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

合集下载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贸易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贸易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贸易欧洲在中世纪时期,经济发展相当特殊和有趣。

由于这个时期的种种限制,包括人口的少和技术的简陋,人们的财富和物资大部分来自于农业。

然而,在这个农业社会中,贸易和商业的发展却具有重要意义。

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农业、手工业和贸易。

其中,农业是最为主要的产业,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存和基本食物来源都是来自于农业。

而手工业则是因为手工艺制品本身的价值和商业活动而产生的。

贸易则是因为土地上一些特别产品的交换和商业联系而形成的。

中世纪欧洲农业活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

由于这个时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当不稳定,所以欧洲的农业生产的效率常常受到影响。

人们在这个时候创造了许多农法,以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中农夫经常使用旋犁和马的劳力来耕地。

在同一时间,农业也因为“黑死病”和一些其他自然灾害而受到严重破坏。

手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链接一起的。

特殊的产品有时候只能在特殊的地方得到,而贸易却允许这些地方制造的产品旅行到其他地方。

在手工业领域,许多职业已经向商人转变过去了。

当时许多商人从事的行当也只是熟练工匠或者商家。

而对于那些经营贸易生意的人而言,他们在手工业领域里寻找特殊产品,以便交换成其他的货物。

随着商业活动不断增加,许多集市和市场在欧洲范围内也开始发展起来了。

人们可以在这些集市中购买到从圣地亚哥、巴黎、威尼斯港口和各种中心城市进口的产品。

同时,也有很多贸易集团在各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和仓库。

欧洲历史的许多盛名也与海上贸易有关。

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地中海以及周边地区的商人就开始进行海上贸易。

13世纪之前,威尼斯是最为著名的贸易中心之一。

它是东方和中欧之间的重要枢纽,为交换贸易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

威尼斯不单是重要的中间商,也是方便联系后盾的关键角色。

更为重要的是,威尼斯海运的早期成功为它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增长打下了基础。

在中世纪,贸易活动是欧洲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并行的时代。

在市场的繁荣中,一批城市崛起并成为商业和文化的中心,推动了欧洲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城市化的形成与背景中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社会结构主要是基于农业和封建主义的。

但是,到了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这种社会结构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的背景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城市化、商业经济和贸易、人口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城市化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一种兴起的时代现象。

由于世界上的人口增加,城市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导致了一些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兴起在许多方面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增加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二、城市的作用城市在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的主要作用在于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城市能够为人们提供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机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

在商业方面,城市成为了商业和贸易的重要中心。

人们可以在城市里交换商品、买卖和制造商品,并进行货运。

这些活动增加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并增加了城市和城市间的贸易往来。

城市里的工匠们也开始生产商品,并以此发家。

因此城市的财富逐渐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本身的发展和繁荣。

城市在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里有众多的学院和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在这些学院和大学里,学生们可以学习不同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语言学、神学等。

城市里还产生了许多艺术家,他们能够在城市里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并在城市里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这些学生和艺术家的存在增强了城市的自由和活力,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创新发展。

三、城市发展的限制与挑战尽管城市在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发展也存在种种限制和挑战。

城市的限制往往是由管理、财政和地形条件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

城市的管理可以是一种挑战。

城市管理往往由于缺乏适当的组织形式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而变得困难。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随着地区性国家的政治组织日益有效,中世纪欧洲开始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业产量的提高、城市化、手工生产和贸易把欧洲转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并再一次把它带入与遥远地区的商业联系中。

同后古典时代初期的中国、印度和伊斯兰世界一样,农业产量的快速增加是中世纪欧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种因素:适合耕种的新土地的开垦、农业技术的改进、新型工具和技术的使用以及新作物的引进。

在中世纪鼎盛时期,欧洲人大量使用水车和重犁,并引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尤其是两种简单工具,马蹄铁和马颈圈的使用,使耕种者开垦的土地的数量急剧增加。

欧洲的土壤比较潮湿,马蹄铁能够防止马蹄变软和开裂。

马颈圈将载重的负担置于马的胸部和肩胛,而不是让马的颈部承担重量,这样就使马在拉重犁的时候不会窒息。

所以,欧洲人能够使用马拉犁代替较慢的牛拉犁,由此获得了更多的可耕地。

同其他地区一样,粮食生产的提高带来了中世纪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到1100年,人口已经达到了4400万;1200年上升至5800万,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增长了30%多;而到1300年人口达到了7900万。

然而,在1000-1300年间,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助于促进中世纪欧洲充满活力的城镇及贸易的复兴。

由于拥有充裕的食物供应,欧洲社会能够供养大量的城市居民,工匠、行会工人、商人和专业人员。

城市里面有更多的机会,大量的农民和农奴从乡村涌入城市,或在一些战略要地建立新的城市。

罗马时期建造的城市如巴黎、伦敦和托莱多,成为繁华的政治和商业中心,而从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至挪威西海岸的卑尔根也出现了新的城市中心。

