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_肖广娣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家居设备到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物联网安全技术进行全面的综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物联网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保健、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等。
然而,这些设备往往存在着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设备被控制、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例如,黑客可能通过入侵智能家居设备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控制智能交通系统造成交通混乱。
因此,保障物联网的安全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1、设备多样性物联网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传感器、智能家电、工业控制器等。
这些设备具有不同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和操作系统,使得统一的安全策略难以实施。
2、资源受限许多物联网设备由于成本和尺寸的限制,在计算、存储和能源方面资源有限,无法运行复杂的安全算法和软件。
3、通信协议复杂物联网中使用了多种通信协议,如 Zigbee、蓝牙、WiFi 等。
不同协议的安全机制各不相同,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4、缺乏更新和维护一些物联网设备在部署后很少得到更新和维护,导致已知的安全漏洞无法及时修复。
5、隐私问题物联网设备收集了大量的个人和敏感数据,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合法使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物联网安全技术1、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合法的设备和用户能够访问物联网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基于密码的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
访问控制则可以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等策略来实现,对不同用户和设备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的普及,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是为了解决物联网普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私泄露问题,保障用户和设备的安全与隐私。
本章将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对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的背景进行简要概述。
第二章: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指一种通过网络将各种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和理念。
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智能化算法,物联网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并能够与云计算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分析。
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第三章:物联网安全风险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
第三方攻击者可能通过物联网设备侵入网络,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此外,由于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众多,管理和维护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物联网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设备安全性等方面。
第四章:物联网安全技术为了保护物联网设备和用户的安全,各种物联网安全技术被提出和研究。
其中,数据加密技术是保护物联网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防止第三方攻击者获取和篡改数据。
此外,访问控制技术也是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设立权限和身份验证,只允许授权用户或设备访问系统,提高安全性。
第五章:物联网隐私保护技术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物联网隐私保护技术旨在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
一种常用的隐私保护技术是数据匿名化。
通过去除个人身份匿名化数据,可以减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此外,还有基于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的隐私保护技术也非常重要。
第六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机制和隐私保护方法。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分析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分析作者:肖广娣凌云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35期摘要: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在原有的安全策略和机制无法满足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该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所面临新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挑战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7937-0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得种类繁多的计算机、传感器、移动设备等源源不断的创造出呈指数增长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包含人的,也包含各种物的,并且这种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让我们的世界悄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此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之前使用的常规计算工具已经无法应对各种新的挑战,这也引起了产业界、科技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所涉及的数据量的规模大到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对各种决策具有更积极目的的信息。
