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的繁殖管理

合集下载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奶牛繁殖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农场管理计划,旨在确保奶牛群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这个计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性成熟和配种:首先,需要确定奶牛群的性成熟期。

这可以通过监测奶牛的身体状况、月经周期和性行为来确定。

一般来说,奶牛的性成熟期在12个月到15个月之间。

随后,需要选择适合的种牛来进行配种。

种牛应该具备良好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生产力。

可以通过与专业兽医和奶牛买卖市场合作,来选择合适的种牛。

为了提高繁殖效益,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

这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优质的冷冻精液和适当的设备进行操作。

授精的时机应该在奶牛的排卵期。

2. 妊娠和妊娠诊断:成功的配种后,需要确定奶牛是否怀孕。

可以使用超声波和血液检测等方法进行妊娠诊断。

一般来说,怀孕的奶牛在28天后可以检测到胚胎的存在。

对于未怀孕的奶牛,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再次配种。

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奶牛的排卵周期和繁殖历史进行调整。

3. 妊娠管理:一旦确定奶牛怀孕,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护理。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饲料和水,保持干净和舒适的栖息地,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适当的营养补充也是重要的,尤其是钙和矿物质。

妊娠期通常为280天,但具体时间可能根据奶牛的品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应根据奶牛的妊娠情况,调整饲养和管理方案。

4. 分娩和照顾新生牛犊:一旦奶牛进入分娩期,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分娩环境和护理。

这包括干净和舒适的分娩箱,适当的照明和温度控制,以及监测分娩过程的专业人员。

分娩后,新生牛犊需要适当的护理和饲养。

这包括及时的初乳喂养,适当的饲料和水供应,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等。

新生牛犊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应被密切监测和记录。

5. 繁殖管理和再生产:在奶牛的繁殖历史中,应记录和评估每次配种的效果和结果。

这包括怀孕率、流产率和新生牛犊的成活率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调整和改进繁殖策略,以提高繁殖效益。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技术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技术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技术奶牛繁殖是奶牛场的核心业务之一,繁殖质量、繁殖效率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奶牛场需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繁殖管理,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以实现奶牛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保证奶牛的饮食、卫生、生活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增加其繁殖力。

1. 饲料控制奶牛在孕期、哺乳期和怀孕期的饲料有不同的需求,应按照需求适当调整饲料排量,保证奶牛的饲料均衡,避免饲料浪费,同时也避免因营养过剩、不足而影响奶牛的繁殖效果。

2. 排泄管理对于奶牛的排泄物也需要进行合理管理,以避免奶牛身体不适,降低其繁殖效益。

建议采用科学合理的露天排泄地、收集器等方法,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卫生环境。

3. 驱虫灭蝇奶牛场需要定期进行驱虫灭蝇,以避免各类害虫对奶牛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减少细菌感染可能性,从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

二、繁殖管理1. 牛群档案奶牛场应建立牛群档案,数据需要详细记录奶牛的个人信息、身体状况、饲养管理及繁殖情况。

通过对牛群记录、统计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牛群的繁殖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管理。

2. 公牛管理公牛的选用是指通过对个体性状、遗传基础、血缘关系、繁殖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选取的优良公牛。

选择好的公牛可提高繁殖成果,从而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公牛在进行繁殖管理时,还应注意其饲养管理、健康、力量等方面的保护和管理。

3. 繁殖科技与传统方法相比,现代奶牛繁殖科技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益。

常见的繁殖科技包括人工授精、移植胚胎等技术。

选用适当的繁殖科技,可以达到更好的繁殖效果,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三、疾病防控疾病在奶牛繁殖管理中是常见的问题,不仅给奶牛带来健康风险,还可能影响其繁殖成果。

因此,对疾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1. 预防接种奶牛在出生后需要接种各种疫苗,这样可以建立免疫屏障,预防病毒感染,保障其健康。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奶牛繁殖管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指在奶牛的繁殖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奶牛能够受精、怀孕、生产并健康成长的活动。

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奶牛繁殖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介绍奶牛繁殖管理技术,以便更好地推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发展。

第一,受精技术。

受精技术是指人工诱导或控制、帮助奶牛受精的技术。

受精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奶牛的繁殖能力,使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多的牛奶,提高了牛奶产量。

此外,它还可以改变奶牛的性格,让它更加活跃,更加容易接受管理。

其次,饲养能力提高。

饲料技术是指为了保证奶牛生长健康,在指定时间内合理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恰当地提供谷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保证牛的健康生长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还应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以免牛群感染及传播多种病毒和寄生虫病。

第三,传统技术。

一些传统技术如提高受精效率和预防乳房病等也是需要重视的。

受精效率是指奶牛能够怀孕的可能性,而有效的受精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受精效率,从而提高产犊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乳房病,以保护奶牛的健康。

最后,应用奶牛基因技术来提高牛的繁殖质量。

基因技术是指根据牛的基因组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改造和改动其遗传特征,以提高繁殖质量的技术。

通过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奶牛的繁殖能力,从而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包括受精技术、饲养技术、传统技术以及奶牛基因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奶牛的繁殖周期,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发展。

