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文章标题: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于__市退耕还林情况的调查报告10月21日,由担任__市政协副主席和常委的九三学社__市和主委、副主委组成的调研组,对__市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调研,与__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农业、林业、水利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深入到__市山区农村,对__市今年开展的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__市的基本情况__市位于我省的西南部,太行山南端,属于深山区、半山区、丘陵兼有的县级市,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3万。

共有耕地89万亩,其中旱地,半旱地69万亩。

共有林业用地129万亩,绿化总面积7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0万亩,林木覆盖率23.8。

二、退耕还林取得显著成效__市委,市政府遵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再造秀美山川”的指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结合__实际,及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把发展林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种值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市的重大举措,科学规划,广泛发动,在全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会战热潮,今年春季全市投入劳动用工102万个,投入资金2122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5万亩,超省下达退耕还林任务1.5万亩,再加上匹配荒山造林4.33万亩,共计造林近10万亩。

共涉及22个乡镇、198个行政村、33825户。

在退耕还林植树中由于采取了严把质量关和增加科技含量,使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由于造林工作进度快、质量好、成活率高,工作方法得当,广大农民积极性高,今年4月1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考察了__市的退耕还林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6月下旬,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林业局、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在__市举办了“全国退耕还林县长培训班”,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学习。

三、问题与思考__市地处__西部山区,铁矿、煤炭资源丰富。

退耕还林报告(精选13篇)

退耕还林报告(精选13篇)

退耕还林报告(精选13篇)退耕还林报告篇1根据××县鲁退字[20xx]4号文件《××县退耕还林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退耕还林工作的紧急通知》,我乡X月XX日接到通知认真组织安排部署,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展开对各退耕项目村立进五天到地块的自查工作,报告如下:一、工作成效尽管退耕还林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长远利益,但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乡政府干部职工一条心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齐抓共管,把退耕还林工程抓得更好,抓得更实在努力奋斗,为产业发展奠基础,带好产业老大哥,我们虽然以上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工作措施和方法(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组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了检查组,主要领导组长、分领导及副组长、林业站及相关单位为检查组成员,办公室设在乡政府综合办由蔡飞负责办公室表格录制,整理文档。

由林业站及相关人员及各项目村组成。

(二)明确任务,强化职责1、层层落实责任制,林业站是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技术机构负责全乡技术指导工作。

各村主任是退耕还林第一责任人、护林员、村民小组长为直接责任人。

2、强化护林人员的管理,加大巡山护林力度,确保工程健康有效的发展;明确护林人员管理,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加大宣传力度,把退耕还林政策深入群众心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退耕农户的思想意识浅薄,造成只种不管,一部分退耕地块立地条件较差,严重干旱缺水,给林木成活造成严重影响,使群众年年造林不见林,只见草,不见树的情况。

2、科技含量技术跟不上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施肥,修剪技术管理不到位,援长了挂果的时期,影响了生产效益。

3、护林员责任心不强,拨一下动一下,监管力度不够,村、组干部责任心不到位,此项工作需要全民的关心支持,齐抓共管,没有谁种谁管谁受益的主见思想。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自1999年国家提出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陕西省富平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精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周边乡镇进行退耕还林。

2012年2月15日,我通过对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淡村村九个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发展现状的调查,考察、调研报告如下:一、全村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发展现状及取得的实效淡村村位于淡村镇镇中心,,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九个行政村总人口2000多人,林业用地与耕地总共3200亩。

据调查统计,截止目前,全村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00多亩,退耕还林每年还不断在增加。

种田不仅劳动量大,而且收入也不是很好,因此自从我们县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以来,我们镇就提出了发展经济林的口号,使我村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主要集中以发展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柿子树、山楂树等。

其中,很多家庭选择种植优质牧草,顺便发展畜牧业,科学养畜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通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使我村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方向转变。