一般认为它具有4大特征:数据量大、数据类别多、生成和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被美国政府认为是“未来的新石油”,对它的运用能力也将成为未来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之一,也将是国家的核心资产之一。
但随着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量的增大,处理方式的改变,在信息安全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从传统的对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转变为对信息的挖掘和应用,随之带来整个世界商业模式的巨大变革,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将会带来新的巨大市场。
面对无处不在的数据,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信息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
和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2012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涉及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六个部门,旨在提高从海量和复杂的数据中分析萃取信息的能力,是美国继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布局,此外,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相继出台过和大数据技术相应的战略举措。
安全性与可信性保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安全性与可信性保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商业机构和个人用户将智能物联设备应用于他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物联网面临的安全性和可信性问题,因为智能物联设备的信息安全威胁不断增加。
因此,怎样应对物联网安全威胁是物联网用户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安全性和可信性保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一、物联网安全的现状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各个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智能物联设备的信息泄露、骇客入侵等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漏洞问题智能物联设备越来越多地涉及隐私数据、交易信息和敏感网络攻击面。
最近一些研究发现,一些智能物联设备的制造商出现设备漏洞问题,这些漏洞可以被攻击者利用突破网络安全线条,因而智能物联设备很容易被制造商预设的密码或口令等暴力破解技术轻易入侵。
2、网络攻击问题智能物联设备采用无线连接,传输的数据较为敏感,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是物联网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
网络攻击可以是各种类型,例如反向攻击、中间人攻击和滥用等做墙。
这些攻击会使设备运行异常、传输数据丢失,或者是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3、物联网系统管理问题物联网系统是由物理设备、网络设备和云系统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如果物联网系统没有得到有效管理,恶意攻击者有可能通过一些恶意的手段突破其安全防护机制。
二、安全性保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如何保障物联网的安全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安全性保障技术用于物联网中。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安全性保障技术:1、身份认证技术身份验明技术针对智能物联设备的身份信息,必须通过身份验证技术进行验证,才能实现权限的拥有。
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密码认证、数字证书认证和生物识别认证。
严格的身份认证技术可以防止恶意攻击者盗用用户身份,并保护物联网传输数据的安全。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技术,它在物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加密算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供应链风险变化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供应链风险变化分析作者:俞力宁施清韵郑志婷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风险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文章统计了微博平台上交通、电力相关的文本数据,生成的词云图并计算TF-IDF值与余弦相似度判断关键词的重要性。
计算分析发现,“能源”“交通事故”两大关键词的重要性变化程度较大。
立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并结合交通及电力领域相关关键词重要性的变化,文章进一步对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政策、运输以及内部风险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供应链风险;集成电路产业;TF-IDF法;余弦相似度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7-0187-04DOI:10.13939/ki.zgsc.2024.07.0471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逐步趋于信息化与智慧化,苏州市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重镇智慧城市经过了近20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设为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风险产生了新的变化。
文章将立足于苏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结合高频关键词分析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的变化情况。
2文献综述2.1集成电路行业供应链风险的影响与因素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的全球供应链面临着多重风险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分类分析。
