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昌路名的由来
[VIP专享]南昌街名由来
![[VIP专享]南昌街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6b4e77eb90d6c85ec3ac6f0.png)
目录南昌街名由来 (1)一、七门九洲十八坡 (1)(1)七门 (1)(2)九洲 (2)(3)十八坡 (3)二、旧街道 (4)三、南昌旧时专业名街 (5)四、人名路与十大“乡贤路” (6)(1)十大“乡贤路” (6)(2)解放后的人名路 (10)南昌街名由来一、七门九洲十八坡(1)七门南昌在汉代初建灌婴城,唐时又西移建筑唐城(府城)。
这座古城经过修筑和改建,直至明代才确定为七个城门。
进贤门,又名抚州门、望仙门。
位于今永叔路、于都街(系马桩)、绳金塔街交错之处,因附近有梅尉官舍而得名。
这一带附廓内外,农田菜地居多,运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
城外又有多处坟山墓地,送丧扫墓者常有来去。
故有“挑桶卖菜抚州门”或“哭哭啼啼进贤门”之民谚。
惠民门,又名寺福门。
位于今船山路与南浦路(原普贤寺街)之处,城门因近普贤寺和惠民仓而得名。
民谚有“烧香拜佛寺福门”和“千船万帆惠民门”,是说这一地段烧香拜佛和运粮的人很多,过往车船络绎不绝。
广润门,又名柴步门、桥(翘)步门、广货门。
位于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交叉处。
这里钱、盐、粮、“五洋”商店毗连云集,百货、布纱、颜料批发商号大多集中在离城门不远的棉花市、带子巷、塘塍上一带,古庙万寿宫亦在其附近,因其他处热闹繁盛之区,所以有“推进涌出广货门”的民谚。
章江门,又名古昌门。
位于今章江路西端与榕门路相接之处。
过去藩台官署紧靠城门,滕王阁和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在其城外之赣江之滨。
滕王阁前建有“接官亭”,当时没有铁路、公路相通,往来显官巨商都是乘船至此上岸或登船。
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门”和“吹吹打打章江门之说”。
德胜门,古称望云门。
位于今胜利路北端,今“八一”桥在其城门外,为市区通往赣北和新建县的必经之道。
城外右侧不远处原是一片沙地,旧时在此作为刑场,故有“杀人放火德胜门”或“凶神恶煞德胜门”之民谚。
永和门,又名澹台门、坛头门。
位于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交接处。
因城门距仙人黄紫庭台坛坛址之处,又因孔子门徒澹台灭明亦葬此附近而得名。
南昌老街老巷的故事,有你听过的么?
![南昌老街老巷的故事,有你听过的么?](https://img.taocdn.com/s3/m/f669b47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a.png)
南昌老街老巷的故事,有你听过的么?南昌老街老巷的故事,有你听过的么?旅游江西 05-02 20:17 大提示:点击上方'旅游江西'↑免费游玩说走就走!你在南昌住了多久,你知道那些南昌古老街巷的故事吗?蛤蟆街原是吃蛤蟆、买蛤蟆的地方;系马桩是绑马的,相当于现在的停车场;筷子巷可不是卖筷子的地方,而是与人丁兴旺有关.......系马桩街外地来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个朴实到泥土里的街名表示疑惑。
其实系马桩和老贡院距离不远,古代时候,外地考生都是骑着马自进贤门进贡院赶考的,考生进贡院去考试了,马得拴在外面吧,于是栓的多了,就成了有名的系马桩街了~洗马池其实洗马池确实是洗马的池子,是汉朝开国功臣灌婴当年洗马的地方,灌婴在南昌筑城,常于此处洗马,因而得名。
顺便科普下灌婴路,真的是用来纪念灌婴的。
江西的名人还真是不少,涨姿势了没有?羊子巷南昌的羊子巷,其实原来是回民集居地,回民在此地设有羊交易市场。
在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南昌县志》里称这条巷子为羊叉巷,直到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才开始叫羊子巷,所以羊子巷不是羊肠小道的意思。
筷子巷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来南昌时曾带来一朱姓同宗,在此广置地产,形成街巷后称快子巷,寓意有二:快子快孙,人丁兴旺;快着紫袍,光耀门庭。
清道光六年《南昌县志》改称筷子巷,沿用至今。
赐福巷听着名字就觉得吉祥,看到来源,你才会知道,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1905年收藏的南昌地图标称赐福巷。
相传很早以前住在此巷的人多数是做官的,视此为“天官赐福”之地。
1966年更名为幸福巷。
1973年复名赐福巷,你是住在这里吗?棕帽巷巷子像帽子?不是!当然也不是卖帽子出名的,棕帽巷的来源更神奇。
相传晋朝许真君头戴棕帽,路过时风将其帽吹落在此,后人称此巷为棕帽巷。
1966年改名创业巷,1973年复称棕帽巷。
东万宜巷东万宜巷,读其名不解其意。
要是外地的小伙伴问起来,你该咋回答?小编来告诉你,因位于原德胜门内城墙脚下,每逢下雨一片泥泞,俗称烂泥巷。
我漫步在绵延的赣江边……
![我漫步在绵延的赣江边……](https://img.taocdn.com/s3/m/787ceca4dd3383c4bb4cd22c.png)
延 的
●涂 键
( 字子安) 则是 山西人。 他们虽然如璀璨 的星斗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闪 光, 但最多只能算是对南昌影响颇大 的他乡的“ 乡贤” 。 我漫步在浩瀚 的赣江边 , 矗立于赣江与抚河交汇处的瑰伟秀丽的 滕王阁映入我的眼帘 。 难道南昌就真的没有“ 乡贤” 唐才子 王勃在《 ? 滕
这个历史名城 的一张 张绝佳 名片 ; 有人说这么多 的“ 乡贤路 ”其他大 , 城市没有 , 她是我们 南昌历史底蕴与文化含量 的凸现 ; 有人说一条 也
条“ 乡贤路 ” 就是这 座历 史古城 “ , 人杰地灵 ” 的一 道道亮丽 的风景线
● ● ● ● ● ●
乏其人 :受帝命 ”区别十二律, “ “ 铸十二钟 , 以和五音 ” 的中华 乐祖—— 洪崖先生 ; 修道 、 、 为官 治水、 教化、 医病 等均被 编成神话故事广 为流传 的晋代真君——许逊 ; 朝时的大教育 家、 豫章记 》 豫章之有 南北 著《 开“
王阁序》 中说 的 ,南 昌故郡 ……人杰地 灵……俊采星驰 …” “ 久久地久
久地响在我 的耳边 ……世界闻名的元 民间航海 家、旅游家 ,岛夷略 《 志》 作者汪大渊; 明末清初杰 出的科学家 ,天工开物》 《 的作者宋应星不 就是南 昌“ 乡贤” 最佳 的人选 ?《 岛夷略志》 天工开物》 和《 均是 中华 1 0 0 篇名著之一 , 多国翻译 , 是被 在全球广为流传 的伟大章篇。
我漫步在倾流而下的赣江边 , 回首遥望着赣 江的源头 , 仿佛思绪 也在追 寻中华文明史上南 昌的“ 乡贤” ……南昌“ 乡贤” 的佼佼 者并不
