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单元《矛盾观》高考题 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基础回扣练十三生活与哲学矛盾观与否定观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基础回扣练十三生活与哲学矛盾观与否定观

十三、生活与哲学:矛盾观与否定观(一)矛盾观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①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2)矛盾的特殊性①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要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高考政治一轮总结复习矛盾观点题

高考政治一轮总结复习矛盾观点题

2019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看法的题2019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复习资料:㈠原理总结■矛盾即对峙一致,要求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看法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两方互相排挤、互相对峙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两方相吸引、互相联络的属性和趋向。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两方互相依靠,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两方共处于一个一致体中 ; 二是矛盾两方互相贯通,即互相浸透、互相包括,在必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同一以差异和对峙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贯穿,事物就不可以存在和发展 ;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限制,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一致体的存在,事物相同不可以存在和发展。

矛盾两方既对峙又一致,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广泛性原理:矛盾拥有广泛的,要求我们要认可矛盾,剖析矛盾,勇于揭穿矛盾,踊跃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别性原理:第 1 页矛盾拥有特别性,要求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矛盾广泛性原理的指导下,详细剖析矛盾的特别性,不停的实现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共性和个性的详细的历史的一致。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 主、次矛盾互相依靠,互相影响,在必定条件下互相转变,要求我们擅长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兼备兼备,适合办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排挤,互相依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联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平衡论。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三 辩证法的矛盾观(飞扬之旗)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三 辩证法的矛盾观(飞扬之旗)

高考 真题
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矛 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高考重庆卷)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 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 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 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 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 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 市摊点管理。
相互分离 它体现着矛盾双方______ 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联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 系 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 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 存在和发展。
考点突破
第一,“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
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 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原理 归纳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 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 两分法,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

三年高考(2014_2016)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_专题15_矛盾观(解析版)_Word版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4_2016)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_专题15_矛盾观(解析版)_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五唯物辩证法—矛盾观2016年高考题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1〕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终究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

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根本上加以肯定。

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考点定位】矛盾的主次方面【名师点睛】此题考察矛盾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正确认识矛盾的主次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做此类题既要分析选项,又要仔细的阅读材料,领会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出正确的答案。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历》挖苦了一些人不懂得图3《学习先进经历》〔汀阳,《读书》〕①学习他人经历就能更好的开展自己②先进经历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事物的外表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那么。

根据漫画中的《学习先进经历》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外表联系和本质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此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名师点睛】做漫画题要读懂漫画的信息。

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

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对漫画的主旨理解也很有帮助,只要弄懂漫画的主旨,再结合排除法,就很容易选出答案了。

3〔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展道路时,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和典型高考题

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和典型高考题

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和典型高考题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同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方法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2019-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精解精析 专题15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精解精析 专题15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精解精析专题15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含解析)xx高考题1(xx安徽文综政治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B.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2(xx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 )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踏玻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答案】B【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名师点晴】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

四个选项属于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这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选项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结合漫画,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3(xx山东文综政治33)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

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答案】C【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名师点睛】解答哲学试题,一定要明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然后提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矛盾观复习高考题

矛盾观复习高考题
特殊性 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 要坚持从个性到共性,
矛盾普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 再从共性到个性的认
遍性与 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 知秩序。把马克思主
特殊性 着普遍性。 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
的关系 ②相互转化。二者在不同 体实际相结合
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
主次矛 的进程。二者相互依赖、
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
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
A 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①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结合材料)。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正确对待 矛盾、结合材料)。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含义和表现、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结合材
料)。 ⑤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地位、作用、抓重点,集中力量解 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结合材
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NhomakorabeaC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
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2.(2015·新课标Ⅱ卷,21,4分)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
A.①②
B.①④

浙江选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篇精练概讲专题生活与哲学第3讲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必修4

浙江选考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篇精练概讲专题生活与哲学第3讲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必修4

第23讲矛盾观与辩证否认观一、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填T,错误填F)1.矛盾是事物开展源泉与动力,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开展。

( )解析矛盾是客观,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矛盾只会阻碍事物开展。

答案F2.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 )解析说反了,类似错误提法有“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答案F3.急需解决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 )解析主次矛盾区别在于双方性质、地位、作用上差异,而不在于解决顺序先后。