杨祖勇(2020)指出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的常见风险可以分类为财务风险、合作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五大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种风险的识别方法。
大部分学者指出专业技术落后是导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全球供应链风险的主要原因。
肖广娣等(2019)认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件依赖进口是导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高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张云涛等(2021)基于暴露性、敏感性、恢复性三个特点建立供应链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证明关键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专业人才方面劣势是供应链高风险的最主要成因。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肖广娣 凌 云(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31)摘 要: 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把原来的网络安全威胁扩大到物质世界,增加防范和管理难度,根据物联网的三个层次,分析物联网的安全特性,特别对感知层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物联网安全技术中的密钥管理技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感知层;RFID;密钥管理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96-01的议程,我们了解一下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0 引言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设备从终端节点收集信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用传感器来标识物体,可无线或远程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节比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约人力成本。
而物联网中这些传感器或设备大多安装在一些无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构成的一个巨大网人监控的地点,可以轻易接触或被破坏,极易被干扰,甚至难络,来进行信息的通信和交流,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跟踪,以正常运行,或被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控制。
定位和管理,即“internet of things”。
它是接下来网络发比如我们在物联网中常见的RFID系统,它主要设计用来提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化处理的特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标签成本的限制,也很难对起采用较点。
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传感网,移动网络等多种网络的融强的加密方式。
并且它的标签和阅读器采取无线的非接触方合,用户端由原来的人扩展到了任何的物与物之间都可进行通式,很容易受到侦听,导致在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信以及信息的交换。
但是随着这些网络的融合以及重新构成的都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RFID系统一般部署在户外环境,容易统一的新的网络,使网络入侵,病毒传播等影响安全的可能性受到外部影响,如信号的干扰,由于目前各个频带的电磁波都范围越来越大,它存在着原来多种网络已有的安全问题,还具在使用,信号之间干扰较大,有可能导致错误读取命令,导致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隐私问题,不同网络间的认证,信息可状态混乱,阅读器不能识别正确的标签信息;非法复制标签,靠传输,大数据处理等新的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计算机网络管理仿真平台接入互联网实验设计

计算机网络管理仿真平台接入互联网实验设计唐灯平;朱艳琴;杨哲;曹国平;肖广娣【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0)002【摘要】It is a common problem how intranet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is the major technology. A router or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s usually used to realize the technology, and an experiment platform must be built to realize the technology. A lot of equipment needs to be purchased and a large room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experiment platform, and be⁃sides, the staff should be arranged for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 experiment platform is not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avoids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how to realize NAT in the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over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to access the Intern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can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with the real platform.%将内部网络接入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而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是将内部网络连入因特网的关键技术,一般通过路由器或者网络操作系统来实现该技术。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但与此同时,面临的安全威胁也不容忽视。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愈发重要,以保护我们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本文将总结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物联网安全威胁、安全机制和隐私保护。
