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合集下载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小常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小常识

⾼中⽣⼼理健康知识⼩常识 ⾼中⽣正处于⼈⽣中⼀个⽐较敏感且压⼒⼤、责任重的阶段,⼼理健康对于⾼中⽣来说⾮常重要,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理健康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中⽣⼼理健康知识——不良的⼼理⾏为异常表现 1、注意异常。

注意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它不是单⼀的⼼理过程,和⼈的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意识相关,被看作是⼼理活动的⼀种状态。

注意是⼈类信息加⼯的⼀个重要万分。

没有注意的参与,⼈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都将是不可能的。

注意是⼈们进⾏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的必要条件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的注意⼒可以达到40分钟以上,即⼀节课的时间。

这是我们正常的⼼理活动。

⽽注意障碍则表现在注意的强度、范围、持久性和稳定性⼏个⽅⾯。

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的⼀举⼀动,过分注意⾃⾝健康善、产⽣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不必要的⼼理活动和⾏为表现;⽽另⼀种则表现为,注意⼒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理年龄,例如,⽆法把注意⼒集中到每⼀节课当中,容易被外⾯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不从⼼、⼼烦意乱等的⾝⼼体验,从⽽⽆法进⾏正常的学习和⽣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个⽅⾯⼊⼿:(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使⾃⼰与外界的⼲扰性刺激隔离;(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

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具外,不携带使⽤权⾃⼰分⼼的东西,如⽿机、MP3、⼿机等;(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

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保持⾼度的集中;(4)进⾏必要的体育锻炼。

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

2、情绪反应异常。

情绪在每个⼈的⾝上都体现出来,每天我们都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喜、怒、衰、乐、爱、憎、厌、恶等的⼼理活动,都表现为⼈的情绪变化。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班会主题:珍惜生命,健康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

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

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

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

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

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

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

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

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

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

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中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状态良好,能够适应生活和学习的需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而中学生心理健康计分标准则是用来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计分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计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是指中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可以评估中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式。

例如,中学生是否能够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调节负面情绪。

这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或者面试的方式进行。

2.自信心和自尊感:自信心和自尊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如果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和才能。

这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或者座谈的方式进行。

3.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指中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帮助中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友谊,减少冲突。

这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座谈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

4.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中学生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能够及时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中学生面临许多变化和挑战,例如学校换班、升学压力等。

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这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地理模拟或者座谈的方式进行。

中学生心理健康计分标准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潜在问题,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通过心理健康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计划。

另外,中学生心理健康计分标准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帮助中学生自我评估和调整,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计分标准是一个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精选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精选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精选3篇)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篇二: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第九讲:谈话技巧滦平八中政教校长-----王兴国一、选择话题。

谈话话题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熟悉的人谈话是比较随便的,彼此之间是有共同语言的,可以谈谈过去,谈谈近况,不必刻意地去选择话题。

当我们同陌生人谈话时,选择话题就很重要了。

如果话题选择不好,会出现让双方或众人尴尬局面。

因此,与众多陌生人谈话时,我们应找共同点。

如何选择共同点呢?1、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能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然后由此引发谈话。

2、众人关心的事为题。

大家就所关心的事发表意见或建议,也就有了共同语言,从而能深入地谈下去,营造出良好的谈话氛围。

3、同个别陌生人谈话时,我们应先提一些“投石”式问题,比如:询问对方的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交谈就自如了;也可以问明陌生人的兴趣,依据对方的兴趣进行交谈;也可以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引发交谈。

4、可以借助别人的介绍来了解对方,从而找到谈话的共同点,比如:你和你的朋友或熟人相见,有第三个人在场,你的朋友或熟人向你介绍第三人的身份、工作、爱好等等,你要细心听,然后分析,你就会很快找到你们的共同点,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谈话了,有时通过别人谈及某人,没有见面谈话之前你就对对方有所了解了,这样更有利于谈话的进行。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一、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感兴趣,有探索精神,表现主动;所有的智力因素都能有机结合,积极协调,在活动中正常发挥作用。

二、情绪稳定,乐观,心情好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中等,有适当的诱因,反应强度与触发情境一致;它能有效地调控情绪的质、量、度,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得到恰当的表达。

