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食用枳壳的注意事项
中药土方枳实燥湿止痛

中药土方枳实燥湿止痛枳实,又称枳壳,是中医中常用的一味中药材,具有燥湿止痛的功效。
枳实可以用于消除湿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湿热痰滞、胃脘痛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枳实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枳实的作用枳实性味辛温,具有燥湿止痛、开胃消食的作用。
中医认为,枳实能够疏通气滞,祛除湿气。
它可以袪除湿气引起的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且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二、枳实的使用方法1. 枳实煎汤:将适量的枳实洗净,加水煎煮,煮至水变浓后,过滤出汁液。
一般建议口服10-15ml,每日2-3次。
此方法适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2. 枳实研粉:将枳实研磨成细粉末,每次可取3-5克,用开水冲服。
短期内按照此方法服用,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帮助消化。
不过,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3. 枳实贴敷:将适量的枳实研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使其形成糊状,然后涂敷在疼痛区域或湿气积聚的部位。
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可以贴敷2-3次。
此方法适用于湿气引起的疼痛症状。
三、枳实的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孕妇慎用枳实。
因为枳实性味辛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
2. 用药时间限制:枳实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因此不宜长期服用。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在症状缓解后适当减量或停止使用。
3. 过敏体质慎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慎用枳实。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枳实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因此在服用其他药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枳实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在使用枳实时,应遵循适量原则,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持续不见好转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此外,枳实只是一味中药材,具体病情还需要综合判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辅助治疗。
总之,枳实作为中药土方,具有燥湿止痛的功效,有效改善湿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枳壳行气消食缓解胃胀和食欲不振

枳壳行气消食缓解胃胀和食欲不振枳壳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行气消食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胃胀和食欲不振等胃肠道问题。
枳壳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增进食欲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本文将从枳壳的概述、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枳壳概述枳壳,又名苦苏皮、枳科、枳实等,为芸香科植物枳壳的成熟果皮。
其性味苦寒、微温,有开胃,行气,化痰,止咳等功效。
枳壳可以入药,用于胃脘胀满,呃逆泛酸,嗳气吞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枳壳的功效1. 行气消食:枳壳具有行气通便的作用,可刺激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胃肠道食物消化吸收。
同时,枳壳还可以缓解胃肠道气滞引起的胃脘胀满、呃逆泛酸等症状。
2. 缓解胃胀:枳壳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促使肠胃排空,有助于减轻胃胀感。
此外,枳壳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减少胃内气体产生,进一步缓解胃胀问题。
3. 增进食欲:枳壳具有开胃作用,能够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从而促进食欲。
对于食欲不振、厌食等情况,适量使用枳壳可以帮助恢复食欲。
三、使用方法1. 枳壳煎汤:将枳壳适量加水煎煮,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15分钟,趁热分次口服。
每次可用3-5克枳壳,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量。
2. 枳壳泡水:将适量枳壳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静置片刻后即可饮用。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或柠檬汁调味。
3. 枳壳制剂:市场上也有一些枳壳制剂,如枳壳颗粒、枳壳胶囊等,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使用。
四、注意事项1. 孕妇忌用:枳壳具有刺激性,对孕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孕妇慎用。
2. 过量慎用:虽然枳壳有助于胃肠道健康,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刺激,引起腹泻等问题。
在使用枳壳时,应控制好用量,不可贪多。
3.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应避免与枳壳同时使用,以免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
总结:枳壳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行气消食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胃胀和食欲不振等胃肠道问题。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枳壳和枳实是两种相似但又有着明显区别的植物制品,它们在中医药和食品中都有广泛应用。
