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居民消费水平反映着人们对于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本文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1993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正文:一、文献综述:1.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学背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消费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

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的数量指标.消费进行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例的计量分析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例的计量分析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比例的计量分析罗宇琦摘要:居民家庭消费近年来在消费中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本文利用1997-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基本情况,借助Eview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立计量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各方面人均消费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关键还是要提高收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政府改善民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Eviews 一、研究意义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很大变化,也伴随着一些新特征。

突出的表现就是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

分析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循环等。

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发现已有大量学者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方面进行研究。

同时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却持续走低,居民消费倾向不足等。

如何振兴和发展消费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数据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比例进行计量分析。

收集的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1997-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基本情况,具体数据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y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x1)、人均衣着消费支出(x2)、人均居住的消费支出(x3)、人均家庭设备和用品的消费支出(x4)、人均医疗保健方面消费支出(x5)、人均交通及通信的消费支出(x6)、人均文教娱乐方面服务的消费支出(x7)和人均其他消费支出(x8)等九部分内容。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1997-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其他各方面消费支出都增长得很快,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5160.3元,而2016年达到了33616元.比1997年增长了6倍多;城镇居民各方面人均消费支出和1997年相比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本文将利用统计数据和现有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一、宏观分析1.1 GDP与消费关系GDP是反映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9.09万亿元,人均GDP为70154元。

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支出总量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9.5%。

这也说明了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国家经济总量密切相关。

1.2 城乡消费水平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4283元和17151元。

城镇和农村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源自人均收入和消费结构不同。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一般较高,因此也能享受更多高档次的消费,如购买名牌商品和旅游等。

而农村居民则以必需品和物业维护等为消费主要支出。

1.3 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居民购买住房和保险等非基本消费支出逐渐增加,而食品、衣着和居住三大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下降。

这也说明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步转向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消费。

二、微观分析2.1 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城市的消费水平也有所不同。

根据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序,北京市人均消费支出较高,为45560元,而其他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也均显示出较高的人均消费水平。

这也反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时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2 个人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个人收入是影响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05元和13828元。

而个人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品质和数量的选择,高收入人群一般会消费更昂贵的奢侈品和服务,如高档豪车、奢侈品、高消费餐厅等,而低收入人群则主要选择经济实惠、性价比较高的消费品。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字:居民消费税收CPI引言: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最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

由于可支配收入计算易出现误差,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差距不大,所以我们采用国民收入代替计算。

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

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

目录1引言 (2)2理论与政策支撑 (2)3计量模型 (3)3.1变量的设计与选择 (3)3.2 计量模型设计 (3)3.3模型数据的选取 (3)4 模型的求解,检验及修正 (3)4.1 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3)4.2 模型检验 (4)5模型的经济意义 (6)6 结束语 (7)7 参考文献 (8)8 附件 (9)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在全球经济陷入困惑泥潭的时候,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攀升。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居民的消费需要息息相关,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终力量。

本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

关键字:消费水平,计量分析,扩大内需一、引言发展经济就应该紧紧抓住消费,而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得知消费水平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究竟都是如何影响着消费水平呢?只有正确捕捉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按支出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项。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项。

居民消费又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

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额,称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农村居民消费额,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按城镇人口平均计算的城镇居民消费额,称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为此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得到相关模型并结合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还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认识,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能为其他领域的消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在其消费函数中明确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且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支持,他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了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例如,价格水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其中,价格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消费者信心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决策;教育水平则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影响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也会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消费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因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几年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理论分析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总额和城市居民上年消费水平这几个方面,选取1995年至2013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Eviews软件分析以上因素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其消费能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

对于税收,在同等条件下,税收的增加可以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税收成负相关。

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长可以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GDP 成正相关。

居民储蓄总额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除去消费支出的部分,因而在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总额的增加会降低消费支出。