牧场五大繁殖管理措施

牧场五大繁殖管理措施

牧场五⼤繁殖管理措施繁殖障碍问题是造成奶⽜淘汰的第⼆⼤重要因素。

那么作为牧场繁殖⼈员如何提⾼牧场的繁殖效率呢?下⾯我从以下⼏个措施分析,从⽽提⾼奶⽜繁殖效率。

理解繁殖功能⾸先要理解母⽜的⽣殖解剖学。

奶⽜的繁殖功能是卵巢、⼦宫、下丘脑和脑垂体之间通过⽣殖激素的相互作⽤来调节的。

如果其中任意组织不能与其他组织有效地相互作⽤,就会导致不孕。

措施⼀繁殖资料建⽴1.建⽴⽜只⽜籍卡每⼀头⽜都应有⼀张⽜籍卡,其内容应包括⽜号,出⽣⽇期和花纹,性别,出⽣重,在胎天数,⽑⾊,⾎统,个阶段⽣长情况,个胎次产奶情况,分娩产犊情况以及体形线形平分等。

2.建⽴⽜只挡案册记载每头⽜的出⽣⽇期、系谱、分娩⽇期、胎次、配种⽇期、配种次数、受孕⽇期、不正产⽇期等情况。

3.建⽴⽜只分娩记录册记载每⽉每头⽜分娩情况、产道情况、胎⾐状况、胎⼉性别。

4.建⽴⽜只发情记录本记录每天⽜只发情状况、出⾎等情况,预测⽜只下次发情⽇期。

5.建⽴⽜只配种记录本记载每⽇配种⽜只、所⽤公⽜号、耗⽤精液数、初配与复配等情况。

根据记录统计每⽉受孕率、情期受胎率、⼀次受胎率。

6.建⽴⽜只受孕记录本记载每⽉受孕⽜、怀孕⽇期、预测分娩⽇期、实产⽇期,按照预产⽇期按时进⾏⼲奶⼯作。

7.建⽴⽜只疾病记录本记录治疗⽜只的疾病状况、⽤药剂量、愈后情况,便于总结结经验提⾼今后的诊断素质。

8.系谱建⽴它是⽜群⼀个繁殖年度(上年10⽉⾄次年9⽉),记录每头⽜繁殖配种的全过程。

⽤电脑对繁殖资料做统计⽅便繁殖⼈员对⽜群做整体和单个⽜只的分析。

⽜群资料的掌握对繁殖⼈员来说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发情的判断,⽐如判断假发情。

措施⼆产后⼦宫的护理⼀、预防⼦宫炎的发⽣⼦宫感染是奶⽜繁殖障碍的重要因素之⼀。

⼦宫感染直接影响受胎率,造成奶⽜的胎间距变长,影响繁殖效率,给牧场带来巨⼤损失。

所以预防⼦宫炎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先,我们应搞好产房的卫⽣。

良好的卫⽣环境可以很好的减少病源微⽣物,从⽽减少奶⽜⼦宫感染感染的机会。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

韩金生伊利集团第一示范牧场繁殖管理是奶牛场生产管理的关健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怀孕、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天。

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

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400天,适宜的泌乳期范围为280-340天,产后适宜的配种时间为60-120天。

胎间距过短,影响胎次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奶牛若失去了繁殖能力,也就失去了饲养价值,而不得不被淘汰。

奶牛因繁殖问题被淘汰的,占成母牛淘汰数的比例,一般达30%以上。

奶牛因健康原因淘汰占成母牛淘汰数的70%,其中因繁殖而被淘汰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淘汰胎次最低,奶牛因繁殖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高于其它疾病,如肢蹄病和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奶牛繁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发情管理、配种管理、妊娠管理、分娩管理。

A. 奶牛的发情管理:发情和排卵是母牛繁殖活动的主要生理现象,也是母牛能否配种受胎的首要条件,排卵是发情的目的和结果。

奶牛每隔一定时间要发情一次,两次发情的间隔天数称发情周期。

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左右,而18-25天的占80%以上。

发情周期的出现,主要是由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周期性活动的结果。

母牛在下次发情前5天黄体开始萎缩,卵泡开始发育,逐渐成熟,成熟的卵泡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引起母牛发情。

母牛的排卵时间在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平均27小时左右)。

排卵后6-8小时开始形成黄体,经4天黄体开始分泌孕酮,排卵后8天黄体体积最大。

若母牛配种妊娠,妊娠黄体维持到分娩后30天才萎缩,未妊母牛的性周期黄体于排卵后14-15天或下次发情前5天开始萎缩。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提高奶牛场繁殖效率,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制定本繁育工作制度。

1.2 原则(1)科学饲养,规范管理,确保奶牛健康。

(2)加强繁殖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先进繁殖技术。

(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

二、组织机构2.1 设立繁育部门,负责奶牛场的繁殖工作。

2.2 繁育部门设繁育经理、繁育员、兽医员、营养员、接产员、饲养员等岗位。

三、繁育工作内容3.1 繁育计划根据牧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繁育计划,包括繁育目标、繁殖周期、配种方案等。

3.2 奶牛发情观察和配种(1)繁育员负责奶牛发情观察,记录奶牛发情时间和配种时间。

(2)繁育员负责配种工作,确保奶牛在适宜的繁殖周期内完成配种。

3.3 孕检和分娩管理(1)兽医员负责孕检工作,定期对奶牛进行孕检,确保奶牛的正常妊娠。

(2)接产员负责分娩管理,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分娩并发症。

3.4 犊牛饲养和管理(1)饲养员负责0-6月龄犊牛的饲养工作,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2)饲养员负责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奶牛在围产期内的营养需求。

