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终身为救国的廖仲恺
辛亥革命时期的廖仲恺
辛亥革命时期的廖仲恺《黄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增刊O78国民党领袖中,名字被用来命名大学的,今有孙中山和廖仲恺.前者是中山大学,后者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廖仲恺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娶了何香凝这个"大脚婆娘";最杰出的才华莫过于为革命理财成为孙中山的"荷包"……与何香凝的天足之缘廖仲恺祖籍中国福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三藩市(旧金山).其祖父廖景昌于清道光年间迁徙到广东省归善县鸭仔乡窑前村(今广东惠州市陈江填幸福村),开始以务农为生,后到香港经商致富.1893年,父亲廖竹宾突然病逝,不久,母亲忧伤过度病倒.l6岁的廖仲恺,扶着父亲的灵柩,携着病母和弟妹登上旧金山开往香港的轮船,辗转回到归善县.母亲离开人世后,生活上他只有依赖叔父廖志岗.科考出身的廖志岗期望侄儿参加科考,猎取功名,耀祖光宗.在叔父安排下,他拜当地的硕儒梁缉嘏为师,攻读儒家的"四书","五经".崇尚读书,女子不缠足,是"客家人"独特的风俗.廖竹宾至死不忘故土风俗,他临终时特别叮嘱儿子说:"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看不起,你必须遵照客家人的习惯,将来娶一个大脚媳妇." 当叔父督促廖仲恺成家时,他遵照父亲的遗嘱,提出要娶个大脚婆娘.廖志岗作为洋务官绅,虽对此不理解,但长兄遗训在先,也就没有二话.当然,侄媳妇不能是位大脚的村姑,而必须是名门的"千金".要在上流社会找一位大脚"千金",确非易事.但世间的好事常有天作巧合,经过打听,很快得知香港地产大亨何戴家的九小姐何香凝就留有一双"天足". 原来何香凝年幼时,受太平天国女兵的影响坚决不缠小脚, 一次又一次将母亲给她缠的裹足布剪成了"花蝴蝶".其父亲最后对妻子说:"算了,由她去吧!"因此,她保留了一双大脚.何香凝的父亲听说有人要讨一个大脚女人做妻子,不禁为女儿的婚嫁松了一口气.就这样,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廖仲恺同何香凝于1897年10 月在广州举行了婚礼.后来,这对心怀远大志向和抱负,正在探索求国之路的爱国青年东渡日本,迈出了由爱国走向革命的第一步.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3年1月,廖仲恺抵达日本东京,4月间何香凝也来到丈夫身边.廖仲恺于次年考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1903年9月一天晚上,廖仲恺与何香凝参加神田区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集会,孙中山简短的演说,吸引着留学生,廖何两人更是"听得入了神".几天后,他们在黎仲实带领下,到小石川的"下宿屋"(旅馆)拜访孙中山.彼此没有客套,"话题马上从中国的政治问题开始了.孙先生谈得很多,从鸦片战争谈到太平天国,谈到戊戌政变,谈到义和团运动,谈到清政府腐败无能",也谈到了"推倒清廷,建立民国".令廖何"十分佩服,十分赞成".1905年8月7日,何香凝经孙中山,黎仲实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成为第一位女会员.8月20 日,全国l0多省的同盟会员100 余人,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人阪本金弥住宅,举行中国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大会.此后,廖仲恺作为孙中山麾下的一员虎将,先后担任过同盟会本部外务干事,会计长及天津分会主盟人等职.恢复财政金融备受称誉广东于1911年11月9日"兵不血刃"地实现了独立,同月,廖仲恺一家由香港抵达广州.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担任过广东军政府的枢密员,总参议,财政司长兼国税厅长等职.广东军政府的首任财政司长李煜堂是香港的老同盟会员,又是广东着名的银业巨商和慈善家,与广州的商界有着密切关系.广东独立之初,他"在港一夕而筹饷八十余万",才使"所在哗噪"之各民军"就抚听命".廖仲恺作为李的助手积极开展了筹措军政费用的各项工作. 财政司在广州总商会等认可支持下,头5个月先后从前清藩库,银行等处,提取大清旧纸币1223万余元,加盖财政司大印后逐月流通于市面.同时,又成立筹饷局向海内外发行有息债券借饷,同期借饷达327万余元.还广泛开展了劝捐活动,5个月内共收到各界捐款126万余元.因此,军政府的饷政两费基本能够维持,广东财政金融也得以恢复和稳定.廖仲恺为此所做的努力备受称誉.广东军政府的财政司长1912年6月,廖仲恺任军政府财政司长.他一扫前任喜欢任用亲朋故旧之恶习,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做到"署中无一私人";为革除司内人员迟到,工作拖沓等积弊,他建立了上班按时签到的制度.上班时间他常深入各科巡视工作,听取意见,令下情能上达, 上下关系融洽;他廉洁自律,做到收受无一私财的同时,又严格财经制度和纪律,防止司内职员舞弊渔利.很快,他便使财政司的面貌为之一新.一些在司中任职的老人称颂说,我等"供职财政十余年,所见官长不少,然无一能及廖之精勤廉洁者"!面对库空如洗,收入无着的局面,财政司除了将前清官钱局的旧纸币盖印逐月投放市面,又于1912年自行印制纸币应市.据1912年8月广州总商会的调查材料显示:当时军政府已借用旧纸币1201万余元,发行新纸币l342 万余元.一时间,流通在广东市面上的纸币在2000万元上下,成为广东军政府的财政支柱.欲筹建广东银行未果广东军政府曾布告承诺"从前所发银票,以后仍由本军政府担任兑换,各商民等自可照常行使,不必疑虑".但这种许诺因现银转输艰难根本无法兑现.市面纸币因此出现了挤兑风潮,面值随之日趋低折.1912年辛亥人物?4月间,"纸币每百元低水五元". 5月下旬,廖仲恺接任财政司长前夕,"省城纸币面值七折,市面摇动".