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连蛋白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结合蛋白

纤维结合蛋白又称纤维连接蛋白(简称纤连蛋白)、粘连蛋白、纤粘蛋白,英文名fibronectin,英文缩写Fn。纤维结合蛋白主要由肝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和组织液中,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约为450KD,具有多种生物活性。Fn分子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各种动物体液中的Fn具有非常相近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因而不同来源的Fn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1 纤维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

纤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含糖4.5%-9.5%,其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2万-25万。各亚单位在C端形成二硫键交联。血浆纤连蛋白多是二聚体,由两条相似的A链及B链组成,整个分子呈V形。细胞中纤连蛋白以多聚体为主,成纤维细胞中尤甚。

纤维结合蛋白有可溶性与不溶性两种形式。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为可溶性的,电泳时移动于α2或快β区。主要由肝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不溶性的纤维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组织基质、血管基质和细胞表面,与可溶性纤维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抗原特性等基本相同。

目前至少已鉴定了20种纤连蛋白多肽。纤连蛋白不同的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只是在转录后RNA的剪接上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mRNA。纤连蛋白的每个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具有与细胞表面受体、胶原、纤维蛋白和硫酸蛋白多糖高亲和性的结合部位,用蛋白酶进一步消化与细胞膜蛋白结合区,发现这一结构域中RGD 三肽序列是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

2 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

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非常复杂,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粘着。纯化的纤连蛋白可增强细胞间粘连及细胞与基质的粘连。通过粘着,纤连蛋白可以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展。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纤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必需的;目前已知纤维结合蛋白与细胞之间的粘附、细胞的迁移和趋化有关,因而在对抗炎症、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方面发挥作用。

纤维结合蛋白有很强的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具有非特异性的调理素活性,在抗感染、清除免疫复合物、促使肿瘤基因转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纤维结合蛋白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中,凝血酶和胶原可使血小板释放纤维结合蛋白,并分泌到血小板表面。在血凝块形成过程中,纤连蛋白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凝血因子FⅩⅢa可催化纤维结合蛋白与纤维蛋白以共价形式牢固结合;Fn 通过凝血因子Ⅻ参与凝血过程。在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时,Fn 可以调整纤维蛋白

与胶原之间的关系,加速清除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维护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具有抗血栓作用。

3 纤维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300~400μg/ml(0.3~0.4g/L),血清含量约为血浆含量的67%,是因为血凝过程中纤维结合蛋白与纤维蛋白结合之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与临床多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密切相关。

血清纤维结合蛋白降低见于多种严重疾病,纤维结合蛋白持续低值者提示预后不良,纤维结合蛋白回升者提示预后较好。传染性肝炎患者纤维结合蛋白值的变化与疾病的病期有关,活动期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下降,在急性肝炎、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尤其是广泛性肝转移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纤维结合蛋白值作为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优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的测定。测定胸腹水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对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较有意义,结核、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胸水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肿瘤患者。肿瘤性积液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又高于其他传染性和非特异性积液。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可正常,但病变关节液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常数倍于血浆浓度。

3.1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患者多在孕20周以后出现临床症状,此时母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能加强围

产期监测,早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预测疾病的发生,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纤维结合蛋白在内皮细胞黏附、形态维护和迁移中起重要

作用,已被确认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3.2 纤维结合蛋白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意义

3.2.1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循环中Fn与细胞碎片相结合,当Fn降至最低值时,单核细胞Fn增高,而淋巴细胞相关Fn减少。病情恶化时Fn水平明显降低,这反映了SLE患者存在

着Fn合成减少、消耗增多,免疫功能发生障碍。Fn可能是反映SLE病情活动程

度的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

3.2.2类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关节积液中CFn(细胞型Fn)与PFn(血浆型Fn)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血浆,这一结果显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过程中,由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需要,

在病变局部或病变周围可能有细胞型Fn生物合成的加快,部分CFn进入血液,

从而导致血浆中CFn的继发性升高。CFn浓度的变化可能作为疗效观察及预后判

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3.3 纤维结合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升高,这种高Fn 状态一方面促进坏死心肌

的创伤修复;另一方面由于动脉血管的不良状态导致或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

血栓,进一步加重心肌的损害,纤维结合蛋白的检测对判断血液高凝状态和疾病预

后有一定意义。

3.4 纤维结合蛋白在肝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3.4.1 肝炎

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少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血清Fn值有一上

升过程及下降过程往往伴有血清e抗原转换或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转。血清Fn

的检测为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的一种鉴别方法之一,对

预后的判断也有重要意义。

3.4.2 肝癌肝硬化

患者手术结束一天内Fn含量都明显低于手术前,术后7天又均有不同程度

回升,说明手术对Fn含量变化有直接影响,血清Fn含量回升是患者临床症

状好转的指标。Fn含量检测有助于肝癌患者的筛选及病情判断。

3.5 纤维结合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3.5.1 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血Fn水平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Fn消耗增多,尿Fn明显高于正常值。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Fn降低,尿Fn增加,可以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程度。另外,尿β2-微球蛋白是目前已得到公认能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

指标之一。尿Fn和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据此推测尿Fn也可以作为原

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无创指标之一。

3.5.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患者尿F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尿Fn 水平检测对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

征的疗效、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肾病治疗应强调

对失衡的免疫系统进行特异性调节,在激素疗法的基础上, 调控对肾小球细

胞有损伤作用的细胞因子及生物因子合成, 为肾病治疗开辟新途径。

3.6 纤维结合蛋白对血液病的临床意义

3.6.1 急性白血病

患者缓解时,Fn 上升至正常,复发时下降,特别是合并感染时Fn 急剧下降。急

性白血病时血浆Fn 明显下降,使机体感染或出血倾向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

此,临床检测血浆Fn 含量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有助于疾

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3.6.2 败血症

PF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值,可能由于Fn大量消耗所致。随着病情好转,其

含量也逐渐上升,痊愈时达到正常水平。对败血症患者进行PFn测定,有助

于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3.7 纤维结合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F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Fn参与调理作用而降低。比较转移癌与非转移癌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