我漫步在绵延的赣江边 , 着那奔腾不息的赣江水 , 望 不禁想起 了
南 昌名人路上 的乡贤……有人说 以本乡本土历史文 化名人而命名 的
南昌渊明路历史介绍
![南昌渊明路历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b3012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2.png)
南昌渊明路历史介绍
南昌渊明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这条路是以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字命名。
陶渊明,江西柴桑(今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但出任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被誉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诗人、大文学家。
渊明路,北起建德观街,南与象山南路街接,全长1280米,原是一条通达高桥的热闹小街,商店栉比,昔日的江西大舞台、四达旅社均在这条路上。
八十年代这里成了服装市场,俗称南昌的“小香港”。
此外,在中国有很多地名都是以知名人士的名字来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苏堤,就是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字命名。
总的来说,南昌渊明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为了南昌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南昌名人路请打名人牌
![南昌名人路请打名人牌](https://img.taocdn.com/s3/m/f90952ff9e31433239689384.png)
南昌名人路请打名人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有以历史名人命名的道路十几条。
如果对这些名人路精心策划,巧加润色,名人路这道"特色赣菜"将会使日益变美的南昌锦上添花……数一数南昌城里的名人路"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
"这句话使多少南昌人为之兴奋、雀跃。
那么,"中看南昌"到底看什么?八一广场?绳金塔?滕王阁?还是革命烈士纪念堂?……诚然,这些名胜确实令南昌人自豪、骄傲。
其实,走在南昌城里的大街小巷,还能领略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仅说以历史名人命名的道路,南昌就不下十几条,南昌的看点就这么近在眼前,南昌的亮点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南昌以历史名人命名的道路,记者细细一数竟达12条之多。
这在全国其他大中型城市是少见的,而且,这些名人路大都集中在闹市区。
中山路:以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命名的中山路,位于南昌最繁华的闹市中心。
沿街商埠密集,盛极近一个世纪。
天佑路:以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命名的天佑路,位于南昌火车站前面。
詹天佑是我省婺源人,曾自行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当时令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子固路:以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江西南丰人,字子固)的字而命名。
连接这条路的南北两端都是名人路。
永叔路:始建于1928年。
1934年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而命名。
阳明路:以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而命名。
阳明路是市区的主干道之一。
渊明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诗人、大文学家陶渊明(江西九江人)而命名。
现分为渊明南路和渊明北路。
船山路:以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称船山先生)而命名,始建于1928年。
1934年易名为船山路,1966年一度改称"兴国路",1984年恢复"船山路"之名。
象山路: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江西金溪人,称象山先生)而命名。
南昌的街名
![南昌的街名](https://img.taocdn.com/s3/m/632e7de95ef7ba0d4a733bc6.png)
南昌的街名作者:fang宁静生活 2008-01-04 19:10:33标签:南昌的街名,宛如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凸现了它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含量。
渊明路(陶渊明)、孺子路(徐稚字)、永叔路(欧阳修字)、子固路(曾巩字)、象山路(陆九渊别称)、叠山路(谢枋得号)、阳明路(王守仁)、船山路(王夫之)、榕门路(陈宏谋号,原黄黎洲路)、安石路(王安石,易名八一大道)、长庚路(新命名,纪念江西籍的古代科学家宋应星)。
这些乡贤的名字,如璀璨的星斗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闪光。
王阳明、王船山、黄黎洲虽属外省籍,由于他们在江西的政声受后人景仰,亦被南昌人视为“老表”。
附:十大“乡贤路”、老街古巷的由来、七门九洲十八坡、南昌旧时专业名街十大“乡贤路”孺子路以东汉隐士,时称“南州高士”的南昌人徐稚(公元97—168),字孺子而命名的。
该路始建于1955年,是十大“乡贤路”最迟拓建的。
它从八一大道开始,自东向西经顺内正街、羊子巷、华佗庙、封荆山、南海行宫、江南会馆、狮子口,越象山南路,经陈家桥、水关桥等街道拆通建成,至沿江路止。
全长1,786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文革”时曾先后改名为反帝路和赣州路,后恢复现名。
现为南昌饮食一条街。
渊明路此路北起中山路,南与象山南路衔接,全长496米,原是一条通达高桥的热闹小街商店栉比,昔日的江西大舞台、四达旅社均在这条路上。
路以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公元365—372)而命名。
他是江西柴桑(今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倡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归隐,过着田园自耕生活。