时任广东官钱局总办的邹鲁在后来回忆说,广东纸币景象最坏时,"使用价值只值面值五成, 而官钱局无法开门".商民普遍不满,报界多次呼请维持纸币,廖仲恺也感到"数月以来,纸币价值日以低落,若不速从根本上解决,则政府,商民同受其损".廖仲恺向都督胡汉民提请借外债筹办广东银行:由胡督出面以军府名义向美商借款500万美金,为设立广东银行之用;由广东银行"以中华民国货币公债票,广东省政府纸币与银币公债票,外国金银币和生金银及三个月以内到期银单作为保证,发行五千万元纸币".胡汉民即令财政司会同实业司从速筹设广东银行,但几度筹议一直无法解决.回收纸币发行有奖公债廖仲恺只好采取一系列的行政与经济治标措施,来维持广纸流通和市面金融.一方面,用造币厂鼓铸的银毫有限地收回部分纸币.他与官钱局总办邹鲁商定:由造币厂加工铸造毫洋,同时在城内各处设立兑换钱庄,暗中提高兑收纸币的若干价格,以利吸收纸币.造币厂全年共铸出"双毫8700万枚",计1740万元,政府用它们兑换回笼了一批纸币.到1912年9月时,财政司已封存IH10元的纸币达400万元,并销毁其印版.另一方面,发行有奖劝业公O79《黄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增刊债,其中部分用以回收纸币和稳定金融.广东官银局l912年l2月25日发行有奖公债1000万元,月息8厘,以l0年为期还本.并设置6等奖励办法:头奖1个,30000元;二奖2个,每个10000元;三奖3个,每个5000元;四奖100个,每个80元,五奖500个,每个3O元,六奖5000个,每个20元.有奖公债很快被认购一空,对稳定金融起了很大作用.迅速遏制住纸币低折恶潮1912年9月,广州市面纸币价格升至面值的八成九,佛山等地则升至九成;商号皆贴出"本号遵例,通用广纸"的告白,一律通用广东纸币.随着纸币升值,铜仙由原来的120多枚为一080元,升为104枚折值一元.但1913年后,广东纸币由于仍无筹备金为兑换手段,加上该年度省财政预算不敷1900万元, 上年底又发生了日本人伪造粤纸币案,广纸之币值再旋起旋跌.此时,廖仲恺与广东警察厅长陈景华亲自参与日本人伪造粤币案的审理,及时公布了伪纸币并未流入市面的真相,迅速遏制住纸币低折恶潮.1913年4月,廖仲恺呈请胡汉民通饬各地方长官,迅速查实属内各埠之殷商银号,由"政府与之订立章程,提高利率,托该处代理政府吸收纸币;并由财司通知各属设立储蓄机关,以济人民视低纸币之困",以使广纸"渐臻原价".同时,廖仲恺让官钱局大量购买生银铸现洋.到5月底,"造币厂每日出银毫八万元解交财政司,均汇存司库及官钱局,所存银毫已有五六百万,闻拟存至一千万即行分设兑换处,以吸收纸币".践行"平均地权"第一人廖仲恺首先推行广东地价税契法案,希望通过改革地税来增加财库收入,进而实现同盟会"平均地权"的土地国有纲领. 1912年6月,省临时会议通过了广东换契简章13条,规定"广东人民所有之不动产,经前清政府印给之旧契,一律由中华民国广东政府换给新契",断卖契和典按契分别照原契价抽l0%0,6%o的换契金.此举虽然没有达到增加财库收入的目的,但却验证了孙中山"平均地权"这一民生主义纲领的可行性,凸现出廖先生是践行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革命第一人.廖仲恺还以高利息第二次向省港行商募债达543万余元(含协助京饷借款140万元),开办有奖公债;整理省内赋课旧税和振兴实业.财政司还提出了规复酒捐,蚕丝捐,粮捐,屠捐,房捐,警捐的计划,并定了严惩偷漏税之办法.到1913年5月初,军政府库存有生银5O余万两,双毫300多万元.8月,广东"二次革命"失败廖离粤时,"库中存有现洋七百余万,另有纸币数百万,此为民国以来财政当局所未见之现象".●。
弘扬廖仲恺精神
弘扬廖仲恺精神,振兴中华大业今年已经是廖仲恺先生诞辰135周年,也是我校建校85周年。
作为一个强国爱民的爱国主义革命者,廖仲恺先生一直为我们作典范,指引我们为祖国的未来而拼搏奋进。
每当校园里播放廖仲恺纪录片时,总是有众多学子为此感动;每当进入廖仲恺和何香凝纪念馆参观时大家总会特别精神抖擞;每当年长的老师在赞颂廖仲恺先生的丰功伟绩时,下面的学生都是聚精会神,兴趣盎然。
伟大的廖仲恺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廖仲恺精神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扎大地,厚重难缺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廖仲恺身上充分体现,他把振国的重担扛在肩头,越是苦难重重,越是不言弃。
正值中华民族遭受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剥削的苦难年代,当时的爱国人士都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着救国救亡的正确道路。
少年立志图报国,不畏强权,先是与有志青年结为团体,并成为孙中山的挚友和得力助手,即使二次革命失败后仍一直追随孙中山,1918年6月随孙中山到上海后,并同朱执信创办《建设》杂志,宣传和研究革命理论。
并一直支持策划北伐运动,惨遭陈炯明囚禁仍忠实执行和捍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不仅如此,在平定商团叛乱、杨刘判乱、北伐、东征等战役中他功不可没,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杀害,但他那句“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由始至终表现出一种“男孩到死心如铁”的战斗锋芒和精神力量。
在世界竞争日益锋芒尽露,各国较量更是一波又一波。
廖中恺的反帝爱国思想述评
寻廖 仲恺 的反帝爱 国思想 。
一
、
探 索社 会主 义 。力克 资本 主义弊 端
如果 阅读廖 仲恺一 生主要的理论 探索 ,我们不难发 现 , 他一直都致力 于寻 找一条 适合 中 国,而 能够克 服资本 主义
索和在实践 上 的贯 彻两个 方 面。本 文拟 从这两 个方 面 ,探
《 民报》要 “ 革新学说 ” 灌输 人心而化为常识 9【廖 仲恺 ,“ 9l 0】
