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草书溯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草书的起源及发展

草书的起源及发展

草书的起源及发展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

始于汉初。

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

据说“章草”得名于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也有人说“章草”就是汉章帝所创;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游用这种字体书写《急就草》。

总之,“章草”在汉代十分普及。

到了汉末,出了个大书法家张芝,是他脱却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

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

到了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放纵开张,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飞扬,这就产生了“狂草”。

由此见,张芝乃“今草”之祖也;张旭、怀素乃“狂草”之祖也。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

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

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草书的发展历程

草书的发展历程

草书的发展历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那充满魅力和个性的草书。

草书啊,就像是中国书法世界里的一位潇洒侠客,自由奔放又独具韵味。

你想想,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刚开始写字的时候,那可都是规规矩矩的,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就像小孩子刚学走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想法越来越多,表达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这时候,草书就开始慢慢萌芽啦。

最早的时候,草书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正规的字体里偷偷地搞一些小变化。

它开始简化一些笔画,让书写变得更快更流畅。

比如说,把一个复杂的字的笔画连起来写,就好像给这个字穿上了一件简便的衣服,让它能更轻松地“奔跑”。

这就像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想要更快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于是草书就悄悄地出现了,给书写带来了一些新的乐趣。

到了汉朝,草书可就有了更大的发展。

这个时候的草书,就像是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了。

人们开始更加大胆地对字体进行变形和简化,形成了一种叫做“章草”的字体。

章草的笔画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它就像一个有点调皮但又很听话的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还是在一定的框架内玩耍。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书法展览,看到一幅章草的作品,那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节奏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感觉就像是在听一首古老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历史的韵味。

再后来,到了魏晋时期,草书迎来了它的一个高峰。

这时候的草书,就像是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彻底放开了束缚,变得更加自由奔放。

出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他们把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的草书,笔画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

看着他们的作品,你仿佛能看到他们在书写时的那种洒脱和豪情。

就好像他们拿着毛笔在纸上跳舞一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我曾经有幸看到过王羲之的《十七帖》的临摹本,那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有生命一样,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心里充满了对古人书法技艺的敬佩和赞叹。

唐朝的时候,草书更是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中国传统草书独特风格的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草书独特风格的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草书独特风格的艺术之美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独特字体,以其奔放豪放的笔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草书独特风格的艺术之美。

一、起源和发展草书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书逐渐发展为一种自成一体的书体风格。

草书最早是由中国古代名将蔺相如创作的,他为了赶时间向国君报告战况,用极为快速的笔势写下了“便饭抵暮不成晚”的字句,这就是草书的起源。

自此以后,草书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后来诸多书法家所推崇和追寻的对象。

二、笔势与韵味草书以其奔放的笔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相比于楷书和行书,草书的笔画更加随意流畅,线条更加弯曲,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草书字体在书法纸上行云流水,给人一种自由奔放之感。

草书的笔势愈发具有表现力,线条之间的变化丰富多样,带给观者多重视觉享受。

同时,草书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之美也深受人们喜爱。

三、文字意境与内涵草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所呈现的文字意境与内涵。

草书字体虽然在笔势上较为激进,但在表达文字意境上却异常细腻。

草书在笔画的放纵与线条的流畅之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草书的笔画虽然看似简单随意,但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浓缩着作者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草书所体现的文字意境往往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精神,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感悟。

四、传承与推广中国传统草书的艺术之美需要不断传承和推广。

在现代社会,草书通过书法展览、书法比赛等途径得以广泛传承和宣传。

同时,各大书法艺术院校也注重草书的传承与培养,为后代的书法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艺术交流平台。

此外,草书的艺术之美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得以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一独特书法艺术形式的魅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草书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之美,成为中国书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的起源与发展、笔势与韵味、文字意境与内涵以及传承与推广都是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方面。

书法艺术中草书

书法艺术中草书

书法艺术中的草书草书的起源和发展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风格,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宋时代。

一般认为,草书的起源与书写速度有关,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效率的需要下逐渐形成的。

草书的特点和风格草书与楷书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草书以豪放洒脱、灵动自如的写意风格为主要特点,笔画间流转自然、连贯有力,给人以一种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视觉体验。

相比之下,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更加规范、严谨,注重笔画的精细和平衡。

草书的书写技法草书的书写技法与其他书体也有所不同。

首先,草书注重用笔的灵活性和变化,常常运用拓草、逗点等技巧来表现字形的变化。

其次,草书注重笔画的起落和弯曲,通过交错的笔画使整体呈现一种奔放的动感。

此外,草书追求速写与即兴的表现,注重笔势的随机和自由,强调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感。

草书的艺术价值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首先,草书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其次,草书的豪放洒脱、自由奔放的气韵,使其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给人一种超越常规的艺术享受。

此外,草书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心境的释放和情感的宣泄,对于提升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草书的传承和发展草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尽管草书已经不再是主流书体,但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许多当代书法家和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草书的元素,使其在现代艺术中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一些书法院校和文化机构也致力于草书的传承和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学习草书艺术。

