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平台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是为了高效地管理好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系统。

实时浏览模块、操作日志查看模块、计算机配置浏览模块、消息发送模块和系统配置模块,构成了系统的完整结构。

通过各个模块提供的功能,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旨在为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管理,提供一种可靠、实用、方便高效的管理模式。

首先对国内外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综合比较多种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和组件技术的开发模型。

其次运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类厂的设计模式构建了三层架构,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充性,进而深入讨论了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详细实现流程。

最后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了并行浏览和单独查看的显示方式,对前台展示部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更准确符合了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解决了使用本系统的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问题。

全新的截取屏幕策略和恰当的图像压缩算法的应用,解决了实时浏览被控端屏幕需要传送大量数据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浏览被控端屏幕的实时性。

运用Windows钩子技术,实现了将被控端使用过的所有应用软件的名称、使用时间以日志文件的形式自动记录下来。

根据监控端制定的运行策略,系统会自动对被控端的违规操作行为给出严重警告并且进行准确的校正。

监控端依据数据库内设定的软件类别,对获得的日志文件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实现了对被控端操作行为的全程跟踪。

直方图和报表的两种显示方式既可以定性地对不同被控端进行宏观的比较,又能够准确显示每一个被控端使用不同类型软件时间的长短.基于WMI技术的浏览机器配置模块,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每一个被控端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信息,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便检查和统计存档的弊端。

系统综合运用了网络通信、图形处理、COM、XML、wM【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基于TCP/IP的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二 ) 整体 设 计思 路 。本 数 据 交换 平 台总 体 上包 括 4个部 分 :应 用 集 成 系统 、应 用适 配器 、资 源服 务器 和We b服务 器。 应用 集成 系统 是集 成不 同
应用 系 统 的基 础 。 通过 应 用 集
图1 数据交换拓扑图 器 存储 数据 交换 过程 中的 各种 数据 模式 。
为了使再次开发的基于WebGI S的交管系统能同之前开发的综合分析系 统 能 够实 现 数据 的无 缝 链接 , 两个 业务 平 台之 间 能够 实现 信 息共 享, 必 须 要 有 一个 全 面的 数据 交 换的 解 决方 案。 本 数据 交 换平 台主 要 基于 以下 目 标
设 计 考 虑: 1. 解决 信 息 孤岛 问 题 。将 分 散 的各 类 交 管数 据 经 过清 理 、 整 合 、 汇总 后 ,形 成综 合 数据 库 和数 据仓 库 ,构 造 统一 的处 理 和信 息发 布 平 台 ,统 一进 行数 据展 现; 2.数 据处 理与 分析 监控 。在 建立 综合 数据 库和 数 据 仓 库的 基 础上 ,建 立 起数 据 处理 和分 析 系统 , 对全 市范 围 内的 各类 交 管 信 息 ,如 机 动车 信息 、 驾驶 员 信息 、违 法 记录 等 数据 进行 处 理, 通过 业 务 查 询 、数 据 统计 、数 据 分析 、 数据 展现 等 功能 ,提 供 有效 的 分析 手段 , 达 到 辅助 决策 和管 理的 目的 。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钱晓雯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随着我国 信息化程度 的不断提高 ,针对如何 更加高效地 利用各个业 务部门的数 据信息,提 出一个数据 交换平台 的设计方案 。详细阐述 构建数据交 换平 台的关键技术XML技术 以及利用XML技术及其 相关的XML Sc he ma,XSLT等技术进行 数据交换的流 程。

