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如何选择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企业集团存在着多个子公司,资金流转、管理、使用存在着诸多复杂性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资金运作效率,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分为骨干公司资金汇聚和集中管理、银行代理模式、母子公司账户集中、风险中心模式等几种。
骨干公司资金汇聚和集中管理是指直接将所有子公司的资金汇聚到骨干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并在骨干公司资金运作的管控下分配给各个子公司;银行代理模式是指,企业集团会委托外部银行提供资金服务,包括资金流转、资金结算等,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依据企业的需求管理企业集团的现金流;母子公司账户集中是指,在母公司开立账户,将子公司的现金流入该账户结算,并将资金根据业务需求分配给各个子公司;风险中心模式是指,在集团内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由专业的机构对集团的资金、财务风险进行管理,规划资金组合,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优劣势分析: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对于不同的企业集团而言,适用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
骨干公司资金汇聚和集中管理的优势是能够集中管理所有子公司的现金流,实现更有效的资金运作;同时,能够集中管理现金流,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
银行代理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利用外部资源和板块的统一管理,可以更加专业和精准地管理资金;同时,能够将各种支付规则、支付方式和支付货币集中统一处理,能够简化极量繁琐的账务工作;缺点是存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银行诚信缺失或操作不当,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母子公司账户集中的优势是可以减少子公司资金管理的复杂性,简化资金管理流程;同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规划资金用途与投资,使企业达到更高的收益;缺点是当母公司资金出现异常时,所有子公司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风险传递的情况。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
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集团运营管理模式及思路
集团运营管理模式及思路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集团化运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集团运营管理模式成为了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本文将介绍集团运营管理模式,并探讨其中的关键思路。
集团运营管理模式概述集团运营管理是指一个企业拥有多个子公司或事业单位,并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对这些子公司或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集团化运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规模化经营,并提高整个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集团运营管理模式的种类集团运营管理模式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集团运营管理模式:1. 财务控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子公司的股权,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并通过财务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
母公司负责资本投入和重大决策,而子公司则独立运营。
2. 业务整合模式这种模式下,母公司通过整合不同子公司的业务,形成价值链的完整闭环。
通过共享资源和协同发展,实现集团整体业务的优化和提升。
3. 品牌整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通过统一品牌和市场定位,将不同子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打造成一个整体品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4. 资源共享模式这种模式下,母公司通过集中配置、管理和调配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通过统一采购、共享研发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集团运营管理的关键思路在实施集团运营管理模式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关键思路,以确保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行:1. 统一目标和战略集团各个子公司需要根据整个集团的目标和战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
母公司应该制定明确的集团发展战略,并激励各个子公司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 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构建适应集团运营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是实施成功的关键。
需要对各级管理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3. 资源配置和协同合作集团各个子公司之间需要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合作,形成互补优势,提高整体效能。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团资金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集团资金,集团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将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以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本文将探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包括集中收付系统、现金池管理和银行集中管理等多种模式,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为集团企业选择合适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一、集中收付系统集中收付系统是指将集团内部各单位的收款和付款活动集中至少数核心单位进行处理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通过内部结算中心来实现,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将其收款和付款账户集中管理至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进行统一的资金调拨和管理。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资金在集团内部孤立运行,实现资金的集中管控和最优利用。
集中收付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避免了集团内部资金闲置和高成本的资金筹集。
由于集中收付系统实现了集团内部资金的整合,可以更好地进行资金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集中收付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
集中收付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结算中心,包括技术系统、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投入成本较高。
集中收付系统需要集团内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和执行力,否则就会出现各单位对资金管理的抵触情绪,影响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
适用情况:集中收付系统适用于集团内部各单位管理较为松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情况。
特别是对于集团内部的跨境资金管理,集中收付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集团内部的资金整合和管理。
二、现金池管理现金池管理是指集团内部各单位将其闲置资金和短期资金集中至一处进行统一管理和运用的管理模式。
现金池管理通常由母公司或集团层面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将各单位的闲置资金进行统一的投资和运作,以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和运用。