3.5 繁殖记录和数据统计(1)繁育员负责繁殖记录工作,详细记录奶牛的繁殖情况,为繁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营养员负责数据统计工作,分析繁殖数据,为繁殖决策提供依据。

四、繁殖技术研究和推广4.1 繁育部门负责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4.2 定期组织繁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繁殖技术水平。

五、繁殖设备和设施管理5.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2 定期对繁殖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保障繁殖工作顺利进行。

六、繁殖卫生和防疫6.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卫生和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2 定期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奶牛免疫力。

七、繁殖目标和考核7.1 设立繁殖目标,包括繁殖率、产奶量、牛奶品质等指标。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技巧以及它们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首先,一个合理的饲养环境对于奶牛的繁育与管理非常重要。

奶牛需要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的住所,以便它们能够放松身心,提高产奶能力。

此外,饲养场的空气质量也十分重要,通风设备的安装可以帮助奶牛排出身体内的热量,从而提高其舒适度和产奶效益。

二、科学的饲料配给饲料是奶牛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的饲料配给不仅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还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和品质。

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需根据奶牛的体重、体型、年龄和生产阶段等因素来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此外,定期进行饲料检测和饲料质量评估也是提高奶牛繁育与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合理的繁育计划合理的繁育计划可以帮助奶牛产生更多的优质后代,并提高整个养殖群体的质量。

繁殖方法的选择、配种时机的把握、优质种牛的选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定期进行繁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提高奶牛繁育效果的关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养殖者判断奶牛的受孕率、发情周期和生殖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繁殖策略。

四、疾病防治与养分管理在奶牛繁育与管理过程中,疾病防治和养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疾病检测和草地的草质评估,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此外,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养分补充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产奶能力。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安装身体传感器来监测奶牛的活动和健康状况,以实现更好的生产管理。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效率,帮助养殖者制定更有效的繁育和管理策略。

六、培训与知识分享最后,对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培训和知识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繁殖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

奶牛繁殖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
草 食 动 物
奶 牛因繁殖原 因造成 的经济损失高 于其他疾 病。因此 , 搞好奶 牛繁殖管理 , 对提高奶 牛产奶量和增加饲养奶牛 的经
济效益有重要 意义。 1 繁 殖管理 繁殖管理是奶 牛生产 的关健环节 ,奶 牛只有 经配种 、 怀 间一 般 为 1 8 — 2 1 d , 一 般 来说 , 奶牛 发情开始 后 1 8 2 4 h配 种 效 果 最 好。 春秋两季母牛发情较旺 , 发情时 间一般为 1 ~ 3 d ,发情多在午前 , 发
、 钴1 、 锰 、 钙 、 磷等。 同时 , 可注射药物保胎 , 于妊娠后 2 个月 跨 时站立不 动 , 即所 谓站立 同时爬跨 其他母 ; 性 兴 一 黑 龙发情 江省, 拜泉 县畜 牧 水 产 技牛 术推 广 中心。铜 拜泉 6 0 0 —
奋, 即精 神不 安 , 不停走 动 , 不 时哞 叫 , 食 欲减退 , 产 奶量 下
生产奶量。
渐变 白而浓 厚 , 具有牵缕性 , 有时带 有少量 的血样分泌物流出。发情母
牛食欲下降 , 产奶量 明显减少 , 体温
升0 . 5 — 1 . 0 ℃。如出现上 以上 特征 , 应及时考虑配种 , 以免错过时机。
母牛 比平时烦躁 , 喜哞叫 , 不安
静, 愿 接近其它母牛或公牛 , 并 主动 爬跨 。有时伴有滴 尿或发 出低短 的 呻 吟。 发情 时食 欲减退 , 产奶量 明显
张 德 伟
下降 。青年母牛 比老年母 牛的性兴
奋强烈 , 但各 自不尽相 同, 必须 注意 观察 。 在外部观察 的基础上 , 还应请 技术员进一步做直检。养 牛者每天 要观察不少于 3次 ,以便发现发情 牛及接受爬跨的时间 ,及 时请人工
情周期的出现主要是 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周期活动 的结果。 母 牛在下次发情前 5 d黄体开始萎缩 ,卵泡开始发 育 ,逐渐 成 熟, 成 熟的卵泡分泌大量雌激素 , 引起母 牛发情 。 母牛的排卵

教你奶牛场的繁殖技术

教你奶牛场的繁殖技术

教你奶牛场的繁殖技术奶牛的繁殖是奶牛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繁殖策略和技术可以提高奶牛场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奶牛的繁殖周期、繁殖策略以及常用的繁殖技术。

奶牛的繁殖周期奶牛的生殖器官完全发育的时间与品种、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一般为6个月至1年,正常生理周期为21天左右。

繁殖周期分为发情、受胎、妊娠和分娩四个阶段。

发情期奶牛的发情通常在接近季节交替(春季和秋季)时出现,也可能因为饲养、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而发生滞后或异常。

发情期为1-2天,奶牛会表现出行为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挑拨同伴等行为。

受胎期在发情期内,若未受孕,则周期结束后进入“空怀期”,紧接着便会再次进入发情期;如果受孕成功,则进入受胎期,受胎后奶牛将不再发情。

妊娠期受胎成功后,奶牛进入妊娠期,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在妊娠期间,奶牛需要特别关注饮食、运动、保暖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分娩期妊娠期结束后,奶牛即将进入分娩期。