因此,预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储蓄总额成负相关。

城市居民上年消费水平。

般来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具有连续性,上一年的消费水平会对下一年产生影响。

下表是从中国统计年鉴选取的具体数据。

三、模型假定用Y表示城市居民消费水平,X1、X2、X3、X4、X5依次表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总额、城市居民上一年消费水平。

利用Eviews分别对各解散变量同被解释变量做散点图,结果如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税收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GDP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居民储蓄总量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散点图上年消费水平与城市消费水平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Y 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都存在比较好的线性关系,初步假设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基本模型为:Y=β0+β1×X 1+β2×X 2+β3×X 3+β4×X 4+β5×X 5+μ四、对模型的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用Eviews 软件对被解释变量与这五个解释变量做初步回归,所得结果如下: 取显著水平α=0.05,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解释变量的系数违背了经济意义,且不是所有的解释变量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作者:卢碧玲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1期【摘要】选取1981—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研究,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并研究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对策建议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水平,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研究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1981-2009年的样本数据,用计量的方法构建模型,将居民消费水平做为被解释变量,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几个因素做为解释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文中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一、单因素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由经济理论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本文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其中,设居民消费水平为Yt,国内生产总值为X1,因此,有以下模型: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0.981,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26元。

(二)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考虑到我国城乡差距较悬殊,本文将重点考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3,可得到以下模型: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分别为0.998,0.996,两个模型的拟合度都很好,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的可支配收入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论文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论文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论文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

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

因此,研究居民消费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引言: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居民消费水平是GDP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计量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消费观念消费偏好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研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中,必将使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道路上更合理地提升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及提高经济整体水平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二、数据说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定: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消费观念消费偏好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考虑到收集的样本数据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其中对居民消费因素影响最大的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及居民储蓄余额。

三、建模:(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Ui其中X1为我国GDP水平,X2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3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为居民恩格尔系数,X5为我国居民储蓄定期余额,Y为居民消费水平,Ui为随机扰动项。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城乡差异、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关系以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同时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城乡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实证分析、总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城乡差异、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关系、影响因素、消费水平提升、城乡消费差距缩小、收入水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改变,消费结构逐渐优化,消费品质也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减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各地政府也为了促进居民消费,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

而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完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状况,并探讨其中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揭示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了解居民在各种消费领域的支出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消费结构分析,探讨不同消费领域间的消费比重及变化趋势,为行业发展和市场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比较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深入分析城乡消费格局的差异及变化,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建议。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 持续增长,到2012年止, 我国人均GDP 较1978年,增长100倍。

21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加快,平均每年递增9.9%,其中有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0%。

而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的GDP 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都在3%左右,亚太地区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泰国等)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5%~8%左右。

1. 我国人均GDP 的影响因素从需求角度分析,拉动我国GDP 增长的因素有三大块:最终消费(总消 费)、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三个组成部分中对GDP 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是最终消费,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是我国GDP 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并且以拉动内需为主。

另外,投资也是决定人均GDP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大大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也持续攀升,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一,由此可见,出口对于我国人均GDP 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

其次另外,产业结构划分对于人均GDP 也有一定影响。

就我国现状而言,较注重第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作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对GDP 的贡献是最大的。

而第一产业与人均GDP 的关系则是呈负相关关系,控制第一产业的比例,对于人均GDP 的增长很重要。

另外,地域也影响着GDP 。

由于我国的特殊形势,地域的差别较大,不同城市地区的GDP 存在较大不同。

我国人均GDP 的区域差别表现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受城市规模的大小,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7858862293981054212336141851650020169237082560830015351983842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人均GDP单位:元一、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分析 1.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现状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趋势明显,增长速度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趋势平缓。

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以食品消费为例

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以食品消费为例

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以食品消费为例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拥有庞大的居民消费市场。

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对于了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食品消费为例,从数量和构成两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

首先,从食品消费的数量来看,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费总额不断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费总额达到了1.2万亿元人民币,比2024年增长了8.2%。