意大利北部以及佛兰德尔(在今天比利时的西北部)经历了尤为剧烈的城市化进程。

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城市再度开始在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镇和城市的发展使劳动日渐专门化,而后者反过来又导致手工业和贸易的急剧扩张。

城市社会的复兴在意大利最为明显,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们便于参与到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贸易网络中去。

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欧洲封建社会是指从中世纪开始到近代早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对欧洲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变革,包括农业革命、城市化和商业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革命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革命成为欧洲社会中的重要变革。

农业革命表现为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引入三轮耕作制。

传统的两轮耕作制度中,一块土地分为两块,一块种植庄稼,一块休耕。

而在三轮耕作制度下,农民将一块土地分为三块,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推广使用农具。

农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封建社会中的农具主要包括犁、耕牛和撒种器等。

农民通过使用这些农具,使得土地的开垦更为容易,并且减少了劳动强度。

最后,引入新作物。

在农业革命中,一些新的作物被引入到欧洲,例如马铃薯和玉米等。

这些新作物的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品种,也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化和商业发展随着农业革命的推进,欧洲封建社会逐渐从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向城市化和商业发展的社会转变。

城市化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城市化的兴起。

在农业革命的推动下,农民不再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一部分人口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城市逐渐成为商业、手工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城市化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为后来工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商业发展的崛起。

城市化也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兴起。

在封建社会中,商业活动主要以城市商人为主导。

他们通过货物的流通和贸易赚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也为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封建制度的演变封建制度是欧洲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封建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调整。

首先,知识分子的崛起。

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

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

亨利・皮朗的《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郭方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纪文库》重版了比利时史学家亨利・皮朗(1862―1935年)的《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这本书对于我们好似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西方史学一个繁荣时代,尤以德、法、英三国成就最为突出。

皮朗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学习研究这些国家中世纪制度史、经济史专家的著作与讲授,并参与了法、德等国史学的研究和编纂项目。

但生长于三大国夹缝之间的比利时(中世纪称为法兰德斯Flanders地区),皮朗治学的方法和着眼点又与这些学派的传统不同。

他更为重视体现与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状况密切相关的城市、商号、行会、社团、家庭等经济、社会原始文献,而不限于国家、教会等反映政治法律制度与上层人物的“官方”文献。

本书是皮朗在晚年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方法和主要观点进行概述的总结之作。

他首先从地中海这个连结欧、亚、非洲古代文明与经济社会交往的中心入手,认为阿拉伯人在七世纪对地中海西部的控制与封锁是西欧地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因素,庄园制、领地制、封建制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形成的,所以“没有穆罕默德,查理曼帝国就不会存在。

”皮朗这个观点在当时史学界可谓独树一帜,少有赞同。

但皮朗从对中世纪史的长期发展趋向的探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使人们想到了数十年后“年鉴派”大师布罗代尔的名作《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与“长时段”观点,而皮朗在晚年对于刚刚创办的《年鉴》期刊和年鉴派创始人布洛克的著作给予很高评价,这在本书的注解中就表现了出来。

皮朗对在这种闭锁的状态下在西欧形成的庄园制、农奴制和教会为适应这种社会建立的鄙视经商谋利的意识形态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而使这种状态开始发生改变的、从全欧洲的视野而言还是起因于地中海。

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以拜占廷帝国为跳板逐步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是打破这种僵化经济社会形态的发端。

而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的波罗的海与北海,北欧诺曼人的海上与沿河流的冒险而刺激起来的商贸活动从另一个方向打破了僵局,并且越过大西洋和大陆与地中海和意大利的海上冒险与商贸活动连接起来。

【人类经济万年史】083西欧中世纪封建经济(下)

【人类经济万年史】083西欧中世纪封建经济(下)

【人类经济万年史】083西欧中世纪封建经济(下)西欧中世纪封建经济(下)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庄园里需要的一切,从封建领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

只有本庄园无法生产的盐、铁等必需品,从东方国家运来的供给封建领主的少数精良武器,香料、丝绸和珠宝一类的奢侈品,才从外来商人那里购买。

那时候,农业生产的效率很低,手工业同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且很不发达,因此,庄园里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向外面出卖。

庄园只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并不是每个封建领主都仅拥有一个庄园。

大封建领主一般拥有好多个庄园。

由于庄园往往散处各地,当时交通运输又非常不便,封建领主就带着家属和随从人员经常从一个庄园转移到另一个庄园,就地享用庄园里的产品。

封建领主用超经济力量保证经济剥削。

他们除掌握武器之外,还拥有司法审判权。

如果他们认为农奴违反了庄园的规矩,就有权在庄园法庭里审判他。

法庭由封建领主本人或是他的管事主持,可以对农奴课以罚金或没收财产。

当然,封建庄园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存在。

随着西欧生产力特别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到13世纪时,上述庄园制度便遭到很大破坏。