分娩前6-8周,奶牛需要接受适当的饲养管理和疫苗注射,以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分娩时,奶牛需要安静、温暖、干燥的环境,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督导和辅助分娩。

繁殖策略奶牛场的繁殖策略通常包括选配、配种和废牛选育等方面。

选配在选配方面,奶牛场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强健体魄和适应力强的种公牛和种母牛,进行繁殖配对。

配种在配种方面,传统的人工配种已经逐渐被人工授精和人工受精所代替。

人工授精采用冷冻或液态精液进行,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传染病传播风险小等优点;人工受精则可以进行胚胎移植和优生优育等深入操作。

废牛选育在废牛选育中,奶牛场要及时对出现不良繁殖状况、身体疾病或退产等情况的奶牛进行淘汰,以保证整个牧区的繁殖健康。

常用的繁殖技术除了上述繁殖策略,奶牛场还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的繁殖技术。

冷冻精液技术冷冻精液技术是现代奶牛繁殖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先将精液冷冻保存,再运输到需要的地点进行人工授精或人工受精。

奶牛繁殖管理

奶牛繁殖管理

奶牛繁殖1.总则1.1奶牛繁殖技术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提高本地区的奶牛繁殖技术的整体水平,强化该项技术的管理与考核,制订本管理规程。

1.2本规程是根据国家农业部农垦局1998年制订的《奶牛场技术管理规范(草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而制订。

2.繁殖技术指标2.1年受胎率≥90%2.1.1计算公式:年受胎率=年受胎母牛头数/年配种母牛头数*100%2.1.2统计方法:(1)统计日期为繁殖年度,即由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

(2)繁殖年度内受胎两次以上的母牛(包括正产两胎和流产后受胎),受胎头数和配种头数分别统计。

(3)配种后两个月以内出群(淘汰、死亡、出售等)不参加统计、配种两个月后出群一律参加统计。

(4)以配种两个月的妊娠结果作为确认受胎头数的最低期限,(也作为以下指标中的定胎期限)。

2.2年情期受胎率≥50%2.2.1计算公式:年情期受胎率=年受胎母牛头数/年配种总情期数*100%2.2.2统计方法(1)凡输精的情期均应统计在内。

如最后一次配种距出群日不足两个月的牛,该情期不参加统计,但此情期以前的情期配种必须参加统计。

(2)统计日期由上年10月1日至本年的9月30日。

2.3平均产犊间隔≤410天2.3.1计算公式:平均产犊间隔=年受胎母牛头数/年配种总情期数*100%(应该是连续两次产犊之间相隔的时间)2.3.2统计方法按自然年度统计(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未足月活产和足月(270天以上)早产母牛,参加产犊间隔统计,但流产母牛均不统计。

2.4年繁殖率≥85%2.4.1 计算公式:年繁殖率=年实际产犊母牛头数/年初可繁殖母牛头数*100%2.4.2统计方法(1)按自然年度统计,年内生两胎的以两头计算。

一次产双胎的以一头计算,早产在妊娠达7个月以上的参加年实际产犊母牛头数统计,不满7个月的不计入年实际产犊母牛头数。

(2)年初可繁殖母牛头数指年初(1月1日)起的成年母牛头数和年初满18个月龄的和年初虽未满18月龄,但在本年度产犊的头数。

奶牛场繁育日常管理制度

奶牛场繁育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奶牛场繁育管理工作,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保障奶牛品种优良,确保奶源质量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奶牛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奶牛场所有繁育环节,包括种公牛、母牛的选育、配种、产犊、哺乳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养殖、规范操作、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繁育规划第四条奶牛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繁育规划,包括品种选择、繁殖计划、繁育目标等。

第五条品种选择应优先考虑适应性强、产奶量高、乳脂率高的优良品种。

第六条繁殖计划应结合母牛繁殖周期,合理安排配种时间,确保母牛受孕率和产犊率。

第七条繁育目标应明确,包括提高奶牛繁殖率、降低繁殖成本、提升奶产品质量等。

第三章种公牛管理第八条种公牛选择应严格遵循品种优良、遗传性能稳定、生长发育良好的原则。

第九条种公牛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第十条种公牛饲养管理应按照科学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种公牛的健康和活力。

第十一条种公牛交配前应进行精液品质检测,确保精液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章母牛管理第十二条母牛选择应遵循品种优良、遗传性能稳定、生长发育良好的原则。

第十三条母牛饲养管理应按照科学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母牛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第十四条母牛繁殖周期应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合理安排配种时间。

第十五条母牛配种后,应定期监测受孕情况,确保受孕率。

第五章配种管理第十六条配种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

第十七条配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配种技术。

第十八条配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配种成功率。

第十九条配种后应进行妊娠诊断,确保母牛受孕。

第六章产犊管理第二十条产犊前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母牛健康状况、预产期等。

第二十一条产犊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母牛和新生犊牛的健康状况,确保产犊安全。

第二十二条产犊后应及时处理胎衣,预防母牛产后疾病。

第七章哺乳管理第二十三条哺乳期间,应保证母牛和犊牛充足的营养,提高奶产量。

北方奶牛繁殖管理技术

北方奶牛繁殖管理技术

北方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引言北方地区是奶牛养殖的重要区域之一,因其气候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对奶牛繁殖管理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北方奶牛繁殖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并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

1. 繁殖目标的确定繁殖目标的确定是奶牛繁殖管理的首要任务。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饲料条件的限制,一般的繁殖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奶牛的繁殖力:通过选育高繁殖力的种牛,提高整个牛群的繁殖能力,以增加产犊率和断奶仔犊率。

