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题库1-0-8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试题库(含答案)作者:董少华目录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20)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25)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30)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8)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40)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3)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课程(博比特观点)2.学术中心课程3.观念4.统觉5.经验课程6.作业(杜威)7.教学二、填空题1.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截止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3.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
4. 被誉为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5.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6.在1924年的《》中,博比特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10大领域。
7.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8.1934年,泰勒出版了《》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9.1949年,泰勒出版了《》一书,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10.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和。
11.施瓦布在《实践3:转换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13.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了《》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在线练习我的成绩在批阅中,考试时间:2020年04月02日18:51:04 - 18:54:07,已做1次。
[查看考试记录]单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1 分)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1 分)3、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1 分)4、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1 分)5、“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1 分)6、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1 分)7、根据波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就是(1 分)8、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1 分)9、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1 分)10、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1分)多项选择题11、按决策权力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的三个层次是(2 分)12、教师素养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和训练形成的。
现代社会,教师素养提高的主要形式有(2 分)13、当前,学界将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的历程,划分的时期包括(2 分)14、下列属于课程与教学评价功能的有(2 分)15、教与学的审美性的主要内容包括(2 分)16、影响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是(2 分)17、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
按构成中学生相互关系的核心成分的不同来分析,同学关系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2 分)18、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2 分)19、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2 分)20、课程来自于文化,是从文化中选取的精华部分,所以只要是对文化产生影响的因素,就是影响课程的因素,因此,影响课程的因素十分广泛。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
精心整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1 选择题: ( 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一章)(难度1) A .经济危机 B .八年研究 C .科学测验运动 D .社会效率运动 (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着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章)(难度1) A .泰勒 B .查特斯 C .布鲁纳 D .博比特 ( A )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着作是_________(一章)(难度1) A.《课程》 B.《什么是课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理论》 (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课程与( B 活动分析 C ( A B .查特斯 C ( D .学科兴趣 C ( D C .布鲁纳 D ( C .施瓦布 C ( B C .裴斯泰洛齐( A )(一章)(难度1 D.教育即生长 ( C ) D .实验 ( A ) B.学术理性 C.( B D .查特斯 ( C B .实践兴趣 C ( C C ( A B .拉特克 C ( A (难度1) A .《大教学论》 B .《爱弥儿》 C .《普通教育学》 D .《理想国》 ( A )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A 卢梭 B .斯宾塞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 ( B )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一章)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孟德斯鸠 ( D )21.______是卢梭的观点。
教育即经验改组 B .教育即生活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 C )22.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是______(一章)(难度1) A .卢梭 B .斯宾塞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 ( D )23.传统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A 卢梭 B .斯宾塞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精心整理( C )24.______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一、填空题1、()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而()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参考答案:《学记》《雄辩术原理》2、许多人把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看成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参考答案:《大教学论》3、课程形容的一般趋势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研究与()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与()的整合。
参考答案:课程开发、课程理解、量的研究、质的研究4、从研究方法看,()研究范式不再支配教学领域,代之而起的是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局面,各种形式的“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结合将是教学研究方法的主要趋势。
参考答案:行为主义5、()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论体系。
参考答案:布鲁纳6、布鲁纳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就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参考答案:发展智力7、布鲁纳认为,学科的结构不是死知识,它的掌握不能靠灌输,而应采用()。
参考答案:发现法8、布卢姆认为教育不应是限于选择和培养少数优秀人才,为此他于1968年发表了()的著名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为掌握而学》掌握学习9、布卢姆认为,影响学业达成度的因素有()、()、()、()和()。
参考答案:能力倾向、学习时间、认知的前提特征、情感的前提特征、教学的质量10、()最先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并把“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称为()。
参考答案:赞科夫、一般发展11、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的关系。
参考答案:知识与能力12、运用范例教学,在选择范例时必须坚持()、()和()三个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13、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和()。
参考答案:杜威、克伯屈14、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和()。
参考答案:罗杰斯、马斯洛15、《学记》对教与学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 2012
2012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 )A.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B.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C.现象·问题和规律D.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教育原则的教育专著是:( A )A. 《礼记,学记》B.论语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3、美国学者( C )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 杜威B 布鲁纳C 博比特D泰勒4、“非指导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是(C)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7、19世纪中叶,( D )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怀特海;D.斯宾塞8、校风属于( C )。
A.显性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A、导向规范功能B、诊断鉴定功能C、激励改进功能D、以上三者10、施瓦布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D)A、个体审议B、集体审议C、讨论D、实践活动11、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论专家是(C )。
A、巴班斯基B、加涅C、布卢姆D、顾泠沅1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D)。
A、实验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授法13、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D )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14、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 )A、基础性B、时代性C、创造性D、综合性15、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 )。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在线练习我的成绩在批阅中,考试时间:2020年04月02日18:51:04 - 18:54:07,已做1次。
