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和谐社会则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如何解决社会矛盾以实现和谐社会。
首先,社会矛盾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已经发达的国家,社会矛盾都存在。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朝着更高的发展阶段前进。
但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会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然而,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个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稳定以及社会公平公正的一种状态。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社会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社会整体秩序稳定。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重视的。
社会矛盾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就变得毫无意义。
社会矛盾的存在促使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只有当社会矛盾得到适当处理和解决时,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和解决社会矛盾。
首先,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流动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多方合力解决社会问题。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矛盾的不同层面和领域。
经济层面上的矛盾主要包括贫富差距、就业问题和资源分配不均等。
政治层面上的矛盾包括权力过于集中、腐败问题和民主缺失等。
文化层面上的矛盾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困惑等。
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层面和领域的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公民都要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与矛盾在字面解释上是对立的,但是双方也是对立统一的。
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也是如此,二者存在着关联,和谐的产生是矛盾双方力量均等、或彼此妥协的结果,矛盾的凸显是和谐失去平衡基础的结果,双方不是互相打压的,而是相互存在并影响的关系。
(一)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联社会矛盾的存在,是发展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些社会矛盾是历史原因积累的,另一些则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
社会矛盾的出现一方面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也推动、督促着和谐发展。
矛盾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矛盾展现在很多方面,大的方面如民族,地域,时间,文化,信仰等,小的方面如家庭矛盾,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等,这些因素总体构成了社会矛盾,和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相背驰。
同时,社会矛盾也与和谐社会相对存在,矛盾缓和、融合就走向和谐,这是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也存在着时效性,就是社会发展到某一时段的矛盾显现,这种矛盾不是长久对立的,当然也不能永远融合的,而是跟随发展不断发生。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联,也可以理解为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出现的两个状态,从最开始的社会的形成以及后来的发展,都是伴随着矛盾的产生发展的,二者相生相伴,矛盾也不以人的意志和理想转移。
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就造成人在社会存在中感受到的社会矛盾,反之就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发展就是解决已有矛盾、产生新的矛盾的正确认知过程。
片面的认识社会矛盾是不客观的,它也有积极的一面,社会矛盾也是和谐社会的督促和动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延伸和源泉,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发展化解的结果。
(二)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虽然是发展中对立统一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矛盾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与破环,是和谐音律中的反面音符。
阶级分化带来的不合理贫富差距,也是造成当前社会诸多矛盾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不仅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带来重大阻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而这种关系的理解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矛盾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不满。
这些矛盾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差距、社会等级、资源分配、劳动关系、文化差异、利益冲突等。
社会矛盾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前进的动力。
通过解决和调解矛盾,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与社会矛盾相反,社会和谐代表了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协调一致。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生活的目标和理想状态。
它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个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社会和谐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和谐发展。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可以被视为社会中不同力量的相互作用和斗争。
社会矛盾来源于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而社会和谐则是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调和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来实现的。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
首先,社会矛盾的存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矛盾的存在促使人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方案。
矛盾的存在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其次,社会和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目标和动力。
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可以实现矛盾的调和和解决。
只有在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各方面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通过协商、妥协和合作,社会可以实现持久的和谐和稳定。
第三,社会和谐的实现需要解决社会矛盾。
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是社会和谐的障碍。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实现公平、正义和平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然而,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社会矛盾的出现不一定导致社会不和谐,而社会和谐也不是一切矛盾的解决方案。
在现实中,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总的来说,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聚焦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而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解决的目标和动力。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关系。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1. 社会矛盾的存在社会矛盾是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它可以是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
社会矛盾源于人们在追求利益、权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冲突。
例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地区差异和文化冲突等,都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社会矛盾的存在推动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社会可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然而,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2. 社会和谐的概念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它包括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只有每个个体都能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问题,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3.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概念。
社会矛盾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和谐则是通过解决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社会矛盾的存在促使人们反思和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例如,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福利改革来缩小。
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努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社会和谐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关键。
只有通过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各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4. 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实现社会和谐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和谐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还能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实现社会和谐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范本模板】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为什么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有诸多社会矛盾特别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内矛盾需要处理,需要协调。