由于主要矛盾起领导、决定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总是着重解决好主要矛盾,以带动次要矛盾解决。

但在特殊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答案F4.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

( )解析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答案F5.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 )解析缩小了两点论与重点论范围。

答案F二、选择题6.“感谢伤害你人,因为他磨练了你心志;感谢欺骗你人,因为他增进了你智慧;感谢蔑视你人,因为他觉醒了你自尊。

〞这首小诗蕴含哲理与以下名句表达哲理最为一致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答案A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窗子,你装饰了别人梦。

〞诗中包含主要哲理是(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与变化开展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③事物之间联系是具体有条件④人与自然界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8.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在特定生产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服装在造型、款式等方面富有特色。

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北国之人曷巾而裘。

直到现在北方少数民族仍然多着宽袍长褂,具有粗暴而奔放风格。

南方少数民族多长裙、长裤,以丝绸布麻为材料,具有细腻讲究特点。

哲学第三单元《矛盾观》高考题 答案

哲学第三单元《矛盾观》高考题 答案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答案一、选择题【2012年高考试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哲理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材料表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歌颂爱情,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①项正确;无论哪个民族的何种形式,对爱情的歌颂都为世人所接受,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所以②项正确;③项不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

答案选A。

【2011年高考试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方法论。

根据二者的反比关系,所以我们只能把握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时期重点调控某个方面,所以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本题答案选A,其他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障碍”是阻挡前进的障碍,但它又是跨越的支点,这正是同一性的体现,C符合题意;A.B.D都只是体现矛盾一个方面,没有体现题干要求的矛盾同一性,故不选。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太极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矛盾说法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③说法错误,事物没有绝对的同一。

排除③,本题答案就出来了,选B。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①说法与题目无关;②说法正确,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③说法错误,因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客观的,二者不能说具体历史的统一;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选C。

【2010年高考试题】1【解析】C 本题旨在通过学生们在社会转型下,思想、心理态势的变化,如何提升其适应社会能力这一教育热点话题。

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矛盾,在老师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自信。

高考政治过考点49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含解析

高考政治过考点49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含解析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由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可能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上则可能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创造条件促进积极转化,限制消极转化。
②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观高考题

矛盾观高考题

34.观察图8 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 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 观察图 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 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的是 目标: A.目标:奋斗的方向 信念: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障碍: 天才: D.天才:勤奋的结晶
30.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 作者:周中华) 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 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 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 一性, 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 争性, 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 . C.②③ D.①④ . .
38.(35分 38.(35分)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内容。 重要内容。 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 11中四种因素的基 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 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 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 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 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 称为“钻石模型” 称为“钻石模型”。
39,(42分 39,(42分) ,(42 郑和七下西洋, 和顺万方,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 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 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 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 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 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 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 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 制了海洋。 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 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 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复杂心态: 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复杂心态:一方面 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 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 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 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威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高考政治卷稳中有变,特点鲜明,选择题难度加大,热点问题冷处理,需要考生提高的综合应试能力。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附答案,欢迎各位同学练习。

高考政治矛盾观练习:选择题1.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趋多元。

此时,只有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于沦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从哲学角度看,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A.要抓主要矛盾B.要统筹兼顾C.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D.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答案] C[解析] 能量的正负之分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而不属于主次矛盾的关系,故选C,不选A、D。

材料强调的是抓主流,而不是强调全面地看问题,B不选。

2.现代经济学分析表明,政府的作用犹如“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把握了主要矛盾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②强调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运用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性质中起主导作用,①表述不严谨,排除。

题中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看,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三只手都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3.“手机养鱼种菜”这是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

该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

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

高考政治专项复习《关于“矛盾观”的命题》

高考政治专项复习《关于“矛盾观”的命题》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解决农业农村发 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而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在一定条 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区域经济竞争曾给 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随着社 规范 会发展,区域经济竞争也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形成了区域经 解答 济壁垒,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因此需要规范竞争,消除壁垒。 (2)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 政策进行调整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
第十九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大题攻略关于矛盾观”的命题规范答题
典例 (2022·江苏高考,节选)①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分权尤其是财政包 干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激励,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成为我国经济增 长的动力源之一。利用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来吸引投资是地方政府提升 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强化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然而,各地在追求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形成了诸多区域经济壁垒,带来了产能过剩、 低层次重复建设等副作用,使国内市场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5)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 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高三政治矛盾观和创新意识高考题练习 (1)