封建领主不能不大大调整他们和农奴的关系,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成为佃农。

这种变化的发生也不是突然到来的,而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早在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在一些最先进的地区,庄园制度便呈现出崩溃的最初的征兆。

但这种变化的产生一开始并不是来自庄园内部,而是源于荒地的开垦。

那时,西欧开始出现塞斯特恩寺院。

这些寺院出现的时候,全部可耕地都被占用了,因此它们几乎都建立在荒野和未开垦的地区。

施主们把自己保留地中的大量未耕地赠与它们,但修道士们必须用双手把这些土地开垦出来。

在垦荒时,他们有俗界弟兄,或称" 俗僧" 的帮助。

他们把开垦大农场的任务交给这些人。

大农场的面积相当大,常常有500 到700 英亩。

这些土地并不分割为小块的份地,而在一个修道士的监督下,由" 俗僧" ,甚或由外面雇的" 客籍民" 耕种。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在中世纪欧洲,经济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建制度的存在导致了欧洲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模式的形成。

本文将从土地所有权、农业生产、城市商业和货币铸造等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情况。

一、土地所有权与农业生产在中世纪欧洲,土地是封建领主的基本财富和统治工具。

封建领主通过分封制度,将土地划归给诸侯、贵族和教会。

他们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收取农民的租税和劳动。

农业是中世纪欧洲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劳动力。

封建领主依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他们的经济和权力地位。

农民在封建制度下无法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们必须服从封建领主的指挥和支配,履行农业劳动。

二、城市商业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城市商业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城市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迁居。

商人在城市中形成了独立的组织和行会,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城市商业的兴起加速了商品交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采购、运输和销售商品,形成了城市商业网络。

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各种手工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增长。

三、货币铸造与贸易发展货币的流通对于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经济往往以物物交换为主,并以封建领主的权力和地位为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各地开始大规模铸造硬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等。

这些硬币成为了商品买卖和贸易交换的媒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也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本支柱。

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和货币铸造的发展,欧洲的经济开始逐渐多样化,农业和手工业之外的行业也逐渐兴起。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情况不仅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中世纪欧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限制和挑战。

然而,通过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欧洲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逐渐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况。

一、农业经济的兴起中世纪欧洲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犁头、耕牛等农具也逐渐得到改进。

此外,农业生产与地主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很多贵族将自己的领地出租给农民,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税费,使得农民大规模地从事农业生产,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贸易和城市的兴起中世纪时期,贸易相对困难,主要仅限于本地区的交易。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如宗教战争、城市的兴起等,贸易开始向外拓展。

一些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弗洛伦萨,开始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这些城市不仅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文化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三、银行和金融业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货币供应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洲的商人和银行家们开始借助新的金融工具,如票据、信用证等,借贷、经营业务,逐渐建立了金融市场。

于是,在城市中出现了很多银行家,其中以意大利的匿名银行家最为著名。

这些银行为欧洲的贸易业务提供了支持,并逐渐演化为现代银行业。

四、手工业和工业的崛起随着贸易和城市的兴起,手工业和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手工业在中世纪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匠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技能,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和制品。

而工业则是在手工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是纺织业。

在17世纪末清教徒革命之后,英国的工业逐渐起飞,特别是建立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之,尽管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条件十分恶劣,但是欧洲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渐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在农业、贸易、银行和手工业、工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为现代欧洲经济的基础。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读书报告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读书报告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读书报告作者介绍:亨利·皮朗,比利时历史学家。

生于佛尔维耶。

就学于列日大学。

后去莱比锡、柏林、巴黎等大学深造。

1886-1930年任根特大学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参加反德运动,监禁两年。

以研究比利时史和中世纪史著称。

创立了关于由古希腊罗马时代过渡到中世纪的学说。

1920-1923年任“国际学术协会”第一任主席。

主要著作有《比利时史》(七卷)、《尼德兰古代民主》、《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和贸易的复兴》以及《弗兰德斯纺织工业史料汇编》等。

此书讲述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经济状况,从地中海这个连结欧、亚、非洲古代文明与经济社会交往的中心入手,认为阿拉伯人在七世纪对地中海西部的控制与封锁是西欧地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因素,庄园制、领地制、封建制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形成的。

随着基督教对于萨拉森人的反抗和十字军活动的不断进行,地中海也逐渐地恢复了开放和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威尼斯,这个没有土地的城市,完全依靠贸易来维持。

威尼斯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把他们的商业活动带了过去,使之能适应新的地方的水土。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顾客只要能付钱,其宗教信仰则没什么重要,威尼斯商人也是如此,即便贸易对象是伊斯兰国家。