枳壳和枳实是苦橙科植物枳椇的果实,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及用途上。
首先,从形态特征上来看,枳壳和枳实的外观有很大的区别。
枳壳是枳椇的成熟果皮,呈半透明或透明状,外观干燥而硬实。
它通常为粗大的、不规则的形状,有时带有棱角。
枳实则是枳椇果实的内部组织,是果皮和果肉在发酵、干燥过程中的产物。
枳实是橙黄色或微红色的,形状规则,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而有光泽。
其次,枳壳和枳实在药用功效上有所差别。
枳壳在中医药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功效包括燥湿化痰、理气行滞、止痛等。
它通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咳嗽痰多、胸闷胀满等症状。
枳壳还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枳实则更多地用于食品加工,它具有提神醒脑、开胃消食的功效,常被用于制作果酱、果脯、糖果等食品。
最后,枳壳和枳实在用途上也有所区别。
枳壳常被用作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方剂中,比如川连、导赤散等,以及各种功效类似的复方中药中。
枳壳可以煎汤、炖煮、研粉等多种用法,可配伍于其他中药材一起使用,发挥各自的药效。
而枳实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制作糖果、果脯、果酱等,也可以作为调味料使用。
总结起来,枳壳和枳实是枳椇的果实,在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及用途上有一定的区别。
枳壳多用于中医药中,具有燥湿化痰、理气行滞的作用;而枳实主要用于食品制作,具有提神醒脑、开胃消食的功效。
这两种植物制品在传统医学和食品产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保健和滋补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枳实和枳壳的鉴别

枳实和枳壳的鉴别枳实和枳壳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在药用价值、外观特征和药理作用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枳实和枳壳的鉴别。
一、外观特征1. 枳实:枳实是柑科植物枳树的果实。
它的外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3厘米。
表面呈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纹。
果实内部有一颗种子,种子外面包裹着厚实的果肉。
2. 枳壳:枳壳是枳树的树皮。
它的外形为长条状,通常呈褐色或暗褐色。
枳壳的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皮孔,纹理清晰可见。
二、药用价值1. 枳实:枳实具有理气、消食、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痰多等症状。
2. 枳壳:枳壳具有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痰气壅盛、咳嗽痰多等症状。
三、化学成分1. 枳实:枳实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苹果酸、橙皮素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枳实理气、消食的功效。
2. 枳壳:枳壳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大黄素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枳壳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作用。
四、药理作用1. 枳实:枳实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的作用,可改善消化不良和胃口不振。
此外,枳实还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2. 枳壳:枳壳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症状。
此外,枳壳还具有镇咳祛痰、抗菌的作用。
五、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其外形特征,枳实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皱纹;枳壳为长条状,表面有纵向皮孔。
2. 嗅觉鉴别:枳实具有淡淡的香气,而枳壳具有较浓烈的香气。
3. 味觉鉴别:枳实味微酸、微苦,而枳壳味苦涩。
枳实和枳壳在外观特征、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使用中药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枳实与枳壳的味道区别?

枳实和枳壳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它们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即枳椇(学名:Zhi shi)的果实和果皮,因此它们在味道上有一些区别。
枳实,即枳椇果实,主要采集干燥后的果实,呈圆形或卵圆形,外皮呈深褐色。
枳实具有辛、苦、微酸的味道,气味芳香。
枳壳,即枳椇果皮,主要采集干燥后的果皮,呈褐色的片状。
枳壳具有辛、苦的味道,气味芳香。
虽然它们在味道上都带有一些苦味和芳香味,但由于枳壳是果皮,所以它的味道相对来说更苦一些,而枳实的味道则相对较为平衡一些。
在中医药中,枳实与枳壳都有理气和化痰的功效。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胸脘痞闷、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具体使用哪一种药材,还需要根据症状和个人体质来进行调整和选择。
在使用中医草药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以便得到正确的用药指导。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枳壳,又名枳实,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
枳壳是金橘科植物枳椇(Citrus aurantium L.)的成熟果实,也可以使用金橘(Citrus ×aurantium L.)的未成熟果实或叶。
枳壳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等地区。
它的功效非常广泛,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枳壳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事项。
