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林业(095400)Master of Forestry(一)林业硕士概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于2011年增设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成为首批招收林业硕士的院校。

林业硕士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林学下的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生态学等学科群,充分立足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围绕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需要,以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适应了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与年限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应由本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应由来自林业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2学分和必修环节6学分。

1.课程设置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为22学分,学位课学分要求为1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简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代码:090402学科门类:农学专业类:环境生态类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教学、科研、规划设计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2、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主干学科农学、林学、环境科学。

六、主要课程气象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水动力学、工程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水工岩土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水土保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小型水利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河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河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河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优良,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热爱祖国,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及能力要求: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基础理论和有关学科领域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在国内或国外权威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且为第一作者。

具有能够适应环境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

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1.水土保持工程与小流域治理2.荒漠化防治3.林业生态工程4.森林水文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课程学习为1年,其余时间为论文研究阶段。

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年限为5年。

符合《河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若干规定》要求的研究生,可以提前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四、培养类型:全日制。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按照学位课和选修课设置。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4学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六、培养环节:(一)课程学习1.培养计划制定硕士研究生在入学1周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制定要求参照《河北农业大学关于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若干规定》执行。

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为1学年,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1学年内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的合格成绩。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Soil andWater Conservationand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与高度社会责任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地掌握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工程、土壤侵蚀与防治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水土保持工程师基本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和具有水土保持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企事业和各级水行政管理人才。

二、毕业要求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人文底蕴、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熟悉国情民情农情,尊重科学,立志有为;2.具有扎实的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方法;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施工和监测等方面技能;掌握水土保持的执法、监督、评价、监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水土保持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领域保持一定敏感度,能够提出问题和发现新问题,并能对此辨析、质疑和进行评价,较为准确表达个人的专业见解;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够针对不同开发建设项目、不同地域出现的复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和能编制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监测、监理和施工方案;5.具力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恰当运用各种手段(包括遥感影像获取、计算机计算、中英文文献检索等)进行信息获取,并分析、处理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熟悉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并合理应用这些工具;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水土保持与荒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3、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4、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能够适应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体魄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二、研究方向1、流域综合治理山丘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诊断,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治理措施体系,流域经营技术和流域治理效益评价。

2、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山丘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水土流失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流域水量平衡计算,径流的形成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3、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的营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试验研究方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等。

4、城市林业与水土保持城市林业的环境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城市林业的规划与布局,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研制,城市林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学位论文答辩时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1年。

在职硕士可延长2年。

四、课程设置为了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研士生修完并取得总学分32个(2学分实践性环节),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历和跨学位考的研究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1.引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已成为考研方向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相关概念、原因和影响,并探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前景。

2.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概念2.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土壤和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防止和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它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被恢复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2 荒漠化防治荒漠化防治是指预防和控制荒漠化过程,恢复和修复退化的荒漠化土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荒漠化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3.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原因和影响3.1 水土保持的原因和影响3.1.1 土地利用不当: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度的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等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加剧。

3.1.2 水资源管理不善:水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

3.1.3 植被减少: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风险。

3.2 荒漠化防治的原因和影响3.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稳定,干旱和沙尘暴成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3.2.2 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垦等导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加速。

3.2.3 贫困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贫困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导致荒漠化问题的长期存在和难以解决。

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学术研究和前景4.1 学术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生态学、土壤学、农业科学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方向介绍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培养目标三、跨专业考研的考虑因素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专业课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必要性六、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方向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考试八、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前景正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对于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对于想要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领域深造的学生来说,考研方向该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水土保持行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考研方向主要包括土壤学、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学等。

其次,我们来看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能力,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需要考虑好自己的实力和考研的目的。

跨专业考研的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自己的兴趣、专业相关性、未来发展前景等。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专业课。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的专业课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学等。

那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是否必要呢?个人认为很有必要。

我们专业的考研率年年全校第一,75%。

而且,通过考研,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是一门关于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学科,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发生。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最后,水土保持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这些灾害的发生。

第二部分:荒漠化防治的挑战与应对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减少了可耕地面积,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要有效防治荒漠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政策。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水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另外,要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修复,可以改善土地的质量,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最后,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理解荒漠化的机理,提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三部分:人类责任与行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采取行动。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和管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硕士学位课
外国语(硕一外)
3
硕士学位课
S001209
自然辩证法论与实践
1
硕士学位课
S001002
数值分析
3

硕士学位课
S09030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
2

硕士学位课
S090302
土壤侵蚀理论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7
计算流体力学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8
粘性流体力学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2
灌溉原理与技术
2

