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顺文化”的空间哲学体系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2e29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2.png)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第5章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第5章 中国传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90060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8.png)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流变
一、先秦哲学
(二)道家 同时,老子在朴素辩证法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提出了“反者道之
动”的哲学命题。 老子主张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
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其中,“端”即是萌芽,而仁、义、礼、智是推广这四个“善端”的道 德手段。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流变
一、先秦哲学
(一)儒家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荀子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其
他各家学说,进一步丰富了早期的儒家哲学思想。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的“ 性善论”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流变
一、先秦哲学
(二)道家 同时,庄子也提倡自然无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庄子将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他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别是随着人的 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是相对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 个人与宇宙的契合。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流变
摄百神的天,它自身肯定也是一个神,是一个“意志之天”和“道德之天” 。 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们的行为必须在天的行为中去探寻依据,即“以类 合之,天人一也。”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流变
二、两汉经学
(一)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要是为维护当时汉朝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
,董仲舒也认为,虽然天子是上天所授,但也不可胡作非为。在天人感应的 基础上,董仲舒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君权神授的绝对权威,为君主专制奠定 了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88c9bf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c.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辨和智慧传承。
这些传统的思想体系和智慧理念不仅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也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主要的哲学流派入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和智慧传承。
1. 儒家思想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始终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儒家哲学思辨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提倡“仁爱”、“诚信”、“忠孝”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指导着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建立,注重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感。
在智慧传承方面,儒家注重教育和学问的传承,强调“三纲五常”等礼仪、道德和知识的教育体系,为后代提供了道德规范和教育准则。
2. 道家思想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的本源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哲学思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和追求内心的平静。
道家的智慧传承体现在对人生境界和修身养性的探索上,强调内心的修炼和追求心灵的宁静。
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也具有启迪现代社会的价值,提醒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环境,并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3. 佛家思想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佛家思想强调生命的本质和解脱的境界。
佛家哲学思辨注重人类苦难的根源和解脱的方法。
佛学认为人类存在不可避免的苦难,通过舍弃欲望和超越个人的境界,寻求解脱和涅槃。
佛家的智慧传承包括了慈悲和智慧的培养,要求追求智慧的同时也要对他人怀有慈悲和善心。
佛家的哲学思辨和智慧传承提供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教导人们如何超越世俗的欲望和培养人性的善良。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与智慧传承体现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主要流派中。
这些思想体系和智慧理念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思想和智慧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1a970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4.png)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灵魂。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空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多种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礼节规矩等多个方面。
其中哲学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中国哲学思想久负盛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代表性的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这些思想体系以“天人合一”、“君子之道”、“各得其所”、“无为而治”等核心思想为基础,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2.文化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其内在的文化特征,包括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岁月、文化的智慧、文化的文明等。
首先,中华文化的精神在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
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礼”、“义”、“廉”等传统美德,所以中华民族对于“群体”的意识倾向比较强,这种意识使中华民族在风云险恶的历史中屹立不倒,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其次,中华文化的岁月常与人伦、礼俗、传统等相联系。
因此,具备“经典、传统、精粹”等特质。
无论是诗词歌赋、传统文物,还是历史文化、文化名人、文化传承,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
第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从哲学到科学、从经济到文化,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具有非常强的思辨精神和理性特质。
第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明表现在文化产物带有的艺术美、历史记忆、精神气息等方面。
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瑰宝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
3.文化的现实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基石,是维系民族文化认同感情的精神文化遗产,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意识形态、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
古代宇宙观与时间空间观
![古代宇宙观与时间空间观](https://img.taocdn.com/s3/m/cd8418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c.png)
古代宇宙观与时间空间观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与时间空间观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内涵。