一、枳壳的功效及作用:1.理气祛滞:枳壳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它可以疏通气机,帮助经络畅通,解除气血滞滞,从而缓解疼痛、消除积滞。
对常见的肝胃脾胀满、胸腹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化痰止咳:枳壳具有疏肝消胀、行气化痰的功效。
它可以疏散胸中饮涎,减少痰湿,从而止咳化痰。
尤其适用于痰多、咳嗽痰稠、胸闷、气短等症状。
3.舒肝降脂:枳壳可以抑制肝脂合成、促进胆固醇代谢,从而具有降脂的作用。
适用于高血脂症患者,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4.温胃散寒:枳壳可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加胃液分泌,从而促进消化,改善胃寒胃冷等症状。
适用于胃寒、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5.抗菌消炎:枳壳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
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对治疗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6.止血祛瘀:枳壳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血淤瘀的各种症状,如瘀血性经闭、痛经、瘀伤肿痛等等。
7.降压安神:枳壳具有降低血压、安抚神经系统的作用。
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有助于调整心态,促进睡眠,改善失眠症状。
二、禁忌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枳壳,因为枳壳具有刺激性,可能对胚胎或婴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2.脾胃虚寒者慎用,因为枳壳具有温热的作用,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
3.扁桃体发炎、咽喉炎等症状患者避免使用枳壳,因为枳壳有可能刺激黏膜,加重炎症。
4.过敏体质者慎用,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5.药物相互作用:枳壳不宜与一些药物同用,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镇痛药物等,需要遵医嘱。
枳实与枳壳—本为同一物,却也有不同

枳实与枳壳—本为同一物,却也有不同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七月果皮尚绿时采收。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着落的果实。
枳实,性味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记载:苦、酸而寒,归脾、胃、大肠经,功能破气除痞,化痰消积,除满。
主要用于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胸痹痞满、疼痛、痰饮、痰癖,以及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证。
《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塘泄,明目”故它亦能治疗皮肤风痒及眼疾等。
枳壳性味,据《雷公炮炙论》、《开宝本草》、《中药大辞典》等记述,为苦,辛,微寒。
入脾、肺、大肠经,功能行气化痰、消积、健脾开胃,主要用于胸隔气滞,痰阻,胸痞胁胀,食积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重等证,但枳壳长于行气宽中除胀。
根据现代医学报道:枳实、枳壳为酸橙果皮含挥发油并含黄酮贰、N一甲基酪胺、对经福林等。
枳实能缓解乙酞胆碱或氛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
对有胃凄、肠痰的犬灌肠权实或积壳煎液,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
积实、积壳煎剂口服对心脏有强心作用,对冠状动脉、脑、肾血流量,能降低血管阻力,并有升压作用。
积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
积实、积壳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从古医文献上看,积实、积壳之区别,主要在于药性之缓急。
《本草衍义》日:“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必和而缓”。
《本草经疏》也说:“枳壳气味所主与枳积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泄,”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隔肺胃之分及大肠”。
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伤正气,如属脾虚气滞食积者,必须配以补气健脾之品,否则不可轻用。
枳实生长成熟后为枳壳,其性与枳实基本相同,但作用缓,所以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腹气滞,痞闷胀满之证。
枳实与枳壳,你真的会用吗?

枳实与枳壳,你真的会用吗?枳实枳壳1枳实与枳壳的历史渊源宋代之前只有枳实而无枳壳,到宋代《开宝本草》方分枳之小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
《神农本草经》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名医别录》枳实:味酸,微寒,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九月十月采。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
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的《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
)《开宝本草》枳实:苦酸,微寒,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枳壳:苦酸,微寒,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与《开宝本草》(公元973-974年)同时代的《梦溪笔谈》(公元1086—1093)在“补笔谈-药议”中说:“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
”并且提出《本经》的枳实条皆是枳壳之功,加上《开宝本草》的枳壳条,合并为枳壳条;而《名医别录》的记载则是枳实。
并且,后世有七八月采者为枳实,九十月采者为枳壳,联系到《名医别录》记载枳实乃九月十月采,则沈括所言古之枳实为枳壳确有道理,并且按其划分枳实、枳壳的功效,确实与仲景及后世医家所用药物功效相合。
当然,沈括之言必然影响到其后的医家或药物学家,与其相合又是在情理之中。
2历代书籍记载枳实的作用《名医别录》枳实条分析(1)治在中焦,泄肠胃之宿食坚满。
