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加减计算电路

简单加减计算电路
简单加减计算电路

简单加/减运算电路

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1 设计目的:

(1)掌握1位十进制数加法运算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

(2)熟悉QuartusII的仿真方法。

1.2 基本要求:

(1)实现二进制数的加/减法;

(2)设计加数寄存器A和被加数寄存器B单元;

(3)实现4bit二进制码加法的BCD调整;

(4)根据输入的4bitBCD编码自动判断是加数还是被加数。

1.3 发挥部分:

(1)拓展2位十进制数

(2)MC存储运算中间值;

(3)结果存储队列;

(4)其他。

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2个方向:

(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逻辑电路图、实际接线图各一份;

(3)设计过程的资料、草稿要求保留并随设计报告一起上交;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

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文字中的小图需打印。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3000字。图纸为A3,附录中的大图可以手绘,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

(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参数计算(重要)、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参考文献、附录(逻辑电路图与实际接线图)。

摘要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也是数字化的社会,各种数字化的电器与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的大部分生活都依赖于这些数字化的设备。而随着科技的发达,这些数字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程序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都知道各种复杂的运算都是从简单的加减运算衍生出来的。

经过半学期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时刻,将理论结合实际的欲望,便显得更加迫切,而此时的课设安排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结合实际,将梦想变成现实。

本次的简单运算电路是基于QuartusⅡ仿真软件而设计的,而每一个仿真软件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与优缺点。所以QuartusⅡ仿真软件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的利用利用开关控制数据的传递,而是要设计寄存器的CP脉冲的频率来控制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而设计简单加/减运算电路,必须考虑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加法可以简单的通过一个全加器就能实现,而减法则需要被减数转换成补码再减去2n才可实现。而最后的结果需要以8421BCD码的形式来输出,所以计算结果大于9时需要加上6(即0110)才可以。

所以我设计的电路图首先是使用四个输入来构成一位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码,然后通过设计寄存器CP脉冲的频率来使所形成的二进制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入寄存器A和寄存器B,接着为了是延迟时间降到最小,我设计将寄存器A,B中的数输入寄存器C,在一起出给运算电路。在运算电路中,我又设置了一个脉冲,通过这个脉冲的高低电位来选择使用加法电路或是减法电路。最后输出的数经过处理再输入8位全加器8fadd 进行相加后以8421BCD码的形式输出。

设计方案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数据输入部分,加/减运算部分,数据输出部分。

关键词:全加器(74283),寄存器A/B(74175),寄存器C(74244),8位全加器8fadd,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8421BCD码转换电路。

目录

简单加/减运算电路 ...................................................................................................................................... I

1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 I 2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 I 3时间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I I 1 设计任务描述. (1)

1.1课程设计题目:简单加/减运算电路 (1)

1.2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

2 设计思路 (2)

3设计方框图 (4)

4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调整 (5)

4.1各部分电路设计 (5)

4.2各部分参数调整 (16)

5 简单加/减运算电路过程分析 (17)

5.1简单加/减运算总电路图: (17)

5.2电路图的工作过程分析 (17)

6 元器件清单 (22)

7主要元器件介绍 (23)

7.1寄存器74175简单介绍: (23)

7.2寄存器74244简单介绍: (24)

7.3全加器74283简单介绍: (25)

7.4加法器8FADD简单介绍: (26)

课程设计总结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简单加/减运算总电路图 (31)

1 设计任务描述

1.1课程设计题目:简单加/减运算电路

1.2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2.1设计目的:

(1)掌握1位十进制数加法运算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QuartusII的仿真方法。

1.2.2基本要求:

(1)实现二进制数的加/减法;

(2)设计加数寄存器A和被加数寄存器B单元;

(3)实现4bit二进制码加法的BCD调整;

(4)根据输入的4bitBCD编码自动判断是加数还是被加数。

1.2.3发挥部分:

(1)拓展2位十进制数

(2)MC存储运算中间值;

(3)结果存储队列;

(4)其他。

2 设计思路

第一步:查资料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QuartusⅡ仿真软件,这个软件比较新颖。所以可以说,经过两天的图书馆与网络的地毯式搜索,我发现并没有现成的资料。但是我们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在查资料过程中,我们渐渐的领悟到了简单加减运算电路的原理。

其实简单加减运算电路首先简单需要加数(减数)、被加数(被减数)的输入,然后将其分别存入寄存器中,再一同进入加(减)法运算电路中进行计算,最后输出的数值进行8421BCD码转换输出即可。

第二步:构建电路基本思路

整个电路的核心内容和部分是由加法电路和减法电路构成的,我使用的是加减分离的思路,加法是一部分,减法是另一部分的电路,。它是由一支脉冲(C)来控制的:高电位时执行减法电路;低电位时执行加法电路。

图2.1加/减计算执行电路

第三步:构建电路基本框架

输入部分:原本我计划十—四线的编码器74147来实现一位十进制数的输入,但是不能实现十进制数0的输出,于是后来我直接使用4个脉冲输入来构成一位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码,然后通过设计寄存器CP脉冲的频率来使所形成的二进制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入寄存器A和寄存器B中。

加减运算部分:这是整个电路设计的关键部分,由于是多位的二进制计算,所以必须使用全加器,我使用的是加减分离的思路,加法是一部分,减法是另一部分的电路,他们一个脉冲来控制,低电位时执行加法,高电位时执行加法。

输出部分:根据课设题目要求是将结果以8421BCD码的形式输出,所以需要将运算电路所得出的二进制结果加以转换,使之变成8421BCD码的结果。

第四步:完善电路

为了减少延迟时间,我特地使用了第三个寄存器(74244),它是一个8输入8输出寄存器,我寄希望它能够将寄存器AB中的数一起送入运算电路,以减少结果的延迟。

图2.2加减运算电路的基本框架图

3设计方框图

图3.1原理方框图

4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调整

4.1各部分电路设计

4.1.1数据输入电路设计

关于数据输入部分,我采用的是直接由4个脉冲输入来构成一位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码,再设计寄存器CP脉冲的频率来使所形成的二进制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入寄存器A 和寄存器B中。为了减少计算结果的延迟,我又设计将这两个寄存器中的值输入寄存器C(74244)中,然后一起送入运算电路。

