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5c9cd5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2.png)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与矛盾在字面解释上是对立的,但是双方也是对立统一的。
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也是如此,二者存在着关联,和谐的产生是矛盾双方力量均等、或彼此妥协的结果,矛盾的凸显是和谐失去平衡基础的结果,双方不是互相打压的,而是相互存在并影响的关系。
(一)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联社会矛盾的存在,是发展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些社会矛盾是历史原因积累的,另一些则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
社会矛盾的出现一方面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也推动、督促着和谐发展。
矛盾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矛盾展现在很多方面,大的方面如民族,地域,时间,文化,信仰等,小的方面如家庭矛盾,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等,这些因素总体构成了社会矛盾,和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相背驰。
同时,社会矛盾也与和谐社会相对存在,矛盾缓和、融合就走向和谐,这是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也存在着时效性,就是社会发展到某一时段的矛盾显现,这种矛盾不是长久对立的,当然也不能永远融合的,而是跟随发展不断发生。
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的关联,也可以理解为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出现的两个状态,从最开始的社会的形成以及后来的发展,都是伴随着矛盾的产生发展的,二者相生相伴,矛盾也不以人的意志和理想转移。
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就造成人在社会存在中感受到的社会矛盾,反之就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发展就是解决已有矛盾、产生新的矛盾的正确认知过程。
片面的认识社会矛盾是不客观的,它也有积极的一面,社会矛盾也是和谐社会的督促和动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延伸和源泉,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发展化解的结果。
(二)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社会矛盾和和谐社会虽然是发展中对立统一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矛盾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与破环,是和谐音律中的反面音符。
阶级分化带来的不合理贫富差距,也是造成当前社会诸多矛盾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不仅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带来重大阻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4362e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4.png)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关系。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社会和谐则是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1. 社会矛盾的存在社会矛盾是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它可以是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
社会矛盾源于人们在追求利益、权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冲突。
例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地区差异和文化冲突等,都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社会矛盾的存在推动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社会可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然而,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2. 社会和谐的概念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它包括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只有每个个体都能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问题,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3.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概念。
社会矛盾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和谐则是通过解决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社会矛盾的存在促使人们反思和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例如,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福利改革来缩小。
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努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社会和谐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关键。
只有通过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各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4. 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实现社会和谐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和谐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还能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实现社会和谐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范本模板】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44aff32b9f3f90f77c61b34.png)
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为什么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有诸多社会矛盾特别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内矛盾需要处理,需要协调。
正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正因为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现实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是充满辩证法的,矛盾和辩证法是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社会的本来客观面貌。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来面貌。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决矛盾,是科学的方法论.面对今天错综复杂的矛盾局面,一定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诸多社会矛盾。
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人际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反经验表明,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就和谐,一、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和利益矛盾是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利益分析是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人民内部矛盾,说到底,就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有五个特点:第一是根源性.利益矛盾也是一切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总根源。
第二是主导性.利益矛盾制约、影响着人民内部其他各类矛盾,是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第三是群体性。
人民内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往往是以群体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是非对抗性.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第五是转化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内部非对抗性利益矛盾可能转化成对抗性。
二、领导与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始终保持领导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所在.刘少奇认为:“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一切没有办好的事情,领导上都有责任,人民会来责问我们国家、党、政府、经济机关的领导人,而我们对这些问题应该负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7edcc9c652d380eb63946d8e.png)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新世纪新阶段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
当前我们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就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
我们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矛盾存在的客观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妥善解决矛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妥善处理矛盾的社会机制,促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标签:和谐社会;矛盾;社会主义;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新形势要求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认清矛盾的存在,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确立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的基础。
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有意掩盖矛盾,只能导致矛盾的激化,造成社会发展的高度失衡或畸形,偏离发展所期望的内在目标。
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入分析,认识到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现期。
浅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及对策
![浅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51706c0c8d376eeaeaa3165.png)
浅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及对策防范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巩固,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总体上说,目前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频发,尤其是一些地方发生了由社会矛盾纠纷引发的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