在第一号上 即发表 此文 ,可 见 当时孙 、廖二 人对 这一学说 的兴趣 。而 且 ,廖仅 发表 了这篇 文章 中的 “ 言” 和 “ 序 问 题”两节 ,显然 其针对 性很 强。 因为 这两节 内容 ,主要 指 出了土地私 有 的弊端 ,并提 出了如何救 贫 的方法 ,如 主张
【 分类号 ]K0 ;K5 【 中圈 21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4 - 3 ( O )0- 1 -0 0 -- 3 2 7 1 3 '5 0-0 6 O 3- -
廖 仲恺 是国 内外知 名 的爱 国主义者 。他 的一生 和革 命 活动 都贯穿着反帝 爱 国的思 想。这 主要包 括在理论 上 的探
仲恺 也就 被认 为是 这 一 学说 的服 膺 者 了回 。孙 中山说 过 :
① 此书的基本论点是 :随着 社会进 步发生 贫困,贫困的症 结在于土地私有制 ,故主张土地 国有 ,单征地价税归公 ,废除其他一切租税 。 这即可使社会财富趋向平均 ,实现 “ 协作联合”的社会 ,贫困问题就解决了。
倾 向 。何香凝在 回忆 中说道 :“ 他们 在翻译 日本社会主义者 的著作的时候 ,把资产阶级译作 ‘ 富 ’ 豪 ,把无 产阶级译作 ‘ 民 ’” “ 细 。 仲恺在 《 民报》上 用的 笔名 ,叫做 屠富 。 】 2即 含消除剥 削之 意。 其后 ,他在 《( 各派社会主义与中国)序》一文中很 明
惠州的名人故事
《惠州的名人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惠州的名人故事。
在惠州呀,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叫叶挺。
叶挺将军可勇敢啦!在战争的时候,他带着士兵们冲锋陷阵,一点都不害怕。
有一次,敌人的火力特别猛,但是叶挺将军没有退缩。
他大声地喊着:“兄弟们,跟我冲!”士兵们看到将军这么勇敢,也都鼓足了劲儿,一起向前冲。
最后,他们打了胜仗。
叶挺将军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付出了很多。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他的勇敢和奉献哦。
还有一位名人叫廖仲恺。
他为了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直在努力工作。
他经常去老百姓家里,听听大家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帮助解决。
大家都很喜欢他,说他是个大好人。
小朋友们,惠州的这些名人是不是很厉害呀?《惠州的名人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了解惠州的名人。
惠州有个叫邓演达的名人。
他特别关心农民的生活。
他看到农民们种地很辛苦,但是收获却不多,就想办法帮助他们。
他教农民们新的种地方法,让粮食能长得更多更好。
有一回,一个村子里的农民因为没有好的种子,庄稼长得不好。
邓演达知道后,马上给他们送去了好种子,还告诉他们怎么种。
到了秋天,农民们收获了好多粮食,可高兴啦!还有一位叫曾生的名人。
他在战争中特别机智。
有一次,敌人想偷袭他们。
曾生发现了敌人的计划,悄悄地带着大家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敌人扑了个空,什么也没得到。
小朋友,惠州的这些名人是不是很棒呀?《惠州的名人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惠州的名人。
惠州有个叫余道元的名人。
他的医术可高明啦!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大病小病,他都能治好。
有个小朋友生病了,一直不好,吃了好多药也没用。
余道元给他看了看,开了几副药,小朋友吃了没多久就好啦。
大家都夸他是神医。
还有一位叫韩荣光的名人。
他画画特别厉害。
他画的小鸟就像要飞出来一样,画的花就像能闻到香味。
很多人都喜欢他的画,把他的画挂在家里。
小朋友们,惠州的名人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中国历史故事-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廖仲恺是怎么死的?廖仲恺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价,也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亲密,后世人将其比喻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廖仲恺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为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公元1925年,本名叫廖恩煦,又叫廖夷白,其字为仲恺,后多以仲恺称之,因此后世人称其为廖仲恺。
廖仲恺虽然说是广东省客家人,但实际上他是华侨家庭出生,他们一家住在美国旧金山,而廖仲恺也是在旧金山出生的。
巩固元1897年,廖仲恺二十岁的时候,与他的妻子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后来又东都日本求学。
正是在日本求学期间,廖仲恺结实了后来的那一批民主革命者,其中包括孙中山。
因为与孙中山的相识,让廖仲恺有了依靠革命运动,解放中国,促使国家富强之心。
所以此后他与自己的的夫人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后来也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门会,并且在同盟会中担任执行部外务科干事,还有天津同盟会主盟人。
从日本求学归来之后,廖仲恺在参加1909年的留学生科举考试之时,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吉林展开革命运动。
因为廖仲恺的积极宣传,使得民主思想得以在吉林地区开花结果,增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
