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验报告(一)

合集下载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验时间20xx年12月17号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三.实验目的通过对实习路线附近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实习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习中遇到的具体现象。

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1.观察并了解实习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五.区域概况地点一:金马河(1)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

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

成都平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最冷月均温5℃~8℃。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

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

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将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矿物等进行实地观测,并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地质锤等工具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实习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某地质公园三、实习内容1. 地质罗盘的使用(1)了解地质罗盘的构造和功能,包括磁针、刻度盘、方位盘等。

(2)学习如何校正地质罗盘,使其指针指向地球磁北极。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质罗盘在野外测量方向、倾角、方位角等参数的方法。

2. 地层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地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层时代、岩性、厚度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地层,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如不整合、整合等。

(3)实地观测实习区域地层剖面,记录地层特征,绘制地层剖面图。

3. 岩石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岩石类型,观察岩石的构造、颜色、硬度等特征。

(3)采集岩石标本,制作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内部结构。

4. 矿物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矿物类型,包括自生矿物、变质矿物、沉积矿物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矿物,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

(3)采集矿物标本,制作矿物薄片,观察矿物晶体结构。

5. 地质构造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地质构造,观察地质构造特征。

(3)实地观测实习区域地质构造剖面,记录地质构造特征,绘制地质构造图。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内容、过程、成果等。

2. 制作实习区域地层剖面图、地质构造图。

3. 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制作岩石薄片、矿物薄片。

4. 撰写实习总结,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地质问题的解决。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5月10日二、实习内容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公园进行的,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是进行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地点。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断层、岩层、火山口等,并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地观察和测量在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地质罗盘、测量仪等工具,对地质现象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并记录了不同地质层的颜色、厚度和接触关系等。

2. 岩层和断层的识别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

我们观察了不同岩层的颜色、质感和层理结构,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岩层的年代和形成环境。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断层,并观察了断层的特征,如断层擦痕、断层泥等。

3. 地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断层、岩层和火山口等地质现象,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现象与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观察了许多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并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更加关注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我们相信,这次实习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习内容1植物样方调查1.1样方调查的目的了解植物分布情况。

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

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心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2土壤剖面2.1挖土壤剖面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

有关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_1

有关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_1

有关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2测量实习。

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矗实习内容: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

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

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

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

地质学基础实习实验报告

地质学基础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习概述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地质实验中心实习目的:1. 掌握地质学基础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3. 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岩石识别、矿物鉴定、地质构造模拟和野外地质观察等实验内容。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岩石识别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如颜色、结构、构造等,识别常见的岩石类型。

实验步骤:(1)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如颜色、硬度、断口等。

(2)根据岩石的宏观特征,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

(3)进行岩石薄片鉴定,进一步确定岩石的类型。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识别了以下几种常见岩石类型: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砂岩等。

2. 矿物鉴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鉴定常见矿物。

实验步骤:(1)观察矿物的颜色、硬度、解理等物理性质。

(2)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双折射率等。

(3)根据矿物的物理和光学性质,鉴定矿物的种类。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鉴定了以下几种常见矿物:石英、长石、云母、辉石等。

3. 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地质构造的理解。

实验步骤:(1)使用模型材料,模拟岩层的沉积、变形和变质过程。

(2)观察模拟过程中岩层的变形特征,如褶皱、断层等。

(3)分析模拟结果,总结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如沉积、变形和变质等。

4. 野外地质观察实验目的:通过野外实地观察,了解地质现象,提高野外地质工作的能力。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野外观察地点。

(2)观察地质现象,如地层、构造、岩石等。

(3)记录观察结果,拍摄照片。

(4)分析地质现象,总结地质规律。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野外地质观察,我们了解了地层的分布、构造特征和岩石类型等。