这表明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次,从食品消费的构成来看,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费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非饱腹性食品的消费比例逐渐增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对于营养丰富、口感更佳的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在肉类、水产品、果蔬等非饱腹性食品上的消费金额不断增加。

其次,高端食品和进口食品的消费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部分居民对于高品质的食品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在高端食品,如海鲜、烟酒、奶制品等方面的消费逐年增加。

同时,进口食品在北京市的消费市场也逐年扩大,进口食品的消费金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最后,快餐、外卖和餐饮消费也成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快餐、外卖和餐饮服务,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在外卖和餐饮方面的消费金额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也反映出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综上所述,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表现出消费总额增长、非饱腹性食品消费比例增加、高端食品和进口食品消费比例提高以及快餐、外卖和餐饮消费增加等特点。

这些变化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应密切关注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将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定义和衡量标准进行明确,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

接着,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状况、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

通过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程度和方向。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理论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和质量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相关理论的角度,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消费函数理论是分析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基础。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可能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

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也强调了居民消费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如居民消费可能受到周围人群消费水平和自身过去消费水平的影响,同时会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和支出来安排消费。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一、引言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78年以后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Y t 与国内生产总值X 1的关系为: 1111μβα++=X Y t假定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μ满足古典假定,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10368.02275.93X Y t +=(9.2969)(181.1983)其中,可决系数2R =0.9993。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这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4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X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X ,它们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为:2222μβα++=X Y t ,3333μβα++=X Y t运用OLS 法估计结果如下:25304.06297.9X Y t +=(0.5142) (100.2944) 2R=0.9977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34918.14612.113X Y t +-=(-3.9590) (68.7807) R ²=0.9952由数据分析的结论可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分析实践报告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分析实践报告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选取了国内2003-2017年居民消费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通过“对数消除异方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居民消费水平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较大,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给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计量模型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迅速,消费结构从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08年的8707元增长至2017年22935元。

中产阶级群体规模扩大,或将重塑国内消费市场: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

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一般介于10.6-22.9万元,其消费行为更成熟,更愿意为产品品质支付溢价,非必需品消费占比扩大,将成为今后十年带动消费支出上涨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这期间,国民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消费刺激了收入的增长,还是收入的增长带动了消费?如果存在这样的关系,那么是刺激了多少?带动的幅度有多大?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两者关系做实证分析研究。

二、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1、人均可支配收入X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分析目录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2)二、模型设定 (3)1、理论综述: (3)2、变量选取: (4)3、模型数学形式的确定: (5)4、模型的计量经济学的形式确定为以下模型: (6)5、参数估计值范围的确定: (7)三、参数估计 (7)四、模型检验 (8)1.、经济意义检验: (8)2、统计意义检验: (8)(1)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 (8)(2)显著性检验(F检验): (8)(3)显著性检验(t检验): (9)3、计量经济意义检验: (10)(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10)(2)自相关的检验: (11)四、模型应用 (15)1、经济结构分析 (15)2、政策建议 (15)1)对于城镇居民 (16)2)对于农村居民 (16)一、研究的目的要求消费行为理论为我们研究居民消费增长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的纯收入也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应该和当年的物价水平相联系。

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各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所谓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考察是指社会全体消费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或者说是社会提供给众多消费者用于生活的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也就是说,消费水平的含义既包括了消费品,又包括了消费服务,而且从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看,消费服务将越来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包括了数量也包括了质量;质量的因素不仅是消费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成为消费水平高低的越来越重要的标志。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本文将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一、居民收入水平的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因此首先需要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76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97元,增长5.8%。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较低。

二、消费结构的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种也在不断更新。

具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和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对于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网络购物、外卖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兴起,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三、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294275亿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1114亿元,增长8.4%。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表 2 城镇 居民人 均可支 配收入对居 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模型参数
Variable Co出 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X3
1.801131