一、物联网安全威胁的研究进展随着物联网设备的规模扩大,各种安全威胁也不断涌现。
研究人员对物联网安全威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物联网设备的弱点是攻击者入侵的一个突破口。
研究人员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和虚拟攻击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揭示物联网设备中存在的漏洞和弱点。
他们还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的自动化漏洞扫描方法,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
其次,隐私泄露是物联网安全威胁的一个主要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对物联网设备中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加密和匿名化,提出了一些隐私保护方案。
他们还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
另外,拒绝服务攻击(DDoS)对物联网设备和网络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DDoS防御策略,包括流量过滤、入侵检测和分布式负载均衡等。
这些策略可以有效保护物联网设备免受DDoS攻击。
二、物联网安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物联网设备和网络的安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安全机制。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研究进展。
首先,身份认证是保证物联网设备安全的基础。
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已经不足以应对物联网规模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生物特征和多因素认证的方案,例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以提高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安全性。
其次,安全协议是确保物联网安全的关键。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安全协议,如Lightweight M2M(LWM2M)协议和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CoAP)。
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研究在物联网时代,大量的设备和传感器互联互通,产生了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甚至是私密的个人信息。
因此,保护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对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展开研究,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
一、物理层安全技术1.物理层加密技术物理层加密技术是物联网中的一种基础安全技术,它通过改变数据传输的物理特性来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常用的物理层加密技术包括频谱扩频技术和时延扩展技术等,通过对数据进行随机调制和解调,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的。
2.物理层认证技术物理层认证技术是一种对物联网中的设备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
通过收集设备的物理特征信息,如电磁波特性、射频特性等,来判断设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物理层认证技术可以防止未授权设备的接入,从而有效保护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
二、网络层安全技术1.安全路由技术安全路由技术是一种在物联网中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路由器上实现安全路由协议,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加密、认证和完整性验证,从而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也适用于物联网。
通过在网络中设置防火墙,可以对进入和离开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监控,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防火墙技术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有效保护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
三、应用层安全技术1.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来保护数据安全的技术。
在物联网中,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权限,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敏感数据,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
2.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数据安全的技术。
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敏感数据。
在物联网中,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不同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
总结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其中涉及到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层次都承担着 具体 的工作职 能, 但 同时也面 临着 需要解决 的安 全 问题 。应用层包括计算机终端、 数据库服务器等 , 负责进行数 据 的接收 、 分析和 处理 , 向感知系统终端下达指令 。网络层依靠
在物联 网系统 中, 核心 网络具有 相对系统 、 相对 完整 的安全保 护能 力, 但 由于物联 网中节 点数 量异常庞 大 , 而且多 以集群方 式存在 , 在传 播过程 中 , 往往会 由于大量数据 的发送 而使 网络 发生拥堵 , 产生 ‘ 拒绝服 务’ ’ 攻击 。 在发生安全 问题 时, 一般 采取
I l 电子 信息
物联 网信息安全 技术研 究
沈 慧 , 刘 坚
( 云南省电子工业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
摘
要: 物 联网产业 的发展对信息化建设具有先导性 、 基础性和 战略性 意义, 促进 了信息技术 的广泛 应用。而物联网 的应用 、 推广和 发
