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传播信息和资源,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有力地推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随着众筹平台的发展壮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信任危机的成因、表现和治理措施等角度展开探讨,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信任危机的成因1. 缺乏监管制度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发展迅猛,但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不完备性。
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通过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损害公益众筹平台的信誉。
2. 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捐款者和受益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有些受益人可能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虚假宣传,使得捐款者对他们的信任减弱,导致信任危机的发生。
3. 缺乏诚信体系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缺乏健全的诚信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可以肆意欺诈,损害投资者和捐款者的利益,加剧了信任危机。
1. 投资者或捐款者利益受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欺诈行为,导致投资者或捐款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2. 社会公益事业遭受质疑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的行为,使得公益事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遭受质疑,影响了人们对公益慈善的信心和积极性。
3. 众筹平台信任度下降信任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致众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和健康运营。
三、治理措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平台运营行为,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众筹平台应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受益人进行信用评估和审核,建立起诚信机制,约束受益人的行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欺诈风险。
3. 完善公开透明机制众筹平台应在项目发布、捐款使用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公开透明机制,及时披露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加强与捐款者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治理[提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轻松筹、水滴筹等一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成为风潮。
尽管这种新的慈善形式促进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开展,但是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事件频发。
本文通过对危机事件分类,挖掘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方法。
关键词:公益众筹;信任危机;治理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事件态势类别〔一〕总体态势。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成立的初衷是用互联网科技助力大病患者脱离危难。
但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平台成立之初,由于其以社会公益为目标,切实解决求助者的困难,平台的信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随着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罗一笑事件、小凤雅事件、李丽娟事件、“地推门〞事件等,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水平降低。
总的来看,平台危机事件数量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二〕形态类别。
通过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危机事件进行分类,不仅有助于发现平台的“信任短板〞,而且利于更加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根据已发生的危机事件及其引发原因,可以进一步地归纳分类:1、用户失信引发信任危机。
一是近年来平台上大病骗捐的事件屡见不鲜。
因为大病患者更容易获取同情,所以一些人利用众筹平台谎报病情,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甚至伪造病历,无中生有,骗取善款。
二是善款使用不明。
现在,个人从平台上募集来的善款的去向和用途并不透明,一些受助者将使用后残余的善款挪作他用,用于其他消费或旅游。
这些事件严重损伤群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
2、不当管理引发信任危机。
2008年11月30日,扫楼筹款事件将水滴筹推上风口浪尖。
本应是爱心效劳却成为一项筹款任务,效劳人员从中按单抽成。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善,以效劳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促使线下效劳人员不再关注效劳质量本身,而是靠数量获取报酬。
其次,有的平台获取捐赠者信息向其推销保险。
众筹平台本是慈善性质,但是其不仅擅自获取捐款者信息,而且向其推销商业保险,捐助者由此质疑其动机,信任水平下降。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公益模式,它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大众的参与,为一些有公益意义的项目和活动筹集资金。
这种模式具有便捷、透明、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心和参与热情,为一些有益社会的公益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不断发展,一些信任危机和风险问题也相继浮现,给公益众筹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信任危机的成因、现状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信任危机的成因1.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项目发起人和捐赠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些项目发起人可能会夸大宣传和夸大职称、学历、工作经历等,导致项目内容真伪难辨,影响捐赠者的信任度。
一些捐赠者也可能存在收集信息不全、不充分了解项目情况等问题,导致对项目的支持缺乏理性判断,增加了信任危机的风险。
2.资金使用不透明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的项目发起人在筹集到资金后,可能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
有的项目发起人可能会将捐赠款项挪用于个人或其他非法用途,造成公益资金的流失和浪费。
一些捐赠者对自己捐赠的资金流向不清楚,无法监督和跟踪项目的进展,导致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
3.项目真实性问题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存在一些项目的真实性问题。
有些项目可能是虚假的、骗捐的,或者存在一些不合法的内容和目的。
一些捐赠者可能会因为项目的真实性问题而对平台失去信任,导致公益众筹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的信任危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开展虚假项目,骗取公众的捐赠款项,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一些项目发起人可能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信息不真实、承诺不履行等现象,也影响了捐赠者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度。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健康发展受到了较大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应对信任危机,重塑公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促进公益众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1. 引言1.1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公益捐赠形式,为有需求的个人和机构提供了更广泛的筹款渠道。