《别录》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本草思辨录》说其满为坚满,破结实即下宿食之谓,即是说枳实治在中焦,泄肠胃之宿食坚满。
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大黄汤、《千金》三黄汤。
(2)除胸满,止胁痛《别录》说:“除胸胁痰癖,逆气,胁风痛”。
以上所提之症,如心下急、痞,胁痛、胸满、痛等证,泻心汤、陷胸汤、大柴胡汤为其专治之方,枳实所治为何?《本草思辨录》说,枳实味苦带辛,唯有辛味之气药方能入心肺,枳实苦多辛少,以辛入心肺,苦多不能久停心肺,而散逆下气。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二者千万不要用混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二者千万不要用混芸香科植物酸橙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
它的未成熟的果实可以分别制成两种中药材枳壳和枳实。
很多人认为来自同一植物的中药材是比较相似的,其实枳壳和枳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枳壳和枳实还是不能混用的。
下面针对枳壳和枳实的区别做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帮大家更了解这两种中药材。
枳壳和枳实的外在形态是有区别的。
枳壳的体积是比较大的。
它是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未成熟干燥果实。
它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果皮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
果实表面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而枳实的体积是比较小的。
它是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
枳实外果呈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
果皮表面同样具有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枳壳和枳实的功效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中医学上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
枳壳的行气能力是比较弱的,性味是温性的。
枳壳能够双向调节人体的肠胃。
而枳实的性味是寒性的。
枳实的行气能力是很强的,它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
枳壳和枳实的使用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枳壳主要用于调理胸中的气。
它对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等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
而枳实主要用于调理胸下的气。
它对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等更严重的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以上就是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虽然枳壳和枳实都具有行气的功效,但是二者也是不能胡乱使用的。
枳实行气的能力太强,因此它不适合体虚的人群使用。
体虚人群应该选择药性温和的枳壳来行气治疗。
因此入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将枳壳和枳实搞混淆。
枳壳与枳实的区别

枳壳与枳实的区别枳壳和枳实是两种作用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中药药材,一部分的朋友觉得枳壳的作用相对于枳实更强大一些,可以养胃抑制气滞,另一部分朋友觉得枳壳和枳实的区别并不明显,这是两种作用差不多的药物,相对比而言,枳实的力量更强一些,对于老年人和体质很弱的朋友更有效果。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其实是有很多的,关于相同点就是这是两种味道偏苦,性微寒的药材。
在临床上对于气滞都有很好的效果。
下文就会详细的说明。
枳实与枳壳都是中药的一种,两种药材的味道偏苦,属于性微寒的药材。
两者在临床上对于气滞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两者的区别难以分清,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中医介绍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为治脾胃气滞实证之要药。
大量可用至30克,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
枳壳性味、归经、功用、用量都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枳实是很小的幼果,象鹌鹑蛋那么大的。
枳壳是近成熟的果实。
枳实性寒,行气力强;枳壳性温,行气力稍缓,对于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
枳实形小皮厚,为未成熟果实,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主要在泻下中用,比如大承气汤,枳实功用为行气消痞;比如麻子仁丸,枳实功用为泄热通便,行气消痞。
厚朴三物汤中,也有枳实。
枳壳用的多一些,如人参败毒散里,枳壳与桔梗起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用;血府逐瘀汤里,枳壳与桔梗一降一升开宣肺气;清气化痰丸里,枳壳起行气燥湿化痰之用。
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需要注意的是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枳壳的功效枳壳的功效:破气,行痰,消积。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枳实,又称枳壳,是中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
枳实具有许多功效与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对于各种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然而,正确使用枳实同样需要注意一系列禁忌,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枳实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禁忌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一、枳实的功效与作用1. 理气消食枳实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有助于消化食物。