[查看考试记录]单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1 分)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1 分)3、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1 分)4、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1 分)5、“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1 分)6、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1 分)7、根据波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就是(1 分)8、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1 分)9、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1 分)10、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1分)多项选择题11、按决策权力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的三个层次是(2 分)12、教师素养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和训练形成的。
现代社会,教师素养提高的主要形式有(2 分)13、当前,学界将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的历程,划分的时期包括(2 分)14、下列属于课程与教学评价功能的有(2 分)15、教与学的审美性的主要内容包括(2 分)16、影响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是(2 分)17、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
按构成中学生相互关系的核心成分的不同来分析,同学关系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2 分)18、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2 分)19、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2 分)20、课程来自于文化,是从文化中选取的精华部分,所以只要是对文化产生影响的因素,就是影响课程的因素,因此,影响课程的因素十分广泛。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题库,附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题库,附答案1.【单选题】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将解决什么问题?A、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B、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开设数学C、数学作为一门课程,他的目标是什么D、不同领域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正确答案:A2.【单选题】0.9的循环与1比较谁大谁小?A、相等B、1大C、0.9的循环大D、无法比较正确答案:B3.【多选题】小学数学具体内容的分析与教学包括?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实践正确答案:ABCD4.【填空题】小学数学与教学属于()知识。
正确答案:学科教学5.【判断题】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规律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应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出发。
正确答案:对1.【单选题】1950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它是我国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
A、《小学珠算教学大纲》B、《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C、《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D、《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正确答案:C1.【多选题】良好的数学教育应满足哪几条标准?A、能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建立合适的框架B、能全面实现育人的目标C、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D、能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工作学习的需求正确答案:ABCD2.【多选题】课程内容要全面体现()。
A、基础知识B、基本技能C、基本思想D、基本活动经验正确答案:ABCD1.【多选题】关于“四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
B、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统领数学教学的主线。
C、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
D、“四基”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正确答案:ABCD2.【判断题】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能力目标的一个新发展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也要关注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
正确答案:对1.【判断题】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学段,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分别对应小学低、中、高年级。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圣才出品】
第3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面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识中,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教育目标分类学”应摆脱心理学,以社会学为基础B.“教育目标分类学”确立了“能力本位”的教育价值观C.“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目标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创造了条件D.“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各目标彼此间的界限不十分明确【答案】A【解析】布鲁姆等人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具有阶梯关系,即较高层次目标包涵且源自较底层次目标。
每一层次又规定了一般(具体)目标。
2.按照斯腾豪斯的理论,下面各项认识中,哪一个有所偏颇?()A.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儿童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了B.“训练”和“引导”应服从于“教学”C.以一般的发展目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取代“行为目标”D.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应持一种审视、研究和批评的态度【答案】B【解析】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儿童进入文化知识之中进行探究。
对此,斯腾豪斯提出了教学的“生成性目标”,即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生成性目标”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注重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看作是目标,而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则是手段,是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3.以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等都是()。
A.社会中心课程论B.儿童中心课程论C.学科本位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答案】B【解析】当课程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促进个性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时候,当课程开发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基点,强调学习者的需要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就是“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这类课程有三种形态包括:①以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等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②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③形形色色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课程与教学的组织)【圣才出品】
第5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A.英国教育家洛克B.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C.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D.美国教育学者凯勒【答案】B【解析】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
螺旋式课程就是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2.杜威的“附带学习”与()为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A.克伯屈的“主学习”B.克伯屈的“副学习”C.克伯屈的“附学习”D.克伯屈的“相关学习”【答案】C【解析】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已经提出了后来的隐性课程研究所涉及的许多重要问题,这为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从结构功能主义立场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
A.布鲁姆B.奥苏伯尔C.布鲁纳D.杰克逊【答案】D【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它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叫作正规课程或官方课程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具有“潜在性”。
4.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实际课程D.官方课程【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5.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
A.个别化教学B.同步学习C.个别学习D.分组学习【答案】A【解析】对教学组织,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①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可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形式;②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可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2017年《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8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8.1 要点解析一、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1.从研究内容看,课程研究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1)“课程开发”研究“课程开发”研究将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发课程作为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是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
(2)“课程理解”研究课程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课程开发的程序的论争,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这种研究取向被概括为“课程理解范式”。
(3)“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的关系①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是两种不同的课程事件课程开发是研究、设计、实施、评价一种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理解是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课程事件之意义的解读过程。