已经完成的1000多亩退耕还林,基本做到了全面规划,严重的水土流失开始得到遏制。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广大退耕户通过退耕还林得到实惠,增加了收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深入发展,群众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逐步降低,经济林果、畜牧业、棚栽蔬菜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由于国家这几年对西部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不断提高,种田应经不能维持正常的家庭开销。

所以我们当地很多人把目光看向了发展果业和畜牧业。

我们县作为“中国柿乡”,因此很多人选择种植柿子树,发展柿饼产业。

当然,也有很多农户选择种植苹果树、山楂树等经济林。

总之,这一项做法,不仅能减轻劳动量,而且可以增加收入。

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情况的调研报告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情况的调研报告林相改造、退耕还林是我区生态环境建设两项重大工程,关系到“生态南岳”品牌的提升,旅游景观质量的提高和全区个村、个居委会、户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

为全面了解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促进该项工作的稳妥顺利进行,区政协组织部分市、区政协委员,于月日—日对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委员会们先后视察了南岳中心景区林相改造和三乡一镇的退耕还林现场,通过听汇报、看现场,与农户总结座谈,对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情况有了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现将委员集中评议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委员们认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区农林局、林场、树木园、各乡镇和退耕还林农户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为后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表现为:⒈改造力度大,效果初步显现。

—××年,我区林相改造面积亩,其中:××年改造亩,××年改造亩。

经区业务管理部门验收检查,成活率达%、保存率为%。

特别是中心景区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林相改造成效明显。

××年至××年,区农林局在胜利坊到市干院、康家垅进山门票处对面,寿坛公园周围营造的大叶樟(黄樟)、柔毛大叶桂樱、杜英、桃树等阔叶树,在华严湖水库周围营造的丛生竹、垂柳观赏林,在玉板桥周围营造的桂花林,在忠烈祠周围营造的樱花林、含笑林现多数己郁闭成林。

在半山亭至磨镜台营造的枫香、乌桕、槭树林,在西岒至老塔圮公路沿线营造的白玉兰、栾树、罗汉松、四照花林,在老塔圮营造的杜鹃林,在岳林乡政府下营造的乐昌含笑、罗汉松、四照花林,林场在白龙村营造的生态林、树木园在延寿村营造的生态林,通过进一步的补植、抚育,有望郁闭成林。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波动
短期内,农民可能会面临收入 下降的情况,但长期来看,改 种的经济作物的收益可能会超
过种植农作物的收益。
对地方财政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01
02
03
财政收入减少
退耕还林会导致土地出让 和相关税费收入的减少。
产业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后,相关产业如 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可 能会得到发展,从而影响 地方经济结构。
促进绿色发展
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可 能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
对农村劳动力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变化
退耕还林后,农业劳动力需求可能会下降,而林业和其他产业的 发展可能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人口流动增加
由于就业机会的变化,农村人口可能会向城市流动,或者向其他 地区迁移。
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利益保障不足
部分地区农民的退耕还林收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加强后续管护和监测的问题
后续管护不到位
部分地区在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后,缺乏对林木的后续管护和 抚育,导致林木生长不良和病虫害等问题。
监测评估不足
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退耕还林监测和评估机制,无法准确掌 握工程实施情况和效果,也无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减缓温室效应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
暖。
调节气温
森林可以调节气温,使气温更加 稳定。
增加湿度
森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 干燥的状况。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增加生物多样性
01
退耕还林后,植被的恢复可以为更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
场所,增加生物多样性。
保护珍稀物种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10月21日,由担任__市政协副主席和常委的九三学社__市和主委、副主委组成的调研组,对__市的退耕还林进行了调研,与__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农业、林业、水利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深入到__市山区农村,对__市今年开展的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__市的基本情况__市位于我省的西南部,太行山南端,属于深山区、半山区、丘陵兼有的县级市,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3万。

共有耕地89万亩,其中旱地,半旱地69万亩。

共有林业用地129万亩,绿化总面积7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0万亩,林木覆盖率23.8。

