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中国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指导,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中国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欣赏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1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1.2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2.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2.1 中国绘画艺术2.2 中国音乐艺术2.3 中国舞蹈艺术2.4 中国戏曲艺术3. 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3.1 春节3.2 清明节3.3 端午节3.4 中秋节3.5 元宵节等4.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4.1 《论语》4.2 《道德经》4.3 《红楼梦》4.4 《诗经》等5. 中国文化的地域差异与多样性 5.1 东部沿海地区的文化5.2 西南地区的文化5.3 西北地区的文化5.4 南部地区的文化5.5 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异等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上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

2. 互动式授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传承现状。

4. 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手工制作等活动,通过展示作品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四部分: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旨在评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讨论、作业评价、实践表现等。

结语:中国文化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推动中国文化课程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课纲领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其主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美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构造,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涵养。

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联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骄傲感,培育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进一步陶冶身心,培育在生活顶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可以以理性态度和求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建将来。

2.教课的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议论和思虑,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关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2)可以从整体上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特征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虑,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糟粕,(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建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可以以本课程教课为基础和依靠,拓展知识构造,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合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合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

总学时54, 3 学分。

此中理论课44 学时,社会观察10学时。

4.主要教课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讲堂讲解为主,采纳多媒体教课手段和启迪式教课,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引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课效率。

经过一系列教课活动,激活思想,启迪思虑,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行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尽数穷尽,建议将一些合适议论和沟通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议论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踊跃性。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1、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名称: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号:1630032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开课学期:第1、2 学期学时数:32学分数: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执笔人:邱丹丹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

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中国古诗文赏析》和《传统文化精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一)传统文化精义(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传统美德的路径。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宋明时期的哲学(4)国学经典导读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之道;《论语》与“仁”;“道法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本课程学时:72 学分:4学时分配: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一、传统和文化释义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通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5037课程名称:中国文化通论总学时数:28先修课及后续课:无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中国文化通论》是中文系秘书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为秘书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中国文化史是文化学与中国历史学相结合的人文学科知识,反映中华族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的历史样态和传承重构中对于中国社会进程的动态影响。

本课程将在导引学生初步解读中国文化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拓展、增进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修养。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中国文化通论》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各领域诸如语言文字、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道德伦理、选举科举等的发展脉络及其成就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的概述。

教学要求: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赖以产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了解传统文化中哲学、史学、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科举等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演变。

③把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树立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④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把握文化转型与发展的趋势,积极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构建贡献力量。

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重点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重要文化典籍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选举科举等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基本特征。

本课程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语言文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作为教学难点。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学生思维互动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开展讨论,撰写论文。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

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I. 引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和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II. 课程目标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文化自信;2. 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观;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5.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III. 课程大纲1.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并通过对比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2. 课程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概览-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2)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及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3)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鉴赏与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阅读与思考- 中国古代史书和地方志的研究与理解(4)中国传统节日与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对应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规范和重要意义(5)中国传统思想与价值观- 儒家、道家、墨家等传统思想的理论和实践- 传统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与作用IV.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互动,介绍传统文化的背景、特点和相关知识;- 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学分。

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名称: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号: 1630032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开课学期:第1、2学期学时数: 32学分数: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执笔人:邱丹丹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

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中国古诗文赏析》和《传统文化精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一)传统文化精义(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传统美德的路径。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宋明时期的哲学(4)国学经典导读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之道;《论语》与“仁”;“道法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编号:051004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36/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开设学期:不限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

