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农村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波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第03期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东经济的现状。广东省整体经济实力雄厚,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且农村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广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其次,分析了广东日前经济存在的问题。当前广东农村农业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文章最后提出发展广东农村经济的对策,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广东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培训体制造就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型农民区域经济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广大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整体实力雄厚,但是,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除了珠江三角洲和部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较发达外,位于粤东,粤北的大部分山区经济发展仍相当缓慢,经济还比较落后。如果农村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妥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广东农村经济发展概述

1.1 广东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尽管广东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救灾复产,想方设法减少农民损失,并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广东省经济保持稳中趋快态势,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农村投资提速,农民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如图1。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6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79.8元,突破5000元大关,比上年增加389.3元,增长8.3%,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4%,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2]。

然而,2006年广东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的制约。自然灾害、疫情和食品安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2006年广东部分地区连续遭受了台风、暴雨、山洪等特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8月份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农村住户及人口受灾,导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减少和生产支出增加。据推算,连续几次的强台风和特大洪涝灾害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减少90元。从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猪高热病以及瘦肉精事件、含孔雀石绿的多宝鱼、有毒桂花鱼、含甲醛的九肚鱼等事件,使居民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十分担忧,同时也影响了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尤其在事情发生及过后的一段时期,农产品的价格都非常低迷,严重影响了相关种养户的出售收入。

1.2 广东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意义

加快村经济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会影响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我省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扩大的态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部分农村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三农”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直接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繁荣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社会需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全省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广东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2.1 珠江三角洲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外部优势的淡化,政策优势日益淡化。②内部机制不完善。③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指导。④产业结构不合理。

2.2 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粤东和粤西地区虽然这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县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外资与内资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资金已开始向这些地区流动,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但在总体上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还缺乏许多必要的条件。所以,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除了部分较富裕的地区以外,许多乡村在村集体经济、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3000元以上,但主要是靠外出打工、做小生意获得收入。

北部地区是我省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区位优势较差,经济发展起步慢,近几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仍然要占用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发展二、三产业受到东西两翼的激烈竞争,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举步艰难。农村人口的转移受到制约,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而农村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许多地区农村居民年均收入仅有2000元以下,而且耕作方式原始,生产效率低下,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村容村貌脏乱差,有的甚至不如七、八十年代。

2.3 区域、县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区域、县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区域上看,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接近45000元,两翼和山区五市分别为9000 元、6000元左右,珠江三角洲人均GDP相当于两翼的5倍和山区的7倍。从县域来看,我省64个县(市)经济实力总体上还比较弱,面积和人口虽然占全省的近8成和6成,但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3成和0.7成。从城乡来看,如图2,可以看出,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动较大,逐年呈较明显的递增趋势,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动则较缓慢;且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逐年拉大,而且这种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至2006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76:1(以农民纯收入为1)扩大为

3.16:1。且目前全省还有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近400万人,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农村。

3 广东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3.1 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