二、退耕还林取得显著成效__市委,市政府遵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再造秀美山川"的指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结合__实际,及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把发展林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种值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市的重大举措,科学规划,广泛发动,在全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会战热潮,今年春季全市投入劳动用工102万个,投入资金2122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5万亩,超省下达退耕还林任务1.5万亩,再加上匹配荒山造林4.33万亩,共计造林近10万亩。

共涉及22个乡镇、198个行政村、33825户。

在退耕还林植树中由于采取了严把质量关和增加科技含量,使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由于造林进度快、质量好、成活率高,方法得当,广大农民积极性高,今年4月1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考察了__市的退耕还林,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6月下旬,由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国家林业局、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在__市举办了"全国退耕还林县长培训班",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学习。

三、问题与思考__市地处__西部山区,铁矿、煤炭资源丰富。

几十年来,__依靠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内蒙古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60%,建国以来虽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以干旱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全区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约6.3亿亩,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8%;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占总面积的15.8%,造成平均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近7.9亿吨;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占总面积的32.7%。

现有的耕地中,坡耕地面积4051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144.9万亩;16—25度的坡耕地804.4万亩;6—15度的坡耕地2604.7万亩。

在现有耕地中,沙化耕地面积4272.3万亩,粮食产量28.35亿公斤,平均单产仅66公斤。

从2000年到2009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从总体看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一)退耕还林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各级各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切实保障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从而使退耕还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内蒙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5年看,成效显著。

2000年,国家启动试点工程,全区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77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50万亩,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27万亩,项目涉及55297户农牧民,逐步发放了林权证。

2001年,国家除继续安排内蒙古黄河流域的11个旗县试点外,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18个旗县又安排退耕任务。

2001年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86.2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77.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95.5万亩,项目涉及104031户农牧民。

2002年,内蒙古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12个盟市81个旗县,全年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947.4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34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98万亩,项目涉及155906户农牧民。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调查的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调查的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调查的报告202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调查的报告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退耕还林,农村经济的革命.由黄前,曾兴,肖游川,袁兰,濮曲波,陈锐,参加完成.实践从7.23日开头,7.30完毕,历时七天.我们在这七天中采访调查了铺子湾镇农业部门,当地农夫,还有新店镇七星椒种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种植加工基地.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状况报告于下:7.23日,我们带着满腔热忱和大学生的求知欲来到了铺子湾镇政府,由李书记给我们座谈讲解当地退耕还林的成果和艰难找寻出路的过程,我们从谈话中深切体会到当地进展的不简单,以及政府对农夫退耕还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担忧吃饭没保障的状况下,农夫都积极协作政府把退耕还林做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当地大规模种植的香蕉,在李书记的安排下,我们由周淑芳阿姨带着参观了他们镇的香蕉种植基地,到达基地的时候,我们都不由自主的惊呼出声,一望无际的香蕉海洋,让我们看到了农夫收成时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认真的给我们的疑问作出答复,我们了解到,治理这么大面积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还是比拟省的,也许2-3个人就能治理40亩,一个星期割一次多余的香蕉叶,在割叶子的过程中,要留意同时观看病害,发觉有病害的植株就要立刻从地里剔除,避开传染.假如传染病爆发,将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每根香蕉种苗多是从外地引进的高产品种,每棵五块左右,要两年才开头牢固,在治理阶段每次施肥都超过一千元的投资,假如死亡,损失会很大.我们走了半天才将这片蕉林走到终点,烈日当空,同学们都露出满意的笑容,汗水绽放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很快乐,虽然这片蕉林不是我们种的,但是它们代表着国家搞退耕还林的成果,农夫并没有由于退耕还林变的吃不起饭,而是越来越富有,生活越来越红火.也更悠闲了许多.假如是水稻,有谁能一个人治理近20亩土地.退耕还林,让当地蕉农看到了生活的盼望.7.24日,我们再次来到铺子湾镇,周阿姨和我们轻车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种植基地,这天我们将要参观比拟现代化的设施,种植香蕉也是一项技术活,假如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种不了这么大规模的蕉林,上千亩的香蕉林,假如全部用人工挑水浇灌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带着我们来到了他们种植基地的蓄水池,我们到了一看,很多简单的管道交叉在水池四周.向远方的地里延长.周阿姨给我们讲解到,这些水管分向全部的香蕉林,在香蕉林里每十米有一个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这个最大的水池供给,水管连通这些水池,每个水池又有一个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条小水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浇灌线,治理也便利,要浇灌的时候只要将大水池的水放出,就浇灌完成.这解决了农夫很大的问题.为他们省下了许多麻烦.即使五十岁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决了浇灌,还有施肥的问题,适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铵,复合肥,菜枯等.假如靠农夫一棵一棵的松土施肥,也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对农夫的人力要求会提高许多,针对这样的状况,铺子湾农业部门讨论之后实行了浇灌和施肥同步的方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为了避开造成堵塞,在浇灌时加大水压,浇灌完成都会做一次清水浇灌,到达清理管道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施肥本钱,肥料参加水中活化后更易于香蕉汲取.两天来,我们对铺子湾香蕉种植产业的调查也完毕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她说:你们大学生不要看不起农村,国家科学技术进展了,农村干活也不都是体力活了,要不了几年,大学生可都要朝我们农村奔呢.这算是对中国将来的预见,的确,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腾飞,这些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也渐渐的推广了,但是农村缺少眼光开放,真正有技术的人,这对于我们农业大学的学生是一个时机,也是挑战.假如能合理利用资源,用科学的种植观念来进展农村,就像铺子湾这样,科学种植,在有所收获的状况下,必定会带动周边农村跟着进展,最终农夫的生活也会彻底转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抓紧在大学的学习时机,多汲取些有用的,先进的,科学的学问.中国的农业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的农业.TxtPart“>。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旨在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了解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我参与了一项退耕还林调查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调查中所见所闻,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和挑战进行一些思考。

