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2014年基础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审定: 张效武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丁峰张广萍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目录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五、水质状况六、重要水事附:主要指标解释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

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

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

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

04三河镇基础资料汇编

04三河镇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第一章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 1 -1.2 历史沿革.............................................................................................................................. - 1 -1.3 自然条件.............................................................................................................................. - 1 -1.3.1 地形地貌.......................................................................................................................... - 1 -1.3.2 地质.................................................................................................................................. - 1 -1.3.3气候条件........................................................................................................................... - 1 -1.4 自然资源.............................................................................................................................. - 1 -1.4.1 土地资源.......................................................................................................................... - 1 -1.4.2 水资源.............................................................................................................................. - 1 -1.5 人文资源.............................................................................................................................. - 1 -1.5.1炎帝文化........................................................................................................................... - 1 -第二章社会经济条件…………………………………………………………………………..- 2 -2.1 主要经济指标...................................................................................................................... - 2 -2.2 农业...................................................................................................................................... - 2 -2.3 工业经济情况...................................................................................................................... - 2 -2.4 小城镇建设.......................................................................................................................... - 2 -第三章人口概况………………………………………………………………………………..- 2 -3.1镇域人口............................................................................................................................... - 2 -第四章村镇建设………………………………………………………………………………..- 3 -4.1 村庄概况.............................................................................................................................. - 3 -第五章基础设施………………………………………………………………………………..- 4 -5.1 交通...................................................................................................................................... - 4 -5.2 给排水.................................................................................................................................. - 4 -5.3 电力电信.............................................................................................................................. - 4 -5.4 邮政...................................................................................................................................... - 4 -5.5 绿化...................................................................................................................................... - 4 -5.5 防灾...................................................................................................................................... - 4 -第六章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4 -6.1 教育...................................................................................................................................... - 4 -6.2 医疗...................................................................................................................................... - 4 -6.3文化科技............................................................................................................................... - 5 -第一章概况1.1 地理位置三河镇位于株洲市东南部,炎陵县西端,是株洲市进入炎陵县的第一个乡镇,东临霞阳镇,西靠鹿原镇,南抵垄溪乡,北接茶陵县,史称“一邑四达之冲”,距炎陵县城仅8公里。

安徽统计年鉴2014(1)

安徽统计年鉴2014(1)
751 668 553 404 2427 862 239 1326 16563 3477 2894 2521 7671 82162 47643 34519 10295
57 6577 965
21 8 1364 811 492 5871 2065 3806 6101 509 1055 4537 2777 1311 746 551 169 13389 6282 4160 2085 573 289 28278 2517 25761 14644 1225 7814 5605
7
3
1
56
37
7
3
171
97
4
3
107
53
街道办事 处
330251 1943 017 810 2312 1819 3613 1419 1216 518 413 419 2414 513 811 5618 486
省辖市
合肥市 淮北市 亳州市 宿州市 蚌埠市 阜阳市 淮南市 滁州市 六安市 马鞍山市 芜湖市 宣城市 铜陵市 池州市 安庆市 黄山市
所 辖 县(市)、区名 称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 县 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濉溪县 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埇桥区、萧 县、砀山县、灵璧县、泗 县 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 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颍上县、阜南县 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 金安区、裕安区、寿 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 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含山县、和 县 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鸠江区、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 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 县、旌德县、绩溪县 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 区、铜陵县 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桐城市、枞阳县、怀宁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 县、望江县、岳西县 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 县、休宁县、黟 县、祁门县

休宁县五城地区脉石英矿特征及矿床成因

休宁县五城地区脉石英矿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产资源】休宁县五城地区脉石英矿特征及矿床成因郝文俊,张 徐,李光惠(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安徽 合肥 230031)【摘 要】休宁县五城地区脉石英矿为中低温热液型,主要分布在中新元古代的井潭组地层及韩家岩体侵入岩范围内,矿脉均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及其附近,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存在不同产状、形态,但受同一应力系统控制。

对区内地层、控矿构造、侵入体、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脉石英;矿体特征;矿床成因;休宁【中图分类号】P619.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0)03-0011-03随着水晶资源的逐步枯竭,脉石英替代水晶作为高纯石英原料制备高纯石英砂成为一种趋势[1]。