•提高奶牛的适应性:选择适应北方气候和饲料条件的品种,使其具备强大的抗逆能力,能够在北方环境下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选育高产奶牛和提高奶牛的产奶周期,以增加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期。

2. 种牛的选择与管理种牛的选择和管理是保证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北方地区,选择适应性强、健康状况好的种牛,对提高整个牛群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种牛的选择与管理的几个方面:2.1 选择种牛•选择适合北方地区气候和饲料条件的品种,如荷斯坦、黑白花。

•选择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胸深背宽的种牛。

•选择体型适中、体格均匀的种牛。

•选择家族背景良好、繁殖指数高的种牛。

2.2 种牛的管理•种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保持其健康状况良好。

•种牛的饲养要科学合理,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种牛的环境要干净卫生,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排泄物及时清理。

3. 配种与妊娠管理配种与妊娠管理是确保奶牛繁殖效果的关键环节。

下面是配种与妊娠管理的几个要点:3.1 配种方式选择•人工授精:选择合适的人工授精时机,选用优质的种精液,技术人员要熟练操作,确保成功率。

•藏精授精:选择高质量的藏精,授精时注意技术细节,确保授精成功。

3.2 妊娠管理•根据配种时间进行妊娠检查,及时确定妊娠情况。

•干奶期管理:对干奶期的奶牛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证其营养需求,防止繁殖性疾病的发生。

奶牛良种繁育方式

奶牛良种繁育方式

奶牛良种繁育方式一、引言奶牛良种繁育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增加奶产品品质的关键手段。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良种繁育已经成为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详细介绍奶牛良种繁育的几种主要方式,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奶牛良种繁育方式1. 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是传统的繁殖方式,即公牛与母牛直接交配。

这种方式效率较低,容易传播疾病。

因此,目前大多数奶牛场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即利用优良公牛的精液,通过人工方法将其注入母牛的子宫内,使其受孕。

人工授精可以提高受胎率,减少疾病传播,加快品种改良。

2.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将早期胚胎从优良母牛体内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相同或不同品种的母牛子宫内,使之妊娠并产下犊牛。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优良母牛的遗传资源,实现快速繁殖。

但该技术成本较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3. 基因编辑与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精确地修改奶牛的基因,从而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奶牛品种。

克隆技术则可以通过复制具有优良性状的动物个体,实现快速扩繁。

但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均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需谨慎使用。

4. 群体选育与表型选择群体选育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公母牛进行配种,以改善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表型选择则是根据个体的表型表现来选择优良个体。

这两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合广大奶牛养殖户使用。

三、奶牛良种繁育的关键因素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是良种繁育的基础,要保护好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并充分利用其优良基因。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丰富我国的奶牛种质资源。

2. 标准化养殖与管理标准化养殖与管理是良种繁育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奶牛养殖标准体系,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和生产水平。

同时,要加强环境治理和动物福利,确保奶牛健康生长。

3.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推动奶牛良种繁育的重要动力。

要加强奶牛良种繁育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天。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天,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天,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天。

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发情管理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为6—10月龄,平均8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

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机能成熟的时期,一般为8—12月龄,平均10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种。

育成母牛的体成熟期是指机体各部分的发育已经成熟,一般为16—20月龄,平均18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受母牛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营养状况、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成母牛生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平均52天,30—90天占70%。

奶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与产犊季节和母牛子宫健康状况有关,冬春季比夏秋季产犊的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晚8天,分别为56天和48天。

初情期延长的育成母牛和产后第一次发情延迟的成年母牛要查明原因,检查饲养管理情况及母牛的内生殖器官。

发情鉴定:奶牛发情周期平均21天,18—25天占80%以上。

母牛发情的主要表现:①性欲。

接受其它母牛爬跨时站立不动,即所谓的站立发情表现,同时爬跨其他母牛。

②性兴奋。

精神不安,不停走动,不时哞叫,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

③生殖道排出粘液。

外阴肿胀,阴道粘膜潮红,从阴门流出条状或线状透明粘液。

④直肠检查卵巢上有成熟卵泡,阴道检查子宫颈口潮红、开张,流出透明粘液。

发情鉴定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

有88%的发情母牛表现站立发情症状,在表现站立发情的母牛中,早晨出现爬跨的占60%,中午出现爬跨的占10%,傍晚出现爬跨的占79%;早、中、晚观察一次的发情检查率分别为53%、9%、26%。

大型奶牛牧场管理制度

大型奶牛牧场管理制度

大型奶牛牧场管理制度一、前言大型奶牛牧场是一个拥有大量奶牛的农场,主要经营奶牛养殖和乳制品生产。

由于规模较大,所以管理制度相对复杂,需要严格执行和细致操作。

本文主要介绍大型奶牛牧场的管理制度,包括养殖管理、营养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

二、养殖管理1.奶牛品种选择在大型奶牛牧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奶牛品种非常重要。

常见的奶牛品种有荷斯坦奶牛、杰尔西奶牛、西利安奶牛等。

不同品种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2.繁殖管理繁殖是奶牛牧场的核心工作之一。

需要定期检查奶牛的发情情况,并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

另外,对怀孕的奶牛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3.疾病预防奶牛易患疾病,特别是乳房炎症、消化系统疾病等。

大型奶牛牧场需要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计划,并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和预防性治疗,确保奶牛的健康。