威尼斯通过驱逐海盗,帮扶拜占庭帝国、希腊帝国等手段打败了诸多城市,确立了在亚得里亚海乃至地中海的独特地位。

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北欧海盗不断地劫掠各国,并建立居留地,而海盗的行为则是商业的第一阶段。

在九世纪末期,劫掠一停止,她们九变成了商人。

这是因为他们在被劫掠国家的沿河等地区建立了堡垒,这些征服者在这里统治剥削着不甚好战的人民,收藏着向被征服者及沦为奴隶的人征收的赋税,他们所盘踞的此种地位促使着他们从事商业活动。

例如蜂蜜和皮毛,尤其是伊斯兰妇女及大领地所需要的奴隶,这种贸易可以提供曾经吸引过威尼斯商人那样的高额利润。

这些贸易不断进行,市场也由此建立。

这些商业发展多集中在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等地区,而在欧洲的大陆中心,仍是庄园居多。

欧洲中世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演变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着传奇故事和战争的时代。

但是,中世纪欧洲还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不断演变的时代。

从封建制到市民社会,从城市到国家,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地理空间不断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些变化也决定了欧洲现代的面貌。

一、封建制度欧洲中世纪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础是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整个社会被割裂成土地、农民、贵族等三个等级,这个社会组织形式在欧洲存在了数百年。

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

在农业经济并未形成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主要是以封建主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的。

封建主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和基本消费者,他们的行为在一个确定的领土范围内不仅影响着经济生活,而且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市民社会的形成在封建制度中,城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

中世纪的城市是由最初的贸易集市、手工业工坊、堡垒和教堂等建筑逐渐演变成由城市政府、工会组织等构成的市民政治组织。

而城市发展的核心则是以货币经济为基础的商业和手工业制造。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市民政治组织越来越成熟,从而逐渐形成了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的形成使工商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远远超过了封建时代的地主阶级。

教会、贵族和农民这些封建统治阶级逐渐丧失了他们在经济生活中的优势地位。

各种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逐渐对立,形成了封建统治与市民革命的矛盾。

三、国家的出现和发展欧洲国家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13世纪和14世纪的英法战争。

在这之前,欧洲的权力是分散在一些持续战争的小公主国家中,其中许多是由名义上的领主和五大公社(即利米纳、瓦兰西亚、博洛尼亚、佛罗伦萨和威尼斯)长期统治的。

英法战争也是欧洲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首次组织起多数民众参与的军队,开始实施国家统一和国防力量的配备。

同时,这场战争也导致了国家防务成为各国财政的主要开支之一。

四、中世纪文化和科技发展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交锋的历史时期,文化和科技与之紧密相连。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城市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的起源、商业活动、社会阶层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

这些城市在帝国的繁荣时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然而,随着帝国的衰落,这些城市逐渐被废弃或遗弃。

中世纪初期,随着农民的逃离农村,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一些城市开始重新兴起。

这些城市通常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附近,如河流、港口和交通要道,这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商业活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

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中心。

商人们从各地带来了各种商品,如丝绸、香料、金银等,这些商品在城市中被交易和销售。

城市的市场成为了商人和居民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此外,城市还吸引了手工业者和手工艺人,他们在城市中开设工坊,制作各种商品,如纺织品、陶器和金属制品。

这些商业活动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三、社会阶层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

在城市中,贵族和富商成为了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拥有土地和财富,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权力。

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艺人则处于中下层社会,他们依靠商业活动和手工业维持生计。

最底层的是城市的穷人和无产阶级,他们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中。

尽管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化,但城市的发展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机会,一些商人和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脱离贫困,成为城市中的中产阶级。

四、文化交流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城市成为了知识和艺术的中心,吸引了学者、艺术家和建筑师。

在城市中,学者们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同时,城市中的教堂和宫殿建筑也成为了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化交流的加强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艺术的繁荣,为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洲中世纪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个时期是一个混乱且动荡的时期,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也并不平稳。

本文将讨论欧洲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1. 封建经济的起源在欧洲中世纪的早期,罗马帝国的崩溃使欧洲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不断的战争、侵略和贫困使得人们不断寻找一种新的经济体系。

封建经济体系便应运而生。

这个经济体系以具体的领主为基础,实行控制和管理土地的生产和经济利益。

在封建经济系统中,领主是社会的核心,所有的贡献和生产都被分配到他们手中,而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

2. 封建经济的发展在中世纪后期,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新的经济形式逐渐出现。

在城市化和商品经济的影响下,中世纪欧洲的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这个时期,城市兴起的速度极快,在大部分城市里,手工业和贸易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活动。

同时,在城市里还产生了新兴的工人阶层。

他们被称为“手工业者”,是在手工业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和产生利润的劳动者。

手工业者们在城市里的长期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自治的社会,被称为“公民社会”。

3. 封建制度的衰落随着城市化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封建制度的衰落越来越明显。

