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新中国外交一轮复习
26课2012一轮示范新中国外交
![26课2012一轮示范新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6488fa164431b90d6c85c79f.png)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 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 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 于孤立
问题
“一边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 倒”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排疑解惑: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屈辱,新建平 等关系 “打扫干净屋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 子再请客” 余势力和特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
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 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D )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 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 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 正常化
排疑解惑: 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另起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 炉灶” 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 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 系
“打扫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 干净屋 势力,取缔其特权,然后 子再请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 客”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独立 自主
【当堂巩固】 BABDC
DCDCA
国 家 利 益 、 实 力 和 2、外交政策调整: 国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内 3、成就 B、中美关系正常化 外 三、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原因 、影响) 形 势 C、中日关系 1、国内、国际形势: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政策调整: 3、成就: A国际交流与合作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 ”反恐“外交 ; 联合国为中心多 边外交;对外开放
意义 宣告了旧中 国屈辱外交 史的终结, 确立新中国 对外关系基 本格局。
一轮复习必修一新中国的外交 公开课.
![一轮复习必修一新中国的外交 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fa3bdfbce2f0066f53322c1.png)
维护世界和平 总结影响外交的因素:P 85(2)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际形势、外交政策。
80年代后
调 整
(一)奠基:建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
1.5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成就
一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三政策: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缅邻近发展友好关系); 一原则: 三成就 苏联等17国建交; 54年日内瓦会议;(5大国身份、支持各国独立) 55年万隆亚非会议(无西国、求同存异 外交成熟)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1.奠基:建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 ( 1.一方针,三政策:2.一原则: 3.三成就) 2.新突破:70年代三大成就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3.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不结盟无敌国全方位外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 P 90二
时间 1949-1955
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全面侵华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 追随美国对中国孤立政策; 20世纪70年代: 中日邦交正常化。 近代史上:
3.新中国以来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P 86-4(2)
历史问题(面对侵华战争态度、教科书) 领土领海问题:钓鱼岛、东海问题;台湾问题 美国的态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因素
4.新中国以来的中美关系 P 85-3(2) 5.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初:敌视、包围、孤立、封锁 20世纪60年代: 继续敌对 20世纪70年代: 走向正常化 当今: 合作中曲折发展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三大成就)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恢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表现:1972年首相田中访华,《联合声明》 2.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演变:P 86-4(1)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37c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4.png)
2016 年 杭州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2017 年 北京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7 年 厦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2018 年 青岛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2018 年 北京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 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 答案:C
影响 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
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构图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1954 年 10 月,周恩来把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类:印度等新 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和西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和平中立派”,英、 法等国为代表的“维持现状派”,美国为代表的“主战派”,并
【制表明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
政策”的不同
目的
“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 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
强调对这三类国家要加以“区别对待”。这一策略(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D.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
解析:选B。材料所述的这一策略使当时的中国注重团结“和 平中立派”,争取“维持现状派”,孤立“主战派”,这有利于 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包围与封锁,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 为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故B 项正确。
解析:选 C。据材料“关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新 局面……要注意其中的大多数建交国是发展中国家”可知,与中 国建交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较多,故选 C 项。
【最新】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外交
![【最新】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cf7f60411711cc7931b716a4.png)
现代中国的外交一.外交历程线索线索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并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线索2: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两国均有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使中日建交。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外交僵局。
线索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不结盟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既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和平的外交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的政策,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是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的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一轮复习26课新中国外交
![一轮复习26课新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05fc730916fc700abb68fcd7.png)
5、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1)美国:
“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主地位的削弱; 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陷于越战拔不出身
(2)中国:
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6、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及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一: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 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 材料二: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材料三: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加 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1、特别提醒:“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 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 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 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 路不同。 2、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 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 是根本原因。
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体系构建
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以来
制定独立 自主外交 政策
对外关系 的重大发 展
外交政 策的调 整
反对霸权维 护世界和平 的新目标 不结盟
中国成为 举足轻重 的力量
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地区 新国际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三大方针”四 重返联合国 项外交成就(冲 破美国外交孤立、 中日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 中美建交 则、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一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从未改变。
8、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作用
1、为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 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115bb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e.png)
魅力——最好的外交武器 ——1949—1956年的中国外交
明清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
国际格局
外交政策
明清 1840 前
中国是亚洲强国, 在亚洲处中心地位
闭关锁国
近代 形成欧美为中心格局;
列强殖民扩张,侵华
被迫开放
新中 两阵营形成;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国成 美敌视孤立 立初