草书的魅力与意义草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具有美学的魅力,更具有一种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

草书的奔放和自由,寄托了人们对于自由与解放的追求;草书的流畅和洒脱,展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草书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引发人们对于心灵和人生的思考,激发人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热情。

草书的起源和发展

草书的起源和发展

《草书的起源和发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草书。

你们知道吗,草书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它有自己的起源呢。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写字就是为了记录事情。

那时候的字写得很规整,一笔一划的。

后来呀,人们写字越来越多,为了能快点写,就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就好像我们跑步,一开始慢慢跑,后来想跑快点,姿势就会变。

草书最早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比如说,有的人写字着急了,就把一些笔画连起来写,这样就快了不少。

再后来,草书变得越来越流行。

好多书法家都喜欢写草书,因为它能让人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心情。

有个书法家叫王羲之,他的草书可漂亮啦!他写字的时候,就像在跳舞一样,特别潇洒。

小朋友们,草书是不是很有趣呀?《草书的起源和发展》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草书。

草书的起源和人们的生活有关系呢。

以前啊,人们传递消息要写信,如果写得太慢,可能消息就不及时了。

所以,为了能快点把字写好,就有了草书的最初样子。

慢慢地,草书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它的笔画不像楷书那么规整,而是很随意。

就像我们画画,有时候想认真画得像真的,有时候就随便涂几笔,表达自己的想法。

草书也是这样。

还有个书法家叫怀素,他特别喜欢写草书。

传说他练字太刻苦,把木板都写穿了。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厉害?《草书的起源和发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还来说说草书。

你们想啊,一开始人们写字都很认真,一笔一划不敢错。

可是时间长了,大家觉得这样太慢啦。

于是,草书就出现了。

草书就像是字在玩耍,有的笔画跑着跑着就连在一起了。

比如说“天”字,楷书是规规矩矩的,草书可能就一笔带过,特别快。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草书的风格也越来越多。

有个叫张旭的书法家,他写草书的时候,那叫一个豪放,好像字都要飞起来啦。

小朋友们,草书的世界是不是很神奇呀?。

草书的名词解释

草书的名词解释

草书的名词解释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草书是一种独具魅力的书写风格。

它以简练、流畅和激情四溢的笔触著称,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草书的创作方式多样,形态灵活,无论是大篆、小篆、楷书还是行书的基础上,都能够加以演绎出别具一格的草书风貌。

一、草书的起源和发展草书起源于汉代,源自隶书。

由于隶书的结构复杂,书写时间较长,因此许多书法家开始试图简化其结构,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新。

这种简化后的书写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了草书。

到了晋代,草书已经成为主要的书写风格之一,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唐代,草书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发展。

当时,许多具有创造力和天分的书法家开始追求更加激进的书写方式。

他们在书写中注重意境和激情的表达,强调以情感为主导的笔触。

这给了草书以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并成为了草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宋代,草书逐渐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书法家开始将其纳入自己的创作范围。

二、草书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草书的书写特点主要体现在笔触和书写方式上。

首先,草书追求简洁和速度,它摒弃了隶书的繁复结构,使用了更加流畅的笔画,同时注重笔锋的变化和运用。

这样的书写方式使得草书具有了一种润泽、生动的美感。

此外,草书的书写方式也注重意境的表达。

书法家在草书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追求笔触的激情和自由,还注重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草书中常常能够看到书法家流露出的豪情壮志或柔情似水,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草书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草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破旧的美感,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打破了传统书法对于规范和准确性的要求,赋予了书法家更大的创作空间。

草书在笔触的自由发挥上具有巨大的变化空间,不受束缚,可以表达更为强烈和深刻的情感。

草书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创造力和个性化。

草书的书写方式源自每个书法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理解,因此每一幅草书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草书的特殊韵律和表现力,它能够为观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

草书的形成与发展

草书的形成与发展

草书的形成与发展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表现力的字体,其形成与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源阶段:
草书起源于汉代,在隶书广泛使用并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

起初,人们在日常书写、快速记录或传递信息时,为了追求速度和简便性,自然而然地简化了隶书的笔画和结构,形成了早期较为随意且不规则的草写体。

这一阶段的草书尚未形成固定的法度,但已初具草书形态。

2. 章草阶段:
约在东汉至魏晋时期,草书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了有规律可循的“章草”。

章草虽然比隶书更为简洁流畅,但仍保留了一些隶书的痕迹,如字形多呈扁方形,笔画转折处仍可见隶书的波磔特点。

章草是草书的初级规范化阶段,也是草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 今草阶段:
从东晋开始,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对章草进行了大胆革新,使得草书更加简练连贯,出现了行云流水般的“今草”。

今草去除了章草中残留的隶意,字与字之间笔势相连,整体风格更加自由奔放,
大大提高了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今草又分为小草和大草(又称狂草)两种形式,其中大草笔划更加恣意狂放,极具视觉冲击力。