展使网络安全的特点更加明显, 范围更加广泛 , 增加 了系统防范和安全管理难度。实践证 明, 安- AI ' h q 题 已成为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最基
础、 最直接、 最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 : 物联网: 信息安全; 技术研 究
物 联 网 的应 用 需 要 解 决 安全 问 题 , 物 联 网 的 发 展 需 要 解 决
2 . 2 信 息泄 漏 引起 的安全 问题
应 用 和 推 广 物 联 网能 够 推 动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 但 同 时 也
多备 份 的方 法 , 在 故 障 情 况 下 第 一 时 间 断 开 网 络 。但 在 现 实 工 作中, 当所有信 息都存储在 网络上 , 而 业 务 也 需 要 网 络 才 能 完 成 时, 面对 黑 客 或 后 门 , 无 论是 否断网 , 都会遭 受损失 , 影 响 工 作 。严 重 的还 会 遭 到 别 人 的 掌 控 。
物联网信息安全2021(第2章)

密通信成为可能
14
2.2 密码学模型
• 密码是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 的一种重要保密手段。依照这些法则,变明文为 密文,称为加密变换;变密文为明文,称为解密 变换。
• 如果已知某给定密文是Caesar密码,穷举攻击是很容易实 现的,因为只要简单地测试所有25种可能的密钥即可。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24
字母频率(字母置换破解)
25
破译实例
• 设计一个程序,对凯撒密码进行破解
26
密码分析
• 已知整数A,使用随机数将其分解成10个自然数之和。 • 请分析推测出这10个数字的难度? • 提示:在64位计算机系统中,每个密钥可以用一个64位的
•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密钥托管加密标准(EES)和 数字签名标准(DSS)以及2001年颁布的高级数据加密标 准(AES),都是密码学发展史上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
13
第3阶段特点:公开密钥
▪ 1976年:Diffie & Hellman 的 “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 提出了不对称密钥;
加密系统:加密和解密过程共同组成了加密系统。
17
一般加密系统模型
18
密码分析
• 密码学包含两个互相对立的分支,即 •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和 • 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tics)。 • 前者编制密码以保护秘密信息,而后者则研究加密
消息的破译以获取信息。 • 二者相反相成,共处于密码学的统一体中。 • 现代密码学除了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外,
信息安全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与研究

信息安全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与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连接到互联网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
我们可以享受到更便利、智能化的生活,但是也面临着更广泛、复杂的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物联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可信赖的社会基础设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信息安全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和研究进行探讨。
1. 物联网环境下存在的威胁首先,我们来看看物联网环境下存在的威胁。
由于物联网中设备数量众多,设备类型各异,其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完全的控制和保障。
因此,物联网环境下面临以下威胁:1.1 外部攻击物联网环境下,设备将会链接到互联网中,也就面临着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
攻击者可能利用漏洞进入物联网设备,掌控设备的功能,给用户带来损失。
1.2 内部攻击同样,物联网环境下,设备之间存在着链接,也可能因为内部错误,致使某个设备遭受攻击,导致整个物联网体系被入侵的风险。
1.3 数据泄露传感器、智能设备等若想进行数据交互,就会涉及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过程。
随之而来的涉及到用户隐私的信息交互可能会被不法分子侵入,并导致用户数据泄露。
2. 信息安全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由此来看,针对于以上上述威胁,我们可以采用何种措施来进行防范? 下面将对信息安全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进行讨论。
2.1 网络安全针对于外部攻击,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对于物联网设备的基础设施应成立安全性要致的编码规则。
同时设备在研发过程中应考虑安全性问题,预先放置防护策略以避免意外。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与风险预测的方法,来进行数字证书的认证、非对称密钥交换等手段,大大加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水平。
2.2 数据隐私有一些类型的智能设备例如传感器,用于汇报气温、湿度等信息,这些数据涉及个人的隐私。
因此,对于用户的隐私应该被加强保密,采用有效隐私保障技术,例如加密技术可以使得用户的隐私在传输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以防止不法分子对数据的窃取。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物联网作为当今最具前景和潜力的技术之一,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它使得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智能互联,从而实现更高效、更舒适和更智能的环境。
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对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们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认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问题背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相关设备和服务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物联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同时,物联网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最近几年,多家媒体和企业都曝出了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还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威胁。
