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精)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一、晚清时期:国家衰弱、社会动荡1.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民族斗争和社会不平等2. 政治制度腐败:封建专制、官僚腐败和外族势力侵略3.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商品经济低下和农业危机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开启民主政治1. 革命思潮兴起:启蒙思想传入、爱国主义觉醒和反对不平等条约2. 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和建立中华民国3. 民主改革探索:宪政制度建设、选举制度实行和法治观念培养三、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1. 北洋政府统治: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国家分裂2. 国共合作与分裂: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国共两党矛盾激化3.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思潮兴起四、抗日战争:民族抗争、国民经济发展1. 日本侵华:侵略战争爆发、国土沦陷和残酷战斗2. 全民抗战:国共合作、游击战争和抗战胜利3. 国民经济恢复:战时经济调整、工业发展和农村合作运动五、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探索1. 中共夺取政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社会主义建设:土地改革、计划经济和大规模工业化3. 对外开放与改革: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六、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变革1. 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外资引进2.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文化大革命结束、知识分子解放和新时代思潮3. 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成果显现、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改善1. 科技创新:航天事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高速铁路建设2. 社会福利提升: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3. 国际交往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交流和文化输出八、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国家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建设新时代要求2. 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3. 人民生活改善:脱贫攻坚、教育优先和健康中国建设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归纳,从晚清时期的国家衰弱、社会动荡开始,到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
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⑸中国社会的变化:政治上: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精编版】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精编版】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精编版】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中国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9月。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1924年初-1927年7月15日:第一次国民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1937:第二次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1949:第三次国民革命、解放战争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1978:徘徊时期1978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单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经济开始走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近代化开启。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统治阶级外交政策也开始调整。
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本单元包括从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的基本史实。
从17世纪开始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历史特征
历史特征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指导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大潮迭起,民族危亡之紧迫,新旧冲突之尖锐,各阶级各阶层间斗争之激烈,在以往历史中是罕见的。
如何从这错综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梳理出历史深处的线索,把握住内存的联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以往综合复习中国近代史,在采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三线复习法或由此细分的列强侵华史、历代反动统治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抗争史、四大阶级探索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六线复习法时,往往只重视纵向发展而忽视横向的互动联系,不利于培养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表将近代史分为晚清前期、晚清后期、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四大时期,从世界形势与列强侵华、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与政局变迁、思想探索与文化发展四方面,试图对近代中国历史阶段特征作一较为全面、整体、宏观的揭示,提供一条复习新思路,把对现行课本知识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形成历史思维的两个侧面,一是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宏观、立体地把握各时代脉搏;二是在分析一件史实时,能自觉地把它放到历史整体的内在联系和交叉影响中去考察认识。
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考察,者必须置于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并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间的互动联系为基本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根源在于东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卖国,这又决定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把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同时也正由于革命对象过于强大,单靠任何一个阶级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须唤醒广大民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抗争,则是中国半封建化、近代化的根源。
近代中国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阶段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尖锐对立,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社会政治局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政府在此战中败北,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随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限制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剥夺了中国的领土与财产。
2.全面的封建社会: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动摇,呼声日益高涨。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创办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学堂,以及试图废除科举制度等。
然而,这些尝试大多未能成功,因为的力度不足,且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3.辛亥革命与共和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它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推动者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追求国家独立、民主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仍然不稳定,多次出现政治动荡与军阀割据。
4.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为了推翻北洋政府,国共两党进行了历时八年的合作,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时进行了对北洋政府的北伐战争。
这一时期的中国迎来了许多进步与变革,如军队现代化、农民运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
7.文化大革命与开放: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由于政治动荡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社会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和混乱。
1978年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国家逐渐开放,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
8.中共党的与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开放后进一步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反腐倡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合作。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近现代中国历史是指晚清时期以来的中国历史,时间跨度约为1840年至现在。
根据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可以将近现代中国历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鸦片战争前夕(约1840年-184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正式进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不确定性和动荡性明显。
鸦片战争对中国封闭的国家主义产生巨大冲击,弱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威体制。
2. 太平天国运动后和戊戌变法期(1842年-191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起义,内忧外患,政治境况与军事势力极其动荡。
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尝试推行新的制度和思想变革。
3. 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结束,民主思想的胜利,而民国时期则经历了政治混乱、战争和日本侵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大变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中国走上了一个新道路,步入了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历史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西方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进程。
前行中困难重重,但中国民众不断努力实现现代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高考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编辑者:李洁雄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 阶段特征概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概要中国现代史:(1949.10.1至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史;大国崛起的历史;民族复兴的历史。
第一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阶段特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基本线索】一、准备(1949-1952)1、政治方面:巩固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安全的国内外环境。
(1)追歼残敌、和平解放西藏,基本解放中国大陆;(2)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
2、经济方面: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1)农村:土地改革;互助合作。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到1951年,中国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文化方面:开展扫盲教育;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
二、过渡(1953-1957)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初步建立。
(1)召开首届全国人大,通过54宪法;(2)确立三大政治制度。
2、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社会主义改造。
3、外交方面:外交政策渐趋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阶段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曲折前进。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对主要矛盾认知出现反复,导致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1)中共“八大”、八字方针(2)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2、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重工业发展较快,带动国防科工的突破。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2)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与八字方针;(3)三大油田的开采、原子弹和导弹试验成功。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文艺教育界一度出现混乱。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1976年】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 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 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治:“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 纲”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民主与法制被 践踏,“红卫兵”运动、“全面夺权”, 党政机关瘫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 常召开,民主法制被严重破坏,出现大量 的冤假错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76年】
文化:极“左”思潮泛滥。“双百” 方针被废除,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 问题,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知 识分子受到伤害,社会主义文化教 育遭到严重破坏。 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 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 中日邦交正常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之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1956年~1966年】