三、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地质学基础实习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常见岩石和矿物的识别方法。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勘查院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在本次地质学实习中,我参与了XX地质勘查院的地质勘查项目,主要任务是进行地质调查、野外勘探和数据分析。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1. 地质调查:我参与了一次地质调查任务,该任务是对某个矿产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地貌、岩石、矿石等方面的调查。

我与同事一起前往目标地区,使用各种地质调查仪器,进行了野外采样和观察。

通过对地质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 野外勘探:我参与了多次野外勘探任务,通过使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我们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探测。

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仪器,如测深仪、测斜仪和电阻率仪等,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探和地壳构造探测。

通过实地勘探和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并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我参与了一些地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地质勘查和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我能够确定地质特征、地质过程和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与导师和同事们密切合作,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质调查和野外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仪器和设备,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巧。

我也更加了解地质调查的各个环节,从对地质样品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我明白了每一步的重要性。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进一步认识到数据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地质学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观察和分析,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学习岩石鉴定方法,提高岩石识别能力;3. 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4. 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某地质实验室内三、实验材料1. 岩石样品: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各一种;2. 显微镜;3. 岩石薄片;4. 岩石鉴定手册;5. 记录本、铅笔。

四、实验方法1. 观察岩石样品的宏观特征,如颜色、硬度、裂隙等;2. 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分析岩石的微观结构;3. 根据岩石特征,对照岩石鉴定手册进行岩石鉴定;4. 分析岩石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 宏观观察(1)观察火成岩样品:颜色为灰色,硬度较高,裂隙发育,具有块状构造;(2)观察沉积岩样品:颜色为灰白色,硬度较低,层理明显,具有水平层状构造;(3)观察变质岩样品:颜色为深灰色,硬度较高,具有片理构造。

2. 显微观察(1)火成岩:薄片观察可见晶体粒度较大,呈柱状、板状等,晶体排列有序;(2)沉积岩:薄片观察可见层理明显,颗粒大小不一,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3)变质岩:薄片观察可见片理发育,矿物颗粒细小,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

3. 岩石鉴定根据观察结果,结合岩石鉴定手册,确定火成岩为花岗岩,沉积岩为砂岩,变质岩为片麻岩。

4. 分析岩石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1)花岗岩:形成于岩浆侵入冷却结晶,地质环境为深部地壳;(2)砂岩:形成于河流、湖泊等沉积环境,地质环境为地表;(3)片麻岩: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地质环境为地壳深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提高了岩石识别能力;2. 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地质学奠定了基础;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还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

地质实验报告

地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地质实验,使学生掌握地质样品的采集、制备、观察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地质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质罗盘:用于测定岩石的产状。

(2)放大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微观特征。

(3)岩石切片:用于观察岩石的内部结构。

(4)地质锤:用于岩石的采集和敲击。

(5)手铲:用于岩石的挖掘。

(6)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 实验步骤(1)岩石采集: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岩石,使用地质锤和手铲进行采集。

(2)岩石描述:观察岩石的颜色、硬度、风化程度等宏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3)岩石产状测定:使用地质罗盘测定岩石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4)岩石切片制备:将采集到的岩石进行切割,制备成薄片。

(5)岩石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微观特征,如矿物颗粒、晶体形态等。

(6)岩石描述: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岩石的内部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岩石描述(1)颜色:岩石呈灰白色。

(2)硬度:岩石硬度适中。

(3)风化程度:岩石表面略有风化。

2. 岩石产状测定(1)走向:北东向。

(2)倾向:北西向。

(3)倾角:45°。

3. 岩石观察(1)矿物颗粒: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2)晶体形态:矿物晶体呈柱状、板状等。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地质样品的采集、制备、观察和描述方法,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岩石为灰白色,硬度适中,表面略有风化,产状为北东向、北西向,倾角为45°。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矿物晶体呈柱状、板状等。

五、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地质实验在地质学科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地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制备和观察岩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实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某矿山。

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实际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