调查开始前,我们先对退耕还林的背景和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工程旨在通过减少农田面积,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根据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完成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33亿亩的目标。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首先前往了云南省的一个退耕还林示范区。

这个区域曾经是一个贫瘠的山地,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

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工程,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大片的山地被重新种植了树木,河流的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他们通过种植树木获得了额外的收入,并且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一些地区,由于退耕还林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退耕还林工程时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

一些农民被迫退耕,但并未获得相应的补偿。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农民了解到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和益处。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确保他们在退耕过程中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转产培训。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防止利益冲突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总体来说,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退耕还林,我们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实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认识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1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县自2000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已累计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12万亩,其中经济林34万亩,生态林8万亩。

涉及全县12个乡镇1个村,3万户。

如何引导农民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妥善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大计,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面前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

日前,县委办、县林业局组成调研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退耕还林乡镇、村和农户,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又制约、影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

调查发现,一旦国家停止钱粮补助,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挑战。

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全县有12万亩农田停止耕种,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很大冲击,全县粮食产量下降辐度较大。

尽管目前在国家补助期内,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停止粮食补助,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十分困难,尤其是退耕面积较大的村和极少数“全退户”。

如**乡**村一组,已实施退耕还林11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目前人平占有耕地不足06亩。

**乡*村农民郑之汉,一家3口人,实施退耕还林后仅剩1亩耕地,人平只有03亩田,一旦停止补助,基本口粮将难以保证。

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二是种植的树种效益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

此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中高地区。

据调查,低地区退耕种植柑桔、茶叶的,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较稳定的经济效益,农民生计基本不用操心。

但是中高地区种植的板栗、银杏、杜仲以及其它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市场疲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

如**乡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6700多亩,种植银杏面积达14亩,目前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益。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9•退耕还林项目介绍•退耕还林实施成果•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分析目录•社会效益分析•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建议•结论01退耕还林项目介绍0102退耕还林旨在通过将坡耕地和沙化耕地等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退耕还林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工程。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以西部地区为主。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针对坡耕地和沙化耕地进行,涉及的退耕还林面积达到数百万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退耕还林模式和措施。