他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
颇多悲愤慷慨之声。
散文《桃花源记》为他传世之作。
该路曾一度改名为“国货路”,抗战胜利后恢复“渊明路”。
八十年代为服装市场,俗称“小香港”。
永叔路在环城路的南段,东起于八一大道(省保险公司),西至象山南路,全长861米。
旧时,马车起点站设在路东端(今交通银行所在地)。
南昌市以人名命名的路名
![南昌市以人名命名的路名](https://img.taocdn.com/s3/m/077fd18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9.png)
南昌市以人名命名的路名第一篇:南昌市以人名命名的路名天佑路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
12岁留学美国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船山路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
湖南衡阳人,汉族。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
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
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
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夫之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
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
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永叔路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南昌市以人名命名的路名
![南昌市以人名命名的路名](https://img.taocdn.com/s3/m/1e8dd26425c52cc58bd6befb.png)
天佑路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
12岁留学美国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船山路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
湖南衡阳人,汉族。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
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
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
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夫之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
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
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永叔路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南昌街名由来
![南昌街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107efa5f1eb91a37f1115c75.png)
目录南昌街名由来 (1)一、七门九洲十八坡 (1)(1)七门 (1)(2)九洲 (2)(3)十八坡 (3)二、旧街道 (4)三、南昌旧时专业名街 (5)四、人名路与十大“乡贤路” (6)(1)十大“乡贤路” (6)(2)解放后的人名路 (10)南昌街名由来一、七门九洲十八坡(1)七门南昌在汉代初建灌婴城,唐时又西移建筑唐城(府城)。
这座古城经过修筑和改建,直至明代才确定为七个城门。
进贤门,又名抚州门、望仙门。
位于今永叔路、于都街(系马桩)、绳金塔街交错之处,因附近有梅尉官舍而得名。
这一带附廓内外,农田菜地居多,运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
城外又有多处坟山墓地,送丧扫墓者常有来去。
故有“挑桶卖菜抚州门”或“哭哭啼啼进贤门”之民谚。
惠民门,又名寺福门。
位于今船山路与南浦路(原普贤寺街)之处,城门因近普贤寺和惠民仓而得名。
民谚有“烧香拜佛寺福门”和“千船万帆惠民门”,是说这一地段烧香拜佛和运粮的人很多,过往车船络绎不绝。
广润门,又名柴步门、桥(翘)步门、广货门。
位于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交叉处。
这里钱、盐、粮、“五洋”商店毗连云集,百货、布纱、颜料批发商号大多集中在离城门不远的棉花市、带子巷、塘塍上一带,古庙万寿宫亦在其附近,因其他处热闹繁盛之区,所以有“推进涌出广货门”的民谚。
章江门,又名古昌门。
位于今章江路西端与榕门路相接之处。
过去藩台官署紧靠城门,滕王阁和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在其城外之赣江之滨。
滕王阁前建有“接官亭”,当时没有铁路、公路相通,往来显官巨商都是乘船至此上岸或登船。
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门”和“吹吹打打章江门之说”。
德胜门,古称望云门。
位于今胜利路北端,今“八一”桥在其城门外,为市区通往赣北和新建县的必经之道。
城外右侧不远处原是一片沙地,旧时在此作为刑场,故有“杀人放火德胜门”或“凶神恶煞德胜门”之民谚。
永和门,又名澹台门、坛头门。
位于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交接处。
因城门距仙人黄紫庭台坛坛址之处,又因孔子门徒澹台灭明亦葬此附近而得名。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21462c2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3.png)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南昌,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千百年来,南昌人才荟萃,英雄辈出,历代名人在南昌的活动,史册均有所载,市区许多街道以历史人物命名的也不少。
地处市区南面的永叔路,是以北宋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名字命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江西吉水县人,他曾在南昌诸多胜地留下许多诗篇和足迹。