(a)寄存器AB的选择:我选择的寄存器是74175,此寄存器是4-8线寄存器,而我只

需要4个输出端,所以可以让其他四个输出端悬空就可。

图4.1.1 寄存器74175的使用

图4.1.2寄存器74175的参数设置

图4.1.3 寄存器74175的仿真结果

态。

(b)寄存器C的选择:我选择的寄存器是74244,此寄存器是8-8线寄存器,可以同时

存储由寄存器AB送来的数,并且一同输出去。

图4.1.4 寄存器74244的使用

图4.1.5寄存器74244的参数设置

图4.1.6寄存器74244的仿真结果

高电平时输出Z。

(C)输入部分的电路设计:

图4.1.7 输入部分的电路设计

图4.1.8输入部分电路的参数设置

图4.1.9输入部分的电路仿真结果

设计原理:首先,由4个输入脉冲来构成一位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码,然后通过设计寄存器CP脉冲的频率来使所形成的二进制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进入寄存器A和寄存器B中。然后再设置寄存器74244的CP脉冲频率传送这两个一位十进制的二进制码。其频率设置可以见图4.1.8,即:

寄存器A的频率可以是寄存器B频率的2倍:f A=2×f B

寄存器C的频率可以等于寄存器B频率:f c=f B(注意:由于寄存器C低电平有效,

寄存器B为上升边沿存数,所以两

者频率的相位必须相差180度)

结果如图4.1.9,其中绿色阴影部分就是我们所需要输入的数值。如果需要不同的输入,我们可以通过设置X来实现。

4.1.2加减运算部分设计

关于加减运算电路,我使用的是加减分离的思路,加法是一部分,减法是另一部分的电路,他们一个控制脉冲来控制,低电位时执行加法,高电位时执行加法。

图4.1.10 加减运算电路设计总图

(a)加减选择电路(图4.1.10红色方框部分):这是由16个与门、一个非门和一个控制脉冲组成的。

设计原理:根据0-1定律有:A?0=0A?1=A,所以:

①当控制脉冲(kong)为低电平时,下面8个与门的输出均为低电平,对其后面的电路无操作;而因为中间非门的转换,是上半部分的8个与门执行的是A?1=A,所以输出的是原来的数值,再进入加法电路进行加法运算。

②当控制脉冲(kong)为高电平时,下面8个与门进行A?1=A运算,所以输出的全是原来的数值,再进入减法电路进行减法运算;而因为中间非门的转换,是上半部分的8个与门执行A?0=0,导致输出均为低电平,对其后面的电路无操作。

(b)加法电路:加法电路非常简单,可以直接将寄存器C中的数值接入加法器中,再在加法器后面接输出即可。在这里我采用的器件是集成4位超前进位加法器74283。它可以实现两个4位二进制数的相加。而且全加器74283的功能及其强大,可以通过设置CIN端的电压高低来实现加法或减法。

图4.1.11 全加器74283的使用

图4.1.12全加器74283的参数设置

图4.1.13全加器74283的仿真结果

由图4.1.13可知,在全加器74283中:

①CIN端口接低电平时(即蓝色阴影部分),执行加法后加0;而接高电平时,加法器执

行的是在加法运算后加1。

②在输出端口中,COUT为进位端。当结果大于15时,它会变成高电平,实现进位。

(c)减法电路:由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方法与教科书《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1]可知,减法运算的原理是将减法运算变成加法运算进行的。上面提到全加器74283加法运算器既能实现加法运算,又可以通过改进实现减法运算,从而可以简化逻辑电路结构。

图4.1.14减法运算电路

图4.1.15(A)减法运算电路仿真结果(结果为正)

图4.1.15(B)减法运算电路仿真结果(结果为负)

设计原理:

若n位二进制的原码为N

,则与它相对应的2的补码为:

N 补=2n?N

(4.1)

补码与反码的关系式:

N 补=N

+1(4.2)

设两个数A、B相减,利用式(4.1)和式(4.2)可得:

A?B=A+B补?2n=A+B反+1?2n(4.3)

此式表明,A减B可由A加B的补码并减2n完成。所以:根据式(4.3),我们可以利用全加器74283来设计一个减法运算电路。首先,我们需要把被减数转变为它的反码再加1,所以我们要在B输入端口前加4个非门来实现反码的转换,再将全加器74283的CIN端输入脉冲设为高电平就能实现结果加1,这样补码就可实现了。

此部分电路图设计如下:

图4.1.16补码转换电路

由于2n=24=(10000)B,相加结果与2n相减只能由加法器进位输出信号完成。当进位输出信号为1时,它与2n的差为0;当进位输出信号为0时,它与2n的差值为1,同时还应发出借位信号。因此,只要将进位信号取反即实现了减2n的运算,取反后的输出为1时需要借位,故其结果也可当作借位信号。当借位信号为1时,表示差值为负数;当借位信号为0时,差值为正数。

设A、B两数相减:

当A-B≥0时,所得的差值就是差的原码,借位信号为0;

当A-B<0时,分析其运算结果可知:前者的运算结果刚好是后者的绝对值的补码。要使差值以原码形式输出,则需要对减法运算的结果进行转换。根据前面可知,将补码再求补得原码。

此部分的电路图如下:

图4.1.17输出求补电路

(d)加/减运算电路:在研究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之后,经过整理,我们的加/减运算电路图已经呼之欲出了:

图4.1.18 加/减运算电路图

图4.1.19 加/减运算电路仿真结果

由图4.1.18可知,控制脉冲的高低电平控制着加数和被加数的走向,低电平的时候就送入加法运算电路;高电平的时候就送入减法运算。一旦两者被送入一个电路图,就会加以计算然后输出一个二进制的运算结果。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为了区分运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我们必须设置一个符号端口。我们可以在减法电路中的第一片74283上大做文章:在第一片74283后的非门后面加一个与门的输出,与门的另一端输入与第一片74283的CIN端相连接。由于是减法运算,上面内容有过介绍,第一片74283上的CIN端连接的是高电平,又因为A?1=A,所以此与门出来的结果均与cout端输出的值的非相同。如果此时如果借位信号是0(不需借位),结果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4.1.3 8421BCD码转换电路部分