正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正因为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现实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充满辩证法的,矛盾和辩证法是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社会的本来客观面貌。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来面貌。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决矛盾,是科学的方法论.面对今天错综复杂的矛盾局面,一定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诸多社会矛盾。
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人际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反经验表明,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就和谐,一、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和利益矛盾是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利益分析是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人民内部矛盾,说到底,就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有五个特点:第一是根源性.利益矛盾也是一切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总根源。
第二是主导性.利益矛盾制约、影响着人民内部其他各类矛盾,是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第三是群体性。
人民内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往往是以群体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是非对抗性.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第五是转化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内部非对抗性利益矛盾可能转化成对抗性。
二、领导与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始终保持领导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所在.刘少奇认为:“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一切没有办好的事情,领导上都有责任,人民会来责问我们国家、党、政府、经济机关的领导人,而我们对这些问题应该负责任。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
而社会和谐则是一个社会以和平、稳定和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状态。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首先,社会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矛盾运动。
无论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还是社会关系的调整,都是通过各种矛盾和冲突产生的。
社会矛盾的存在与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引发了企业竞争的激烈和产品的不断升级,从而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社会矛盾的存在也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和乱象,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其次,社会和谐的实现需要科学的矛盾处理方法。
解决社会矛盾需要通过协商、调解、妥协等方法,寻求各方的共识,从而化解矛盾。
只有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多元化和包容性,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例如,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平衡不同利益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均衡和谐发展。
此外,社会和谐也需要以法制建设为基础。
法律是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可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然而,实现社会和谐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例如,政府应提供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企业应遵守社会道德和商业伦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个人则应从自身做起,注重道德修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最后,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给社会和谐带来新的挑战。
论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论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在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引起了广泛而快速的社会变化与结构变化。
中国的转型过程中,人口规模大、变化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社会矛盾的复杂程度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前,我国各种关系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
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改革路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新旧并存的双轨制,旧的社会结构和体制己经被打破,而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新旧两种社会体制、秩序规范和机制的并存交替局面将会在一个较长时期持续存在。
而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过渡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利益关系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不稳定性。
社会内部各类关系和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情况下,社会内部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与紧张,存在某种不安定的隐患、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正确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前提和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是标的和价值归属,二者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试图排除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矛盾的存在,希图谋求一种无矛盾的和谐社会。
这种观点只是从善良意志出发,忘记了和谐是以差别、差异为前提,是和而不同的。
和谐是一种发展,一种对立统一的发展。
社会和谐的构建不是仅仅停留在社会表层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或排除各种社会矛盾,而是要努力建成一种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或制度化的保障,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有序的状态下得到不断地调整和解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绝不是要消除任何差异和矛盾,而是要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协调与和谐。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以何种机制和秩序来让社会矛盾有序产生和化解。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当前,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矛盾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是,我们也需要正确认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积极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一、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在矛盾问题面前,我们应该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处理矛盾关系。
辩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设法解决矛盾问题,便需要运用矛盾双方的发展,分析矛盾的本质和客观原因,并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例如,中国产品出口受到不公平贸易壁垒的影响,我们不必采取极端措施报复,而应该充分利用WTO提供的管道和规则,尽可能消除其成为我们的贸易伙伴的壁垒。
二、尊重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个人权利和社会利益之间经常存在矛盾。
正确地处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我们不应该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及社会的利益。
尊重和保护每个个体的合法权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我们也不能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而牺牲整个社会的利益。
三、探索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文化矛盾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实社会当中,不同的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矛盾。
要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必须探索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
融合并不意味着抹平差异,相反,它应该是强化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和传统的多样性,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构建起一个和谐共处的社会。
四、推动平等与公正的社会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在法律的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平等和公正是保障人们利益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推动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发展,不断加大对贫困、弱势、不平等等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供应足够的解决措施,使社会公正向着更加平等化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人的受益。
总之,正确的认识矛盾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尊重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探索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推动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方法。