脉石英相对石英砂岩、石英岩成分单一,SiO2含量较高,是作为高纯石英砂的重要原料[2]。

本文在对休宁县五城地区脉石英矿进行专项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脉石英矿体分布广泛,质量较好,并探讨其矿床成因,为下一步在该地区寻找脉石英资源指出了找矿方向。

1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带东段,钦杭成矿带北东段,以祁门—歙县—宁国墩断裂、江湾(江西)—五城和祁门—五城构成的弧形断裂为界,将皖南地区划分出历口构造区、鄣公山隆起区和白际岭岛弧区三个构造地层小区[3]。

研究区位于白际岭岛弧区,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次构造活动,总体构造格局是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行迹产生叠加改造,使原先构造格局发生了改变,而中生代运动是区内较晚也是最强烈的构造运动,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4]。

区内基底由中新元古代海相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盖层主要为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局部出露为泥盆纪—三叠纪海相灰岩沉积。

总体构造呈北东向,皖浙赣深断裂通过研究区,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发育璜茅—五城、白际岭等韧性剪切带[5],晚期叠加北东向脆性断裂,形成了璜茅、白石坑等脉石英矿床,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

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

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地理位置秦栏镇位于东经119°10′30″,北纬34°7′15″,天长市区东部22公里处,安徽省最东端,濒临高邮湖,伸入江苏省腹地。

东与江苏省高邮市、扬州市、仪征市毗邻,西与仁和集镇、金集镇接壤,紧靠宁镇扬,邻近苏锡常,位置独特,窗口作用显著,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秦栏镇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交通便捷。

陆路有312省道滁扬公路穿境而过。

向东距扬州约半小时车程,向西1小时可达滁州,2小时可达合肥,向南1小时可达南京,3小时可达上海。

水路由秦栏河经高邮湖直通长江。

2 、历史沿革秦栏是天长古镇、皖东名镇,位于高邮湖畔。

这里自古土地肥沃,水草丰盛。

公元前221-206年间,秦王赢政统一天下时,得知这一风水宝地,便下旨广陵县令在秦栏设立牧马场。

为使马群不散放走失,就在牧马场的周围架设栏杆,“秦栏”一名由此而得。

秦栏所在地方地势较高,水陆交通便利。

东周秦国吕不韦为相时,国内广设关卡,来往货物按值收税,税赋大增。

秦栏也是关口,号秦关。

唐朝天宝元年天长设县,因秦关位于天长之东,故又称东关。

因东关地处交通要道,是本地贸易中心,邻近乡镇纷纷至此贸易,日渐繁荣,形成集镇。

由于此地曾为秦始皇圈栏牧马之地,更兼是受人尊敬的秦、窦二将军安身之地,因本地人又觉“关”带有束缚和歧视的含义,遂改称秦栏,一词多意,韵尽历史。

自建国以来,本地历来是区、乡驻地,先称秦栏公社,后称秦栏镇至今。

秦栏镇人文荟萃,是二十四孝之首朱寿昌的故里。

位于秦栏河边的孝子坟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忠孝节义”在秦栏都有体现。

“忠”有包公祠,“孝”有孝子祠,“节”有周氏贞节牌坊,“义”有关帝庙。

遗憾的是这些文化古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的破坏,现如今几乎荡然无存了。

第二章自然条件与资源一、地形地貌秦栏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在5—32米之间(黄海高程)。

休宁县三线建设遗迹保护与开发

休宁县三线建设遗迹保护与开发

休宁县三线建设遗迹保护与开发休宁县从1964年开始建设了一大批“三线工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国防材料的一批工厂。

安徽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业基地之一,从1964年开始建设了一批“三线工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国防军用材料、军械的一大批工厂。

这些工厂为了保密起见,大多设置在茂密山区地带。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如今岁月流转,“三线建设”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留给我们的却只有片片残垣。

我们如何继承这些遗产,并开发利用它们,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1980年间,发生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国防为主的工程建设,造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我国构成国防威胁;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干预中国内政,骚扰我东南沿海地区等。