它们并非是迷信,而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是古代人们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和探索。
在宇宙观方面,中国古代认为宇宙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由天、地、人、万物所组成。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宇宙观强调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的观点,与西方机械论的宇宙观有很大的不同。
在时间观方面,中国古代认为时间是无限循环的,历史是不断重复的。
他们以“天道循环”的观念来解释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
这种时间观强调时间的循环性和周期性,认为每一个周期都有始有终,而且新的周期又会重新开始。
这与西方线性时间观有所不同,后者认为时间是直线前进的,是不可逆的。
在空间观方面,中国古代认为空间是有层次和结构的,不同的空间层次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和事物。
他们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空间的构成和变化,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中互相作用,产生各种变化和现象。
同时,他们也认为空间是有生命力的,不同的空间会对人的命运和性格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时间观和空间观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强调整体性、相互联系、循环性和层次性等原则,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种哲学体系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发展,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df2ae4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7.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悠久而庞大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贯穿于各个领域,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启示。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墨家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之一。
它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了 "仁" 的概念,认为仁者能够以德服人,培养自己和他人的美德,实现人际和谐。
儒家思想还强调孝道、礼仪和忠诚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框架、家庭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秩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教育领域,儒家思想强调“教育为本”,强调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思想观念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许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其次,在社会管理和治理方面,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 的理念,即以仁爱和公义来治理社会,追求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一思想在中国的政府和法律制度中有所体现,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宇宙和道的真理。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 的观念,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我运行、自我调节的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简朴和无为而治的状态。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合一,主张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自我超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对于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道家思想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健康与养生方面,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养生保健、循序渐进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追求简约生活、养生保健的方式,这些都与道家思想有着相似之处。
其次,在管理和领导方面,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注重以柔克刚、以德化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9bd3d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0.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形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高度的智慧,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简单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形态。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是将人置于自然之中,从而理解自我存在的根本意义。
《易经》说:“天地之大,盈虚之间,六合之内,莫不包焉。
”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之间的相通关系。
《庄子》中有“化育之道不曾绝,充满大地纳万物”的说法。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天人合一不是在为了使人类超越自然进行虚伪的宣扬,而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洞见。
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的态度,它认为人类和自然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自然,认为自然是非常神圣的。
而且,天人合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为许多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尊师重道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
中国人从古至今对师德十分重视,认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尊师重道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对道德教育和教育思想的浓厚关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德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实施师德的途径。
中国人普遍认为,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利于培养成功的人才。
在儒家教育中,孔子强调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师德、家规、校规和社会规范,以培养人品高尚的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是中国教育的缔造者,也是尊师重道观念的直接代表。
三、道家思想对艺术的影响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与尊师重道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类似,道家思想同样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追求,强调意识形态的自由和非约束性。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道家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许多艺术家都悟出了艺术中的“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a1f38a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9.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系统延续了千年,其中包含着众多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这些智慧和哲学既具有实用价值,又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思想。
一、尊重自然与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会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变化相联系,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归入一种整体,用来思考人类社会的行为。
这种思想在中国建筑、园林、书画等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在中国园林中,花池、山石、小桥、流水、亭阁等景观都是灵敏地捕捉着自然的自然之美,加以适应和创造,为构筑园林神韵提供了精神支持。
二、食物哲学——均衡饮食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哲学思想,即均衡饮食。