现金池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现金池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各单位的资金流动性和资金需求,以免造成各单位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将多个子公司或部门的资金聚集到一个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集中整个集团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财务控制力,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
本文将从模式选择的角度,探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以及其优势和挑战。
一、模式选择的角度在进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时,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模式,包括现金池管理、虚拟账户管理、跨境资金管理等。
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在选择模式时需要考虑集团的规模、业务结构、地域分布等因素,以及模式的成本、效率、风险等因素。
基于以上考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模式,以实现资金的最佳管理。
2. 虚拟账户管理模式虚拟账户管理模式是指在不开设实际账户的情况下,通过一个虚拟账户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调配。
这种模式适用于业务分散、但又不需要进行实际资金结算的集团,具有简单、灵活、成本低等特点。
通过虚拟账户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调配,同时兼顾了资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3. 跨境资金管理模式跨境资金管理模式是指在跨境业务中,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资金的调配和结算。
这种模式适用于国际化运营的集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跨境资金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问题,提高国际业务的资金效率和财务控制力。
二、优势和挑战选择适合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时,企业可以获得一系列优势,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
1. 优势(1)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集中管理和调配资金,可以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
(2)降低风险: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风险的集中管理,提高财务控制力,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减少成本:通过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减少资金处理和管理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增强管控: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内部管控和监督,防范和减少资金风险。
管控模式的类型和选择 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管控模式的类型和选择集团管控模式选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管控模式的类型和选择。
管控模式的类型1、投资管控型。
投资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一般无业务管理部门,关注投资回报。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管控的主要手段体现为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企业并购行为,是一种分权管控模式。
2、战略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可以视情况设置具体业务部门。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以及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通过对成员企业的战略施加影响而达到管控目的,主要管控手段为财务控制、战略规划与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管理,是介于集权与分权之间的一种管控模式。
3、操作管控型。
操作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其关注重点包括成员企业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管控手段包括财务控制、营销/销售控制、网络/技术控制、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等,是一种集权的管控模式。
管控模式的选择1、行业特点。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控制上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如果业务运营单一,不需要成员企业做出太多个性化经营决策的行业,具备实现集权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而对于那些需要成员企业做出大量个性化经营决策的行业,则需要侧重与分权型的管控模式。
举例来说,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度重视安全性的行业,但业务运营相对较为单一,一座新的电厂投入运营后要确保安全可靠、稳发多供就可以了,而且电力的发、输、配、售都是在瞬间完成的,电厂就是一个生产车间,除了根据调度开停机、设备检修、保障安全生产之外并无其他太多的经营决策,而安全生产又需要严格按照上级公司的指示来进行。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分析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分析引言概述: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组织,其财务管理对于整个集团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集权与分权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集权模式强调中央集中管理和控制,而分权模式则注重分散决策和授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进行分析,以匡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一、集权模式1.1 集中决策集权模式下,财务决策由集团公司总部或者中央财务部门集中决策。
这样可以确保决策的一致性和整体利益最大化。
1.2 统一规划集权模式下,财务规划和预算编制由总部或者中央财务部门负责,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协调,提高整个集团的效率和竞争力。
1.3 集中控制集权模式下,财务控制由总部或者中央财务部门进行,可以确保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行为符合集团的整体战略和要求,减少风险和损失。
二、分权模式2.1 分散决策分权模式下,财务决策由各个子公司或者地区分散决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子公司的特点和需求,提高灵便性和反应速度。
2.2 灵便运作分权模式下,各个子公司或者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财务规划和预算编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2.3 自主控制分权模式下,各个子公司或者地区可以自主进行财务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个子公司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整个集团的发展和成长。
三、集权与分权的比较3.1 决策效率集权模式下,决策效率相对较高,可以快速做出决策并实施。
分权模式下,决策效率相对较低,由于需要协调各个子公司或者地区的意见和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3.2 管理控制集权模式下,管理控制相对较强,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各个子公司或者地区的财务行为。
分权模式下,管理控制相对较弱,需要依靠各个子公司或者地区的自律和自主性。
3.3 适应性集权模式下,适应性相对较低,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子公司的特点和需求。
分权模式下,适应性相对较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将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通过统一的资金调度和运作,实现整体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常见的模式包括资金池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资金中心模式。
下面将分析这三种模式的优劣势。
资金池模式是一种将集团内所有子公司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的模式。