4. 狂草阶段:
到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书法家将草书推向极致,创造了极度夸张和个性化的“狂草”,这种字体几乎完全摆脱了汉字原本的结构框架,以线条流动之美和节奏韵律来表达情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总之,草书自汉代起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与创新,从最初的应急速记到后来的艺术创作,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字书写效率上的变革,更成为承载文人墨客才情风骨的重要载体。

草书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草书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草书的历史演变与传承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字体,因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热情奔放的气息而备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草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绝佳的艺术珍品,而草书的传承则更是至关重要,是保持中国书法艺术千姿百态的重要途径。

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草书主要作为一种便于书写的书写体,用于记录官方文书和私人读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书逐渐从实用性文字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家们开始尝试用草书表现情感和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书写风格。

到了唐代,草书的艺术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书写体,并以独特的笔画特点和气息著名于世。

唐代是草书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悠久的时期。

在唐代,草书分为“碑碣草”和“隶草”,其中“碑碣草”主要是用于碑刻上的文字书写,所以兼备了书写的精准和艺术感染力;“隶草”则倾向于自由、奔放的书写风格,更注重表现情感和个性的体现。

当时最受赞誉的草书大师有张旭、怀素、韩干等人,这些人的草书成就不但卓越,而且对于后来的草书发展也影响深远。

随着唐朝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草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草书被逐渐深化和细化。

这个时期重要的草书家有苏轼、米芾等人,他们研究草书的角度多样,尝试不同的书写技法,进一步丰富了草书的表现形式。

宋朝时期草书的艺术高峰在于董其昌,他笔下的草书更注重情感表现,同时还融合了楷书、隶书的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草书书写风格,至今影响深远。

到了明清时期,草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成为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的草书家,对于草书的表现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明代的张瑞图将草书的书写风格推向极致,将积极、开放的书写风格变得更为随心所欲,自由不羁;清朝的文徵明则注重以草书表现人物写生,更加强调精神内涵的体现。

现代草书家在草书的发展上不断突破传统的束缚,以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展现了草书的魅力,例如徐中约、梁帆、高志远、李易等人,他们不断推陈出新,赋予了草书新的内涵,扩大了草书在当代书法艺术中的发展空间。

浅析草书的发展历程

浅析草书的发展历程

浅析草书的发展历程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起源于东汉末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草书最早的形成可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张芝、张旭。

他们以"自然"、"率意"为宗旨,追求刚劲、豪放、自由的艺术风格,将
字的笔画结构简化,笔画间弯曲、交错,形成了草书独特的形态。

在晋代,有名的草书家王羲之以及他的弟子王献之、王之涣等人,对草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进一步发扬草书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探索了更加豪放大胆的笔墨表现,贡献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到了唐代,草书达到了高峰期。

唐代的张旭、怀素等草书家,以及后来的柳公权、颜真卿等人,不断推动了草书的发展。

草书字形更加简洁流畅,笔画更加弯曲、变幻莫测,具有一种神秘而有力的魅力。

宋代以后,草书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以急展、急弧、急落等笔法为特点的草书体系。

同时,草书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兴起,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草书字体和技法的书籍。

至明清时期,草书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还有一些著名的草书家如唐寅、张献忠等,但草书的规模和气势已不如唐代时的辉煌。

然而,草书在二十世纪初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齐白石等书法家
对草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笔法和技巧上进行创新,使得草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草书从东汉末年至今,经历了辗转流转、发展演变的历程。

无论是早期草书的刚劲豪放,还是后来的稳健沉稳,草书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草书书法的特点、历史与发展

草书书法的特点、历史与发展

艺术学理论Artistic theory111和对欣赏者的吸引力方面。

绘画是以描绘具体物象为表现手段的,书法则不一样,中国书法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不是像西画那样以色彩为主)的,其匪夷所思的、变化丰富的线条,不描绘任何物象,却又高于所有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义,有难以表述的一种思维、一种意境、一种美感。

艺术源于生活,书法与人们的生活不可分割,且高于生活,所以书法具有抽象的特点。

草书于汉代出现并逐步发展,起初是为了简化书写,由隶书演化而来。

草书包括篆草、隶草、狂草等。

作为最具抽象艺术特质的书体,草书有“书已尽而意不止、笔虽停而势不穷”之妙。

一、草书的特点草书的特点是:龙蛇交错,流淌的手臂中心是挥动的墨汁;流动的九霄是牵引的动力;精神是无拘无束的;流动是自由的;墨汁如同水流悬在岩石上,释放海洋,流动可以成就天赋;气畅,笔力相连转化。