通用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通用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图1交换 平 台模 块构成 图 通 用数 据交 换平 台需要 具有 以下具 体功 能特 性 : 可靠 传 输 :保 证 数据 的稳定 、 可 靠传 输 ,做 到 “ 传 且 只传 初 始 化模 块 用 于初 始化 数 据 交换 平 台 的后 台数 据库 和 一 些 次” ,不重 复 、不遗 漏 ,实现高 效 、稳定 、完整传 输 。 基 本表 。 首 先需 要创 建 一个 基 本表 用来 保存 系统 管 理 员 的用 户 信 息 , 目前 来 说这 个管 理 员是 唯一 的, 并 允许 用户 修 改 自己 的密 简便 接 入 :通 过 简单 的配 置就 可 以连 接 各种 异 构数 据 库 ,
数据 转 存到后 台Or a c l e 数据 库 中 ,然后利 用0r a c l e 的E X P 备 份工
具 统 一备 份 ;同时 数据 交 换平 台又 是 异构 数据 之 间 数据 传 输和
交换 的控 制 平 台 ,通过 定 义数 据 传输 的策 略 ,实 现 定时 或 临时 指定 的增 量 或全部 的数据 传输 、加 载。 1 . 2功 能分 析
据 管 理 ,可 以帮 助 系统 管理 人 员通 过 一 个统 一 的操 作 界面 操 纵 数据 安 全 :能 够对 进 行传 输 的 数据 进 行加 密 、 解密 ,以保 企 业 内纷繁 复 杂 的各 个 系统 的 数据 ,并通 过 定 义合 适 的交 换 策 证 数据安 全 。 略实现 不 同应用 系统 之间 的数据 交换和 共 享。 请 求代理 服 务 :随 时响 应用 户 请 求 ,完成 各 类 数据 库 的查
各 异构 数据 库 ,包括 0r a c l e 、S O L S e r v e r 、A c c e s s 等 ,并 能够 录模 块 ,数 据 处理 模 块 ,数 据 交换 模块 ,用 户管 理 模块 ,安 全 进行 实时 的 新增 、 删 除、 修 改 、查询 等 操作 ;其 次数 据 交换 平 性 模块 。模块 构成 如 图1 所示 : 台又 是 数 据 的转 换 、 备份 平 台 ,可 以把 满 足条 件 的数 据 转换 成 × ML 或E X C E L 格式 的 文件 备份 起 来 ,也 可 以把 所有 需要 备份 的

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日益频繁。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决定搭建一个数据交换平台,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安全、高效交换。

本文将就数据交换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标和需求分析1. 目标:搭建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快速交换和共享。

2. 需求分析:a. 快速:数据交换平台需要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b. 安全:对于涉及到公司核心数据的交换,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

c. 可靠:数据交换平台需要具备高可靠性,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三、技术架构设计1. 系统架构:数据交换平台采用B/S架构,通过浏览器访问平台,实现数据上传、下载和管理。

2. 数据库设计: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保证数据的结构化和一致性。

3. 通信协议:采用HTTP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 安全防护:引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保障数据交换平台的安全性。

四、功能设计1.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访问。

2. 数据上传: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

3. 数据下载:用户可以根据权限从平台上下载需要的数据。

4. 数据管理:管理员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删除等操作。

5. 数据监控:监控数据传输的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传输中的问题。

五、实施方案1. 硬件设备:搭建服务器集群,保证数据交换平台的高可用性。

2. 软件平台:选择成熟稳定的数据交换平台软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网络环境:搭建高速、稳定的内部网络环境,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

4. 安全策略: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六、实施步骤1. 系统规划:确定数据交换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方案
二、需求分析
1.数据整合需求:不同业务系统间存在数据格式、标准不一的问题,需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一整合。
2.数据共享需求:跨部门、跨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共享需求日益增多,需建立高效的数据交换机制。
3.安全性需求:数据交换过程中需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泄露、篡改等风险。
4.合规性需求:遵守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确保数据交换活动合法合规。
六、总结
本数据交换平台方案旨在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整合与共享,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数据冗余,确保数据一致性。同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数据交换过程的合法合规。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
数据交换平台方案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各类业务系统在日常运营中产生大量数据。为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降低信息孤岛现象,提高组织决策效率,本方案提出构建一套数据交换平台,以实现数据的无缝整合与共享。本方案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交换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4.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和审计制度,对数据交换过程进行监控和追溯。
五、项目实施与保障
1.组织实施:成立项目组,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
2.技术保障:选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人员培训:对项目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4.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质量。
5.风险防控: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应对措施。
(4)数据安全策略:采用加密、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确保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性。
3.核心模块
(1)数据交换模块: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
(2)数据清洗模块:对交换数据进行清洗、校验、转换等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管理服务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管理服务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管理服务平台设计方案1.2.7.1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管理、展现平台, 主要包括: 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数据服务集成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展现门户等。