它还具有消除胃胀、腹胀等不适症状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调理肠胃枳实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改善肠胃功能,预防和治疗肠胃病。
它能够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促进排便,有效缓解便秘问题。
3. 改善湿热症状枳实有解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湿热痰盛、咳嗽、痰多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它能够清热燥湿,排除体内湿气,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安神安眠枳实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能够改善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有助于放松身体,提高睡眠质量。
5.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枳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6. 利尿通淋枳实具有利尿的作用,能够增加尿液排出,有助于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减少水肿问题。
它还可以改善尿频、尿急等尿路问题,对于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
二、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枳实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胃肠功能较弱,使用枳实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容易引起胃酸倒流等问题。
2. 脾胃虚寒者禁用枳实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但对于脾胃虚寒型的人群来说,胃液分泌已经不足,使用枳实可能会加重胃寒问题。
3. 体质偏寒者禁用枳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但对于体质偏寒的人群来说,过多地清热燥湿可能会导致气虚、寒湿等症状加重。
枳实和枳壳有什么区别

枳实和枳壳有什么区别【说明】音频来自徐文兵老师《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文字通过音频识别整理。
常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说明了水土对一个树种或者品种的影响,但事实上橘和枳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
即便在淮南,人们也有这种植树的生长,它结出来果实同样是又酸又小不能入口的,所以它不是一个水土问题,跟上来说,还是个品种问题。
枳树是芸香科植物酸橙,或者是它栽培变种的另外一种甜橙的果实,一般在阳历的五六月间,我们会收集那些掉落,就是没有长大就掉落在树下的那种没成熟的果实,把它收集起来,晒干或低温干燥,然后把它洗干净、闷透,切成薄片,这时候就把它做成一个中药来用了。
有的时候还用生用或者用麦麸把它炒用。
这种没有成熟就做成中药的果实,我们管它叫枳实。
而等到阳历八九月份,这个枳的果实长成熟以后,我们把它摘下来,同样切片晾干,用炒麦麸,炒熟做成的这个饮片,它个头比较大,我们中医管它叫枳壳。
早期的中医用药,我们并不分枳实和枳壳,统一把它叫做枳实,我们认为它的味酸涩,性温能够入脾胃、肺、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它的功效,说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能除寒热,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意思就是说这个枳树的果实虽然不如橘子酸甜可口,但是天生万物,各具其性,它这种酸涩的枳实入药,能够治疗这种外感邪风,风行皮肤中造成的那种瘙痒,非常类似于我目前流行的所谓这种过敏,和这种荨麻疹或者叫前麻疹,这个痒起来的话,确实是症状跟古人描述的一样。
同时这个枳实配合一些消食的药,比如说仓竹、神曲、麦芽、鸡内金等等,能够治疗饮食不当造成的脾胃、肠胃里面寒热错杂,食积结滞。
因为它本身的味酸涩,还能收敛这种液体和气血,所以它能够治疗这种腹泻和下痢,经常服用它,还能够提高胃肠平滑肌和肌肉的弹性和张力,身体也会变得轻盈。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虽然也用枳实的名称,但是在临床处方的时候,张仲景就开始区分枳实的大小和炮制的方法了。
枳壳与枳实的区別

枳壳与枳实的区別
枳壳与枳实是完全相同的一种橘子,小的时候连皮带果肉叫枳实,大的时候去肉留皮叫枳壳。
枳实小且沉重,所以人们认为它治下,枳壳大且轻,人们认为它治上。
两种药都是行气药,都有降气的作用。
管降的脏腑有三个,胃肺胆。
说枳壳治上,没错,它降肺的效果不错。
肺与大肠相表里,当然可以治大肠疾病。
枳实降胃的效果不错,对于水气凌心、气上冲心造成的心脏病肯定有用。
张景岳说:水病制在土。
心火怕水克,用土制水以救心很正确的。
一棵大树倒在公路上,归交通部管还是园林局管?如果交通部来管,他们就等于解决了园林局的问题。
如果园林局来管,他们就等于解决了交通部的问题。
治心先治肺。
所以用枳壳治心脏病也可以呀。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枳壳,又名枳实,是常见的一味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枳壳是枳树的果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云南、贵州等地区。
枳壳具有辛、苦、温的特性,可入肝、胃、脾、大肠经,具有破气、化湿、止泻、祛瘀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枳壳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枳壳的禁忌事项。
一、枳壳的功效与作用1. 祛风破气:枳壳具有破气作用,常用来治疗肝胃气滞所致的症状,如胸闷、脘腹胀满、嗳气等。
它能够疏通气机,促进气机的流通,达到舒胸解闷的作用。
2. 化湿止泻:枳壳还具有化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湿浊导致的腹泻、腹胀等症状。
脾胃湿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枳壳可以帮助化解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浊症状。
3. 祛瘀通经:枳壳对于瘀滞血气或经络阻塞引起的痛经、舌下瘀斑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消除瘀滞,缓解痛经。
4. 开胃健脾:枳壳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欲,有助于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使脾胃更加健康。