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文化概论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二、历代哲学思想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一、天人协调精神二、入世济世精神三、理想主义精神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一、自然崇拜二、祖先崇拜三、生殖崇拜四、上帝崇拜第二节中国传统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第三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形成(难点)二、道教的发展演变三、道教信仰四、伊斯兰教五、民间秘密宗教第四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一、仁、义、礼二、忠孝、诚信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一、传统修身之道二、传统理想人格第五章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五礼一、吉礼二、嘉礼三、宾礼四、军礼五、军礼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四、关于离婚问题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一、埋葬习俗二、丧礼习俗三、丧服第六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一、冠、冕、巾二、上衣下裳三、鞋、袜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二、主食、副食三、传统饮品四、古代炊食具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一、车二、船三、轿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学一、诗词二、散文三、小说四、戏剧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一、绘画(重点)二、书法(重点)三、音乐四、戏曲五、舞蹈第八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第二节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二、药物学的成就第三节中国传统数学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三、《九章算术》四、其他成就第四节中国传统科技发明一、四大发明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政治谋略一、姜尚的政治谋略二、老子的政治谋略三、孔子政治谋略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五、其它政治谋略第二节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二、三十六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人生谋略一、儒家的人生谋略二、道家的人生谋略三、其它人生谋略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陶瓷一、陶器二、瓷器(重点)三、陶瓷鉴赏第二节中国古代玉器一、玉器简介二、玉器欣赏第三节中国古代青铜器一、青铜器简介(重点)二、青铜器鉴赏第四节中国古代钱币一、古代钱币简介二、古代货币鉴赏第五节中国古代兵器一、古代兵器简介二、兵器鉴赏第十二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第二节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节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编撰:梁国楹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19山大版四年级上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2019山大版四年级上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2019山大版四年级上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画、剪纸、京剧等。

3.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

4.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史记》、《红楼梦》等。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实践体验:安排学生参观传统建筑、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参考资源1.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大纲》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六、教学辅助工具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课件制作软件:PPT、Keynote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2. 第二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3. 第三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4. 第四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5. 第五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画。

6. 第六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剪纸。

7. 第七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京剧。

8. 第八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

9. 第九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庙宇。

10. 第十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园林。

11. 第十一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

12. 第十二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史记》。

13. 第十三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

以上为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具体教学细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化课程教学⼤纲《中国传统⽂化》课程教学⼤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化课程性质:公共课、选修课学时:20学时适⽤专业:各⼤专专业⼀、课程性质、⽬的和要求本课程从物态⽂化、制度⽂化、⾏为⽂化和思想⽂化四个⽅⾯⼊⼿,对中国传统⽂化作了介绍。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科技、艺术以及社会⼼理、民间风俗等⽅⾯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1.知识要求:了解:物态⽂化、制度⽂化、⾏为⽂化和思想⽂化。

理解:中国传统⽂化的精髓及特点。

2.能⼒要求:掌握:中国传统⽂化的相关知识。

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科技、艺术以及社会⼼理、民间风俗等⽅⾯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1.在叙述上重要着眼于探讨和揭⽰⽂化概念本⾝的深层内涵,使学⽣理解、掌握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化及其演变的内容与实质。

2.理论与史料兼顾。

给学⽣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以便⾃⼰运⽤⼀定的理论、⽅法进⾏分析、判断,提⾼独⽴思考、分析问题的实际能⼒。

3.历史与现实结合。

使学⽣关注、分析传统⽂化的现代价值取向,认识当代中国⽂化冲突和重要的⽂化思潮,把传统⽂化的研究与现实⽣活结合起来,述往事,思来者。

本课程的难点:中国的⽂化思潮、哲学思想及⽂化冲突。

(⼆)课程内容第⼀章:中国⽂化的开端与伦理类型教学⽬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了解中国⽂化的特点,理解中国⽂化中的两性及爱情婚姻,掌握阴阳五⾏学说。

教学重点:掌握阴阳五⾏学说。

教学难点:中国⽂化中的两性及爱情、婚姻,阴阳五⾏学说。

教学内容:1.中国⽂化的特点2.阴阳五⾏学说3.中国⽂化中两性4.爱情、婚姻第⼆章:中国传统⽂化的价值系统教学⽬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了解传统⽂化中的价值观,理解传统价值观的形成及演变,理解新时代的价值观及要求。