世人所理解的优秀书法,往往是“一气呵成”的。

一气呵成不是指书写者在创作时用一口气完成,而指的是书法从头到尾气脉相连,不可断连。

刘熙载在《书概》中谈论章法说道:“章法要变而贯。

”变,就是要改变笔画和文字的状况;贯则是在改变后,要保证畅通。

草书中笔触线条的变化多端,体现出一个草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线条的力感。

书法的笔线应像“钟表中的发条”,而不可能成为“汤锅里煮烂的面条”,这个比喻象征着“力的艺术”,警示我们书法中要注重线条的力感。

一部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家专注与情感的表现。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说过:“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

”这样字才会有生命,有力量。

二、草书的历史《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画皆有章法可依,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的《初月》《得示》等帖,这些帖具有笔意连贯的特点。

中国草书艺术文化简介

中国草书艺术文化简介

草书的现状与未来
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草书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许多书法 家和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和创作草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草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战。未来,草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同时也需要更 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草书艺术在中国书法艺术 中继续发扬光大。
05
草书的学习与传承
学习草书的方法与途径
临摹经典碑帖
通过临摹古代草书大师的经典 碑帖,学习其笔法、结构和章
法。
掌握基本笔画
学习草书的基本笔画,如点、 横、竖、撇、捺等,以及各种 笔画的组合方式。
了解草书演变
了解草书的演变历史,掌握不 同时期草书的风格特点。
注重文化修养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草书的内涵和意境
中国草书艺术文化简介
目录
• 草书的历史与发展 • 草书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 草书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 草书的鉴赏与收藏 • 草书的学习与传承 • 草书作品欣赏
01
草书的历史与发展
草书的起源
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它是从 隶书演变而来的,最初的草书是为了 方便书写而简化的隶书,逐渐发展成 为一种独立的书体。
草书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一 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草书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草书在文学中的运用
草书在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通过书写形式的变化,能够表达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草书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艺术美感,提高文学 作品的审美价值。

草书的发展与演变

草书的发展与演变

草书的发展与演变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草书的发展与演变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

本文将从草书的起源、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分支、草书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究草书的发展与演变。

一、草书的起源草书是源于隶书的一种书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汉字的书写。

在古代文字出现之初,由于工具和材料的限制,书写多以刻写或书绘的方式进行。

自从印刷术出现后,书写艺术更是逐渐发展。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有五种字体,分别是“隶、楷、行、草、篆”,草书便是其中一种。

草书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是以祭祀、书信、款识、灵签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楷,使用笔画完全断绝规范的方式进行书写,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草书的特点草书是书法中最为难练的字体之一,它的特点是潦草,自由,大胆,富有变化。

草书的笔画多以泼墨、挥洒的方式表现。

草书的波澜壮阔、意象丰富、气势磅礴,极具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草书的赏析有时候需要从中挖掘一些奇特、虚实、悬崖峭壁、无影无形等因素。

这些恰恰是草书的重要特点,使草书更富有艺术性。

三、草书的分支草书的发展同时衍生了许多分支。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行草、枯草、草书、章草、狂草”,这几种草体都是草书的变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行草是草书的简化形式,姿势明快,匀速直而,起止得当,常用于书法作品的草稿、题识、公章等。

枯草则是行草变化而来,其笔画干瘦灵秀,线条虚去,形似衰草,适合于作为标题书写。

草书则是指以连笔、断笔和潦草不拘的特点写成的文字,具有极强的自由性和个性化的风格,是草书中最具特色的样式,常见于书法作品的大字、帖子、尺品、对联等。

章草是一种朴质、大气的草书变体,通常用于书写篆刻,较为工整、端庄。

狂草则是一种草书的极端形式,本质上也是草书的一种流派,代表人物为“张旭”,张旭写的狂草被誉为“狂草之真律”,他的草书工笔和潇洒兼备,富有力度和张扬性,使狂草获得了极高的艺术评价。

四、草书的影响草书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具有力度和个性的艺术样式。

关于草书的介绍

关于草书的介绍

关于草书的介绍草书,又称行草,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形式。

它以快速、流畅的书写方式而闻名,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下面将对草书的起源、特点以及影响进行介绍。

草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隶书,发展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它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书法的一大瑰宝。

草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书法艺术不断创新的产物。

草书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草书的笔画多以横折、颠倒、连绵等形式出现,形态各异,有时甚至无法辨认每一个字的详细构造。

这种随意的笔画形态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与其他字体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草书的笔画流畅而有力,富有变化和张力,能够表达出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草书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独特的审美魅力和内涵。

草书以简约、灵动的方式表达文字,不拘泥于形式,追求意境和气势的完美结合。

它在字形上追求极致的变化,注重笔画的快速和流畅,以及对布局和结构的独到处理。

草书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书写技巧上,更体现在对文字内涵的深入解读和表达上。

草书不仅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草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爱好者纷纷学习和模仿草书的风格,使草书成为了世界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字体形式,以其快速、流畅的书写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

其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隶书,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草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界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草书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草书归纳总结

草书归纳总结

草书归纳总结草书,又称狂草、铁扇草等,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风格,以其浑厚豪放的特点而闻名。

