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①交代了烛之武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②委婉地批评了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 为国君,尚能接受规劝,诚恳认错。
③点名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大局为重,临危 受命。也让烛之武的形象有血有肉,文章生动有 趣。
一、疏通文意
通读第三自然段
▪ 夜,名作状,在夜里。
夜缒而出,见秦伯,▪ 既,已经,副词。
乃还。

第三段:说退秦军
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
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 进逼,层层深入。可分四层: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晋目前 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 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 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 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烛之武: ①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勇担重任。 ②怀才未必不可遇。 ③有才能更要毛遂自荐。 ④做事有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胆识。 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艺术,和睦相处。 ⑥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
郑伯: ①君王都能够知错改错,一般人更应该知错改错。
②重视人才贵在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③放下架子,从善如流。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伯____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侯____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
问题探究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主要人物:烛之武 主要事件:退秦师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 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 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 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请问下列对联写的是谁?
三寸巧舌 力挽狂澜纾国难 一番善辩 情荡衷肠罢干戈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 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
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 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从:听从。
“国危矣!若使烛之
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 辞曰:“臣之壮也,
▪ 辞:推辞。 ▪ 犹:副词,尚且。
犹不如人;今老矣, ▪ 为:做事。
无能为也已。”公曰: ▪ 已:通“矣”,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
▪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您”。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 是:代词,这。
▪ 晋侯、秦伯围郑,


▪ 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且贰于楚也。 ▪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2.找出倒装句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一、疏通文意
▪ 通读第一自然段
▪ 晋侯、秦伯围郑, ▪ 以其无礼于晋, ▪ 且贰于楚也。 ▪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 讨论:说说第一段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试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第二段: 临危受命
▪ 1、面对困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 答案: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②郑 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③烛之 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承担了说退秦师的重任
▪ 2、文章在写烛之武在使命前先辞后受,有什么 作用?
既东封郑,又欲 ▪ 厌,通“餍”,满足。
肆其西封,若不 ▪ 封:使动,使……当作边境
阙秦,将焉取之? ▪ 阙,削减。
阙秦以利晋,唯 ▪ 焉:哪里。
君图之。”
▪ 利:使动,使……有利 ▪ 唯:希望。
▪ 秦伯说,与郑人 ▪ 图:考虑
盟。使杞子、逢 ▪ 说:通“悦”,高兴。
孙、杨孙戍之, ▪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 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 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 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 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三段:说退秦军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 避其锐气。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一、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一)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 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 (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 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二)国别体:是一种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 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国语》《战国策》等均采用这种体 例。
(三)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记传为中心的 史 书 体 例 。 《 史 记 》《 汉 书 》《 后 汉 书 》《 三 国 志 》 直 至 《清史》的二十四史均采用这种体例
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 前 630 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 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 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 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 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 的危机。
二、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主要人物:烛之武 主要事件:退秦师
2.请在 “退”前加上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全文内容。
烛之武( )退秦师
整体把握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亡郑无益于秦 存郑无害于秦 亡郑有害于秦
分析利弊 层层深入
讨论活动:请就文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言行思想加以 想象和联想,谈谈鉴赏人物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
因人之力而敝之, ▪ 因:依靠
不仁;失其所与, ▪ 敝:损害
不不武知;;吾以其乱还易也整。,”▪ 与:亲附
亦去之。
▪ 知:通“智”,明智
▪ 以:用
▪ 易:取代
▪ 去:离开
第四段:迫晋撤兵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 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 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 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
▪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 —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 。
烛之武谋略小析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欲挑 投 釜 保
擒拨 其 底

故离 所 抽

纵间 好 薪

明里为秦,暗则为郑
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三寸巧舌 力挽狂澜纾国难, 一番善辩 情荡衷肠罢干戈。
退:
使……后退、撤退
左传知识
《左传》 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 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 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 交等大小事实。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 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 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 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 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 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立即派人出使晋 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 终没有感化晋国。
曰:“秦、晋围郑, ▪ 敢,谦词,有冒昧意思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 ▪ 鄙,名词作意动, 把......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当作边界。
执事。越国以鄙远, ▪ 焉用,为什么。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陪,增加。
之薄也。
一、疏通文意 ▪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 为。
▪ 通读第三自然段 ▪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
▪ 晋秦围郑,
▪ 郑国受危
第一段 :秦晋围郑
▪ .第一段:交待事件背景及战争形势
▪ 原因: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伏笔一:秦、郑无利害冲突
▪ 形势: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说明秦、晋两军来势凶猛

伏笔二:秦晋两军分地驻守为烛之
武游说秦国提供了机会
一、疏通文意
▪ 言:对……说
▪ 通读第二自然段
▪ 危:危险。 ▪ 使:派遣,命令。
过也。然郑亡,子亦 ▪ 然:然而,但是。
有不利焉!”许之。 ▪ 许:答应。
一、疏通文意
▪ 通读第二自然段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讨论:说说第二段主
“国危矣!若使烛之
要写了什么内容?试
武见秦君,师必退。”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公从之。 ▪ 辞曰:“臣之壮也,
▪ 临危受命
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
④尊重人才就是尊重知识。
佚之狐: 推荐他人固然可敬,但推荐自己更为可贵。
秦伯: 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 ②勇于接受他人意见,甚至包括接受和自己 有成见人的意见。
晋侯: ①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干。 ②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③非常时刻,冷静的判断很重要。
总结
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____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____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 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 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 艺术表现能力。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 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文学常识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秦晋围郑示意图
字词注音
氾南 佚之狐 缒而出 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阙秦 秦伯说
逢孙
fán yì zhuì
gōng
zhāo
quē
yuè páng
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朗读节奏
朗读节奏
这节奏对吗? 1、晋军 / 函陵 2、夜缒/而出
朗读节奏
1、晋/ /军 / 函陵 2、夜/缒而出 3、是/ /寡人之过也。 4、秦伯/说,与郑人/盟
借助课本注释逐字逐句翻译
一、疏通文意
(一)通读第一自然段,积累词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贰:从属二主。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 以:介词,因为。 ▪ 于:介词,对。 ▪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
一、疏通文意
▪ (一)通读第一自然段 1.找出省略句

若主共舍,其郑行乏以李困为之,东往 君道来亦,▪▪
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
无所害。
▪ 共:通“供”,供给
▪ 且矣朝君君,济之尝许所而君知为夕焦也晋设、。版君瑕焉赐,,乏▪▪▪ 为赐济困今::::义渡给恩古:河予惠义疲。。。:劳缺少的东西
▪ 夫晋,何厌之有? ▪ 夫: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 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 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 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 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 要权衡利弊了。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 ——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
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 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 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 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释“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 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 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 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 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 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 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 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 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 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 君,就是晋文公。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 ——魏禧《左传经世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转第四段
一、疏通文意
通读第四自然段
▪ 击:袭击
子犯请击之, ▪ 微:没有
公曰:“不可。微 ▪ 夫人:古义:fú 那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夫人之力不及此。 ▪ 今义:fū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