1.2.7.2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1)架构设计SDC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规划、监控和执行)。

数据治理职能指导其他数据管理职能如何执行。

大数据治理贯穿在数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重点关注的是有关数据的战略、组织、制度等高层次的话题, 并通过制定和推行战略、组织、制度, 将其他几个数据管理职能贯穿、协同在一起, 让数据治理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

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 作为数据平台的管控系统, 从制度、标准、监控、流程结果方面提升数据信息管理能力, 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数据标准问题、数据质量问题、元数据管理问题。

建立统一、规范并且唯一的数据标准来解决信息交互、集成、统计、决策等诸多难题, 有效地提高检验管理过程控制和质量.SDC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平台架构如下:图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平台架构图(2)功能模块1)治理准备a)治理准备主要依托元数据完成数据标准的建立, 实现从逻辑建模到物理建模的全过程管理。

b)治理准备功能模块不仅提供技术元数据, 如建模设计、数据元、代码集, 数据集等, 还提供业务分类、段码管理等业务元数据。

丰富、灵活的、规范的元数据管理为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安全可靠提供必要前提。

c)数据元管理数据元标准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元管理、数据类目管理以及代码管理功能。

数据元的表示规范遵循 GB/T 。

➢数据元的类型支持中文字符, 字母字符, 数字字符, 数值型, 字母数字字符, 日期型, 时间性, 二进制类型(用来表示图形, 相片, 图片之类的数字流):➢提供对数据元进行新增, 修改, 删除, 导出, 导入等功能;➢支持分数据元类目对数据元进行管理和维护;提供对数据元类目进行新增, 修改, 删除操作,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定义数据元类目, 然后对数据元进行管理;支持按照数据元名称、标记等不同维度对数据元进行查找, 方便用户对数据元的定义、格式等关键信息进行了解。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是为了解决组织内外数据交换、共享和整合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2.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和对接外部系统。

3.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重复数据输入和处理,降低人工成本。

4.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

二、方案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1)进行组织内外数据流程分析,明确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需求。

(2)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存储、查询和分析等。

(3)确定数据接口和标准,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机制。

2.系统平台搭建:(1)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搭建系统的基础设施。

(2)部署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

(3)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和整合模块,确保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3.数据清洗和转换:(1)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根据需求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标准化,方便数据整合和共享。

4. 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1)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2)实施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1)设计和开发数据共享接口和服务,支持外部系统和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

(2)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

(3)配置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工具,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6.测试和上线运维:(1)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配置系统日志和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3)建立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

三、实施考虑因素:1.需要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系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顺利进行。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随着企业间业务交互的日益复杂,数据交换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传输效率低下、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安全、易用的数据交换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需求分析在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应支持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如XML、JSON、CSV等,以便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2、高传输效率:平台应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换。

3、数据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加密技术和其他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易用性:平台应具备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灵活的配置方式,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5、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能够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

二、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三个核心模块。

这种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采集: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插件。

这些插件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动态加载和解析。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

同时,平台还应提供可视化配置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配置和管理。

4、数据传输: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FTP、SFTP、HTTP 等。

在实现上,可以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传输方式开发相应的传输插件。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多线程或异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5、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SSL/TLS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第一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1 平台建设背景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 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 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 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 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 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 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 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 信息交互共享困难, 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

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 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 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 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1.2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 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 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 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 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 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 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 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 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 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 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大数据环境下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大数据环境下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大数据已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业务的日益复杂和对实时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实时监控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数据采集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可视化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

一、系统架构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实时监控系统架构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展示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数据源收集数据,这些数据源可以包括服务器、应用程序、网络设备、传感器等。

