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马关条约》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马关条约

名词解释马关条约

名词解释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指1895年日本和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平等且丧失主权的条约之一。

以下是对马关条约的详细解释:马关条约是以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为背景,于1895年9月17日在中国山东省马关签订的。

这次战争是因为中日两国在对朝鲜半岛的势力争夺中产生矛盾,最终爆发战斗。

战争结果是中国声望受损,失去了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被迫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件。

马关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正式承认朝鲜独立: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王室独立,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接受朝鲜独立的事实。

2. 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使得中国失去了对台湾岛的控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领土割让。

3. 赔款:中国需要向日本支付大量赔款,数额相当巨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压力。

4. 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同意向日本开放多个沿海城市作为贸易口岸,包括上海、天津、大连等。

这样,日本可以在中国建立势力和控制贸易。

5. 不平等条款:马关条约中的许多条款都被视为不平等条款,给予日本在贸易、司法和领事等方面的特权,剥夺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领土丧失:中国失去了对台湾的控制,并且这一领土割让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割让中国领土的借口和先例。

2. 经济困境: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3. 社会不满:马关条约导致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高涨,加剧了国内政治动荡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

4. 不平等条约的悲剧:马关条约被视为中国遭受不平等对待的象征,而其他的不平等条约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相继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国家尊严的损失。

总的来说,马关条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平等和丧失主权的条约之一,对中国的领土、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中国国内的不满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为中国日后的抗争和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追求独立自强的起点。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

马关条约内容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2)赔款: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3)开放通商口岸: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建厂。

《马关条约》的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还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该条约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国和德国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日本于1895年5月4日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

史称“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

然而,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来说仍然是飞来横祸,它使日本藉由甲午战争获胜之机侵占满洲(中国东北)的企图遭到粉碎,也使俄国增强其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在东北及朝鲜的扩张。

为了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吞并朝鲜)和第三步(进军满蒙),日本重新整军备战,于十年后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简表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

这些条约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独立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

1.《南京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由清朝与英国签订。

该条约是由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对中国的开放程度和领土割让程度造成深远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二千五百万元白银;(3)开放五个通商口岸;(4)赔偿英国战争损失;(5)给予英国在华教士的特权等。

《南京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对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造成了严重损害。

2.《辛丑条约》(1898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个不平等条约,由清朝与俄国签订。

该条约是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割让外东北三个省给俄国;(2)赔偿两亿两白银;(3)允许俄国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等。

《辛丑条约》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

3.《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不平等条约,由清朝与日本签订。

该条约是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2)赔偿两亿两白银;(3)开放多个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等。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了削弱,中国陷入更加半殖民地化的状态。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导致了中国国力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

这些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和不平等条约感到极大的屈辱和愤怒,催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觉醒运动。

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

介绍马关条约

介绍马关条约

介绍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指1895年日本和清政府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该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下面将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马关条约。

一、背景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的威胁,清政府的国力日益衰弱。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日本的和约条件。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二、内容马关条约共有30条,主要内容包括:1. 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 中国赔偿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作战争赔款;3. 开放中国沿海五个港口给日本进行贸易;4. 取消中国对日本的领事裁判权;5.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承揽工程。

三、影响1. 领土割让:马关条约使中国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对中国领土完整性造成了严重损失。

2. 战争赔款:中国不得不向日本支付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负担,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国力。

3. 贸易不平等:马关条约规定了中国开放五个港口给日本进行贸易,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状态,遭受了列强的进一步欺凌和剥削。

4. 领事裁判权:马关条约取消了中国对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削弱了中国的司法独立,使中国公民在日本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5. 经济压迫: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承揽工程,导致了大量的中国劳工失业,加深了中国的经济困境。

6. 民族屈辱:马关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道伤疤,让中国人民深感国家的屈辱和危机,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侵略的斗争。

总结起来,马关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份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面临领土割让、战争赔款、贸易不平等、领事裁判权削减、经济压迫和民族屈辱等严重后果。

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加速,也成为了中国爱国斗争的催化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对中国人民而言,马关条约是一份血泪史,更是一份历史的警示。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中国再也不受欺凌和屈辱。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马关条约》是指1895年由清朝和日本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也称《马关条约》。

该条约内容涉及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政治、经济、领土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它是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遭受的一次重大失利。

该条约的签订是在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不得不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

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领土完整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根据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

这使得中国失去了重要的海岛领土,对国家的领土完整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马关条约》还规定了中国对日本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中国市场受到了限制,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一条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陷入了经济的困境。

除了经济方面的不利影响,《马关条约》还限制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根据条约,中国必须接受日本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这使得中国在司法领域失去了独立和自主权。

这对中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了严重的侵害,使中国成为了列强的附属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情绪。

这一条约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人民自此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的遭遇表示关切,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谴责。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列强侵略的反思和批评,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同情。

尽管《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但它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

中国人民从中深刻认识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的重要性,不断努力实现国家的振兴。

近年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马关条约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马关条约读书笔记

我国近代史纲要中马关条约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1. 近代我国的弱势地位近代我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被列强侵略和欺凌。