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军政府在广东成立,时任广州都督的胡汉民邀请廖仲恺担任都督府参议兼财政司副司长。
廖仲恺欣然同意,从吉林省来到广东。
后来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让胡汉民跟随他一起前往上海,廖仲恺因此留下来领导广东的财政工作。
在广州管理财政的时候,廖仲恺凭借其留学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以及其本人的理财只能,使广州财政迅速好转,而廖仲恺自己也因为“善于理财”崭露头角。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
然而没有多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回到广州。
而廖仲恺、陈炯明也与孙中山一起回到广州,主持工作担任财政司司长。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兼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之后,廖仲恺开始暗地里策动反袁之事。
廖仲恺故事
廖仲恺故事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侨商家庭。
1893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回到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并于1896年入读香港皇仁书院。
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女儿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使廖仲恺萌生了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
1903年,廖仲恺与何香凝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旅居日本期间,夫妇二人与孙中山先生相识,深为孙中山先生的坚定革命信念与精神打动,他们向孙中山先生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
从此,夫妇二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道路。
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国同盟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
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廖仲恺回到广州,先后担任广东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何香凝也到达广州,协助丈夫。
1912年5月,廖仲恺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但廖仲恺和何香凝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先生,组织发动“三次革命”,奔波于日本、上海和广东等地。
1916年3月22日,在革命者发动多次起义的打击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22年8月,孙中山先生先后会见了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和苏俄使节越飞的代表,决心联俄联共,接受改组国民党的建议。
廖仲恺两次奉命前往日本与越飞会谈,在国民党改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廖仲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央党部工人部部长和农民部部长。
同年,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先生筹建黄埔军校,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
国民党一大后,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
廖仲恺故事的读后感
廖仲恺故事的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廖仲恺事迹简介三、读后感及启示四、总结正文:【引言】最近,我阅读了关于廖仲恺的传记,对其一生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廖仲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他的敬佩之情以及他从中学到的启示。
【廖仲恺事迹简介】廖仲恺,原名廖恩赐,字仲恺,广东省恩平县横江镇人。
他出生于一个侨居美国的华人家庭,从小接受中西文化的熏陶。
成年后,他积极参与中国革命事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
廖仲恺曾担任过广东省长、财政部长等职务,为我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被刺身亡,年仅32岁。
【读后感及启示】阅读廖仲恺的故事,我深感他的英勇与坚毅。
在革命事业中,他始终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他依然义无反顾地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廖仲恺的一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鞭策和激励。
