茕孑立:表示孤独无依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独自一人”。
17. 勤快:表示勤劳和勤奋的状态。
18. 沉思默想:表示深思熟虑,认真思考。
19. 顾虑重重:表示有很多考虑和忧虑。
20. 不啻:表示比喻和夸张,相当于现代的“简直”。
21. 哀戚:表示感伤和悲哀的状态。
22. 披肝沥胆:表示非常坦诚和真诚。
23. 此外,古代书信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还包括“齐备”、“遗闻”、“布衣”、“驿站”、“金玉”等等。
总之,古代书信是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用词和辞令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这些用词和辞令,既具有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统书信用语大全(精简篇)
![传统书信用语大全(精简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90003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7.png)
传统书信用语大全传统书信用语大全写给亲朋中的长辈:尊前、尊右、尊鉴、赐鉴;写给老师:函丈、绛帐、帐下、侍侧、坛席、座前、讲席、史席;写给兄弟姐妹:手足、如握、如晤;写给平辈亲朋:阁下、足下、执事、台右、台鉴、大鉴、文览、惠鉴、雅鉴、尊览、道鉴、台览、台前、台照、雾照、丙照、朗照、澄照;写给年龄小于自己的平辈:青览、青睐、如见、如面、人青、英览;写给同学:砚席、文几、如晤、如面;写给子侄辈:知悉、见悉、收阅、收览、人见、人览、知之;写给女性长辈:靓座、尧览、妆前、彭鉴、侍右;写给文职官员:助览、钧览、钧座、勋鉴;写给武职官员:摩下、摩鉴、幕下、勋座;写给教育界人士:讲席、座右、座次;写给作家:著席、撰席;写给宗教界人士:方丈、道览、清鉴、法览、莲座、仙览、坛次。
署名后面的敬词,又叫启禀词写给尊长:叩、叩上、拜上、叩察、再拜;写给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顿首、亲笔、手肃;写给晚辈:字、示谕、手白、手谕。
信尾常用敬词用于长辈:肃此奉察、肃此敬达、肃呈寸察、特肃察函、叩上寸笺、肃此、敬此、谨此、伏乞恩鉴、伏祈垂察、伏惟崇鉴、充冀助鉴;用于亲友平辈:敬奉寸函、特此奉达、端此奉达、庄修尺素、端此、厅此、草此奉闻、诸维荃照、诸维朗照、统祈爱照、诸维玉用于妇女:伏维彭鉴、绪维芳照、统希玉照;用于申贺:藉申贺意、肃表贺忱、深以为祝、是所欣祝;用于吊唁:恭陈唁意、藉表哀忱、肃此上慰;用于辞谢:敬抒辞意、心领肃谢;用于申谢:肃此敬谢、敬函肃谢、敬申谢意、肃此鸣谢;用于送行:用抒离绪、特诉离宗、藉罄别情、敬抒别情。
常用请安、祝福语用于祖父母、父母:恭叩金安、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棋、敬请福安、肃请金安、察请安好、肃候钧安、恭叩慈安、载叩福安、谨叩康健;用于亲友长辈:虔请康安、敬请颐安、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抵叩祺安、谨祝福体安和(福体康吉);用于老师:虔请讲安(讲棋、教安、教棋)、敬请尘安、恭请道安(道绥、道祺)、肃请诲安、载颂讲履安吉(讲坛隆胜、道体康娱、道履绥和);用于夫妇:敬颂俪扯(祺)、敬请俪安、顺颂双安(双祺)、复烦琴棋曼福(俪扯安燕、伉俪双绥);用于亲友平辈:顺颂时绥、敬候佳扯、顺颂起居、并候近安(久安、平安)、顺颂大安、敬颂台安(台祺);用于亲友晚辈:即问近好(近绥、近安)、即询近佳、此候刻好(百益、无量、进步);用于学界:只颂撰祺(撰述宣勤、撰著益宏)、顺请文安(文扯、文绥)、只请著安(著福、著祺安畅、著作日新)、并请学安(学棋、学扯)、即候文棋(文祺佳吉、文棋茂畅)、即颂吟棋、敬祝编安(编祺、;用于政界:恭请多安(勋安、升安)、只请政安、敬请崇禧(崇安)、敬颂勋履云蒸(勋绩宏丰、勋华日茂)、恭颂升棋晋畅;用于军界:恭请靡安(靡棋)、敬请座安、肃请捷安;用于商界:即请财安、顺烦筹棋、敬候筹安、祁祝生意顺绥(骏业云蒸、财并春臻、财棋迎祥、筹祺协吉、诸务顺怀);用于行旅:敬请旅安(游安、行安、途安)、借颂旅祺、顺请旅扯、并颂旅居燕吉(旅体康安、客邸吉祥、荣行顺畅、旅祺万福、旅棋清嘉、旅址胜常、时棋纳吉);用于家居:敬请潭安、并顷潭福、顺颂潭祺、即颂潭第吉祥(潭祺畅茂、潭社迎祥、潭社凝祥、潭社多佳、潭扯绥和、潭庭安泰、祠第增祥、阖第吉祥);用于贺婚:恭请燕禧、恭请禧安、恭贺大禧;用于贺年:即颂岁禧、恭贺年禧、恭贺新禧(鸿禧、春禧、节禧)、顺贺年安(岁佳、新祺);用于慰问病人:即请卫安、敬祝早痊(痊安);用于吊唁:顺问苫次、专候素履、此候孝履(孝安);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扯、即候时社;用于时令问候:顺颂春社、敬请春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用于祝颂对方亲长:敬请堂上健康(上侍安娱、尊候安吉、侍棋晋吉、慈侍安善)。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1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1](https://img.taocdn.com/s3/m/320dfadfad51f01dc281f177.png)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2011-09-20 11:29:45|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信件常用语
![古代信件常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1d35896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1.png)
古代信件常用语1. “见字如面”。
就像咱们现在虽然不能当面聊天,但这封信一到你手上,就好像我站在你跟前一样。
我在这头,满心都是想跟你唠唠的事儿呢。
2. “君安否?”这就像在问,兄弟啊,你过得咋样呢?我每天都惦记着你,就盼着你一切都好。
就像那老树上的鸟儿,盼着同伴平安归来。
3. “敬启者”。
虽然有点文绉绉的,但这就好比我很尊敬地在敲你的门,说,嘿,我有话要跟你说呢。
我上次写信给阿强的时候,开头也是这么写的,因为我打心底尊重他。
4. “顿首”。
这可是很诚恳的说法,就好像我在你面前,重重地磕个头。
我要是犯了错跟你道歉,就会用这个词,那是真心实意觉得对不住你。
