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理与设计 备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原理与技术
1.设计题:根据规范化教案的要求,为所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过程(按“六步三段二分支”过程模式设计)
六步三段二分支:
六步:
①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
②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③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④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
⑤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
⑥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三段:是指学习和教学的六个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段
⑴一至四步为一段,其中心任务是知识的理解;
⑵第五部为第二段,其中心任务是知识的巩固和转化;
⑶第六部为第三段,其中心任务是知识的提取与运用。
二分支:是指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的前四步相同,从第五步开始出现分支,左边一支表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提取,右边一支表示程序性知识的变式练习和迁移。规范化的教案设计:
(一)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二)分析学习任务
(三)选择教学步骤、方法、技术
附:书P27表2-1
2.设计题: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类型和理由
提问的类型:
(一)回忆式提问:是要求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
例:······是吗?······正确吗?是······还是······啊?
作用:①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的概念或事实等,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材料。
②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理解式提问:
(1)要求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你知道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吗?
(2)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例:你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吗?
(3)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例:通过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点吗?
作用:检查学生对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三)运用式提问:建立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多用于理科教学。
作用: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则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分析式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例:请分析······对······的重要性。请列举······的几条原因。
作用:要求学生能认真阅读,理解结构,寻找根据,找出联系,进行解释或鉴别,并组织自己的思想。
(五)综合式提问: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崭新的结论。
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吗?为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评价式提问:要求学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价值判断。
(1)要求学生对特定对象提出看法,评价他人观点或评定思想价值。
例: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要求学生判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长处。
例:请指出···的特点和不足。
(3)要求学生判断艺术品及文学作品等优缺点。
例:你认为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作用: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事物。3.设计题: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说明所用板书类型的特点
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
特点:能突出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词语式
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对课文起“画龙点睛”、“辨一叶以知全秋”的作用。
(三)表格式
特点:可以化简为繁,化难为易,且直观明朗,一目了然。
(四)线索式
特点:线索鲜明,脉络清楚,逻辑性强,能十分鲜明地显示文章的联系,也便于反映人物、事件的思想意义和作品的表现手法。
(五)总分式
特点: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结构,并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
4.评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①美国心理教育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把人类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不可能与机械学习画上等号,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
②他指出,只要教师清晰地组织教材,就会使学生出现稳定而明确的有意义学习,就会使有组织的知识体系长期保存下来,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了以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为特征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③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学科中明确、稳定而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和牢固掌握有组织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即是他所称的有意义学习的结果。
④学生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要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⑤言语接受学习的前提是进行有意义学习,教师只有把具备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
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一般实施程序:(1)要有评价准备;(2)适当选择材料;(3)鉴别结构
原理;(4)提供材料概意;(5)运用事前结构材料;(6)重视原理和概念;(6)注意理解关系。
5.评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1)发现式学习: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2)发现学习的优点: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②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③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④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3)发现学习的缺点:①太费时;②不太容易控制
(4)发现教学的程序:
①提出问题。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一般的原理,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提出弄不懂的或疑难问题。
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情境中的问题及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
③提出假设。利用所给定的材料,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觉思维提出各种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罗列出解决问题时可能碰到的困难等。
④评价、验证,得出结论。即对各种可能性运用分析思维进行反复的求证、讨论,寻求答案,根据学生的“自我发现”提取出一般的原理或概念,把一般的原理或概念付诸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符号标志技术的设计策略:
1. 分析材料内容,提取结构纲领要点,要点应有意义上的前后联系。
2. 假借其他序列符号体系的符号,标定在要点前面。
7.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1. 提出者:格伦兰。
2.提出目的:为了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
3.内容: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但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所以需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8.狭义的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
2. 分类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
3. 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
4. 揭示达到终点目标所要先行学习的使能目标和它们的层次关系;
5. 分析支持性条件。
9.简述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①信度。又叫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是测验的可靠性指标,它说明的是一个测验在反映受测者水平时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
②效度。又叫有效性,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程度。是测验的有效性指标,它说明的是一个测量工具在反映受测者水平时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难度。指的是项目的难易程度。把难度表示为受测者答对或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比例,比例越大,题目的实际难度变越小;比例越小,题目的实际难度便越大。
④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与难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0.简述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和目的:
1.奥苏伯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