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教案和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汇总一篇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汇总一篇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汇总一篇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苏轼《赤壁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苏轼《赤壁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苏轼《赤壁赋》教课方案模板教课目的:(1)学习骈散联合的语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感情理趣;(3)认识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教课要点:赏识剖析文中的‘水月’意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真理内涵。

教课方法:第一课时:朗读法,教师解说法。

第二课时:议论学习法。

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有关资料《人生各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窘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采集对于赤壁的历史、对于赋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概括文章的字词。

3、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均匀水均分为若干小组(4-6 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指引学生学会自学,学会采集资料,学会整理资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此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有关经历。

教师明确: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时机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到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有助于学生对赏识作品时适合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假如指引学生领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挑选信息的重要性。

显现课前所学,获得认同,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的正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朗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疏别朗诵,其他同学依据讲解疏导文意,找出骈句,专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诵加深对课文的领会,经过读认识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赤壁赋》说课教案

《赤壁赋》说课教案
03 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与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相比,在词汇、句 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 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0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赤壁赋》,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 素养。
04
说教学反思
亮点回顾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说课教案清晰地阐述 了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 生都能明确了解学习的方 向和重点。
教学内容丰富
教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 背景和人物介绍,使课程 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
教学资源充足
改进措施
01
02
03
优化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 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 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
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 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完善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进行改进,如 调整PPT字体大小、优化 图片质量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进新课
引导思考
在推进新课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 义。例如,我会问学生:“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苏轼 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并加深理解。同时,我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 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尽量给予满意的解答。

赤壁赋翻译及知识点精修订

赤壁赋翻译及知识点精修订

赤壁赋翻译及知识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15、赤壁赋(苏轼)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宽阔的江面。

多么广阔浩瀚呀,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超越尘世,飞天成仙了。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用桂树木做的船棹,用木兰做的船桨,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

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合着节拍应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洞箫乐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感动得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我的神色也忧郁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他(曹操)攻破了荆州,占领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接,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赋《短歌行》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小洲打渔砍柴,把鱼虾、麋鹿当作好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葫芦做的酒杯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原文及教案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凌茫然之万顷。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朗读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明确:乐――哀/悲――喜
2、初步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
“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悦;
“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
(板书:赤壁赋苏轼无台诗案死里逃生东坡居士思想变化)
二、疏通字词。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强调一些读音,几个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学生提出对照注释不能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
壬rén戌xū属zhǔ客窈yǎo窕tiǎo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倚歌而和hè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
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愀然qiǎo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3、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生齐读。
四、分析课文第一段。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对这篇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全能型大家。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2、古今异义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一词多义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向远处看)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怨如慕(像)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4、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正襟危坐(正:使动用法,使……端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5、重点实词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如:往)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倚歌而和之(倚:循,依。

和:同声相应,唱和)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方其破荆州(方:当)下江陵(下:攻占)酾酒临江(酾酒:斟酒)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一会儿)知不可乎骤得(骤得:屡次得到)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赤壁赋》教案(3篇)

《赤壁赋》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赤壁赋》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赤壁赋》的文学价值。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通过朗读、背诵、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2)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人生感悟。

2. 感受《赤壁赋》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疏通文意,掌握文章大意。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赤壁赋》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 分析《赤壁赋》中的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

3. 结合苏轼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赤壁赋》,背诵重点段落。

2. 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探讨哲理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人生感悟?二、课堂讲解1. 结合苏轼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赤壁赋》中的人生感悟。

2. 分析《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探讨哲理内涵。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赤壁赋》,背诵重点段落。

2. 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探讨哲理内涵。

四、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下面是《赤壁赋》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赤壁赋》复习教案篇1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填写苏轼的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苏子愀.然( qiǎo)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二、教学重点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09年山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年安徽)(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1年重庆)(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2默写《赤壁赋》第二自然段。

3、译句。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

(美人指宋神宗,表达希望受到皇帝重用)(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4、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最终版高三一轮复习《赤壁赋》知识点梳理教案.ppt

最终版高三一轮复习《赤壁赋》知识点梳理教案.ppt

语句是:
_______
整理
,_______

3就、是本动文物中蛟写龙箫听声了的也学作飞用习舞和起目力来量标了,,不一要个说寡是妇人独听处了,
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
的1语、句背是诵_名__句__,__积__累,文_言__基__础__知__识。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 军容之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 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 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 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走进苏轼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 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 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柔 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 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 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 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 世无数书生骚客。
整理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
节1、和独背立诵人名格句,,决积不累随文波逐言流基;础在知为识官上,苏轼
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 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
于时2、史,有也积征保累;持写在乐作人观素生 豁材态 达度 的上 心, 态苏 和轼 积即 极使向在上身的处追绝求境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第一篇:《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四)一词多义 1.望:七月之望 2.歌:扣舷而歌 3.如:纵一苇之所如 4.然:其声呜呜然 5.长:抱明月而长终 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而卒莫消长也何为其然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歌曰倚歌而和之望美人兮天一方2.凌万顷之茫然3、徘徊于斗牛之间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9、下江陵10、渺沧海之一粟11、歌窈窕之章12、哀吾生之须臾13、不知东方之既白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耳得之而为声 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10、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11、固固一世之雄也(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三、成语 1.沧海一粟: 2.正襟危坐: 3.遗世独立: 4.不绝如缕:四、其他重点字词七月既望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五、重点句子翻译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七、积累四字短语并明确其意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东方既白课堂练习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杯盘狼藉:6、逝者如斯:7、旌旗蔽空:8、舳舻相接: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教案和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教案和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教案《赤壁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学习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5、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能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同时掌握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