4.记录管理在大型奶牛牧场,需要建立详细的记录管理制度。

包括奶牛的基本信息、繁殖记录、健康情况、产奶情况等内容。

这些记录对于管理者制定决策非常重要。

三、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奶牛需要均衡的营养来保持健康和产奶量。

大型奶牛牧场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体重大小的奶牛,制定合适的饲料配方,包括粗饲料、浓缩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2.喂食管理为了避免奶牛饥饿和压力,大型奶牛牧场需要建立规范的喂食能和时间表。

同时,要确保喂食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因为饲料发霉或有害物质导致奶牛生病。

3.饮水管理奶牛的饮水量直接影响产奶量和身体健康。

大型奶牛牧场需要保证奶牛有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并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施,确保水质优良。

四、卫生管理1.定期清洁大型奶牛牧场需要定期清洁牛舍、饲料槽、水槽、厕所等场所,避免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特别是产奶间,要经常清洁卫生,避免因为细菌污染导致牛奶质量下降。

2.疾病防控为了预防疾病传播,大型奶牛牧场需要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控措施。

包括对牛舍进行消毒、定期体检奶牛、隔离患病奶牛等措施,确保牛群的健康。

奶牛繁殖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

奶牛繁殖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

2014年第03期奶牛因繁殖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高于其他疾病。

因此,搞好奶牛繁殖管理,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增加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繁殖管理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健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怀孕、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即胎间距(2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d,减去60d干奶期,1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d。

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

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d,适宜的泌乳期范围为280~330d,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d。

胎间距过短,影响胎次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2发情管理发情和排卵是母牛繁殖活动的主要生理现象,也是母牛能否配种受胎的首要条件,排卵是发情的目的和结果。

奶牛每隔一定时间要发情1次,2次发情的间隔天数称发情周期。

奶牛的发情周平均21d左右,18~25d的占82%以上。

发情周期的出现主要是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周期活动的结果。

母牛在下次发情前5d黄体开始萎缩,卵泡开始发育,逐渐成熟,成熟的卵泡分泌大量雌激素,引起母牛发情。

母牛的排卵时间在发情开始后(12~36h,平均27h左右)。

排卵后6~8h开始形成黄体,经4d黄体开始分泌孕酮,排卵后8d黄体体积最大。

若母牛配种妊娠,妊娠黄体维持到分娩后30d才萎缩,未妊母牛的性周期黄体于排卵后14~15d或下次发情前5d开始萎缩。

奶牛的发情管理主要包括发情鉴定、育成母牛初情检查、成母牛产后第1次发情检查、异常发情检查。

母牛发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有性欲,接受其他母牛爬跨时站立不动,即所谓站立发情,同时爬跨其他母牛;性兴奋,即精神不安,不停走动,不时哞叫,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生殖道充血、肿胀、排出粘液。

母牛的发情鉴定一般采用观察法,观察母牛的外部发情表现,必要时进行阴道检查(子宫颈口是否充血、开张、流出粘液)和直肠检查(卵巢上有无成熟卵泡,是否排卵)。

奶牛繁殖管理经典

奶牛繁殖管理经典
6、以自然分娩为主,需要助产时,由兽医技术人员按产科要求助产。
四、产后监护
1、产后注意观察母牛有无异常反映。如努责强烈,排血过多等症状 要及时进行检查是否还有胎儿遗留腹中,及产道有无损伤,及时发现 宫脱出。
2、产后12小时,注意观察胎衣是否排出。胎衣不下者,应在12—36小时,实施人工剥离,易者要剥离干净,难者不宜强行剥离。术后子
年一次配种受胎率>65%(成+青)4、
年空怀率w5%(成+青)
5、
产后平均始配天数:80天,平均配准天数:115天
6、 平均胎间距(产犊间隔):400天
7、
青年牛初配标准:月龄16-18个月,体重》370kg
8、
初产月龄:25-28个月
9、
难孕牛W5%(经产牛半年以上未妊+青年牛20个月以上未妊)
10、年流产率<7%
写,或分段从配种日志上抄写,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很容易的查看某月 产后牛参加配种的情况。
5备注栏可填写一切本表格栏目不涉及的其它有关的容。
五、参加配种的管理
1、每月提前做好配种计划,(成母牛、青年牛)随时审视计划完成 情况,对那些未能及时参加配种的牛采取相应措施。
2、及时认真详细的填写配种日、对于配种2—3次未能受孕的牛要依据当时的临床症状及以往的 记录材料确定治疗案,及时治疗,如:配后清宫,碘制剂治疗,抗生 素治疗等。
2子宫复旧的判定:触摸子宫的大小、软硬、薄厚、位置等鉴定。
分为:A正常B基本正常C硬厚D较硬厚E稍硬厚F肥厚G角 大H下垂等,当然还可以分得更细,如:硬厚,再可分为厚硬,硬 字在前意为硬是主要的;厚字在前,厚是主要的,其它亦如此。
具体如界定,自己可以通过多次反复实践与比较得出自己质的概念, 自然会有升华。正常与基本正常者,不治疗,其它均需要治疗。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提高奶牛繁殖率是每个养殖户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高繁殖率意味着更多的产仔量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项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奶牛繁殖率。

一、合理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要保证奶牛的饲料充足、均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定期检查奶牛的体况评分,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奶牛处于最佳的体况状态。