5. “惠书敬悉”。
意思就是收到你的信啦,可高兴了。
这就像收到了远方朋友寄来的宝贝,满心都是欢喜。
就像阿花收到她恋人的信,那脸上笑开了花。
6. “别来无恙?”就跟现在咱们说,好久不见,没出啥事儿吧?我每次见到许久不见的朋友,心里就这么想,嘴上也就这么问了。
7. “尺牍”。
这就是说信件啦,咱这小小的信件,就像一艘小船,在咱俩之间的情谊之海上漂啊漂,把我的话带给你。
8. “知君念我,吾心甚悦。
”知道你想着我,我心里可美了。
就像那小猫吃到了鱼,美滋滋的。
我跟阿妹写信的时候,提到她牵挂我,我就这么写。
9. “展信佳。
”就希望你打开信的时候一切都好。
这就像是我在信里给你先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10. “叨扰”。
要是我求你办事或者跟你说点事儿怕打扰你,就用这个。
就好比我去敲你家的门,还很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来打扰你一下啦。
11. “幸甚至哉。
”我要是遇到特别高兴的事儿,想跟你分享,就这么写。
就像我中了大奖,迫不及待地写信告诉你,那心情就像在云端一样。
12. “望君垂怜。
”要是我有求于你,就会这么说。
这就像一个可怜巴巴的小狗,望着主人讨吃的一样。
我跟老板写信求加薪的时候,差点就用这个词了。
13. “谨奉书。
”就是很恭敬地写信给你。
这就像我双手捧着我的心意,送到你面前。
文言文书信落款
![文言文书信落款](https://img.taocdn.com/s3/m/78ecfea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b.png)
文言文书信落款篇一: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1、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2、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4、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5、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6、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7、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8、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专此奉复辟。
敬候回谕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古代书信套语
![古代书信套语](https://img.taocdn.com/s3/m/4478c6d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b.png)
古代书信套语1. 兄台,见字如面。
你于我而言,恰似那高山之松,正直且坚毅。
今日修书,不为别事,只盼君一切顺遂。
君常在外游历,“路途艰辛,君可曾遇那如荆棘般棘手之事?”我心忧之,愿君早日归来,共话往昔趣事。
2. 吾友,展信安。
你仿若那春日之燕,灵动而欢悦。
久未闻君消息,思念如潮水,汹涌不息。
“君处之境,可是如那繁花盛景,满是生机?”若得闲暇,务请速回我信,莫让我这心,如那风中残烛,飘摇不定。
3. 娘子,手书奉上。
你乃我心中之明月,皎洁而温柔。
离别多日,相思成疾。
“娘子在家,是否如那笼中之雀,颇感寂寥?”待我功成名就,定当快马加鞭,回你身边,与你相伴,再不分离。
4. 贤弟,信至。
你像那初升之阳,朝气蓬勃。
听闻你近日忙于学业,“这般辛苦,你可会如那负重之牛,疲惫不堪?”若遇难题,不妨告知于我,兄定当竭力相助,助你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5. 恩师,敬呈此信。
您犹如那暗夜之烛,照亮我前行之路。
许久未得恩师教诲,心中惶惶。
“恩师身体,可还如那苍松翠柏,硬朗康健?”弟子定当铭记师恩,努力进取,不负恩师期望。
6. 仁兄,笺书已达。
你似那旷野之马,不羁而自由。
不知兄近来可有奇遇,“那经历是否如那传奇故事,扣人心弦?”愿兄分享一二,让我这平淡日子,也能如那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惊喜之波。
7. 姑娘,字落君前。
你宛如那深谷幽兰,淡雅且芬芳。
虽与姑娘相隔甚远,“姑娘心中,可念我这远方之人,如那离群孤雁,盼归心切?”若有机缘,定当登门拜访,一睹姑娘芳容。
8. 尊长,书函敬上。
您若那巍峨之峰,令人敬仰。
家中诸事,皆仰仗尊长操持。
“尊长操劳,可会似那疲惫旅人,心力交瘁?”晚生定当孝顺尊长,以报养育之恩。
古代书信套语是古人情感交流的细腻纽带,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话语,传达着思念、关怀、敬仰等诸多情感,让人与人之间虽远隔千里,却能心意相通,情谊绵延。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90fcfd0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2.png)
古代书信常用语古代书信常用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书信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古代书信礼貌用语
![古代书信礼貌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193c64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b.png)
古代书信礼貌用语
在古代,书信中的礼貌用语非常丰富且讲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书信礼貌用语:
1. 敬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2. 敬复者:表示对来信的回复,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3. 拜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是一种更为尊敬的表达方式。
4. 敬呈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通常用于下对上的书信。
5. 谨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是一种更为恭敬的表达方式。