在中世纪末期,封建制度已经逐渐失去了它的统治地位,但封建主义的影响在欧洲社会里仍然明显。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一个封闭和分裂的社会体系,社会上的阶层划分非常明显。

只有卑微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精英阶层才能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经济体系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体系,虽然它的生产力和民生得到了提高,但它依然是一个相对贫困和落后的社会体系。

4. 结论总的来说,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封建经济体系在欧洲中世纪的早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中世纪后期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体系。

通过对欧洲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

欧洲中世纪封建经济

欧洲中世纪封建经济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经济以庄园经济为主要特色,一个封建大领主通过继承,买卖或者战争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类似诸侯国的城堡,在这片土地上领主对其附庸实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他可以设立法律,建立法庭,拥有独立的立法和司法权,甚至还有发动私人战争的权利.1.农奴制: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

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典型的农奴制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

它是在罗马奴隶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直到19世纪,俄国和印度仍保持着农奴制。

2.分益佃农:这种佃农靠地主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在扣除判定为维持资产所必要的以外,产物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平分;3.自耕农:这类农民使用自己的资产耕种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租约的长短直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除了大领主对农民的剥削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剥削形式.在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大,占有大量土地,还向农民征收带有宗教性质的什一税.: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 日耳曼人马尔克的共同占有原则与罗马帝国晚期形成的大地产制/ 嫁接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用益权。

在这种用益土地的基础上中世纪的西欧建立了一种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完全模糊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

10世纪以后持续开展的拓荒运动不仅扩大了土地面积, 引发了对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 份地被分成租佃制取代, 导致土地地租形态的演变, 土地的让渡形式也随之有了本质的变化, / 纯粹私有制0由此产生, 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公共权利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 管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制由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世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

中世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

中世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中世纪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时期,它始于476年的罗马帝国崩溃,直至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在这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时期中,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文化和经济变革。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世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文化变迁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宗教信仰。

自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基督教逐渐取代了古代的罗马和希腊文化,成为欧洲社会的主导力量。

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还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文化的发展。

在中世纪,许多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都是基于基督教信仰而创作的,这些作品反映了人们的信仰观念和文化精神。

在建筑领域,中世纪的基督教堂是最为显著的建筑形式。

这些大教堂和修道院都是基于牧师和修道士的信仰观念而建造的,并通常具有壮丽的建筑和装饰风格。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中世纪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法国的圣母院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在音乐和文学领域,吟游诗人和教会音乐家也大量涌现,他们创作了大量描绘基督教故事和传说的音乐和文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迦南圣歌》和《至高天主光荣颂歌》。

经济变迁中世纪的经济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欧洲经济被称为自给自足经济,因为每个家庭都要自己种植食物和制造自己所需的日用品。

由于交通不便、分散和不发达,欧洲土地集约化和商业发展十分困难。

然而,在10世纪和11世纪,欧洲的农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农业技术得到了改进,交通网络逐渐扩大和发展。

由此,欧洲社会开始形成了城市和工业中心,并且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个时期的城市和工业中心特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成为了地中海贸易的中心。

同时,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农民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他们通过经商、手工业和农业来赚取财富。

他们的财富以及日益增长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了更加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

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与商业经济

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与商业经济

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与商业经济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从一个农业社会到一个商业社会的转变,这个转变非常缓慢和漫长,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

这个转变是由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引起的,这个过程中,农业经济逐渐向商业经济发展,这也是中世纪欧洲从一个封建社会向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

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是由几个方面引起的,首先是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足,这个时期,欧洲的人口持续增长,但是土地有限,这就导致了土地的价格上涨,人们开始采取更多的手段来获取土地。

比如,一些贵族用他们的权势来获取土地,一些富人则购买土地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这个过程中,一些富人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介入到农业经济中。

他们向佃农提供粮食、种子、工具等生产资料,佃农根据协议,向他们提供一定的产量。

其次,是按部就班的商业经营,中世纪欧洲的城市经济开始崛起,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人们开始在城市中开设商铺,交流商品,商业和贸易开始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商人开始积累财富,并开始向农民提供贷款,让农民有更多的资本更多地去耕作和种植。

第三,是手工业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手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活动,在这个时期,手工业基本由一些小型独立生产者和工匠操作,他们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商品,比如纺织品、陶器等等。

同时,城市中的商人通过向手工业者提供资金,铁器、木材、油炭等生产工具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个过程就是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经过这个过程,一些人获得了财富,开始垄断了一些资源。

这个时期,它对商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开始积累资本,开展商业活动和贸易。

同时,它也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许多城市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商业和金融中心,这就为将来的商业、金融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

总之,中世纪欧洲的原始积累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暂而复杂的过程,从农业经济到商业、资本主义经济,贵族对土地的垄断变成了商人和手工业者对财富和资源的垄断,但是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开创出了一个新的世界,人们也通过这个过程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将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是研究中世纪欧洲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学科。