采集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日志文件收集、API 调用、SNMP 协议等。

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快速、可靠地传输到数据存储层。

常见的传输技术有 Kafka 等消息队列,它们能够有效地处理高并发的数据写入,并保证数据的顺序和不丢失。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大量的监控数据。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因此通常会选择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如 HBase、Cassandra 等,这些系统能够提供高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数据处理层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

常见的处理框架有Spark Streaming、Flink 等,它们能够快速处理流式数据,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展示层将处理后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如仪表盘、报表、图表等,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趋势。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采集需要考虑高并发、大容量和多样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对采集的数据源进行配置和管理,定义采集的频率、格式和内容。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清洗和过滤,去除无效或重复的数据。

(二)数据处理实时数据处理是监控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聚合、关联等操作,以提取关键指标和异常信息。

例如,计算服务器的 CPU 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指标,并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个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

为了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设计一个可靠、高效的数据交换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数据交换平台应该具备高可靠性。

数据交换平台需要保证数据上传和下载的稳定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可以通过引入冗余机制、备份机制和安全验证机制来提高数据交换平台的可靠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或被篡改。

其次,数据交换平台应该具备高效性。

对于数据交换来说,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数据交换平台需要提供快速的上传和下载速度,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可以通过优化网络传输速度、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提高数据交换平台的效率。

另外,数据交换平台应该具备灵活性。

不同企业的数据格式和数据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数据交换平台需要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上传和下载,并具备灵活的数据转换和数据清洗能力。

可以引入数据转换工具和数据清洗工具来实现对数据进行灵活处理和转换的功能。

此外,数据交换平台还应该具备扩展性。

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展和数据量的增加,数据交换平台需要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数据交换。

可以设计分布式架构和横向扩展机制,以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最后,数据交换平台应该具备易用性。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使用数据交换平台应该是简单、直观的。

可以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流程,提供简洁明了的功能按钮和提示信息,帮助用户更快速地完成数据上传和下载操作。

综上所述,一个可靠、高效的数据交换平台应该具备高可靠性、高效性、灵活性、扩展性和易用性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可以实现一个满足企业需求的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引言本文档提供了一个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数据监控系统用于实时收集、处理和监控大量数据,并提供可视化分析和报告功能。

该系统可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电力、物流、金融等领域。

功能概述数据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数据收集:系统能够从多个数据源(如传感器、数据库、API等)实时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2.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计算等处理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指标和数据集。

3.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数据的状态和趋势,并提供告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异常情况。

4.数据可视化:系统能够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5.报告生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的报告,包括数据分析报告、异常报告等。

系统架构设计数据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如下:+-------------------+| 数据源 |+-------------------+|+-------------------+| 数据收集组件 |+-------------------+|+-------------------+| 数据处理组件 |+-------------------+|+-------------------+| 数据监控组件 |+-------------------+|+-------------------+| 数据可视化组件 |+-------------------+|+-------------------+| 报告生成组件 |+-------------------+|+-------------------+| 用户界面 |+-------------------+系统由以下组件组成:1.数据源:数据源可以是传感器、数据库、API等。

系统通过与数据源进行连接,实时获取数据。

2.数据收集组件:负责从各个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并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存储。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一、架构设计1.总体框架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包括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并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发生关联。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对分布在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统计分析,并将其统一展示。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各行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价值的数据交换到信息资源中心,在整合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安全传输,构建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将来可以在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应用系统。

从各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库提取出业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企业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到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生成企业信息资源目录,并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外提供目录查询等服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系统的管理维护贯穿系统的各个层面,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等。

2.功能架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包括六部分: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目录服务、交换服务。

2.1.目录服务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包含目录服务和目录管理两部分内容:目录服务提供目录、元数据注册、发布、审核、修改、维护以及编目服务等相关内容。

目录管理通过将现有各类资源(元数据)的合理分类,通过共享资源目录、共享需求目录等多种方式排列、重组资源,并通过ML Tree以资源导航树的方式完成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2.2.共享管理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基于工作流的共享需求管理功能。

