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安排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安排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受全球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校决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安排和内容,以期提供给学生一个全面、深入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
第一节:绘画与书法技艺绘画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们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学习毛笔字的写法,感受中国字体之美。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笔法,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能。
通过绘画与书法的实践,学生们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节:茶文化传统之旅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我们将安排学生们参观传统茶艺馆,亲身体验茶道文化的魅力。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准备和品味传统中国茶,了解茶的种类、制作过程以及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茶道礼仪。
通过体验茶文化传统之旅,学生们将体会到茶艺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三节: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们将邀请专业音乐家和舞蹈演员为学生们进行现场表演和指导。
学生们将学习传统音乐乐器的演奏技巧,例如古琴、二胡等。
他们还将通过学习传统舞蹈的动作和舞蹈表演的基本技巧,感受中国舞蹈之美。
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节:传统节日与民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习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组织学生们参观传统庙会、花灯展和舞龙舞狮表演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和民俗习惯的魅力。
学生们将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以及与之相伴的传统食品和饮品,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第五节: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为了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知识面,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
学生们将有机会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时:编写执笔人:学分:修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等民族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和校园文化活动相呼应,并与其他人文类选修课共同构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生生源基础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提炼设计出三大个模块9个专题,采用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或社会考察。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装、礼仪、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
③、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④、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2.2能力目标:①、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认识中国的国情。
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3态度(情感)目标: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②增强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③用健康的传统文化观念诠释人生,对待工作。
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初步了解,并培养他们热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1.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2.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3.培养幼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可以重点介绍中国的几个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通过讲解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 中国传统艺术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中国画、剪纸、京剧等。
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和观摩艺术表演,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3. 中国传统文字介绍汉字及其书写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汉字。
通过练习汉字书写和认读,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文字表达能力。
4.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介绍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剪纸、折纸、编织等。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5. 中国传统故事讲解中国传统故事,如《孔子的故事》、《白蛇传》等。
通过讲故事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德。
6. 中国传统音乐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通过欣赏音乐和简单的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讲解和讨论: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观摩和体验:组织幼儿参观传统手工艺品展览,观摩传统艺术表演,并提供相关的亲身实践体验,让幼儿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游戏和互动: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和互动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一、古代经典文学古代经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1. 诗词欣赏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品味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从《诗经》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诗人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们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一个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红楼梦》,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伦理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3. 文学批评与鉴赏学习文学批评与鉴赏,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主题等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价值观念。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学习儒家思想可以使人明白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无为而治”、“随缘而安”。
学习道家思想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追求内心平静和身心健康。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公平,主张“兼爱”、“非攻”。
学习墨家思想可以培养人们的公平正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法治国。
学习法家思想可以使人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守法守纪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传统艺术与技艺中国传统艺术与技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书法、绘画、剪纸、剪影、戏曲等。
通过学习传统艺术与技艺,可以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观念。
1. 中国书法学习中国书法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和学习书法技巧,可以提高个人的字写水平和艺术造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本课程学时:72 学分:4学时分配: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一、传统和文化释义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5037课程名称:中国文化通论总学时数:28先修课及后续课:无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中国文化通论》是中文系秘书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为秘书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中国文化史是文化学与中国历史学相结合的人文学科知识,反映中华族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的历史样态和传承重构中对于中国社会进程的动态影响。
本课程将在导引学生初步解读中国文化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拓展、增进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修养。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中国文化通论》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各领域诸如语言文字、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道德伦理、选举科举等的发展脉络及其成就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的概述。
教学要求: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赖以产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了解传统文化中哲学、史学、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科举等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演变。
③把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树立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④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把握文化转型与发展的趋势,积极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构建贡献力量。