这些平台通过在线众筹的方式,让普通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实现了公益事业的民众化、透明化和互动化。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为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情捐款,从而实现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初衷: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让公益更加公开透明。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也为一些慈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筹款渠道和曝光机会,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筹集到资金。
这些平台也为公益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渠道,使得公益事业能够更好地被社会认可和支持。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参与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信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信任危机的出现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兴起的过程中,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信任危机也随之出现。
这种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台缺乏监管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借机在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公众捐款。
虚假信息泛滥。
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虚假信息的出现屡见不鲜,这不仅会误导捐款人的判断,还会损害公众对平台的信任。
资金使用不透明也是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些公益项目在筹款后,却没有明确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这给捐款人带来疑虑,降低了他们对平台的信任度。
用户验证不严格。
由于平台在用户验证方面存在疏漏,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可以轻易通过审核,导致平台信任危机加剧。
风险防范措施不足。
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平台的应对措施并不充分,这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进一步恶化信任危机的发展。
2. 正文2.1 平台缺乏监管机制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带来了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信任危机。
其中之一就是平台缺乏监管机制。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众筹平台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公益众筹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出现了信任危机,让公众开始对这种模式产生了疑虑。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来重建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
1. 信任危机的表现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使用不透明。
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在募集到资金后,无法明确向公众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捐款人对资金的使用产生了疑虑。
第二,项目真实性难以验证。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众筹平台进行欺诈活动,虚构虚假的公益项目来骗取捐款,给公众带来了信任危机。
平台运营不规范。
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财务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整、管理漏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第一,监管不到位。
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特殊性,监管难度较大,监管措施不完善,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钻空子,进行欺诈行为。
公众教育不足。
部分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机制和项目真实性认识不够,容易轻信一些虚假信息,造成信任危机。
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重建公众对平台的信任。
第一,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平台运营的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
第二,完善平台制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完善内部制度,加强财务透明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项目审核流程,加强对项目真实性的验证,增强平台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加强公众教育。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平台运作机制和项目真实性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对平台的理性认知。
第四,建立信任机制。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信任机构,建立信任体系,对项目和资金进行信任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募集资金问题研究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募集资金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公益众筹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个人和组织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各种公益项目和社会公益活动。
在众筹过程中,募集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募集资金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存在问题1.透明度不足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项目众多,资金流向复杂,存在着一定的透明度不足问题。
在众筹过程中,很难清晰地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进展情况,导致捐款者和项目方之间的信任缺失。
2.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门槛较低,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项目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公益性,甚至存在一定的欺诈行为,这给捐款者带来一定的捐款风险。
3.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在资金使用和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一些项目方可能存在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资金使用的不透明性,增加了捐款者的风险感。
1.监管缺位目前,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的指导,监管职责不清晰,导致平台在资金使用和项目质量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
2.信任危机由于项目的透明度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和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等原因,捐款者和项目方之间的信任关系面临严重挑战,导致了信任危机的出现。