因此,如何保障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数据隐私问题物联网设备可以将用户的隐私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但是,这些数据可能包含用户的敏感信息,如生物指纹、行踪轨迹等。
如果这些数据被黑客攻击者窃取,将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严重的威胁。
2.2 设备漏洞问题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是由多个软件和硬件组成的,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复杂,容易出现漏洞。
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攻击设备,进而获取用户的数据和控制权。
2.3 网络攻击问题物联网设备通常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的,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这些网络存在各种安全漏洞,如中间人攻击、DoS攻击等。
黑客可以通过这些漏洞进入物联网系统,对系统进行攻击和控制。
3.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了应对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许多技术解决方案。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3.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物联网数据隐私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联网中的加密技术通常采用的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式。
对称加密是一种将数据加密和解密密钥相同的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运算速度快、处理大数据量等优点。
基于层次的物联网信息安全研究

基于层次的物联网信息安全研究
焦青亮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本文基于物联网的层次体系结构进行分析,针对物联网信息安全在各个层次的基本概念、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从网络体系结构角度全面的研究了物联网信息安全面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总页数】1页(P49)
【作者】焦青亮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信息安全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 [J], 王荣福
2.基于信任管理的物联网节点信息安全传输研究 [J], 徐欢; 周波
3.基于物联网的网络通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J], 王继武
4.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移动物联网信息安全终端架构研究 [J], 胡璟懿;匡尧;谢萍
5.基于物联网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研究 [J], 樊彩霞;张益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物联网的安全技术

浅谈物联网的安全技术
李瑶
【期刊名称】《数字通信世界》
【年(卷),期】2017(0)10
【摘要】本文就物联网及其安全问题展开,介绍了物联网,阐述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及相应防护措施,分别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几方面对物联网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对物联网安全性的未来展望.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李瑶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招远 26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TN918
【相关文献】
1.基于OBE理念的在线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物联网安全技术"课程为例 [J], 刘庆俞;陈磊;陈宝国;刘磊
2.工业物联网平台的细粒度数据安全技术研究 [J], 陈琳;宋震;张志勇;王志搏;闫国星;郑明慧;朱佳文;陈都
3.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物联网边缘流处理安全技术综述 [J], 姜超;李玉峰;曹晨红;李江涛
4.物联网安全风险及关键安全技术研究 [J], 杨刚;王竹欣
5.基于物联网环境的云存储及安全技术研究 [J], 迟松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物联网络技术 实现安全系统全面监控——物联网络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现场监测监控实际应用的交流

运用物联网络技术实现安全系统全面监控——物联网络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现场监测监控实际应用的交流
傅新民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11(000)035
【摘要】一、物联网的含义及作用rn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衍生出世界信息产业的物联网新型技术。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傅新民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斐达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1.3
【相关文献】
1.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 [J], 安亚彬
2.物联网技术在煤炭监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刘兴丽;郭继昆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消防安全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实现 [J], 罗云芳;黄锦祝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骆方舟
5.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式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研究 [J], 程文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机网络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计算机网络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唐灯平;朱艳琴;杨哲;曹国平;肖广娣
【期刊名称】《实验室科学》