在中国文化中,食物被认为是一种药物,能够调节身体健康。
因此,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有着相当高的敏感度和意识,重视的是均衡、清淡、营养类型的饮食。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搭配“五味”,即酸、甜、苦、辣和咸,以达到营养均衡和口感的满足。
在中国,把食物视为一种静态和动态的哲学观念,也被称为“食物哲学”。
“食物哲学”强调人的饮食是一个不断修行和调整的过程,是一种涵盖了饮食、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整体观念。
三、思想哲学——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是指相对、对立并相互渗透的两个方面。
阴与阳,尽管有着还尘压千秋的争议,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却获得了独特细致的意义阐解。
阴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综合性哲学思想的代表,是对自然环境、人类身心健康、宇宙长期发展史的深刻认识和归纳。
阴阳观念提倡“调和谐祚”,意味着一种矛盾的调和、整合,即通过平衡,使人体、社会和自然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
阴阳平衡的思想在中国文学、绘画、医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中国书法注重的是线条的变化和节奏感,强调的是笔划的阴阳平衡,而医药学则将阴阳平衡理论应用于调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中国哲学中的空间哲学
![中国哲学中的空间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d4be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d.png)
中国哲学中的空间哲学一、引言空间哲学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了空间的本质、特性以及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在中国哲学中,空间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自身的规律和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观点和角度探讨中国哲学中的空间哲学,以期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和影响。
二、空间的起源与本质在中国哲学中,空间被视为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空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太极图”与“八卦图”,这些图形代表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空间在中国哲学中被认为是一种存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空间哲学中,空间是无处不在的,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存在。
三、空间的特性与属性中国哲学中的空间具有多种特性和属性。
首先,空间是无限的,它没有边界和限制。
其次,空间是连续的,不存在断裂和间断。
第三,空间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取决于其他事物的存在。
此外,空间还具有多样性和多维度性,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态和维度之中。
四、空间与人类思维在中国哲学中,空间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
首先,空间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空间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人们通过空间的描述和表达来传递和交流信息。
第三,空间对人类思维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激发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五、空间与人类存在在中国哲学中,空间与人类存在密不可分。
首先,空间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的生活活动都发生在空间中。
其次,空间对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第三,空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载体,不同的空间环境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六、空间的意义与价值在中国哲学中,空间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空间是人类思考和思维的基础,没有空间就没有思维和认知。
其次,空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资源,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
第三,空间是人类文化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不同的空间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七、结论中国哲学中的空间哲学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探讨了空间的起源、本质、特性以及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555482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5.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哲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并洞察其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建立和谐与稳定的秩序。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义即做正确的事,礼即遵循社会规范,智即追求知识和智慧,信即言行一致。
二、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家思想注重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无为而治。
这一理念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在行动中保持自然的姿态。
道家思想提倡谦逊、自省和深思熟虑,以达到平衡和真实。
三、墨家思想:兼爱墨家思想强调兼爱的概念,即抱持对所有人的无私关怀和爱。
他们认为,通过兼爱可以建立和谐社会,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冲突。
墨家思想也提倡反对奢侈与浪费,倡导节俭和坚守简朴的生活方式。
四、法家思想:法治法家思想侧重于秩序和法治的重要性。
法家强调明确的法律条文和严格的惩罚来维持社会秩序。
他们认为,只有恰当的法律和公正的裁判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来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名家思想:名利观名家思想强调追求名声和利益。
他们认为,个人的成就和声誉是实现幸福的关键。
名家思想也着重强调个人才能和个性的发展,相信只有通过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地位才能获得满足和幸福。
六、纵横家思想:权谋纵横家思想关注权力和政治策略。
他们强调权谋和智略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纵横家主张政治技巧和实用主义,他们认为掌握权力和善于运用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帮助塑造了中国人勤奋、尊重和谦虚的品质,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这些思想哲学也为中国人提供了指导和价值观,成为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依靠和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9e69e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c.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哲学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关心和尊重。
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还强调君子的修养和德行,倡导以德治国。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教育制度,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重要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不应过分干涉自然的规律。
这一思想强调内观和个体的修炼,强调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道家思想的影响可以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看到,诸如中国园林、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追求。
墨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较为冷门但同样重要的哲学思想。
墨家强调爱与公平。
墨子主张“兼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关爱他人,不论是亲友还是陌生人。
墨子反对战争和杀戮,提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墨家的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战乱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后来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影响不仅限于国内,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准则。