教学重点:传统价值观的形成及演变。

教学难点:传统价值观的形成及演变。

教学内容:1.价值观的形成、演变2.新时代的价值观及要求第三章:儒家⽂化与道家⽂化教学⽬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了解孟⼦、⽼⼦、庄⼦的⽣平,掌握儒家⽂化与道家⽂化。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西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24026情况说明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名称: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学时2学分: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先修课程:开课学期:2003——2004第一学期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目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 同时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积累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任务:1.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达到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民俗学概论》等联系密切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按章节写)第一单元历史的天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要求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重点:中国文化特质难点:理解文化教学内容:(一)走近历史(二)守望星空(三)文化创新(四)透视背景等第二单元生命的律动:中国古代哲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哲学价值取向重点:哲学流派难点:价值取向第三单元心灵的家园:中国传统宗教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儒释道三家文化重点:儒释道二家文化的内容难点: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第四单元诗意的栖居: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古代诗歌、散文、小说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特点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价值第五单元璀璨的星空:中国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中国书法、绘画重点:天人合一境界理解难点:天人合一境界理解第六单元艺苑的奇葩:中国传统戏曲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戏曲重点: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形式难点: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形式题材第七单元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重点:古代教育家难点:科举制度第八单元先民的创造:中国古代科技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科技重点:古代医学难点:古代天文学第九单元岁月的烙印: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重点: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难点: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第十单元大国的风范:中国传统礼仪教学内容:中国传统礼仪重点:礼仪的含义难点:礼仪的运用第十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教学内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重点:食文化难点:茶文化、酒文化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24学时,实验(上机)教学时数为8学时。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大纲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忽略。

然而,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价值观念深刻,一直被人们所仰慕和学习。

因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至关重要。

为此,四年级设置了传统文化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感悟其中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以下是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例如春节、中秋节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例如文化遗产和艺术表现。

3.掌握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例如诚信、仁爱和孝道等。

4.加深对于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寒假生活(1)春节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讲解春节特色饮食、象征和习俗。

(3)制作各类春节小制品,如灯笼和贴年画等。

2.中秋佳节(1)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学习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

(3)制作各类中秋食品,如月饼和桂花酥等。

3.传统文化精粹(1)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精粹的感悟和领悟。

(2)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和传承。

(3)学习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如戏曲、书画和剪纸等。

4.传统文化价值观(1)讲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如诚信、仁爱和孝道等。

(2)学习名人故事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关系,如《孔子》、《孔雀东南飞》和《百家姓》等。

(3)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2.课外阅读的拓展和综合评价训练。

3.语言抒发、表演和演讲训练。

4.艺术创作与手工实践的结合训练。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通过课堂考试、期末复习、学生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

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了解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在其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比较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理解传统社会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课时)
了解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殷商西周时期: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秦汉时期的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文化隆盛的隋唐时代,两宋时期理学建构与市井文化勃兴,辽夏金元时期游放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明清的文化专制与启蒙、开新。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2课时)
了解中华各民族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了解中外文化的两次大交汇。

中编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2课时)
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字的特点,以及其人文精神,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基本分类与成就。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课时)
了解中国科学与技术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科技近代落后的原因。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2课时)
掌握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的特点,认识重教的传统的意义。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化中的地位、成就,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2课时)
了解辉煌的中国远古艺术、古代艺术的各类成就,认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在精神境界。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2学时)
了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成就,以及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课时)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中国伦理思想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2课时)
了解中国远古宗教、道教、佛教的特色,以及儒学和理学的宗教功能,认识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2课时)
了解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传统,认识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境界,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下编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2课时)
认识中国文化的类型,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2课时)
认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及其功能。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2课时)
认识文化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从道义、功利、理欲等方面开展深层的价值观讨论,认识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转变(2课时)
了解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认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总复习(2课时)
了解中国文化发展新的阶段特点,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和道路。

进行总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