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认识》教案5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认识》教案5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认识》教案5

《比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比的意义,比的读写。

2.分析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3.学会化简比,求比值。

4.懂得在生活中应用比。

教学重点:

分析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学会化简比,求比值。

教学难点:

学会化简比,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小明用15分钟骑自行车,一共骑行了6000米。小明骑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

2.【思路点拨】路程与时间的比→路程比时间;

求比值:前项÷后项,商就是比值。

路程÷时间=速度

解:小明用15分钟骑自行车,一共骑行了6000米。小明骑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6000︰15),比值是(400),这个比值表示(小明骑车的速度)。

(二)巩固练习

妈妈在超市花了78元买了3千克冷鲜肉。买肉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

(三)教学例2.

1.毛达鸭和花生猴练习投篮,毛达鸭5分钟投中8个球,花生猴6分钟投中9个球。

(1)写出毛达鸭和花生猴投球投中的个数与时间的比。

(2)谁的投中率高?

2.【思路点拨】(1)根据比的写法,用个数比时间即可写出比。

(2)比较谁的投中率高,即求出个数与时间的比值,再比较它们的比值,谁的比值大,谁的投中率就高。

解:(1)毛达鸭:8︰5;花生猴:9︰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

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案68第三篇:五年级数学教案33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教案25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综合练习完成第30页的12~14题。 1、第12题 (1)先让学生连一连,交流使说说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含义。 提问: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2)找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第13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什

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第1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联系第13、14题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什(请你支持:HaOWoRd)么相同与不同? 二、思考题 帮助学生弄清两点:⑴水果实际上分掉45块,巧克力实际分掉35块。 ⑵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案68第五课时 备课时间:2014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课题一:长短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模板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模板 课题一:长短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 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

二年级数学教案 09小数谭榆静 1、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会竖式计算 2、多提问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教会学生用竖式计算。 教学设想:首先过渡,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情景,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讨论下两位数加两位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一)不进位加法 1、一辆车准乘60人,一班,二班去旅游。一班30人,二班28人。问:他们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竖式:30

+ 28 ________ 做一做:用花朵图片展示 32+6= 59+40= 20+67= 第二节数字游戏 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2、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 教学步骤:(一)1)每个学生一张卡片,每组同学手持数字为1~10卡片。 2)在以点虫虫形式使点到的同学站起来,展示卡片,两卡片数字相凑成两位数,再点两名同学凑成两位数,两个两位数相加,以组为单位,各组抢答,并展示答案卡片,多答对者为赢家。 (二)IQ题:1,明明不慎从直升机上掉下来却未受伤,这是为什么? 2、黑人和白,人生的孩子牙齿是什么颜色的?

3、一对非常健康的夫妇却生出只有一只右耳的婴儿,为什么呢? 第三节管子和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2、增加学生对图形的理解 教学步骤:1、仅用一根管子,给一分钟时间考虑,对管子进行即兴创作。将管子制造成一个物体的形状。在此之前老师示范创作一次。 举例:数字3 字母M 树杈虫 拐杖光环 手链猴子的尾巴 2.仅拥乒乓球流程如上 例:眼镜西瓜地球十五的月亮 3.管子与乒乓球一起创作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总数不变 一样多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 (7+4+1+8)÷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 (三)应用数学 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 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 3、三年级1班平均身高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刚才谈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该怎么办呢? 出示三年级某班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3) 第5课时练习课 (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 (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26) 第4课时练习课1 (28) 第5课时练习课2 (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34) 第8课时练习课 (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 (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 (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 (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 (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 (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82) 第14课时通分 (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 (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 (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 (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 (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 (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 (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 (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 (121) 第9课时打电话 (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 (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141) 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3) 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147)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学过了用字母表示数,下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口答) (1)x与6的和 (2)x与4的和 (3)20减x的5倍的差 (4)x的2倍加1. 8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你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呢? 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你想不想玩? 那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玩一玩。 老师有65千克(板书:65)你呢?(指名学生)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当我与他坐上翘翘板两端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那怎样就能使翘翘板平衡了呢? 你能用一个式子把它表示吗?(板书:30+35=65,左右两边相等)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翘翘板相类似的物体吗?(天平) 今天我这里有一架天平,谁能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吗?(那什么时候天平就平衡了呢?当两重量相等的时候或者指针指向中间的时候。) 你了解得的可真多!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这里也有两架天平也保持着平衡,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20+30=50 (2)20+x=100 师:那么x是多少?(80克)这个x是固定的值。能不能随便的说?(不能)前面我们学的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但这里是一个固定的值,不能表示任意的数,只能是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值。 师: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 同学们,真厉害! 前几天,学校又新买了3只篮球,(出示篮球图)共用去186元,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板书:3x=186) 大家观察一下这几个等式,你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 30+35=65 20+x=100 20+30=50 3x=186 揭示方程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 2、比较等式和方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 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 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 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 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 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含教学反思),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打电话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第9单元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4.9,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4.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分数应用题”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有联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2.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教学关键: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建成网状结构 1、口答:(打开投影仪) (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哪三种? (2)解答这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准单位"1",弄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 (3)解答这三类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l)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女生10人,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10人,是男生人数的士,男生有多少人?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人数少言,男生有多 少人? 以上这两组题把分数应用题全部展示出来,教学时可先出示第(1)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口头列式并比较异同,生答师板书: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Teaching plan for the first less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 s

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2、篇章2: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3、篇章3: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章1: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交流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讲故事等,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发言先举手等习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一) 教师自我介绍 (1)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小朋友,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 (3)教师简单介绍自己 请孩子猜猜教师的年龄,谁猜对有奖。说说你是怎么猜 到的? 数学活动(二) 了解数学 1、老师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有一个聪明的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曾经用骡子运 过盐。有一次,一头骡子滑倒在小溪里,盐洒了一部分在水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九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 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 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