5. 降低血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枳壳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6. 镇咳化痰:枳壳在中医药学中还有镇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痰饮、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7. 驱蚊止痒:枳壳有较强的驱蚊止痒作用,可用于制作防蚊液或取枳壳煮水洗浴,对驱避蚊虫叮咬、止痒有一定的效果。
二、枳壳的禁忌事项1. 孕妇忌用:枳壳具有一定的促动宫颈的作用,对孕妇而言会形成一定的危险,所以孕妇忌用。
2. 贫血病患者忌用:枳壳具有寒凉的性质,容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散,使体内阴阳失调,贫血病患者本身阳气较虚弱,服用枳壳可能加重贫血病情。
3. 脾胃虚寒者忌用:枳壳性质辛温,有破气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而言,服用枳壳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诸寒症患者忌用:由于枳壳具有寒凉的性质,所以对于有寒凝症状的人群而言,例如寒性腹痛、脾虚泄泻等症状,慎用枳壳。
5. 皮肤糜烂者禁用:枳壳在外用时,容易产生刺激性,对于皮肤有糜烂、溃疡等症状的人群而言,禁止使用枳壳。
枳实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枳实的研究与常用药方枳实与枳壳的区别枳实与枳壳都是中药的一种,两种药材的味道偏苦,属于性微寒的药材。
两者在临床上对于气滞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两者的区别难以分清,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中医介绍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为治脾胃气滞实证之要药。
大量可用至30克,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
枳壳性味、归经、功用、用量都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枳实是很小的幼果,象鹌鹑蛋那么大的。
枳壳是近成熟的果实。
枳实性寒,行气力强;枳壳性温,行气力稍缓,对于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
枳实形小皮厚,为未成熟果实,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主要在泻下中用,比如大承气汤,枳实功用为行气消痞;比如麻子仁丸,枳实功用为泄热通便,行气消痞。
厚朴三物汤中,也有枳实。
枳壳用的多一些,如人参败毒散里,枳壳与桔梗起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用;血府逐瘀汤里,枳壳与桔梗一降一升开宣肺气;清气化痰丸里,枳壳起行气燥湿化痰之用。
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需要注意的是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江西、四川、福建、江苏等地。
枳实含甙类20.49%、生物碱0.09%、皂甙5.86%。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枳实提取物、枳实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有强心、收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提高总外周阻力,而使左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的作用。
枳实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时使其收缩增强;高浓度时收缩减弱,N-甲基酪胺也能加强离体和在体心脏的收缩力。
枳实〔附:枳壳〕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枳实〔附:枳壳〕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来源〕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Cirus aurantim L.、代代花C.aurantium L.var.amara Engl.、及香园C.wilsonii Tanaka的幼果。
其近成熟果实则称为“枳壳”。
两者功用相近,故合并讨论。
〔成分〕酸橙果皮含挥发油及黄酮类。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约90%,枸橼醛、右旋芳樟醇等。
黄酮类成分为:苦橙素、橙皮甙、新橙皮甙、柚甙(即异柚甙)、枳黄甙、苦橙丁等。
果肉含多量枸橼酸。
代代花的果皮含挥发油约1.5~2%,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柠檬烯、癸醛、壬醛、十二烷醛、乙酸芳樟脂、乙酸橙花脂等。
此外,含黄酮类化合物约1%,橙皮甙、柚甙、新陈皮甙及苦味成分柠檬苦素,以及糖、枸橼酸、苹果酸、水杨酸、鞣质等。
种子含脂肪油约18%。
香园的成分参考香橼。
川枳实含生物碱。
〔作用〕枳实及枳壳的作用类似而略有区别。
一、历代经验1.破气止痛:枳实及枳壳皆有破气止痛,消痰散结作用。
枳实作用较峻。
《名医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气痛,安胃气,止溏泻,明目”。
《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
《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
枳壳:《药性论》:“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
《开宝本草》:“……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 '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2.化痰消积:“枳实及枳壳皆有消积散痞,化痰止咳作用。
枳实:《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
二、近代研究1.对子宫的兴奋作用:枳实及枳壳煎液对家兔未孕及已孕子宫(在体) 或离体子宫,以及未孕整体子宫、子宫造瘘等皆有显著的兴奋作用。
枳壳和枳实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枳壳和枳实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枳壳和枳实听着觉得两者之间差不多,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枳壳和枳实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枳壳和枳实区别枳壳是枳实的成熟果实。