6. 敬邀者:表示邀请对方参加某项活动,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恭敬。
7. 拜请者:表示请求对方做某事,是一种更为尊敬的表达方式。
8. 谨致谢意:表示对对方的帮助或好意表示感谢。
9. 此致敬礼:表示书信的结尾,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10. 拜别者:表示告别,是一种古雅的表达方式。
这些用语在古代书信中非常常见,它们不仅表达了写信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
古代书信的用语以及用法
![古代书信的用语以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cd0c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3.png)
古代书信的用语以及用法古代书信的用语以及用法1.提称知照语信笺首行的称呼包括三部分:姓名、称呼和提称知照语。
提称知照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师长:函丈;专鉴、赐鉴。
平行:大鉴、台鉴、英鉴。
宗教界:道鉴、文鉴、清鉴。
文教界:道席、清鉴。
政界:钧鉴、勋鉴。
军警界:钧鉴、钧座、幕下。
部门主管:钧鉴。
2.信末颂候语颂候语也叫祝颂语、致敬语,它分为“请候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请候语”有如:即颂、恭颂、顺颂、敬请和叩请等,其中恭颂、敬请和叩请是对长辈而言的。
“请候语”之下的颂候语有:平行:台安、台祺、大安。
宗教界:道安、法安。
文教界:教安、文祺、道安。
财经界:商祺、筹安、财安。
军政界:政安、勋祺。
有权责者:钧安、钧祺。
3.正文中的常用套语正文中的常用套语主要有:台端、阁下——你尊函、大函;来函——你的来信领悉敬悉、收悉——已收到顷接——刚收到荷蒙——得到你如蒙俯允——如果得到你的答允兹因——这因为是项、是日、是次——这一项, 这一天, 这一次未克作覆——未能回复特此函达——特别写这封信给你至深感铭——十分感激4.启告语信末除了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
启告语又称具名语,他是信函署名之后的谦词。
如:尊长:叩、叩上、叩禀、谨禀、敬禀、拜上、百拜、再拜。
平行:谨启、手肃、上言、上书、鞠躬、鞠启、脱帽、敬上、顿首、谨肃、谨复、敬启、亲笔、谨献(送礼信用)。
晚辈:示、字、白、谕、手白、手谕。
用于庆贺:叩贺、拜贺、敬贺、恭贺、谨贺、仝(同)贺、序贺(几代同贺)。
5. 启封语文言书信受信者名称之后的开启语,又叫启封语。
开启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平行:台启;大启。
上行:钧启,福启,安启,勋启。
下行:收启,手启,启,收。
文教界:文启。
女性:玉展,懿启,慧启,芳启。
居丧者:礼启,素启。
宗教界:道启,惠启。
公函:公启,台启。
机密信函:钧密启,密启。
中国古代信件常用语
![中国古代信件常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f9f144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b.png)
中国古代信件常用语中国古代信件常用语启始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接获手收,快慰莫名。
谕书敬读,不胜欢慰。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蒙惠书,敬悉种种。
咋得手札,敬悉一是。
久不能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顷奉X月X日惠函,谨悉一切。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至为欢愉。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捧读知己惠书,令人欣慰无量。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已先尘左右。
书已接金日,今朔略闲,率写数语。
思念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谒望殊深。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情別怀,今犹耿耿。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心路咫尺,瞻言甚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回顾……之时,又已……年矣。
鸿雁传书,千里咫尺。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尚远,不能聚首。
转托文墨,时通消息。
別來良久,甚以为怀,何重逢,登高延企。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日积。
奉读手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一别遂已如许年,南北奔孔,彼此头白,顷接惠书,慰甚喜甚。
握別以来,深感寂寞。
近况若何,念念。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望白云之信。
久疏问候,想动定一切佳胜?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
钦佩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新作拜读,敬佩之至。
久饮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喜接诲教,真解朦矣。
谨蒙诲语,用祛尘感。
顷读惠书,如闻金玉良言。
蒙惠书並赐大著浩如河汉,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或者新作,尚望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下风引领,敢不拜嘉。
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春雨霏霏,思绪绵绵,近況若何,念念。
阳春之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