“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由于其建设地点都太过偏僻,这种建设方式为后来的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是“三线建设”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对新中国建设有巨大历史作用,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开发。

一、历史休宁县新光厂为安徽省重点小三线军工企业,主要以生产特种钢材为主。

始建于1965年厂址设在溪口镇距休宁县城22公里的东充峡谷地带,这里森林茂密,山峦叠翠,周边文化遗存众多,风景十分秀美。

距休宁县城22公里,隶属于省国防科工委领导。

厂内职工达500户,1500多人口,厂内设有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等。

当年在“积极备荒、备战、为人民”的口号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主要来自上海)来到这里,投身激昂的红色建设大潮。

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特种钢材,提供给军工企业使用。

但随着我国国内国际形势转变,“三线建设”渐渐失去了作用,纷纷停产倒闭。

“新光厂”在1994年正式停产搬迁撤离,至1996年10月1日全厂500户全部撤出。

2014年黄山休宁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计划表

2014年黄山休宁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计划表

专业学历(学位)年龄要求专业技术岗位500011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500021无线电技术专业大专及以上需值夜班2县林业局林业站专业技术岗位500033本科:森林资源类、园林专业大专: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森林资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大专及以上管理岗位500041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大专及以上管理岗位500051法学、法律专业本科及以上劳动执法岗位专业技术岗位500061园艺专业专业技术岗位500071烟草专业5县环保局县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岗位500081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大专及以上6县行政执法局齐云山景区综合执法队管理岗位500091法学、法律专业,法律事务类(大专)大专及以上需两年以上工作经历后勤管理岗位500101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专: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大专及以上需值夜班接待管理岗位500111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汉语、文秘、旅游管理、涉外旅游专业大专及以上8板桥乡为民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位500121专业不限大专及以上9汪村镇为民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位500131专业不限大专及以上10流口镇为民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位500141专业不限大专及以上11白际乡为民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位500151专业不限大专及以上12鹤城乡为民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位500161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汉语、语文教育、文秘专业大专及以上1835周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考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和《申论》备注招聘岗位岗位代码招聘人数本科及以上35周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30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县人社局县农委县机关事务局招聘单位电视台下属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机关事务局2014年休宁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计划表招聘条件合计序号1347主管部门县广播电视台——更多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wt.mc_id=bk11783)——更多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wt.mc_id=bk11783)。

休 宁 县 简 介

休 宁 县 简 介

休宁县一、基本概况地名由来: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始建休阳县,三国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改为海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为海宁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为休宁县,含“吉庆平宁”之意。

另说,“休”为“人、木”结构,会意字,意思是“人靠着树旁休憩”;“宁”为“安宁、平安”之意,合在一起就是指休宁为休闲养生平安之地。

自然环境:休宁县境北窄南宽,呈三角形,似一个大大的“人”字形。

东西相隔79公里,南北相距71公里,县域周长336公里。

山地与丘陵占76.7%,河谷平原占23.3%。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起伏较大,垂直相对高度差约1500米,境内六股尖海拔1629.8米,为最高点。

面积人口: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21.9%,居全市第2位、全省第19位;现辖10镇11乡、157村委会、4个居委会,人口27.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5%,居全市第2位、全省第79位。

休宁县距中心城区屯溪19公里,自古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邑产“徽墨”、“日规”等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万安罗盘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二、主要特点三省要冲:休宁居皖连浙通赣,与市内6区县接壤、与省外4县交界(浙江的开化县、淳安县,江西的婺源县、浮梁县),合铜黄、黄塔桃等多条高速在境内交汇贯通,合福高铁和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并毗邻市中心城区、黄山机场和高铁客运站,是连接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关口。

新安源头:新安江是黄山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我省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属钱塘江流域正源。

新安江主源率水发源于休宁五龙山脉怀玉山主峰六股尖,因而休宁六股尖是新安江、钱塘江的源头。

境内有“一源两水三百河,七十水库五千塘”之说,拥有大小河流近300条,率水、横江(均为新安江上源)是其两条主要干流,在册登记的小型水库75座,大小山塘5455口。

公共资料范本

公共资料范本

2011年度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表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休宁县(区)溪口镇溪口村,种烟耕地已划入基本烟田保护规划。