3.信息不对称由于平台信息和项目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捐款者在做出决策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误导,增加了捐款的风险。
1.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平台和项目方的监管力度,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提高平台透明度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项目审核和信息披露,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及时公布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增强捐款者对项目的信任感。
3.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平台应加强对项目的筛选和评估,提高项目的质量,避免低质量和虚假项目的出现,增强捐款者对项目的信任感。
互联网公益众筹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针对防范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其有效 性和可行性。
04
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健康、可持续 发展,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通常具有社交功 能,让网友能够相互交流、分享,形 成良好的公益氛围。
多样性
互联网公益众筹涵盖了广泛的公益领 域,包括教育、医疗、环保、灾害救 援等,为不同领域的公益项目提供了 支持。
互联网公益众筹的意义
拓宽公益筹款渠道
互联网公益众筹为公益组织提供 了新的筹款渠道,缓解了传统筹
款方式的压力。
法律纠纷
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涉及多方主体,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如合同纠纷、知识产 权纠纷等。
声誉风险
负面舆论
互联网公益众筹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引发公众质疑和负面舆论,对相关 方声誉造成损害。
信任危机
频繁出现的欺诈事件可能导致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提高公益透明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通常具有公开 透明的特点,让捐款人能够了解所 捐款项的使用情况,增强了公益事 业的公信力。
促进社会参与
互联网公益众筹让更多人有机会参 与到公益事业中,提高了社会参与 度,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02
互联网公益众筹的风险识别
信息不对称风险
发起人信息不透明
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匿名性, 发起人可能隐瞒关键信息,如项 目真实性、资金使用计划等。
险。
强化风险预警能力
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与调整策略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信任危机也逐渐浮现出来,给公益众筹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项目发起方可以随意编辑和发布项目信息,而项目支持者只能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
由于项目发起方对捐赠者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很多时候项目信息可能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情况,导致项目支持者对平台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另一个引起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原因是项目执行不透明。
众筹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发起方可能出现执行不力、挪用善款等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者无法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
由于项目发起方的行为不透明,项目支持者无法真正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善款使用情况,对平台的信任度也会大大降低。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对公益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信任危机使得社会大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度降低,减少了人们愿意参与公益事业的意愿。
信任危机对公益众筹平台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公益项目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资金,限制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平台需要加强对项目信息的审核和监管,确保项目信息真实可靠,并对信息失实、夸大宣传等行为进行处罚。
要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和透明度管理,建立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监控机制,使项目支持者能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善款使用情况。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加强公益众筹平台的自律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平台要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对项目发起方进行资质审核和信用评估,排除不良项目的参与。
平台要与项目发起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其履行承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网络慈善”的信任危机与规范发展
网络慈善的信任危机与规范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慈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慈善组织利用网络平台接受捐款、发布救援信息、开展公益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慈善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然而,在网络慈善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信任危机和乱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担忧。
首先,网络慈善平台数量庞大,但监管滞后。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慈善名义开展诈骗活动,误导善良市民捐款。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为网络慈善诚信问题埋下了隐患。
其次,一些网络慈善项目缺乏透明度,捐款去向不明,让捐助者难以了解善款的具体使用情况,降低了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
为了解决网络慈善的信任危机,亟需建立健全的规范和监管体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慈善平台的监督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规范网络慈善机构的行为,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网络慈善机构也要自我约束,提高透明度,及时公布善款使用情况,增强社会公众对慈善的信任感。
此外,加强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也是提升网络慈善信任度的重要途径。
网络慈善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主动公布相关信息,并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评判。
同时,广泛开展慈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和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的意义,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总的来说,网络慈善的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广大公众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网络慈善的正常秩序,提升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只有如此,网络慈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互联网公益众筹现状 挑战及应对基于《慈善法》背景下的分析
