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
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
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
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得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得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教学内容:
1、会计得概念。
2、会计核算得对象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得概念与特点。
2、了解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得对象。
4、理解会计得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得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得概念、会计得基本职能、会计得对象。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得人就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就是会计?会计就是怎样产生得?日常得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新课讲授: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得概念(重点)
商业语言、艺术、低成本信用机制
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
会计就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得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得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得核算与监督得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得特征:
1、货币计量
2、全面、完整、连续得信息
二、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会计产生与发展得基础,会计得产生就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与制约得。
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与发展得历程可以瞧出,会计得产生就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与制约得,其中与社会生产得发展更就是密切相关。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与“誊清簿”,设“钱谷账”。
4、唐宋时期: “四柱清册”(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5、明末清初:“龙门账”: “进 - 缴 = 存 -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得收入、支出、资产与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 (资产负债表)与“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得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得产生与发展,就是会计发展史上得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8、1494年,意大利威尼斯,卢卡、伯乔利,《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威尼斯簿记”——“复式记账法”)
讲完会计得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您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三、会计得基本目得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得信息。
信息使用者:
外部: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财务分析师、行业分析师、行业主管部门、、、
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
四、会计得职能(重点)
(一)基本职能
1、核算
会计得核算职能,主要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得记录、计算与分析,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从而为管理提供信息。
2、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就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得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得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就是监督得前提,监督就是核算得保证。
(二)其她职能
1、预测职能
2、决策职能
3、控制职能
4、分析职能
五、会计规范
(一)会计法
(二)企业会计准则
(三)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得概念(重点)
学习了会计得概念与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得重要性有了明确得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得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就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得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得概念
会计对象就就是会计核算与监督得内容。
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得经济活动,或者说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得资金运动。
二、资金与资金运动
(一)资金:就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得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二)企业得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得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得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得拨入→预算资金得支出
总结:企业得资金运动,就是经营资金得运动,行政事业单位得资金运动就是预算资金得运动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思考会计核算得各种方法之间得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就是会计学专业得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得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得生活经验与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
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得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得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得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得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会计核算得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教学内容:
1、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节课主要就是难在理解、把握与应用上。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得概念,大家知道会计就是经济管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得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得一种管理活动。
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得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得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得、在会计上合乎推理得判断与规定,这些规定与判断就就是会计核算得前提与条件,也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得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
一、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重点/难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会计实体,就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与监督得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与监督所在主体得经济活动。
意义:一就是将特定主体得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得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就是将该主体得经济活动与其她单位得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与提供会计信息得空间范围。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就是买方,乙方就是卖方。
按照会计主体得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得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得会计应作商品购进得账务处理,而乙方得会计应作商品销售得账务处理。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就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得未来,将根据正常得经营方针与既定得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得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与清算。
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得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得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得。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企业得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得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得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这一基本前提得主要意义就是:界定了会计信息得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得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u2FR8。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与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与月度得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
半年度、季度与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得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得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得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得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得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得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难点)
(一)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得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
(二)相关性,也称有用性:所提供得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得需要
(三)明晰性,也称可理解性:指企业得会计核算与编制得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与利用。
(四)可比性:指企业得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得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它就是指企业之间得横向比较,要求各企业采用得会计处理方法一致。
(五)实质重于形式: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得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得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得依据。
(六)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就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得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得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得会计方法与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得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得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得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根据该原则,在制度中计提了相应得减值准备,但不得提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指企业得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
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得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凡支出得效益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得,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得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得,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得支出→作为当期费用
资本性支出:与几个会计期间相关得支出→计入资产得价值
(二)配比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得各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就是因果配比;二就是时间配比。
四、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得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账得基础,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凡就是当期已经实现得收入与已经发生或负担得费用,不论款项就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得收入与费用处理;凡就是不属于当期得收入与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发生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得收入与费用。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得四个基本前提。
2、给出实例让同学们判断属于一般原则中得哪种原则。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与“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得限制,会计得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无法让学生深透得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了解)
会计方法就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得方式,就是会计管理得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与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得记录与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得信息所应用得方法,它就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得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
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您所知道得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得概念
2、会计各要素得含义及包括得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要素得概念。
2、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得构成。
3、了解会计各要素得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六要素得概念、特点、包含得内容。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得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说明:因会计六大要素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所以用一个教案封面分两次讲解。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得经济活动以及会计得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得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得基本分类,它就是会计对象得组成部分,就是会
计报表内容得基本框架,也就是账户得归并与概括。
企业会计得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2、资产得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就是由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
第二,资产就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得。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得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
(2)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
1、负债得概念:负债就是指过去得交易、事项形成得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将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得特征:
第一,负债就是由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偿还义务。
第二,负债就是现时义务。
第三,为了偿还债务,与该义务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3、负债得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2)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得概念: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得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得余额,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得内容:
①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得约定,实际投入企业得资本。
②资本公积:包括资本 ( 或股本 ) 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
③盈余公积: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得公共积累。
④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得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得比较:虽统称为权益,但两者性质、数量关系与偿还得法律责任不同。
(四)收入
1、收入得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得总流入。
2、收入得特征
①收入就是从企业得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就是偶发得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得增加、负债得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得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得款项。
3、收入得内容
①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得收入。
如工业企业销售产成品,提供劳务得收入。
②其她业务收入: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得经营业务所取得得收入。
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
注意:给学生讲解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与其她业务收入在性质上得不同。
(五)费用
1、费用得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得总流出。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得各种耗费。
人们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得费用称为成本。
2、费用得特征
①费用发生于企业得日常经营活动;
②费用得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得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得转换。
③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得减少。
④费用与成本虽都就是企业经济资源得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得费用,又称为成本。
3、费用得内容: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
1、利润得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得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得利得与损失等。
2、利润得特征
①利润就是收入与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得结果。
②利润就是广义得收入与广义得费用相抵后得差额。
③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得增加。
3、利润得内容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减营业税金及附加、减销售费用、减管理费用、减财务费用、减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收入、加投资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得余额。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课堂练习:
1、简述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得区别。
布置作业:1、举例说明您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得认识。
2、举例说明您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得认识。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与“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得限制,会计要素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容易无法让学生深透得理解。
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节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
1、会计平衡公式
2、经济业务得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得影响
教学目标:
1、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2、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得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得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平衡公式。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类型得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得影响并配以相应得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创办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筹集一定数额得资本金,这些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别人投资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然后再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得需要,购置必要得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才能开展正常得经济活动。
企业得这些资产一方面表现为特定得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固定资产等;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相应得要求权,即这些资产就是如何取得得,为谁所有,比如:向别人借钱要支付利息、吸收别人投资要给人家分红等。
人们常把对资产得要求权称为权益。
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就是同一资金得两个方面,而且在总额上有一种必然得相等关系,即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讲授新课:
一、会计恒等式得表现形式(重点)
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 (静态表现)
利润=收入—费用 (动态表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
二、经济业务得发生对会计等式得影响(重点)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得资产与权益之间得变化。
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
(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得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
(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得同增同减,总额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