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大名著书评范文中国四大名著的著名书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书评范文中国四大名著的著名书评四大名著总评
(1)人生的四个阶段
《西游记》学生阶段,唐僧=老师,徒弟=学生。

___专门对付顽皮的孩子。

《三国演义》工作阶段,主公=老板,其他人=打工的。

被三顾茅庐的工人真牛。

《水浒》打拼阶段,请客送礼,办事喝酒。

武松醉打将门神是极致。

《红楼梦》老年阶段,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们都送到敬老院来了。

(2)四大名著的不同主线
《水浒》主线:喝酒,送礼。

绝活:怎样喝酒才顶事。

凡事都要“研究研究”,有理无礼莫进衙门。

整篇都是送礼,花石纲、生辰纲,连差役都收了礼,要半路结果林冲、武松,宋江犯事也是因为梁山送礼引起的……
《三国演义》主线:裙带,关系。

绝活:怎样让人赔了夫人又折兵。

看人是否“中山靖王之后”,摆资格拉关系。

整篇都是拉关系啊,四世三公啦,桃园三结义啦,孙刘联姻啦,曹操与关羽关系,先温酒、后三约,再华容道啦……
《西游记》主线:念经,位置。

绝活:怎样利用唐僧肉。

有事无事念念“ ___”,领导责任重啊。

整篇都是做“师父”好,唯一的马,师父骑,化来的斋,师父先吃,师父要走,徒弟探路,师父的行李,徒弟挑,当然,做“师父”的也不容易,“师父”身上的肉,有本事没本事的妖怪都想吃,“师父”有难,就有人要散伙,回自己的高老庄……
《红楼梦》主线:炒作,整人。

绝活:怎样把茄子烧成不是茄子
最最重要是舆论“炒作”,把人和物都整得面目全非。

整篇都是整人啊,……到最后全都被整了。

(3)四大名著的共同特色:社会生活的凝聚
当然,作为四大名著,上述“酒色才气”各要素都不缺少,比如,看《西游记》里妖怪的下场:凡上面没关系,全敲死;上面有关系的,全活着。

《四大名著》焦点的相互联系
"喝酒"'送礼“出交情——“裙带”,“裙带”带来”关系“——“位置”,有“位置”好“念经”——“炒作”自己“整别人”。

虽然四大名著表现的主题、时代的背景、描写的人群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特点,从汉朝、唐朝、宋朝到清朝,四大名著射出了两个大字:“人情”,也就是吴思先生《潜规则》的落脚点。

这里单说《水浒》吧
《水浒传》把”迫上梁山“这一主题写活的,是两个字:”礼“、”酒“。

先说礼。

花石纲、生辰纲跑死杨志,梁山送礼害死宋江,差役收礼要半途杀死林冲、武松等。

这与现在生活中某些事是多么相似啊:送礼走后门、腐败落马、买凶杀人等如出一撤!这”礼轻情意重“,从汉唐宋清一直到现在,一脉相承,发扬光大。

再说酒。

有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有林冲醉卧山神庙,有武松景阳岗打虎,有宋江醉题反诗,有七好汉智劫生辰纲,皇帝赐酒毒死宋江等等,真是无酒不生事,有事皆需酒。

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更是将酒发挥到了极致:喝醉了酒,好打醉拳;官府要追究,也推给醉酒闹事。

酒成了人际交往的道具,送礼少不了酒,有事就开宴,有宴必有酒。

喝醉了的,叫舍命陪酒,自然值得信任;酒量大的,叫久经考验,更值得信任。

以致于大家都喝醉了,上路开起了碰碰车。

只是”酒文化“显然没料到现代的车辆社会,”车祸“出事也能取代“醉酒”出事的功能,两者一撞车,“醉驾”成了众矢之的。

红楼:这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

三国:这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

水浒: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盔甲。

西游:把热闹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静。

红楼: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

三国:是非成败转头空。

水浒:热血枯,热泪干,热情空。

西游: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午倦抛书岁月长,醒来方知梦成空。

红楼:“我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猜中故事的结局。


三国:“出来混,跟哪个老大很重要!跟我傻强算是你跟对人了!”
水浒:“出来跑,迟早是要还的。


西游:别跟我说西游记是反权威反霸权的。

他就是一神话故事,就是七岁前妈妈每天睡前给我讲的故事!
红楼梦:就像一件编织精巧的毛衣,那些文字都摆在那里,清清楚楚。

可你还是看不清它的背后用了什么样的隐秘针法。

就算你学会了这些针法,有没有体力织出同样精美的一件毛衣,则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三国:每一个读者,都以自己的人生,在 ___虚与实之间,参与着属于自己的那部《三国》的构建。

水浒:江湖的快意其实一点也不让人快乐。

人在,欲就在,处江湖之远也无法逃脱人性的种种。

西游记:想象力的一次重大突破。

但随后却是令人厌倦的故事的批量复制。

酷似当今的系列肥皂喜剧。

脂砚斋评、重评《红楼梦》
金圣叹评《水浒传》
毛纶、毛宗岗评《三国演义》
李卓吾评《三国志通俗演义》
【第00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00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00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00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00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00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007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00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009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010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0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0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0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014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第0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0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第0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018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第0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第020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第0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0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

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

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

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

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

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

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

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

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

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

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

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

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

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

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 ___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

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

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

《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

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

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
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

《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

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

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

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

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
除了危机。

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

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

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

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

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

《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

《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

明、清的 ___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

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 ___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

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

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

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

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

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

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

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

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

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 ___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

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

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
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

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

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 ___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
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

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 ___,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

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

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

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
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 ___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 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名子安,一说名耳。

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

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

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

”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

”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

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
《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

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生卒年不详。

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

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

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

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

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 ___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

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

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

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

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

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