【年(卷),期】2016(019)002
【摘要】计算机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搭建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平台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真实的实验平台搭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带来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整合GNS3、VMware以及SNMPc构建虚拟仿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综合实验平台,在该实验平台上学生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的实验项目.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唐灯平;朱艳琴;杨哲;曹国平;肖广娣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讨 [J], 谢媛;金若雨;郝亮;尹作为;薛玫;陈瑞虎
2.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在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开发 [J], 史延雷;孟庆浩;龚进峰;蔡永祥
3.基于MATLAB GUI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J], 张春慧;宗哲英;洪宝棣
4.智能感知与普适计算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与应用 [J], 郭斌;刘佳琪;於志文;梁韵基;王柱;王亮
5.面向工业设计教学的CMF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J], 周岩;姜雨;刘晓胜;李建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为:首先对标签和阅读器之 间传递的信息进行认证或加密,包括密码认证,数字签名, h a s h锁 , 双 向 认 证 或 第 三 方 认 证 等 技 术 , 保 证 阅 读 器 对 数 据 进 行解密之前标签信息一直处于锁定状态;其次要建立专用的通 信协议,通过使用信道自动选择,电磁屏蔽和信道扰码技术, 来降低干扰免受攻击;也可通过编码技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提 高抗干扰能力,或通过多次发送信息进行核对纠错。
96
的议程,我们了解一下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设备从终端节点收集信息,
用传感器来标识物体,可无线或远程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节 约人力成本。而物联网中这些传感器或设备大多安装在一些无 人监控的地点,可以轻易接触或被破坏,极易被干扰,甚至难 以正常运行,或被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控制。
所以针对感知层的安全威胁,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密钥管 理体系,合理的安全架构,专用的通信协议确保感知层信息的 安全、可靠和稳定。
3 物联网的密钥管理技术 物联网中的密钥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手段之 一,我们要建立一个涉及多个网络的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解 决感知层密钥的分配,更新和组播等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建 立在加密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密实现完整性,保密性以及 不可否认性等需求。加密技术分为两大部分:算法和密钥。之 前 国 际 上 比 较 成 熟 的 算 法 有A E S,D E S等 , 同 时 他 们 需 要 强 大 的 密钥生成算法保证信息的安全。 目前的密钥管理技术主要分为对称密钥管理和非对称密钥 管理,对称密钥管理又分为预分配方式,中心方式和分组分簇 方 式 。 比 较 典 型 的 有q - c o m p o s i t e密 钥 预 置 方 法 , 概 率 密 钥 预 分 配 方 法 ,S P I N S协 议 ,E - G方 法 等 , 相 对 于 非 对 称 密 钥 系 统 , 它的计算复杂度明显较低,但安全性也相对要低。非对称密钥 管理中比较典型的就是ECC公钥密码体制,它的硬件实现简单,
E C C是 典 型 的 基 于 椭 圆 曲 线 离 散 对 数 问 题 , 它 和 传 统 的 加 密算法相比,具有安全性高,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存储空 间 小 , 带 宽 要 求 低 的 特 点 。 因 为ECC椭 圆 曲 线 上 的 点 群 离 散 对 数计算困难性在计算时间复杂堵上目前是指数级别的,这就决 定了它的抗攻击性强度非常高。在相同资源条件下,在加密速 度 上E C C远 比 其 他 加 密 算 法 快 得 多 , 因 为E C C系 统 的 密 钥 生 成 速 度比传统的加密算法要快百倍以上,所以它的加密性能显然更 高 。 同 时ECC的 密 钥 尺 寸 要 比 传 统 的 加 密 算 法 小 得 多 , 但 却 具 有 同 等 的 安 全 强 度 , 所 以 意 味 着ECC所 占 的 存 储 空 间 要 小 很 多,这对于在物联网系统中机密算法受资源环境受限的影响下 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于比较长的消息进行加密解 密 时 , 传 统 的 算 法 和ECC对 带 宽 都 有 一 定 得 要 求 , 基 本 处 在 同 一 个 级 别 , 但 在 较 短 消 息 的 加 密 解 密 时 ,ECC的 要 求 就 明 显 底 很 多 , 所 以ECC在 无 线 网 络 环 境 下 进 行 应 用 具 有 非 常 大 的 优 势。
壳体处遗留的微尘冲走,直至该泄漏点部位的残余微尘被彻底 清理干净,再马止将管路旋紧。旋紧管路后要及时对I母电流互 感器进行补气,直至气压满足设计要求,并再次进行检查,排 除泄漏问题。
4.2 故障二 某 变 电 站G I S开 关 在 转 冷 备 用 过 程 中 , 发 现 其C相 内 部 存 在 持续放电的声音,并能从观察孔中观察到隔离开关室内部有明 显的火花。经过全面检查可知,该隔离开关C相操作机构的内部 齿轮组出现故障,所以隔离开关无法完全拉开;并且由于隔离 开关另一侧的第一组滤波器处于运行状态,所以隔离开关的动 触头与静触头之间还存在放电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维修时先拆 下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手动操作过程中发现向隔离开关输出 力矩的锥形齿轮出现故障,由于锥形齿轮带动轴传出隔离开关 现场机械位置指示以及辅助接点信号,所以即使隔离开关未完 全 拉 到 位 , 但 是 机 械 位 置 指 示 与OWS上 显 示 的 信 号 也 处 于 拉 开 到位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只需将故障齿轮组及动触头及时 更换即可排除故障,经过试验后隔离开关恢复正常。
(9). [4]曲金秋,变电站GIS设备缺陷分析与防范[J].科技视界,2012(6). [5]朱润红,GIS在变电站的应用及运行维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4).
作者简介: 林梅(1982-),女,福建福州人,工程师。