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凡俗的思维方式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家思想的爱与公平观念与现代社会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权的价值观相契合,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公平。
时间和空间的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时间和空间的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b90ebb1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3.png)
时间和空间的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德国哲学家播格耐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基本象征物,表象该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样的基本象征物主要指的是空间境界,而空间境界又是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
埃及金字塔里长长的甬道被认为是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希腊雕塑中的人体造型关注的是人性的美,而近代欧洲大画家伦勃朗的油画里则凸显了“深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文明对于空间的理解。
近代欧洲的画派注重的是透视法,观察者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驰于无穷,失落于无极。
他对这无限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面对星空这一“点缀着白砂的天鹅绒”,西洋人选择了去探索、去发现,正是因为洋溢在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意识已经融合在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与气质里。
而中国画家不屑如此。
《庄子》中说:“以神遇而非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在庄子看来,“心神”比遵循透视法则的“目视”更能抓住物质的本真,面对虚空,他选择了用心灵的眼去感知丈量,和大千世界一起歌唱一起跳舞。
受庄子的影响,中国画家用流盼的目光飘瞥着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组织成一幅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所以我们说,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实则是非固定的,也就是流动的。
这流动性的一方面表现在观察角度的变换。
《中庸》言:“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上下观察,以大观小,画家好像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虚空之中观察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沈括所言“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
”即是此理。
如此一来,画家抓住了景物之“神”而不拘泥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形”,山川之灵气自然跃然流出纸上。
这角度的变化来得真好,一变,则化静为动,给死的空间注入了时间的推移,于是小小的画中便充盈起了大宇宙。
在中国人眼中,“时间”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的一种认识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人空间境界的流动性。
杜甫诗云:“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3a5c6d63186bceb19e8bb64.png)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亘古绵长,伴随着木构架建筑体系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
在世界室内设计发展史中,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以其自身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质而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它们对于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中礼制文化和典章制度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发展的核心。
一、寓于伦理的严整布局中国的古人利用礼制与儒学教义来建立空间秩序,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儒学的礼制思想,将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五大类。
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则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
譬如君臣关系,亦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则被看作是兄弟关系。
”①这种社会关系的严格定位,体现着严整有序、臻于平治的社会伦理价值。
儒学宣扬智愚贵贱上下有别,于是便有了所谓伦理纲常之道。
在伦理型文化中,“三纲五常”②被用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它与宗法社会相结合,形成一种礼制秩序,这种礼制秩序便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社会处事准则。
因此,中国历代都对包括建筑和室内设计在内的各种建制严加界定。
作为中国传统住宅代表的四合院,以辈分、年龄、性别为依据,通过对一座住宅中正房、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的安排,以形成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
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正是以“家”的概念作为基础展开,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把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
伦理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所独有的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往往有明确的轴线,单体建筑用方位和造型确定明确的主从关系,再通过严格的轴线对称方式将整个组群贯穿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其实追求轴线的择中论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表现出一种“中为尊”的观念,并体现于建筑之中。
中国传统哲学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af10c8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2.png)
中国传统哲学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二章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邵艺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春秋时代开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先秦诸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等典型的哲学形态,最终形成中国哲学的体系。
其实,早在春秋以前,中国哲学已经开始萌芽,《周易》中已经有明显的阴阳观念。
春秋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儒、道、墨三家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奠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到来,诸子百家的出现,则意味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全面成熟。
1、先秦诸子学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等。
“仁”的概念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礼的内在基础。
“礼”是指行为规范。
所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继承者,被后人奉为“亚圣”。
他把孔子儒学思想进一步发挥、整理为心性说,这对后来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子是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核心“兼爱”。
他发队当时诸侯的尖兵战争,提出“非攻”、“尚贤”的主张。
道家学派:以老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经典著作是《老子》(也叫《道德经》)。
儒家与道家的异同在于:儒家重视人伦名教,社会责任与义务,积极入世,参与政事,治理天下。
道家则追求超越社会伦理之上的无为自由。
摆脱物欲、利禄、名言、名教的束缚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道家学说成为中国艺术精神和本土宗教的重要源头。
庄周梦蝶”的寓言体现了道家辨别计较是无谓的道理,体现了庄子哲学独立自由,与世俗相处而不责问是非,斤斤计较的生活艺术。