2. 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9月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其签订标志着我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受了更进一步的侵蚀。

二、条约内容分析1. 九大要求马关条约规定了九大要求,包括割让台湾和澎湖裙岛给日本、赔款2亿银元等。

2.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再凌驾于清朝政府之上,是典型的不平等条约。

三、对我国的影响1. 国家领土的割让马关条约导致我国割让了大片领土给日本,使得我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 经济负担的加重马关条约要求我国支付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经济负担,使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3. 国家独立性的丧失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我国国家独立性的丧失,清朝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尊严遭受了极大的贬损。

四、对我国人民的影响1. 民族尊严的受辱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摧残了我国人民的民族尊严,使他们深受国家危难之苦。

2. 生计的拮据马关条约给我国人民的生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备受压迫和剥削。

五、对我国政府的启示1. 强国之路马关条约的签订告诉我们,我国必须强大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2. 改革创新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告诉我们,我国必须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六、结语通过对马关条约的读书笔记,我们深刻体会到近代我国的屈辱历史,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国人民和政府必须以更加蓬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坚定信心,积极学习国家前进发展的历史教训,我国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七、马关条约的反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在我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人民裙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不平等条约的强烈不满。

这些反抗行动表明,我国人民从内心深处抵制外国侵略势力,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决心。

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20XX年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战争给一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下面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历史《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初二历史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初二历史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南——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落败后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该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与此同时,《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还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该条约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签约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

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其后日本又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

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投入全国国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可见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染指台湾和朝鲜,并取得一定进展,而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日本的野心变成现实。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清朝代表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和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与日方代表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赤间关马关港(今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一带)签署,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媾和条约》。

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

直到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日两国间一切条约、协定等均告无效,《马关条约》才在法律上失效。

一、主要内容《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产物,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东亚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它更埋下了此后中日关系矛盾频发的种子。

《马关条约》的主要条款如下:第一条:中国确认朝鲜国为独立自主国家,朝鲜对中国的朝贡、奉献、典礼永远废止。

第二条: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群岛之权,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的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公有物永久割让给日本。

第三条:两国各选派官员划定疆界,就地踏勘确定划界。

第四条:中国支付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圆),分作八次交完。

第五条:割让土地的居民能自由卖掉所有不动产及迁移,条约批准2年后该地的居民将被视为日本国民。

台湾一省在条约批准互换后两月内交待清楚。

第六条: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及认可日本最惠国待遇。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第七条:日本在3个月以内撤回中国领土内日军。

第八条:中国承认日本占领山东省威海卫三年,待中国还清赔款后才交还,如果费用支付不全,日军不撤回。

但通商行船约章未经批准互换之前,虽交清赔款,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第九条: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

中国对日本人俘虏,不可虐待处刑,也不可对协助日军的中国人士处刑。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马关条约》主要内容[url=40/]《马关条约》主要内容《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本于[url=19/]1895年4⽉17⽇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

包括《讲和条约》⼗⼀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甲午战争的结束。

主要内容有:清政府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主独⽴”;清政府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清政府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本;清政府赔偿⽇本军费2亿两;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本⼈在清国通商⼝岸设⽴领事官和⼯⼚及输⼊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步加深了。

[1]快。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url=34/]●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赔偿⽇本军费2亿两(⼆万万两),逾期未迁者;●条约批准后两个⽉内;●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中国开放沙市;●中国不得逮捕为⽇本军队服务的⼈员,将被视为⽇本⾂民;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苏州、重庆;●允许⽇本⼈在中国通商⼝岸设⽴领事馆和⼯⼚及输⼊各种机器、杭州为商埠●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主独⽴”、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本,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续;●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杭州为通商⼝岸;允许⽇本在通商⼝岸开设⼯⼚等,重庆,台湾,苏州;开放沙市,澎湖列岛给⽇本;赔偿⽇本军费⽩银2亿两清政府。

割地赔款开通商,允许⽇本开⼯⼚。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赔巨款、开四埠、设⼯⼚四⽅⾯《马关条约》《南京条约》来苛刻、对国危害严重平等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马关条约》内容概括割领⼟澎湖列岛:1,增辟通商⼝岸危害;3,赔偿⽇本军费2亿两⽩银;4,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本,允许⽇本在中国开设⼯。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

最新人教版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近代史)第9讲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最新人教版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近代史)第9讲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答:清政府是在中国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 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而今天中国的招商引资,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 况下,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利用外资来加快 中国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双赢互惠 的平等交易行为。
的思想解放
领导 事件 口号 阶级
新文 化运 动
“民 主” “科 学”
资产 阶级 (激进 派)
学习 内容
思想 文化
性质
影响
思想 解放 运动
使中国人接受了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 礼, 打开了遏制新 思想涌流的闸门,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 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概况 (1)过程:技术制度思想 (2)特点: 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感悟 (1)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2)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5 福建5年中考聚焦
内容 及危