硕士选修课
S090506
雨洪利用理论与技术
2

硕士选修课
S090104
水土资源规划与评价
2

硕士选修课
S090111
土壤物理与作物学基础
2

硕士选修课
S090116
土壤物理过程模拟
2

培养环节及要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培养类别
硕士
学科、专业代码
090707
一级学科名称
林学
二级学科名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基本学习年限
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1学分;培养环节7学分
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2.荒漠化防治;3.水土保持新技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林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与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对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较好地掌握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01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02荒漠化防治03水土保持新技术(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4 数学(农)④834水文学(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五)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三、就业前景学科具有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结合、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剧增的特色,就业前景看好。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个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我国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是头号生态环境问题”,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核心的“水土保持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党和政府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目标,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的机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人才需求大量增加,为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水利、农艺和土壤、生物、生态及环境等相关学科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现代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新。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与专业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该方向主要是运用野外调查与实验、人工模拟与室内实验及分析研究等方法,研究土壤侵蚀作用营力、作用方式及作用过程;研究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机制、性质和变化,明确土壤侵蚀防治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研究土壤侵蚀类型在空间的组合及地域分布规律;研究土壤侵蚀的动态监测、模拟及预测预报和高新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

2.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该方向主要是在充分研究与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流域的生态经济特点,进行生态经济系统诊断,从而提出流域规划模型与优化决策,建立起适合于不同流域生态经济特点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

同时,探讨和研究流域内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先进方法和手段等。

3.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该方向主要是研究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监测与控制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通过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体系的布置、监测系统的构建,以及高新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效果提出监测评价意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简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以研究和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旨在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深厚基础和宽广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囊括了水土保持理论、荒漠化防治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和决策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科内容•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荒漠化防治理论与应用•防护林学•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生态恢复与修复专业能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研方向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具备扎实的水土保持理论基础,能够掌握水土保持技术和综合治理方法。

2.具备荒漠化防治理论和技能,能够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

3.具备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能够进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和管理。

4.具备水土环境监测能力,能够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5.具备生态恢复和修复能力,能够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重建工作。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水利建设与管理单位,从事水土保持与防洪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参与水土保持项目的调查和设计工作。

•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环境监测与评价机构,从事环境监测及评价工作。

•科研院所,从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科学研究。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习方法在准备考研时,需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和专业书籍,系统学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参加相关实践活动,亲自参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多参加学术交流和讨论,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项目毕业生需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一些实践项目包括:1.水土保持工程实践:参与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包括沟槽治理、植被恢复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代码:090402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掌握水土保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还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2.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及水利工程和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经济知识;使学生接受相应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表达、综合分析和书写报告的能力。

3.专业拓展要求: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家在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使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如环境规划、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等。

三、主干学科:水利工程、林学、环境科学。

四、主干课程:水利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水力学、地形地貌学、土壤侵蚀原理、植物学、水土保持规划、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8周。

六、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方案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Deforestation Combating(一)专业培养目标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专业设以下3个研究方向:1.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调控的机理、途径和方法,水土保持各项技术措施空间配置的原理、方法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等。

2.荒漠化防治研究荒漠化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土地荒漠化的生态学过程,荒漠化土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荒漠化监测、预警、灾害评估等指标体系与理论、生物治沙、化学治沙和工程治沙的关键技术与材料,不同类型荒漠化综合治理的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等。

3.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林业生态工程区域(流域)优化配置技术,稳定林分结构技术设计,困难立地的森林培育技术,径流林业和抗旱造林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与信息管理技术等。

(三)课程设置与说明1.学位课学分(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一外国语6学分(3)水土保持学 2.5学分(4)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2.5学分(5)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学 2.5学分(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与评价2学分(7)生态工程学 2.5学分2.选修课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论文工作需要及本人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选修课。

也可以选择林学其他学科的有关课程。

(8)多元统计与地统计学2学分(9)非线性数学及其应用2学分(10)数理方程 1.5学分(11)生态控制系统工程2学分(12)土壤侵蚀动力学2学分(13)风沙物理学 1.5学分(14)土壤物理学 1.5学分(15)水文模型与模拟(双语)2学分(16)植物-土壤-大气系统2学分(17)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2学分(18)森林水文与生态水文学2学分(19)生态环境学 1.5学分(20)灾害学 1.5学分(21)植物土壤仪器分析 1.5学分(22)景观规划2学分(23)景观工程2学分(24)农林复合业 1.5学分(26)试验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1学分(2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题1学分非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历者录取后,应补修本专业本科生主要课程,一般3~5门,但不记学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刍议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刍议

授予 的专 业 学 位 数 占研 究 生 教 育 授 予 学 位 总 数 的
6 8 .7 2 。
我国 自 1 9 9 1年 开 展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以 来 , 专 业 学 位种 类 不 断 增 多 ,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规 模 不
断扩 大 , 专 业 学 位 教 育 已 成 为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重 要
同时 , 在 充 分 考 虑 水 土保 持 与 荒 漠化 防 治 专 业 特 色的 基 础 上 , 从 课程设 置 、 专 业 实 践 和 毕 业论 文 等 培 养 环 节 入 手 ,
对' 3前 试 行 的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治 全 日制 专 业硕 士培 养 方案 进 行 了调 整 ; - 并 对 解 决 目前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 治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过 程 中存 在 的 专 业 硕 士 学位 地 位 的认 识 问题 、 专 业 硕 士 学 位 名 称 的 设 置 和 培 养 方 式灵 活 性 的 问题 等
第3 1 卷
第 5期