自古以来,草书一直是书法领域中备受推崇的艺术形式。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由奔放的笔画和狂放不羁的造型,给人以独特而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草书的起源与发展草书起源于东汉末年,魏晋时期达到了鼎盛。

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成为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的书写风格。

草书成为书法领域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深受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

在后来的历代,草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并延续至今。

二、草书的特点与技法草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奔放豪迈:草书的笔画充满了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息,给人一种豪迈之感。

2. 动静结合:草书的笔画流动自如,同时又有适度的停顿,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感。

3. 造型独特:草书的字体造型独特,笔画凌乱但却有条不紊,给人以震撼和享受。

在草书的书写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技法:1. 毛笔运用:草书主要使用毛笔进行书写,其毛笔的选择和使用对于书写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墨汁运用:草书中经常使用浓墨进行书写,墨色浓郁,给人一种深沉之感。

3. 笔画运用:草书的笔画多采用长短相间、粗细相间的技法,形成独特的笔画效果。

三、草书的艺术魅力与意义草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

其艺术价值在于:1. 自由张扬:草书在书写过程中追求自由、张扬的艺术效果,散发出一种无拘束的个性魅力。

2. 独特美感:草书的笔画造型独特,观者在欣赏之时,往往能感受到字体中蕴含的美。

3. 写意表达:草书笔画的淋漓尽致,给人以想象空间,准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除了艺术魅力外,草书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草书的出现和发展,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书写方式和表达风格。

同时,草书的鼓励了人们追求个性和探求自由,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由、自由表达的追求。

四、草书的应用与影响草书的特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艺术领域,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篆刻等方面。

草书的研究报告

草书的研究报告

草书的研究报告1. 引言草书,又称行书、行楷,是一种具有自由流畅的特点的书法字体。

它源于汉代的隶书,经唐代的楷书发展而来。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书法技巧,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草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应用。

2. 起源与发展草书起源于汉代的隶书,当时主要用于快速记录和办公文书的书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成一种更加自由、流畅的字体,即草书。

在唐代,草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这一阶段的草书以张旭的“急如风雨,笔力遒劲”为代表,奠定了草书艺术的基础。

明清时期,草书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多种派别,如“九域草”和“张宗周草”等。

现代书法家对草书的研究和创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草书的艺术特点3.1 自由流畅草书注重笔画的连贯,并强调笔墨的变化和节奏感。

其字形多属于扁平状,上下结构较清晰,而左右结构相对模糊,形成草书独具的艺术风格。

3.2 气势磅礴草书在展示笔画力度和节奏的同时,追求“气势磅礴”和“浑厚深远”的艺术效果。

草书的字体有时候可以放大,以突出作品的豪放气势。

3.3 形神兼备草书追求形神兼备,不仅注重文字的表达,还追求字形的美感。

一方面,草书通过勾、顿、遒等手法的使用,表达文字的含义和情感;另一方面,草书注重字形的丰满和变化,使得作品在视觉上具有饱满感。

4. 草书的应用草书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字体,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书法展览和文化活动中。

4.1 艺术创作草书被许多书法家用作创作的基础,通过运用草书的特点和技法,展现个人的艺术风格。

草书作品多以短诗、对联、书法作品等形式呈现,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4.2 书法展览草书作品常常在各种书法展览中展出。

通过展览的方式,可以向大众传播草书的艺术魅力,加深公众对草书的认识和理解。

4.3 文化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中,草书常常被用于书写对联、春联等,起到装饰和文化表达的作用。

此外,草书的碑帖也被广泛用于书法教学和研究。

草书的来历和演变过程

草书的来历和演变过程

草书的来历和演变过程《草书的那些事儿》嘿,咱今儿就来讲讲草书的来历和演变过程。

你说草书这玩意儿啊,那可是相当有来历的。

一开始啊,人们写字都是规规矩矩的,一笔一划都特别认真。

但后来呢,可能是有些人觉得这样太麻烦啦,或者是想追求点不一样的感觉,就开始变着法儿地写字啦。

就好像有个人某天突然一拍脑袋说:“哎呀,我不想写得那么死板啦,我要自由点!”然后就开始龙飞凤舞起来,这也许就是草书最初的模样吧。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草书也在不断演变呢。

它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这样扭一下,一会儿那样拐个弯。

从简单的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个性。

在这个过程中啊,好多书法家都对草书情有独钟呢。

他们把草书当成自己的宝贝,不停地琢磨、练习,想让它变得更漂亮、更独特。

而且啊,草书还特别有趣呢。

有时候你看着那些字,就像在看一幅画一样,特别有意思。

有些字写得那叫一个夸张,感觉都要飞起来啦。

不过呢,草书也不是谁都能看懂的哟。

有时候就像个密码,得好好研究才能明白。

要是没点功底,那可就只能干瞪眼啦。

再后来啊,草书就一直流传下来啦,成为了书法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就像是一个见证了历史变迁的老家伙,虽然有点“顽皮”,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咱再回头看看,草书这一路走来还真是不容易呢。