既能约束约束,又能适度发泄,不过度压抑。

三、健全的意志,强烈的行动意识,果断,坚韧和自制力在活动中有自觉的目的性,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策,走自己的路;能够在决策执行中及时决策,并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随时调整决策;能够以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以达到达到目标的要求。

四、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统一的人格对自己的认识接近现实,没有自我认同的困惑;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未来都有一定程度的满足和发展;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你人格的核心,把你的需求、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五、和谐的人际关系愿意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一般朋友,也有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善待他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利用别人的长处,弥补别人的短处;积极的沟通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六、适应性强能够与集体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同步关系。

当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迅速调整自己,寻求与社会的和谐,对社会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学会控制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缓解心理困扰、减少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优化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开发自己的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中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十项标准:①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②能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③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持久地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

④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中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称。

⑤人格逐渐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⑥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

⑦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⑧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逆反状态。

⑨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居及定向能力强,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而又可即的。

⑩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能够高效率地学习,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①中学生应当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

②中学生是有朋友的。

他们乐于和别人交往,并且能和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持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友爱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嫉妒、怀疑、畏惧等。

③中学生对于他自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能进而高兴地接受自己。

他们能努力发展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确对待,不怨天尤人,不自寻苦恼。

④中学生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观察,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

总之,中学生是高高兴兴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是有自己友伴,并乐于和别人交往的;是能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是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并能有效地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的。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1、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段时间,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给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保持身心健康对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 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 稳定的情绪:中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

3. 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4. 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的锻炼、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不良习惯的形成。

5. 自信自立:中学生应该具备自信和自立的能力,逐渐建立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6. 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中学生应该立足于学习和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7. 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学生应该保持心理健康状态,避免忧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保持良好的心态。

8. 积极的社会参与: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组织和领导能力。

9. 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中学生应该具备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集体荣誉和发展效劳,并与同学共同进步。

10. 科学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应该养成科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全面健康的生活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十大标准可以包括:
1. 情绪稳定:中学生能够适应各种情绪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 自信心强:中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具备自尊和自爱的感觉,有积极的自我认同。

3. 适应能力强:中学生能够适应学业、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具备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4. 社交能力良好:中学生能够与他人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地解决人际冲突,能够合作与沟通。

5. 学习能力优秀: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自主学习能力。

6.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能力,能够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7. 身心健康:中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体育运动。

8.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拥有社会责任感。

9. 有良好的家庭关系:中学生与家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够获得家庭支持和理解。

10. 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中学生能够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具备适度的自制力和
自律性。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一、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七、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害怕考试等问题;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

共有60个项目。

由应试者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

评分为5级评分,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

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1)强迫症状:包括3、10、12、22、23、48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

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2)偏执:包括11、20、24、26、47、49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3)敌对:包括19、21、25、50、52、58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4、17、18、45、51、59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5)抑郁:包括5、13、14、16、44、57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

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的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会感到非常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会产生悲哀的情绪。

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的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程度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能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的适应性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1.中学生要肯学习,肯生活。

他们能在生活、学习和研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取得成功,获得满足感。

2.中学生有朋友。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学、老师、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总是有更多的积极态度,如尊重、信任、喜悦和友谊,而不是消极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和恐惧。

3、中学生对于他自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能进而高兴地接受自己。

他们能努力发展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确对待,不怨天尤人,不自寻苦恼。

4.中学生应该能够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客观正确地观察现实环境,用实际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不企图逃避。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维护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就是找到一些理性的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

以下十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具体的要求和做法是1.坦率地谈。

找一个你信任的,可以倾诉的,头脑冷静的人倾诉,向他倾吐你的喜怒哀乐,彼此交流思想,产生共鸣。

我担心我的悲伤,我喜欢你的快乐。

我因为同情而相对地哭,因为喜悦而相对地笑,不让自己的内心积累任何负面情绪。

2.暂时逃离。

如果你陷入一种紧张的刺激,或者遇到挫折、困难、或者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罚。

这种惩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自我诅咒,愤怒,不吃饭,躺着什么都不做等。

,都没用。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暂时离开自己无聊的处境,转移注意力。

一段时间后,你会重新获得心理上的平静,或者填补心理上的创伤。

3、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逛街、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

