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二班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外形;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争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全部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外形;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方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光明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看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日我们就观看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看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同学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看物体的哪些学问?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看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预备各侧面外形问同学:从下面看是什么外形?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全部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预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看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看到的是什么外形?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同学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并把观看到的结果和同学沟通(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嬉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同学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2.能辨认并描述物体的形状。

3.能够用简单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4.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辨认物体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难点1.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1.认识几何图形;2.观察物体的形状与大小;3.描述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物体模型(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3.黑板、彩色粉笔;4.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通过PowerPoint课件展示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让学生认识这些基本图形。

2.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观察物体周围常见的形状,并描述这些形状。

3.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说出它们的形状。

第二课时1.继续观察周围的物体,让学生描述这些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制作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让学生根据实物进行观察,并描述其形状。

3.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辨物体的大小,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

第三课时1.在黑板上列出几何图形的名称,让学生依次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形状。

2.让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再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3.进行几何图形的简单练习,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六、教学总结1.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对几何图形和物体的形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式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3.巩固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内容,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相信学生们会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 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方法二:18≈2022×20=440方法三:22≈2018×20=360(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掌握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
2. 能通过合并、分拆5以及利用加法活动掌握5的关系数对;
3. 运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 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
2. 通过合并、分拆5以及加法活动掌握5的关系数对;
3. 运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出示数字5的数形和字母形式,让学生观察并回忆数字5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2. 研究: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数字5的书写和顺序,要求学生模仿并练。

3. 拓展:教师出示数字5的书写练纸,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次书写练,确保掌握数字5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数对中都有数字5,通过合并和分拆操作,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字5的关系数对。

5. 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游戏,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以及数字5的关系数对和加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资源
1. 数字5的数形和字母形式图片;
2. 数字5的书写练纸。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是否准确书写数字5的数形和顺序;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合并、分拆操作理解和掌握数字5的关系数对;
3.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加法运算并得出正确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前言本教学计划旨在指导教师在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活动。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数字0-99的认识与写法,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与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0-99的构成和读法。

2. 能够准确书写0-99的数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0-99的认识与写法- 数字的构成和读法- 数字10~19的特殊读法- 数字20~99的读法和书写2. 加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的基本概念- 加法口算练- 使用具体物品和图形进行加法实践3. 减法的初步认识- 减法的基本概念- 减法口算练- 使用具体物品和图形进行减法实践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数字0-19的认识与写法(40分钟)1. 导入:通过展示具体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9。

2. 教学:介绍数字0-9的构成、读法和写法。

3. 操练:通过口径将数字0-9进行口算、书写练。

4. 教学:介绍数字10-19的特殊读法。

5. 操练:通过口径将数字10-19进行口算、书写练。

第二课时:数字20-99的认识与写法(40分钟)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

2. 教学:介绍数字20-99的构成、读法和写法。

3. 操练:通过口径将数字20-99进行口算、书写练。

4. 游戏:进行数字拼图游戏,强化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第三课时:加法的初步认识(40分钟)1. 导入:通过具体物品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2. 教学: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3. 操练:通过口算和图形操作,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练。

4. 游戏:进行抢答游戏,加深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第四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40分钟)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

2. 教学:介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3. 操练:通过口算和图形操作,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析
1.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概述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三、教学策略选择
1. 教学模式的选择
2. 教学手段的选择
3. 教学活动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2. 新知探索(约2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规律
(2)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基础练习
(2)提升练习
4. 小结与作业(约10分钟)
五、教学评价设计
1. 过程性评价
2. 结果性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1. 对本次教学的自我评价
2. 对下次教学的改进建议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教案设计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您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数的读法与大小比较;–复习算式与换算,了解算式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通过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

二、课前准备1.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如教材、录音机、黑板、彩色粉笔等工具;2.做好课前预习及准备工作,熟悉课本内容、教案编写与教学流程等。

3.1 数的读法与大小比较1.数的读法:介绍一些特殊的读法,如二十、三十、四十等;2.大小比较:通过小于号、大于号和等于号比较数字大小;3.练习:教师可通过口算、白板练习等形式进行巩固。

3.2 算式与换算1.算式的四种运算法则:加、减、乘、除;2.了解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掌握算式的优先级;3.换算:介绍一些常见的换算关系,如长度、质量、温度等;4.练习: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口算、书写算式等方式进行巩固。

四、教学流程与方法4.1 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复习数的读法与大小比较,通过口算、白板练习等形式进行巩固。

2.介绍算式的四种运算法则,了解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掌握算式的优先级。

3.介绍一些常见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物演示、口算、书写算式等方式进行巩固。

4.2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教学。

2.科技教学法:通过PPT、视频等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对答案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个人单独练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

2.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问答、口算、写算式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肯定每段教材内容在全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培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1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干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形区分、运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视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进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写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形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存估计的体会。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进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视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摸索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摸索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想复习进程请学生回想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连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3)实物展现: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这是学生加减法计算的第四个阶段,三位数加减法,内容分布在本册(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和验算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在进行教学时考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加与减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
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8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一、班级情况分析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大约4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
第2课时对称图形
第3课时镜面对称。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模板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二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二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二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读写万以内的数字。