筹平台的法律定位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介绍
1、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指借 助互联网技术
2、法律定位:指互联网公益众 筹平台在法律法规框架下的身份、 地位及权利义务的界定。
1、平台属性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作为互联网与公益众筹的结合体,具有以下属性:
(1)中介性: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为捐赠者与受助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以促进双方达成捐赠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推动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一方面,应提高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严格 审查其资质和信誉;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慈善组织进行评 估和公示,提高其透明度和公信力。
2、促进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众筹平台应加强与慈善组织的合 作,共同制定规范的项目执行流程,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应通过互联 网等渠道及时向公众公布项目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一、互联网公益众筹的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公益众筹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慈善筹款方 式。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数千家众筹平台,其中公益众筹平台占据一定比例。 这些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捐赠者参与公益 事业。
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为公 益众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众筹平台的操作简便、高效,使得更多人 能够方便地参与公益活动;最后,《慈善法》的实施为公益众筹提供了法律保障, 推动了其健康发展。
监管机制等手段,推动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 力量。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逐渐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 载体,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便捷渠道。然而,互联网公益众筹平 台在法律定位上仍存在一定模糊性,与其快速发展趋势不相匹配。本次演示将围 绕互联网公益众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模式研究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模式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模式逐渐成为公益行业的新兴模式,为公益项目的筹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个人和组织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公益项目的筹款,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将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1. 平台化: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众筹平台,项目发起者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项目信息,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实现资金的快速聚集。
平台提供了筹款进度、项目进展等信息,方便捐款人了解项目情况。
2. 公益化: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主要面向公益项目,如救助贫困儿童、支持残障人士、环保项目等。
通过平台,公益组织和个人可以发布公益项目,吸引公众捐款,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3. 社交化: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注重社交化的互动体验,项目发起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进行项目推广,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捐款人参与。
4. 透明化: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在项目审核、资金管理等方面注重透明化,确保捐款人资金的安全性和项目执行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二、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模式的优势1. 覆盖面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公益众筹平台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用户,吸引更多的捐款人参与公益项目,扩大公益事业的影响范围。
2. 资金效率高: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通过网络渠道快速聚集资金,提高了筹款的效率,有助于快速解决一些急需资金的公益项目。
3. 互动性强: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参与方式,如项目进展的实时更新、捐款人的留言互动等,拉近了项目发起者和捐款人的距离,增强了公益活动的参与感。
4. 品牌塑造: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发布公益项目,有助于公益组织和个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有助于长期发展。
5. 数据分析: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捐款人的行为和偏好,为公益组织提供决策参考,优化公益项目策划和推广方式。
我国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措施
我国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募捐成为一种常见的公益捐助方式,方便了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
与此网络募捐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信息真实性、资金使用透明度、监管困难等。
对网络募捐实施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我国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措施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信息真实性难以核实网络募捐平台上发布的求助信息和受助人情况难以核实,有些募捐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捐款,可能夸大受助人的困难,甚至存在造假的情况。
这就给捐款者带来了真实性的难题,难以判断哪些求助信息是真实有效的。
2.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一些网络募捐平台的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捐款者难以了解每一笔捐款具体是如何使用的,可能会存在挪用款项的风险。
这就使得公众对网络募捐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网络募捐的正常进行。
3.监管困难网络募捐涉及到的对象众多,监管难度较大。
而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网络募捐也成为了他们行骗的新渠道。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募捐进行诈骗活动,制造虚假的求助信息,诱导捐款者汇款,给公安机关的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监管措施1.健全网络募捐平台管理制度要加强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对网络募捐平台的准入条件进行规范,明确网络募捐平台要求具备一定的实力和资质。
建立网络募捐平台的信用评价制度,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提高网络募捐平台的规范化程度。