按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办法》要求,我村经乡镇、烟站初步审核推荐,计划列为特色烟整体开发村。

按照整村规划,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要求,2011年度拟建设:小塘坝 / ,项目预算造价 / 万元;沟渠4条,长 km,项目预算造价万元;提灌站 / ,项目预算造价 / 万元;机耕路 / 条,长 / km(其中3.5米宽 / 条,长 / km,2.5米宽 / 条,长 / km),项目预算造价 / 万元;以上项目预算总造价万元。

项目明细汇总表见附件。

本村委会承诺将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签订整村开发协议,负责落实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协调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面管护工作。

申请村委会负责人签字:村委会盖章年月日乡镇意见:负责人签字:乡镇盖章年月日烟站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生产收购部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基建办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公司意见:领导签字:公司签章年月日2011 年度烟水烟路项目汇总表上报单位: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编号工程名称工程地点项目类型建设内容主要工程量工程造价(万元)烟田受益面积(亩)实施年度沟渠小塘坝、提灌站机耕路长度(m)断面尺寸土方(m3)石方(m3)砼及铪(m3)水泵型号电机型号长度(m)宽度(m)1说明:1、本表填写按照单个工程逐项进行,项目类型和建设内容可进行选择填写;2、‚项目类型‛包括:①小塘坝(小型拦河坝)整治项目,②沟渠配套项目,③提水站,④机耕路,⑤其它类型;3、‚建设内容‛包括:①土方加培,②清淤,③新建放水涵,④新建溢洪道,⑤主干渠,⑥支干渠,⑦混泥土浇注,⑧石方砌筑,⑨沙石垫层,⑩钢筋;4、此表填写方法为:①‚编号‛为单个工程的编号,依次排序,②‚工程名称‛填写项目在当地的惯称,③‚工程地点‛项目建设地,要求填写到县、乡、村、组,④‚项目类型‛为需建设的项目类型的名称,可选择,⑤‚建设内容‛为项目类型建设的具体内容,可多项选择,⑥‚主要工程量‛为单个工程的初步计量(估算)值,⑦‚断面尺寸‛为沟渠实施后的净断面,⑧‚工程造价‛为工程本身发生的成本价,⑨‚烟田受益面积‛为项目实施后工程本身能够满足的烟田用水亩数⑩‚备注‛为其它未尽事宜。

万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评审稿

万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评审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休宁县万安镇是2008年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为强化并提升其历史文化名镇地位,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万安镇总体规划(2014-2030)》的重要专项规划内容之一。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与万安镇总体规划一致,为万安镇镇域范围,总面积约为79.76平方公里。

重点工作范围为历史镇区及其周边。

在本次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与《万安镇总体规划(2014—2030)》的规划期限一致。

第五条规划依据本次规划以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文件及相关城乡规划为基本依据,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2004修正);(4)《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5修正);(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7)《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9)《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10)《休宁县总体规划》(2010-2030);(11)《万安镇总体规划》(2000-2020);(1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皖政[1989]26号);(13)《休宁县万安古镇保护规划》(2000-2020);(1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1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3]第119号);(17)《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5]第145号);(18)《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0]第192号);(19)《安徽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2003);(20)《安徽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21)国家、省、市其它有关法规、标准。

8基础资料汇编(上)

8基础资料汇编(上)

第一章基本概况一、区域位置昆仑镇地处淄川区南部,镇区位于全镇中部,距区政府驻地8公里,张博铁路、张博公路(205过道)和张博附线横贯南北,省道泉王公路沟通东西,交通优势明显。

以工业小区、日用陶瓷城为依托,着力培育日用陶瓷、机械制造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强力打造江北日用陶瓷第一镇、淄川区南部新城。

下辖昆仑、昆山、舜天3个居委会,小昆仑、大昆仑、洄村、聂村、西笠山、东笠山、东龙角、西龙角、奎一、奎二、奎三、奎四、宋家坊、康加坞、郭庄、许家16个村委会。

功能结构由镇区和基层村组成,各村之间联系较弱,经济辐射能力有限,产业结构雷同、规模效益差。

全镇土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20亩。

2006年全镇总人口50155人,其中城镇人口28074人,城镇化水平5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360元。