在整个过程中,从数值输入到运算结果输出,我们都是用二进制的形式来运行得。但是课设要求的是最后结果要以8421BCD码的形式输出,所以,我们必须设计相关的电路来实现这一转换,然后在将结果输出。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8421BCD码与二进制数无关,与其有直接关系的是十进制数。然而我们要实现的二进制码与8421BCD码之间转换,所以我们用加法器8fadd来实现。加法器8fadd的功能与全加器74283的功能有类似之处,加法器8fadd实现的是8位的二进制数相加,而全加器74283最多只可以实现4位的二进制数相加。由于对于一位的十进制数来说,它的二进制码与8421BCD码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转换的是大于9

的十进制数的二进制代码。由于十进制与8421BCD码都是大于9之后就产生进位,而二进制码要大于15才产生进位,所以我们要在从1010开始到10010之间的二进制数转换为8421BCD码的时候,在其二进制代码的基础上加0110,这样就可以实现与二进制数与8421BCD码之间的转换了。

由于加减运算电路输出结果是5位的二进制数,我们设从高位到低位的输出分别为S5、S4、S3、S2、S1。有之前的分析可知从00000到01001的二进制码与8421BCD码表示方式是一样的,所以此时不需要加上0110 。但是从01010到10010之间的二进制码就需要加0110。所以根据这两组数的特点进行分析,画卡诺图,来判断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加0110:

1.当S5为1的时候,不论S4、S3、S2、S1 是何数,都需要加0110;

2.当S5为0的时候,那么,接下来就要看S4的情况:

①如果S4为0,那么不论S3、S2、S1是什么都不需要加0110;

②当S4为1时,则S3、S2至少有一个是1,否则不加0110。

综上所述:加0110的条件是:S3与S2相或后的结果和S4相与,输出的结果再和S5相或,若此结果输出为1,则需要加0110,否则加0000。

所以,连接电路图的方法是:将S1、S2、S3、S4、S5分别与8fadd的A1、A2、A3、A4、A5相连接,然后使用与门和或门实现判断是否加0110的条件,并将输出的结果接到B2 、B3上,这样我们就实现了8421BCD码的转换。接线方式如下图4.1.20:

图4.1.20 8421BCD码转换电路图

图4.1.21 8421BCD码转换电路仿真结果

根据图4.1.21的蓝色阴影部分可知,当数值大于9时,电路真的自动加了0110,所以我们的设计准确无误。

4.2各部分参数调整

⑴数值输入部分的脉冲频率调节:寄存器A的频率可以是寄存器B频率的2倍:

f A=2×f B

寄存器C的频率可以等于寄存器B频率:f c=f B(注意:由于寄存器C低电平有效,

寄存器B为上升边沿存数,所以两者

频率的相位必须相差180度)

⑵减法运算部分的设计转换:

由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方法与教科书《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1]可知:若n位二进制的原码为N

,则与它相对应的2的补码为:

N 补=2n?N

(4.1)

补码与反码的关系式:

N 补=N

+1(4.2)

设两个数A、B相减,利用式(4.1)和式(4.2)可得:

A?B=A+B补?2n=A+B反+1?2n(4.3)此式表明,A减B可由A加B的补码并减2n完成。

5 简单加/减运算电路过程分析

5.1简单加/减运算总电路图:

图5.1 简单加/减运算总电路图

5.2电路图的工作过程分析

整体简单描述:

本电路图主要用了2个寄存器74175,1个寄存器74244,3个全加器74283,1个加法器8fadd。实现了两个一位十进制数的相加(减),并且将结果转化为8421BCD码的形式输出。

由于思路与原理在上面讲得很详细,所以这里主要是展示电路的仿真结果及部分细节解释。为了方便解释整体电路,我又设置了一个测试电路:

图5.2 简单加/减运算的测试电路图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电子课程设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学院:电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闫晓梅 2014年12月 19日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 1.设计一个4位并行加减法运算电路,输入数为一位十进制数, 2.作减法运算时被减数要大于或等于减数。 灯组成的七段式数码管显示置入的待运算的两个数,按键控制运算模式,运算完毕,所得结果亦用数码管显示。 4.系统所用5V电源自行设计。 二、总体框图 1.电路原理方框图: % 图2-1二进制加减运算原理框图 2.分析: 如图1-1所示,第一步置入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要求置入的数小于1010), 如(1001) 2和(0111) 2 ,同时在两个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出对应的十进制数 9和7;第二步通过开关选择运算方式加或者减;第三步,若选择加运算方式,

所置数送入加法运算电路进行运算,同理若选择减运算方式,则所置数送入减法运算电路运算;第四步,前面所得结果通过另外两个七段译码器显示。 例如: 若选择加法运算方式,则(1001) 2+(0111) 2 =(10000) 2 十进制9+7=16, 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16; 若选择减法运算方式,则(1001) 2-(0111) 2 =(00010) 2 十进制9-7=2, 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02。 三、选择器件 ~ 1.器件种类: } ^ 表3-1 2.重要器件简介: (1)[ (2). 4位二进制超前进位加法器74LS283:完成加法运算使用该器件。 1).74LS283 基本特性:供电电压:输出高电平电流:输出低电平电流: 8mA。 2).引脚图:

电路计算题

1.求所示电路的电流I。 2.先将电路图ab左端电路进行化简,再计算电流i。 3.求电路的电流I。

4.图中负载电阻R 可变,求R 获得最大功率时的值及最大功率。 5.电路如图所示,求电流I 。 6.有一幢五层建筑,每层20个房间,每间装有220 V ,60W 白炽灯两盏,每天使用4小时。改用40W 日光灯后,每房间只需要一盏。问每月节省多少电能?每月按30天计算。 用白炽灯时,每月消耗电能 7.电路如图3-2所示,其中20s I A =∠g o ,求电压U g 。(10分) 1Ω -j0.5Ω j1Ω 图3-2 Is U

8. 电路见图4,R L =10Ω,试用戴维南定理求流过R L 的电流。(8分) 9.利用三要素法,开关闭合前电路已达到稳态,求开关闭合后电容的电压()c u t 。 10.电源内阻R i =2.7K Ω,电压U s =2.7V ,向R L =300Ω的负载传输信号,求 (1)负载与电源直接连接,负载获得的功率; (2)负载经理想变压器与电源连接,负载获得的功率,设变压器的变比为2,3,4。 + - Ω2-V 5+- C F 1Ω2V 60=t