2.规范网络募捐活动加强对网络募捐活动的规范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要求网络募捐活动必须事先登记备案,明确募捐用途和受助对象,与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募捐活动,提高公益活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对于虚假募捐信息和不当资金使用行为,及时予以严厉处罚。
3.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网络募捐活动的监督检查,对网络募捐平台和募捐行为进行定期审计和监督。
建立网络募捐活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网络募捐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督,保证捐款的合理有效使用,并定期向社会公开捐款使用情况。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网络募捐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理性参与网络募捐活动。
防范网络公益众筹的信任风险
76 2020.7网络公益众筹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社会信用的支撑。
较高的社会信用能够带动网络公益众筹的成长,也能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途径为公益事业作贡献。
但是,“诈捐”“骗捐”等事件的频繁发生,让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受到制约,也让大众对网络公益众筹的信任产生怀疑。
网络公益众筹存在的信任风险网络公益众筹是由个人或企业将某一事件作为公益项目,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网上发起并期望得到社会捐助的活动。
社会信用是支撑网络公益众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网络公益众筹要想得到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社会信用的推动。
当下,网络公益众筹面临着三大信任风险点。
平台存在不实信息。
大学生黄丽辰家境殷实,其母亲却通过网络众筹25万元为女儿治病;德云社相声演员患脑出血,其家属在众筹平台发起目标金额为100万元的筹款活动等事件引发争议。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对受助人信息审核不够严格,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众筹项目打击了网友们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盗用他人身份诈捐。
网络公益众筹的力量非常强大,但部分平台自身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一些人伪造诊断证明、住院证明、检查报告等证明材料在网络公益众筹平防范网络公益众筹的信任风险牛文科台骗取善款获利,还有人盗用真正重病患者家属的微博账号和身份对网友行骗。
捐助资金流向不明。
2017年,三岁女童王凤雅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父母选择了网络众筹,网友们为凤雅筹得15万元,遗憾的是,王凤雅最后还是因病离世了。
此后,这场募捐引起诸多争议,有爱心人士爆料,善款没有完全用于救治,其父母多次被调查,事件的真相至今尚未揭开。
该事件反映出网络公益众筹中存在的资金流向问题,让许多爱心人士在心里设下一道“防线”。
2019年7月15日,美国波士顿举行活动纪念“ALS冰桶挑战”五周年。
这是5年前在社交网络上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目的是为运动神经元病(ALS )研究筹集资金。
供图/视觉中国网络公益众筹信任风险出现的原因多层面的因素导致网络公益众筹出现信任风险,阻碍网络公益众筹的发展。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及改进对策分析
(1)立法:缺 乏 专 门 法 律,制 度 不 健 全。 网 络 公 益 众筹的行为是 否 符 合 法 律 规 范、公 益 众 筹 平 台 的 性 质 以及捐赠者的 支 持 行 为 是 否 应 减 免 税 收,越 来 越 多 的 争议中我们不 难 看 出,公 益 众 筹 各 个 参 与 者 的 行 为 均 存在着诸多法 律 问 题 没 有 得 到 完 善 的 处 理,我 国 的 公 益众筹没有完 整 的 信 息 监 管 体 系,因 此 在 公 益 众 筹 的 很多环节上都出现了纰漏,例如发起人的准入资源,平 台的审核,信息的公开,项目的跟踪等。正是在环节上 的漏洞问题让 很 多 捐 赠 的 利 益 受 到 了 伤 害,然 而 因 为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一些捐赠者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并 不会选择通 过 诉 讼 维 护 自 身 权 益。 因 而,目 前 公 益 众 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性法 律和完善的制度。
财经管理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及改进对策分析
金 雯 孙梓琪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公益众筹迅速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时
间,水滴筹、轻松筹等一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大范围兴起,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可以看到各种公益
众筹信息,我国公益众筹事业进入发展高速期。但是,近年来,公益众筹中频频发生的“诈捐骗捐”事件,极大的降
(2)平台:缺 乏 规 范 管 理,监 管 有 待 改 善。 公 益 众 筹平台是发起 人 与 捐 赠 者 之 间 的 桥 梁,它 为 受 助 人 带 来了希望,也为 想 帮 助 他 人 的 社 会 人 士 提 供 了 渠 道 去 献爱心。如 今 很 多 公 益 众 筹 平 台 对 于 受 助 人 发 起 程 序,松散的审核制度让有机可乘,发起人利用漏洞来发 布虚假信息,使 网 络 众 筹 平 台 在 性 质 上 的 争 议 越 来 越 大。因此,公益众筹平台有待加强自我管理,加强平台 的严密性,核 查 的 准 确 性,保 证 信 真 实 可 靠,保 证 捐 款 人的善款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着 公开信息争议,有 的 项 目 成 功 后 却 泄 露 了 发 起 人 和 捐 款者的个人信 息,从 而 对 发 起 人 和 宣 传 者 造 成 了 一 定 的困扰。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浅析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浅析1. 开放性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平台发起自己的公益项目,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要项目符合平台的规定,就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众筹。
这种开放性让更多的公益项目得到了发起和资助的机会,提升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 透明度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强调项目的透明度,发布的公益项目需提供详细的资料和信息,向公众公开项目的筹款目标、用途、进度等相关信息。
捐赠者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项目的募捐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3. 便捷性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募捐渠道,捐款者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等方式进行捐款,省去了传统募捐方式中的中间环节和手续,让捐款更加方便快捷。
二、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内竞争激烈,平台数量逐渐增多,为公益项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国内外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个人都纷纷涌入到这一领域,尝试利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进行资金募集。
越来越多的捐款者也将目光投向这些平台,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还带动了公益传播模式的创新。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公益项目在平台上获得支持的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公益传播模式,使得公益事业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和灵活。
尽管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信任危机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开放性,一些不法分子也通过这些平台敛财,伪造虚假的公益项目进行诈骗。