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资金的整合和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还可以减轻子公司的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
资金池模式还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资金需求预测,帮助集团做出更明智的资金决策。
资金池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
将资金集中管理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流动性下降,特别是当某个子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时,其他子公司可能无法及时提供。
资金集中管理也可能会导致子公司的独立性下降,因为它们的资金都由集团统一控制和调配。
内部银行模式是建立一个集团内部的“银行”,通过集团内部的借贷关系和资金调度,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优势在于可以更灵活地调配资金,提高集团内部的资金使用效率。
内部银行模式还可以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例如资金融通、现金管理等,为集团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内部银行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
建立一个内部银行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技术支持,对集团而言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投入。
内部银行需要对集团内部各子公司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控,以防止资金流失、信用风险等问题。
资金中心模式是将集团内的资金管理机构独立设立为一个专门的资金中心,负责集中管理和调度资金。
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资金的高效管理和运作。
资金中心可以专注于资金流动和调度的工作,提供更专业和专注的金融服务。
资金中心还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集团内不同子公司的资金需求。
不同的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资金池模式适用于集团内资金紧张、需要统一管理和调度的情况;内部银行模式适用于集团内部业务较为复杂、需要更灵活资金调配的情况;资金中心模式适用于集团规模较大、需求较为复杂的情况。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增加,集团资金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通常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
一、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1. 现金池管理模式现金池管理模式是指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资金汇总到一个主账户中进行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对集团内部资金的整体管理和优化利用,同时减少资金的闲置和利息支出。
现金池管理模式通常需要建立一个中央现金池,并通过集中结算和集中融资等方式来管理和使用资金。
2. 出口信用保险模式出口信用保险模式是指集团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服务来管理和运用资金。
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垫付、信用担保和风险分散等服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3. 资金集中运营模式资金集中运营模式是指通过建立一个专门的资金运营中心,集中管理和运营集团内部的资金。
该模式主要包括资金融资、结算运营、风险管理等功能,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协调使用。
二、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集团的规模和业务特点集团规模越大,业务范围越广,越需要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不同行业和业务领域的集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管理模式。
2. 资金周转需求和风险偏好不同集团的资金周转需求和风险偏好不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如果集团有较大的资金周转需求,可以选择现金池管理模式;如果集团对风险较为敏感,可以选择出口信用保险模式。
3. 市场和法律环境市场和法律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能有不同的规定,需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来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
4. 技术支持和成本效益不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投入,需要考虑技术支持和成本效益的因素。
选择一个能够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并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浅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浅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摘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在我国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和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然后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需求以及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多样性。
在对不同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后,结论指出应选择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优化以提升企业绩效。
未来建议应关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遵循行业规范和趋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只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集团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传统、现代、优势、需求、多样性、优缺点、发展、适合、提升绩效、发展趋势、建议1. 引言1.1 了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财务活动,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力。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也需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到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多方面因素。
不同企业集团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来适应其特定情况。
有些企业集团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注重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审计,重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而有些企业集团则更倾向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注重数据分析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强调风险管理和财务战略规划。
在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企业集团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常见的集团和事业部的几种管理模式
常见的集团和事业部的几种管理模式集团和事业部是大型企业组织中常见的两种管理模式,它们在企业发展、资源整合以及管理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集团和事业部的管理模式,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
一、集团的管理模式1.分权式管理模式分权式管理模式是集团常见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将权力下放到各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实现了各单位的灵活运作。
分权式管理模式下,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决策和资源调配,使得集团内部的竞争性和创新性得到了提升。
2.控股式管理模式控股式管理模式是集团管控公司的一种模式,通过持有足够的股份或控制权,集团对被管控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和决策控制。