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遗留问题浮现。
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
以双牌县为例,双牌县位于湘南边陲,永州中部,1969年从周边零陵、道县、宁远的"边角废料"拼凑而成。
西还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县接壤,全县总人口18万人,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区县。
一是边界线长,山林权属纠纷多。
该县地域广阔,历史遗留的县际林地勘界不明,加之山区权属纠纷证据固定难、时间跨度久等,此类问题的处理难度非常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械斗时有发生,轰动全省,震惊全国的林业恶性案件也曾在此发生。
1979年该县打鼓坪林场双丰村村民闹事,打伤公安干警和保安人员20多人,抢走枪支24支,一万米木材被哄抢一空,一个不足16万人的小县,发案率坐上了全市头把交椅;二是水淹区移民遗留问题多。
双牌水库1961年建成,库区涉及5个乡镇3万多人口,水淹区群众目前生产生活条件差,群众致富的先天条件不足。
因此,涉及移民安置、就医、入学、生产生活、养老等民生问题诸多,此类矛盾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层出不穷。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a40a4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0.png)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社会矛盾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威胁。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社会矛盾的本质、影响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社会矛盾的本质在于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
这种差异既有存在的合理性,也会导致不公平和不平等。
社会矛盾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例如,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都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会导致社会分裂和动荡,进而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矛盾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保障,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社会的不公正就会显现出来。
其次,社会矛盾会影响社会的协调和稳定。
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和动荡,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
此外,社会矛盾也会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
当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时,社会的整体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首先,应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和调控水平。
社会治理应立足于公平正义,确保各个群体的合理利益得到保护。
其次,应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和社会福利水平。
科技进步可以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此外,应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可以增强人们的共识和归属感,缓解社会矛盾的产生。
还应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公正公平的法律环境。
通过法治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总之,社会矛盾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威胁。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社会治理,推动科技进步,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以及加强法治建设,我们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2e38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c.png)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各位读者,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辨析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广受瞩目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所生活的社会。
但是,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呢?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和谐稳定,各种矛盾和冲突得到有效处理和调解,社会安定有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社会各项制度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状态。
然而,我们可能会觉得“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这个说法似乎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真正做到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
人们之间的利益、观念、习俗等方方面面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我认为和谐社会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而是指当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出现时,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式予以解决,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利益、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社会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产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而产生的。
这些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需要寻求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共识,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再次,需要建设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相互监督、协同合作的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
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增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指能够在矛盾和冲突产生时,通过协调、调解和合理解决,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dfdd296dd88d0d233d46a1c.png)
在构建社会中,如何看待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
但矛盾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和谐,因为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的。
但不正视矛盾,不正确而有效地解决矛盾,必然要导致不和谐。
在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不是没有了,而是更错综复杂。
所以正确处理社会各种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指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所造成的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也不是人为的矛盾,而是指辨证矛盾。
辨证矛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这种矛盾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人们既不能主观随意地制造本来不存在的某种矛盾,也不能主观随意地抹杀本来客观存在的某种矛盾,只能正视矛盾。
二是矛盾的性质、地位、作用也是客观的。
谁也不能想当然地混淆矛盾的不同性质,颠倒矛盾的主次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因此,通往和谐的正确路径是按唯物主义的原则去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辨证矛盾,分析这些辨证矛盾,从而解决这些辨证矛盾。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一事物和它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同一的,统一与和谐总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中西方一些哲学家就已从对立统一中思考和谐问题。
赫拉克利特提出:自然是“以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
”毕达哥拉斯虽然是从“数”来说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但他的和谐思想中也包含了矛盾的观点,他认为“数”的发展是依据十大矛盾而展开:有限与无限、动与静、曲与直、方与圆、明与暗、善与恶、一与多、雌与雄、奇与偶、左与右。
中国古代哲学家讲“和”,主要讲差异中如何包含多样性统一。
公元前806年至770年之间的史伯对郑公论和同就非常典型:“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2ed47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1.png)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共同关注的
焦点。
我们所处的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生活
方面,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妥
善处理,就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会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是常态。
这种矛盾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抹杀矛盾,而是要通过妥善的处理和调解,使矛盾得到合理化解,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我们要通过法治的手段来化解矛盾。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
准则和底线,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人们的权益,维护社会
的正常秩序。
因此,我们要依法处理矛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
强法治意识,使法律成为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
最后,我们要注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是社会稳定和繁荣
的基础,只有通过促进各种矛盾的和解,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要注重加强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各方利益的平衡,推
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需要
我们共同努力,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找到合适的解决之道。
让
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繁荣!
