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教学目标“三部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教学目标“三部曲”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忽视课程目标,只关注文本内容,其教学行为只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有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师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确定的,忽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目标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要制定准确、恰当、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学段目标要求,制定准确的课程目标;其次要用心解读文本,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恰当的基本目标;最后要充分了解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有效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做到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及策略。那么,究竟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为例,谈谈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
求来制定。
确定课程目标,首先教师应该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半截蜡烛》属于第三学段的教材,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据此,确定的《半截蜡烛》一课的课程目标为:
课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掌握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3.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人物情感,受到情感熏陶。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5.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根据需要,主动运用其表达方法写作,发展书面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落实,学生不仅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人物情感、领悟了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了学习语文
的基本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情感受到了熏陶。总之,把“语文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用心解读文本,确定基本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如果把课程目标比做远航的目标,那么对文本解读就是一艘航行在浩瀚大海中的航船,教学目标就是一座座灯塔。只有正确地解读文本,熟练地把握文本特点,娴熟地驾驶这艘“航船”,然后据此确定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在一座座“灯塔”的指引下,乘风破浪,最终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落实课程目标。
基本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通过正确、到位地解读文本,准确、精当地把握文本特点,依据文本提供的具体内容,根据已确定的课程目标各项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多重解读,即以“读者”的身份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以“教者”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什么,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怎样学。深刻把握文本特点,再结合编者的意图,借助《教学参考用书》等资料,认真钻研教材,用心解读文本。然后确定详细、具体而又全面的教学目标。根据对《半截蜡烛》一课文本的解读,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基本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学会本课的生字“截、诺、熄、厨、芯、嘛、梯”,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厄、奎”只识不写。理解生词“厄运、烛芯、摇曳、镇定”。
3.了解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能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受到爱国热情的熏陶。
5.体会文中词语“似乎”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初步领悟并运用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基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措施、方法和方向,达到了用教材教,优化了教学内容,经过具体准确的语文实践活动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充分了解学情,制定有效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
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审视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预习学习内容并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即预习学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检查预习学案、学生交流汇报,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确定教学的有效目标。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作为本课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指导,确定教学的难点;多数学生认为的难点是什么,课堂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确定教学的重点;哪些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要组织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根据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确定了《半截蜡烛》一课的有效教学目标为:
有效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受到爱国热情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生字“截、诺”,理解生词“厄运”。
3.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体会文中词语“似乎”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主动运用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