当共享资源需求方需要共享其他单位的资源时,向系统管理员提交共享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所需信息资源清单、用途、保密条款等要求。

提交完成后,进入共享申请的审批阶段,经过领导审核通过后,平台管理员通过平台赋予申请方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的交换。

监控中心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和对策

监控中心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和对策

监控中心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和对策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监控系统在各类场所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监控中心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和对策是保障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监控中心系统建设设计方案1.系统需求分析:确立监控中心系统的需求范围,明确功能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等基本参数。

2.设计方案制定: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监控中心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包括系统结构、系统组成、系统拓扑图等。

3.硬件设备选型: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方案,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监控摄像头、存储设备等。

4.软件开发与配置: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方案,进行软件开发与配置工作,包括对监控录像、报警、图像分析等功能的开发和配置。

5.网络架构规划: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方案,规划监控中心系统的网络架构,包括网络拓扑、网络设备选型等。

6.系统安全规划:设计监控中心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规划。

7.系统测试与验收: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与用户进行系统验收。

8.系统维护与优化:监控中心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系统维护和性能优化,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监控中心系统建设对策1.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健全的规范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维护计划、制度和标准。

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安全保障:加强监控中心的物理安全,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闯入。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使用安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

3.定期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硬件设备的检修、软件系统的升级等。

确保系统性能的持续稳定。

4.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监控系统的数据,包括监控录像等重要数据。

并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5.培训员工:对监控中心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处理能力。

一种用于数据共享交换业务运行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数据共享交换业务运行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16561.X(22)申请日 2020.07.01(71)申请人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浪潮路1036号浪潮科技园S01号楼(72)发明人 李连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代理人 阚恭勇(51)Int.Cl.G06F 11/30(2006.01)G06F 16/25(2019.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数据共享交换业务运行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共享交换业务运行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属于Java Web应用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为宗旨,保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正常运行为目标,对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业务进行整体的监控。

主要包含基础设施的监控、服务调用的监控、交换任务的监控、用户操作的审计、运维问题的处理等。

通过运行监控平台,实现从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到告警问题快速定位,再到运维工单及时处理,最后形成知识沉淀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监控运维方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11752808 A 2020.10.09C N 111752808A1.一种用于数据共享交换业务运行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业务通过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日志数据的采集、加工,进行共享交换平台的整体监控,通过运行监控平台,实现从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到告警问题快速定位,再到运维工单及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础设施的监控、服务调用的监控、交换任务的监控、用户操作的审计、运维问题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监控系统将统一登录系统输出的登陆日志、一个以上子系统输出的用户操作日志、服务网关的服务调用日志、交换通道产生的交换任务运行日志通过大数据组件接入统一监控系统。

TTE网络监控交换机设计与实现

TTE网络监控交换机设计与实现

TTE网络监控交换机设计与实现TTE网络监控交换机设计与实现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需要有一种高效可靠的网络监控交换机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本文基于TTE(Time Triggered Ethernet)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网络监控交换机。

该交换机通过实时传输数据,提供了可靠的网络监控功能,并具备灵活性、扩展性和实时性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网络监控的需求。

一、引言随着大规模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网络交换机往往只能提供简单的数据交换功能,无法满足对网络安全和性能的精确监控需求。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网络监控交换机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TTE技术概述TTE(Time Triggered Ethernet)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实时通信技术,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

它通过预定的时间触发传输数据,避免了数据冲突和碰撞,提供了可控的网络通信机制。

三、网络监控交换机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本文的网络监控交换机基于TTE网络技术,采用三层架构设计。

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协议和接口进行通信和控制。

2. 交换机功能设计网络监控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

通过将这些功能集成到交换机中,实现了对网络数据的全面监控和分析。

3. 交换机实时性设计为了提供高实时性的网络监控功能,本文采用了时间同步和数据优先级控制机制。

通过对交换机的时钟进行精确同步,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并通过设置数据的优先级,确保关键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处理。