![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https://img.taocdn.com/s3/m/fa7f5cc3be23482fb5da4c45.png)
书信写作格式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 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写信的古语
![写信的古语](https://img.taocdn.com/s3/m/e1e7c3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5.png)
在古代,人们写信时使用的语言和现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写信时常用的古语:
1. 敬启者:表示尊敬地开启这封信的人。
2. 台鉴:请对方审阅信件的意思。
3. 谨此:表示恭敬地在此陈述。
4. 不具:表示不再详细叙述。
5. 不一:表示不再一一叙述。
6. 此询近佳:表示询问对方近况是否安好。
7. 顺颂时绥:表示祝愿对方时时刻刻平安。
8. 敬请光临:表示诚恳地邀请对方光临。
9. 特此奉告:表示特别以此告知对方。
这些古语在现代的书信中已经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如商务信函、求职信等中仍可能会使用到。
书信问候语古风
![书信问候语古风](https://img.taocdn.com/s3/m/75235a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6.png)
书信问候语古风
1. 敬启者:
寒来暑往,时序更迭,久疏问候,唯愿君安。
值此素笺寄怀之际,聊表微忱,愿吾兄(弟、姐、妹、友)诸凡顺遂,体健安康,书香常伴,事事如意。
2. 贵阁主人:
伏维动止皆宜,时泰岁稔。
仆谨以尺素遥致问候,愿君安乐无恙,学业(事业)精进,风雅犹存,日新又新。
3. 高朋尊鉴:
斗转星移,岁末年初,愿风递我衷心之祈愿,托云寄予深深之关切。
愿君安康如常,百福骈臻,诸事亨通,无虑无忧。
4. 阁下:
展信舒颜,愿清风带来我真诚的问候,但愿您此刻身心康泰,诸事皆顺,福泽延绵,年年有余,岁岁长安。
5. 友人亲览:
久未执笔,今以翰墨抒怀,愿清风明月寄我深情,愿您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世事安稳,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古代常用的书信用语
![古代常用的书信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e5e431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2.png)
古代常用的书信用语1、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2、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3、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平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4、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适用于一般书信。
5、双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
6、芳鉴:女子间往来书信。
7、礼鉴:给居丧者信。
8、共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9、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10、启辞: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11、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12、拜启者: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13、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万望不吝赐教。
14、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以下为常见祝辞:15、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即请大安16、对尊长: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17、平辈间,为强调敬意:恭颂恭请恭候18、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19、对祖父:起居永福20、对父母辈:金安福安21、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22、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23、平辈友朋间,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24、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25、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26、对未婚女子:闺安27、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28、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29、贺有喜庆事者:喜安庆祺30、贺新婚者:燕安燕喜31、贺生子者:麟安32、对编辑:编祺编安33、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34、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铎安35、对病人:痊安36、对军界:勋祉戎安37、对政界: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38、对工商实业界:筹祉筹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
旧时书信常用语,是那么美!
