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学生学分数:2
一、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本课程总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清“四情”(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促进“三进”(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提高“三爱”(即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觉悟),全面成才。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2、本课程分目标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1)能力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和研讨,使大学生能够厘清社会形势和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对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知识目标
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开拓视野、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3)素质目标
通过了解和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学生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诚、勤、信、行”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融于一体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
1、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校全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内容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我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2、课程实施
本课程特别注重针对性、现实性、实效性,主要包括课堂内容和社会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学部分要从实际出发,从国内外的形势出发,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思想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把课堂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56个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安排36课时的课外实践教学,18课时集中讲授。。
4、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与形式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要求担任本课程的专职与兼职教师要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教学辅导资料,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社科部具体执行,组织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教学。
(2)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专题讲授法、辩论会、讨论法、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将该课程的相关文本、音像资料等整合为CAI课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考评将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评,结合课堂表现等综合观察。具体措施如下:
1、考核形式:实行学期考核制,考核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要求决定。可以采用命题制卷考试(开卷)、写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2、成绩评定: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考核,突出能力素质的考评。将形势与政策课学生成绩评定分为二个部分:学生平时成绩为30分(出勤、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采用写作论文或调研报告,成绩为70分。但如果学生出现3次旷课,本期成绩为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