一34o.1430
R-squared O.996O62
0.022210 49.10882
81.094O5 -6.9263 10 F-statistic
O.O0o0 0.O0o0 6576.244
表 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 居民消费水平 的影响模型参数 从 回归结 果可 以看 出 ,拟 合优 度分别 为 0.998,0.996,
两个模型 的拟合度都很好 ,表明城镇居 民和农村的可支配收 入确实对居 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另外 ,表 中也表明 了农 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对居 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 了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对居 民消费水平 的影响 ,可见 ,目前农村 的消费需求大于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
Yt= 4+B 4x4+ 4 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
Variable Co栅 cient Std.E1TOI" t-Statistic
Prob.
X4 C
—599.4383 9l17.474
50.90352 566.9585
—11.77597 16.08138
0.0o0o 0.O00o
I C l 511.1941 l 91.10763 l 5.610882 l 0.0000 l

R—squared 0.981225 F—st atist ic 1411.109

Yt= 3+B 3X3+ 3 运用 OLS法估计结果如下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人均GDP和消费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人均GDP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在人口分布上的平均水平,而消费是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人均GDP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计量分析来揭示这种关系。

首先,人均GDP和消费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表明,消费支出是取决于收入水平的。

当人均GDP增加时,意味着国家的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而消费也会相应增加。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从低收入水平上升到中等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可能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消费水平。

其次,人均GDP和消费之间也存在着双向关系。

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人均GDP的增加。

当人们有更多的消费需求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和供应,这将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人均GDP增加也会带动消费的增加,因为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支持购买力。

因此,人均GDP和消费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

此外,人均GDP和消费之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口结构、就业水平、通胀水平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均GDP和消费水平。

通过计量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对人均GDP和消费的影响程度。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可以通过统计方法量化这些因素对人均GDP和消费的影响,从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均GDP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这种关系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高收入国家,人们的消费会相对稳定,更多地关注储蓄和投资。

而在低收入国家,由于基本生活需求未得到满足,消费支出可能占比较高。

总之,人均GDP和消费之间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计量分析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均GDP和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双向影响,通过计量模型可以研究其他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这对于了解和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关于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

关于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之前相比,都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借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对中国今年的居民消费水平做了简单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一.经济背景分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

1990~1997年,最终消费率从62%降低到58.2%。

1998~2001年这一态势出现了转变,最终消费率从58.7%提高到59.8%(之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提高态势)。

这意味着GDP使用中消费的比重提高,投资的比重降低,经济增长对消费的依赖度提高了。

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为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力扩大内需,加强国内消费,刺激居民消费,消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2009年和2010年的《社会蓝皮书》中我们可以详细的得出结论。

2009年,金融危机后时期的开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有所放缓。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7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其中,工薪收入1493.0元,同比增长9.9%;家庭经营收入2391.8元,同比增长5.5%;财产性收入112.9元,同比增长11.8%;转移性收入308.9元,同比增长26.3%。

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升级,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看,国内市场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2009年1月至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676.1亿元,同比增长15.1%,但比上年同期的22.0%下降6.9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字:居民消费税收CPI引言: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探究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模型设定(一)理论综述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的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也叫绝对收入假说。

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另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为退休后的生活而储蓄的重要性;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强调储蓄在稳定高收入年份和低收入年份之间消费的作用,他强调的是持久性收入影响消费支出,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它的变动只会引起消费的波动,消费时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而且消费的边际倾向没有递减。

因此,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

但是,经济学家大量经验观察说明,消费更多依赖于现期收入,主要原因,一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他可能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现期消费就减少;二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时,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他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

简要的说,一种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

事实表明,两种因素同时对消费起着作用。

(二)变量选取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物价指数、货币流通量以及永久收入等等。

并且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最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

由于可支配收入计算易出现误差,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差距不大,所以我们采用国民收入代替计算。