11.电路如图,S 闭合前电路处于直流稳态。求换路后的u c(t ),i (t )。 12开关动作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求t ≥0时i L(t ),u L(t ) ,并求t =(1/3)s 时电感中的磁场能量。 13.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求电容电压u (t )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以及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 电路如图,t =0时S 闭合,求t ≥0时的)(),(t u t i L L 。

设计一个一位十进制加减法++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微机系统与接口课程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教师:

******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设计名称:设计一个一位十进制加减法器 日期:2010年1月 23日 设计内容: 1、0-9十个字符和“+”“-”分别对应一个按键,用于数据输入。 2、用一个开关控制加减法器的开关状态。 3、要求在数码显示管上显示结果。 设计目的与要求: 1、学习数字逻辑等电路设计方法,熟知加减法器、编码器、译码显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培养勤奋认真、分析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环境或器材、原理与说明: 环境:利用多功能虚拟软件Multism8进行电路的制作、调试,并生成文件。器材:74LS283或者4008, 4个异或门(一片74LS86)(减法);74LS08,3输入或门(加法) 设计原理: 图1二进制加减运算原理框图 分析:如图1所示,第一步置入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要求置入的数小于1010), 如(1001) 2和(0111) 2 ,同时在两个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出对应的十进制数 9和7;第二步通过开关选择运算方式加或者减;第三步,若选择加运算方式,

所置数送入加法运算电路进行运算,同理若选择减运算方式,则所置数送入减法运算电路运算;第四步,前面所得结果通过另外两个七段译码器显示。 设计过程(步骤)或程序代码: 实验电路: 1:减法电路的实现: (1):原理:如图1所示(如下),该电路功能为计算A-B。若n位二进制 原码为N 原,则与它相对应的补码为N 补 =2n-N 原 ,补码与反码的关系式为N 补 =N 反 +1, A-B=A+B 补-2n=A+B 反 +1-2n (2):因为B○+1= B非,B○+0=B,所以通过异或门74LS86对输入的数B求 其反码,并将进位输入端接逻辑1以实现加1,由此求得B的补码。加法器相加的结果为: A+B 反 +1, (3):由于2n=24=(10000) 2 ,相加结果与相2n减只能由加法器进位输出信号完成。当进位输出信号为1时,它与2n的差为0;当进位输出信号为0时,它与2n差值为1,同时还要发出借位信号。因为设计要求被减数大于或等于减数,所以所得的差值就是A-B差的原码,借位信号为0。

串并联电路简单计算题基础练习精编版

串并联电路简单计算题 基础练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串并联电路练习(计算题) 1、如图8—38所示,R 1为6Ω,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5 A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3 A 。求:(1)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2)R 2的阻值为多少 2、如图8—22所示,R 1为10欧,R 2为20欧,R 3为30欧,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S 1闭合、S 2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安,求电源的电压是多少 (2)当S 1与S 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少,R 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当S 1与S 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又是多少,通过R 3的电流是多少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R 1=4Ω,R 3=6Ω,电流表A 1示数为4.5A 。求R 2阻值和电流表A 的示数。 4、如图所示,R 2=4Ω,电流表A 示数为6A ,电流 表A 1示数为4A 。求电源电压和R 1阻值。 5、如图所示,R 1=10Ω,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5A 。S 闭合时电流表 示数为0.9A 。求电源电压和R 2阻值。 6、如图所示,R 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为U=6V 。 ⑴当滑片P 在某位置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9A ,A 1示数为0.5A 。求R 1阻值和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

⑵若A 1量程为0.6A ,A 量程为3A 。则R 2连入电路电阻至少为多少时两表均不烧坏。 7、如图所示,R 1、R 2并联a 、b 、c 三个表的示数分别为1.5、9、4.5。求 电源电压和R 1、R 2阻值分别为多少。 8、如图所示,R 3=10Ω,当S 1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45A ,S 2闭合时电流 表示数为0.9A ,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65A 。求电源电压和R 1、R 2阻值。 9、如图所示,R 2=10Ω,S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0.9A ,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 。求R 1和电源电压。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V ,R1=R3=8Ω,R2=4Ω。求电流表 A1、A2、A3示数分别为多少。

电路分析总复习题-分析计算题

三、计算分析题 1、图1.5.1所示电路,已知U =3V ,求R 。(2k Ω) 2、图1.5.2所示电路,已知U S =3V ,I S =2A ,求U AB 和I 。(1V 、5A ) 3、电路如图1.5.5所示,求10V 电压源发出的 功率。 (-35W ) 4、分别计算S 打开与闭合时图1.5.6电路中A 、B 两点的电位。(S 打开:A -10.5V,B -7.5V S 闭合:A 0V ,B 1.6V ) 5、试求图1.5.7所示电路的入端电阻R AB 。(150Ω) U - 图1.5.1 1Ω 图1.5.2 6V 图1.5.5 B -图1.5.6 Ω 图1.5.7

6、试求图2.4.1所示电路的电压U 。 7、已知图2.5.1电路中电压U =4.5V ,试应用已经学过的电路求解法求电阻R 。 (18Ω) 8、求解图2.5.2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U ab =0V ,R 0=8.8Ω) 9、列出图2.5.4所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解:画出图2.5.4等效电路图如下: 图2.5.1 9V 图2.5.2 2A Ω U 图2.4.1题电路

对结点A 对结点B 10、应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中的I的值。(10分) 解:等效电路如下: 11、应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中的I的值。

12、应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13、如下图所示,RL等于何值时,能得到最大传输功率P0max?并计算P0max 。

16、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已知R1=R2=2Ω 解开关闭合后电感电流iL的全响应表达式。 17、图示电路中,t=0时开关闭合,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请用三要素法求解开关闭合后电容电压uc的全响应表达式。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电子课程设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学院:电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闫晓梅 2014年12月19日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一个4位并行加减法运算电路,输入数为一位十进制数, 2.作减法运算时被减数要大于或等于减数。 3.led灯组成的七段式数码管显示置入的待运算的两个数,按键控制运算 模式,运算完毕,所得结果亦用数码管显示。 4.系统所用5V电源自行设计。 二、总体框图 1.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1二进制加减运算原理框图 2.分析: 如图1-1所示,第一步置入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要求置入的数小于1010), 如(1001) 2和(0111) 2 ,同时在两个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出对应的十进制数 9和7;第二步通过开关选择运算方式加或者减;第三步,若选择加运算方式,所置数送入加法运算电路进行运算,同理若选择减运算方式,则所置数送入减法运算电路运算;第四步,前面所得结果通过另外两个七段译码器显示。

