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译文+赏析八年级上册必背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赏析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1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2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主题】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对塞上风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边疆守卫者的敬佩之情。

写法】首联写出诗人的出行目的和行程安排;颔联写出边疆的荒凉和北归大雁的壮阔景象,以及对边疆守卫者的敬佩之情;颈联写出大漠孤烟和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象;尾联描写在萧关相遇的侦察骑士,以及都护已经到达XXX的消息,表达了对边疆守卫者的崇高敬意。

主题】这首诗歌以庭中奇树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珍贵事物的珍视和别离之情。

写法】诗人以庭中奇树为主题,描绘出它的绿叶XXX,美丽而珍贵。

但是,攀折它的荣耀,将其留作思念,香气充盈怀袖,却不能带走。

这种别离之情,深深地打动了诗人的心灵。

尽管这棵树并不是多么珍贵,但是在别离之时,它成为了诗人心中无法替代的宝贵之物。

译文】山上的松树挺拔高耸,谷中的风吹拂着发出沙沙声响。

风声如此嘹亮,松枝也是如此坚韧!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松树依然笔直挺立。

这是因为松柏本性刚强,不畏冰霜的凛冽。

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风吹松声,表达了松柏刚强不屈的本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写法】本诗以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和风吹松声,将松柏的刚强本性和生命力与风雪寒冬相比,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诗歌简洁明快,富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诗人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态度。

主题】此诗描绘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战乱景象和人民的苦难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深忧虑和悲愤不已的情感。

写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国破山河在和城春草木深的描写,对比了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忧虑。

主题】诗人以清新的意境、流畅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自身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不甘。

写法】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天空、星河、风景等元素,表现出自由自在、豁达开朗的渔家生活,同时也凸显出诗人对此的向往和羡慕。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

文中有“从容”一词,后来延伸出“从容不迫”的成语,所以人们把《庄子·秋水》作为“从容不迫”的出处。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考点】〔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古代著名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好友。

惠施口才很好,与人辩论了一辈子。

〔游于濠梁之上〕这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濠梁之上游”,译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读作háo,水名,译为“濠水”。

【原文】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考点】〔鲦鱼〕一种白色小鱼。

鲦:读作tiáo。

〔从容〕悠闲自得。

成语“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是鱼之乐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鱼的快乐”。

是:代词,意思是“这”。

【原文】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鱼〕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鱼”。

子:对人的尊称,译为“你”或“您”。

〔安知鱼之乐〕这是反问句,译为“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意思是“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安知:意思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安”是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为“怎么”“哪里”。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我〕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我”。

庄子在这里顺着对方的逻辑来说,意思是: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你不是我,也就不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

【原文】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宋诗五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精选了宋代时期五首优秀的古诗,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这五首古诗的原文及翻译,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一、《登鹳雀楼》 - ___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白天在山的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尽千山万水的风景,就要登上更高一层的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超越自我、攀登人生巅峰的愿景。

二、《游园不值》 - ___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应该同情履齿留下的脚印,小心地敲门却久久不开。

春天的美景充满了整个园子,关门关不住,___从墙头伸出来了。

这首诗以游园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琐碎的感叹和对自然美好的赞美。

三、《静夜思》 - ___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地上的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沉思故乡。

这首简洁而深情的诗,以寂静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江雪》 - ___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___。

翻译:千山万水中鸟儿已飞散,万里小径上人的踪迹消失。

孤独的渔人穿着蓑衣戴着笠,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景色中的渔人独钓___,表达了作者对孤独与坚韧的讴歌。

五、《望岳》 - ______如何?___未了。

造化___,阴阳割昏晓。

翻译:___如何啊?___依旧。

天地间的造化奇妙,阴阳交替昏暗与明亮。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以对山的景色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伟大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以上是《宋诗五首》中五首经典古诗的原文和翻译。