二、历史沿革1949年,淄川县昆仑区。

1950年3月,改称第四区。

1955年,为市辖昆仑区。

1956年2月,撤昆仑区建昆仑镇划归。

1958年4月,划归淄川区。

9月,成立昆仑公社。

1982年,撤销昆仑公社,恢复昆仑镇。

2002年全镇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现今,全镇辖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三、自然地理气候:昆仑镇地处暖温带,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2℃--13℃之间,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最热月份为七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零下2℃),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

地质:境内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体构造良好。

土壤母质多为黄土性洪积,冲积物。

南部低山岭坡上的土壤母质多为石岩风化物。

土壤类型为褐土。

因此地形复杂多变,故所含土种复杂。

该土体深厚,熟化程度高,土体构型多为厚粘心,或厚粘腰,保肥保水,通透性良好。

地形地貌:淄博盆地南端封闭高起,东西两翼耸立,中间低陷向北开阔倾伏成簸箕状,本镇位于淄博盆地中部,东西两侧为迫麓梯田,岭坡梯田和荒坡岭,山丘低而平缓,有少部分裸岩。

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

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1.地理位置 (2)2.历史沿革 (2)第二章自然条件与资源 (3)1.地形地貌 (3)2.气象与水文 (4)3.水系 (4)4.工程地质条件 (4)5.行政概况 (4)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5)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5)1.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浪潮 (5)2.中国加入WTO (5)3.城镇化战略实施 (5)二、镇域发展条件分析 (5)1.区位优势 (5)2.交通优势 (6)3.资源优势 (6)4.工业优势 (6)5.城镇发展优势 (6)三、经济基础综合分析 (6)第四章社会发展与人口结构 (7)前言基础资料是科学合理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基本保证。

总体规划应具有测量、勘察、经济、社会、资源、现状、历史等基础资料,要按规划范围,根据规划需要进行搜集,力求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基础资料的搜集一般由规划设计部门提出提纲,由镇政府组织或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提供或由规划设计部门的规划工作人员协同搜集。

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全部搜集到位,而且搜集到的资料也不一定都符合要求,因此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筛选,必要时还需作补充调查和专题论证,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次汇编,对所搜集的所有资料按照类别和重要性进行筛选后,汇集成册。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地理位置灵通山位于东经117°,北纬24°2′的平和县境之西南部。

它处于大溪乡新荣村与安厚乡东川村交界处,高1280米,是闽南闻名的旅游胜地,北边、东北边和南边也有4座千米大山。

主要景点在大溪镇,距平和县城56公里,距漳州市区116里,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相峙而立。

2.历史沿革灵通山,最早叫大矾山;因有大鹏鸟常来此栖息,又称大鹏山;又因山多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故有大枫山之名;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群峰耸立,又称之为大峰山,载入史册。

六安市基础资料汇编

六安市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六安市城市基础资料第一章概述1.1六安市城市性质六安市是大别山地区的商贸流通及旅游服务中心,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全国陆路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六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六安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方案中,六安的城市性质被确定为:“六安市区政治、经济、文教中心;皖西地区的商贸流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远期成为安徽省的加工工业基地之一。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方案中,六安市的城市性质为:“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2六安市总体概况六安市别名“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

市境位于皖西腹地,地形以岗地和淠河冲积平原为主,淠河侧城而过,淠河总干渠流经市区中部。

值得一提的是六安市的最高学府—皖西学院,它的名称就是取自六安市的地理位置。

六安市面积为17976平方公里,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六安生态环境优越,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1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霍山、金寨、舒城三县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其中霍山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境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霍山县还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4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的县。

1.3六安市行政区划1.3.1 金安区金安区位于六安市东部,东倚省会合肥,为六安市主城区,是六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65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辖22个乡镇街。

1.3.2 裕安区裕安源自六安古县,是1999年12月随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北麓,六安市区以西,东接金安,北接寿县,南接霍山、金寨,距省会合肥70公里。