(上接第96页) 在同等强度的大整数域中,它的计算和存储复杂度有很大的优 势,在ECC上,乘法和加法运算速度较快,但配对运算较慢。
4 500kV变电站GIS设备故障实例分析 4.1 故障一 某 变 电 站 室 外G I S设 备 在 整 个 交 接 试 运 行 过 程 中 均 处 于 正 常状态,但是投运后三个月发现变电站I母电流动互感器间隔气 室 中 压 力 偏 低 , 并 且GIS设 备 监 控 系 统 也 发 出 了 报 警 信 号 , 该 气 室 的 SF6压 力 信 号 正 常 状 态 下 为 0.45MPa, 现 降 低 至 0.38MPa。 维 修 人 员 先 用 专 用 的SF6气 体 检 漏 仪 查 找I母 电 流 互 感器气室可能存在的泄漏点,发现在I母电流互感器气室间隔中 的U相 气 室 管 路 安 装 连 接 部 位 发 生 泄 漏 , 然 后 再 对G I S设 备 其 它 气室压力进行检查,均可排除存在泄漏点的可能,因此可以判 断 上 述 泄 漏 点 即 为 问 题 所 在 。 在 充 分 分 析G I S设 备I母 电 流 互 感 器气室的运行气压数据后,判定该部位发生气体泄漏的主要原 因是由于在安装该连接部件过程中清洁不彻底,属于安装施工 质 量 问 题 所 导 致 的SF6气 体 泄 漏 故 障 。 具 体 的 故 障 排 除 方 法 如 下:首先利用专业检修工具将泄漏点管路略微旋松,再利用 G I S设 备 气 室 外 气 压 差 把S F 6气 体 从 管 路 安 装 部 位 冲 出 , 将 金 属
(下转第126页)
调度部门的指示隔离故障开关,再进行专业维修。如果发生 S F 6泄 漏 需 要 进 行 处 理 时 , 在 接 近 设 备 时 要 谨 慎 , 尽 量 选 择 从 “上风”接近设备,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
3.2.4 GIS罐体解体检修。在进行GIS罐体解体检修时,要 注 意 先 将S F 6气 体 及 时 回 收 ,S F 6气 体 严 禁 排 入 大 气 中 ; 解 体 检 修 时 为 保 证G I S设 备 解 体 重 装 后S F 6气 体 的 含 水 量 与 相 关 标 准 要 求 相 符 , 要 求 解 体 检 修 时 环 境 湿 度 要 低 于70%以 下 ; 解 体 后 重 装 要 进 行SF6气 体 的 检 漏 试 验 , 确 保 不 会 泄 漏 ( 试 验 方 法 就 是 将GIS罐 体 连 接 处 用 薄 膜 包 裹 严 实 , 并 对 气 室 充 气 到 额 定 压 力 , 待6 h后 检 查 压 力 值 有 无 降 低 并 用 检 漏 仪 进 入 薄 膜 内 检 查 有 无 泄 漏 ) ;GIS罐 体 更 换 后 要 进 行 耐 压 试 验 , 试 验 时 应 该 注 意 其外加试验电压与带电运行设备之间不得只通过一个刀闸断口 来 隔 离 , 以 防 止 反 向 电 压 叠 加 后 击 穿GIS设 备 ; 一 般 情 况 下 , GIS解体后应该在当日内恢复重装。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肖广娣 凌 云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31)
摘 要: 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把原来的网络安全威胁扩大到物质世界,增加防范和管理难度,根据物联网的三个层次,分析 物联网的安全特性,特别对感知层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物联网安全技术中的密钥管理技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感知层;RFID;密钥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96-01
参考文献: [1]刘 强 , 500kV变 电 站 GIS故 障 预 防 及 相 应 故 障 分 析 [J].工 程 技 术 ,
2011(5). [2]孙冰冰、沈石,椹北变电站252kV GIS设备故障分析[J].科技技术
应用,2维 护[J].自 动 化 应 用 ,2010
0 引言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比 如 射 频 识 别 (R F I D) , 红 外 传 感 器 ,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激 光 扫 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构成的一个巨大网 络,来进行信息的通信和交流,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跟踪, 定位和管理,即“internet of things”。它是接下来网络发 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化处理的特 点。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传感网,移动网络等多种网络的融 合,用户端由原来的人扩展到了任何的物与物之间都可进行通 信以及信息的交换。但是随着这些网络的融合以及重新构成的 统一的新的网络,使网络入侵,病毒传播等影响安全的可能性 范围越来越大,它存在着原来多种网络已有的安全问题,还具 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隐私问题,不同网络间的认证,信息可 靠传输,大数据处理等新的问题将会更加严峻。所以在物联网 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的问题,制定统一规划和 标准,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物联网的安全特性 物联网按照一般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应用层,网络层,感 知层。应用层主要是计算机终端,数据库服务器等,进行数据 的接收,分析和处理,向感知系统其他终端下达指令。网络层 是依靠现有的网络,如因特网,移动网络等将应用层和感知层 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传递,类似于人体的神经系 统 。 感 知 层 主 要 包 含 一 些 无 线 传 感 设 备 ,R F I D标 签 和 读 写 器 , 状态传感器等,类似于人体的感官。虽然各层都具有针对性较 强的密码技术和安全措施,但相互独立的安全措施不能为多层 融合一起的新的庞大的物联网系统解决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必 须在原来的基础上研究系统整合后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 应用层支撑物联网业务有不同的策略,如云计算,分布式 系统,大数据处理等等都要为相应的服务应用建立起高效,可 靠,稳定的系统,这种多业务类型,多种平台,大规模的物联 网系统都要面临安全架构的建立问题。 网络层虽然在因特网的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安全保护能力, 但在物联网系统中,由于用户端节点大量增加,信息节点也由 原来的人与人之间拓展为物与物之间进行通信,数据量急剧增 大,如何适应感知信息的传输,以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 可用性如何保证,信息的隐私保护,信息的加密在多元异构的 物联网中显得更加困难。 感知层信息的采集,汇聚,融合,传输和信息安全问题, 因为物联网的感知网络种类复杂,各个领域都有可能涉及,感 知节点相对比较多元化,传感器功能简单,无法具有复杂的安 全保护能力。 2 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由于应用层和网络层我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感知层是物联 网中最能体现物联网特性的一层,信息安全保护相对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