1. 地质调查,实习期间,我们深入矿山进行了地质调查,了解了矿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等情况,并学习了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2. 钻探作业,我们参与了矿山的钻探作业,学习了钻探设备的使用和钻探技术,了解了地下岩石的结构和性质。

3. 地质勘探,我们跟随地质勘探队深入野外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学习了野外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地质勘探的实际操
作技能。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
作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对地质学实践工作的兴趣。

同时,也认识到了地质学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明白了
自己在地质学领域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实习体会。

地质学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亲身实践,我对地质
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实践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明白了自己在
地质学领域的不足之处,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实习总结。

本次地质学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理论知识
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地质学实践能力,为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

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3。

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Practice report model of Geology汇报人:JinTai College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地质学标准版实习报告2、篇章2:地质学标准版实习报告3、篇章3: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篇章1:地质学标准版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和雨城区上里古镇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1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的地质地貌特征的实地观察,使我们对课本上的地学知识有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认识。

更加深入的巩固了我们的地学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

为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4日实习地点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飞仙关——芦山县沿途地区和雨城区——碧峰峡镇——上里古镇——白马泉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1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茶马古道、猪儿嘴、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以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地区: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四、实习内容1、地区概况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

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

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引言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星期天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

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

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

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

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

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

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一qi.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5篇,欢迎阅读!地质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6月3日参观天河区火炉山;6月4日参观南沙地区小虎岛及开发区采石场。

关键字:花岗岩、泉水、伟晶岩、水对岩石的侵蚀、沙,生物对岩石的破坏、花岗岩装饰品、工程石材、复绿工程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两天的实习中,我们接触到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沉积岩。

首先作为背景,介绍一下岩浆岩以及其中的一种——花岗岩。

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南沙旧采石场的岩浆岩属于奥陶纪和寒武纪时代。

我们接触的岩浆岩以花岗岩为典型代表。

岩浆岩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的过渡情况分类,岩浆岩的已知种类甚至达一千多种。

按化学成分,根据SiO2的含量分类,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超基性岩(SiO266%)。

其中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按矿物成分,可分为含正长石,含斜长石,不含长石的几种类型,其中花岗岩属于含正长石的类型。

按岩石结构,根据矿物在岩石体中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等粒、斑状、玻璃状和碎屑状等形态。

花岗岩颗粒属等粒状或斑状。

这些形态的形成与岩浆岩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深成岩由于压力温度高,冷凝慢,形成的结晶颗粒也大;根据岩石所处环境的过渡性,浅成岩所处压力温度条件不及深成岩,所以形成的结晶颗粒较小,成斑状或不明显颗粒状;喷出岩形成时,压力温度条件骤变,几乎不可能形成完成结晶,所以岩石结构一般呈玻璃状或碎屑状。

花岗岩的颗粒特性一般为等粒状或斑状。

实习第一天的地点是天河区火炉山。

主要目的是了解花岗岩。

刚上山,就发现不少人用桶在几个泉水孔下面接泉水,李老师介绍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是来自湖区的我所不理解的,因为湖区的水,哪怕是地下水也是必须要烧开才能喝的。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4篇)地质学篇1第一章绪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任务和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一)组织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

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三、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地质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地质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地质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地质学课程打下基础。

三、实验器材1. 矿物标本2. 显微镜3. 镜台4. 滤纸5. 酒精灯6. 镊子7.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原理地质学实验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矿物标本,了解矿物的基本性质、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而认识地球的地质构造和演化。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1. 观察矿物标本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薄片,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如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等。

3. 使用酒精灯对矿物进行加热,观察矿物的熔融现象。

4. 使用滤纸对矿物进行分离,观察矿物的密度和浮沉性。

5.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实验数据1. 矿物标本名称:石英2. 形态:柱状晶体3. 颜色:无色4. 硬度:75. 透明度:透明6. 折射率:1.5447. 熔融现象:加热后熔融8. 密度:2.65g/cm³9. 浮沉性:下沉七、数据处理1. 计算矿物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 = 矿物密度 / 水的密度相对密度= 2.65g/cm³ / 1g/cm³ = 2.652. 分析矿物的光学性质,判断矿物的种类。