与永叔路相衔接,地处沿江路和象山南路之间的船山路,以清代理学家王夫之名字命名。
王夫子,字而农,湖南衡阳人,晚军定居衡阳。
号船山,有著作《船山全集》,学者称船山先生。
介于沿江路和八一大道之间的孺子路,以汉代名士徐稚名字命名。
徐稚,号孺子,南昌人,因其志节高尚,南昌多处名胜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如孺子亭,地处西湖区。
与沿江路和八一大道相衔的阳明路。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历史上曾与明宁王朱宸濠在南昌激战,平叛有功,兼王阳明理学著称于世,后世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故将其名作了街道名。
象山南、北路,以陆象山名字命名,陆象山,和王阳明属同一哲学流派,名九渊,象山是其号,抚州地区金溪人。
另,与孺子路呈丁字形的渊明路,以东晋时代诗人陶渊明的名字命名。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九江人,名重一时,故亦以其名字作南昌一街名名称。
子固路,以宋代杰出的散文字曾巩名字命名,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
和阳明路平行的叠山路,以宋代爱国诗人谢枋得的名字命名,谢枋得,号叠山,南阳人,历史上系一位抗元民族英雄。
以上八条街道旧称八大文贤路。
其它榕门路,以清代文人陈宏谋名字命名,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人。
晦庵巷,以宋代理学家朱熹名字命名。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
廉浪里,地处系马桩附近,以清代康熙年间文人胡廉浪名字命名。
徐西巷,以古代文人徐兆甫的住宅命名。
公输子祠,以纪念鲁班所设的鲁班会馆而取名。
偰家塘、以古代名人偰列箎名字命名,高升巷,以明朝官员严甸住地命名。
民国以后命名的中山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作街名以纪念之。
(中山路,民国以前分五段,自西往东,即现八一商场的翘步街,洗马池,戌子牌,万子祠和皇殿侧等)由以上这些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一斑见豹,南昌自古名人荟萃,称英雄城当之无愧。
南昌冷知识
![南昌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476ae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e.png)
南昌冷知识
南昌冷知识介绍如下:
1、南昌的道路以历史人名命名,堪称全国之最。
2、南昌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是一座“水城”(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青山湖、军山湖、艾溪湖、瑶湖、象湖、碟子湖、孔目湖等等)。
3、南昌洗马池的由来就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
4、南昌城墙全长7.2公里,共有7座城门,分别为德胜门、永和门、顺化门、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
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南昌城墙全部拆除。
5、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地理位置也不固定。
6、绳金塔,为南昌的镇城宝塔,永镇江城。
正所谓天龙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7、古时抚河是南昌护城河。
8、南昌瀛上公墓是全国最大公墓。
清明冬至,平均有三四十万去瀛上扫墓。
每年要调动200到300辆大型客车和组织志愿者应对庞大的人群。
细数南昌名人路一
![细数南昌名人路一](https://img.taocdn.com/s3/m/958e9b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d.png)
细数南昌名人路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每一次旅游经历,其实都是一种文化体验。
近些年来文旅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以感受当地本土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正成为一种生机盎然的旅游新趋势。
南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人才荟萃,英雄辈出。
历代有无数名人到过南昌,在南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如今南昌市有许多街道是以历史名人命名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南昌的道路名称有哪些和名人有关?南昌以名人命名的道路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将分四期就为大家来细数南昌的名人路。
'阳明路连接八一大桥的阳明路,是以全能大儒——王守仁而命名。
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的“三不朽”大儒。
虽然王阳明不是江西籍,但被南昌人视为“老表”,他最大军事功绩是任赣南巡抚时,奉命平定南昌宁王之乱,不过非但没有受到嘉奖而反遭陷害,王阳明深刻体验到“良知”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启发他在后来提出“致良知”的重要哲学命题。
''叠山路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为纪念气节之士——谢枋得而命名。
谢枋得(1226~1289),号叠山,江西弋阳人,南宋末年文学家、抗元志士。
宋朝灭亡后,坚决不肯仕元绝食而死,以矢志抗元著称于世。
在文学领域,由其选编的《千家诗》,经后人不断完善,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中山路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为纪念孙中山同志(1866~1925),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但南昌的这条中山路是为数不多的他真正走过的中山路之一。
1912年10月,孙中山在南昌有过4天短暂的停留,为了纪念孙中山的南昌之行,1928年,南昌将孙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边的东大街,改名为中山大道(中山路)。