![旧时书信常用语,是那么美!](https://img.taocdn.com/s3/m/dd87f0a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4.png)
旧时书信常用语,是那么美!启始< 一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思念< 二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钦佩< 三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韬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问病< 四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时令问候< 五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古代书信交流常用语拾零
![古代书信交流常用语拾零](https://img.taocdn.com/s3/m/ed08e2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6.png)
古代书信交流常用语拾零收到來信常用语:1、盼来手示,诵悉一切,承赐教言,十分感激。
2、大示拜读,心折殊深,得奉云翰,不胜感戴。
3、大札拜读,敬佩之至,大函细读,尊意俱悉。
4、得聆教益,如坐春风,得书之喜,喜不自胜。
5、奉展芳翰,如見玉颜,忽得兰言,欣喜若狂。
6、华翰先颁,甚忍下怀,惠示奉悉,如亲威颜。
7、茲蒙惠书,无限感激,昨接云朵,聆悉一切。
8、接奉环云,慰如心颂,昨接还翰,喜悉一切。
形容时间飞逝:1、白驹过隙,寒暑三度,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奉风东去,夏风南来,光阴荏苒,时序频迁。
3、人间岁改,天上星回,时光流水,日月飞梭。
4、寒暑易节,春秋换季,岁月不居,時节如流。
5、岁月荏苒,裘葛几易,岁月易得,弹指人生。
6、岁月易逝,十载一瞬,岁月难驻,人生易老。
表示傾诉思念:1、故园代切,梦寐神驰,別來良久,甚以为怀。
2、別后萦思,愁肠日转,多日不见,孺念甚殷。
3、海天在望,不尽依依,春雨霏霏,思绪绵绵。
4、海天相望,思念切切,离情別绪,耿耿于怀。
5、握別以来,深感寂寞,遙隔云山,久疏音问。
6、心路咫尺,灵犀相通,一別累月,思何可支。
4、自別芝晖,思念殊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5、频年不晤,渴想良深,秋水伊人,怀念不已。
表示道歉请谅:1、抱歉之情,莫可言表,久未请安,深以为歉。
2、多承过奖,不胜惭愧,满腔歉意,寤寐难安。
3、久疏问候,抱歉良深,夙夜抚怀,殊深歉仄。
4、屡未奉答,歉甚愧甚,未能践约,抱歉良深。
表示言犹未尽:1、情长纸短,不尽依依,书不尽意,余言后叙。
2、书何尽言?略陈鄙陋,书未尽情,余候面叙。
3、书不尽怀,余候后禀,楮墨有限,不尽欲言。
4、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身份不同称谓用语也不同: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2011-09-20 11:29:45|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
这都是比较客气的。
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
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
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
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
近况如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
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抱歉之至。
歉疚殊深。
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
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尚乞原谅,至希查照。
至祈召收,即请哂纳。
请给予批评和指教。
务请没法。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
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
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
附上薄仪,聊表微意。
薄具菲仪,用伸贺忱。
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无任盼祷。
是所至盼。
不胜企望。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
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
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
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
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书信用语--------------------------------------------------------------------------------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1)书信的格式和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相互通信来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语。
通信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目前已不太用了。
但和一些老先生的来往书信还是十分讲究的。
分行是在信中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一到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签、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等。
现时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也都未尝不可。
当你写好信以后,应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即问近好”、“敬颂钧安”、“敬祝健康”,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棋”、“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赐教”、“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
按书信用语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类别:开头语喜接来函,不胜欢慰。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棒读惠书,欣慰无量。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
顷接手教,敬悉一切。
接奉大札,敬悉种切。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情别怀,今犹耿耿。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心路咫尺,瞻言甚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鸿雁传书,千里咫尺。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尚远,不能聚首。
转托文墨,时通消息。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近况若何,念念。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
久疏问候,多多见谅。
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
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末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喜接诲教,真解蒙矣。
谨蒙诲语,用祛尘惑。
顷读惠书,如闻金玉良言。
蒙惠书并赐大着,拜服之至。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绪绵绵,近况如何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怕!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