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必修四宋词《望海潮》导学案

【复习提问】

下列词作中,属于苏轼的作品有()

1《忆江南》(江南好) 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6《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名谚说出了江浙一带的苏州和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风景优美、经济富庶、城市繁华之地。我们每个人都无比向往江南美景,也许我们现在还未能实现到江南名城去游赏流连一番的美好愿望,但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华美词作《望海潮》后,就会获得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

2、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3、领会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2、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比较法

【解题朗读】

见教材注解说明

【预习检查】

1字音辨识

罗绮天堑珠玑

叠巘羗管凝噎

暮霭千骑参差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A异日图将好景

b嬉嬉钓叟莲娃

【自学探究】

?看屏幕,用自己的话概括《望海潮》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进行赏析。

?如何理解“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所体现的构思意图?4.分析概括《望海潮》的主旨。

【精讲点拨】

1《望海潮》的内容简析。

2《望海潮》的点染手法和铺叙手法。

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所体现的构思意图?

4《望海潮》的主旨。

【课堂反馈】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通过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小结提升】

【课后练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美好的形势

B重湖叠巘清嘉叠巘:重叠的山峰

C云树绕堤沙云树:茂密如云的树木

D烟柳画桥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

B 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

C 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

D户盈罗绮遍身罗绮者3. 把本词改写为散文诗。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一、《忆江南三首》原文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⑽! 二、《忆江南三首》的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三、《忆江南三首》的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6]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 [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1]清嘉:清秀美丽。 [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 [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 [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 [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 [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18]高牙:军前的大旗。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 [19]烟霞:山水美景。[20]异日:他日。 [21]图:描绘。 [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目标确立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主要通过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通过学习了解: 1、柳词的几个基本特点 2、本词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与手法 3、学习本词中的白描和铺叙手法 ※重点提示 《望海潮》一词景物描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做到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全词以点带面,描绘了钱塘江和西湖的别致风光,并以此为背景,渲染出杭州的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 1、疏通词面 2、品味意境与情感 3、手法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 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 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 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望海潮意境意象分析(1)

作者情感:主要描写了杭州的秀丽山川和钱塘的壮丽景象,表达对繁华盛世和统治阶级的赞扬。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

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高中语文必看,望海潮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看,望海潮知识点 原文欣赏《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

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简介: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着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字词: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用

《望海潮》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认真。时间:30分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②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文学常识 关于宋词 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容;词牌是一首词

高中古诗文欣赏之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

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

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一、自我检测 2、词的分类 3、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 参差 ..()罗绮.()重.()湖叠..()堤.()沙天堑. ( ) 珠玑 巘.(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 .. 画桥 ..无涯 ..天堑 重湖叠巘清嘉 .. 异日图.将.好景 3、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背景补充: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

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赏析内容 1、简述本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特点的景色。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一特点的? 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五、艺术特色 (一)、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完整word版)《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点染”指的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是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技法。此法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明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说到“点染”,我们要注意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例析:“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明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他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杨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 “点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

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三吴都会”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东南形胜”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来说,“形胜”“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 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望海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点染手法的娴熟运用,无论是上阙还是下阙,都用到了。词人着力于“染”,目的在于“点”,最终达到了投赠的目的:着力铺绘渲染钱塘的繁华,展现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其根本用意在于歌颂在此地任地方官的好友孙何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当然今天我们欣赏此词,并不在强调此种借诗文作奉承的方式与做法,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特别技法,明白“点染”的妙处。

望海潮详细解释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人教版语文课本写的是山字旁加献,“巘”是“山献”的繁体)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卷十九)“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杭州位于钱塘江畔。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只是柳永在这里对人的感受没有明言而已。“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

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无棣二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 主备人:刘芳英审核:使用人: 课题:《望海潮》 1.感知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一、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二、轶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一、初读诗文 1.读准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 二、再读诗文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形胜都会参差天堑 竞豪奢叠巘清嘉 弄泛乘烟霞 异日图凤池夸 三、赏读诗文 1. 感知画面 诵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哪些画面?请用“图”的形式加以概括。 2.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从描述意境、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之后交流。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望海潮导学案(完整教师版)

《望海潮》(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和语言美,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掌握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导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3、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观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 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一 班级姓名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二)了解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 柳永(约987~约1053),字,原名,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排行第七,也称。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也称),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的局面。柳永是北宋派词人的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 明确:“望海潮”是,柳永途径时,拜见两浙转运使时写的一首词。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 羌.( )管千骑.( ) 箫.( )鼓吟.( )赏参差 ..( )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四)理解并翻译《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赏析(一)

《望海潮》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

第4课 《望海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②学习点染、铺陈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词的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 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文学常识 关于宋词 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 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3.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4.咬文嚼字 识记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珠玑() 罗绮()重湖叠巘()钓叟() 千骑()箫鼓()豪奢() 理解词义 找出需要注释的词语,写在下面(6-10个)。 【探究案】 一、总体感知,信息筛选 (1)、词的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样的内容? (2)、作者笔下哪些词体现了杭州和西湖的特点? 二、分析品味,探究赏析(合作,展示)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点评,将所要抒发的情感、要说的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分析《望海潮》中点染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