经济:“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 成;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 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加 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 导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 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 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 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1956年~1966年】 文化: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 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 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 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 1958 年中国电视业诞生。科技:“两 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 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1956年~1966年】 政治: 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大 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 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 方 向 。 1958 年 发 动 的 “ 总 路 线 ” 、 “大跃进”和人民公式化运动,“左” 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 受重大的挫折。 外交:中苏关系恶 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积极 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政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始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始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阶段及特征
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
主要特征
鸦片战争前
19世纪40年代前
-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下- 经济相对封闭,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政治体制落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遭受西方列强的初步侵略和剥削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1840年~1894年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 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1895年~1919年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列强瓜分中国-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政治变革,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出现“黄金时期”-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1919年~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胜利,民族独立地位提升- 解放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政治: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
3、思想: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二、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经济工业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思想(特别是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制)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统治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高涨和失败;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失败;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短暂的春天)。
3、思想: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
西方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4、外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四、1915年~1927年: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功1、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2、思想: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1、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①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④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⑤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政治:●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政治上:●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卖国;●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4、十年对峙时期①政治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国民党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走工农武装据的道路,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政策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到联共抗日。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一、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在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完成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逐步确立了包括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外交: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奠定了共和国外交基础,其中“一边倒”方针对促进经济恢复,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巩固中苏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文化: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任务。
但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实践中偏向了多、快,因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左倾冒进思想抬头。
经济: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
外交:反对来自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文化: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但发展曲折。
国防科技:取得重大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错误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敌我阶级矛盾,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造反派夺权,陷于瘫痪。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在获得短暂迅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状况,证明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 碍。
政治上:
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 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 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思想上:
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 “民主”“科学”的大旗,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 始传播。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860~1901年 )
经济上:
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中国的近代化起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在19世纪 末初步发展。
政治上: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掀起救亡高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迷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860~1901年 )
社会生活:
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 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欢 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 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1909年航空业开始;报刊唤起 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 阶级革命运动(1901~1919年)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经济: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沦陷区成为日本的附庸,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外交:
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 全面抗日;国民政府收复部分治外法权。
思想: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1945年 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可打印版)
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初步建设。《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职能转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大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敌视新中国
1949年同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外交成熟;54年日内瓦会议;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49-52年国民经济恢复;53-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53-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1956-1966
美苏冷战加剧;
20C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
(欧洲的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
20C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健全和完善民主和法制(民主:完善和健全三大政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得到发展。法制: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文革结束后平凡冤假错案、拨乱反正;加强立法,修订《宪法》),形成法律体系。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的恢复。“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时间
国际
国内
政治
经济
思想
19世纪40—5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两次鸦片战争
沦为半殖半封;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外资经济入侵,小农经济瓦解。通商口岸地区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1、19世纪后半期:①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形成。
②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意识不断增强。
④文化:新式学校逐步建立,民主科学不断得到弘扬。
⑤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⑥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③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④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⑤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⑥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政治上,军阀政府专制独裁;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军事上,前期革命党人领导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国共合作期间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东征和北伐。
④思想上,一方面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运动,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⑤外交上,袁世凯等对外卖国;国共合作期间国民政府坚决反帝。
4、十年对峙时期①政治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反蒋,另一方面抗日。
②军事上,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日本以九一八为开端,逐步侵略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
③思想上,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族的新觉醒,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1、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政治: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
●开始向西方学习,
●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④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⑤军事:
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政治:
●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如戊戌
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①政治上:
●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
●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4、十年对峙时期
①政治上: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
●国民党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
●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走工农武装据的道
路,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
●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政策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到
联共抗日。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日益转向民族矛盾。
②经济上:
●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
●官僚资本的开始形成;
③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5、抗日战争时期
①政治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全民族抗战;
●形成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
为依存;
●国民党官兵在正面战场进行了英勇抗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进行了艰苦
的反扫荡斗争;
●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尖锐斗争,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中共在维护统
一战线的前提下,进行了坚决反击;
②经济: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国统区迅速膨胀的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大规模掠夺,使民族企业大量破产。
③思想上: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成熟。
6、解放战争时期
①政治上:
●国共两党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粉碎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追歼残敌。
②经济上:
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日超萎缩。
③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