该学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导。

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的社会体系,农民承认领主的权威并提供劳动和农产品作为回报。

2. 领主与农民: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由领主和农民组成。

领主拥有土地和权力,并从农民那里获取农产品和劳动。

农民则在领主的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

3. 城市和商业:中世纪欧洲的城市逐渐兴起,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

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4. 行会制度:行会是中世纪欧洲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组织。

行会具有组织和监管商业和手工业的职能,也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障和互助制度。

5. 农业与农奴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生产依赖于农民和农奴的劳动力,农奴是农业领主的附属劳动力,受其支配和剥削。

6. 宗教和教会: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受到宗教和教会的广泛影响。

教会在社会事务、教育和慈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通过对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
洲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模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是法国历史学家亨利·皮朗的著作,该书详细阐述了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是该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中世纪经济结构、中世纪经济的演进和中世纪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和货币等方面。

该部分强调了农业生产对中世纪经济的重要性,并对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详细的历史解读。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中世纪经济的演进,探讨了中世纪欧洲在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比如商业变革和工业革命。

该部分详细分析了这些变革背后的原因和推动力,并阐述了它们对中世纪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则涉及了中世纪社会问题,如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国家机构、宗教和文化。

该部分详细探讨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阶级分化、社会动荡和文化多元化。

欧洲中世纪经济史

欧洲中世纪经济史

欧洲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时期是一个极富变革性的时期,其中涉及到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

虽然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历史与现代的经济形态相比显得非常落后,但是这段历史却有着它自身的特别之处。

农业与人口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农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其实,在那个时代,农业是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主要经济活动。

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欧洲的人口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15世纪时,欧洲的人口在不断增长,其中以英国为例,人口在此时期增加了一倍,从400万人增加到了800万人。

不过,在经历了这一段时期后,人口却出现了快速的下降。

十四世纪后期至十五世纪中期,欧洲整个地区都流行了一个叫做“大瘟疫”的疾病。

这场疾病使得整个欧洲的人口在短时间内减少了30%到50%。

战争、饥荒和地方霸权也是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市场和贸易尽管农业一直是欧洲经济的核心,但商业和贸易也是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力。

城市的崛起、产业分工和贸易往来的增加,成为欧洲中世纪经济史的一个显著特征。

大规模贸易的兴起使得欧洲出现了大型贸易中心,并产生了许多商业行业,如纺纱、制衣、食品加工和制革等。

此外,也出现了许多银行机构和保险制度,为贸易活动提供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城市得到了发展。

像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成为主要贸易中心,而巴黎和伦敦等城市则成为了国家经济文化的中心。

贸易的增加导致了经济合作的增强,这些经济合作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的地域和历史界限。

欧洲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十四世纪晚期至十五世纪早期,这段时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制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许多经济制度都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在商业和贸易领域,欧洲国家建立了各种制度来保护商人和公司的权益。

例如,像“海盗雷射”等制度,它通过保护商人在海上贸易中的权益,使得商人们更加安全地从事海上贸易。

另一方面,教会也在欧洲的经济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大规模的土地拥有和租赁、财富管理以及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影响,都把教会推向了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利・皮朗的《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郭方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纪文库》重版了比利时史学家亨利・皮朗(1862―1935年)的《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这本书对于我们好似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西方史学一个繁荣时代,尤以德、法、英三国成就最为突出。

皮朗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学习研究这些国家中世纪制度史、经济史专家的著作与讲授,并参与了法、德等国史学的研究和编纂项目。

但生长于三大国夹缝之间的比利时(中世纪称为法兰德斯Flanders地区),皮朗治学的方法和着眼点又与这些学派的传统不同。

他更为重视体现与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状况密切相关的城市、商号、行会、社团、家庭等经济、社会原始文献,而不限于国家、教会等反映政治法律制度与上层人物的“官方”文献。

本书是皮朗在晚年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方法和主要观点进行概述的总结之作。

他首先从地中海这个连结欧、亚、非洲古代文明与经济社会交往的中心入手,认为阿拉伯人在七世纪对地中海西部的控制与封锁是西欧地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因素,庄园制、领地制、封建制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形成的,所以“没有穆罕默德,查理曼帝国就不会存在。

”皮朗这个观点在当时史学界可谓独树一帜,少有赞同。

但皮朗从对中世纪史的长期发展趋向的探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使人们想到了数十年后“年鉴派”大师布罗代尔的名作《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与“长时段”观点,而皮朗在晚年对于刚刚创办的《年鉴》期刊和年鉴派创始人布洛克的著作给予很高评价,这在本书的注解中就表现了出来。

皮朗对在这种闭锁的状态下在西欧形成的庄园制、农奴制和教会为适应这种社会建立的鄙视经商谋利的意识形态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而使这种状态开始发生改变的、从全欧洲的视野而言还是起因于地中海。