项目实施范围02退耕还林实施成果总结词:显著提升详细描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目标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风速降低,土壤保持能力增强。

植被覆盖率变化土壤质量改善情况总结词:明显改善详细描述: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循环效率提高。

这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资源保护效果总结词:有效保护详细描述: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植被恢复,增强了地表的涵养水源能力,有效保护了水资源。

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河流泥沙含量,提高了水质。

这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逐步恢复详细描述: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提高。

这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03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分析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分析•退耕还林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旨在通过将坡耕地转变为林地,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成果调查报告

对土壤的影响
改善土壤结构
退耕还林后,植被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植被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得土壤能够更好 地保持水分。
增加土壤肥力
植物的根系可以分泌一些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土壤 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的生长。
对水资源的影响
03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 社会进步
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公 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THANK YOU
3
Hale Waihona Puke 农民收入增加退耕还林后,部分农民从农业领域转移至林业领 域,从事林下经济活动,如养殖、种植等,增加 了农民收入来源。
对林业的影响
森林资源增加
退耕还林使得部分地区开始种植树木,增加了森 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林业产业兴起
随着森林资源的增加,部分地区开始发展木材加 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提高了当地就业率。
社会接受度的挑战
就业机会减少
退耕还林会导致一些农民失去就业机会,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传承流失
一些传统农耕方式随着退耕还林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 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公众参与度低
退耕还林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是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方面。
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 平。
05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树种选择不当

乡镇退耕造林的考察报告范文

乡镇退耕造林的考察报告范文

乡镇退耕造林考察报告摘要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恢复荒山荒地,保护生态环境,削减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本文以山东省某乡镇为案例,对其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对实地情况的了解与感悟,得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与建议。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政府、农民、科技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应积极参与。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退耕还林是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为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各地区陆续开展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耕还草、退耕还休等多种退耕工作。

通过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荒山荒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本次考察的乡镇位于山东省北部,人文地理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因此政府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种类。

第二部分考察情况在乡镇政府的带领下,考察组前往了当地的退耕还林实地,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政府、农民、科技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和访问,深入了解该区域的退耕还林工作的情况。

1.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的基础。

乡镇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吸引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2.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乡镇政府出台政策,安排专人负责退耕还林工作。

他们到村民家,并进行政策宣传推广,主动了解村民的需求和看法,化解矛盾。

在政府的帮助下,愿意退耕还林的村民有了更多实际的扶持。

3.科技提升科技提升是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该乡镇,政府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积极掌握前沿技术,研发新技术,用技术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也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到农民家中传授技术,指导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

4.生态效应退耕还林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

经过退耕还林,原先贫瘠的山地即刻焕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退耕还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保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带动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扩大。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调研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和持续影响。

通过对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报告将提供客观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退耕还林政策的改进和推进提供参考。

[背景]退耕还林政策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措施。

该政策旨在通过对农田的退耕还林,实现生态环境的纠正和恢复。

自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多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调研方法]1. 实地调查:我们在多个地区选择了典型农村进行实地调查,采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对农民和相关官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和反馈。

3. 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政策取向。

[调研结果]1. 实施效果评估: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2. 社会经济影响:政策实施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农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问题。

3. 政策衔接问题:政策在不同层级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

4. 生态效益评估:退耕还林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多样性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更深入的评估和监测。

[问题与挑战]1. 农民参与度:一些农民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和意愿存在一定差异,需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2. 资金保障: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长期有效性。

3. 用地管理:在退耕还林后如何妥善管理耕地,以及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问题,需要更好地解决。

[结论与建议]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和参与度。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退耕还林是指政府根据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对农耕土地进行退耕,并将其恢复为森林或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土地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

2. 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效果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政策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2.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 - 文献研究: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论文和专家观点,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 实地调研:前往退耕还林项目所在地,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农民和村民进行访谈,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数据分析:收集退耕还林项目的统计数据,对项目的覆盖范围、造林面积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