这些诗句并不仅仅是文字之美,更蕴含了文化的厚重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欣赏与研读这些古诗,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诗歌主旨和重点句赏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主旨和重点句赏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懑,隐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 由与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 1.主题思想:
• 借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隐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与光明 的追求和向往。
• 2.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 达了自已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的叹惋。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面描述。
• 在东篱之下信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他恬 淡、闲适的心情。
1.《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 《梁甫行》《饮酒》其五主题
2.赏析 (1)“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 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 物满意而归,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 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 满载而归来的动态场景。从反面衬托诗人的 郁闷孤单的心境。
• (二)《黄鹤楼》崔颢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画面描述。
• 比喻,作者以“千里马”自喻,引出“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表i达了诗人 为国家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老当 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 (八)《赠从弟》其二刘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84首)带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84首)带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

在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黄鹤楼的荒凉和自己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和漂泊在外的苦闷和忧伤。

尾联中,“烟波江上使人愁”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愁”字。

这首诗情景交融,吊古伤今,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意境。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颈联中的“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则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XXX“诗中有画”的特色。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出一幅江山壮阔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本诗通过描写庭中的奇树,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其中,“馨香盈怀袖”一句通过妙笔生花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香气的存在。

整首诗结构简洁明了,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歌的抒情特色。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主题是XXX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对繁琐喧嚣的城市生活的反感,倡导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2.改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XXX,心远地自偏。

”我在城市中安家落户,却不受车马喧嚣的干扰。

你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吗?因为我的内心深处向往远离尘嚣的生活。

3.改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我在东边的篱笆旁采摘着菊花,眺望南边的山峦,感受着山间的清新空气,看到飞鸟归巢。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
原文及翻译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原文译文:
白天的阳光照在山的尽头,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尽千里河山的美景,就要再往上一层楼。

2.《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文译文:
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雪。

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光,低头又想起了故乡。

3.《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原文译文:
海上出现明亮的月光,天涯的人都能在此时欣赏到。

情侣在远方抱怨熬夜难眠,整个夜晚都在思念对方。

4.《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文译文:
恰到好处的春雨,正好在春天降临的时候。

随着风悄悄降临夜晚,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文译文:
原野上的草,一年一度的枯萎和生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来又重新生长。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十九篇一、三峡 (1)二、答谢中书书 (6)三、记承天寺夜游 (9)四、与朱元思书 (13)五、野望 (19)六、黄鹤楼 (21)七、使至塞上 (23)八、渡荆门送别 (26)九、钱塘湖春行 (28)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0)十一、富贵不能淫 (35)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9)十三、愚公移山 (43)十四、周亚夫军细柳 (48)十五、饮酒.其五 (51)十六、望岳 (53)十七、雁门太守行 (56)十八、赤壁 (57)十九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8)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 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 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 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 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 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 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 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 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 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 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 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 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 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 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 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 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3]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 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 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26课《诗词五首》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体裁】五言古体诗【主旨】《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抒情写志,写自己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 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受不到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情闲适,志存高远,自然就感到居所偏僻安静。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山间的云气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超脱世俗追求的高洁人格。

诗歌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这里表现的其实是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诗人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因为“心远地自偏”,这里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诗人精神上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以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则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悠然”更是写岀了诗人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八首阅读赏析要点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八首阅读赏析要点汇编

部编版八下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要点汇编关于作者与作品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孟浩然(689 —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

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广为古今传诵。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 ,即苏轼父子三人。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丰产的诗人。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名句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提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经典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主旨归纳】《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 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 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 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 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 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 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 不羁的一面。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赏析】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由树及叶, 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 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 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 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
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 势;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 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 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 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 稷安危;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答: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 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 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 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 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源:学§科§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⒈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 2.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 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 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 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 意间,山入眼帘。 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 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
八年级上册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 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 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 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 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 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 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 寒而不凋。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如何,但其劝勉 之意却又不言而喻。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赏析】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 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 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赏析】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 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赏析】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 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 门城楼所写的。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 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 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 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 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 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 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 现了完美的结合。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 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⒈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⒉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 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意十分蕴藉含蓄,通篇无一字正面表 现思情别绪,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 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 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 向称名句。
【赏析】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 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 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 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 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