这种管理模式下,集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和资金优势,对被管控公司进行指导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3.联合式管理模式联合式管理模式是集团利用联合和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这种管理模式下,集团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资源互补和风险共担,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二、事业部的管理模式1.职能式管理模式职能式管理模式是事业部常见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对业务进行职能划分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了事业部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高效协作和资源整合。
这种管理模式下,事业部通过对不同职能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了对市场的灵活应对和运作效率,从而实现了事业部整体运作的高效性和竞争力。
2.业务式管理模式业务式管理模式是事业部针对特定业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通过对不同业务进行划分和独立管理,实现了事业部对多元化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资源整合。
这种管理模式下,事业部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进行独立管理,提高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业务的专业化运作,从而实现了事业部多元化业务的高效运作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区域式管理模式区域式管理模式是事业部以区域划分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独立管理和资源配置,实现了事业部在不同区域的市场覆盖和资源整合。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类型及选择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类型及选择于企业集团的大型化、下属子公司的多元化,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下面店铺要和你探讨的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类型及选择。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类型1 混合式混合式即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类型。
集中式和分散式的管理模式都过于偏向某种方式,没有一个相对的定量衡量标准。
而混合式管理模式是在这两种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对点的控制,而不是对过程的控制,它所强调的是对结果的控制。
2 分散式分散式是指子公司负责企业的日常财务事项决策和管理,子公司将决策结果上报母公司即可,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和审核权。
子公司在对企业资本运作、财务人员聘用、职工工资福利等问题方面有充分的决策权,且可以根据市场经营环境和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协调,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和经营方案。
3 集中式集中式是指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决定着企业所有财务决策,控制和管理着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各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各项决策,并定期向母公司汇报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子公司只负责企业授权范围内或权限范围内的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企业集团建立何种财务管理模式,直接影响集团总部对整体财务资源以及其他各项经济资源的配置与运作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集团多数是以一个母公司为核心,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相互生产经营。
当集团公司的发展受财务状况影响较大时,企业集团较偏向选择采用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此种模式更便于企业的管理。
但当企业集团公司大型化,下属子公司较多且经营种类多元化,各企业间的独立经营性较强,企业集团较偏向于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的企业集团公司依照自身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对其各级分、子公司实施有效控制,才能合理构建正确的财务组织制度、财权分配制度和财务控制制度。
1、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企业集团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优点:①有利于管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全方位地控制子公司财务活动,能更好地促进整体财务目标的贯彻和实施;②有利于企业集团集中财力,充分发挥资金周转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较好地协调企业内部资金资源,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③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通过优化降低企业成本,凭借优势,扩大企业经营规模;④有利于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加强财务监督,防止财务信息的失真,让财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财务管理上,发挥好子母公司间的调节功能。
集团对各公司的管控方法
集团对各公司的管控方法集团对各公司的管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运营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深入到具体的业务流程执行层面,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方式。
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对集团发展至关重要的主业。
2. 战略管控模式:战略管控主要基于集团总部的战略层面。
要求集团总部扮演战略经营和管理方向及政策的制定者、推进者、咨询者、监督者四种角色。
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集团投资中比较重要的产业。
3. 财务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只有财务业绩的要求,但对于如何达成这个业绩,管控力度较弱。
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集团投资中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投资。
这三种管控方式各有特点,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控方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附属子公司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附属子公司管理模式简介集团公司对全资、附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确保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协同运作,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全资子公司管理模式全资子公司是指母公司完全拥有的子公司。
在管理模式上,全资子公司往往受到母公司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全资子公司管理模式:1. 委派管理:母公司通过委派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全资子公司职务,实现直接的管理控制。
2. 管理框架:母公司设立管理框架,制定规章制度、流程和指导方针,对全资子公司进行管理。
这可以确保全资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要求行事,并提供监督和支持。
附属子公司管理模式附属子公司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但不完全拥有的子公司。
附属子公司管理模式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母公司在管理上更多地与股东和管理层进行协商和沟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附属子公司管理模式:1. 委派和合作:母公司委派高级管理人员担任附属子公司职务,同时与附属子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合作,共同制定经营策略和管理方针。