例如: 若选择加法运算方式,则(1001)2+(0111)2=(10000)2 十进制9+7=16,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16; 若选择减法运算方式,则(1001)2-(0111)2=(00010)2十进制9-7=2,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02。 三、选择器件 1.器件种类: 表3-1 2.重要器件简介: (1) . 4位二进制超前进位加法器74LS283:完成加法运算使用该器件。 1).74LS283 基本特性:供电电压: 4.75V--5.25V 输出高电平电流: -0.4mA 输出低电平电流: 8mA 。 2).引脚图: 图3-1 引出端符号: A1–A4 运算输入端 B1–B4 运算输入端 C0 进位输入端 序号 元器件 个数 1 74LS283D 2个 2 74LS86N 5个 3 74LS27D 1个 4 74LS04N 9个 5 74LS08D 2个 6 七段数码显示器 4个 7 74LS147D 2个 8 开关 19个 9 LM7812 1个 10 电压源220V 1个 11 电容 2个 12 直流电压表 1个

简单滤波电路计算公式

介绍几个简单而有用的滤波电路---如何应用及计算公式 2009-09-16 17:24:32| 分类:老师傅盖电子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订阅 基本型的音频RC滤波电路 最常用的滤波电路应该是很基本的RC滤波,不管是高通型或是低通型,公式都是一样的如下所示: Freq-6dB = 1 / 2πRC 但是在应用上,却很少去考虑这个公式是可以活用的。在整个电路上,当然会有很多的RC 组合,如果每个都套用这个公式,那最后的频率响应不就是衰减了几十dB去了。如果全部都让它所有音频通过,只留下一个RC滤波来控制频率响应,那么区除杂讯的效果就变差了。 举例说,如果有三组低通滤波电路,我们需要设计在 -6dB为20 KHz。每一组在20 KHz的频率点,只能有2dB的衰减量。那么公式就要修正为 Freq-2dB = (1 / 2πRC) * 1.6 也就是电阻或电容的数值,必须减少1.6倍。(6dB – 2dB = 4dB = 1.6) 高衰减度的音频陷波器 再来要介绍很有名的双T型滤波电路,能够针对特定的音频频率点产生很高的衰减度,用来做简易的音频失真仪更是好用,因为失真仪是很昂贵又很容易损坏的仪器。只要在交流微伏表的输入端,加装可切换的双T型滤波电路,就可以当音频失真仪使用。例如未经双T型滤波电路的电表读数为0 dBm, 但是经过双T型滤波电路后为 -40 dBm, 则失真率为 1 %。(因为相差40 dB为100倍) 陷波器的频率点为:Freq-trap = 1 / 2πRC 数值设定为:R1 = R2 = R, C1 = C2 = C, C3 = 2C, R3 = R/2 理论上如果RC数值搭配准确时,可达到60 dB的衰减度。但是如此Q值太高,会使滤波的有效频宽太窄,容易产生频率偏差。一般建议故意将数值偏差,使Q值降低到40-46 dB的衰减

中考物理电学计算题专题

电学计算题强化 1.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 1的 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1A ”字样。求: (1)将滑片P 移至最左端后,闭合电键S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多少? (2) 当滑片P 从最左端向右移动时,R 2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它最大阻值的一半,所以通过 R 2的电流也是滑片P 位过程中,小明同学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在增大。为此,他认为“当滑片位于中点于最左端时电流值的一半”。 ①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并计算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 2、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 为2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 “20Ω,2A ”字样。闭合电键S 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中点位置时,电压表V 1的示数为4伏。求: (1)电流表的示数; (2)电压表V 的示数; (3)在电表量程可以改变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某种可能, 改变滑片P 的位置,使两电压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相同?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如果可能,请计算出电路中的总电阻。 3.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22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10 1A ”字样。闭合电键S ,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求: (1)电阻R 1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 (3)现设想用定值电阻R 0来替换电阻R 1,要求: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分别能达到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现有阻值为16欧的定值电阻,若用它替换电阻R 1,请判断:________满足题目要求(选填“能”或“不能”)。若能满足题目要求,通过计算求出替换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范围;若不能满足题目要求,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图10 图12 R 2 P A R 1 S V V 1 图11 A R 1 P V R 2 S

串联并联电路的简单计算题

串联电路计算题 1. 如图所示,电阻RF12欧。电键SA 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安;电键SA 闭合时,电流表 的示数为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的阻值为多大 2.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Q 2A”字样,当滑片P 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安, 电压表读数为伏,求: (1) 电阻Ri 和电源电压 (2) 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R 产20欧,电键SA 闭合后,电流表示数 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乩的阻值为20欧■变阻器R,规格为“60Q, 2A\当电键K 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安。(1)求电压表比和匕的示数。(2)滑动变阻器 连入电路中的阻值。(3)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能到达多少(4)电压表也示数最大能达到多 少伏 为安。问:乩两端的电压多大电阻R,的阻值多大 4.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20欧,闭合电键,当滑片在左端时,电压表、电 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2伏和安,求: (1)电源电压;(2)电阻乩的阻值; (3)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6V 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 产10Q,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Q 1A”的字样。(1)滑片P 在a 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滑片P 在a 点肘,电流表的示数 是多少 (3)滑片P 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乩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 上标有“20Q 2"'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有 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并联电路计算題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用= 20Q,电路总电阻为12Q,电流表示数为0. 3A,请计算:(1)电源电压;⑵通过凡的电流;⑶电阻丘的阻值。 2.如图所示,电阻心为20欧,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安; 示 数为安。求:(1)电源电压;(2)电阻艮的阻值。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乩的阻值为20欧。先闭合电键S“电流 表的示数为安,再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安。求:(1)电源电压氏 (2)电阻用的阻值。 (3)通电10秒,通过电阻丘某横截面的电量。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水的阻值为40欧,凡的阻值为60欧。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安,求:(1)电源电压伉(2)通过金的电流厶。 5.如图所示,电阻Ri二40欧,电键SA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安; 6.阻值为10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安,现要把它接入到电流为安的电路中,应电键SA闭合时,电流 表示数为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的阻值为多大