这些恶意行为不仅侵害了捐款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公益众筹平台的声誉,导致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
2. 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由于参与者的多样性,公益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项目缺乏可行性和透明度,甚至存在着挪用资金等问题,给捐款者造成了捐款风险。
3. 经营模式不够成熟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成熟,有的平台依然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运营不善等问题。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募集资金问题研究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募集资金问题研究网络公益众筹平台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公益形式,它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益项目筹集资金,并帮助公益项目实现目标。
本文将重点研究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募集资金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1 竞争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竞争非常激烈。
这些平台虽然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但面对用户选择时很难脱颖而出,因此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了资金的分散。
1.2 信任问题。
由于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多样性和泛滥现象,一些平台存在诈骗或滥用资金的问题,导致公众对这种筹款方式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募集资金的效果。
1.3 筹款周期较长。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进行资金募集,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由于筹款周期较长,可能导致一些急需资金的公益项目无法及时得到支持。
2.1 加强用户体验。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用户,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的服务。
可以增加项目介绍的详细程度和真实性,以及提供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增加用户对项目的信任感;也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捐款方式,减少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2.2 增强平台信誉。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对项目的审核和监管,严格筛选项目,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公益性。
也要加强对捐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公众对平台的信任。
2.3 加快筹款进程。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快筹款进程,如与媒体合作进行宣传,扩大项目的曝光度;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捐款等。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有望在未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公益资金来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事业,并愿意通过网络进行捐款。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来,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合法性问题,如何确保筹集到的资金合法使用并达到公益目标,需要相关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也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公益捐助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也陷入了信任危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治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有需求的群体或个人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公益事业的开展,也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们。
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不够严格,一些平台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
有些平台存在资金挪用、虚假宣传等行为,给捐助者和受助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这也直接导致了捐助者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水平降低,甚至有些人选择不再相信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导致公益事业的发展受阻。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息真实性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筹平台上的很多信息往往难以核实,有些募捐活动存在着信息虚假夸大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捐助者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更是给受助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治理体系建设也亟待完善。
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治理体系较为薄弱,一些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一些不法分子的滋生。
一些平台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容易导致一些不当行为的发生,间接影响了捐助者和受助者的利益。
针对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所面临的信任危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治理呢?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建立健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准入机制,淘汰不合格的平台,让合规的平台得以健康发展。
加强信息真实性监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法,加强对众筹平台信息真实性的监管。
鼓励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核实机制,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1. 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因为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方式多样,且与传统的公益组织有所不同,导致了一些平台在资金使用透明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公益项目所获得的资金,无法清晰的展示给捐赠者,捐赠者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难以追踪,甚至出现了一些捐款被挪用或虚假项目的情况,这严重损害了捐赠者的信任。
2. 平台自身信用问题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由于管理运作不善,导致自身信誉受损,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现象。
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将导致公益项目无法落实,使得捐赠者的善款无法如愿使用。
这也严重影响了捐赠者对平台的信任。
3. 项目真实性难以验证有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虚假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管理不善,使得平台上出现了一些不真实的公益项目,有些项目甚至是诈骗。
这不仅伤害了捐赠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公益众筹行业的整体形象。
