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贵州苗族调研报告引言:贵州苗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一些地区。
经过对贵州苗族的调研,我们对其文化、传统习俗、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贵州苗族的概况、苗族文化、苗族经济等内容。
一、贵州苗族的概况贵州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
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地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市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苗族的文化与传统习俗苗族文化独特丰富,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苗族人民使用苗族语言交流,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
他们喜欢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女性常常戴着精美的银饰,男性则穿着有着苗族特色的服饰。
苗族人民也擅长制作艺术品,如织锦绣品和制作银饰等。
苗族的传统习俗也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苗族人民尊重先祖,常常举行祭祀活动来纪念祖先。
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中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表达他们的欢乐和祝福。
让我们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文化交流和促进社会和谐。
三、苗族的经济状况与发展贵州苗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稻谷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苗族人民也发展了特色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水田综合农业系统和苗族传统农业技术。
此外,苗族人民还发展了手工业和旅游业。
苗族的手工业产业发达,他们擅长制作种类繁多的艺术品,如苗绣、银饰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深受市场青睐。
同时,苗族也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苗族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贵州苗族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其次,苗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一定的保护和传承问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苗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
关于苗族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对策
林业
苗族地区的林业资源丰富,主 要种植杉树、松树等林木。
畜牧业
苗族地区的畜牧业以传统的放 牧和养殖为主,主要养殖牛、
羊、猪等家畜。
特色产品
苗族地区有许多特色产品,如 苗绣、银饰、蜡染等手工艺品 ,以及竹编、木雕等工艺品。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
苗族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林业 ,缺乏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苗 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就业 机会增加等。
成功经验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 验,如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机 制等。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 借鉴和参考。
对策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持续推进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未来需要继续加强 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 滞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不完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人才缺乏
苗族地区的人才缺乏,尤其是 高素质的人才缺乏,制约了经 济的发展。
自然灾害频繁
苗族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如洪 涝、干旱等灾害,对经济发展
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03
促进苗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经济发展
02
苗族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
总体发展水平
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但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苗族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 异,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而一 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主要产业和特色产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①杨军昌李永贤②【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道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解放较晚以及民族自治区的成立时间先后差异,经济建设之路更为艰辛。
在党中央、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民族地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60年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章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经济资源优势概述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从计划经济到科学发展观各个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进而实事求是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做了归纳和分析,最后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方向做一展望,旨在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对今后更加科学的经济发展有所参鉴。
【关键词】经济发展;成就;启示;展望;少数民族地区;贵州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总共有48个不同民族,其中世居贵州的少数民族有17个之多,分别是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如表19所示。
在这里,我们讲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即是指这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统称。
据统计,贵州民族自治区域(州、县)的土地面积373218.4平方千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密度为162.36人/平方千米。
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共辖47个县(市、区),占全省87个县(市、区)的53.4%,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8个民族。
此外,还建立了254个民族乡。
据五普资料,贵州少数民族人口有1333.9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
2000年年末,贵州民族自治地区人口为1547.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2%。
③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苗岭、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九万大山区,具体分布为:关岭是贵州境内主要的山脉之一,横亘与贵州中部,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论加快贵州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我见
有特色具 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 大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先 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推进农村税、 费改革, 免除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税费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 济,加强 劳务技能培训,组织少数民 族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 城市和西部地区劳务市场。
1.3 坚持科学开发利用,培育民族地区特色支柱产业。要 充分发挥 民族地区县域的水电资源、 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 势,大力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 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 展的活力 。要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对 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 外向型经济,扩大民族地区县域特色产品出口。