宁海县基础资料

宁海县基础资料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基础资料集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县域城镇体系第三章人口现状第四章工农业经济概况第五章公共设施第六章县域旅游业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第八章城市环保、环卫、园林绿地第九章工程设施第一章概况一、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宁海县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南端,隶属宁波市管辖,东邻象山县,南接三门县,西界天台、新昌,北毗奉化,地理位置优越。

象山港横贯东北,三门湾瀛环于东南,海岸线长达176公里,港区开阔,水深浪静,不淤不冻。

甬台温高速公路、甬临线、象西线等省道贯穿境内,在建的沿海南线一级公路和规划的甬台温铁路也穿过宁海县,交通便利。

(二)自然条件气象:宁海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水充沛,光热较优。

年平均气温16.2o C,极端最高气温39.7o C,极端最低气温-9.6 o C;年平均无霜期230天;日照1885.3小时;年降雨量1628.8mm,最大日降雨量355.7mm,雨量大多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8%;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和东南东,夏季东南季风最盛,历年最大风速18m/s ,7~8月,常有强台风影响。

地理特征:宁海县处于新华夏系一级第二段隆起地带的南端,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变,为沿海多山丘陵区。

境内山体系天台山余脉。

全县海岸线长166.48公里。

沿海有岛屿44处。

全县陆地总面积中,海拔500~1000米低山占10.1%,50~100米丘陵占61.5%,50米以下台地、平地占28.4%,向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水文:宁海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独立水系共有13条,其中:自西向东入港的有:王市溪、紫溪、凫溪、白溪、清溪;自东向西入港的有:汶溪、石门溪、虎溪;自北向南的有:巾堡溪、西苍溪、力洋溪、车被溪;自南向北的有:颜公河。

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有金、银、铜、铅锌、辉铜、磁铁、褐铁、赤铁、镜铁、黄铁;粘土、瓷土、高岭土、耐酸土、砖瓦粘土、铸工陶土、紫泥;叶腊石、迪开石、伊利石、明矾石;珍珠岩、沸石、萤石、方解石、钴土;锰、褐煤、泥煤;石英、装饰石材、建筑石村、砂;温泉(地热)、饮用矿泉水,共36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历史一、地理位置休宁县地处安徽省最南端,黄山市市区西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39′─118°26′和北纬29°24′─30°02′之间。

县城海阳镇位于休宁县境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0′,北纬29°47′,南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汤口47公里,东距黄山市区19公里,西距齐云山风景区14公里。

休宁县境北窄南宽,略呈三角形。

西起鹤城乡栗树尖,东止白际乡结竹营村以东的营川河西岸,长79公里;南起岭南乡莲花峰,北止儒村乡里仁村东北的三县尖,宽71公里。

休宁县历史悠久,置县距今1700余年,境东与徽州区、屯溪区接壤;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交界;西南与江西省婺源县毗连;西北与祁门县、黟县为邻。

二、历史沿革根据出土文物的考证,休宁一带在西周(公元前11─8世纪)时期,就已有文化较为发达的定居居民。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吴、越、楚三国的领地。

秦汉为歙县西乡地。

秦属会稽郡,秦末或楚汉之际改鄣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黟、歙一带的“山越”居民,分歙县西乡地置县,设县治在鸺山(又名“灵鸟山”,即今凤凰山)之南,故名休阳县。

隶属新都郡。

吴永安元年(258年),为避景帝孙休名讳,改名海阳县,县治迁万岁山(今万安古城岩)。

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海阳县为海宁县。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隶属新安郡。

梁承圣二年(553年),复置黎阳县,分新安郡置新宁郡,郡治海宁,辖黎阳、海宁、黟、歙4县。

陈天嘉三年(562年),又并黎阳县入海宁县,并新宁郡入新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并黟歙入海宁。

歙州治在海宁。

十一年,复置黟、歙二县,海宁县篁墩划属歙县,州治迁黟县。

十八年,县治迁“南当山水口上”(今渠口乡一带),海宁县改名休宁县(取“休阳”、“海宁”一字命名),县名自此沿用至今。

宋开宝八年(975年)灭南唐,休宁随歙州入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休宁随之隶属江南路。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徽州路为江南省兴安府,休宁属之。