谢谢大家!。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4169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2.png)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和谐发展却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既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
矛盾的存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矛盾的无知和无动于衷。
我们要积极应对各种矛盾,以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
和谐发展是社会矛盾的最佳化解方式,也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
和谐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互助和共识,需要我们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秩序,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只有在和谐发展的轨道上,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才能长期稳定和繁荣。
最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每个人
都是社会和谐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守法
守纪、诚实守信、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公民,做一个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好邻居。
只有每个人都为社会
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进步。
在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努力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共同奋斗,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吧!
谢谢大家!。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658e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0.png)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矛盾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包括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等。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会矛盾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也代表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紧张。
而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谐。
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关系。
和谐社会具有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社会关系和谐稳定。
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社会矛盾的存在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没有社会矛盾,就没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矛盾的解决和调和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公和不平等,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这些社会矛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在于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促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改善。
消极的一面在于社会矛盾也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
因此,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和谐社会,就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这包括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调解和矛盾调处等手段,促进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
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993e1af4c8d376eeaeaa3110.png)
二、 正确认识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 的前提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 对外开放 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加快 , 会 社 领域的诸多方 面发生 了重大变化, 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出现 了许多新悄 况 和新问题。一是经济利益矛质尖 锐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去那 种 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建立起来。因此 , 解决构建社 会主义 和谐 社会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妥
社会 的全面进步 。
第 二, 加快体 创改革是化解 和处 理各种社会矛盾 , 构建社会 主义和
谙社会 的有效途径。当前,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遇 到的种种 矛盾和 问题 , 基本上都是属 于体制 内的问题 , 之所 以长期 没有得 到解决 , 原 因当然很复杂 , 但有许多都 涉及体制上 的弊端没有 突破 , 好的机制 没
导地位的还是物质利益方面 。利益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 的总根子 , 是 也
双方 的斗争则是 绝对 的。要实现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 任务 ,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 矛盾 , 化解 社会 冲突 , 在不 断解 决矛盾 的过
程中求得统一和谐 。我国当前正处 于改革 的攻坚 阶段和发展 的关键 时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e743fc340912a21614792934.png)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姓名:徐永江学号:201201490022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从和谐社会的自生性和能动性角度来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得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参考价值,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社会和谐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正确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
学界对此已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前提和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是目标和价值归属,二者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也就是说,和谐是以差别、差异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协调与和谐。
一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一)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双方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的平衡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而整个社会就在诸多矛盾的平衡中发展变化了。
第一.毛泽东、邓小平的矛盾观,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一部系统阐述矛盾问题的著作。
毛泽东在著作中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
并且对矛盾规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
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战争时期灵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邓小平在汲取毛泽东“矛盾规律”认识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根据当前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
邓小平在时代的背景下辨证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让中国的经济走向了腾飞。
(二)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从古至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所有社会中。
社会也在其矛盾变化中发展了。
要么前进,要么倒退。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但是,1936年的苏联却错误地认为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3c792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2.png)
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加,社会和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矛盾是和谐社会的客观存在
社会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和谐社会则是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结果。
因此,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的关系。
二、积极处理社会矛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矛盾如果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只有积极处理社会矛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处理社会矛盾的关键在于调和各方面的利益,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以实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三、解决社会矛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解决社会矛盾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与治理。
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领域的管理和监督,防止社会问题失控。
同时,社会各方面也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五、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从而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能
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和谐。
综上所述,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只有积极
处理社会矛盾,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和谐
社会建设,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浅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及对策
![浅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4cad2a8ed630b1c59eeb5a2.png)
浅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及对策防范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巩固,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总体上说,目前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频发,尤其是一些地方发生了由社会矛盾纠纷引发的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
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遗留问题浮现。
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
以双牌县为例,双牌县位于湘南边陲,永州中部,1969年从周边零陵、道县、宁远的"边角废料"拼凑而成。
西还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县接壤,全县总人口18万人,系"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区县。
一是边界线长,山林权属纠纷多。
该县地域广阔,历史遗留的县际林地勘界不明,加之山区权属纠纷证据固定难、时间跨度久等,此类问题的处理难度非常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械斗时有发生,轰动全省,震惊全国的林业恶性案件也曾在此发生。
1979年该县打鼓坪林场双丰村村民闹事,打伤公安干警和保安人员20多人,抢走枪支24支,一万米木材被哄抢一空,一个不足16万人的小县,发案率坐上了全市头把交椅;二是水淹区移民遗留问题多。
双牌水库1961年建成,库区涉及5个乡镇3万多人口,水淹区群众目前生产生活条件差,群众致富的先天条件不足。
因此,涉及移民安置、就医、入学、生产生活、养老等民生问题诸多,此类矛盾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层出不穷。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cec1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b.png)
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社会矛盾与和谐发展”。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和谐发展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如何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努力实现的重要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矛盾的本质。