43Βιβλιοθήκη 现代经济信息重点,加快基 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好城 乡交通、通信、供 水、供电等基 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 、体育、广播电视 等公共设施建 设,力争“十一五”末,基 本实现民族地区县 通高速公路或 高等级公路,乡通油路,村 通公路开工建设民 族地区小型机 场和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 速公路,提高民族 地区交通运输 能力。抓好大中型水利和农 田基本建设,优先 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加强实施农村“六小工程”, 努力解决边远 山区行政村通电话难和人畜 饮水困难,改善农 业和农村生产 生活基础条件。加强城市公 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建设,扶持发 展城镇特色经济,落实国家 鼓励推进城镇化的 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
金 融观察
论加快贵州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我见
王绍瀚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556000)
摘 要:本文针对贵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贵州地区经济的几点探讨。 关键词:贵州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探讨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 49 个民族成份,世 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 瑶、壮、毛南、蒙古、仫佬、羌\满等 18 个。全省总人口为 3605.81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1197 万。三个民族自治 州(计 36 个民族县)、11 个民族自治县,民族地区县级单位 共计 47 个,占有全省县级单位的 54%;全省民族地区县级 单位土地面积 97626 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55.4%; 改革开放以来 ,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 发展取得了巨大成 就,民族地区 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已成 为推动全省经济发 展,促进和谐 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 说,没有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的 小康,就不会有全省的全面 小康;没有少数民 族和少数民族 地区的和谐发展,全省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就难以 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 以科学发展统领经 济社会发展全 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 团结、共同繁荣发 展”这个主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统筹协调,采取 特殊的政策措 施,促进贵州民族和民族地 区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
下面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描述。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精准扶贫和产业扶持,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旅游、矿业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地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
例如,云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优先发展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在教育资源建设、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数量增加,教育条件逐渐改善,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同时,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
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得到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高,这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民生保障的投入,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二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些偏远地区存在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还不够充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三宝侗寨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三宝侗寨为例蒲容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
【年(卷),期】2023()4
【摘要】在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建设背景下实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一定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奋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常艰难曲折的过程。
其中贵州省黔东南州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开发的时间比较晚,导致了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因此,以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为例,通过了解其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蒲容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
2.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
3.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
4.少数民族地区县域
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5.不同旅游开发阶段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保护及影响因素研究\r——以贵州省肇兴侗寨和三宝侗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一直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
然而,经过辛苦努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
一、成就1、产业结构优化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农业生产条件差、效益低,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需要。
为此,贵州省政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重点引导农民转型到林果、畜牧、旅游等产业,用新的产业结构优化它们的经济结构。
2、旅游业繁荣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是国内少数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中大部分景点位于少数民族地区。
例如在各地推广的“黔东南百户民宿”,使旅游融入了贵州的民俗文化,不仅满足了游客的玩乐需求,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途径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民族工艺品产业快速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特色手工艺品,例如多彩纸、彝族银饰等。
通过企业化运作和品牌化推广,贵州省对少数民族手工艺品进行了大力开发和推广。
如肇庆市贵州特产博览馆等地文艺展览馆,为贵州省内外的游客提供了特色购物的场所。
二、经验1、科学规划与整合资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整合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将投入财力物力进行区域规划,形成以旅游业和农业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同时他们也将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调配,寻找到了最优解。
2、大力推广现代技术贵州省的种植业以前是以老农民的传统经验为主体,劳动力成本高、产量低,这对发展农业产业完全不能胜任。
为此,贵阳市农民发展工作办公室将新的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传播到农户里,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启示1、加大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支持力度,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发展指数尽快逼近甚至超过龙江、广东等地。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摘要: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
本论文旨在探讨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首先,文章将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形成和演变过程。
接着,文章将探讨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最后,文章将分析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包括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目录一、引言 (1)二、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 (1)三、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1)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 (2)五、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2)六、结论 (4)一、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