3. 调研结果3.1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情况较好。

政府通过资金补贴、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农民主动退耕还林。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耕地成功退耕,转为森林或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3.2 退耕还林政策的效果调研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退耕还林项目的范围逐渐扩大,覆盖了许多地区。

其次,大量的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土地质量,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

此外,退耕还林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3 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的问题但是,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其次,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导致一些土地仍然继续耕种,无法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

此外,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缺乏长期的监测和评估,无法有效衡量政策的实施效果。

4. 建议和展望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施效果。

最新整理退耕还林检查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退耕还林检查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退耕还林检查工作的调研报告退耕还林检查工作的调研报告1按照xxx省林业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县级调研工作的通知》(x林退办字[201X]1号)的要求,xxx市林业局退耕办及时安排部署该项工作,要求各有关工程县对201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县级调研,同时市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督导检查。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x市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及实施概况以来,国家下达到xxx市退耕还林任务共计150.1万亩,包括:退耕地还林29.5万亩,荒山匹配造林120.6万亩。

其中:度退耕还林工程47.9万亩,退耕地还林19.2万亩,荒山匹配28.7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 度退耕还林工程31.5万亩,退耕地还林10.3万亩,匹配造林21.2万亩; 度退耕还林工程8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 度退耕还林工程10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 匹配造林任务5.5万亩;201X年匹配造林任务2.2万亩。

二、县级调研情况经调研,201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国家计划2.2万亩,全部为匹配造林。

其中完成生态林2.1746万亩,经济林0.0254万亩。

(详见附表1)度荒山荒地造林计划面积8万亩,现存合格面积7.7395万亩,其中生态林7.141447万亩,经济林0.59803万亩。

(详见附表1)全市全查面积10.2万亩,涉及13个县,91个村,886个小班,验收人员人数85人,总工日768个,投入经费9万元。

(详见附表2)三、存在问题1、退耕农户重造轻管现象严重。

部分退耕户认为造林比农业生产省时、省力,一次造林可长年见效益,忽视对林木的管护工作,影响树木的长势和保存率。

2、林间空地利用不充分。

-201X年我市退耕还林树种主要是杨树,虽有部分退耕户在利用林下空地,但后续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于受资金、群众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工程建设中保水剂、地膜覆盖、生根粉等造林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标是通过逐步减少农耕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为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相关调研。

二、调研内容1.政策执行情况:我们对各地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政府机构的组织实施情况、资金投入情况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我们对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树木生长情况、水土保持效果以及野生动植物种群状况等。

3.农民生活影响:我们对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包括农民收入变化、就业情况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大部分地区的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政府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组织管理都比较到位。

2.生态环境改善显著:退耕还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显著,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3.农民生活逐渐改善:由于政府给予了适当的补贴和转产培训,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生活的改善效果初显。

四、调研建议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应加大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的意义和好处。

2.提高技术指导水平: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提高其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建设质量。

五、结语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措施,推动退耕还林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一、对工程区的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据XX县农业局统计,1998年底全县共有耕地18.52万亩,粮食产量6650.3万公斤,人均占有口粮田0.87亩,人均占有口粮313公斤;2005年底全县共有耕地19.58万亩,粮食产量7168.3万公斤,人均占有口粮田0.97亩,人均占有口粮357公斤。

和1998年相比: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1.06万亩,人均口粮田增加0.1亩,粮食产量全县增长518万公斤,人均口粮增长44公斤。

由于农业部门统计耕地是按农民实际签订土地承包合同面积进行统计,不含农民耕种的事实坡耕地。

比国土资源部门2005年底统计的耕地面积少7.62万亩。

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累计退耕还林14.86万亩,其中25℃以上的计产坡耕地退耕还林减少了7.81万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山地开发期间形成的事实耕地退耕还林7.05万亩。

农民实际耕种的土地面积与1998年底相比因退耕还林减少了14.86万亩,但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普及应用和良种推广,全县的粮食总产量仍呈增长趋势。