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 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 土主权的完整,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内容
危害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
内 2 亿两
政府的财政危机
容 开放沙市、重庆、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
及 苏州、杭州为商埠 国腹地
《辛丑条约》
英商进出口 其 货物应纳税 他 款,必须经
过双方协议
允许日本在 通商口岸开 设 工厂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 式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 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 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 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界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一、《马关条约》(一)背景日本在明治时期进行现代化改革后,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拓展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的狭小,使得它把眼光放大到朝鲜与中国。

日本在1876 年与朝鲜签订的《江华条约》开始,日本势力进入朝鲜,打破了中国与朝鲜长久以来的宗主国和邦联国关系,同时日本又一次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这个专条确定了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平等地位,这种不断的挑衅行为使得日本扩大了对中国备战的野心。

借助发生在1894 年春季的东学党起义,日本在中国派兵支援朝鲜政府时,突然日本政府以保护海外侨民为目的,直接进入朝鲜,并对中国北洋水师进行突袭,挑起中日之间的战争这也被称为甲午海战,战争分为二条线展开,一条是陆站,一条是海战,陆战的进攻是从朝鲜打到沈阳,占领了我国关外大量土地,另一条在黄海,占领了北洋水师的总部威海,基本控制了山东半岛。

清政府无能,又缺乏战争精神,一味只为求和,指使直隶总督李鸿章等洋务运动的权臣到日本与日本代表总理伊藤博文在马关这个地方进行议和。

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要求议和的前提是双方先停战,但日本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迫使李鸿章放弃了停战要求,在接下几日会晤中,李鸿章在回大使馆的过程中被日本人刺伤,由于害怕来自国际其它国家的介入,日本主动宣布停战,但即使停战也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对台湾的攻占军事活动却一直未有停止,日本方面提出的较为苛刻的条件,并不允许中方讨价还价,最后在日本的一再军事危险下,清政府同意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失国体的《马关条约》(二)主要内容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5.中国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为通商口岸;6.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输入各种机器以及可以设立领事馆;(三)历史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速查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3讲 新民主主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速查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3讲 新民主主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考试要求时代特征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和平建国的新机遇。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了新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政权,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时空坐标重难点突破1.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1)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2)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4)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5)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考考点动态中考典例【例1】(2017云南中考第8题)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中国( )【考查五四运动】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的起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解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C。

【答案】C【例2】(2017云南中考第9题)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追根溯源,与建军节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考查南昌起义】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解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南昌起义,是知识点的再认再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故选A。

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

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

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第三、澎湖列岛。

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前款所载及黏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

若遇本约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

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画界为正。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

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

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第五款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

马关条约4个字记忆

马关条约4个字记忆

《马关条约:中国苦难的开始与抗争的契机》马关条约是一份于1895年签订的中日和约,以马关为地名,主要规定了清朝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巨额赔款等内容。

这一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苦难的开始,也成为中国人民抗争的契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由于中国晚清政府的无能和外国列强对华的侵略。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力衰落,外交处于被动地位。

而同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经济、军事、政治均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崛起。

日本以冲绳为基地,向中国的台湾发动侵略。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日军就攻占了台湾,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和谈来止战。

马关条约让中国陷入更深的苦难。

清政府被迫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失去了一块中国的领土。

同时,中国还需要支付巨额赔款给日本,导致国库财政状况更加艰难。

这样的屈辱让中国人民深感耻辱与愤怒,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之心。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人民抗争的契机。

从中国人民的内部,开始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兴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的落后,并积极寻求国家振兴的道路。

同时,一批爱国志士开始组织起来,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的重要历史事件,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进行民族抗争。

马关条约也让中国后来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在抗日战争中最终获得了对侵略者的胜利。

而且,马关条约的屈辱也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努力,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国家的独立。

马关条约的签订将中国推向了深渊,但也成为中国人民的抗争契机。

中国人民从中汲取教训,以激发出更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这一经历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并以此为契机,努力发展国家,创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注:由于平台限制,此文本中不包含图片链接和关于AI、人工智能的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马关条约的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危害了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故于马关条约签署后六天则受俄罗斯、法国及德国的干涉,称为三国干涉。

日本于是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

马关条约简介《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的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日本称《下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更加不平等的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

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马关条约》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触犯了其他列强的侵华利益。

早就对中国东北怀有侵略野心的俄国联合德、法二国共同照会日本,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否则三国海军将有所行动。

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又要清政府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三国干涉还辽”是沙俄与日本为争夺中国东北而进行的一次较量。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背景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

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其后日本又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

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投入全国国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可见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染指台湾和朝鲜,并取得一定进展,而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日本的野心变成现实。

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中国请兵为契机,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两军在陆上的主要战役有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东之战等,海上的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日军基本上节节胜利。

其中清军在1894年9月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中的相继失利,使战局急转直下,战场亦由境外转移到中国境内,而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清军的失败,更是使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无心恋战,日本则继续保持军事压力,大有海陆并进直捣京师(今中国北京)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早就从1894年10月起便不断透过欧美列强向日本求和,而到战争后期,日本亦认为“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去,媾和谈判的时机早晚必会成熟”,因此也同意媾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马关条约》
三、《马关条约》 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