如今,中山路依然是南昌人流量最大的道路之一。
''孺子路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以东汉南州高士徐稚命名。
南昌道路命名
![南昌道路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638236d75022aaea998f0f38.png)
南昌街道名字的由来二七南路:在市区中部偏东南,解放前是一条小街称前街,1950年拓宽称站前街,1966年为纪念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改称二七街。
丁公庙巷:清光绪年间形成街巷,因庙得名。
据清光绪33年《南昌县志》载,丁公即丁永祚,明朝盐粮参政,后升任江南巡抚,为官较清正,后人立丁公庙纪念。
丁家巷:清末民初次处居民多以打钉、卖钉为生,后逐渐形成居民点,谐音名丁家巷。
九郎巷:因巷内有九郎庙,清乾隆年间称九郎巷。
了望巷:巷内有了望台,以台名巷。
三台巷:巷内原有三台庵,明朝巷亦称三台庵三眼井:据清乾隆二十二年《江城名迹记》载,东晋时,南昌为水乡泽国,城内江河纵横,洪水成灾,相传西山道士许真君为根除水患。
亲自择地凿井擒龙斩妖,在南昌连凿1~6眼井,此处有一口三眼井。
干鱼街:清代此处是买卖干鱼的集市,民国初年撑干鱼街。
下沙窝路:此处原是德胜门外的一片沙地。
蜿蜒如龙,故自汉、晋以来即誉为龙沙胜地。
1934年左右称下沙窝。
下塘迎街: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称子为塘寅上,因此处原有2口大水塘,巷因塘名。
大士院巷:当时此处有一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清康熙年间称大悲院。
道光年间称大士院。
大井头巷:因巷头有一口直径为6市尺的大石井,清光绪年间得名大井头。
大凌云巷: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载,此处原有青石牌坊,上书“凌云之志”。
小金台路:南起后墙路,北制建得观街。
相传有一富户用黄金制作了一个小神台,供奉在厅堂中,路由此得名。
子固路:长820米,宽13~14米。
民国25年(1926年)南昌市全图自北向南分段标称吉祥庙街、西大街、下西大街、上西大街、江东庙。
1934年改名市府路。
1935年统称西大街。
1950年拓宽改称子固路。
1966年更名星火路。
1984年复称子固路。
马家井巷:此处原有马姓公馆,西有一水井,光绪年间称马家井。
文孝庙巷:据清乾隆年间《南昌府志》载,此地原有祀奉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之文孝庙。
天佑路:为纪念詹天佑,于1984年命名。
南昌市以历史名人命名的街道
![南昌市以历史名人命名的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b8d2ed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南昌市以历史名人命名的街道2019.04.10 陈渊平建城2200多年的南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带有纪念意义的路名使南昌充满了人文情怀和历史文化感。
南昌市名人街道命名大略分为三种情况,一为赣籍历史名人,二为非赣籍而在赣工作生活的历史名人,三为既非赣籍又不曾在赣工作生活的历史名人。
一、以赣籍历史名人命名的街道1,【孺子路】徐稚,字孺子,东汉名士,豫章南昌人。
2,【渊明路】,陶渊明,字潜,东晋文学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
3,【永叔路】欧阳修,字永叔,吉安永丰人,北宋文学家。
4,【子固路】曾巩,字子固,抚州南丰人,北宋文学家。
5,【象山路],陆九渊,号象山,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
6,【叠山路】,谢枋德,字君直,号叠山,上饶弋阳人。
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担任六部侍郎,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
7,【长庚路】宋应星,字长庚,宜春奉新县人,明科技,著有《天工开物》。
8,【天祥大道】文天祥,吉安吉水人,南宋丞相和文学家,抗元民族英雄。
9,[焕章路],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元民间航海家,地理学家,发现澳洲早于西方200年,著有《岛夷志略》,后世对世界地理影响巨大。
10,【紫阳大道】朱熹,别称紫阳,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11,[真君路]和12,[敬之路],许逊,字敬之,西晋豫章(今南昌)人,道教“净明忠孝”派创始人,世人称许真君,因百姓感念其治水功绩,加之官府推崇,各地建万寿宫庙祀之。
13,【安石路】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14,[个山路],朱耷,号八大山人,道号“个山”,南昌人,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后裔,明未清初一代宗师级画家。
15,[望云路],牛石慧,字秋月,南昌人,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后裔,八大山人朱耷之弟。
明末清初画家,道号“望云子”。
16,[曰修路],裘曰修,南昌新建人,清代名臣、文学家,治水疏河功绩卓著。
17,[秀先路],曹秀先,南昌新建人,清代名臣、文学家、书法家。
南昌路名由来
![南昌路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19cccc6ffad6195f312ba6ab.png)
南昌路名由来作者:路鸣来源:《老友》2019年第10期南昌有著两千多年的建城史。
南昌因南方繁荣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南昌的许多道路名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因人得名【灌婴路】为灌婴建南昌城而名。
灌婴,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的著名大将,《史记》《汉书》皆有其列传。
【中山路】1912年,已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巡行中国。
孙中山在南昌停留期间受到江西都督李烈钧和全城市民的热烈欢迎。
孙中山多次与群众团体会谈、演讲,还抽空游览了滕王阁,并在李烈钧的陪同下进行了一场阅兵式。
为纪念孙中山的南昌之行,1928年,南昌政府将孙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边的东大街改名为中山大道。
