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以吴起县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退耕还林调研报告(以吴起县为例)

调查目的:通过吴起县的退耕还林现状分析,增加同学们对退耕还林的了解,发掘问题,让更多人关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退耕还林实施进程。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1日——2011年7月25日

调查主题:

1.分析吴起县退耕还林成就及在人民心中的反应

2.结合地方特点分析存在问题

3.呼吁人们关注退耕还林发展

调查方式:实际考察、座谈、访谈、网上收集资料

调查小组成员:C9高校实践团队

前言

走进吴起县,就会不禁感叹这里退耕还林的成就。当初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现在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吴起镇闻名于世。据记载,吴起曾经山川秀美、青山绿水。无休止的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当地自然环境遭到极大破坏。自一九九七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西北地区”。一九九八年,吴起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历史机遇,确立并实施了以“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县”为基本内涵,以建设“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率先启动并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采取“封、改、退、还、建”五点措施,使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收获到了良好成就。

一、退耕还林成就

绿了山,富了民,育了人。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就毋庸置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及人民幸福程度都有所提高,逐渐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生态环境改善

我们在走访吴起县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时,他们曾提到EOS卫星遥感地图,而当我们打开遥感地图,可以明显看到一片黄土地中,一抹绿色在周围甘肃、宁夏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显眼。吴起县的退耕还林从地表上能看到明显的成就。吴起县之前有句老话:“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十年九大旱,三年两不收。”而如今这种事情在退耕还林的落实下,已经不再发生,山川大地从“黄”变“绿”。

在参观吴起县退耕还林展览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大地无言,青山作证”,自吴起县一九九八年施行退耕还林政策,新造林50 万亩,累计使用

各类苗木6.84亿株,最新数据显示,吴起县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3.19万亩,累计享受国家前8年补助折合人民币12.8亿元,农民人均可享受1万余元,全县林草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19.2%提高到6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53万吨下降到0.54万吨以下,用当地政府人员的话说,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县中封得最早、还得最好、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

在与当地铁边城镇一位淳朴的农民聊天时,他说道:“这个退耕还林到现在,生态环境明显变好了。过去简直太困难了。”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对退耕还林所带来生态环境改善的高度肯定。

2.农民观念转变

自从退耕还林的实施,从人均十亩地,收回八亩地用于退耕还林,变成人均二亩地,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吴起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广种薄收、满山放牧的方式解放,走出农村,来到城市尝试不同生活方式和社会工作,部门农民发展农产品销售当上了商人,部分加工农产品或从事其他工作,成为了工人;也有人进城打工,逐步变成市民,脱离了农业。

不仅从劳动力使用方面,还有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也有所改变。一位当地向导告诉我,现在的农民观念,已经由过去的“要我封、要我退、要我护”变为“我要封、我要退、我要护”。保护生态环境,坚决落实退耕还林已经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

3.产业结构改善

铁边城镇的向导骄傲的告诉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吴起县现在形成了家家舍饲羊、户户种牧草、人人有林果的产业格局。另外以铁边城镇为例,这里现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从许多方面,以第三产业置换传统产业。

而通过几年的退耕还林实施,吴起县的主导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农林牧三业用地比例由1997年的60:34:6调整为9:66:25。在退耕还林初期,当地人民发现只有沙棘的存活率较高,全县广泛种植沙棘,营造沙棘188万亩,成林面积高达125万亩,存活率超过六成,成为全国沙棘面积最大县。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农民不断种植新的林果。比如山杏山桃,有些地方还可以种植葡萄等植物。另外全县施行舍饲养羊,禁止自由放牧,现在子饲养量也逐渐稳定在23万只。

4.生活改善

当我们随机问到一个吴起当地人民生活质量问题,他兴奋的告诉我们,现在的吴起经济快速发展,新建柏油路、新修农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纯收入从一九九七年的887元,现在已经超过了5000元。“都是政策好!”当地人民说道。

二、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发展

退耕还林实施初期,国家予以补助,而八年补助过后,国家减少了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补助。失去了耕地的农民,伴随着补助的减少,会不会由于粮食等各种外界压力而毁林复耕呢?

1.粮食供应

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将人均十亩中八亩用于还林,这不禁让人怀疑粮食的供应。根据吴起县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吴起县的农业总人口超过了10万人,如何通过只有原来五分之一的土地养活十万人。根据吴起县粮食数据

注:杂粮是小麦、荞麦、谷子、糜子等的统称,统计数据为收集的原始数据

表21998年和2005年吴起县农作物产量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看出,吴起县通过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将产量较高的马铃薯面积做以调整提高,而将单产较低的小麦等种植面积减小,高产作物马铃薯面积上升使得吴起县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减小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没有同比下降。而当我们在当地吴起县,品尝到马铃薯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里的马铃薯口感更佳。

另外粮食的单产也有所提高。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民可以将把人力、化肥等外界因素更好的施以剩余的土地,以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土地的“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化为现在“精耕细作”的精细式模式,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经济结构调整

吴起县在退耕还林期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林业和畜牧业比重加大。林业方面,吴起县现在的生态改善,除了沙棘外,山杏等作物的存活率也有所提高,尽管在短期内,退耕还林时所种植的林木无法带来经济收益,可是随着生态改善,这些林木也将带来经济收益。

畜牧业方面,吴起县的传统大产业就是养山羊,原来的满山放牧方式,山羊早春啃树皮,春末刨草根,冬天咬树梢,大量植被损坏,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自退耕还林实施后,政府大力提倡舍饲养羊,通过改良品种的方法,使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