23
2 0 1 3年 9月
Fo r e st r y Edu c a t i o n i n Chi n a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治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刍 议
张字 清 李春 平 丁 国栋 1 0 0 O 8 3 )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 治 全 日 制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的 前 景 分 析 ( 一) 国 家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需要 大 量 的 专 门人 才
我国是世界上 荒 漠化 、 沙化 面 积最 大 的 国家 , 土 地沙化是我 国当前最 为 严重 的 生态环 境 问题 。根 据 第 4次全 国荒漠化 和沙 化监测公报 , 截止 到 2 0 0 9年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开课学院:资环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水土保持规划是一门应用和综合以前所学有关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本课程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态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熟练应用。因此,学习并充分理解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作用及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明确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知道水土流失地区的突出问题及对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要求,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具体方法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编制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与步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案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40
2
理学院
文东新 副教授
10000882
土地利用规划学
2
40
2
林学院
王忠诚 讲师
10000817
土地资源学
2
40
2
理学院
陈彩虹 副教授
10000993
专业外语
1
20
2
林学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张日清 教授



11111248
第二外国语(法语)
2
80
3
外语学院
李伯和 副教授
11111249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80
3
外语学院
六、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必读或选读
备注
著作:

5版培养方案(中英文对照)

5版培养方案(中英文对照)

附件版培养方案(中英文对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培养目标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利水保、农林业、环保、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等企事业单位和科教部门,从事关于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恢复、林业生态工程和水保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监理监测、预防管理和教育培训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数理与逻辑分析以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数理与逻辑分析、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知识)生态环境、生命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本科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本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土壤侵蚀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制图与等应用技术和工具类课程知识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水土工程类理论与技术知识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经济植物栽培学、草场经营管理等林草植物类课程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等综合治理类规划类专业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项目监督与管理类专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水利、农艺和土壤、生物、生态及环境等相关学科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现代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新。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与专业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该方向主要是运用野外调查与实验、人工模拟与室内实验及分析研究等方法,研究土壤侵蚀作用营力、作用方式及作用过程;研究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机制、性质和变化,明确土壤侵蚀防治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研究土壤侵蚀类型在空间的组合及地域分布规律;研究土壤侵蚀的动态监测、模拟及预测预报和高新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

2.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该方向主要是在充分研究与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流域的生态经济特点,进行生态经济系统诊断,从而提出流域规划模型与优化决策,建立起适合于不同流域生态经济特点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

同时,探讨和研究流域内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先进方法和手段等。

3.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该方向主要是研究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监测与控制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通过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体系的布置、监测系统的构建,以及高新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效果提出监测评价意见。

通过水土流失监测结果分析,明确水土流失特点,并提出水土流失控制的方法与控制体系。

4.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该方向主要研究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水土保持治理后的生态环境评价,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评价两个方面。

在深入研究生态环境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动态模型,提高生态环境的评价手段,完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评价的方法,以期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 4 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可建立导师指导小组。

导师小组成员可从校外聘请,必须是知名教授或专家。

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须全面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部。

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

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组织的学术活动,并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做 2 次以上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

4.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 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

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

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 标准学时。

5.文体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艺术素养。

五、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数不少于32(不包含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等),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 分。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一)学位课1.学位公共课(1)第一外国语(2)自然辩证法概论6 学分2.5 学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位专业课(4)数据分析方法(5)灰色理论及其应用(6)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7)流域管理与实践(8)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9)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10)专业外语(1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专题1.5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6)、(7)、(8)、(9)四个方向选一(二)选修课具体设置见附表1。

(三)补修课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 2 门(相应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生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及格,但不计算学分。

七、考核方法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2.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4.学术交流报告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学科范围内做 2 次以上学术报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的,经本人申请可减免主讲次数。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 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 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接轨,同时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 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 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 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 述。

2.学位论文研究的实施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年。

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 的时间不少于 1.5 年)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

撰写格式,一般 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中、 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按照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 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硕士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发表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 1 篇与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研 究性学术论文,排名必须是第一位或第二位,若为第二位时,指导教师须为第一位。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正式答辩 20 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 式论文。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 学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科的学位委员会和校研究 生部提出答辩申请,经批准后,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 成人员必须有 1 名以上外单位专家。

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答辩合格者经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关君蔚.水土保持原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年王礼先.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年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 年本学科需阅读的专业学术期刊1 水土保持学报2 水土保持通报3 水土保持研究4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5 生态学报6 水利学报7 农业工程学报8 土壤学报9 林业科学附表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