此路名沿用至今。
【安石路】民国时,南昌政府计划修建八大乡贤路(王阳明、文天祥、王安石、黄梨洲、陆象山、欧阳修、谢叠山、王夫之),安石路由此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省人民政府将安石路进行改造拓宽,为纪念八一起义,改称八一大道。
如今的安石路,位于洪城大市场附近。
另外,阳明路(王阳明)、榕门路(1934年称黄梨洲路,后为纪念著名清朝官员陈榕门而改名)、象山路(陆象山)、永叔路(欧阳修)、叠山路(谢叠山)、船山路(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天祥大道(民国时未予修建,南昌市政府于2004年修建)得名均与八大乡贤有关。
【长庚路】为纪念宋应星而得名。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朝科学家。
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学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苏圃路】得名于宋朝名士苏云卿,他曾于此隐居务农。
【丁公路】清光绪年间形成的街巷。
丁公即丁永祚,明朝盐粮参政,后升任江南巡抚,为官清正,后人立丁公庙纪念。
【子安路】为纪念王勃而得名。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为“初唐四杰”之冠。
唐朝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路过南昌写下流传千年的《滕王阁序》。
【孺子路】为纪念徐孺子而得名。
徐孺子,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
点缀老上海的路名
![点缀老上海的路名](https://img.taocdn.com/s3/m/8e329e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e.png)
点缀老上海的路名本文登载于2044期《作家文摘》上海中心城区的道路多数形成于近代开埠以后,由租界当局命名,因此普遍烙上了异国文化痕迹,已经成为旧上海历史风尘的一部分。
中国名,外国味1865年,公共租界(主导方为英国)工部局第一次对界内道路进行命名。
耐人寻味的是,他们赋予英大马路的,竟是十分中国味的符号“南京路”,其灵感源自1842年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正是从这个条约起,英国人获得在华五口通商的自由,获得建立居留地的特权。
按照类似的思路,公共租界的首批道路都被贴上中国标签,像南京路以南的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依次排开,清一色的中国城市名,替代原来的俗名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
至于南京路以北诸路,统称“后马路”,依次为天津路、宁波路,也都是通商口岸;再次是北京路,北京是清朝帝都,统御各地,理应“出场”。
民国时期的九江路外滩以西,与黄浦江平行的南北向道路,租界则以中国省份命名,从四川、江西、河南、山东、山西、福建、浙江、广西、云南、贵州,直至西藏,这些地方或多或少都有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元首大名“站马路”1849年,英法两大租界以洋泾浜、长浜为界,各建势力范围,这两条河浜经过多次填埋,变成了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和福煦路(今延安中路)。
其中,爱多亚(今译爱德华七世)是英国国王,1901-1910年在位,任内力主与法国结成协约国联盟,对抗欧洲新强权德国,奠定了英国在20世纪初的外交方略。
除了爱多亚路,用君王命名的道路还有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和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前者是比利时国王,后者是意大利国王。
爱多亚路街景而用总统名号的则有林肯路(今天山路)和杜美路(今东湖路)。
杜美(今译杜梅尔)在1931年当上法国总统,次年却遭暗杀。
杜美路本身也很短,仅474米长,但沿路建筑富丽华美。
爱因斯坦于1922年访问上海,曾下榻杜美路上的犹太富商加登的寓所,并在其花园演讲相对论。
让人奇怪的是,法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法租界却没有一条道路为其彰名。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fce2b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8.png)
埠
[pʰu :] 本义是“码头”,后来引申为“商埠”,乃外来层词汇。
“埠”属于南方方言地名词,据学者考证,“埠”乃古百越语的残留词汇 ,《正 字通》“埠,同‘步’,吴楚间谓‘浦’为‘步’”,“埠”可以说是“步”的俗字, “浦”和“步”很可能都是出于古越语的同一个词(游汝杰《方言与文化 》155 页)。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说:“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 者曰步”。南宋以 前,地名中一般使用“步”,南宋以后才 逐渐被“埠”代替,宋以前,北方方言 地名中很少用“埠”。南昌地名中的“埠”应该是“码头”,近似于表示渡口 的“津”和“渡”,但“码头”和“渡口”并不完全相 同,一般说来,“码头” 偏重于货物的转运,“渡口”偏重于人员的转运,从这个意义看,“埠”作为 地名通名,应该理解为“商业性的码 头”。南昌地名的“埠”,基本上位于水路岸 边,比较有名的乡镇如“石埠、下埠、万埠、赵埠、长埠、闽埠、文埠、塘 埠”等。“埠”在安义县范围使用较多 。
港[koŋ :] 地理通名,本指“小河”,后指“港口”。在南方各方言(特别在 太湖 、鄱阳湖、洞庭湖流域的方言)中,“港”一般不用作“港口”之义,而专 指“河”,可以说“港”原是一个南方特有的衍生层方言词 。南昌方言以“港”为 地名的一 般是指“河”,如南昌市区 的“双港、臣港、沙港、吴沅港、大港、汪 家港、港口、港下、港前”等。而南昌表示“港口”的地名一般 用“津”。“津” 原指渡口,清代南昌城外有九津,即“章江门北面的庶征津、章江门南面的五福 津、广润门东面的五行津、广润门东南面的五事津(水关桥)、进贤门西面的 五纪津、惠民门边的八政津、顺化门北面的归极津、德胜门边的稽疑津、永和 门北面 的三德津”。宋诗人杨杰有诗云:“沟环故道穿城角,沙涨平江压水涯。 江外西山衔落日,几重苍翠衬残霞。”其中的“沟”或许就是指“九津”。所 谓“九津”实际上是人工水渠,是古代南昌城重要的水利枢纽,既和城外两河 (赣江、抚河)相通,又和城内三 湖(东湖、西湖、北湖)相通,安上闸门,便 可以抗洪排涝,但主要是为了排涝,相当于现在的下水道。同时还是城内外重 要水运渡口,相当于今天的港口码头,可以在此装卸人员货物。可惜九津的地 名早已废弃,现在南昌地区以“津”作通名的地名非常少,只有安义县有一个 叫“龙津”的镇,也应该是潦河流域的古渡口地名保存至今。“港”在南昌县 范围使用较多 。