从廖仲恺的事迹中,我感悟到以下几点启示:1.爱国心:廖仲恺一生都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崇高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坚定信仰:廖仲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始终坚定信仰,毫不动摇。
我们要学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3.勤奋学习:廖仲恺一生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己。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
4.乐于奉献:廖仲恺乐于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把握机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总结】读完廖仲恺的故事,我对他的一生充满了敬意。
廖仲恺的名人事迹故事
廖仲恺的名人事迹故事廖仲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廖仲恺的名人事迹故事吧!廖仲恺的名人事迹1997年,廖仲恺从美国旧金山陪同母亲回到祖国。
甲午战争的惨败,戊戌变法的夭折,使他一心想着寻求救国道路,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聆听了孙中山的革命演讲,非常佩服,积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担任广东省军政府总参议,并且兼管财政,在几个月时间里,把广东财政整理得井井有条。
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他担任财政部次长,全力整理财务,筹措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
1922年6月,他被叛将陈烱明逮捕囚禁,后经夫人何香凝多方营救,8月获释。
此后他代表孙中山与苏俄代表会谈。
1924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决要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付诸实施。
1925年8月,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右派相互勾结,密谋策划,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口,将他暗杀了。
人物简介廖仲恺,男,(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人物评价邓颖超:“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树了光辉的业绩。
他们坚持原则,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周恩来和廖仲恺的革命故事
周恩来和廖仲恺的革命故事周恩来和廖仲恺的革命故事周总理的一生,国人皆知;总理的丰功伟绩,世人皆晓。
但是,是谁把他从法(国)德(国)引荐回国参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知者不多。
这个人就是祖籍惠州、祖居地在梅县程江镇,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代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7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廖仲恺。
1917年7月,廖仲恺随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先后被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廖仲恺以代表身份出席大会,并任大会党务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查委员会委员。
在会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廖仲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4年2月,蒋介石擅自辞职后,廖仲恺代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7人筹备委员委员长,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等种种困难,开展筹建工作。
同年5月被孙中山特派为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代表。
军校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设立政治委员制度。
有一次,廖仲恺约见了在政治部协助工作的原广东大学教授、中共党员张申府,问他有无适合人选推荐到军校工作。
张申府当即应承,向廖仲恺推荐了十几个留欧学生,其中第一名就是周恩来。
据此,1924年2月6日,在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成立会上,廖仲恺正式向孙中山汇报、推荐了周恩来,称说他“是一个很能干、很有经验的年轻共产党人”。
孙中山听后,当即表示同意,并说:“军校需要这样的人才,如果周恩来回来旅费有困难,我们可以立即给他汇去。
”“国民党员也罢,共产党员也罢,现在都是本党的人了,都一起来做革命事业。
下一步还可多吸收一些中共的人来。
”随后廖仲恺即通过广东中共负责人联系上周恩来,并寄去旅费。
周恩来亦答应处理好那边事情,即启程回国。
三个多月后,即1924年6月6日,周恩来接到中共的调令,正式启程回国。
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
廖仲恺精神
论廖仲恺精神的内涵与启示李蝉聪化工学院高分子111班摘要廖仲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
