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离骚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一《离骚(节选)》精品教案(二)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一《离骚(节选)》精品教案(二)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一《离骚(节选)》精品教案(二)导语设计图片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老师深情地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他的代表作品《离骚(节选)》,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关于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创作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基础积累字音苗裔.(yì)孟陬.(zōu)庚寅.(yín)览揆.(kuí)肇.(zhào)辟芷.(zhǐ)宿.莽(sù)扈.江(hù)信息筛选1.了解“楚辞”的沿革。

明确: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离骚节选》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2. 理解《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离骚节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是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2. 提问:你们对苏轼和《离骚节选》有了解吗?二、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查找并分享苏轼和《离骚节选》的相关信息。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所找到的信息。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段阅读:将《离骚节选》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轮流朗读每一段,并理解每段的大意。

2. 提问:根据学生的理解,提问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四、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15分钟)1. 解释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举例说明:以具体的诗句为例,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提问:诗歌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离骚节选》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展望: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其他作品,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辅助工具:1. 《离骚节选》的教材或诗歌文本。

2. 学生分组的资料收集工具。

3. 诗歌鉴赏的参考材料和解析。

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的资料汇报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离骚节选》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参与度。

《离骚》(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离骚》(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3、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语文讲义上预习内容(29页)。

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屈原)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

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高中语文 15.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5.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5.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3◎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识记积累】1.正音苗裔驰骋庚寅肇事骐骥宿莽尧舜嘉名险隘桀纣污秽败绩踵武窘步离骚暮色2.辨音背包曲折度过了解违背歌曲思度解数押解3.辨析纯粹诟骂腼腆悔恨荟萃污垢缅怀教诲憔悴邂逅沉湎侮蔑4.词义补充时不我与:时间不能等我们,指必须抓紧时间。

美人迟暮:美人也将衰老。

迟暮:比喻衰老。

5、翻译:(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3).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4).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6.名句背诵(1)、按要求默写诗句。

A.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B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C.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2)按课文填空A. 日月忽其不淹兮,。

B. 惟草木之零落兮,。

C. 曰黄昏以为期兮,。

D. 乘骐骥驰骋兮,7.文学常识《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课文初探】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理想?3.“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纣桀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这四句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目的是什么?4.《离骚》中大量引用了典故,哪一处用典最好,说说它的作用?◎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朕(zhèn)险隘(yì)惮(dān)殃B. 败绩(jí)菌(jǖn)桂朝搴(jiǎn)C. 荃(quán)窘(jiǒng)步踵(zhǒng)D. 皇舆(Yú)申椒(shū)桀(jié)纣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羌中道而改路B.扈江离与辟芷兮C.来吾道夫先路D.何桀、纣之昌被兮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离骚》的第一、二、三章,包括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离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离骚》的文学特色和主题思想的解读。

难点:《离骚》中古代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屈原的生平介绍视频,让学生对屈原及其作品《离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材解析:引导学生学习《离骚》的第一、二、三章,解读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离骚》的某个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离骚》板书内容:第一章: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第二章: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第三章:背景、主题、意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离骚》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答案:略2. 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案:略3.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离骚》主题思想的感悟。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离骚》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如写一篇以《离骚》为背景的故事、散文或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教案

《离骚》一、教材分析《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单元《殉道者之歌》版块的教学内容。

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斗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⑵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正确理解全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象征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有差距。

屈原的《离骚》距今年代久远,又使用楚地方言,因此理解起来很有难度。

所以应编制详尽的导学案,把时代背景、文言知识、艺术成就、语言特色等方面介绍清楚,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课文。

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诵读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先来看一首诗《吊灵均》(投影)。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离骚苏教版教案

离骚苏教版教案

离骚苏教版教案【篇一:《离骚》教案】《离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赋与比的写法;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教学难点: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一、导入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板书课题:《离骚》)二、解题1、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其作品2、简介“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一《离骚(节选)》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一《离骚(节选)》精品教案

《离骚》教案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节选的原文及其翻译;2.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离骚》的创作背景;3.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离骚》中象征、隐喻手法的理解;2. 对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体会;3.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及《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原文朗读:学生齐读《离骚》节选部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 翻译讲解:讲解《离骚》节选的原文及翻译,确保学生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离骚》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情感抒发等;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 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并将感悟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4. 诗歌鉴赏测试:进行一次《离骚》节选的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4. 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驾驭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志向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主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驾驭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美丽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尝、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屈原及《离骚》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缘由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主动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见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志向,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志向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志向、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溢了主动的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引出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诗人屈原。

(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5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能够解读《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离骚》的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对《离骚》艺术特色的认识;(3)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增强对《离骚》语言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壮志豪情;(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 《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离骚》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2. 对《离骚》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和把握;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离骚》的背景、创作意图、艺术特色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总结《离骚》的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离骚》中的难点问题;4. 朗读、背诵法:增强对《离骚》语言的感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理解课文内容;3. 讲解分析:讲解《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离骚》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背诵《离骚》,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离骚》背景、创作意图、艺术特色等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4. 朗读、背诵:检查学生对《离骚》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记忆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3 苏教版 必修3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3 苏教版 必修3

《离骚》节选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三、教学设想1.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 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 研习课文1) 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 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以又重之以修能路幽昧以险隘忽奔走以先后兮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掌握诗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领悟诗中体现的忠诚、正直、坚守信念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1. 《离骚》节选部分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作者、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注意读音和节奏,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领悟诗中体现的忠诚、正直、坚守信念等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亮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离骚》节选部分的比兴手法,探讨其艺术效果。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其深层含义。

3. 研究诗中的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注释、译文、鉴赏文章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离骚(节选)》教案《离骚》教案【教学目标】⒈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⒉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⒊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教学重点】⒈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⒉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简介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来源:]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读《离骚》⒈听朗读正音⒉自由朗读读顺⒊接龙朗读,读清四、说《离骚》⒈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⒉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解《离骚》⒈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⒉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六、品《离骚》⒈《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

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学生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⒉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⒊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

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七、知识整理⒈①重要词语(投影)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汩(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②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③同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字余田灵均。

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④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⒉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

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⒊出示《离骚》节选原文和译文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译文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给我本名叫做正则,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八、你怎么看待屈原的投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