南昌地名的由来
![南昌地名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2930e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f.png)
南昌地名的由来据《尚书/禹贡》记载:在夏、商、周时代,“南昌”已被列入“杨州地域”范围内。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纷起争霸,南昌地区从属曾发生多次变易,当时,南昌处于楚之东,吴之西地区,故称之为“吴头楚尾”之地。
秦统一全国,南昌属“九江郡”,但当时还没有城市之设。
直至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乃命御史大夫(后封颖阴候)灌婴率骑平定江南。
当时赵陀乘刘、项相争时,占领越南,即今两广及安南一部分地区。
汉高帝恐他窥视中原,乃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命灌婴建立豫章郡,翌年开始筑城据守。
从此南昌就一直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唐乾元二年,废郡置“南昌军”,南昌之名始见于此。
后又改置“南昌县”,此名据说是含有“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
当时南昌县属豫章郡十八县之首,县境包括今之南昌、新建、进贤、丰城和南昌市区全部。
明代改为“南昌府”,清代仍袭用。
民国时代成为江西省会,同城分置南昌、新建二县。
北伐后废府,而县名不变,可是南昌之名相沿最著,普通称南昌,即可代省会,无不以“南昌”二字为省会之。
南昌,是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曾用名”有七个:一曰豫章。
据说是因郡内有“豫章江”(即今赣江),又一说是在古代时,南昌地区遍种豫章树。
二曰宜善。
西汉未年,王莽称帝时,将豫章郡改为九江郡,又将南昌县改为宜善县,至东汉,又恢复西汉时的旧名。
三曰灌城。
因汉朝开国名将灌婴率军进驻南昌一带,开始建筑土城,时称“灌城”,因而南昌亦曾一度称“灌城”。
四曰洪州。
隋朝建立后,以州西“洪崖”而得郡名。
开皇九年(589年),改豫章为洪州,不久又恢复原名。
五曰钟陵。
唐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讳,改名为钟陵县。
六曰隆兴(龙兴)。
此名始于宋代。
宋孝宗隆兴三年(1164年)废洪州,升为隆兴府,并将城池加以扩展。
到了元朝,元世祖沿袭宋代建制,南昌仍称为隆兴,只是将“府”改为“路”,均为地方政府的建制。
后因避讳将“隆”改为“龙”,至元二十一年(1254年),称为龙兴路,南宋时为江南西路,元为江西行中书省的治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的街名,宛如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凸现了它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含量。
南昌旧时专业名街,皆从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始”。
南昌最早的人名路是中山路。
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好像都有条中山路,但南昌的中山路的的确确是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一次南昌之行而命名的,而且,命名之后就再没改名,这在南昌修建、命名于1949年前的道路中,是唯一的一条。
除中山路和命名于抗战胜利后的渊明(南)路外,其余6条民国期间的人名路,集中修建、命名于1934年前后。
这是蒋氏夫妇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的年份。
“新生活运动”以南昌为策源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整治街道,并以发扬传统文化为旗帜。
当时以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首的江西本土人士,针对老蒋的哲学思想,将其崇拜的古贤人之名姓、号、字等用来命名南昌的街道,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所以南昌8 条命名于民国时期的人名路,跟这一段历史,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建国后的1950年,南昌命名了一条人名路:子固路。
4年后,又命名了一条孺子路。
主要街道有:渊明路(陶渊明)、孺子路(徐稚字)、永叔路(欧阳修字)、子固路(曾巩字)、象山路(陆九渊别称)、叠山路(谢枋得号)、阳明路(王守仁)、船山路(王夫之)、榕门路(陈宏谋号,原黄黎洲路)、安石路(王安石,易名八一大道)、长庚路(新命名,纪念江西籍的古代科学家宋应星)。
这些乡贤的名字,如璀璨的星斗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闪光。
王阳明、王船山、黄黎洲虽属外省籍,由于他们的历史功绩受后人景仰,亦被南昌人纳入其内。
灌婴路南昌城西郊象湖旁路名由来:灌婴(?—176年)命名时间:2005年南昌有灌婴建城之说。
灌婴,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的著名大将,《史记》、《汉书》皆有列传,官至丞相,封颍阴侯。
灌婴与南昌的关系,《史记》中仅有一语涉及,“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籍郡。
”《江西通志》、《南昌府志》、《南昌县志》和《雩都县志》等地方志,以及宋元、明清以后的一些逸史笔记。
与灌婴有关的南昌地名还有洗马池(著名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即在这里),将军渡。
中山路南昌城中心,商业街路名由来:孙中山(1866—1925年)命名时间:1928年据《孙中山年谱长编》(上)(陈锡祺主编,中华书局版)记载,1912年10月间,孙中山在南昌,有过4天短暂的停留。
1912年,已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从南到北,又从北向南巡行中国。
于10月24日清晨8时抵达九江,“午后2时乘轮赴南昌”,并于次日进到南昌。
在南昌,孙中山受到当时江西都督李烈钧和全城市民的热烈欢迎。
在南昌期间,孙中山多次与群众团体会谈、演讲,还抽空浏览了滕王阁。
在李烈钧的陪同下,进行了一场阅兵式。
这是南昌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阅兵式。