加减运算电路设计

本科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A 实验名称:加减运算电路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根据反相与同相加法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输出电压与各个输人电压的运算的关系为 单运放加减运算电路的外电路阻值不易计算和调整,双运放电路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对运放本身共模抑制比的要求也较低,如图6-2-2所示。 根据反相求和电路输出与输入关系,可得 若取RF1=R4,则

实验内容及步骤: 设计一个能完成的运算电路。要求选用单运放加减电路实现,其输出失调电压 1.电路形式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电路形式如图6-2-1所示,集成运算放大器采用μA741,其输人失调电流=100~300nA 2.元器件参数的计算 (1)反馈电阻Rp的计算。Rp的最大值由运放允许的输出失调电压 和输人失调电流决定,即 其中,的大小按手册给定值或实测;为设计要求之一,包括输人失调电压,所引起的,而。与各电阻有关,故。为未知,所以只能按式(6-2-5) 取RF的值。 若未提此项要求,则Rr可在低于1MΩ内选取。RF值不宜过大,因为RF值越大,误差电压和噪声及漂移也越大; RF值也不宜过小,因为RF是负载的一部分,若过小,运放容易过载。 题意取,则 取RF=30kΩ (2)R1、R2、R3、R4的确定。设反向端、同向端各自输人信号为零时的直流等效电阻 RN、RP的值相等,可按反相求和原则计算R1、R2、R3、R4的值。

根据题目要求,则 (3)电阻R5的确定。R5是使RN=RP的平衡电阻,故首先计算在不包括R5时的反相端,同相端各自输入信号为零时的直流等效电阻RA和RB,即 4.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静态的测试检查。 1)按电路图6-2-1搭接好实验电路,并细心检查运放组件各管脚位置的连接,切忌正负电源极性接反和输出端短路,否则会损坏集成块,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通直电源。 2)将输入端接地,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的相应量程测量输出端;此时,如果万用表显示不为零,则需要调整调零电位器旋钮,使输出端电压为零,在调零过程中,万用表的量程应从2V开始逐步变小,直至在毫伏级的量程下,测量输出为零时,结果最精确。此后的测量应保持电位器滑动端位置不变。 (2)动态测试。 1)当静态检查正常以后,将直流电源切断,输人端与“地”断开。 2)先对各输入信号电压进行初测,使其不超过规定的数值,然后

中考物理电路计算的基本模型教案

电路计算的基本模型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2019电路计算题

2019年电路计算题 1. 如图9(a )所示,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电流表A 和A 1是两个相同的电表。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A 的示数如图9(b )所示。求: ① 通过R 1的电流I 1。 ② 通电10秒钟电流通过R 2所做的功W 2。 ③ 现用标有“60Ω 3A ”和“20Ω 2Α”字样的滑动变阻器替换电阻R 1,则将电流表A 1串联接入_______点处时(选填“M ”或“N ”),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 中能使电流表A 1与A 示数的比值最小,求电流表A 1与A 示数的最小比值及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 。 2.在图9(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不变,通过电阻R 1的电流为0.4安。闭合开关S ,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9(b )所示,电路中元件均完好 。 ① 求电阻R 1的阻值。 ② 求通过电阻R 2的电流I 2。 ③ 若一段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R 1所做的电功为15焦,求这段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R 2所做的电功W 2。 A 1 A S R 1 9 R 2 (a ) (b )

3.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6伏,定值电阻R 1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S ,电流表的示数为0.9安。 ①求通过电阻R 1的电流。 ②求10秒内电流通过电阻R 2做的功。 ③现用一只标有“50欧 2安”的滑动变阻器替换定值电阻R 1或R 2。要求:替换后,电源的最大功率不小于15瓦。 i )为满足上述要求,应选用滑动变阻器替换定值电阻 (选填“R 1”或“R 2”),并说明理由。 ii )求替换后电源的功率范围。 4.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 1的阻值为20欧。闭合电键S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3安、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5安。 ①求电源电压U 。 ②求电阻R 2的阻值。 ③现用R 0替换电阻R 1、R 2中的一个,使图12中的电流表A 2的示数变为0.4安。求电阻R 0消耗的电功率P 0。 图9 R 1 R 2 A S 图12 R 2 R 1 S A 1 A 2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 1.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一个4位并行加减法运算电路,输入数为一位十进制数,且作减法运算时被减数要大于或等于减数。 2.led 灯组成的七段式数码管显示置入的待运算的两个数,按键控制运算模式,运算完毕,所得结果亦用数码管显示。 3.提出至少两种设计实现方案,并优选方案进行设计 2.结构设计与方案选择 2.1电路原理方框图 电路原理方框图如下 → → 图1-1二进制加减运算原理框图 如图1-1所示,第一步置入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要求置入的数小于1010),如(1001)2和(0111)2,同时在两个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出对应的十进制数9和7;第二步通过开关选择运算方式加或者减;第三步,若选择加运算方式,所置数送入加法运算电路进行运算,同理若选择减运算方式,则所置数送入减法运算电路运算;第四步,前面所得结果通过另外两个七段译码器显示。 即: 若选择加法运算方式,则(1001)2+(0111)2=(10000)2 十进制9+7=16 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16. 若选择减法运算方式,则(1001)2-(0111)2=(00010)2十进制9-7=2 置数 开关选择运算方式 加法运算电路 减法运算 电路 译码显示计算结果 显示所置入的两个一位十进制数