从全县区域分布情况看,丹北、川道地区粮食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丹南山区粮食产量略有下降,但通过每年秋冬季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可增加一部分耕地,因此,我县粮食生产现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

二、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成功经验1〈一〉工程建设特点1、与实际结合紧密。

——与群众意愿结合紧密。

退耕还林设计前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坚定退耕还林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群众意愿,确定设计地点、面积、树种。

——与主导产业结合紧密。

县上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茶、药、果、畜,涉及林业就有三大产业。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产业发展上上档次,上规模。

——与干部工作积极性结合紧密。

每年确定8—10个工作积极性高、政府领导重视的乡镇作为退耕还林示范乡镇,其余乡镇作为后备乡镇,年终一次检查评比,对退耕还林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工程质量不高的示范乡镇取消其示范资格,下年度不再下达退耕还林任务;把后备乡镇中主动超前实施、工程质量高的前几名列入下年度的示范乡镇,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工程质量,加快退耕还林步伐。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退耕还林调研报告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退耕还林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农业政策,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田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选择了两个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较为典型的村庄作为调研样本。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对政策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地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两个调研村庄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较好。

农民普遍认为政府给予了丰厚的补偿,并加强了对新建林地的管理。

同时,政府也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林地。

2.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农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政府对退耕农民进行了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提高了收入水平。

其次,退耕还林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温度下降,空气质量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减少了耕地面积,保护了农田资源,提高了农田质量,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林地的恢复和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性得到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此外,退耕还林还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维护了水源的稳定性。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政策宣传需要加强。

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度。

2. 技术支持需要改进。

一些农民在林业经营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林地。

3. 资金管理需要加强。

部分农民反映,在退耕还林项目中资金使用不够透明,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补偿款进入到农民的手中。

总结:退耕还林政策是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县自____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累计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12万亩,其中经济林3.45万亩,生态林8.55万亩。

涉及全县12个乡镇155个村,5.3万户。

如何引导农民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妥善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大计,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面前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

日前,县委办、县林业局组成调研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退耕还林乡镇、村和农户,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又制约、影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

调查发现,一旦国家停止钱粮补助,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挑战。

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来,全县有12万亩农田停止耕种,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很大冲击,全县粮食产量下降辐度较大。

尽管目前在国家补助期内,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停止粮食补助,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十分困难,尤其是退耕面积较大的村和极少数“全退户”。

如**乡**村一组,已实施退耕还林115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目前人平占有耕地不足0.6亩。

**乡*村农民郑之汉,一家3口人,实施退耕还林后仅剩1亩耕地,人平只有0.3亩田,一旦停止补助,基本口粮将难以保证。

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二是种植的树种效益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

此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中高山地区。

据调查,低山地区退耕种植柑桔、茶叶的,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
产生较稳定的经济效益,农民生计基本不用操心。

但是中高山地区种植的板栗、银杏、杜仲以及其它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市场疲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

如**乡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6700多亩,种植银杏面积达5514.5亩,目前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益。

据当地干部和群众预计,至少还要15年方能开始收益。

据统计,全县退耕还林除2.3万亩柑桔、0.5万亩茶叶外,其它大多数是此类情况。

三是部分工程质量不高,限制了收益预期的空间。

在工程实施时,没有坚持围绕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业,树种选择过多过滥,不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支柱;没有按照科学引种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引种试验,直接用于大面积栽植,导致适应性差,苗木生长缓慢。

如磨坪乡引进的佛手系列银杏品种,**乡引种的石榴,到底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至今还很难说;没有实行综合开发,林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工程实施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效益需求,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加强退耕还林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后期管理不善,影响了树苗的正常生长。

除柑桔、茶叶和部分板栗等经济林外,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还生态林是为国家栽树”,退耕还林后没有进行抚育管理,任由树苗自生自灭,少数农户还把退耕地当作放牧牲畜的场所。

加之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任务较重,各地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建设上,没有及时搞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农户普遍缺少实用技术。