二十四年兴安府改为徽州府,休宁随之隶属江浙行省。

二十六年改隶中书省。

明洪武八年(1375年)中书省,全国设13布政使司,京畿府州直隶六部。

休宁随徽州府直属南直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属浙江按察分司徽宁池太道。

隆庆六年(1572年)改属徽宁道。

清,休宁属徽州府。

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徽州府属之。

康熙六年(1667年),始设安徽省。

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安徽省徽宁池太道。

咸丰四年(1954年)改为徽宁池太广道,暂属浙江省兼辖。

同治四年(1865年)复归安徽省,徽州府均属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裁府留县,休宁直属安徽省;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休宁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由县城迁至屯溪镇;38年5月,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徽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休宁仍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徽州专区。

1949年10月,江西省婺源县浙东乡(今花桥、板桥二乡)划归休宁。

1952年4月,休宁属安徽省徽州专区。

1956年元月改属芜湖专区。

1961年,休宁复属徽州专区。

1971年3月徽州专区改为徽州地区,1972年2月又改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7年11月改属黄山市至今。

三、自然条件(一)地质地貌1、地质地层休宁县地层区划属扬子江地层区皖南分区。

县内出露的地层以元古界前震旦系为主,约占休宁县全县总面积的65%,震旦纪以后的地层和岩浆岩出露的面积仅占35%。

构造休宁县大地构造属“江南台隆”的中段,早在6亿年前就是“原始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是安徽地质史上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

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各地构造型式不同,而且其演变过程也各具特色。

通过休宁县的次一级构造除休宁山字型构造前弧和鄣公山东西向构造带中亚带外,还有祁门~歙县三阳坑深断裂带、五龙山~歙县昱岭关隐伏深断裂、休宁汪村~歙县小竹坑大断裂、漳前~旌德大断裂、宁国~歙县大断裂等斜贯休宁休宁县境。

由于各带活动性质和强度不同,境内地壳发生剧烈分异活动,或升为山,或降为谷,地面结构更趋复杂,同时也发生多期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并控制了矿物资源的形成。

2、地貌休宁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占休宁县全县总面积的76.70%。

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起伏较大,垂直高差明显。

境内海拔最高处为1629.8米的六股尖,最低为海拔130米的梅林乡茶馆,相对高差1500米。

从中部、东部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地势逐级升高,进入不同地貌单元(图2~1)。

休宁县境内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主要分布于休宁休宁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皖、浙、赣三省的界山。

山体除西端局限部分为近东西向外,均呈北东~南西向分布,组成物质为浅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六股尖为海拔1629.8米。

休宁休宁县境北部也有零星中山分布,海拔高度已降至800米左右,如鹦鹉尖海拔842米,均由浅变质岩和石灰岩组成。

中山山体为深切峡谷分割,地形切割深度400~1040米,山歧坡度为42°左右,局部陡立,多为尖形山顶,谷底呈V形。

尤其南部中山地面切割破碎,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

低山主要分布于休宁县境中部、北部及中山内部山间盆地的边缘地带,山体多由浅变质岩、红色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组成。

海拔多在500米左右,少数山峰可达700米以上,如金龙山海拔795米,查山海拔761米,阴公山海拔721米。

低山展布方向呈断续北东~南西延伸,为山间盆地和宽谷所隔。

因受人为砍伐、毁林垦荒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高丘陵主要分布于休宁休宁县境东部率水和横江的沿岸以及山间盆地的边缘。