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人文现象,其历史和文化对于理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少数民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在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贵州地处边疆,地形复杂多样,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各个少数民族在贵州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政治上,贵州地区历史上曾是多个古代国家的边疆,多次更替统治者,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
在经济上,贵州地区地理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相对困难,少数民族主要依靠山地农业、林业、矿业等方式谋生,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生产模式和经济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其他民族进行交流、融合和互动,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战争、迁徙、文化传承等多个阶段,这些历史事件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黔南州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黔南州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近年来,黔南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黔南州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经济结构单一黔南州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占据了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黔南州的经济发展缺乏多样性,过度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难以满足当今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2. 产业发展不平衡在黔南州的县域内,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显得不够竞争力。
3. 技术水平低黔南州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够积极,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4. 生态环境问题黔南州地处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黔南州经济发展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黔南州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黔南州应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保障农民利益的促进城镇化进程,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 加强科技创新黔南州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黔南州应坚决抵制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行为,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合作的互利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合作的互利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占据着中国广袤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双赢的目标。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如贵州省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省份,境内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和水力资源。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发展农业、旅游业和生态产业。
与此同时,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通过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贵州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经济合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
各地之间的经济合作能够促进资源的流动和转化,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沿着中国西部地区的著名旅游线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之间开展旅游合作,不仅能吸引国内外游客,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合作中,当地居民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小康之路。
同时,经济合作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改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通过合作,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经济合作也带来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的投入,提升了整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然而,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山丘陵,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
这给经济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也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质量。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与习俗,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和矛盾。
略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文化战略的应用
创新 、 合 ; 整 二是 形 成 民族 文化 产 业 , 大 , 做 做好 。使 之 成 为拉 动我 省 民族地 区经 济跨 越式 发展 的强 大引 擎 。
关键 词 :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文化战略 应用 贵州
文 化 战略 用 简单 的话 说就 是用 深 刻 的文 化 自觉 推 动公司、 人 、 区、 个 地 国家 、 民族 发 展 。各 民族 都 有 自己 丰 富 的 民族文 化 资 源 ,但其 表 现 方式 不 一 ,开 发 的 价 值 、 度 不一 。通过 发 现 、 掘 、 难 发 开发 民族 文化 资 源 , 寻 找其 闪 光点 与 开发 点 , 成文 化 与经 济 的 良性 互 动 , 形 产 生社 会 经济 效 益 ,这 就是 少 数 民族 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文 化 战略 。贵 州 丰厚 多 样 的 民族 文化 ,在 国 内甚 至在 全 世 界有 着 较 强 的惟 一 性 ,具 有 无 可 比拟 的 优 越 价 值 。 我们 应 该 用 战 略 的眼 光 来 审 视 和 梳 理 我 们 的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 理 利 用 、 序 开发 , 分 发 挥 其 巨大 的 经 济 合 有 充
己经成 为贵 州 民族 地 区文 化产 业 面 向未来 的发展 不 得 不关 注 的一项 紧迫 任务 。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 文化资本 、 文化商品的自
露是
一
塑 鎏 墨
技术。
£E N YU { A 8 ) DAj
、
维 系民族 文化 主权 。 进 民族 文化 产权 明晰化 促
1民族 文 化 主 权 的 维 系 .
文化 资源 是 一种 资本 ,在知 识经 济 时代 更 是 一种 强力 资本 。贵州经 济要 实现跨 越式 发展 , 必须保 持地 也 方文 化 、 民族 文化 的 多样 性 , 注 重各 民族 民间文 化 的 并 资 源化 开发 和 资本 化运 营 ,培 育 和发 展各 民族地 区 的 民 间文化产 业 。 目前 , 通过 对各 民族 文化 资源 的适 度技 术 化 、 织 化 , 至 加 以 知识 产 权专 属 化 、 化 资 源 资 组 直 文 本化 , 现资 源 的有 效保 护 和产 品 ( 业 ) 自主开 发 , 实 产 的
贵州苗族现状分析报告
贵州苗族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苗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民族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苗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贵州苗族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其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经济发展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是其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加大了对苗族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产业扶贫等措施,不断改善苗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并提升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3. 教育状况苗族地区的教育状况相对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很多苗族孩子因为交通不便和贫困等原因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政府通过投资教育设施建设、提供教育补贴等举措,致力于提高苗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苗族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4. 文化保护与传承苗族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苗族民歌、舞蹈、服饰、节日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苗族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政府加大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苗族文化传承中心和苗族文化展览馆,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苗族文化。