枳壳与枳实,本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胸下,则用枳实。
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此同中有异。
枳壳的药理作用是: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枳实是枳壳的未成熟果实,行气力量比较大,在临床上称之为破气药。
所以,一般瘦弱之人,或是一般的气滞,常用枳壳,壮实之人,或是严重的气滞,痞块一般选枳实。
对肝肾无影响.也没有什么毒副作用.枳壳的品种分类① 绿衣枳壳: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
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
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
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
气香,汁胞味微酸苦。
产福建、陕西等地。
② 酸橙枳壳:又名川枳壳、江枳壳。
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
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
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
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
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
产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③ 香圆枳壳:又名江枳壳、川枳壳。
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
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
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
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④ 玳玳花枳壳:又名苏枳壳。
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
一味神奇中草药:枳壳

一味神奇中草药:枳壳枳壳与枳实是一种类似的中药材才,它们都可以入脾经和胃经,但是枳壳与枳实的入药部位不同,药用功效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下面我会对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做一个具体的介绍,同时也会告诉大家枳壳服用时的禁忌有哪些。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1、提高心脏功能枳壳这中药材最重要的功效就是提高人类的心脏功能,它能降低人体骨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股的收缩能力,能缓解心肌缺血与心股无力,它还可以让人类的心脏兴奋,平时服用能让人们的心脏功能明显提高。
2、利尿消肿利尿消肿也是枳壳的重要作用之,这种中经材煎制以后服用,可以强心也能提高肾血管的收缩能力,能让人体的滤过压增加,从而也就促进了人体内钠的排出,其利尿功效特别明显,平时可以用于人类身体浮肿与小便不利等常见病的治疗。
3、理气止泻枳壳入药以后还能理气止泻,平时人们出现腹胀和腹泻时,可以直接把枳壳一百二十克与甘草三十克放在一起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五克,在空腹的情况下服用效果最好。
另外人们出现大便带血的症状时,也可以用枳壳进行治疗,只是需要把它与乌梅肉和川黄连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不然止血效果不明显。
4、治疗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是女性的常见病,平时发生以后可以直接用中药枳壳进行治疗,治时可以取枳壳二十五克和蓖麻根二十五克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与适量鸡汤放在一起调匀以后服用,也可以把枳壳二十克与升麻五克一起煎水服用,都能让子宫脱垂的症状尽快好转。
枳壳【名称】枸橘、枳、铁篱笆、铁篱塞、野橙子。
【生境分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
多栽培作绿篱,并供嫁接蜜橘作砧木用。
茎枝其粗大腋生的棘刺,刺长3~5厘米,基部扁平;幼枝光滑无毛,青绿色,扁而有棱;老枝圆形。
3出复叶,叶柄具翼,小叶椭圆形。
花生于二年生枝上叶腋,先叶开放,白色。
柑果圆球形,直径2~4厘米,熟时橙黄色,有芳香气。
本品(栒橘)连同酸橙、香橼的成熟果为“枳壳”;未成熟果称“枳实”。
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枳壳不能与什么药配,和枳实有什么区别

枳壳不能与什么药配,和枳实有什么区别回答枳壳不能和枳实(中药)配伍,因为容易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枳壳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没有成熟的果实,它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大约3-5厘米,外果皮的颜色为棕褐色至褐色,外果皮还有颗粒状的突起。
枳壳是不规则的薄片,它的表面颜色为黄白色,它没有瓤核,闻起来比较清香。
一、枳壳不能与什么药配1、枳壳不能和枳实(中药)配伍,不然容易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没有成熟的果实,一般在7月份果皮还没有变绿的时候采收。
2、枳壳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3-5厘米左右,外果皮的颜色为棕褐色至褐色,而且还有颗粒状的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还有比较明显的花柱残迹或者果梗痕。
3、枳壳主要是用黄皮酸橙的果制成的,它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中,一般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的时候生长的比较好。
4、枳壳是不规则的薄片,它的表面颜色为黄白色,外皮颜色为绿褐色或者棕褐色,而且没有瓤核,闻起来比较清香,味道比较苦、而且微酸。
二、枳壳和枳实有什么区别1、外形不用(1)枳壳是成熟的果实,它的形状为半球形,直径大约为3-5厘米,外果皮的颜色为棕褐色至褐色,而且有颗粒状突起。
(2)枳实是干燥的幼果,一般是在5-6月份的时候采集,它的形状大部分为半球形,少数呈球形,直径一般为0.5-2.5厘米,外果皮颜色为黑绿色或者暗棕绿色。
2、适用的人群不同(1)枳壳的药性比较弱,一般适用于发病比较轻的、身体比较弱的人或者老年人。
(2)枳实的药性比较强,一般适用于发病比较严重的、身体比较强的人或者年轻人。
3、药性不同(1)枳壳的行气能力是比较弱的,而且性味是温性的。
(2)枳实的性味是寒性的,而且枳实的行气能力是非常强的。
枳实和枳壳,哪个更好用?