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4、对人谦让。

中学生心理健康含义及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含义及标准

编辑ppt
16
从五个方面提升疗愈的品质
• 1.健康(Well-Being):通过肢体工作、莱克式呼吸等,掌握迅速提升身心能 量的工具。
• 2.情感(Feeling):当我们觉察到身体所有的功能,你将会大吃一惊。我们 不曾深入它,不曾费心去了解它,然而我们却奢言去爱人,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别人也是以身体的形式出现在你面前。
编辑ppt
18
标准
•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 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 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 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 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 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 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 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 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 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 宜。
编辑ppt
19
标准
•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 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 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 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 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编辑ppt
12
身心灵合一疗法
• 概况 • 身心灵合一疗法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 一、认知层面: • 二、行为层面: • 三、身体层面:
编辑ppt
13
认知层面
• 一、认知层面: • 1.更加了解现代人身心焦虑甚至身心疲惫的原因。 • 2.理解压力的形成与舒解机制,以及与情绪、能
量、身体的关系。 • 3.了解童年生活与家庭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人生信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2.逆反心理3.孤独心理4.嫉妒心理5.唯我独尊心理6.厌学心理7.早恋问题8.迷恋网络问题9.追星”问题10.考试焦虑11.情绪方面的问题12.学习无所谓心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合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心理问题自我治疗的小诀窍1.转移情绪。

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

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

比方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娱乐娱乐。

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2.憧憬未来。

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

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3.向人倾诉。

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

首先能够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

假如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

没有朋友的话,不但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

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

除此之外,我们能够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4.拓宽兴趣。

兴趣是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

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合水平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

比方,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SH)评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SH)评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SH)评价标准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1)强迫症状: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是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

(2)偏执: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相信,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3)敌对: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易激动,有想摔东西的冲动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觉得不自在等问题。

(5)抑郁: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6)焦虑: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

(7)学习压力: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8)适应不良: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的学习环境等。

(9)情绪不平衡: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态度多变,学习成绩忽高忽低的问题。

(10)心理不平衡: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感到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

题号:31、33、36、38、40、55。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

题号:11、20、24、26、47、49。

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

题号:19、21、25、50、52、58。

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

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

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

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

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

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所以而轻生。

擅长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

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2、擅长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

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

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准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擅长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3、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

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

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4、有准确的自我观点,能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有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但能现实的理解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的水平、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

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

对自己的缺乏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准确对待,安然接受。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准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mht)计分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定义中学生心理健康(mht)是指中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达到一种相对完善与较为稳定的状态,使之在心理上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业和生活的要求,表现出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计分标准1.情感稳定性(100分)情感稳定性是指中学生情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评价指标包括是否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对待挫折是否能够坦然面对等。

评分标准:情感稳定性得分范围0-100分,表现良好者得80-100分,表现一般者得50-79分,表现较差者得0-49分。

2.自我认知与控制(100分)自我认知与控制是指中学生对自身认识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

评价指标包括自我意识、自信心等。

评分标准:自我认知与控制得分范围0-100分,表现良好者得80-100分,表现一般者得50-79分,表现较差者得0-49分。

3.学习动力和积极性(100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是指中学生学习中的动力和积极性。

评价指标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

评分标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得分范围0-100分,表现良好者得80-100分,表现一般者得50-79分,表现较差者得0-49分。

4.人际关系(100分)人际关系是指中学生与家庭、同学、老师、朋友等的交往。

评价指标包括人际沟通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等。

评分标准:人际关系得分范围0-100分,表现良好者得80-100分,表现一般者得50-79分,表现较差者得0-49分。

5.应对挫折能力(100分)应对挫折能力是指中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应对能力。

评价指标包括情绪调节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分标准:应对挫折能力得分范围0-100分,表现良好者得80-100分,表现一般者得50-79分,表现较差者得0-49分。

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怎么写

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怎么写

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怎么写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并学会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心。

2. 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处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3. 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4. 情绪管理:让学生了解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方式,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衡。

5. 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6. 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7. 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8. 心理疏导: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编写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同时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避免过于专业化和抽象化的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一)什么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 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 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 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 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 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