构建和谐社会要辩证看待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要辩证看待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构建和谐社会要辩证看待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言: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注意正视和研究各种社会矛盾,特别要注意辩证地看待和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通俗地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如此,同样是以矛盾的存在为前提和根据的。
如果没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没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决定》说得好:“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胡锦涛所言,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
第1 页。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还是在政治上,我们都能够看到各种形式的社会矛盾。
然而,与社会矛盾相对的是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社会矛盾的存在,代表着社会的不完美和不平衡。
当社会中出现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时,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不满和诉求就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这些矛盾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需要和改革的迫切性,推动着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存在。
相反,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化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当社会中存在深层次的矛盾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如社会不稳定、冲突激化和不公平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解决和化解矛盾,才能够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过制定公正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以及提供公正的社会服务,社会矛盾才能逐渐化解,社会和谐才能实现。
再者,社会矛盾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治理。
社会矛盾的产生与社会管理和治理的不足密切相关。
社会管理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到及时解决社会乱象的问题,以减少矛盾的激化,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氛围。
最后,社会矛盾的存在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
社会和谐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关注社会矛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改善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等方式,让自己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综上所述,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矛盾与和谐的社会建构
矛盾与和谐的社会建构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矛盾与和谐的相互作用。
矛盾是社会存在的必然性,而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社会建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矛盾与和谐的关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区矛盾等。
人与自然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与社会的矛盾则体现为社会道德败坏、公平正义缺失等。
二、矛盾与和谐的辩证关系矛盾与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双方面,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也存在和谐的追求。
矛盾的对立面是和谐,只有正确处理好矛盾,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矛盾的处理方式处理矛盾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
首先,要通过经济手段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通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减少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
其次,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
政府应加强监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要通过文化手段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类要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四、和谐社会建构的路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首先,要注重调整社会发展的结构,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要加大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其次,要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政府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增强对社会的管控能力。
最后,要注重加强社会文明的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教育、文化传承,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五、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实现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体作用。
只有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凝聚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矛盾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包括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等。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会矛盾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也代表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紧张。
而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谐。
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关系。
和谐社会具有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社会关系和谐稳定。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社会矛盾的存在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没有社会矛盾,就没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矛盾的解决和调和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公和不平等,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这些社会矛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在于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促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改善。
消极的一面在于社会矛盾也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
因此,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和谐社会,就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这包括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调解和矛盾调处等手段,促进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正确把握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
正确把握和谐与矛盾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摘要:和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
矛盾主要是指辩证思维下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达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这几对关系中的矛盾,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矛盾;和谐社会一、人与自然的矛盾,靠科技随着人类产生,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应运而生了。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这一矛盾也不断加深了,特别是科技革命以后到现代社会,矛盾表现更为明显。
看似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充分,加之人们对自然认识能力的限制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异化,进而给世人造成了科学技术是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加深的罪魁祸首的印象。
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科学技术越发达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这种能力的提高势必加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程度,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明显了。
我们知道,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了改造自然的方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的。
没有了科技的发展,一切好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失去其支撑、失去其基础。
另一方面,从认识的角度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本质,摸清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服务,同时,科学技术也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可以更便于人们制定相应制度以适应自然界的发展,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
总之,人与自然要达到和谐,到目前为止来看,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历史,如果要摒弃科学技术那将意味着近千年的人类文明的基础将被否定,这显然是偏激的,也是倒退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科学技术也将是空谈。
因此,我们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和谐与冲突辩论辩题