2. 股权协议:母公司和附属子公司的股东签订股权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和责任,以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和保护。
管理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集团公司对全资、附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 公司目标:管理模式选择应与公司目标相符,以达到最佳整体效益。
2. 控制需求:如果母公司需要对子公司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全资子公司管理模式可能更适合;如果需要与股东和管理层合作,并兼顾双方利益,附属子公司管理模式可能更合适。
3. 法律法规:管理模式选择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循合规要求。
4. 子公司特点:不同的子公司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管理模式时应考虑其运营模式、行业特点等因素。
结论集团公司对全资、附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决策。
在选择管理模式时,应根据公司目标、控制需求、法律法规和子公司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子公司与母公司间的良好协作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在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可以选择集中管理模式或分散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是将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资金集中到总部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而分散管理模式是将资金分散在各个子公司进行独立管理。
选择适合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实现资金的集中调配和统一管理。
通过将子公司的资金集中到总部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集团的整体资金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
这样可以避免资金的浪费和冗余,并提高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
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控制,减少资金管理风险。
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优化的利润分配。
通过集中管理模式,企业集团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子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实现合理的利润分配。
总部可以根据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贡献度,合理分配利润,激励子公司的经营活力和创造力。
这样能够促进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和共赢,增强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集中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集中管理模式,企业集团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内部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集团的信用和影响力,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实现合理的资本运作。
集中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
集中管理模式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决策滞后。
由于资金集中到总部进行管理,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信息可能无法及时传达给总部,导致总部对于决策的滞后和不准确。
这样可能会影响企业集团的灵活性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集中管理模式可能造成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由于集中管理模式下总部对于资金调配的决策权集中在一处,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子公司遭受资源不足的困扰,而另一些子公司可能面临资源过剩的问题。
这样可能会影响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集中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实现资金的集中调配和统一管理、实现优化的利润分配以及提高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及优劣势分析企业集团是由多个关联企业组成的一个大型企业实体,其经营范围广泛,资金流动复杂。
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将企业集团内部各级子公司的资金统一管理起来,通过集中调配和使用资金,以实现整个集团资金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在选择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模式:1. 集中资金池模式:将所有子公司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中央资金池,由中央资金池统一管理和使用资金。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资金,减少资金空闲和资金成本,并且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融资成本。
该模式需要对集团内部资金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避免资金流向不透明和资金安全风险。
2. 分业务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业务板块将资金集中管理,将同类业务的资金集中到一个资金池中进行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适合业务板块之间资金流动频繁且资金规模较大的情况。
通过分业务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并且方便进行业务绩效考核和投资决策。
该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分业务资金归集和分配机制,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和监控措施。
3. 子公司自负盈亏模式:在该模式下,各个子公司自负盈亏,自主进行资金管理和使用。
该模式适用于子公司业务较为独立、资金规模较小且盈利能力较高的情况。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子公司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和效率。
该模式下的资金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子公司的监控和协调,防止子公司资金的滥用和风险。
以上几种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选择中应根据企业集团的规模、业务特点、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还应注意与上级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合,确保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选择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集团资金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风险控制等,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式成为了集团管理者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目前常见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现金池模式、清算中心模式、金融服务公司模式和银行关系管理模式等。
现金池模式是指将集团内各个子公司的现金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中进行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公司间的资金自由调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中管理有利于风险控制,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防范资金风险。
现金池模式还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的困扰,提高公司的流动性水平。
现金池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需要制定完善的监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第二,清算中心模式是指设立一个专门的清算中心来管理集团的资金和支付事务。