确定“一边 倒”“另起炉灶”
——《周恩来外交风云》
模拟练习:
1、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
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
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D.求同存异
2、“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
B.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受苏联大力援建中国与中苏关系密切影响
D.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
D
推荐书目:
江苏省宜兴中学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5年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周恩来外交风云》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 “存异”分别指什么?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同
异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 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愿望和要求:维护 世界和平与发展,都面临民 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 务
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社会 发展阶段、经 济发展水平等
依据
政策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外交-word文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外交-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fe39d571eb91a37f1115cd8.png)
现代中国的外交一.外交历程线索线索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并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线索2: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两国均有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使中日建交。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外交僵局。
线索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不结盟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既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和平的外交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的政策,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是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的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9dd5bd5ac77da26925c5b0fd.png)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目标的原因1.新中国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度,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度的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标。
2.旧中国接纳屈辱的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为稳固新生的政权必然要破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标。
3.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汗青,开始了独立成长的新时期,这为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目标提供了可能。
二、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1.“一边倒”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纷乱的国际形势,新中国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互助制止帝国主义国度的干扰和毁坏。
该外交目标的实行,制止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度对新中国的干扰和毁坏,使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稳固。
2.“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百姓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干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干系。
敷衍驻守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人民政府把他们当做平庸外侨看待,不妥作外交代表看待。
这一政策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度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3.“排除干净屋子再宴客”便是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渣滓势力消除掉。
帝国主义在华的渣滓势力对中国社会存在一定影响,这对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立外交干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子”排除一下,然后再“宴客”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中国初期实施“一边倒”的原因:(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坚定,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度针对新中国接纳了政治上孤独、经济上封闭、军事上威胁的政策,计划把新中国抹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阅历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仇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独,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毅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高二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外交
![高二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ef911945804d2b160b4ec0d1.png)
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第26课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编写:李晓华2018.4 【考点定位】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构建知识体系】一、20世纪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1、外交环境(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2)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3)新中国面临巩固政权以及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大政策(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的地位。
3、四大外交成就:(1)第一次建交高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日内瓦会议(1954年)(4)万隆会议(1955年)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1、外交环境(1)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想以中制苏(2)苏联成为中国主要的威胁,中国想以美制苏和影响台湾(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第三世界崛起2、外交成就:(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高三一轮复习: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b2ef617fd5360cba1adb21.png)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 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 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打 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背景
为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3)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
(4)意义
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 提高;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有利于 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971年10月25日,中
2、中美关系的改善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 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 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原因 国际: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 的资国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制裁。 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但新生政权还 不稳固,经济恢复任务艰巨。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 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 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 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 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 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 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现代中国外交 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外交 高三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67fd2c3169a4517723a345.png)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了解提出的背景,掌握其基本内容)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与苏等17国建交
外交成就
提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 “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 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 位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的外交关系奠定了 基础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 友好交往的大门;
中美 ②1971年基辛格访华,为尼克
关系 松访华做准备;
20世 走向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
中国建交的热潮,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 的联系,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对世界:有利于推
纪70 缓和, 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敌 年代 最终 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实现 常化;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美经济联系密切,互补性强;
消极: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差异; 美国对华冷战思维的存在,提出中国威胁论;美国的反华传统以;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 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与长远挑战,需要不断增进 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与有效管理各种挑战, 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6新中国外交一轮复习PPT课件
![26新中国外交一轮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095eb3ddccda38376baffb.png)
2、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美苏冷战的影响 4、20世纪后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5、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6、二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你胸有成竹吗?