八、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石英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确定其为石英。

2. 通过显微镜观察,石英具有明显的柱状晶体形态,无色透明,硬度为7。

3. 加热后,石英熔融,表明其熔点较高。

4. 通过密度和浮沉性实验,确定石英的密度为2.65g/cm³,下沉,表明其密度较大。

九、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石英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柱状晶体,硬度为7,熔点较高,密度较大。

2. 通过观察、分析矿物标本,掌握了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3. 增强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地质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层面构造
(1)波痕:在现代河床,海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
(2)干裂:现代河滩,海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到多角形的裂纹,称为干裂,又称泥裂。
(3)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盐类晶体的凹入印痕和凸起的晶体假象。
(2)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
流水的机械搬运、冰川的机械搬运、海洋的机械搬运、重力机械搬运
2.化学搬运作用
(3)沉积作用
1.机械沉积作用
2.化学沉积作用(胶体溶液沉积、真溶液沉积)
3.生物沉积作用
(4)成岩作用
1.压固作用2.脱水作用
3.胶结作用4.重结晶作用
沉积岩的特征:
(1)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
①粒度指碎屑颗粒的大小。
②圆度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2.泥质结构:指由及细小的黏土质点所组成的、比较致密均一和质地柔软的结构。
3.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
(二)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
1.层理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流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结构,总称为层理结构。【根据形态,层理结构可分为水平层理,波形层理,斜层理】
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碎屑岩。碎屑岩的结构叫碎屑结构。
(1)碎屑物质:包括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2种。矿物碎屑中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再次是白云母以及少许重矿物。【主要是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
(2)胶结物质:指填充于碎屑空隙之间的物质,最常见的为各种化学沉淀物或胶体物质如钙质(方解石,白云石等)、硅质(玉髓、蛋白石、石英等)、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及石膏、海绿石和有机质等。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地质学》实验报告(一)
学号
17410130021
姓名
陈雅静
班级
地理科学17-2
课程
类型
实验
周课
时数
2
考核
方法
考查
任课
老师
张静
备注

分数
【一】实验目的
认识沉积岩,了解沉积岩概念,知道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了解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二】实验过程
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
1.风化作用
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①物理风化作用(温差风化、冰冻风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裂)
②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能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径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岩石(无论是火成岩、变质岩和先成的沉积岩)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新生物质;除此还包括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的产物。这些物质在低注的地方沉积下来,总称为沉积物。
(2)后生结核;:指岩石生成后,含矿物质的溶液从层间林滤深入,围绕某些中心沉淀,或者岩石中某些物质进行交代而成的结核。
4.生物化石: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研究生物的演化规律,确定沉积岩的形成时代,而且还可了解和恢复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
(4)雨痕:雨点降落未固结的泥,砂质沉积物的表面,可行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凹坑。直径2-3mm,深约1-2mm,边缘稍高。
(5)生物痕迹: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时留下的足迹,爬痕,虫孔等后被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岩层中。
3.结核: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份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
(1)原生结合:指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质或化学成分,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的结核。
沉积岩的主要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1)碎屑岩类
1.沉积碎屑岩亚类
2.火山碎屑岩亚类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3)特殊沉积岩类
【三】实验心得体会
在实验中了解了沉积岩的基本信息以及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对沉积岩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一些主要的沉积岩做了相应的了解。
2.水化作用
3.水解作用
4.碳酸化作用
5.氧化作用
2.剥蚀作用
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总称剥蚀作用。从剥蚀作用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机械剥蚀作用:指风,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物质的机械破坏作用。化学剥蚀作用:除去风,冰川等外,流水,地下水,湖泊,海洋对岩石还进行着溶解等方式的破坏作用,称为溶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