②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又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开发过程总包含着对课程意义的某种理解并建立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课程理解的最终目的是对课程与课程事件赋予新的意义。
2.从研究方法看,课程研究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1)“量的研究”及其局限性①含义量的研究是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规律与程序具有普遍性、可广泛运用于一切情境。
②量的研究的局限性。
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具有虚假性甚至欺骗性,将研究者的价值参与排除在外,并不能反映研究的全部。
(2)“质的研究”的兴起质的研究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这种方法论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主观性)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
(3)“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质一量为基础,量是质的升华;质脱离量则丧失可靠性,二者不可偏废。
课程论的研究内容是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的统一.这意味着课程论的研究对象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因此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应当是多元化的,使“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互补、整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l分,共10分)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和——。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 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 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的——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
共10分)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每题l0分。
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
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10分)1.忠实观生成观2.工具媒体3.内容学生的特点4.结构要素5.学生自学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3.错 4.对 5.对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及详解(5-8章)【圣才出品】
第5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A.英国教育家洛克B.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C.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D.美国教育学者凯勒【答案】B【解析】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
螺旋式课程就是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2.杜威的“附带学习”与()为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A.克伯屈的“主学习”B.克伯屈的“副学习”C.克伯屈的“附学习”D.克伯屈的“相关学习”【答案】C【解析】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已经提出了后来的隐性课程研究所涉及的许多重要问题,这为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从结构功能主义立场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
A.布鲁姆B.奥苏伯尔C.布鲁纳D.杰克逊【答案】D【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它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叫作正规课程或官方课程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具有“潜在性”。
4.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实际课程D.官方课程【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5.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
A.个别化教学B.同步学习C.个别学习D.分组学习【答案】A【解析】对教学组织,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①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可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形式;②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可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1 选择题:(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一章)(难度1)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章)(难度1)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A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一章)(难度1)A.《课程》B.《什么是课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理论》(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 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__________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一章)(难度1)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D.教育即生长(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 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试题库(含答案)作者:董少华目录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20)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25)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30)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8)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40)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3)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课程(博比特观点)2.学术中心课程3.观念4.统觉5.经验课程6.作业(杜威)7.教学二、填空题1.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截止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3.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
4. 被誉为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5.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6.在1924年的《》中,博比特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10大领域。
7.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8.1934年,泰勒出版了《》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9.1949年,泰勒出版了《》一书,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10.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和。
11.施瓦布在《实践3:转换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13.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了《》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一、选择判断题要点1、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一词;夸美纽斯是西方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人。
19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是教学论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P32、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术”(六艺);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
P53、系统论述我国古代先秦教育思想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学问题的专著;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誉为“西方第一本教学论专著”。
P394、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问题p145、课程与教学研究大致走过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课程研究主要经历了前科学阶段、系统理论阶段和专门学科阶段;教学理论经历了理论萌芽阶段、独立体系阶段、发展繁荣阶段。
6、对我国文化和教育事业影响深刻且久远的主导课程是“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P277、雅典的智者派创立了“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提出者是柏拉图,柏拉图被普遍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人。
P288、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四者均衡的课程出现,标志着古典中心课程的兴起。
P299、赫尔巴特将心理学与课程联系起来,使课程获得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的《普通教育法》确定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教育学教学论体系。
在教育史上,经常被人们相提并论的、为教育学与心理学建立起联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个:裴斯塔洛齐和赫尔巴特。
P3110. 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和“当代教育评价之父”;他在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
P3511、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的是夸美纽斯,他的两部著名的教科书是《语言和科学入门》和《世界图解》。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题库1-1-8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题
库1-1-8
问题:
[名词解释]课程与教学目标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问题:
[名词解释]普遍性目标
(辽宁11选5 )
问题:
[填空题]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是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和()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可普遍运用于所有的教育实践中。
问题:
[填空题]普遍性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的教育情境。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普遍性目标的价值与局限
问题:
[填空题]行为目标的特点有目标的精确性、()、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