贡献的了毕生精力,他的丰功伟绩,永垂千史。
廖仲恺先生以其毕生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及高尚的爱国情怀,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关键词廖仲恺精神启示大学生爱国主义一廖仲恺的生平1877年4月23日(清光绪三年三月初十)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华侨家庭。
1893年十六岁时,父亲病故,陪同母亲回到祖国。
1897年10月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1902年秋赴日留学,结识了孙中山,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
1905年廖仲恺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协助孙中山从事反袁、护法斗争,致力于筹措革命经费和组织革命力量的活动,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坚决地肩负起孙中山未竟事业的责任,忠实执行其遗言,更加积极贯彻三大革命政策。
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中央党部大门前,遭到国民党右派势力指使的暴徒暗杀。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仲恺先生伴侣)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仲恺农工学校(即为如今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
二廖仲恺精神廖仲恺在为人处事方面堪称典范及道德楷模,在其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二十多年时间内,他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忠诚、果敢等道德情操,获得了世人的认同与广泛称赞,同时也是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精神是仲恺精神的核心。
家庭教育是廖仲恺爱国情怀萌生的土壤,他的父亲廖竹宾曾经任职于美国旧金山汇丰银行,并成为当地有名的华侨#廖竹宾一向热爱祖国,并在教育子女上主张以国学为先。
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在19世纪末爆发的排华运动对其影响最为深刻#廖仲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社会背景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经常从父亲口中听到侨胞受到迫害的事情,进入大学后,廖仲恺经常听到美国人辱骂中国人为黄狗,并亲眼目睹了流氓用石块袭击华侨的事情,特别是旧金山警察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华侨迁居别处的事情更令其愤愤不平#美国社会这种排华的行径撞击着廖仲恺这颗幼小的心灵。
纪念廖仲恺弘扬仲恺精神
廖仲恺血衣之迷
廖仲恺遇难时的血衣,被 夫人何香凝苦心收藏保管多年,
是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它在抗日战争时期散失,遗落
何方,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3.北伐革命,国共合作
廖案发生后,汪精卫、蒋介石、许崇 智三人被授权组成特别委员会。胡汉 民被排斥在特委会之外。蒋介石借机, 地位迅速上升。抗战期间,胡毅生被 蒋任命为国府委员。耐人寻味。
3.北伐革命,国共合作
1924年1月,蒋 以“环境恶劣, 办事多遭制肘” 为由,带宋美龄 回浙江奉化。
3.北伐革命,国共合作
1924年3月1日,廖 辞去广东省长职务, 一心搞好军校筹备 工作。5月,孙委 任蒋为黄埔军校校 长,廖为党代表。 6月16日,黄埔军 校开学典礼。蒋介 石不得不说:廖仲 恺“襄助总理,手 创本校”。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1877年4月23日,廖仲恺(原名恩煦, 又名夷白),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 个华侨家庭。
1、美国出生,日本留学
父亲廖竹宾早年在香港教会开办的 圣保罗书院读书。毕业后在香港汇 丰银行当职员,后调往汇丰银行美 学校将这 国旧金山分行服务。 一天作为 1875年升任该行副经理,成为旧金 校庆纪念 山华侨中很有社会地位的人物。生 三子一女:廖恩寿、廖恩煦、廖静 日 仪、廖恩勋。 其中,廖仲恺出生于1877年4月23日, 排行第二。
2.辛亥革命,反袁护法
海军指挥学院
廖仲恺囚禁地
十六年后,廖的儿子廖承志1934年11月- 1936 月12月,被张国焘强加上“特务”的罪名, 开除党籍,囚禁起来。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 里,他一直在保卫局的监视下戴着手铐行军。 爬雪山,过草地,历尽磨难。张国焘之所以 没有马上杀他,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著名的国 民党左派廖仲恺、何香凝之子,杀了他不好 向党中央交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多才多艺, 不仅懂好几门外语,还会画画、刻写蜡纸。 1936月12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张国焘 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公开承认逮捕廖承志 是错误的,恢复了廖承志的党籍和自由。此 时,廖承志百感交集,他把随身携带的装满 画笔的口袋挂在窑洞的墙上,诙谐地作了三 个揖:“感谢救命之恩!”