因此庄子哲学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兵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孙武与战国时期的孙膑,代表著作是《孙子兵法》,该书概括了古代战争经验,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指挥。
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这些兵法,在商战中也是屡试不爽。
先秦诸子百家还有名家学派、法家学派和阴阳五行家等。
2、汉代经学,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跃而成为官方哲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论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及其意义
![论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82d82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2.png)
论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及其意义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探索,是从万余年前开始的。
中国盘古开天地气生万物、女娲捡五色石补天、女娲立四柱,体现了易经思想。
后来出现河图、洛书、阴阳图,这是成熟的标志。
易经卦象,在9000年贾湖文化中,目甲乙等契刻文字均已出现,伏羲文化出现,这时易经已经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人类智商的第一次大爆炸。
从这时开始,中国哲学全面开花,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中医、道学、儒学、墨学等均已成熟,不但哲学成熟,现代意义的科学技术,已经大量出现。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一个墨子超过古希腊所有的科学技术。
兵家、法家、农家,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用于社会治理中,由此中国出现大一统秦朝现代治理制度(西方福山语)。
这时期两河流域的神创论文化才出现,印度地区出现佛教等,被西方称为轴心时代,这是人类智商的第二次大爆炸。
西方故意抹杀中国商朝之前的辉煌时代,不承认人类文明始祖伏羲,并把老子、孔子矮化为耶稣类迷信人物,这是极其错误,极其有害的。
这种故意抹杀人类智商,并不是人类文明历史真相,是政治正确的产物,是推行基督文化,树立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产物,也就是人类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产物。
我们必须据理力争,坚决痛斥。
中国的气生万物文化,和西方的神创论文化,形成人类两大文化体糸。
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经过万余年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三大组成部分。
一,易经的易理部分。
二,易经的数术部分。
三,道家“内修”功夫及《黄帝内经》中医哲学部分。
在古人看来,这三部分是浑然一体的一个系统,中国道学、中医、经学、玄学、理学、心学,是以易经为源头,发展起来的一个哲学体糸。
易经的数术部分,常人不好理解。
美国二十多所大学开设了易学课程,授予易学博士学位,韩国也有了易学博士。
我国这项工作刚开始。
如果没有西方的推动,我国鹦鹉学舌开设大学课程,易学很可能被作为愚昧落后文化而抛弃。
胡适、顾继刚,这些假学者对中国文化没有任何贡献,相反,破坏极大,是一种自我毁灭理论,直接延迟了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b7037a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0.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理念“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基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一理念认为,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生,小宇宙中藏大宇宙。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人类作为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人与天地和谐统一,主管与客观浑然一体。
“天人合一”观念的产生,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一方面,“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左转.成公十三年》),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活所需,而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自身也形成了比较完好的,能与时空环境相协调、相和谐的生存能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是人类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斗转星移、四季变更、洪涝干旱、冰雪地震,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面前。
人类显得渺小无力,自然也会产生敬畏和依赖的心理。
其次,“天人合一”观念更是我国数千年农业文明的产物。
农耕经济仰赖天时地利,“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洪涝干旱则颗粒无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吕氏春秋.审时》)。
顺天时、因地利、靠人和,中国古代先民别无选择。
北宋思想家邵雍曰:“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观物外篇》),中国古代哲人及其关注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远古伏羲画八卦,“仰观天地、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已经对人和天地的关系做了思考。
《周易.系辞》指出:“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人万物一样秉受天地之大德而生,故应当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文言》。
既然人与天地同根、与万物一体,就应当遵循“不违天”的天人和谐原则,与自然界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从天而动,达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墩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易传》)。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d0fadb2c77da26925c5b0d3.png)
第一章哲人智慧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所有的文化载体,都在追寻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哲学,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也是中国哲学。
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
古代儿童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
孩子识字用《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流,但各有侧重互有长短。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教育理论等方面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道家思想则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方面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儒家、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给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且长久的影响。
本篇主要论述儒家的政治智慧和道家的人生智慧。
第一节:儒家的政治智慧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主干。
儒家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的地位,研究分析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基本内容,有助于了解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的影响,也有利于我们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一、儒家思想发展概述(一).儒家的产生儒是从事教育的人,《周礼》有:“儒,有六艺以教民者”。
所以儒和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六艺”:礼、乐、御、射、书、数。
儒者是否按“六艺”从事教育活动,目前尚无其他佐证。
孔子是以“六经”为教本,“六经”大约是孔子对自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后选编的教本。
“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中没有《乐》,所以又称“五经”。
儒是先于孔子而存在的。
儒除从事于教育外,还从事于相礼的活动。
周人特别讲究礼,人们的一行一动都有一定的礼仪规定。
一般人有时弄不清楚礼的仪式和程序,于是有专门的人来掌礼,儒便是专门从事掌礼的人。
孔子在成名之后仍从事相礼的活动,墨子曾挖苦儒者:“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1由此可知儒者掌相礼之事。
在春秋中叶以前,儒大概是官吏中的一种成员,后来逐渐流散在社会上,以教育和相礼为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i文化系列之“顺文化”的空间哲学体系
导读:
什么是“顺文化”。
咱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新词汇?