社会和谐与冲突辩论辩题正方(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中各种矛盾和矛盾的关系在相对稳定状态下存在、发展和变化。
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首先,社会和谐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例如,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曾说过,“和而不同,大同小异”,强调了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和谐可以促进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再者,社会和谐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正因为社会和谐,才有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良性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反方(社会冲突):社会和谐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社会冲突可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历史上许多社会变革都是在社会冲突的推动下实现的。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冲突实现的。
其次,社会冲突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在冲突中,人们才能够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再者,社会冲突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社会冲突中,人们往往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进行斗争,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因此,社会冲突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和社会冲突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既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又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们应该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也要正视社会冲突的存在,合理引导社会冲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和谐是一种美,但冲突却是一种进步的动力。
”。
社会的和谐与冲突
社会的和谐与冲突社会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无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国家层面,和谐与冲突始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冲突在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处理和化解这些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则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和谐的社会构成和谐社会的构成,首先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社会的基石,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与选择。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法律、伦理等基本问题有着广泛的共识,这种共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其次,和谐的社会需要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只有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个人的发展时,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最后,和谐的社会也需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话,人们可以化解误解,达成共识,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二、冲突的根源冲突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一部分,但其根源却多种多样。
首先,利益的冲突是最常见的原因。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平等而产生摩擦。
例如,在工作场所,员工之间可能因为升迁机会、奖金等问题产生矛盾。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冲突的重要来源。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习惯等,都可能导致人们在观点和行为上的冲突。
例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种族、宗教或社群之间可能会因为文化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最后,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
当人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解决问题时,矛盾就会加深,最终演变为冲突。
三、冲突的应对与解决面对冲突,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应对。
首先,建立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使人们在冲突发生之前就能够理解和接受彼此的差异。
教育和宣传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社会共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减少冲突的发生。
其次,增强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论坛等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当冲突发生时,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行对话,寻找解决方案,避免冲突的升级。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社会矛盾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对立和冲突的现象,而社会和谐则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尊重和相互依存的状态。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即社会和谐的实现需要解决社会矛盾,而解决社会矛盾又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首先,社会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社会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社会的不平衡和不公正,这会激发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并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例如,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阶级的对立是社会中常见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进而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
因此,社会矛盾本身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存在,相反,它可以鞭策社会向更加公正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其次,解决社会矛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社会和谐需要解决社会矛盾,消除各种对立和冲突。
只有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才能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平衡和协调,从而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发展和幸福生活的目标。
例如,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冲突和文化差异是社会和谐的障碍,只有通过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以及各种公正的政策措施,才能缓解这些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处。
第三,社会和谐的实现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
当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会减少,社会资源的分配会更加公平合理。
这将减少人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和抵制,使社会矛盾不再尖锐。
同时,社会和谐还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大家更加关注社会稳定和共同利益,从而降低社会矛盾的出现和危害。
最后,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的。
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而社会和谐的实现又能够缓解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的出现和解决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没有社会矛盾,就没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改变;没有社会和谐,社会矛盾就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加,社会和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矛盾是和谐社会的客观存在
社会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和谐社会则是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结果。
因此,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的关系。
二、积极处理社会矛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矛盾如果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只有积极处理社会矛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处理社会矛盾的关键在于调和各方面的利益,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以实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三、解决社会矛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解决社会矛盾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与治理。
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领域的管理和监督,防止社会问题失控。
同时,社会各方面也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五、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从而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能
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和谐。
综上所述,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只有积极
处理社会矛盾,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和谐
社会建设,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研究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和谐则是人们追求共同利益的目标。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和矛盾。