高三政治矛盾观和创新意识高考题练习 (1)

高三政治《矛盾观和创新意识》高考题练习1、(2010江苏卷)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流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6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2010安徽)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2010安徽卷)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

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10北京)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0天津卷)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依,福兮祸伏6.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2010)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答案
一、选择题
【20XX年高考试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哲理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材料表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歌颂爱情,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①项正确;无论哪个民族的何种形式,对爱情的歌颂都为世人所接受,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所以②项正确;
③项不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

答案选A。

【20XX年高考试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方法论。

根据二者的反比关系,所以我们只能把握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时期重点调控某个方面,所以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本题答案选A,其他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障碍”是阻挡前进的障碍,但它又是跨越的支点,这正是同一性的体现,C符合题意;A.B.D都只是体现矛盾一个方面,没有体现题干要求的矛盾同一性,故不选。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太极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矛盾说法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③说法错误,事物没有绝对的同一。

排除③,本题答案就出来了,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①说法与题目无关;②说法正确,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③说法错误,因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客观的,二者不能说具体历史的统一;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选C。

【20XX年高考试题】
1【解析】C 本题旨在通过学生们在社会转型下,思想、心理态势的变化,如何提升其适应社会能力这一教育热点话题。

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矛盾,在老师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自信。

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矛盾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条件。

故C为最佳选项,A说法绝对,B项应改成主观世界的调整,D项与题意无关。

2【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阐释问题的能力。

“孝”要因人而异,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体现,不同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孝”----共性,故排除①②,当选D。

3【解析】C 本题隐形的考查矛盾的转化。

人们处理问题方式变化反映的是观念的创新促使事物价值的转换,使原来的废物变宝;但能否变废为宝关键是事物的属性;故①④符合题意。

事物价值的转换根本途径是实践,②错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利用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规律,③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4【解析】D 漫画《路向何方》是说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A项的哲学寓意是
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5【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与获取能力。

“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促使“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故D项符合题意。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错误;矛盾是客观的,B正确;C说法错误。

6【解析】A 本题考查考生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补碘不搞“一刀切”,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③正确;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①②符合题意。

④与题意不符。

【20XX年高考试题】
1答案 B 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和事物发展的途径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难”可以“兴邦”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并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①错误;③正确;在国家兴旺的过程中少不了磨难,故“多难兴邦”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并没有体现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B项。

2答案 B 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国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3答案 D
4答案 ACD
5答案 B
6答案 B ②的说法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④的说法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本题只能选B。

【20XX年高考试题】
1答案 A
解析喜怒哀乐体现的是矛盾,“中”、“和”分别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所以排除B、D两项。

C项本身说法错误。

2答案 A
解析引言的哲学寓意是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 D
解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量的积累,福祸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指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4答案 C
解析解答漫画题,一要细读漫画,理解其寓意;二要结合漫画标题与文字提示,理解其主旨。

漫画《顾上顾下》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片面地看待和处理事情,这是非常错误的。

A、B、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C项。

5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重在理解题意,为解决“鼠患”,“宁无鸡也不能无猫”,突出了“猫”的重要性,但“鸡”又是不可无的,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皆不符合题意。

6答案 ACD
解析 B项包含了真相假象关系的道理,其他项均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ACD。

7答案 C
解析自然灾害与人的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②说矛盾激化和失控是错误的,④说人是自然
界的主宰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并且符合题意。

8答案 B
解析①②是错误的,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用排除法可以知道应该选B。

9答案 B
解析②是错误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能说内因决定外因。

③不符合题意。

①④符合题意。

10答案 C
解析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充分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A、B、D项是错误的。

11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得出理论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

因此A、B项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

12答案 C
解析该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①④是错误的。

1
2
3
4
5
6
7
8【解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全面分析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如在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变化和差异时,又抓住收入影响消费这个重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不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运用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解答上述问题。

9答案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和主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符合本地的实际。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促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

(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

(4)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抓住机遇,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1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