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

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为解释变量。

(三)数据分析二、研究方法3.模型的数字形式的确定X1代表城镇居民储蓄X2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3代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代表人均旅游花费Y 代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设定经济模型为:Y=β0+β1X1+β2 X2+β3X3+β4X44.模型的计量经济形式的确定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居民消费支出并不像上式那样,是城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旅游花费的精确函数。

由于还有其他许多未加入模型的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上式那样的模型还不是适于对实际经济活动作计量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还需要在模型中引入一个随机误差项,即Y=β0+β1X1+β2 X2+β3X3+β4X4+u5.确定参数估计值的范围由经济规律知:β1、β4都应大于零;β2、β3小于零。

200045854.6 6280 64332.4 100.4 426.6 200149213.2 6859.6 73762.4 100.7 449.5 200252571.3 7702.8 86910.65 99.2 441.8 200356834.4 8472.2 103617.65 101.2 395.7 200463833.5 9421.6 119555.4 103.9 427.5 200571217.5 10493 141051 101.8 436.1 200680476.9 11759.5 161587.3 101.5 446.9 200793602.9 13785.8 172534.19 104.8 482.6 2008 108392.2 15780.8 217885.4 105.9511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平均增加7.5244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平均减少0.0634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平均减少87.7866个单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额条件下,人均旅游花费每变动一个单位,消费支出就同向平均变动9.8995个单位。

统计意义检验R=0.9991可知,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拟合优度:由2F检验:在显著水平为0.05上,在F分布表上查自由度为k-1=4,n-k=14的临界值F05.0(4,14)=5.87,很明显F=3793.476大于5.87,所以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对模型有显著影响。

T检验:在显著条件为0.05的情况下,查自由度为14的t分布表此时,t025.0(14)=2.15,可见,x2,x3, x4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结构分析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6.7846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116.4207个单位。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实际,其结果也与前面分析的基本一致。

政策评价1.促进消费的增加,要从国家做起,消费的关键依然跟人民的收入成正比,而且有莫大关联,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贫富两级分化问题,真正的实现社会公平。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拉动作用:一方面,消费的扩大,将带动生产能力的扩张;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新的消费热点可以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

消费是GDP的组成部分,消费的增长直接就是GDP的增长;另一方面,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又拉动投资,投资又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这样就形成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2.由此模型可以看出物价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成为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增加消费,就必须防止过度的通胀,维持物价稳定。

从近几年来的变化情况看,居民消费需求的起伏与物价变动的趋势、周期基本一致。

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年份,物价也必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反之,居民消费支出低速增长,物价水平也随之下跌。

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增幅这两条波动曲线的运行趋势大体一致。

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的趋势一致表明,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日益增强。

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对物价的影响不断增强,并已成为导致近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这种影响表现为,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已经基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

一个时期以来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使买方市场业已存在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最终在物价水平的变动中得到反映。

二是物价变动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也会相应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尽管物价上涨使居民货币购买力减弱,但此时影响消费需求的居民预期的作用往往更加显著。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家庭资产增加,就业预期、工资收入预期都趋于上涨,居民出于预防未来风险的动机,支出行为相应做出调整:消费倾向上升,储蓄倾向下降,即期消费需求因此增强。

这样一来,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更加激化,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势头更加难以遏制。

因此通过分析,说明了物价上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而且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物价的上涨,居民的消费水平会越来越高。

因此,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话题。

是政府部门的亟需解决的难题。

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想方设法尽量减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

同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表明健康的消费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良好。

因此,结合前文有如下政策建议。

1、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简而言之,保持稳定健康的长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2、营造一个完善的消费的环境。

一方面,保证充足的商品与服务供给。

另一方面,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配套环节。

这样,才能满足许多潜在可实现的消费。

3、形成合理收入差距。

培育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居民整体消费倾向。

4、深化税制改革。

这包括对个人收入税、遗产税等诸多方面考虑。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加快货币的“无纸化”。

金融学家认为电子货币、信用卡等非纸化货币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降低人们将手中闲置货币“被动储蓄”的可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货币流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