1. 完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强化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加强对公益项目真实性的审查,严格审核公益众筹平台的合规性,加大对平台的风险排查和处罚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违法成本,促进公益众筹平台的有序发展。
2. 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督体系,将项目的善款使用情况公之于众,实现资金的全程可追溯。
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核机制,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减少虚假项目的出现。
3. 加强平台自律建设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平台内部管理的规范,建立良好的自律机制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公益众筹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平台应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
4. 强化公众教育加强对捐赠者和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让其了解如何识别真实的公益众筹项目,选择正规的平台捐款,避免捐款被挪用或者无效的情况。
要加强对公众的合规意识教育,呼吁大家共同维护公益众筹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一、信任危机的形成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诸多信任危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透明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一些项目的信息披露不完整,缺乏透明度,难以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准确评估。
有的平台存在项目漏洞、项目描述不实等问题,导致参与者无法准确了解项目情况,影响了捐款者对项目的信任。
2. 项目失信部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项目执行不力、资金使用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捐款者对项目的执行效果产生怀疑,甚至出现资金挪用、项目失败的情况,直接损害了捐款者的权益和公益事业的形象。
3. 诈骗问题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一些虚假公益项目、伪造个人身份、假冒公益组织等诈骗行为发生,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对平台的参与热情,也使得公益事业的声誉受损。
二、治理措施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的信任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提升平台的信任度和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1. 完善监管制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对平台的信息披露、项目审核、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确保平台运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规范信息披露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和披露,完善项目描述,包括项目的具体内容、执行计划、资金用途等,确保信息的真实和透明,提高公众对项目的信任感。
3. 强化风险防范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监督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信息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保障捐款者的合法权益。
4. 加强信用评估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可以引入信用评估机制,对参与者和项目方进行信用审核和评级,建立信用档案,帮助公众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公益项目和参与者,降低信任风险。
5. 宣传教育工作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平台的信誉和公益项目的效果,增强公众的参与热情和信任感,树立平台的良好形象。
6. 投资者维权对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的违规行为和失信行为,鼓励捐款者主动行使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加平台的信任感和合法性。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其中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问题,如虚假项目、盗用善款、信息不透明等,使得公众对这些平台的信任度降低。
因此,探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原因和治理方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
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使得一些不良分子有机可乘,从而产生虚假项目、盗用善款等问题。
2.信息不透明。
有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公示项目信息不够全面、真实,以至于无法保证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在此情况下,对于精明的用户可能就会产生质疑。
3.少数用户故意制造风险。
部分用户会利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来故意制造风险,例如发布虚假项目,故意向平台申请资金,从而获得应有的回报。
1.建立健全的管理规范。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使其管理规范变得更加严格,提升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2.加大信息公示力度。
增强信息化建设,加强项目的信息公示力度,完善融资方的资料认证机制,确保筹款人的信息真实可信。
3.强化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一些潜在高风险的项目,应实行专家评审制度,确保其可行性和真实性。
4.完善信用评分制度。
建立志愿者评估和评级制度,对于能够成功众筹的项目,需要给予高度评价,这可以增加公众对于该平台的信任度,未来也会更加受欢迎。
5.加强国家监管。
强化国家的监管机构,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记录机制,严惩非法行为,给犯罪分子一个强有力的打击。
综上所述,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正处于信任危机中,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才能有效应对。
此时,建立管理规范,强化信息公示,加强风险预警,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强化国家监管等,才能有效解决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降低公众对这些平台的疑虑,保障公益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作者:王瑶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1期
[提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轻松筹、水滴筹等一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成为风潮。
尽管这种新的慈善形式促进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事件频发。
本文通过对危机事件分类,挖掘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办法。
关键词:公益众筹;信任危机;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18日
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事件态势类别
(一)总体态势。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成立的初衷是用互联网科技助力大病患者脱离危难。
但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平台成立之初,由于其以社会公益为目标,切实解决求助者的困难,平台的信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随着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罗一笑事件、小凤雅事件、李丽娟事件、“地推门”事件等,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水平降低。