枳实和枳壳,哪个更好用?小编导读枳实和枳壳皆为理气药,临床为不少医者所喜用。
二药功用虽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别,临床应用时要抓准它们的不同,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枳实、枳壳要怎么用?应注意什么?让我们去文中好好认识一下这两味药吧。
枳实,为芸香科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香橼、酸橙、代代花或湖南湘枳壳等的未成熟果实,皮厚而小、果实大如龙眼者为枳实;同属植物的成熟或半成熟果实,壳薄而个大的为枳壳,陈久者良。
枳实,味辛、苦,性微寒。
入脾、胃经。
功能破气消积,泻痰除痞。
枳壳,性味功能与枳实相似,但力薄性缓。
临床应用枳实常用于饮食不消,肠胃积滞,脘腹胀满,腹痛便秘,或肠鸣泄泻,或痢下后重,解便不畅;痰湿内阻,寒凝气滞,脘腹痞闷;胸痹胀痛,甚或刺痛;或胃气上逆,泛酸呃逆,胃脘胀痛等症,相应配伍,对证施治,皆有显著效果。
名方有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健脾丸等。
枳实来源:《中药饮片图鉴》枳壳适宜于胸胁胀痛、脘腹痞满、气滞胀闷等症。
用量亦与枳实相近。
常用方如枳壳散、乌药顺气散等。
用于积滞腹胀,大便秘结,常与大黄、芒硝、厚朴同用;用于泻痢腹痛,常与木香、槟榔配伍;用于痰湿内阻,脘腹胀闷,常与白术同用,以健脾消痞;用于胸痹胸闷,常与瓜蒌、薤白、桂枝、厚朴等配伍,以豁痰下气;用于气滞腹痛腹胀,常与木香、乌药等同用;用以疝气坠胀,常与橘核、小茴香、荔枝核等配合;脾虚脘胀,消化力差,常与党参、白术、陈皮、炒神曲等同用。
枳实与枳壳功效基本相似,但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枳壳力缓,以行气宽中消胀为主。
二药用于治疗疝气,乃是取其行气止痛之功。
枳实利胸膈,枳壳宽肠胃,皆有行气宽中、消积除痞之功,而枳实力更大。
枳实常用量1日6~15g。
枳壳力稍弱,用量9~18g。
水煎服。
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成方举例枳实导滞丸、小承气汤等。
验案举例1 湿热积滞,脘闷腹痛涂某,女,47岁。
1993年12月1日诊。
自诉:“心情老不好,经常胸前痞闷,脘腹胀痛,有时肠鸣胁满,大便解时不顺畅,偶尔口干口苦,吃西药、打针,毫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实与枳壳的区别食用枳壳的注意事项
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香橼接近成熟的果实,枳壳的功效是疏肝和胃,理气解郁,枳壳的作用是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枳壳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弱及孕妇幼儿慎服枳壳。
性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解郁
脾胃虚弱及孕妇幼儿慎服枳壳。
1、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本草经琬》
2、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
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本草汇言》
3、孕妇及气虚人忌用枳壳。
《本草备要》
枳实与枳壳都是中药的一种,两种药材的味道偏苦,属于性微寒的药材。
两者在临床上对于气滞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两者的区别难以分清,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中医介绍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为治脾胃气滞实证之要药。
大量可用至30克,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
枳壳性味、归经、功用、用量都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枳实是很小的幼果,象鹌鹑蛋那么大的。
枳壳是近成熟的果实。
枳实性寒,行气力强;枳壳性温,行气力稍缓,对于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
枳实形小皮厚,为未成熟果实,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
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主要在泻下中用,比如大承气汤,枳实功用为行气消痞;比如麻子仁丸,枳实功用为泄热通便,行气消痞。
厚朴三物汤中,也有枳实。
枳壳用的多一些,如人参败毒散里,枳壳与桔梗起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用;血府逐瘀汤里,枳壳与桔梗一降一升开宣肺气;清气化痰丸里,枳壳起行气燥湿化痰之用。
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需要注意的是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