从最初的小小创意,到后来的丰富多彩,它经历了好多好多。

总之呢,草书就是这么神奇、这么有趣。

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字的另一种可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下次你再看到草书的时候,可别忘了想想它的来历和演变过程哦,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哈哈!好啦,关于草书就说到这儿啦,希望你也能喜欢上这个有趣的书法形式哟!。

草书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草书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草书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东汉时期。

它是执笔不拘、随意挥洒、挥汗如雨的一种写法,以自由、潇洒的墨痕为主要特色。

与楷书的端庄、正规相比,草书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

历史上草书的范畴并不固定,有时候与楷书混合在一起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书的独立性越来越明显,而且每个时期都出现了独具特色的草书作品。

唐代的草书,以张旭的“怀素帖”为代表,它显示了一种“虽乱而有序、及奇而不乱”的艺术风格。

五代时期的草书,以怀素、李邕、范仲淹、苏轼等人为代表,这些草书,都有着逾越了时代与形式的永恒艺术魅力。

明朝时,隶书的发展,使得草书渐渐地淡出了主流。

不过,明朝的文艺复兴以及科举制度的改变,为草书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兴提供了条件。

明末清初,六一居士(黄道周)的《书谱》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草书的高峰。

近代以来,中国书法艺术经过了古典主义、新文化主义、现代技法与潮流等各种潮流的薰陶,草书也随之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现代草书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鲜明,草书用行也越来越小,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一种更好的表现效果。

目前,草书早已经走出了中国,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艺术形式。

同时,草书还在不断地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总之,草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展现了一种自由、潇洒、独特、艺术的魅力。

从东汉到现代,草书一路走来,经历了各种历史变迁,但是草书永远是那么自由、随性、灵动、冲天。

草书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变化而逝去,相反,它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

草书与隶书的演变与特点

草书与隶书的演变与特点

草书与隶书的演变与特点草书和隶书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的两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演变历程和特点。

本文将分析草书和隶书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一、草书的起源与演变草书,又称为行书,是指楷书的一种变体,形态较为潦草、奔放。

它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官员操办公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创造了一种行书,以便快速书写。

草书的演变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

草书的演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1. 秦汉时期:以孙过、张怀瓘等人的草书为代表,表现出潦草而有力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草书风格。

2. 魏晋时期:以王羲之的草书为代表,他的草书兼具潦草与舒展之美,注重形体的间隔和笔画的连绵,使草书更加具有艺术性。

3. 南北朝时期:以颜真卿为代表,他的草书犹如奔驰的猛虎,富有力度和张力,形成了南北朝草书的特色。

二、草书的特点草书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潦草奔放:草书的特点之一就是潦草奔放,书写时筆势流利,毛笔举重若轻,书写速度快,这也是草书得以产生并发展的原因。

2. 线条多变:草书线条多变,有时宽厚有力,有时细腻曲折,给人一种奔放灵动的感觉。

3. 用笔独特:草书在用笔上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笔画的破碎、衔接和挤挫,形成了草书的独特神韵。

4. 点画连绵:草书注重点画的连绵与连贯,每一笔画之间都有一个自然过渡,犹如波澜壮阔的山川河流。

三、隶书的起源与演变隶书,又称秦隶、官隶,起源于中国秦代,是秦始皇推行的一种新式文字形式。

隶书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广泛使用,并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

隶书的演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1. 秦汉时期:在秦始皇推行统一文字政策后,隶书得到了广泛使用,形成了初步的隶书风格。

2. 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的隶书以王羲之的作品为代表,他在隶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隶书更加工整美观。

3. 隋唐时期:在这一时期,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家的隶书作品成为了隶书的巅峰之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草书的起源与发展史

草书的起源与发展史

草书的起源与发展史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有特色的字体之一,它的形态曲折、变化多端,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草书起源于中国古代汉字书写的需要,不断的演变与发展,成为今天独具特色的一种书写风格。

一、草书的起源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时期,由于文化的普及与书法的兴起,汉字的书写开始细致化,人们开始使用毛笔使用汉字,书写开始慢慢成为一种艺术。

但是因为写字工具相对有限,用于书写的纸张也比较贵重,人们在快速书写时便开始简化书写形式,'草'成了速度飞快的象形之一,就此形成了草书的雏形。

二、草书的发展史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作为临字的一种方式逐渐形成,并且受到古代文化熏陶下的影响,草书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并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大师。

如王羲之、钟繇等在此时期为草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唐代随着唐代的到来,草书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是草书的发展的高峰期,唐代草书以“奇放俊逸、变化无常、无拘无束”为特点,草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此时期的草书风格开创了后代草书的想象空间,成为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一。

3. 宋代到了宋代,草书的书法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草书开始更多地被用来传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时代,米芾被公认为草书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对草书的研究,让草书在书法艺术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草书的现代发展草书自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演进,草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现代草书已经远离了古代文化的烙印,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它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在建筑、艺术和设计等领域中,草书也被广泛地运用。