2、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3、欣赏分析的“水月”意象和以对话形式展开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旷达的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2、体悟文中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赤壁的古诗词?参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赤壁》(杜牧)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什么是“赋”?自答: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赤壁赋》又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

板书:写下课名、作者(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天性豪迈旷达,仕途不幸,更促其至情得失,达于天地之间。

诗、词、文皆卓然一家。

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赤壁赋》优秀教案篇1一、复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根本篇目中消失的通假字的含义。

3、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4、理解文言特别句式。

二、重点:文言学问复习三、难点:体会心情的变化,理解对人生的态度。

四、复习步骤:1、导入由课前歌曲《赤壁赋》导入本课。

2、回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见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重温作背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的牺牲品。

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这里年近半百的他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3、朗读观赏,检查背诵4、分组复习一组找出多义字并为重点字注音,二组找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三组找出文言句式和分析课文构造,四组找出本文的线索和分析苏轼对人生的态度。

5、分组展现争论结果。

6、本课小结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以美丽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欣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及探讨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文中的抒情、写景、说理挥洒自如,自然融合。

7、课后练习8、课堂赠言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他认为苏轼在黄州这段炼狱般的经受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最终停顿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作者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这篇赋通过对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精神。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2、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2、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2)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好像)(3)属: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4、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词作动词,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集合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集合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篇1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杯盘狼籍(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徘徊于斗牛之间4、纵一苇之所如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桂棹兮兰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其声呜呜然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苏子愀然13、正襟危坐14、山川相缪15、方其破荆州16、下江陵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固一世之雄也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举匏樽以相属21、哀吾生之须臾22、知不可乎骤得24、盈虚者如彼,23、托遗响于悲风25、而卒莫消长也26、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侣鱼虾而友麋鹿(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赤壁赋》教案和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教案《赤壁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学习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5、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能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同时掌握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

2、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3、欣赏分析的“水月”意象和以对话形式展开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旷达的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2、体悟文中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赤壁的古诗词?参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赤壁》(杜牧)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什么是“赋”?自答: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赤壁赋》又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

板书:写下课名、作者(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天性豪迈旷达,仕途不幸,更促其至情得失,达于天地之间。

诗、词、文皆卓然一家。

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散文上与欧阳修合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合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列为宋四家之首(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另外苏轼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东坡乐府》、《东坡七集》、《前赤壁赋》,《石钟山记》。

(三)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1080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

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四)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五)壬rén戌 xū属 zhǔ客窈yǎo窕 tiǎo 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愀qiǎo 然舳zhú舻lú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横槊shuò渔樵qiáo 江渚zhǔ匏páo樽蜉fú蝣(六)(五)翻译并补充课文注释泛舟:荡舟,划着船。

泛,浮行,漂浮。

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铺在江面上。

横,横铺,覆盖,笼罩。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饮酒乐甚:喝着酒,快乐极了。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存在下去。

挟,夹持。

以,连词,同“而”。

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六)分段分层讲解课文(重点讲解三、四段)1、第一自然段讲解分三层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

地点。

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板书:清风徐来白露遗世独立游月出水波不兴水光羽化登天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2、第二自然段讲解分两层。

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萧声。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

“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声体现。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箫声。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板书:怨慕乐歌箫声悲泣诉问: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用?提示:转折过渡小结:本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主要疏通了《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及难点字音字义,重点分析了本文的前两段,那么现在来回忆一下前两段所讲的内容线索(简要回忆并列出前两段板书)(一)分段分层讲解课文(重点讲解三、四段)1、第三自然段讲解“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问:本段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参考: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问: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言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参考:客人认为即使曹孟德那样的英雄豪杰,当年声威赫赫,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渔樵江渚的草民,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有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由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

”板书:苏子客孟德哀吾生之须臾而今安在哉愀然答周郎羡长江之无穷2、第四自然段讲解(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首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其次,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再次,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3)给学生五分钟讨论后回答问题: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参考: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重点在于学生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板书:水——逝者如斯变:天地不能一瞬清风月——盈虚者如彼不变:物与我皆无尽明月3、第五自然段解析(1)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3)“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板书:喜笑更酌狼籍枕藉(二)全文概括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表现出作者“乐——悲——喜”的感情变化。

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

文章合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结合板书总结:写景--抒情--议论;乐-- 悲--乐)(三)艺术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锅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科泉源”,喷薄而出。

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仍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

如开头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将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立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好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如想如幕,如泣如诉,余音禁袅,不绝如缕。

舞的区之游故,泣抓舟之合妇。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