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耐酸硷乙醛脱氢酶的护肝解酒原理.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耐高温乙醇氧化酶清除人体内的酒精

葛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酒精类饮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大。科学研究及统计分析表明,酒精产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都有诸多负面影响。在美国,平均每年有九千万人次急诊病患与饮酒有关,每年有一千人死于饮酒过量。据2000年10月14日《大连日报》报道,中国的酒精依赖患病率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近五倍,由0.12%增加到0.68%,其中因酒精中毒死亡者增长了10倍。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在精神病院中,近年来因酒精中毒或酒精中毒障碍住院的病人明显上升。如吉林省延边地区,该比例从1964-1979年平均0%-4%上升至1979-1985年的8.0%-23.5% (沈渔邨,1987,1996)。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酒精对人体有害,对肝脏最为严重,胃肠道、胰腺、心脏、肾脏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报告中提出: “酒精中毒是当今世界世界内第一公害,其毒性可累及全身主要脏器,对肝脏的影响最大。在西方国家, 80%肝硬变(liver cirrhosis)的原因是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对病毒性肝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可演变为肝癌。在欧洲,饮酒量越高的国家,因肝硬化而导致的死亡率越高。比如,瑞典、丹麦、和英国等国家的人均年饮酒量在10升以下,他们的肝硬化死亡率在万分之十以下;而法国的人均年饮酒量高达27升,他们的肝硬化死亡率是上述国家的三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在我国也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据统计,我国11亿中的酒民三亿多人,共中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在20%左右。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极强,疾病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或某些单一的症状不足以引起注意,因此,就诊时往往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甚至到了肝脏的失代偿期。在肝硬化阶段,如果不积极治疗,继续酗酒的话,患者在2-4年内的存活率极低。

酒精的毒害主要来自乙醛

科学家早就证明,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十倍,所以乙醛是导致酒后症状的主要化学物质(Brien and Loomis, 1983)。乙醛对大脑内胺代谢、ATP酶,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脂肪酸氧化功能,以及心肌蛋白质的合成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乙醛化学性质活泼,与儿茶酚胺结合能够形成吗啡类似物,是造成酒瘾的主要化学物质;乙醛使羟色胺代谢发生故障,产生有幻觉作用的四氢- -咔啉,造成酒后的种种精神障碍(Cunningham and Bailey, 2001; Eriksson, 2001)。

医学界也早就知道过分喝酒可能导致与上消化道有关的癌症。但是,科学试验证明,酒精本身并不致癌。那么,饮酒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酒精的第一个代谢产物,乙醛,可能是致癌的凶手(Homann et al., 2000)。一项国际研究工作发现,族群中基因的一个主要区别可能导致唾液具有更高的致癌可能性(Vakevainen et al., 2000) 。这篇研究报告说,酒精一旦进入了身体,肝脏便开始通过代谢反应来清除毒物。研究显示,大约50%的日本人和华人的酒精代谢酶系统出现故障,使其中间产物乙醛快速、大量积累。因此,他们喝了酒会更容易出现脸红、晕眩、作呕等征兆。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唾液中的乙醛含量要比含有健全酶系统的人高出两倍至三倍。科学家相信,乙醛随着唾液经过喉咙组织时可能导致癌症。此外,科学家也说,口腔内的细菌也可能具有把酒

精分解成乙醛的功能。因此,不注意口腔卫生的饮酒人士患上癌症的机率更高。

乙醛除了使饮酒者对酒精更加敏感,并造成皮肤温度上升,面赤,心律和呼吸加快,血压降低,口干,喉紧,头痛,恶心等症状之外,还能够造成脑损伤,心肌病(cardiomyopathy),胰腺炎(pancreatitis)和胎儿酒精综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 (Eriksson, 2001) 。乙醛还能够导致红血球异常(Latvala et al., 2001)。乙醛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能够组织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记忆丧失,行为运动失控(Larson, 1992)。

对酒精的耐受性受基因控制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由肝中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醛类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所制约,它们分别催化的化学反应如下:

C2H5OH(酒精) + NAD+→CH3CHO(乙醛) + NADH+H+ CH3CHO(乙醛)+ NAD+ + H2O →CH3COOH(乙酸)+ NADH+H+

第一个反应生成的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分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皮温高等症状。

除了ADH/ALDH系统之外,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 也能够将乙醇氧化成乙醛,但在这个酒精代谢中的作用仅占五分之一左右。

人类的乙醇脱氢酶(ADH)系统非常复杂,至少可以分成六类同工酶。I-V类ADH基因编码α, β, γ, π, χ 型肽链,通过不同组合,它们可以形成至少八个同型或异型双体。I类ADH包括同工酶α, β, γ亚基,分别由ADH1,ADH2,ADH3基因位点编码,II 类ADH包括π 亚基,由ADH4基因位点编码。这两类ADH都是肝脏酶。III类ADH包括χ 型肽链,由ADH5基因位点编码,是一个甲醛脱氢酶。IV类ADH包括σ 型肽链(PID:g6137442),由ADH7基因位点编码,主要在胃和食道器官表达。V类ADH由ADH6基因位点编码,但在人体内尚未检查到它的活性。对VI类ADH 的研究不多。

在人类中,I类ADH在乙醇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成人主要是β链二聚体,来自ADH2基因。ADH2具有多态性,大多数白种人为ADH2-1,由β1β1组成;而90%黄种人为ADH2-2由β1的变异肽链β2(47位精氨酸→组氨酸)组成(β2β2)(Jornvall et al., 1984; Matsuo et al., 1989)。β2β2的酶活性约为β1β1的100倍,故大多数白种人在饮洒后产生乙醛较慢,而黄种人积蓄乙醛速度较快(Thomasson et al., 1995; Yin et al., 1992)。

人体内有十多种醛类脱氢酶(ALDH)(Vasiliou et al., 2000; Yoshida et al., 1998)。根据对乙醛的Km值高低,可以把人类ALDH同工酶分成两大类:对乙醛的K m值高的(超过毫摩尔浓度,也就是只有在乙醛浓度高时才有催化作用) 和对乙醛的K m值低的(微摩尔浓度,在乙醛浓度低时即有催化作用) 。前者包括ALDH3 (K m=83 mM) 和ALDH4 (K m=5 mM) ;后者包括ALDH1 (K m =30 μM) 和ALDH2 (K m =3 μM)(Yin et al., 1993)。所以,人体内的乙醛氧化主要由ALDH1和ALDH2来完成,而ALDH2对乙醛的活性较ALDH1活性高出约10-50倍(Vasiliou et al., 2000; Yoshida, 1998)。ALDH1存在于细胞浆内,ALDH2存在于线粒体内。ALDH2由54 kDa的亚基形成四聚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