5. 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苗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完善,为苗族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
6. 总结与展望贵州苗族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仍然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然而,随着政府的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贵州苗族的现状有了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关注苗族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对贵州苗族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期待贵州苗族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贵州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发展的事迹
一、概述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更是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贵州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方面的事迹,阐述其对于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背景1. 贵州的民族多样性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多个少数民族,如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
这些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文化,构成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2. 贵州的地理优势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山地、丘陵和盆地地貌交错,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生态区域。
三、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1. 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贵州省政府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援助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裙众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相处。
2. 多民族融合的社会实践贵州省积极推动多民族融合的社会实践,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贵州,各民族之间经济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局面。
3. 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贵州省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区、博物馆等,积极保护、弘扬和传承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和传统技艺不被遗忘。
四、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贵州省政府通过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帮困力度,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力促进了贵州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2. 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贵州的多样化民族文化为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苗族的服饰、侗族的建筑、瑶族的手工艺等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也为贵州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少数民族的发展成就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政策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
1 玉屏侗 族 自治县概况
玉屏侗 族 自治县位 于贵州东 部 , 仁地 区南部 , 铜 东邻 湖南新 晃侗族 自治 县 , 西南 接 黔 东南 苗 族 侗族
自治 州 、 连 铜仁 市 及 万 山特 区 , 0 5年 已 成 为 贵 北 20
贵州省 内少数 民族 自治县多为国家级贫 困县,
收稿 日期 :0 2 2 O 2 1 一O —2
南与中南结合部, 素有“ 黔东 门户” 之称。有侗、 汉、
基金项 目: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 地——西南 山地生态经济发 展研究 中心 2 1 “ 0 0年立项课题《 贵州少数 民族 地
的范 畴 。县域经 济 的持 续 、 康 和快 速 发 展 既 能夯 健
实省 市发 展 的基 础 , 加省 市发展 的后劲 , 能带动 增 又
村镇 的繁 荣 , 到承上 启下 的积极 作用 。1 起 [纵观 全 国 ] 各省 市县 域经 济的 的发 展 情 况 , 数 民族 聚 居 的县 少 域 经济近 些年来 , 仍然 处于 较贫 困与较 落后 的状态 。 加快 少数 民族地 区县域 经 济 地 发展 , 于实 现 各 民 对 族共 同富裕 , 护 国家 地 区稳定 , 维 完成 “ 十二 五” 间 期 各项 经 济社会 的既定 目标有 重要 意义 。] [ 2 贵 州省 是一 个 少 数 民族 聚集 的多 民族 省 份 , 全 省 有 3个 自治 州 和 l 自治 县 , 数 民族 县 、 共 1个 少 市
用 的如下形 式 的多元 线性 回归计量 模 型 :
—
J 岛+ X1 + Xz+ X。+屈X + xs
+
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拉长贵州发展短板,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 )短 信 为帮助我省中 ) 小企业应对金融危 机,省科技厅逢选4个崔内中小企业向 1
国家 中小型创新基金推荐 ,力争获得 国家创新基金更多支持。
当 贵 0 ̄tTI 2 代 州l0 ' 第 期 29 R
政研 前 ; {
开发 和保 护
。
为重 要 。
济 快速 发 展建 立在 科 技进 步 、良好劳 动 力素 质和 科 学管
理 的基础上 。
传统 文化 与现代化 。传 统文化是传统 社会留存下 来的
发 展 民族 地 区经 济 需 要 正 确 处理 的若 干关 系
开放 与封 闭。实践表 明 ,开放度与 经济发展 质量呈正 相关 。然 而我 省 少数 民 族 由于 历 史 、地理 等原 因 ,民族
亩 ,尚未达到全省0 1 . 亩的平均水平。民族经 济是我 省经济 4 的重 要组成部分 ,没有民族经 济的加快 发展 ,就没 有我省
先 应摆 脱思想的封 闭 ,放眼看世 界 ,辨识经济 发展的趋势 和民族 经济的利 益实现方式 ,化封 闭为资源 。其 次 ,应走 出环境 的封闭状态 ,重新审 视 、分析所 处地理环境 和资源
结构对发展民族 经济的影 响。 速度 和效益 。较 快的速度 是加快民族 地区经 济发展 ,
逐步缩 小与发达地 区之间发 展差距 的必 要措施 。 良好 的效 益是 民族 地 区保 持长 期 可持 续 发展 的保 证 。为实现 民族 地 区 经济 又好 又 快的 发展 ,需要 速度 与 效 益的 统一 。客
族团结 、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 但是 由 于历 史上 开 发较 晚 、发 展条 件 较差 等 方面 的 原 因 ,我省少数 民族地区 发展水平与全 省平均水平有 一定 的差距 。2 0 年 ,黔东南外I 07 、黔南州和 黔西南州地 区生产 总值 分别仅相 当于 全省的72 .%、81 . %和61 .%。全 省5 个扶 0 贫开 发的重 点县 中 ,有3 个是少数 民族县 ,占7 %。全省 6 2 1 0 重 点扶贫开 发的一 类 乡镇 中 ,7 个在 民族 地方 ,占 0个 9 7 %。民族 地方 不通 自来水的行政村 占3 .%,不通公路的 9 6 5 占4 . 3 %,不通 电话的 占3 . 2 04 %。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只有03 .8
《贵州省情》部分考试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情》部分考试试题及答案《贵州省情》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贵州省情》部分考试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情》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序论
解放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
在中国近代的历朝历代发展过程中,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屡屡受到其他民族的歧视、压迫,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他们不断的移居到比较偏僻、土壤比较贫瘠的地区,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在贵州实施以来,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植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过50余年的奋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老、少、边、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地区(沿海和中部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现今贵州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45个民族乡。