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重点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重要文化典籍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选举科举等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基本特征。
本课程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语言文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作为教学难点。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学生思维互动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开展讨论,撰写论文。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中国传统文化十讲1、课程宗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宗旨是,以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态度和眼光,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介绍作为灿烂中华文明结晶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悠久深邃的思想文化,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明成就,中华民族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精神实质有所了解,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成为新时期勇于和善于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善于学习和思考,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课程内容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以中国思想文化为其中最为核心课程,另设置有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宗教文化为主,兼及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立足社会现实和先进文化建设,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本课程体系由1门核心课程与其它专题性子课程组成,中国思想文化为核心课程,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为专题性子课程。
核心课程与专题性课程各自单独为一个体系,合起来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
本课程核心课程“中国思想文化”课堂讲授部分主要由18讲课程组成,每讲2课时,根据历史顺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历史演变过程进行阐述,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介绍和提炼总结,力求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各讲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为:第一讲《中国思想的起源》,本讲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考古发现、古代文献记载,探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主要特点及史前文明发展的历史线索,加深对中国上古文明的认识。
第二讲《夏商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本讲以“礼乐文明”的产生及其内涵为主线,考察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思想文化的内容与特色,以及礼乐文明的影响及历史贡献,深化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学分。
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编号:051004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36/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开设学期:不限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
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文化概论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二、历代哲学思想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一、天人协调精神二、入世济世精神三、理想主义精神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一、自然崇拜二、祖先崇拜三、生殖崇拜四、上帝崇拜第二节中国传统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第三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形成(难点)二、道教的发展演变三、道教信仰四、伊斯兰教五、民间秘密宗教第四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一、仁、义、礼二、忠孝、诚信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一、传统修身之道二、传统理想人格第五章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五礼一、吉礼二、嘉礼三、宾礼四、军礼五、军礼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四、关于离婚问题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一、埋葬习俗二、丧礼习俗三、丧服第六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一、冠、冕、巾二、上衣下裳三、鞋、袜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二、主食、副食三、传统饮品四、古代炊食具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一、车二、船三、轿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学一、诗词二、散文三、小说四、戏剧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一、绘画(重点)二、书法(重点)三、音乐四、戏曲五、舞蹈第八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第二节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二、药物学的成就第三节中国传统数学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三、《九章算术》四、其他成就第四节中国传统科技发明一、四大发明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政治谋略一、姜尚的政治谋略二、老子的政治谋略三、孔子政治谋略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五、其它政治谋略第二节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二、三十六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人生谋略一、儒家的人生谋略二、道家的人生谋略三、其它人生谋略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陶瓷一、陶器二、瓷器(重点)三、陶瓷鉴赏第二节中国古代玉器一、玉器简介二、玉器欣赏第三节中国古代青铜器一、青铜器简介(重点)二、青铜器鉴赏第四节中国古代钱币一、古代钱币简介二、古代货币鉴赏第五节中国古代兵器一、古代兵器简介二、兵器鉴赏第十二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第二节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节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编撰:梁国楹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真正支撑点。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各级学校开始重视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国家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下面我将分步骤阐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 中华经典:包括《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哲学、思想、美学的宝贵财富。
2. 中国传统美学:包括绘画、书法、诗词、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课程不仅注重对艺术形式的学习,更加注重对艺术理念的理解。
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包括道家、儒家、佛家、文化的及其衍生出的各种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4. 中国传统节日:由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节日。
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
5. 中国传统礼仪:学习中国传统礼仪,一方面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良好行为规范和修养品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方式1. 经典阅读:通过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及其历史文化。
2. 讲授解析:分析课文及其背景,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
3. 视听教学:通过视频、电子书、影视等多种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搬到同学们面前,通过视听教学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产生的背景。
4.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书画展、诗歌会、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逐步将学生带入中国文明的发展,对学生的思维和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提高作用。
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学分。
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2、3学期总学时:64学时(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中国传统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
旨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院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深刻地认识本民族文化,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整部教材分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个部分。
其中上、中、下三编,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其中部分教学内容暂不涉及,实际教学内容共涉及绪论及上中下编十三章内容。
由于本课程服务于专业必修课——书画装裱与文献修复,因此将民俗学的相关内容也贯穿其中。
(2)设计思路学生了解有关“文化”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文化的内涵及外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能有一个纵向的了解。
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字和典籍、教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2、学生对课程中不同领域的学科能够获取相应的知识结构。