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以拜占廷帝国为跳板逐步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是打破这种僵化经济社会形态的发端。

而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的波罗的海与北海,北欧诺曼人的海上与沿河流的冒险而刺激起来的商贸活动从另一个方向打破了僵局,并且越过大西洋和大陆与地中海和意大利的海上冒险与商贸活动连接起来。

法兰德斯作为这两个地区间的海陆交往枢纽,成为欧洲商业和加工业繁盛发展的又一个中心。

这样欧洲商业复兴的格局就初步形成了。

商业复兴要有巩固的基地即城市,皮朗对中世纪城市的起源主张“商业移民社团”说,认为商业移民聚集在有防卫设施的城堡周围并逐步建设起自己的防卫设施,这些新来者最终占据了优势并取得了对城市的控制权,商人移民吸引了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口进一步聚集。

其中包括逃亡的农奴。

市民(burgess)这个词即源于“堡”(burg)。

在这些商业性移民初步有了防卫的能力后,就要建立一套不同于封建法、教会法的法律体系来保障他们的自由、安全与财产,在争取到了司法自治后又争取到了行政自治,出现了大批自治城市以至城市国家。

但皮朗也指出市民此时已成为一个排外的、剥削四周农村民众的特权等级,因而如果没有外来商贸活动的不断冲击,城市市民等级是不能突破中世纪经济社会的框架的。

因而他又进一步分析11、12世纪商业与城市复兴后全欧洲商贸活动的几个重大发展:即交通与安全设施的改进,全欧洲性的国际集市与港口的形成,适应国际贸易的货币的大量铸造与流通,汇兑、借贷的广泛发展,合伙投资及保险业的出现等,并进一步指出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获得最大利润的是从阿拉伯、印度、中国、俄罗斯运来贵重稀缺货品的国际贸易,并指出这种国际贸易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正是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贸易刺激了商品经济绕过城市行会的束缚渗入农村占领阵地,这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保护主义、重商主义政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这是皮朗又一个引起注目和争论的论点。

因为“资本主义”在何时萌芽形成一直是极具争议的论题。

考虑到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论述,马克斯・韦伯有关资本主义为何形成于西欧的探讨,和近年来沃勒斯坦等学者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众多探讨与争论,皮朗在当时中世纪史学界掀起的这个波澜是具有前驱性意义的。

导论第一章商业的复兴一、地中海二、北海与波罗的海三、商业复兴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生活的复兴二、商人与市民阶级三、城市的制度与法律第三章土地与乡村阶级一、庄园组织与农奴制度二、从12世纪初叶起农业中发生的变化第四章至13世纪末期为止的商业一、贸易活动二、集市三、货币四、信用与货币交易第五章至13世纪末期为止的国际贸易一、商品与国际贸易的路线二、国际贸易的资本主义性质第六章城市经济与工业管理一、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及城市的供应二、城市工业第七章14、15世纪的经济变革一、灾难与社会的不安二、保护主义、资本主义与重商主义总书目提要译后记编后记第一章:商业的复兴本章主要谈商业问题,也就是地中海和北海这两大商业中心的复兴问题。

地中海商业复兴的前提是什么?是欧洲可以重新将地中海作为一个商业活跃带,并且由此联上黎凡特(叙利亚)地区。

这里涉及到一个我以前一直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地中海地区的政治真空短时期的为拜占庭所填补,之后实际上从8世纪到10世纪曾长时期的为欧洲人的克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所占据。

欧洲和阿拉伯在各个地缘上都是死敌。

根据作者的观点,阿拉伯人由于控制了科西嘉岛、撒丁岛以及西西里岛(至少是重要的部分和重要的据点比如巴顿后来看中的墨西拿),以及西班牙,那么实际上,阿拉伯人就控制了第勒尼安海,也就组织了法国人和热那亚人的地中海出海口,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在中世纪早期对黎凡特地区的压倒性控制也阻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地中海东部贸易。

最终在威尼斯人,诺曼底人以及拜占庭人的合力之下,以及蒙古人的压力之下,等到奥斯曼土耳其这一不注重海上影响力的势力代替巨无霸阿拉伯之后,地中海也就恢复了它的商业活力(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西欧的主动攻击,十字军东征造成的历史性影响,十字军东征的最大经济收益这显然是威尼斯以及其他活跃的商业势力)。

另一方面,北海地区的中世纪初期,特别是10世纪和11世纪的海盗横行实际上也证明了当时北海的商贸之活跃,因为海盗们最终是要落地生根,成为商人的。

挪威人和丹麦人的路线是往南,而瑞典人的路线是往东,这样一来,便从两条道路上(穿过西欧,经地中海的道路和穿过第聂伯河到达拜占庭的陆路)打通了从斯堪的纳维亚到拜占庭以及黎凡特地区的商业路线。