无论是阶级矛盾、经济矛盾还是文化矛盾,都是社会运动的推动力量。
这些矛盾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例如,在经济领域,供需矛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政治领域,权力与权益的矛盾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因此,社会矛盾可以被视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然而,社会矛盾的存在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激化。
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合理化解,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历史上的一些暴力反抗和革命运动,正是由于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社会矛盾视为积极因素,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矛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的结果。
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共同发展。
要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权益,提供公正的机会和平等的环境。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信任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矛盾激化却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社会和谐需要通过合理化解矛盾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矛盾十分复杂,如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社会矛盾的存在,并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矛盾,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力量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来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
公众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第一篇: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只有深刻理解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社会矛盾;社会和谐和谐与矛盾是哲学的一对范畴,因此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也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互相依存、相互斗争。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
社会和谐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系统达到全面的和谐,而社会和谐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社会内部诸矛盾的融洽整合和协调发展。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因此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党十八大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深刻理解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深刻内涵,还要进一步认识和处理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统一于社会这个总体中。
首先,社会矛盾包含着社会和谐的因素。
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推动事物发展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和谐是矛盾的特殊形式,所以社会矛盾包含社会和谐。
但是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
但矛盾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和谐,因为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的。
但不正视矛盾,不正确而有效地解决矛盾,必然要导致不和谐。
在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不是没有了,而是更错综复杂。
所以正确处理社会各种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指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所造成的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也不是人为的矛盾,而是指辨证矛盾。
辨证矛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这种矛盾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人们既不能主观随意地制造本来不存在的某种矛盾,也不能主观随意地抹杀本来客观存在的某种矛盾,只能正视矛盾。
二是矛盾的性质、地位、作用也是客观的。
谁也不能想当然地混淆矛盾的不同性质,颠倒矛盾的主次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因此,通往和谐的正确路径是按唯物主义的原则去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辨证矛盾,分析这些辨证矛盾,从而解决这些辨证矛盾。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一事物和它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同一的,统一与和谐总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中西方一些哲学家就已从对立统一中思考和谐问题。
赫拉克利特提出:自然是“以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
”毕达哥拉斯虽然是从“数”来说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但他的和谐思想中也包含了矛盾的观点,他认为“数”的发展是依据十大矛盾而展开:有限与无限、动与静、曲与直、方与圆、明与暗、善与恶、一与多、雌与雄、奇与偶、左与右。
中国古代哲学家讲“和”,主要讲差异中如何包含多样性统一。
公元前806年至770年之间的史伯对郑公论和同就非常典型:“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田亥,尽乃弃矣。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女亥。
”(《国语·祁语》)这里最根本的辩证法范畴是“和”,相反的范畴是“同。
”提出的“和”的界说是:“以他平他谓之和”,即不同事物相互聚合而得其平衡。
不同事物聚合而得其平衡,故能产生新事物。
如果只是相同事物重复相加,那就不可能产生新事物。
缺乏多样性的统一,世界就不能发展,国家就会灭亡。
这一关于“和”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和是调和不同以求发展中之和谐。
无论从客观到主观,从自然到人,从生产实践到文化、政治、日常生活,贯穿其中的最根本法则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世界表现为杂和多的统一,因而只有把握多样的统一,才能发展生产,健康身心,治理社会,国泰民安。
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
学习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研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
凸显,是目前形容我国社会矛盾状态的术语,我理解这一术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量的扩大。
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内部矛盾”概念,主要是指思想政治上的矛盾,而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扩大到各阶层的各个方面,除了思想政治上的,还包括经济利益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地区之间的等;二是复杂程度加大。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纵横交错,异常复杂,有经济运行的矛盾、社会运行的矛盾、文化建设中的矛盾等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任何矛盾在其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贯穿着斗争。
一切矛盾要通过适当的斗争形式才能得到解决。
怎样理解这一观点?我认为,第一,要将哲学范畴的矛盾斗争与日常用语特别是政治生活所说的斗争一词严格区分开来。
哲学上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在发展方向和要求上存在着差异或对立,每一方总要限制和否定对方,同时又总是要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限制和否定,因而对立面之间必然存在相互排斥方面,如社会领域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差异;在思想领域,对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批评,都是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斗争还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斗争必须采取适当的形式,形式受制于矛盾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条件。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更多的是采用协调的方式。
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用协调的方式,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家庭内部的矛盾都是要用协调的方式。
协调主要有三种形式:(1)妥协性协调。
比如在经济活动中买卖双方的矛盾,你说8元,我说6元,而妥协的结果是7元。
(2)互补性协调。
目前东西部地区发展的矛盾就是通过资金、技术与资源之间的互补性协调解决。
(3)斗争性协调。
协调与斗争在一定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斗争,需要协调;协调本身也含有斗争的因素或成分,协调的实现有时往往要通过一定层次的斗争,如上访。
上访虽然大量都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走到上访这一步,已表明矛盾双方的对立、排斥。
上访的情况各异,但其中也不排除个别诬陷、诬告。
斗争性协调最典型的是新的《信访工作条例》。
在协调双方矛盾中,《条例》的倾向是保护弱势群体,是一种协调,但同时规定了上访人若有诬告、串联等非法活动,也要予以法律制裁,其中也包含了斗争。
人们谈和谐问题,往往把和谐归为三大种类: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和谐(政治、经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但我们不能忽视了“看不见的和谐”,即个体自我利益层面、精神层面、心理的和谐及价值认同的和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卡缪曾在哲学意义上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人发现,没有任何美好崇高的目的可以填补他自身和他的命运之间的鸿沟,在这条鸿沟上没有架起任何一座通往天堂或人间乐土的桥梁的时候,反抗的精神便油然而生。
卡缪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不容忽视,个体内在心理和谐不容忽视。
个体内在心理和谐不仅取决于物
质生活的满足,还取决于对个体的理想信念构建的重视。
人若没有了理想或信仰,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
所以,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我们还要补充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重要。
使个体达到内在的和谐,需要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之以乐”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