四、网络监控交换机实现1. 硬件设计网络监控交换机的硬件部分包括主控芯片、以太网接口和数据存储单元等。

主控芯片具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以太网接口支持TTE协议,数据存储单元具备大容量和高读写速度。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交换机的驱动程序和上层应用程序。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通信网络技术DOI:10.19399/j.cnki.tpt.2023.04.050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池永波,付芳洁(中国电信集团数据中心,北京100032)摘要:随着电信集团业务飞速发展,异构数据库类型越来越多,传统点对点数据同步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多环境之间数据交换已经成为电信内部不可缺少的基础需求。

传统点对点数据同步工具需要在每个源端和目标端间单独部署、单独运维,已经不能适应一对多、多对多的数据交换场景。

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够集中完成多源与多目标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将大幅提高电信集团数据交换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异构数据库;多环境;数据同步;数据交换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ta Exchange Sharing PlatformCHI Yongbo, FU Fangjie(China Telecom Group Data Center, Beijing 100032,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lecom group busines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ypes of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The traditional point-to-point data synchronization tool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data exchange.Data exchange between multiple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basic requirement within telecom.Traditional point-to-point data synchronization tools need to be deployed and operated separately between each source end and target end, and can no longer adapt to one-to-many and many-to-many data exchange scenarios. Research and design a new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platform, which can centralize the data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multi-source and multi-target database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ta exchange services of telecom groups, and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 heterogeneous database; multi-environment; data synchronization; data exchange0 引 言电信业务中具有大量的数据,随着电信业务的升级和国产数据库的崛起,电信内部新老数据库和新老环境间等数据交换场景越来越多,数据作为电信业务的核心资产,如何保障数据资产的高效稳定传输越来越重要。

一种基于统一监控的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基于统一监控的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基于统一监控的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黄爱国;周云【摘要】Government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stage, "data sharing, business syner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ruction target. In this paper the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data exchange practical needs and present situation, with the current some mainstream data exchange software design idea, design and implement a set of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re and flexible way to access the basis of data exchange platform, better solve the civil affair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also the hope for other similar problems by information projects provide some reference.%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到现阶段,“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建设目标之一.从民政部门的数据交换实际需求和现状出发,结合当前一些主流的数据交换软件设计思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以集中统一监控管理为核心、灵活多变接入方式为基础的数据交换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民政部门目前电子政务系统中的问题,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受类似困扰的信息化项目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微型电脑应用》【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民政;数据交换;统一监控;设计与实现【作者】黄爱国;周云【作者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信息研究中心,上海,200002;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80 引言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互也将越来越密切。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10
功能介绍
性能
1. 单节点最大配置数据交换流程≥2000个; 2. 单节点并发交换数≥500; 3. 单节点数据吞吐率> 40M/秒; 4. 结构化数据加工速度> 3000行/秒; 5. 系统资源平均消耗不大于50%; 6. 支持对TB级数据进行数据交换。
以上指标在以下测试环境测得: 服务器(CPU 8核2.20GHz;内存 48G;64位Windows),网络(1000Mbps),数据库(oracle 11g)。
管理服务器对多个引擎节点进行管理,用户通过管理工具连接到管理服务器进行图形化开发管理,管理服 务器将用户开发的服务/流程下发到涉及的引擎。引擎分布式部署在不同机器上,他们按照服务/流程信息相互 协作对数据在各节点上进行抽取、转换、传输、装载等处理以完成数据交换任务。第三方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 API、URL、定时调度等方式调用总线上配置好的服务或流程完成数据交换任务。
级联组网 路由规则
队列2
流量控制
监管
系统
配置文件
19
功能介绍
性能
1. 系统非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总吞吐≥80000条/s; 2. 系统非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总吞吐≥40000条/s; 3. 系统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总吞吐≥40000条/s; 4. 系统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总吞吐≥20000条/s; 5. 单线程非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 ≥ 20000条/s; 6. 单线程非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 ≥ 4000条/s; 7. 单线程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 ≥ 3000条/s; 8. 单线程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 ≥ 1500条/s; 9. 系统总吞吐量 ≥ 80MB/s。
功能介绍
界面效果-数据整合
15
功能介绍
界面效果-推送服务