为了纪念孙中山的南昌之行,1928年,南昌将孙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边的东大街,改名为中山大道。
此路名一直延用至今。
阳明路南昌城中心城区北部,主要交通干道,阳明路与环湖路交汇处有阳明公园。
东起八一大道与青山路交汇处,西接沿江路八一桥头南端,全长1822米,兼有城区主干道和城北交通出口双重功能的重要道路。
路名由来:王阳明(1472—1529年)命名时间: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1966年并入八一大道;1986年分出,复名阳明路。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本名守仁,字伯安,曾筑室阳明洞中攻读、讲学,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实际政治家。
其后任职江西,因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及平定宁王之乱有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创立了阳明学派,在中国儒学史上影响甚大。
《王阳明全集年谱》说,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
”娶亲的当天,17岁的新郎官王阳明跑到万寿宫,跟宫里的道士聊了个通宵,第二天清早才出现在岳父和新娘的面前。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今赣州大余县)。
梁启超在《2500年儒学变迁概略》中说:“王学的昌大,可分两处。
一是浙江,是他生长的地方;二是江西,是他宦游的地方。
所以阳明门下,可分为浙江与江西两派。
……阳明生在浙江而其学却盛于江西。
”,卒谥文成。
象山路南昌城主要交通干道和商业街,连通中山路和阳明路,分象山南路和象山北路路名由来:陆象山(1139—1192年)命名时间:象山北路命名于1934年;象山南路命名于1936年;1966年,改名为瑞金路;1984年,复名。
全长1525米。
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抚州金溪人。
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
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九渊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
“居山五年,阅其簿,来见者逾数千人”。
著有《象山全集》。
陆九渊三十四岁中进士,先任隆兴建安县主簿,后改建安崇宁县。
大约十年后,被荐为国子正,不久,又迁敕令所删定官。
淳熙十三年(1186),辞官归江西故里讲学,汇集了四方学者。
宋光宗即位时,被任荆门知军,此间他治绩显著,“厚风俗”,“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
在任仅一年有余,就卒于荆门任上。
永叔路南昌西湖区,连通象山路,全长861米,本世纪初南昌教案亦发生在附近的罗家塘天主教堂内。
路名由来:欧阳修(1007—1072年)命名时间:1928年;1966年,改名向阳路;1973年,改名会昌路;1984年复名永叔路。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诗歌《踏莎行》。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子固路南昌东湖区,南起中山路,北至叠山路,全长820米,该路现有贺龙指挥部旧址。
路名由来:曾巩(1019—1083年)命名时间:1950年;1966年,改名星火路;1984年,复名子固路。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慢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对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不无指导意义。
渊明路南昌中心商业街,连通中山路,有渊明南路和渊明北路,全长496米,昔日的江西大舞台、四达旅社均在这条路上。
路名由来:陶渊明(365—427年)命名时间:1946年,渊明南路;1966年,改名红卫路;1973年,改名宁都南路;1984年,复名渊明南路。
渊明北路命名于1984年。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天佑路南昌市西湖区,靠近火车站路名由来:詹天佑(1861—1919年)命名时间:1984年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岁。
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婺源(今属江西),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负责的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年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
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
修京张铁路期间,詹天佑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
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
船山路南昌市西湖区,起自象山南路,向西北弯曲延伸至中山路止,全长1761米。
路名由来:王夫之(1619-1692)命名时间: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1966年,兴国路;1984年,复名船山路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汉族。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
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是明末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顾炎武)。
按梁启超的说法,三人之中,黄宗羲近于史学,顾炎武近于科学,而王夫之则近于哲学。
王夫之对于“知识本质、知识来源的审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畸儒》),使他成为第一位迈向现代哲学思维的中国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
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
桂林陷没乃决心隐遁。
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