(三)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2、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能够满足本课程教学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教师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本专业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本公司将开展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本系列课程分为三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古科技;彩绘。
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亲自动手制作的无限乐趣。
课程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包含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为基础,带领学生了解此节日、相关民俗文化的由来、特点等。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该节日的代表作品。
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学习相关知识。
古科技系列中国古代科技传承至今,古科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世纪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国古代科技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将带领学生制作扬谷机、投石机等古代机械装置, 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学习所用的物理知识。
融入现代科技,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进。
未来星空俱乐部课程大纲: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 第一课 传统灯笼(新年) 第二课 五彩花灯(元宵)第三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一) 第四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二) 第五课 龙舟大赛(端午)(一) 第六课 龙舟大赛(端午)(二) 第七课 灯船(中秋) 第八课 精美的古代头饰 第九课 毛笔制作 第十课 扎染第十一课 国粹———脸谱第十二课 扇子文化 第十三课 古代乐器 第十四课 油纸伞第十五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一) 第十六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二)古科技系列第一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一) 第二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二) 第三课 冷兵器———投石机 第四课 地动仪 第五课 风车扬谷机 第六课 手推平板车 第七课 电动水车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选修的综合基础课程也是部分开放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范畴。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演变,内容异常丰富繁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可以向人们提供一个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多学科视角下的有关文化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引发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调动他们的爱国行为,使他们感到祖国可爱,并在紧要关头,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专业不同,学时、学分和开设学期不一致,教育管理专业选修的综合基础课程和部分开放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计36学时,2学分,第4学期开设。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创造了独树一帜、灿烂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诸子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中国古典优秀文学艺术、中国汉字艺术与书画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文化品味,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行为习惯、工作态度都大有裨益。
二、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人文素质课程。
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而形成充分的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并以此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心理素质。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
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1.认知目标(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比较全面、正确的了解。
(2)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民俗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有初步了解。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4)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进程。
2.能力目标(1)能比较准确的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2)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运用于新世纪社会生活。
(3)能够用哲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在生活实践中体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3.素质目标(1)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更加重视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
春节
起源自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已 传承了数千年,从虞舜兴起,从虞舜兴起,从虞舜兴起。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 涵。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吃汤圆 、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清明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01 02
春节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谐和吉祥。在春节期间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这 些活动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理念。
道德规范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伦理观念, 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民 素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文化旅游
传统文化元素成为现代旅游业的 重要资源,吸引游客体验不同地 域的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和
经济发展。
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 应用,如刺绣、剪纸、陶瓷等, 既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又促进传
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 信。
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 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挥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 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
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
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本公司将开展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本系列课程分为三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古科技;彩绘。
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亲自动手制作的无限乐趣。
课程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包含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为基础,带领学生了解此节日、相关民俗文化的由来、特点等。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该节日的
代表作品。
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学习相关知识。
古科技系列
中国古代科技传承至今,古科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世纪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国古代科技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将带领学生制作扬谷机、投石机等古代机械装置, 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学习所用的物理知识。
融
入现代科技,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进。
未来星空俱乐部
课程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手工系列 第一课 传统灯笼(新年) 第二课 五彩花灯(元宵)
第三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一) 第四课 思念的风筝(清明)(二) 第五课 龙舟大赛(端午)(一) 第六课 龙舟大赛(端午)(二) 第七课 灯船(中秋) 第八课 精美的古代头饰 第九课 毛笔制作 第十课 扎染
第十一课 国粹———脸谱
第十二课 扇子文化 第十三课 古代乐器 第十四课 油纸伞
第十五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一) 第十六课 影子舞台———皮影戏(二)
古科技系列
第一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一) 第二课 神奇古建筑———榫卯结构(二) 第三课 冷兵器———投石机 第四课 地动仪 第五课 风车扬谷机 第六课 手推平板车 第七课 电动水车
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动手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互助意识。
第八课 手摇纺线车 第九课 舂米机 第十课 桥梁大师 第十一课 杆秤 第十二课 计时器 第十三课 造纸术
第十四课 印刷术 第十五课 马车
第十六课 篆刻技术
课程目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相关知
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未来星空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