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农民难以从退耕还林中得到回报,对全县广大以土地为生存支柱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五是林副产品销售困难,退耕农民的现实收益减少。

退耕地上生产的林副产品由于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市场,导致难以变成商品,直接制约了农民的现实收入。

我县**乡生产的银杏茶,应当说是一个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退
耕农户现实收入的好产品,但是苦于销售市场未能打开,至今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没有形成规模。

____年仅产干茶500公斤,收入1万元,该乡的银杏叶综合利用率不足10%。

六是政策补助期限偏短,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国务院[____]24号文规定“退耕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生态林的补助8年,以后根据情况,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

我县地处三峡大坝库首,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实施退耕还林保护三峡工程生态安全的政治需要,势在必行。

但根据目前工程现状和苗木生长情况,在现行补助政策下,5-8年内绝大多数将无任何收益。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分析:一是退耕还林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缺乏成熟的经验,国家政策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

加之我县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____年实施时按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大量板栗、银杏、杜仲、茶叶等纳入经济林上报,与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比,减少了3年的政策补助;二是由于镇村机构改革和换届,人员变动频繁,领导精力分散或对退耕还林工作不熟悉,影响了工程的组织实施。

从主观上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的难度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二是缺乏统筹考虑,抓住当前补助钱粮的大好时机,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不够。

没有用市场的观念、长远的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三是缺乏积极引导和服务。

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培育市场等方面研究不够;四是没有形成活力,未能很好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农业项目的捆绑投资不够。

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实行林下开发,培育后续产业。

加强对全县已实施的12万亩退耕还林的开发利用,是解决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关键。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林下资源开发:一是实行林果、林特间作。

除坚决禁止种植粮食作物外,凡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都可种植。

提倡在退耕还林地内加
大造林密度,种植其它经济树种,实行多模式配置、立体经营,使农民有一个好的收益预期并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推广林下种草。

建议在退耕地内种植黑麦草、百喜草等适宜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养牧,推动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生计问题。

在推广林下种草的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两点:第一,草种不能过多过滥,全县以2—4个草种为宜;第二,要注重培植养殖大户。

二、加大跟踪投资,搞好综合开发。

退耕还林只是一项基础工程,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只有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能源建设等所有面向农村的投资项目统筹结合起来、综合开发,才能确保退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在今后的农业项目安排上,要重点向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倾斜。

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生活用能;加大生态移民力度,通过搬迁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同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订单农业等适销对路的农业产业,增加现实收入,解决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技术指导,进行品种改良。

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必须以巩固现有造林成果为基础。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亩,银杏种植面积也在2万亩以上。

对现有的板栗树、银杏树进行高枝嫁接、改良品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县委、县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相应的机构、人员和经费。

县财政安排专项改造资金,扶持板栗品改工作。

要建立优质种源基地,与有关科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实行技术承包,品改验收后兑现工资报酬。

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在有退耕还林的村确定一名技术员,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培养营销大户,扶植龙头企业。

加强林特产品加工、销售市场的培育,是解决退耕农民生存和发展大计的根本保障,也是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瓶颈。

只有把市场打开了,农民生产的东西才能转化成商品,才会增加货币收入,
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才会步入积极、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要整合全县的板栗资源,建立统一的销售网络,对板栗销售大户予以重奖。

要积极扶板栗、银杏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搞产业化经营,带动工程区的农民脱贫致富。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板栗冷贮仓库,解决板栗难以贮藏的问题。

五、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力。

我县人多田少,人地矛盾本来就十分突出,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可耕种土地进一步减少。

因此,解决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必须走外延式发展道路。

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等,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实现农村“减员增效”。

要加大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至二门农业技术以外的谋生技能,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引导和支持,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六、积极反映问题,争取政策扶持。

目前,国家正在对退耕还林停止补助后农民的生计问题进行调研,我县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一是争取适当延长国家钱粮补助年限;二是争取适当加大经济林的比例;三是争取国家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区农业建设项目投资,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以解决农民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