总的来看,平台危机事件数量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二)形态类别。
通过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危机事件进行分类,不仅有助于发现平台的“信任短板”,而且利于更加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根据已发生的危机事件及其引发原因,可以进一步地归纳分类:
1、用户失信引发信任危机。
一是近年来平台上大病骗捐的事件屡见不鲜。
因为大病患者更容易获取同情,所以一些人利用众筹平台谎报病情,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甚至伪造病历,无中生有,骗取善款。
二是善款使用不明。
现在,个人从平台上募集来的善款的去向和用途并不透明,一些受助者将使用后剩余的善款挪作他用,用于其他消费或旅游。
这些事件严重损伤大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
2、不当管理引发信任危机。
2019年11月30日,扫楼筹款事件将水滴筹推上风口浪尖。
本应是爱心服务却成为一项筹款任务,服务人员从中按单抽成。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善,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促使线下服务人员不再关注服务质量本身,而是靠数量获取报酬。
其次,有的平台获取捐赠者信息向其推销保险。
众筹平台本是慈善性质,但是其不仅擅自获取捐款者信息,而且向其推销商业保险,捐助者由此质疑其动机,信任水平下降。
平台做出不当管理时,影响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绩效,导致信任危机。
3、公益疲劳引发信任危机。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广泛。
一般善款的筹集要经过多次推送转发,第一次看见求助信息时,捐赠者会产生同情解囊相助,但是如果总是收到筹款消息推送会使捐赠者产生捐款疲劳,甚至怀疑平台单纯为了赚取流量进行推广,由此对平台产生信任危机。
二、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信任水平整体下降。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信任范围是“家”、“宗族”,亲人、族人是信任对象。
传统社会流动性也比较小,人们在自己的熟人圈子内活动。
但是随着社会转型,传统道德基础上的社会信任开始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
有学者把中国目前社会信任问题具体分为三个方面:政治、经济和社会。
政治信任危机即是由来已久的“官民”信任问题;经济信任危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等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问题;社会信任危机涉及范围广,主要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
在社会信任水平整体下降的环境中,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发生信任危机难以避免。
(二)有效制约监督机制缺失。
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互联網和慈善的一种全新形式,对各平台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完善。
没有行为底线,致使“扫楼”等类似事件频发,这与平台设立的初衷宗旨相违背,有害于受助者和捐赠之间的和谐关系。
没有约束和管制,平台肆意生长,行为失格事件发生冲击大众信任。
(三)网络传播与信息流动速度加快。
互联网使平台负面事件传播范围更广,对平台的负面情绪更容易形成和扩大,对立力量推动危机形成。
尤其是媒体力量的存在更容易使平台成为议题,把负面行为和事件聚焦、传播和放大。
经过媒体舆论放大后的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一些非相关者有可能从旁观到参与,多数情况是平台对立方。
(四)平台所在组织性质不明。
当提及公益众筹平台时,一般会认为是一家慈善组织建立的,但是事实不一定如此,有很多平台是商业企业建立的。
他们一方面宣扬自己的公益精神,另一方面又趁机推销公司业务。
人们心中不禁会疑问:“公益慈善是不是帮助攫取经济利益的虚假外衣,到底是公益组织还是商业组织还是社会企业?”有平台回应自己是社会企业,但是并未列入官方名单。
组织性质模糊,捐款者因而对平台的公益慈善性不能完全信任。
此外,在公益和商业之间的摇摆影响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进而对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三、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事件治理思路
在我国的公益事业中,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公益形式,补充了我国慈善事业在网络方面的空缺。
但是其现存的信任危机制约平台向前发展。
要完全杜绝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事件是很难的,治理该问题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战略高度着手,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平台的法律身份地位和职责。
法律身份和职责帮助平台构建合法性,经过法律认可使公众信任有据。
目前包括《慈善法》在内,我国法律法规并未对众筹平台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予以明确。
2017年民政部出台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该规范对平台运行中的对象选择、信息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提出要求,但是这仅仅关注了平台的运行过程。
关于平台的法律身份和职责应尽快在相关法律如《慈善法》中进行完善,尤其是关于商业企业发起的公益众筹平台,笔者认为它是我国公益众筹事业的有益补充,应当肯定其存在,其职责是帮助困难个人筹款,尤其是实现有病能医。
其次平台筹款涉及三类主体:求助者、筹款平台和社会公众。
求助者要对求助信息真实性负责,平台应严格审核,二者都应对善款的使用负责。
社会公众也应承担起监督职责。
(二)提高平台的规范与管理力度。
平台自身的能力提高,确保服务绩效,夯实平台信任关系的基础。
危机事件的发生最直接的原因是平台对项目规范和管理不足。
一是平台对项目的审查应进一步规范,对项目发起人、项目申请人的资格严格认定,与有关部门合作查证提交的信息,减少虚假信息,降低诈骗的发生率。
此外,可以建立一套信用评级审查体系,对于失信名单永远禁止其登录平台进行筹款申请。
二是善款的使用也应当规范管理。
平台的职责不仅是筹集善款还应包括管理善款,对此可以对善款进行分次发放管理,每次要求提供账单明细。
三是平臺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尤其是开发公益众筹平台的商业企业要厘清商业与公益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组织中的职位以及人员考核等指标。
(三)加快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
及时有效的监督扼制危机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一是要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完全是产生误解和不信任的重要原因。
实践证明,平台越是“隐瞒”“不回应”,产生的不信任和质疑就越多。
由于隐私保护方面的规定,平台的信息获取及公开并不容易。
平台应发布相关信息使用说明,包括要采集哪些信息,如何使用、公开哪些信息、善款使用账目信息努力实现信息对称。
二是要构建综合监管机制。
综合监管促使更多主体参与公益众筹中,了解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明白原委,即使不能广泛建立信任也能有效减少对立情绪。
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日益复杂,政府单独进行监管的效果十分有限,多主体协同参与是减少信任危机的必然要求,这样可以发挥多主体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资源优势。
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行政监管;平台自发组织形成行业协会,形成自我监督;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和媒体进行理性舆论监督。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永年,黄彦杰.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J].文化纵横,2011(2).
[2]柯湘.互联网公益众筹:现状、挑战及应对——基于《慈善法》背景下的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6).
[3]尹梦琪,张扬.互联网+条件下公益众筹平台的治理问题——以A公司为例[J].智库时代,2019(8).
[4]王楠,周蕾,沈天乐.公益众筹平台运营模式的研究[J].传媒论坛,2018.1(9).
[5]袁婕,代羽.“王凤雅事件”引发的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公信力重构思考[J].南方传媒研究,2018(4).
[6]吴卉君,张洁.社会信任危机下如何规范网络公益众筹——以某氏“捐赠门”为例[J].江苏商论,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