社会矛盾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观念差异、文化冲突等都成为了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
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呢?首先,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们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最后,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为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领导,我们要善于倾听民意,关心群众利益,善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和谐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多样的一十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不相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中央明确指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这也要求我们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建设必需的社会条件,同时也需要经济建设为自己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改革发展的方向,需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要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和一切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后来他又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但基础仍然是生产力标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有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保障。当然,我们要求的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局部地区或少数人的利益。它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和最高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不能用生产力标准代替社会发展的其它标准。
首先,要认识到现阶段各种矛盾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矛盾存在于事物运动的全过程。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矛盾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大量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改革也是一种利益调整,改革越是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就越是凸显。对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胡锦涛同志精辟概括为“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当前矛盾主要表现为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等趋势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抬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等。对于这些矛盾,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既要承认社会发展中矛盾的客观存在,又要立足于实际,实现矛盾对立面的转化,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
认清矛盾的存在,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确立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有意掩盖矛盾,只能导致矛盾的激化,造成社会发展的高度失衡或畸形,偏离发展所期望的内在目标。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入分析,认识到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现期。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其次,要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各种矛盾存在的长期性。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以往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就基本完成,这个基本矛盾就不存在了。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迈出了重大步伐,但当前在上层建筑中仍存在一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甚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如机构臃肿、职能定位混乱、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都不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主要矛盾。围绕这个主要矛盾,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还存在许多其他社会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居民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党政干部中的贪污腐败问题等等。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会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矛盾存在的长期性,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总之,既要正视矛盾,也要善于化解矛盾。当前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量的是涉及利益关系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着服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处理矛盾的根本原则。只有立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内部矛盾也才能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
| 网站首页 | 中心介绍 |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 民主政治建设 | 文化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 | 浙江现象与浙江精神
| 学者文集 |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 热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社会矛盾
副标题:
作者:刘宝村 文章来源:《理论观察》2009年第1期 点击数:725 更新时间:2009-5-5
简介:
摘
三、建立健全妥善处理矛盾的有效机制
坚持改革发展的方向,需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与世界经济市场的良性互动。当前。人类发展正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整个地球在经济、政治、艺术、哲学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日益联为一个整体。生产的协作愈益越出一国或数国的界限而向全球范围扩大。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加强和深化,促使世界经济市场愈益扩大,国际贸易获得空前发展,从而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普遍的交往。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一个全球互动的体系。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经济体制,不仅仅要适应国内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需要适应国际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开放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适应并充分利用复杂多变的世界市场,既需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社会的规则,同时也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以抵御风险。这要求我们既要拥有一个开放的视野,继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更要结合本国实际,加强制度创新和建设,走出一条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坚持改革发展的方向,需要坚持社会的综合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局部显现,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方面、环节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造成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不断地调整、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建立和完善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是落实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手段。但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规范和制度,涵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以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阶层的利益。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要实现整体优化,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我国目前的改革,综合性愈来愈强,每一项改革的深入展开及其成效的取得,都需要其他改革的密切配合,任何方面的重大失误都可能带来全局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坚持综合改革方向,既要合理安排好改革的优先顺序,抓住关键环节大胆突破,同时又要促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综合配套、相互协调。
关键词:和谐社会,矛盾,社会主义,人民群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世纪新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新形势要求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解决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性。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的时候。在关键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情况下,社会的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执政党和政府保持头脑清醒,采取正确政策妥善处理矛盾,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二是执政党和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着经验教训的。因此,面对关键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这种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采取正确措施妥善解决,争取光明前景,规避黯淡前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建立在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我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争取社会发展光明前景的重大战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必要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我们党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要:新世纪新阶段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当前我们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就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矛盾存在的客观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妥善解决矛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妥善处理矛盾的社会机制,促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协调好各领域、各区域的发展以及各阶层各利益群体要求之间的关系,促进人际和谐、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但追求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要放慢社会发展速度,更不是不要发展。和谐应该是在发展基础上的和谐,是为了消除阻碍发展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关系,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基础,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离开了发展,也就无所谓和谐。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发展能快就不要慢,这是总结我国几十年经验提出的一个正确命题。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协调难以进行,问题也难以解决。像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差距问题、群众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都需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妥善解决。因此,在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因为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动摇这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