2. 理解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概念。

3. 熟练进行万以内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教学内容:
一、认识和读写万以内的数字(教学方法:直观示范、引导学习)
1. 听写读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听写数字、认读并书写。

2. 数字棒读数:教师出示数字棒,学生观察数字棒并读出数值。

3. 认读练习: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学生通过竖起手指或使用数字棒的方式读出数字。

二、理解数字的位数和大小关系(教学方法:操作练习、师生对话)
1. 数字排序: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要求学生将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 填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学生填写该数字的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

三、比较数字的大小(教学方法:比较讨论、比较练习)
1. 数字夺宝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抽取一张数字卡片,比较数字大小,分数
高的组获胜。

2. 数字比较: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学生通过比较大小使用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万以内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二)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五、突破重难点教学措施(一)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交流,理解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多样性。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中,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在解决具体总是时,学生可以采用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根据题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或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共2课时)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共2课时)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基本属性;–能够描述物体的简单特征;–能够用简单的图形和颜色表示观察到的物体。

2.过程能力:–能够积极观察并进行简单的描述;–能够合作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基本属性;2.描述物体的简单特征;3.使用图形和颜色表示观察到的物体。

三、教学难点1.将观察到的物体特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2.学生间的观察结果分享和沟通。

四、教学准备1.准备学生观察用的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2.准备简单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示范语言;3.准备图形和颜色的具体呈现方式,如卡片、涂色工具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他们思考“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导入:教师出示几个物体,请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引导:教师帮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操练:让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物体,其他组员描述该物体的特征,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观察物体能力。

•导入:引入图形和颜色表示物体的概念,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请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拓展: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用简单的图形和颜色表示该物体的特征。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明确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课堂活动安排1.教师示范观察物体并描述,引导学生学习;2.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观察和描述;3.学生用图形和颜色表示观察到的物体;4.学生自主选择物体进行观察,并进行展示。

作业布置•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周围物体,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简单的图形表示。

教学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学生之间的观察结果分享情况;•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先后顺序,并能运用交换律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拆分数字、借位等方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多个运算符时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大量混合运算例题的幻灯片。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小白板及白板笔。

•课堂练习题:设计好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以熟悉的简单加减法为例,复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认知。

2.提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节:混合运算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调加减法的先后顺序和交换律。

2.演示如何通过拆分数字或借位等方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例题进行讲解和操练。

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混合运算题目,供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四节:课堂练习及小结1.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课上的学习成果。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五、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混合运算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掌握解题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件出示〕16+9+8=32-10-6=25+20-10=48-8+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搜集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才能和阅读才能……〕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减去〔〕,然后再加上〔〕。

〔学生口答〕3.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

〔二〕反应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解释概念。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的吗?〔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3)教师总结:当我们遇到相同加数的计算时,可以使用乘法来简化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的乘法口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2~5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教师以2的乘法口诀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发现乘法规律。
(2)教师讲解2的乘法口诀,如“2乘以1等于2,2乘以2等于4,2乘以3等于6……”并让学生跟随朗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2~5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数量等。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作业布置原则:
1.针对性: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实践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二位数的整数加减法运算;•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数轴的基础运用方法;•能够应用数轴求解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1.二位数的整数加减法–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熟悉补数法和进位法;–操练简单的二位数加减法。

2.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概念;–能够举出例子说明。

3.数轴的基础运用方法–认识数轴的概念和用途;–学习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字;–练习在数轴上标注相邻数。

4.应用数轴求解简单问题–学习如何根据问题在数轴上标注相应的数字;–练习应用数轴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整数加减法的教学1.1 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教师通过上百位数的卡片,向学生们展示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通过自己的互动和提问信息来使学生们理解这两个概念。

1.2 熟悉补数法和进位法教师以实例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们熟悉补数法和进位法。

1.3 操练简单的二位数加减法教师给学生们分发练习册,以班为单位进行练习。

2. 相邻数的教学2.1 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教师通过实例和图像,向学生们展示相邻数的概念和用途。

2.2 能够举出例子说明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举例的方式,理解并应用相邻数的知识。

3. 数轴的教学3.1 认识数轴的概念和用途教师通过幻灯片、实物和模型,向学生们展示数轴的概念和用途,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们理性反思。

3.2 学习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字教师提供一些例子,引导学生们理解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字。

3.3 练习在数轴上标注相邻数教师给学生们分发练习册,以班为单位进行练习。

4. 应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教学4.1 学习如何根据问题在数轴上标注相应的数字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们学习如何在数轴上标注相应的数字。

4.2 练习应用数轴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们分发练习册,以班为单位进行练习。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参考书目:小学数学名师教你24招(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五、教学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红色警告线教育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和判断,对学生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
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体验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2、会画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动手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

四、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1课时
轴对称………………………………..1课时
镜面对称……………………………..1课时
复习…………………………………..1课时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
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老师去了一趟天安门,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
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
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
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

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2.游戏。

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3.做一做。

(课本P67“做一做”)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