第二章:城市作者抱着这种观点,就是在商业的真正复兴之前,中世纪的根本标志是农业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因此,事实上中世纪初期的城市发展必须要等到商业复兴后才有可能出现。

中世纪所谓的城市在作者看来,实际上一开始是封建主的城堡在人口增加后形成的“外城”。

正如上文我所说的,商业复兴了,那么那些处于重要交通要道附近的城市自然会成为商人落脚之处。

另一方面,商业的复兴必然会首先带动城市手工业的复苏,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就会成为第一批中世纪意义上,也是近代意义上的“市民”。

为什么?因为作者认为,正是市民对于最低限度的“人身自由”的追求(没有人身自由就谈不上商业,商业的天性就是流动性),才导致了这些城市从司法自治走向行政自治,以及最基本的,军事自治。

“在中世纪,没有不设防的城市。

”作者还说:“和贵族与僧侣一样,市民也是一个特殊的等级,不受普通的法律约束,后来,他们就被称为第三等级。

”我靠,那普通的法律约束的到底是谁?只有剩下的,人数最多的农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农奴。

第三章:土地与乡村阶级作者认为,欧洲中世纪的农村,最大的经济制度是庄园经济,最典型的人身是农奴。

这种庄园制有一个最耀眼的特点,就是庄园主也就是封建主的“领主”,是类似宗法制中的“族长”的人物,他有什么?他有审判权。

作者认为,这些大大小小,条块分割,属于不同贵族和修道院的庄园,不仅仅是经济单位,也是社会单位。

本章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第二节“从十二世纪初叶起农业中发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最根本动因在于第一:人口的增长引起人们对于大批未曾开发的“公地”的兴趣(因此出现了12和13世纪日耳曼人对于斯拉夫人土地的占领浪潮)第二:商业的发展让原先不重视利润的庄园主开始意识到钱的重要性。

商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经济的专门化。

结果就是出现了大批的“新市镇”,有趣的是,这些创立新市镇的老庄园主们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新兴城市的制度,而不是过去的庄园制。

当时大批新土地为了招揽各地的“客家人”,而采用的广告手法和美国人开拓西部时的做法极为类似。

小结:中世纪的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问题,商业城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农村的变革,即便这种变革的力度是较小的,但是也足以支撑城市的发展。

第四章:至十三世纪末期为止的商业第一节贸易活动,在陆地和河流上的各种沿袭下来的关卡盘剥之下前进的商业(这些关卡所征收的市场税并没有用来改善道路)第二节集市,集市和地方市场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因为集市乃是交易中心,它的货物不限于当地需要。

香槟集市。

汇票和票据交换所的萌芽。

14世纪初法兰德斯和法兰西之间的战争,固定商业代替行商,以及航运业的发达,联合让大陆上的集市贸易走向衰落。

百年战争更是让大家都做不成生意了。

即便如此,人们因此而学到的商业知识和信用制度却没有被遗忘。

第三节货币。

加洛林王朝的货币改革,开始实行银本位制度(原因在于,商业的消沉降低了货币需求量)。

第四节信用与货币交易。

教会是最大的放债机构,是最有钱的财团,但是它自己不搞,也不让别人搞高利贷(然而犹太人却不在此列)。

最终的情形是,贵族和寺院统统成为富有商人的债务人。

犹太人的特殊问题其实是宗教和种族矛盾掩盖下的利益冲突。

圣殿武士团的特殊地位(拥有军事力量和东方关系的金融集团)。

第五章:至十三世纪末期为止的国际贸易地中海,香料贸易为代表的奢侈品贸易证明了中世纪商品贸易的远程贸易和非本地贸易的特性。

欧洲的品牌是法兰德斯和布拉班特的呢绒。

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威尼斯和热那亚这样的大商人的故乡,还有布鲁日(Brugge)这样的中转港,以及法兰德斯这样的产业基地。

德国人于1230年开始的汉撒同盟,为了共同抵抗斯堪的纳维亚人,特别是丹麦人。

汉撒同盟的贸易物品和地中海地区不同,以农产品和日用品为主。

法国的国际贸易不活跃,葡萄酒。

第六章:城市经济与工业管理第一节: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城市的供应,特别是粮食的供应第二节:城市工业,以供应本地需求为目的工业和以输出为目的的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行会化”,后者的资本主义化。

第七章:十四、十五世纪的经济变革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国际贸易达到极限,人口出现停滞。

饥荒、黑死病、百年战争。

然而最本质的问题在于在农村的农奴制和城市体制中的根本缺陷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导致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

保护主义、资本主义与重商主义。

“资本的权力散布于整个欧洲,城市孕育在它里面,正像岛屿孕育在海洋中一样。

” 城市的保护主义最终破产,而导致了国家的重商主义倾向,并催生了民族国家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