廖仲恺的爱国情怀与高尚品德
黄兴对于教育的重视 , 充分体现 了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
得学校学不到的内容与知识,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与 的教育理想 , 他为此 而呕心沥血 , 奔走呼吁 , 在临终前 , 黄兴还念念 而是将 目光 影响的深入。 黄兴通过社会规范来影响与教育世人, 让其与资产阶级 不忘教育。黄兴 的教育观并不是根植于 自然经济之中,
国家共命运 , 这是其资产阶级教育观的重要体现 。
三、 理 论 与 实践 相结 合 , 推行 普 及教 育
投 向了全中国, 即为救亡图存之教育 。他 的教育思想就是来源于对 教育及实业 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 。黄兴还非常重视德 育的培养 , 在
在黄兴的教育思想中 , 包含有中国传统 的教育思想 特征 , 同时 其早年担任私塾教育的时候就善于培养学生真诚 、谦虚 l 生格 的培 也有着西方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他的社会实践 , 巧妙地将两者进 养 , 尤其反对社会上存在的只教书 、 不育人现象。在其 归国后 , 黄兴 行 了完美的融合 , 因而黄兴也成为 了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 , 在教育
国民党领袖廖仲恺先生是 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且具有 的事情 。 进人大学后 , 廖仲恺经常听到美国人辱骂中围人为黄狗 , 并 高尚的道德风范 , 他的爱 国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其内容主要包 亲眼 目睹了流氓用石块袭击华侨 的事情 , 特别是旧金 山警察通过暴
迫使华侨迁居别处的事情更令其愤愤不平。美闰社会这种 括: 联合共产党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 扶助T农运动及加强国家民主 力手段 ,
题具体分析 , 认为真理不是两种极端 , 而位于极端之间。例如 : 黄兴 的建设与培养 , 尤其是其渐进性及科学性方法方面。黄兴针对他 的 肯定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 但他也反对教育万能论。在注重理论与实 教育思想进行着大量的实践 , 对 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 践相结合 的过程中, 更注重深思与力行的关系 。黄兴始终认为教育 的作用 。 同时 他对教育作用的深刻领悟 , 一定程度上纠正 了当时的 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 , 尤其是对人道德的培养 , 要做到为人 、 为 国的 错误认识 , 同时对 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
经典爱国故事7篇_有意义的爱国故事
经典爱国故事7篇_有意义的爱国故事中国,是⼀个命运共同体集体荣誉感很强烈的国家,读爱国故事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国家的⼒量。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爱国故事5篇,供⼤家参考。
爱国故事1邓世昌殉国⾃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直是爱国军⼈引以⾃豪的志向。
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更令⼈崇敬。
在中⽇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批海军军官中的⼀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常对⼠兵们说:“⼈谁⽆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邓世昌多次表⽰,如果在海上和⽇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海!这年9⽉的⼀天,⽇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
⼀场海战打响了。
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旗被击落。
邓世昌⽴即下令在⾃⼰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中最英勇,前后⽕炮⼀齐开⽕,连连击中⽇舰。
⽇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
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马⼒向⽇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
这⼤⽆畏的⽓概把⽇本⼈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海底。
200多名官兵⼤部分牺牲。
邓世昌曾被部下⽤救⽣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还,毅然退出救⽣圈,沉⼊⼤海,献出了⽣命。
爱国故事2英雄颇罗鼐西藏地区很早以前就和内地有密切联系,有名的⽂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就是证明。
到了元朝,西藏归⼊中国版图,正式由中央政府管辖。
但是总有⼀些⼈,想把西藏分裂出去,制造动乱。
这种⾏为遭到西藏⼈民的坚决反对。
清朝的时候,有⼀年,西藏的⼏个有权势的⼈发动武装叛乱,杀害了执政官康济鼐并陰谋叛离清朝。
清朝政府接到喇嘛的报告,⽴刻派兵平叛。
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时难以赶到。
这时候,驻守后藏的执政官颇罗鼐挺⾝⽽出,率领9000精兵向拉萨进军,和叛军展开激战。
仲恺精神
弘扬仲恺精神内容提要:“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树了光辉的业绩。
他们坚持原则,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本文试图通过归纳概括仲恺精神,深入挖掘其科学内涵,以此纪念廖仲恺先生诞辰135周年,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应该如何把仲恺精神体现在生活中。
关键词:廖仲恺;精神;大学生作者简介:陈雄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建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坚实支持者,《廖仲恺何香凝略传》学习者廖仲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挚友。
廖仲恺先生多年来追随着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立下了丰功伟绩,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那种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勇往直前、大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奉公廉洁的高尚品德,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一、什么是仲恺精神?“人生最重要的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这是廖仲恺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后人留下一种高尚而伟大的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宝贵精神。
那么,什么是仲恺精神呢?由于学者们立足的角度不同,故对仲恺精神的表述也不同,但仔细比较后,不难发现学者们对仲恺精神的研究存在某些共同之处。
有些学者认为仲恺精神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第一,忠于党国事业,努力工作的精神;第二,全心全意为民众谋利益的精神;第三,爱憎分明,秉公办事的精神;第四,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
有的学者则把仲恺精神浓缩提炼,认为仲恺精神最闪光的亮点就是赤诚爱国,坚持革命,不怕牺牲。
蒙光励在《略论仲恺精神》一文中,将仲恺精神概括为:第一,具有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第二,具有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第三,具有鞠躬尽瘁、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历史趣闻廖仲恺有哪些人物事迹?廖仲恺都做过什么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廖仲恺有哪些人物事迹?廖仲恺都做过什么事?导语: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
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
他是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
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1925年被暗杀。
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回国。