总之,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草书已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形态和韵味备受人们喜爱。

草书的起源,草书的发展史,以及草书的现代发展,都为草书的美好未来揭示了可能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草书溯源与发展黄其锦(一冰)????古老而优秀的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人类经历了堆石记事、结绳记事。

发展到仓颉制造符号文字即象形文字,革除了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了文明之基。

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随后演进为大篆(广义的大篆有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等),到秦代统一后依序为李斯创小篆、程邈创隶书、汉代史游创章草、刘德升创行书、张芝创今草、三国钟繇创楷书。

从此形成并确立了中国的篆、隶、草、行、楷五体书法一直沿用至今。

??? 中国书法的鼎盛时代是晋唐时代。

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学习汉代刘德升行书、张芝今草和三国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将行书和今草书体发展到最高境界(代表作有《兰亭序》和《十七帖》);唐代欧、虞、薛、褚、颜、柳的楷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亦将中国书法中的楷书发展到占统治地位的最高境界,成为千秋万代学习书法的楷模;唐代张旭、怀素最终在唐楷和王羲之行书、今草书体基础上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而创立了空前绝后的狂草书法,把书法这门艺术推至巅峰。

在中国书法史上,狂草是正统的五体书法中最后形成的一种书体。

一千二百多年来,狂草这门神妙的书法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历代书家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书苑之奇葩、翰林之瑰宝,是艺术中之艺术、书法中之书法,为古今书法家所追求,亦愈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所珍爱。

??? 五体书法艺术中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西汉史游经东汉杜度、崔瑗而形成的章草;第二阶段是汉末张芝创立今草(历史上第一个草圣,代表作有《冠军帖》),晋代书圣王羲之完善今草;第三阶段是唐代张旭、怀素在唐楷和王羲之行书、今草基础上发展创立的狂草,史称张颠醉素俩草圣,将草书推至巅峰。

其代表作有张旭《肚痛贴》《心经》《李青莲序》等和怀素《自叙帖》。

??? 自唐代张旭、怀素狂草书法问世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虽出现宋代黄庭坚、元代鲜于枢、明代祝枝山、徐渭、王铎、清代傅山等几个草书大家,然而终是每况愈下。

一直没能再登唐代的狂草书法殿堂。

近代着名草书大家于右任先生根据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古人之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创立了标准草书,功德无量。

被誉为当代草圣。

又有草书大家林散之创造出一种瘦劲飘逸的林体。

代表作是《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日本影响巨大,亦被誉为当代草圣。

然而还是在小草即今草中不断徘徊。

??? 早在东晋,书圣王羲之在其草诀歌开篇曰:“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须完”。

伟人毛泽东在练书法时也曾说过:“各个体我都研究过,我都不遵守,我写我的体”,最终选习奔放、豪迈之狂草,形成了毛体行草书法。

其神韵、气势,空前绝后。

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千古绝伦,名垂青史。

??? 对于草书中的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形式,现代于右任的入室弟子胡公石先生云:“以上三种草书,从组织的特点相比较,章草太落后,狂草太神化,今草为介乎二者之间。

”因此,自宋以来草书家一直徘徊在小草之间,原因在于草书领域中不仅小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且居中。

走儒家的中庸之道,即走三形式居中的路---小草最保险。

而走狂草的路,那是铤而走险,因为它太神化,不可揣摩、无法可依。

因此,自宋以来的草书家只能一直徘徊或倒退到草书的第二阶段---小草而不能前进。

???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发展,伴随时代发展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已经成为一种非实用的纯艺术门类。

登上书法艺术的狂草巅峰,效唐代张旭、怀素之笔法,翰墨载道,通过狂草书法的形式写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时代艺术气息、体现大自然山山水水和人世间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具有最强视觉冲击力的书法艺术已成为当代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是,这条路怎么走,这座峰如何攀,无数书法家在苦苦地探索中。

??? 前面说过,书法到了唐代,欧、虞、薛、褚、颜、柳的楷书已将中国书法中占统治地位的楷书发展到最高境界,成了千秋万代学习书法的楷模;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和今草早已摒弃了原始的篆隶入草方式并给我们展示了最高成就的今草《十七帖》源于楷行;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也是在唐楷和羲之行草书体基础上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而创立起来的。

因此,宋代苏东坡有“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的着名论断,指出了自晋以来习草先楷后行再草(今草)后狂是唯一正确的路。

早在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也说:“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意思为: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这两句话是很值得深思的。

然而今天,还有学者甚至大名家和学院的老教授们自己或教诲人们不走从楷至行再草后狂之路和深入自然感悟自然的书法自然之路,而是独辟蹊径,“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他们一头钻进古墓,倒回秦汉篆隶甚至回到更古的甲骨文、籀文即大篆上去寻求所谓“高古”的途径以进入大草和狂草殿堂。