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02. 2.2加减运算电路方案设计 2.2.1加减运算方案一 如图2-2-1所示:通过开关S2——S9接不同的高低电平来控制输入端所置的两个一位十进制数,译码显示器U13和U15分别显示所置入的两个数。数A 直接置入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74LS283的A4——A1端,74LS283的B4——B1端接四个2输入异或门。四个2输入异或门的一输入端同时接到开关S1上,另一输入端分别接开关S6——S9,通过开关S6——S9控制数B的输入。当开关S1接低电平时,B与0异或的结果为B,通过加法器74LS283完成两个数A和B的相加。当开关S1接高电平时,B与1异或的结果为B非,置入的数B在74LS283的输入端为B的反码,且74LS283的进位信号C0为1,其完成S=A+B (反码)+1,实际上其计算的结果为S=A-B完成减法运算。由于译码显示器只能显示0——9,所以当A+B>9时不能显示,我们在此用另一片芯片74LS283完成二进制码与8421BCD码的转换,即S>9(1001)时加上6(0110),产生的进位信号送入译码器U10来显示结果的十位,U11显示结果的个位。由于减法运算时两个一位十进制数相减不会大于10,所以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用一片芯片U11即可显示结果。 2.2.2加减运算方案二 由两异或门两与门和一或门组成全加器,可实现一位二进制加逻辑运算,四位二进制数并行相加的逻辑运算可采用四个全加器串行进位的方式来实现,将低位的进位输出信号接到高位的进位输入端,四个全加器依次串行连接,并将最低位的进位输入端接逻辑“0”,就组成了一个可实现四位二进制数并行相加的逻辑电路。 通过在全加器电路中再接入两个反相器可组成一个全减器,实现一位二进制减逻辑运算,将来自低位的错位信号端接到向高位借位的信号端,依次连接四个全减器,构成可实现四位二进制数并行进行逻辑减运算的电路。 在两组电路置数端接开关控制置数输入加法还是减法运算电路,电路输出端接LED灯显示输出结果,输出为五位二进制数。

交流简单计算《电路原理》

一、选择题 1.某无源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其中U =10∠0°V ,I =5∠60°A ,则该二端网络接受的有功功率为( C )。 A .10W B .20W C .25W D .50W 2.右图所示电路,已知U =10∠0°V ,则U L 为( D )。 A .1V B .V 2 C .5V D .5V 2 3.右图所示无源二端网络N 端口电压u(t)= 2 10 sin V , 电流 i (t)=sin(t+45°)A ,则网络N 等效阻抗的实部R =(C )。 A .10Ω B .20Ω C .5Ω D .2.5Ω 4.右图所示的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角频率ω为( A )。 A .5000rad/s B .2000rad/s C .4000rad/s D .1000rad/s 5.右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R 1、R 2、R 3消耗的平均功率分别为 3W 、2W 、1W ,则ab 端口的总平均功率为( B )。 A .4W B .6W C .2W D .10W 6.在R 、L 、C 串联电路中,当发生谐振时,( B ) A .电路的阻抗最大 B .电路的电流最大 C .电路的感抗大于容抗 D .电路中电感电压大于电容电压 7.右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U =220V ,R =ωL=1 ωC =100Ω , 此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是( B )。 A .2.2×100W B .2.22×100W C .2.2×300W D .2.22×300W 8.右图所示电路,已知A V o o 155I ,3010U -∠=-∠=? ? , 则Z 是( A )阻抗。 A .容性 B .感性 C .纯电阻 D .纯电感

2017华南理工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题

《 电路与电子技术 》计算题 1.在图所示电路中,求各支路电流。 解: I 2 = 4A I 3 = I 1 + I 2 I 3 = I 1 + 4 R 1 * I 1 + I 3*R 3 = 10 联立求解,得I 1 = 2A I3 = 6A 2.电路如题图所示,已知CC U =12V , 1B R =68kΩ, 2B R =22kΩ, C R =3kΩ,E R =2kΩ, L R =6kΩ晶体管β=60。 (其中C be I r 26 200β+≈进行计算)。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u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解:(1) I BQ = (V CC - U BEQ ) / R b = (12 - 0.7)/ 68 * 103

= 17μA I CQ = βI BQ = 60 * 0.17 = 10 mA U CEQ = V CC - I CQ * C R = 12 - 10* 3 = -18V U CEQ << U BEQ , 即V C < V B

经验整流电路简单的计算公式

整流二极管可用半导体锗或硅等材料制造。硅整流二极管的击穿电压高,反向漏电流小,高温性能良好。通常高压大功率整流二极管都用高纯单晶硅制造。这种器件的结面积较大,能通过较大电流(可达上千安),但工作频率不高,一般在几十千赫以下。整流二极管主要用于各种低频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分类: 单向、三相与多项整流电路; 还可分为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又可分为可控与不可控;当全部或部分整流元件为可控硅(晶闸管)时称可控整流电路 (一)不可控整流电路 1、单向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 半波整说是以"牺牲"一半交流为代价而换取整流效果的,电流利用率很低;因此常用在高电压、小电流的场合,而在一般无线电装置中很少采用。 输出直流电压U=0.45U2 流过二极管平均电流I=U/RL=0.45U2/RL 二极管截止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是Um反=1.4U2 2、单向二极管全波整流电路 因此称为全波整流,全波整流不仅利用了正半周,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负半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整流效率(Usc=0.9e2,比半波整流时大一倍) 另外,这种电路中,每只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是变压器次级电压最大值的两倍,因此需用能承受较高电压的二极管。 输出直流电压U=0.9U2

流过二极管平均电流只是负载平均电流的一半,即流过负载的电流I=0.9U2/RL流过二极管电流I=0.45U2/RL 二极管截止时承受2.8U2的反向电压 因此选择二极管参数的依据与半波整流电路相比有所不同,由于交流正负两个半周均有电流流过负载,因此变压器的利用率比半波整流高。 二极管全波整流的另一种形式即桥式整流电路,是目前小功率整 流电路最常用的整流电路。 3、二极管全波整流的结论都适用于桥式整流电路,不同点仅是每个二 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比全波整流小了一半。 桥式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等于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最大值,比全波整洗电路小一半! U=0.9U2 流过负载电流I=0.9U2/RL 流过二极管电流I=0.45U2/RL 二极管截止承受反向电压U=1.4U2 另外,在高电压或大电流的情况下,如果手头没有承受高电压或整定大电滤的整流元件,可以把二极管串联或并联起来使用。 图5-7 示出了二极管并联的情况:两只二极管并联、每只分担电路总电流的一半,三只二极管并联,每只分担电路总电流的三分之一。总之,有几只二极管并联,"流经每只二极管的电流就等于总电流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并联运用时",由于各二极管特性不完全一致,不能均分所通过的电流,会使有的管子困负担过重而烧毁。因此需在每只二极管上串联一只阻值相同的小电阻器,使各并联二极管流过的电流接近一致。这种均流电阻R 一般选用零点几欧至几十欧的电阻器。电流越大,R应选得越小。