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
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
次年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
廖仲恺生于美国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
1893年回国。
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外务科负责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广东任都督总参议。
1913年随孙中山逃亡日本。
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内发表文章,赞扬十月革命。
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
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
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被暴徒杀害,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中山陵侧。
经调查后相信暗杀是国民党右派所为,当中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
廖仲恺1897年与何香凝结緍。
何香凝同为国民党左派。
廖梦醒为廖仲恺之女。
廖承志为廖仲恺之子,廖晖为其孙,二人皆在中共负责生活常识分享。
廖仲恺的爱国精神
廖仲恺的爱国精神
诺贝尔中心园中二班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要给大家讲讲廖氏家族中廖仲恺爷爷的故事。
廖仲恺爷爷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真挚朋友。
从20世纪初就追随孙中山爷爷共同战斗,在协助孙中山爷爷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与建设黄埔军校、巩固广东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仅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而且也留下了爱国、奉献、勤奋、实干、廉洁奉公、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品质。
爱国精神是廖仲恺爷爷精神品质的核心和主线。
他在美国旧金山出生长大,侨居美国时,父亲就经常教育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并接受了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教育,他牢记父亲的教导并且一生都坚信:“祖国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所寄托的地方,灵魂没有寄托的人,生命没有寄托的人,就像树叶离开树枝一样,失去了营养的供给,就会焦枯而死的。
所以,爱自己的祖国,就像爱护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生命一样。
”步入青年,他回到祖国,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他产生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
1905年加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直至1925年8月20日被国民党右派、帝国主义收买的凶手杀害。
虽然二十多年
经历坎坷,但他的爱国精神始终没有变,他为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以至宝贵的生命。
热爱祖国是他终生矢志不移的精神品质。
廖庭宽
2012-3-25。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生平简介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生平简介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廖仲恺生平简介廖仲恺于1877年出生在美国的加州一个旅美的华工家庭里,廖仲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在金山病故了,所以廖仲恺就跟着母亲回到了广州。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之后,廖仲恺深觉西方文化的重要,于是潜心学习西学。
廖仲恺的婚姻是在叔父的安排之下结成了,他的妻子是香港的地产商的女儿何香凝。
婚后二人和哥哥廖恩寿一家住在广州的廖公馆里,夫妻二人在二楼的阳台为自己搭了一个小窝,也就是在这里,素不相识的父亲二人开始了相识相爱。
后人出洋留学成为风气,所以廖仲恺也希望去日本留学。
尽管家里人反对,但是妻子何香凝却非常支持,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细软陪嫁首饰,为廖仲恺凑钱。
1903年,夫妻二人先后娶了日本学习。
廖仲恺考入了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学习,之后又到了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学习。
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他们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
辛亥革命之后,廖仲恺夫妻二人跟随孙中山回到了祖国继续革命事业。
可以说廖仲恺夫妻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后来廖仲恺就开始了自己几年的国内革命生涯,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
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杀害。
廖仲恺妻子廖仲恺妻子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建立民国的功臣何香凝。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出生在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中,生活富裕。
母亲希望何香凝能够和其他的大家闺秀一样贤良淑德,就给何香凝缠小脚。
何香凝从小就听到女兵的故事,羡慕她们的一双“天足”。
所以母亲每次给何香凝缠脚,何香凝就用剪刀把裹脚布给剪断,前几次母亲还都会再给她缠上去,但是何香凝倔强,不肯缠足,只要缠上就剪掉,后来母亲对这件事情也就作罢了。
廖仲恺和中国革命
作者: 余炎光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0-51页
主题词: 军官学校;廖仲恺;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中国人民;孙中山;少年时期;九二四;香港;
领导工作
摘要: <正>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的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挚友。
廖仲恺诞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爱国侨商家庭。
少年时期是在美国排华风潮日益猖獗的环境下渡过;稍长以后,又在香港学习。
祖国积弱,华侨的遭受欺凌,以及香港同胞饱受殖民者的压榨等等客观实际,使他的爱国思想逐渐滋长。
本世纪初,廖仲恺便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直至贡献了宝贵的生命。
他“一生苦斗,革命为党,牺牲为国”。
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人的学习和崇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故事:终身为救国的廖仲恺爱国故事:终身为救国的廖仲恺
1997年,廖仲恺从美国旧金山陪同母亲回到祖国。
甲午战争的惨败,戊戌变法的夭折,使他一心想着寻求救国道路,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聆听了孙中山的革命演讲,非常佩服,积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担任广东省军政府总参议,并且兼管财政,在几个月时间里,把广东财政整理得井井有条。
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他担任财政部次长,全力整理财务,筹措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
1922年6月,他被叛将陈炯明逮捕囚禁,后经夫人何香凝多方营救,8月获释。
此后他代表孙中山与苏俄代表会谈。
1924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决要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付诸实施。
1925年8月,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右派相互勾结,密谋策划,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口,将他暗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