1842年《南京条约 》
1919年巴黎和会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大
2008年八国峰会
两极对峙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之“一三五”
“求同存异”放光辉
(1) “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中国—代指表亚团是非来国求团家结团而不结是一来吵致架,的…共…同在这反个对会议殖上民用不 着主来义宣,传个谋人求的思发想展意识等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基异同础—。中呢国—?代有指表的团亚。是那非来就求国是同亚家而非不的绝是大社来多立会数异国制的家。度和在人和我民们建自中近设间代有道以无来路求都同不曾的经 受殖(过民2、主)并义求且痛现苦同在和存仍灾在难异受中方着找殖共针民同在主基义础我所,们造我成们平的就常灾很难 容的和易生痛互苦相活了…中…解从和适解尊用除重、 互吗相?同实情和际支上持,它而存不是在互什相疑么虑道和恐理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万隆精神:团结、—宽—摘容自、周恩谦来虚在万、隆诚会议恳上等的讲”话
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六:美国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 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 同
时也中,有对重美解要关决作系台用湾。改问所善题以有,,实中利现国于祖对台国美统国湾一改问大善题业中,美 关的系的解表决示,作出积极的反映。
欧洲崛起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 于攻势地位
3.1954了
一轮复习-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一轮复习-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8d5d0d0066f5335a812172.png)
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2.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 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 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 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内)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支持(国际) 3、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国际)
▲什么是“双重代表权”方案?它的本质是什么? 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 这是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双方共同的要求。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 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
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问:1、求同存异中的“异”指什么?“同”又主要包括哪些内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六:美国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 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 同 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 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 关系的表示,作出积极的反映。 的解决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 于攻势地位 欧洲崛起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经济滞胀 日本崛起 美国深陷越战泥潭
中间显是存在的。
(1) “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异—— 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 同。 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 ( 2 )求同存异方针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 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摘自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万隆精神:团结、宽容、谦虚、诚恳等”
材料三: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期 间,10月25日否决了美日等国提出的“双重 代表权案”。在联合国大会的76张赞成票中, 26 票来自非洲国家,19票来自亚洲,7票来自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 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占 80 %。谈到中国在 用大为加强 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把我们抬进 联合国的…… ”
A
A
A
【聚焦高频考点】
• 1、从题型看,选择题居多,非选择题很少单独命 题,多将民主革命时期的史实与本专题知识联系 起来,形成专题式。如11年福建文综38题,第4 问。 • 2.从内容看,建国初期和中美关系都是高考命题 的重点,尤其近2年各地高考题目高密度集中于建 国初期,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重大 外交活动的掌握与理解(11、12年山东、江苏、 福建、海南等都有考题涉及)。 • 3、注重新材料,新情境创设问题。 • 4、高考预测:建国初期依然是重点,中美、中日 等热点也应关注。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 了较快速度的发展。1964年,我国的第一课 原子弹成功爆炸成功,接着自己设计的中近 中国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 程导弹试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课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经济方面 和建国初期相比也有了成倍的发展和提升。
相逢一笑泯恩仇
外交启示录
1、弱国无外交。 2、外交无小事 。3、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4、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 有永恒的利益! 5、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 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2)国家实力 (3)国内外形势 (4)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中国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世界 政治舞台
中美关系改善原因参考
①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
从美国 方面看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改善美苏争霸中劣势地位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难自拔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
共 同 要 求
从中国 方面看
③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突出重围放光芒
历史背景-----40年代末50年代初 国际 :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美苏冷战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 二战后世界局势 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 包围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国内:百废待兴、巩固新生政权 两极对峙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之“一三五”
“求同存异”放光辉
同—— 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在这个会议上用不 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主义,谋求发展等。
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长期的越南 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在经济上发展缓慢, 进入“滞涨”阶段。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 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政治上20世纪60年 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在美苏争霸 及苏联在美苏争霸中的强势,美 中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劣势,而对资本 国霸权地位衰落。 主义阵营的控制也显得力不从心。
根本原则:国 家利益至上
……
【课堂小结】
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70年代外交———— 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打开外交新局面 政策:三大政策 1971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成就:同17国家建立外交 1972中美关系正常化 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万隆会议 新时期外交 政策:不结盟 经济:国际交流合作 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1971年第26届联大
2008年八国峰会
高考体验
1、(2012山东)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2012北京高考)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 切的交往和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 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012福建高考)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的团结
背景:美苏冷战, 美国对中国实行 敌视政策,政治 孤立、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苏联 支持中国,同中 国建交
背景:在两极格局 之下,出现多极化 发展的趋势(西欧、 日本、第三世界 崛起
背景: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
温 故 知 新
1、二战后国际局势演变的历程 2、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美苏冷战的影响 4、20世纪后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5、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6、二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你胸有成竹吗?
1842年《南京条约 》
1919年巴黎和会
1954年日内瓦会议
一衣带水情与仇
材料一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 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 “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当前中日关系的突出特点: 政治——“冷”;经济——“热”,主流是和谐的。 影响因素: ①政治方面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土、领海 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和日本政要参 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 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 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四:“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 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 美国承认遏制中国政策失败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五: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 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 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 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 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 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理性看待当前中美关系
①基本态势: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 ②影响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差异及经济因素; ③认识: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把握合作 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 节的斗争;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
中美关系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 联系、合作: 对立、摩擦: 敌视:政治孤立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 对抗:经济封锁 军事包围 合作领域广泛 益 —— 国家利益至上 70年代:
中美关系现状80年代至今
高层会晤频繁 经贸往来密切
缓和,正式建交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本 课 知 识 框 架
新中国成立初—-困境抉择定方向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谋新篇
主干知识抽测
1.新中国外交在 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成就。 2. 首先和 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 3.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 。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了 方针,增进了亚非国家的合作 与团结,被誉为“万隆精神”。 5.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这一原则以其 和 得 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6、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 》,两国关系开始正 常化。1978年,中美发表《 》,1979年正式建交。 7、新时期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2001年与俄罗斯等国正式成 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