初三物理电路简单计算专题

简单计算 1、关于公式I U R =的物理意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C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D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2、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V 时,它的电阻是( ) (A )0Ω (B )20Ω (C )5Ω (D )10Ω 3、两个电阻并联,其总电阻( ) (A )等于两个电阻之和 (B )等于两个电阻倒数之和 (C )比每个电阻值都小 (D )比每个电阻阻值都大 4、现有下列四对并联电阻,其中总电阻最小一对是( ) (A )10Ω、10Ω (B )15Ω、5Ω (C )12Ω、8Ω (D )19Ω、1Ω 5、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 ,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 ,导体中的电流为( ) (A )2.0A (B )0.25A (C )3.0A (D )0.50A 6、 如图1所示电路,电阻R 1=R 2=4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 ,此时电路是________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____Ω;当S 1闭合、S 2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Ω,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A 。 7.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表保持不变,R 1=10Ω,R 2=20Ω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当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V ,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A . 8、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2V ,导体中的电流是2A ,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8V ,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__A ,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 9、把20Ω和5Ω的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是______Ω;将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其等效电阻是______Ω。 10、如图3所示,已知电流表A 1示数为3A ,A 2的示数为1.8A ,A 3的示数为2A ,这时通过L 2的电流为______A ,通过L 3的电流为______A ,通过L 4的电流为______A 。 11、有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4Ω,则当将二个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为______Ω。 12、电阻R 1和R 2并联后接入某电路,已知通过它们的电流I 1和I 2分别为1A 和5A ,电阻R 1的阻值是15Ω,则电阻R 2的阻值是______Ω。 13、某电阻两端加1.5V 电压时,它的电阻是5Ω,若将这个电阻两端改加2V 电压,它 的电阻是______Ω。 14、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3.0V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 0.20A 和2.0V ,则通过R 2的电流是______A ,R 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R 1的电阻是 ______Ω,R 2的电阻是______Ω。 15、几个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______,这是因为导体并联起来,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 图1 图 2 图 3 图4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汇总

前程教育科学专题 ——电路计算题 一、一个电阻,电路是固定的: 1、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伏,5秒内电流通过导体做功24焦,这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多少?导体中的电流是多少? 2、1分钟内通过导体R横截面的电量是12库,电流做功48焦,那么R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它的功率为多少瓦? 3、“220V,100W”的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正常工作20小时,消耗几度电能? 4、有一台标有“220V,4.4kW”的电动机,电枢线圈的电阻是0.5欧,若电动机正常运转5分钟,则电流做功多少?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二、二个电阻,电路是固定的: 5、一个8欧的电阻R1和一个R2电阻并联,接到24伏的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为9安,求R2的阻值和消耗的功率。 6、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到电压为12伏的电源上,已知R2的阻值为12欧,R1两端的电压为3伏,则R1的阻值和R2消耗的功率各是多少? 7、如下图示,电源电压为10伏,R1=20欧、R2=10欧,S闭合后通过R1的电流为0.4安,则电流表A1A2的示 8、一个标有“6V,4W”的灯泡,接到9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这个电阻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9、如下图,电键S断开时,A表示数600mA,电键S闭合时,A表示数为1.4A,若R2的阻值为50欧,则R1 的阻值和电池组的电压各为多少?

10、如下图所示:R 1=10欧,通过R 2的电流为0.3A ,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5.4W , 求电池组电压和R1消耗的功率? 三、一个电阻、电路是变化的 11、 某个电阻接在4V 的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是200mA ,若通过它的电流为300mA 时,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它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12、 有一只小灯泡上标有“6V ,3W ”有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度是多少?若它的实际功率是0.75W ,则 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13、 “PZ220-100”的灯泡,当它两端加上121伏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当它 正常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14、一个导体两端电压由10V 变成15V 时,电阻中的电流变化了0.5A ,求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电功率的变化量。一个导体中的电流由0.2A 变成0.3A 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了5V ,求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电功率的变化量。 四、二个电阻、电路是变化的 15、把电阻R 1接入电压保持不变的电路中,通过R 1的电流为2安,R 1消耗的功率为P 1,把R 1和R 2并联接入该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 2且P 2=2.5P 1,若把R 1与R 2串联后仍接入该电路中,电路中,电阻R 2消耗的功率为7.2瓦,则电阻R 1的阻值是多少? 16、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 上标有“2.5V ,1.25W ”的字样,变阻器R P 的最大阻值是40欧,电压表只有0-3V 的量程,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4欧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小灯泡的最小功率。

电路计算专题

电路计算专题 一、公式定律 电流I电压U电阻R 消耗的电能W 电功率P 电热Q 二、串并联电路特点 三、比例关系

四、电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电学计算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路不变化的题目,另一类是电路变化的题目,如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开关的断开闭合等,解题时要注意电路连接方式的变化。 解题的一般步骤: 1、读懂题意: 2、仔细审题:综合运用电学公式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比例关系等 3、确定解题方法:大部分题目可根据已知条件,运用电学公式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比例关系等逐步求解,也有一些需要利用等量关系来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五、专题训练 1. 某电炉的额定功率是1.1kw , 额定电压是22OV ,接入某电路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4A 。求: (1)电炉的电阻是多少?(2)电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2. 图2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图像,物理学中叫做伏安特性图像。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是什么?由图像可知,当小灯泡在U=6V 时,灯泡灯丝的电阻是多少?当小灯泡中流过0.6A 的电流时,它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图2

3.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10V。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 . (1)两灯泡的电压U1和U2 分别是多少?(2)两灯泡的总功率? 图3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电阻R2是多少?当同时闭合开关S和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图 4 5.一些工地或场院的电灯彻夜通明,极易损坏。常采用两灯串联后再接到家庭电路中的办法。现有两只标有“PZ220V100W”字样的灯泡(灯丝电阻不变),串联使用时通过电灯的电流是多少?两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这样使用的好处是什么?(用两种方法计算). 6.两个灯泡,其中L1标有“6V3W”,L2没有标记,但测得它的电阻是4Ω,把它们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时,两灯L1、L2均能正常发光,这个电路两端的电压是 V,灯L2的额定功率是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