海拔高度低于400米。

主要由浅变质岩、红色砂岩、栎岩构成。

其脉络尚较清楚,但延伸方向随沟谷方向而多变化。

丘陵因长期受流水下切、侧蚀,发育了很多谷地。

低丘陵主要分布于率水、横江两岸和山间盆地的盆底部分,组成物质以红色砂岩、砾岩为主。

其脉络已不明显,切割破碎,高度比较一致,均低于海拔400米,顶坡较平缓。

受人为破坏和暴雨冲刷,大片低丘已成为基岩裸露的劣地。

低丘陵主要分布于率水、横江两岸和山间盆地的盆底部分,组成物质以红色砂岩、砾岩为主。

其脉络已不明显,切割破碎,高度比较一致,均低于海拔400米,顶坡较平缓。

受人为破坏和暴雨冲刷,大片低丘已成为基岩裸露的劣地。

沿河平原(山间盆地平原)主要分布于新安江的主、支流沿岸及交汇地区,尤以海阳、万安一带及五城、龙湾,孚潭和琅斯等地的平原最为宽广。

平原由河滩地和阶地组成。

地势平坦,土壤熟化程度较高,水利条件较好,是休宁县水稻的主要产区,但常受洪涝灾害侵袭。

(二)山脉水系1、山脉休宁休宁县境内主要有五龙山脉、白际山脉和黄山余脉的延续部分。

五龙山脉位于休宁休宁县境西南边缘,为怀玉山脉向西北延伸部分。

西起祁门县芦溪,东至休宁县岭南,全长约76公里,宽约11公里。

山体主脊呈东西向延伸,平均海拔高度900~1000米,是钱塘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

也是古“率山”,即《山海经》记载的“三天子都(鄣)”的所在地。

白际山脉位于休宁休宁县境东南边缘,为天目山脉向西南延伸部分。

东起歙县竹铺,于威风岭一带入境,西至岭南与五龙山脉相接,全长105公里(休宁县境内长约35公里),宽约10公里。

山体主脊大致呈弧形,为北东走向,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

是安徽省与浙江省的界山。

2、水系休宁县水系分属钱塘江、长江两大流域。

汇入新安江、遂江、衢江、阊江四条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37条。

其中新安江水系201条,遂不水系10条,衢江水系6条,阊江水系20条。

休宁县最主要的河流是属于新安江水系的率水与横江,分别在休宁县南部和北部,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率水又名南港。

发源于六股尖,至阳湖与横江会流,注入新安江,主河道全长148.2公里,休宁休宁县境内124.4公里;流域面积1522平方公里,休宁县境内1391平方公里。

为休宁县第一大河。

横江又名吉阳水、东港、白鹤溪。

源于黟县漳岭的白顶山,经渔亭东流入境,至阳湖与率水汇流,注入新安江。

主河道全长69.8公里,休宁县境内长40.2公里,流域面积997平方公里,休宁休宁县境内556平方公里。

主河道上游流经齐云山,中下游两岸地势开阔,是休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道平顺,河漫滩较发育。

此外,休宁休宁县境内属于遂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注入浙江淳安境内武强溪的璜尖河、白际河。

属于衢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衢江正源、注入浙江开化境内马金溪的龙田河。

属于阊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注入江西婺源境内乐安河的溪西河。

(三)气候气象1、气候特征休宁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无霜期长,季节交替明显。

春秋短,夏冬长。

春季天气多变;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常出现“夹秋旱”,气温日较差大;冬季冷而不寒,雨雪不多。

2、气象要素(1)气温休宁县年平均气温16.2℃,年际间变化多在±0.5℃之间。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3.7℃,年较差24.2℃。

1~7月气温逐月升高,4月升幅最大约为6℃,8工始下降,9~11月每月递减约6℃。

春秋季气温变化剧烈,夏冬季变化小。

休宁休宁县境内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1967年1月16日)。

多数年份极端最高气温37~39℃,出现于7~8月;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至零下9℃,出现于12月至次年2月。

(2)降水休宁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613.7毫米,年际变化颇大,最多年(1954年)夏季占42%,秋季占9%,冬季占18%。

月降水量以6月份为最多,达279毫米;12月份最少,仅为52毫米。

境内各地降水受地形地势影响,降水的水平分布,自南、北部向中、东部递减。

南部山区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比东部河谷地带多400~600毫米。

其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盆地,迎风坡地带多于背风坡地带。

(3)日照休宁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93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4%。

最多年日照时数229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2%;最少年日照时数158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6%。

8月份日照率最高为61%,7、8两月日照时数均在24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实照8个多小时。

5~10月日照时数均在150小时以上。

夏秋季日照百分率高,冬春季低。

南北部因高山阻挡、云雾多,日照时间均比平原少。

南部的白际、璜尖、流口、板桥等地,在农事季节,平均每天日照仅3~4小时。

(4)四季休宁县常年约在3月中旬入春,5月下旬入夏,9月下旬入秋,11月下旬入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