清算中心作为公司的运营核心,负责集团内部的资金调拨和支付结算等工作。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方便企业进行资金的调配和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清算中心还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风险,提高公司的流动性水平。
清算中心模式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建立完善的运营系统,成本较高,对公司的资金规模要求较高。
银行关系管理模式是指集团与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分散存款、贷款和融资等方式进行资金管理。
这种模式可以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享受来自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
银行关系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维护广泛的银行关系网,对风险防范和监控要求较高。
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还需要考虑风险控制、成本效益、流动性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确保集团资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集团公司的三类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的三类管控模式
在集团公司改制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宜的管控模式是集团公司改革的另一重要走向。
实践中,存在以下三类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
一类是财务管控型控股公司。
即集团公司强化对集团企业进行财务控制,具体经营管理工作由子公司负责。
一类是战略管控型控股公司。
适用于集团主业比较突出,所属企业分布在国内外,重点是发展战略。
一类是操作(经营)管控型控股公司。
特点是集团公司保留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职能。
集团公司管控模式选择具有多因素、动态化的特点
集团公司的三种类型管控模式各具特点,每个集团只能以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模式。
管控模式的选择与集团设立宗旨及管理者的行为理念有关,也受其他多项因素影响。
第一、多种因素影响集团公司选择管控模式。
确定管控模式是对所有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
第二、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不是一成不变。
在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集团公司会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三、对不同子公司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管控模式。
实践中,大型企业集团有较多的子公司(企业),集团公司对它们的管控并非只是一种模式,通常是按子公司的产业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地域分布的差别,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四、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变动趋势。
一种是加大集团公司管理的集权程度;另一种是增加子公司的分权程度。
集团公司3种常见的管控模式【最新版】
集团公司3种常见的管控模式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的项目实施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体系梳理、项目开发和验收,之后就可以进行推行和导入。
当然,我们如何获得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让他们理解引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那得看我们的影响力了。
绩效管理体系梳理体系梳理是导入绩效管理系统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清晰的绩效管理体系,整个绩效系统就没有了骨架。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协同软件供应商,通过访谈和培训,协助企业考核小组建立各个部门的考核方式、考核指标;建立各个岗位的考核方式与考核指标等。
绩效管理主要体系如图所示。
本阶段体系梳理的输出主要为:绩效管理制度、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流程与规范、绩效业绩管理办法、绩效结果应用办法等。
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验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验收如图所示。
产业集团的绩效管理很多公司着意追求“小而美”的经营结构,甚至很多大公司都想切成“小而美”,但我们仍看到更多的企业则在追求以规模来辅助竞争,或是通过自身成长,或是通过快速并购,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一批批产业集团的不断涌现。
由于他们产业跨度大,管理模式不一,集团的管控关系非常复杂,这也对产业集团的绩效管理形成了一个新挑战。
本文对产业集团的不同管控模式及绩效体系设计进行探讨。
集团管理管控体系集团管理管控体系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和体系。
对于产业集团来说,由于业务结构复杂、规模大,控股、参股企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对集团下属单位的管理和控制难度也加大了。
如果集团对下属单位管控过严,下属企业就容易丧失创造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如果控制不力,下属企业各自为政,资源不能最优配置,“五指不能并拢成拳”,集团就成了“集而不团”的花架子。
三种常见的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照集、分权程度的不同,分为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运营控制型三种模式。
1.财务控制型所谓财务管控型,就是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即集团总公司最关心的是盈利情况和投资回报,其他的不予过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如何选择?
问题类别:企业经营提问者:李宁提问时间:2006-6-15 20:20:08
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财务管控型各有千秋
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是典型,力保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
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
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型:有头脑,没有手脚
和记黄浦成为典范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
下属企业每年会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公司有和记黄浦。
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
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
可见,操作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
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管控模式没有“最佳”:只有“最适合”
广义的管控模式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或“万能”的模式,也没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且它们还将随一些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影响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具体形式的因素有竞争环境、公司战略、业务组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传统、政府政策、法律规定、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等等。
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多半是以母子公司制为基础,同时混以事业部制和直线职能制。
从业务战略的需要出发,对涉及企业集团主业发展方向的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采用股权置换、收购等办法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以达到对该公司的完全控制;而对一家全资子公司,基于某种考虑,也可能出让部分股份使其变为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
从经营风险因素考虑,如果预计该公司在异地的经营风险大,可设立一个子公司,使其负有限责任;反之,则可考虑开设分公司。
操作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
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