结果写出来的所谓大草、狂草作品只有阴柔圆曲之形态、没有阳刚正直之气势;也有曲解清代傅山“四宁四勿”观点,未习楷书、未习羲之今草、未习狂草缔造者张旭、怀素书体去学宋元明清非狂草书家诸如黄庭坚、鲜于枢、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的书法后连草符还表示不清就称为狂草大师的(丑书因此也就产生了);还有不按草书章法,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肆意挥舞、满纸游丝、杂乱无章也称为狂草的。

等等。

这一切,一方面说明了立志于大草、狂草的书法家为数众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狂草书法处于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境况,大多正在攀登的书法家们正在寻找进入狂草的正确途径。

??? 狂草或曰大草,是今草(小草)的升华,是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书体中的最后一种书体,是草圣张旭、怀素所创,源于唐楷、王羲之行书和今草(小草),源于草圣书法自然中对包罗万象的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草书中的章草源于篆隶就武断地把小草特别是狂草说成源于篆隶!篆隶只是五体书法中的两种非常成熟的书体。

古今只有章草源于篆隶。

也就是说,从篆隶入手只能进入章草,从章草进今草必须伴随行书。

如汉张芝(汉少帝、献帝时期书法家)善杜度(汉章帝期间书法家)、崔瑷(汉安帝---汉桓帝期间书法家)之章草,如果没有刘德升(汉桓帝、灵帝时着名书法家,行书鼻祖)之行书的问世就不可能有张芝创立今草,又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是建立在张芝今草、刘德升行书、钟繇楷书基础上的。

因此,篆隶和今草、狂草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正如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人类经历了堆石记事、结绳记事,而后发展到仓颉制造符号文字即象形文字记事从而否定了原始的堆石和结绳记事后象形文字不等于堆石和结绳一样,也正如人类是猴猿发展进化而来的,但发展进化后的人不等于猴猿一样。

因为它们之间已经过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颠扑不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基本规律是中国草书发展的基本规律??? 纵观中国的草书发展史,篆隶发展产生了章草,章草否定了篆隶;章草发展产生了今草,今草否定了章草;今草发展产生了狂草,狂草又否定了今草而成为书法领域中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把章草和今草书法比喻为家养的宠物,它就具有妩媚、可爱、温顺、规矩的特点;而狂草,就是山间猛兽,它具有狂放、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特点。

但狂草决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狂草是狂而不乱、狂而有法,狂而自然。

)由此可见,一部中国草书发展史就是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书法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史。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

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草书的发展正是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结果。

由此可见,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所产生的狂草,不具有被否定之否定过的篆隶和章草的属性及痕迹。

被否定的篆隶和章草、今草只是一种历史产物、一种成熟的书体而存在。

因此,学习狂草如果从篆隶和章草入手,其结果只有阴柔圆曲之形态、没有阳刚正直之气势。

因而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称之为狂草了;如果依据丑书鼻祖清代傅山四宁四勿---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思想试图从宋元明清书家身上找到进入狂草殿堂之路,那就等于抛弃中华书法的优良传统、抛弃晋代书圣、唐代草圣的章法、笔法。

“狂草”将成丑书、“天书”,妇孺皆能。

因此,书法的狂草只能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先楷后行再草(今草)到狂的这条唯一正确的路。

从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狂草书体发展成当代一冰大狂草书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狂草的产生,迄今1200多年。

狂草神秘、不可揣摩、无法可效,难如登天。

寻求这门最高书法艺术产生的理由、攀登的方法、超越的途径,承传这门中国书法最高境界的狂草成了时代的需要和草书工作者的艰难使命。

?? ?基于上述情况,本人在学习楷行书体35年后,于2000年开始,又用15个春秋研习了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墨迹,结合研习秦汉晋唐李斯、萧何、崔瑗、蔡邕、钟繇、索靖、卫铄、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张怀瓘等人之笔法经典,同时深入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学习《易经》、佛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道教《道德经》。

终悟一代草圣颠张醉素在挥毫泼墨时旁若无人、目空一切、如痴如狂之气节,以及惊世骇俗、空前绝后之书法神韵的真谛在于:深功厚力、感悟天地、心空意无、书法自然。

本人在对古今书法之学习、实践、研究、比较后,从唐楷入手,将东晋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今草书体及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笔法之精髓融合一起,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形成了一种继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书体之后的第四种书体---大狂草。

这种书法的实质,就是对唐代狂草书法的辩证的否定---“扬弃”。

也就是说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了狂草书法中消极的(因酒而发、不可揣摩、非理性)因素,又保留了狂草书法中积极的(形态和气势)因素。

这是书法自然的结果。

这种书体的产生,将结束延续1200多年来狂草的神秘性,也将使唐代草圣张旭、怀素为人类发明创造的狂草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大狂草与狂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1、大狂草和狂草的共同点:一是均源于唐楷和羲之行草;二是源于狂草。

其野(大自然)生、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程度及神态、气势和狂草基本一致;三是均源于深入自然、感悟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