二、优质种牛选配优质的种牛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

选择经过良好遗传背景筛选和检测的种牛,能够提高下一代奶牛的繁殖性能。

同时,要根据奶牛的品种和性能选择适合的种牛,以提高繁殖效果。

三、科学的繁殖管理科学的繁殖管理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做好发情监测,及时发现奶牛的发情行为。

其次,要采用适当的人工授精技术,确保受精率和受胎率的提高。

另外,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配种时间,避免配种过早或过晚,以提高妊娠率和产仔率。

四、合理的产仔管理合理的产仔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重视新生仔犊的营养管理,保证其获得足够的初乳和高质量的饲料。

其次,要定期进行产后检查和产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相关问题,避免对奶牛的健康和繁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五、定期的健康检查定期的健康检查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必要措施。

通过定期的体温、粪便、泌乳量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奶牛的疾病,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繁殖能力的正常发挥。

六、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供干净、宽敞、通风良好的舒适住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奶牛的压力和疾病发生,有助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效果。

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全面考虑饲养管理、种牛选配、繁殖管理、产仔管理、健康检查和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奶牛的繁殖率,获得更多的产仔量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2011-03-24 访问量:644马占岭中地种畜内蒙古牧场副场长[ 字号:大中小]中地种畜内蒙古牧场副场长养牛感悟从参加工作那天开始,我们就和奶牛结下了不解之缘,满身的牛粪证明我们不怕脏,行业性质决定不能经常回家,证明我们以牛为本、以场为家,学会了苦中找乐。

看到病牛经自己细心治疗转危为安,看到一头头健康活泼的犊牛顺利降生,感到无比快乐。

属相虎籍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牛龄 17年学历大专业余爱好听歌打篮球毕业学校河北省丰宁满族职业技术学校。

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牛群健康,企业发展。

职称执业兽医师牛场基本情况存栏量 2500头泌乳牛 1250头平均单产8吨牛场技术伙伴乳脂肪率 4.3% 挤奶机广州万日阿菲金乳蛋白率 3.3% T M R司达特细菌数<10万/ml 冻精诺丁林一个奶牛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牛奶,奶牛产奶的前提是产犊,奶牛繁殖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母牛泌乳量的高低和全场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对母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搞好奶牛的繁殖工作?笔者从奶牛的分娩、胎衣不下的防治、子宫炎的监控及治疗、发情鉴定、配种及妊娠检查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对奶牛繁殖管理的认识。

一、分娩分娩是母牛将发育成熟的胎儿、胎水及胎膜从子宫内排出体外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

既然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通常无需人为干预,而是让其自然顺利地产出犊牛。

日常应该做的是:给奶牛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冬季保温的环境,以减少母牛的应激,准备好接产用的脸盆、毛巾、助产绳、剪刀、来苏儿、碘酊、滑润剂等,等待奶牛自然分娩。

当奶牛阵缩和努责强烈但不见破水,或胎膜已破而迟迟不见胎儿显露或排出时,可立即进行产道及胎儿检查,确定胎儿方向、姿势和位置;对胎位不正的奶牛及时矫正,检查产道的扩张程度和骨盆变化,以判断是否难产;对可能发生难产的母牛及时助产。

助产前先对助产器具、接产人员手臂,及母牛的会阴部和后躯彻底消毒。

接产过程中接产员保护胎儿及母牛产道,助手2-3人,牵引助产绳,禁止用力过猛,配合母牛的努责将胎儿拉出。

奶牛分娩及助产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奶牛生殖系统能否正常恢复的关键所在,是奶牛再次妊娠的基础。

二、胎衣不下奶牛产犊后12小时胎衣不能正常排出称为胎衣不下,造成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如奶牛自身胎盘结构、怀孕期间胎盘发生了炎症、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硒及维生素E的缺乏等。

1.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中钙、磷比例,防止饲料成份单一或过多饲喂精料,饲料搭配科学化、管理系统化、日粮营养全价、满足妊娠母牛的营养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

(2)定期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淘汰阳性牛。

(3)做好配种计划尽量避免在炎热季节产犊。

2.治疗(1)早期应用催产素50-100单位,2h 后再注射一次。

对体质较弱的奶牛可应用糖钙疗法。

(2)子宫内投药:用1%来苏儿彻底消毒母牛的会阴部和后躯。

土霉素20g,金霉素5g或宫康Ⅱ号100ml(5%聚维铜碘)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投放到子宫黏膜与胎衣之间,隔日一次共1-3次。

不提倡剥离胎衣,因为在剥离胎衣的过程中容易损伤子宫内膜,会增加子宫的感染机会。

三、子宫炎的监控根据子宫炎的发生时间大概分为三种:1.产褥期子宫炎多发生在奶牛产后4-10天,病牛阴道内排出大量的褐色、灰褐色的稀薄的液体,伴有恶臭味,有些母牛可能表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少食或不食、呆滞、喜卧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使炎症扩散至整个子宫壁造成子宫浆膜炎,严重的可使炎症扩散到子宫以外的组织造成子宫和周围组织粘连或腹膜炎。

治疗:对产褥期子宫炎的治疗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治疗,一般不采用雌激素或者冲洗子宫的办法,对于子宫下沉液体较多的病牛,先用1%来苏儿清洗母牛的会阴部和后躯,术者将一根消毒好的橡胶管通过产道送入子宫,利用虹吸的原理将子宫内腐败的液体导出。