苗族最多,为412万人,其次是布依族,为247.8万。
而最少的民族不到一万。
少数民族分布具有成片区和交错杂居的特点。
少数民族居住地一般在边远山区。
为实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需从实际出发,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紧抓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构成,人口素质构成,经济产业构成等方面思考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二、本论
第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构成。
总的说来,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主体是一个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岩溶山原。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那其中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这些地区环境秀美,地形多样,旅游资源丰富。
同时这些地区大多是岩溶山区和高寒山区,由于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自然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从种类上来看,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
其中以冰灾凝冻、泥石流最为突出。
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并且具有群发性。
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冰雹,洪与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
同时具有频率高的特点。
从近几年贵州省自然灾害情况看,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
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并且灾害程度深。
由于贵州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成了交通通信发展的瓶颈,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交通通信得到不断改善。
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修通了经过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自治州的湘黔、黔桂、南昆干线铁路和经过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内昆铁路;所有民族区域实现乡乡通公路,其中黔南、黔东南通了一、二级公路;对经过民族地区的、乌江、清水江、都柳江、北盘江、红水河等河流进行了整治和疏浚,改善了航运条件;民族地区的本地通信网络的日益现代化,开通了程控电话,拥有了电子化邮局;但是总体上以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为主要载体的立体交通网仍然相当薄弱。
交通不便仍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构成。
人口素质是各类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第一性的资源,是再生性资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贵州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但是当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现状是劳动力人口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口增长迅速,1998年,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别高于全省22.02‰和14.26‰的水平。
但是这些地区由于观念以及基础教育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严重受限,而且学校大多分散且规模不大,受教育的程度也非常低。
据统计资料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仅占19.2%,人均受教育程度不足5年。
二是人才流失。
人才流动有一个马太效应,越是人才多的地方,越易吸引人才,越少的地方越不易留住人才。
人才还需要一个聚集效应,周围都是水平高的人才,就有可能更快地长进。
总之,
入世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将再一次面临更大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是人才流入的两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
近几年大量贵州地区的科技人员大量调往沿海及内地,并多为中高级专业人才。
给本来就严重缺乏工程技术、科研、经济管理、高新技术人才的少数民族地区雪上加霜。
三是吸引人才的能力低。
少数民族地区待遇低使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大打折
扣。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对留住人才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在用人机制和思想观念上,都存在许多不足。
体制计划经济色彩太浓。
第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构成。
经过多年努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粮食产量达到523.79万吨。
肉类总产量91.18万吨,油料总产量29.42万吨,烟叶产量13.54万吨。
制茶业发展较快,打造出了“都匀毛尖”高端产品。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解放以来,贵州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增加投入,加强技改,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促进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现已初步建立起了煤炭、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纺织、制革、森工、造纸、烟酒、建材、食品、医药等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以旅游业为牵引力餐饮、娱乐、住宿等产业发展显著。
但在这些发展成绩的背后,我们依然要清楚地认识到产业发展滞后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高新产业发展落后,大量高污染企业和污染密集型企业,开始到这个偏远的省份寻求发展机会,这一方面给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环境压力。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属于后发产业,基础薄弱,设施还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
首先,虽然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生活方式等的落后,这里的树林茂密,原始生态保护得很好,有很多的药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等各种资源;同样自然资源的原生态也形成了奇特的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空路为辅的交通网络,大量运用新兴技术,克服自然环境的困难,继续扩大通信网络的覆盖面,让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该地区,让信息更加畅通,让该地区的闭塞彻底地得到转变。
其次,针对贵州民族地区人员素质较低、入学率低的现状,国家应该在该地区投入较多的教育启动资金,不仅仅要加强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同时也应该开设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农民的一些培训,提高大龄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逐步改善待遇,让工程技术、科研、经济管理、高新技术人才实实在在地能
享受到称心的待遇,转变观念,要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留住
人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快发
展的背景下,由于当地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相关制度,吸引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优化少数民族干部结构,建立一支德才兼备能够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复杂情况的干部队伍。
最后,坚持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实施农业发展战略时注意生态农业的建
设,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较好,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破坏了整体的生态环境,要实现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生态产业园区。
加以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俗民风,兴办农家乐,在持续发展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
需要加以特别说明的是茶业的发展,山区是最适合茶业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正好拥有了天然优势,要继续大力打造品牌,要深加工,继续提高茶叶的品质。
走产业经营化道路。
大力发展工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继续完善煤炭、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纺织、制革、森工、造纸、烟酒、建材、食品、医药等工业体系。
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珍贵中药材,走品牌经营道路。
着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在环境能力承载的范围内发展旅游,增加人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