监控系统中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监控系统中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i s a b l e t o q u i c k l y a n d e a s i l y, a n d i t i s v e r i f i e d i n t h e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中 图 分 类 号 :T P 3 1 1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国家 标 准 学科 分类 代 码 :1 2 0 . 3 0 9 9
Re s e a r c h a nd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d a t a e x c h a n g e t e c h no l o g y i n mo n i t o r i ng s y s t e m

要 :针 对 远 程 监 控 系 统 的 监 控 数 据 报 表 生 成 操 作 复 杂 、 不 统一 问题 , 研究了 E x c e l 、 My S Q L与 L a b wi n d o w s / C VI
数 据 交 换 技 术 。利 用 My S QL的 C A P I 和A c t i v e X技 术 解 决 了 数 据 交 换 问 题 , 设 计 了报 表 数 据 输 入 / 输 出、 数 据 库 数 据输 入 / 输 出 函数 , 将其封装成动态链接库 , 各 函数 通 用 性 强 、 相互独立 , 形 成 了规 范 的 数据 交换 方 案 。使 用 此 链 接 库 ,
Ke y wo r d s : La b Wi n d o ws / CVI ; My S QI d a t a b a s e ; Ex c e l r e p o r t ; d a t a e x c h a n g e

能够保证数据保存和传输 的实 时性 , 实现统一 的数据传输 流程控制 , 数据交换 得 以快 速方便 的进行 , 大 大简化 了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交换平台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是神州数码公司设计的一套面向城市级数据交换的应用系统,主要功能为完成数据的转化及处理工作。

数据交换平台包括控制中心子系统(简称SIPConsole系统)、数据交换设计器子系统(简称SIPStudio系统)和前置监控系统(简称SIPServer系统)。

本文所写的监控管理系统是数据交换平台的重要组成系统之一。

控制中心管理系统简称SIPConsole,是SIP交换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其包含了交换平台的三个子系统:管理中心系统(简称SMC系统)、监控管理中心系统(简称Monitor系统)和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简称IRC系统)。

SIPStudio是一种可视化开发工具。

它可以让您利用SIPStudio的组件工具来设计数据的转换和各种任务。

通常这些任务是在控制中心系统中运行的。

前置监控系统简称SIPServer,是用于监控前置机上的流程和转换,主要功能有查询交换平台转换执行的状态、查询交换平台转换的基本信息、查询交换平台转换执行的历史、设置交换平台任务调度、发送任务监控及接收任务监控。

前置监控可以方便的查询当前节点的任务和转换运行情况,对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监控管理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数据交换平台能够更好的工作。

根据数据交换工作的需求,本系统主要涉及以下几项功能:节点管理、协议管理、报文交换管理、队列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对交互的数据进行监督和管理。

节点管理主要完成对前置节点与中心节点的注册及信息配置,并能自动检测节点的运行状态;协议管理中主要是对MQ协议以及FTP协议的管理,其中MQ协议包括队列管理器的配置和队列配置,应用程序中消息的传递都需要队列管理器的程序来完成,队列是存放消息的容器;报文交换实现对交换流程进行定义注册,对流程路由类型进行定义,分为直通路由和内容路由;队列管理主要是对其优先级进行配置,主要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故障管理包括故障参数设置、故障提醒规则等功能,它会将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故障或网络故障,自动发送通知到相应前置管理员的邮箱中;安全管理主要是对安全系数进行配置,定义节点在数据交换时使用的数据安全的配置,如签名格式选择MD5。

交互数据的监督和管理主要通过统计图形使管理者从宏观上对交换数据进行把控,主要有数据发送统计、数据接收统计、催办记录管理、文件监控管理和
绩效考核。

利用数据交换平台监控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看各个节点运行状况、数据交换流程执行过程、故障出现原因等功能,从客观上把握数据交换平台的工作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