2.临床型子宫炎和子宫积脓多发生在产后三周左右,病牛一般无全身症状,母牛后躯及尾根有脓性结痂附着,卧下时常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排出,术者经直肠用手由内向外按压产道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排出即可确诊。

治疗:肌注前列腺素0.4-0.6mg,间隔12-14天再注射一次。

3.隐性子宫内膜炎患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母牛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屡配不孕,部分奶牛发情时粘液稀薄,内有大量气泡,直检子宫角粗硬,收缩反应不明显。

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

治疗:(1)停配1-2个情期,在发情的第九天肌注前列腺素,间隔12天再注射一次;(2)子宫投药,在以上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子宫投药,土霉素5g,金霉素2g,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一次注入子宫,每个情期投药1-2次或在奶牛发情盛期用0.5%来苏儿500ml冲洗子宫。

四、发情鉴定发情鉴定是奶牛繁殖工作中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通过发情鉴定,可以判断母牛是否发情正常,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判断母牛的发情阶段,以便确定配种适期,从而提高受胎率。

1.外部观察每天至少观察发情3次,每个牛舍每次不少于30分钟,坚持每个班次都查看牛只,仔细观察奶牛尾根有无被爬跨的痕迹。

做好发情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来预测下一次发情时间。

2.发情检测系统一个规模化奶牛场应该配备奶牛发情检测系统。

因为这种检测系统是通过奶牛的活动量来提示奶牛发情的,环境的改变、牛群移动都可能会造成提示错误,所以要求配种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直肠检查能力,通过触摸卵巢来确定奶牛是否发情。

3.直肠检查主要是检查卵巢上是否有卵泡出现,根据卵泡的发育情况可分为四期:(1)卵泡出现期:卵巢开始增大,卵泡在卵巢的局部发育并突出,直径0.5-0.75cm,触诊时为一硬状隆起,表面光滑。

此时母牛开始有发情表现,但不接受爬跨。

这一阶段一般持续6-12小时。

(2)卵泡发育期:卵泡继续增大,呈圆形,明显突出于卵巢表面。

卵泡壁紧张而有弹性,有一定的波动感。

此时母牛发情表现明显,接受爬跨,可维持6-8小时。

(3)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泡壁变薄,紧张度减弱,随后变软,有一触即破之感,触摸时用力不均或过猛极易造成卵泡破裂,此时母牛发情表现减弱,拒绝爬跨,转入平静。

一般维持6-12小时,此期是输精的最佳时期。

(4)排卵期: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泡壁松软、凹陷,触摸时有两层皮之感。

排卵后6-8小时,黄体开始形成。

在直肠检查牛卵巢时动作一定要轻,因为直肠检查可能会对卵巢的发育有一定的损害,容易造成卵泡破裂、出血、粘连。

有资料显示通过直肠检查确定输精时间,不但没有提高受胎率反而使受胎率降低。

笔者认为对于发情明显的奶牛,根据奶牛的发情时间,外部表现来确定适时输精时间;对于外部表现不明显、屡配不孕的牛只再通过直肠检查来确定输精时间比较合适。

五、配种管理育成牛的初次配种应在体成熟初期,即16-18月龄,体重达到360公斤以上。

过早配种会影响母牛的生长发育及头胎产奶量,过晚配种会增加饲养成本。

成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以产后50-70天为宜。

1、输精时间和次数适宜的输精时间为发情末期或排卵前8小时左右,一般掌握早晨发情傍晚输精,中午发情夜间输精,傍晚发情次日上午输精。

技术精湛的配种员可以根据奶牛发情情况做到一个情期内输精1次,对于排卵迟缓的牛只可以考虑推迟输精时间或第一次输精后8—12小时再输精一次。

2、精液的解冻冻精从液氮罐中取出迅速投入38℃温水中快速解冻,解冻时间12秒,解冻后的精液应在10分钟内输完。

3、输精方法和部位人工授精采用直肠把握输精法,输精部位以子宫体或有卵泡发育一侧子宫角基部为宜。

4、定时输精随着奶牛单产不断提高,奶牛的繁殖问题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奶牛繁殖水平低,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增多,致使奶牛产后久不发情,或发情表现不太明显而错过最佳配种时机。

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定时输精将成为今后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一种新技术。

目前用于定时输精的方法很多,无论用哪种方法必须严格按着程序认真执行。

以下介绍四种定时输精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适合卵巢静止的奶牛)方法三:方法四:(在放置CIDR的第七天取出该装置并肌注)以上四种方法,技术员可根据情况采用。

六、妊娠诊断母牛配种后最好进行三次妊娠诊断,第一次在配种后50--60天采用直肠检查法;第二次在配种后4—5个月采用直肠检查法;第三次在停奶前。

有条件牧场可在配种后30天采用超声妊娠诊断法进行早期妊娠诊断,主要目的是检出未妊娠母牛,以便及时进行第二轮的定时输精,以减少空怀天数。

七、繁殖管理指标繁殖指标是衡量牛场配种员技术水平的依据,也是分析检查繁殖管理的重要指标。

繁殖管理比较好的奶牛场应达到以下指标。

1、怀孕率>30%2、成母牛情期受胎率>50%3、产后90天未参配牛<1%4、产后180天未妊牛只<5%5、胎间距<390天6、成母牛年繁殖率>90%7、平均配准天数<110天繁殖管理是奶牛场生产的重要环节,从事繁殖的技术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繁殖管理的效率,只有把奶牛繁殖工作做好,养牛效益才有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