在百科“顺文化”之前,小编先为大家带来一个家居生活中的“顺文化”故事会: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
方和民族的特色。
案例说明:
咱生活图的就是一个“顺”
杨先生装修房子,购买了某品牌的瓷砖,结果遇上了不少烦心事,先是要等上半个月才有货,在铺贴时又出现了种种问题。
杨先生为此心身疲惫,几经周折,将产品退货。
杨先生再次来到建材市场,走进顺辉瓷砖专卖店,百顺图和顺文化展示一下吸引了他,价格也不贵,选好花色后当天就送货上门了,还有专人指导铺贴,没多久,瓷砖铺得十分“顺溜”。
乔迁新居那天,两个顺辉瓷砖的客服人员过来拜访,并把“百顺图”作为乔迁之礼送给了杨先生。
杨先生铭感于心,喜宴上当着亲朋好友感慨道:咱生活图得就是一个“顺”,用了顺辉瓷砖,我的生活“顺”多了!
顺动中国之“顺文化”的空间哲学体系
顺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文以载言,妙哉至甚!然,文之大成,非一日之功;字之释义,历久而成也。
古人谓“顺”,始于顺其自然,《老子》云:“道法自然。
”于“顺”延展,言及深广。
顺之文化,系心于民,民之所动,皆有传承。
民处苍茫而就文,书记而大成。
顺辉瓷砖关于“顺动中国馆”的规划由此诞生。
顺辉瓷砖,倡文化而立身,纳“顺”而入,集“顺”文化而展观,实乃沉淀古今文化之大事也,更待“顺动中国”之大局。
于传统之上,顺辉瓷砖充分挖掘顺辉品牌的文化,建立“顺文化”,并进行延伸。
其空间哲学体系包括:
距离上,顺文化融合了城市与自然;
形态上,顺文化融合了现代与传统;
色彩上,顺文化融合了明亮与沉稳;
尺度上,顺文化融合了精巧与开阔;
工艺上,顺文化融合了手工与科技;
气质上,顺文化融合了高贵与朴素;
态度上,顺文化融合了严谨与浪漫。
顺文化的现在
顺动中国之“顺文化”创始人——顺辉瓷砖利用其主打瓷砖,用抛光砖雕刻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实物展示,有“SYH010 宁静的小镇”、“SYH009 碧水蓝天”、“SYH008 夏威夷风情”、“SYH007 夏日黄昏”等等多种形式的顺文化产品。
整个“顺文化”的空间表现主线分为六大部分,顺形象墙、顺字演变、顺文化、和文化(和则顺)、顺居文化、顺茶文化、顺文化应用。
无顺辉,不幸福,您就是【顺心】达人!
顺辉瓷砖:顺动中国之“顺文化”
i文章来源:顺辉瓷砖中国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