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融科技行业巨头FIS分析报告
德勤发布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报告

德勤发布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报告回复“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下载报告原文!4月中旬,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德勤发布了《连接全球金融科技: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报告》(Connecting Global FinTech: Interim Hub Review 2017)。
本报告在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报告基础上新增了24个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对全球44个金融科技中心进行了分析。
报告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全球营商指数和全球创新指数综合得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得分,得分较低的金融科技中心说明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
德勤在报告中指出报告中的金融科技中心指数得分不能用于对各金融科技中心进行排名。
金融科技创新都发生哪里?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现象。
本报告分析了全球主要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这些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联盟(GLOBAL FINTECH HUBS FEDERATION)的成员。
虽然风险投资金额绝对不是金融科技中心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
因此,报告中专门分析各个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情况,这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全球各地区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情况。
本报告分析的金融科技中心中,20个在欧洲,12个在亚太地区,还有12个来自其他地区,并且从广泛的视角来分析全球金融科技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知名的金融科技中心并没有加入GFHF(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联盟),因此在本报告中没有进行分析(比如北京)。
此外,我们也意识到东欧,南美和非洲地区有些新兴的金融科技中心并没有在本报告中进行分析。
GFHF 中心新中心旧中心总计非洲 1 2 3亚太7 5 12中南美 1 1 2欧洲12 8 20中东 2 1 3北美 1 3 4总计242044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发现:本报告将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的金融科技中心,即德勤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中包括的20个金融科技中心;另一类是新的金融科技中心,即新加入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联盟(GFHF)的24个金融科技中心。
2017年中国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

2017年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券商:“最差时候逐渐过去”之下业绩同环比改善逻辑 (6)1.1、震荡市下券商投资框架:券商股的“贝塔”与“阿尔法” (6)1.2、高贝塔业务线:经纪、自营、资本中介(两融、质押) (9)1.3、低贝塔业务线:投行、资管 (12)1.4、行业盈利预测 (16)1.5、拥抱2017年券商股的“阿尔法”与“贝塔” (17)2、保险:利差收窄预期改善,基本面向好驱动板块行情 (21)2.1、保险股投资框架:抓住中国寿险业的矛盾“利差” (21)2.2、负债端:保费保持高增速,负债端成本下行 (23)2.3、投资端:投资收益率企稳,久期拉长 (24)2.4、限制万能险销售与激进股票投资:保险政策梳理 (26)五、投资展望与估值 (28)3、多元金融:关注信托、不良资产管理AMC行业 (29)3.1、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29)3.2、不良资产管理AMC行业:孕育AMC大机会 (35)3.3、重点相关企业分析 (46)图表目录图表1:券商ROE分解 (6)图表2:券商股投资逻辑演绎 (8)图表3:券商股呈现明显的高贝塔属性 (8)图表4:券商各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情况 (9)图表5:经纪业务核心数据 (9)图表6:日均交易额和佣金率,亿元,% (10)图表7:券商出资救市资金收益率情况测算,亿元 (10)图表8:两融余额、股票质押式回购待购回交易金额,亿元 (11)图表9:两融余额、股票质押式回购待购回交易金额变化情况,亿元 (11)图表10:IPO募资资金、首发家数和首发市盈率统计 (12)图表11:股权、债权承销额,亿元 (12)图表12:投行各融资业务线承销额,亿元 (13)图表13:上市券商投行承销统计,亿元 (13)图表14:主动、定向资管规模持续提升,亿元 (14)图表15:主动管理规模占比不断攀升,% (15)图表16:上市券商主动、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亿元 (15)图表17:行业盈利预测核心假设 (16)图表18:行业2017年盈利预测以及同比变化情况 (17)图表19:上市券商估值表. (17)图表20:券商行业估值情况 (18)图表21:券商股增发解禁情况梳理 (19)图表22:锦龙股份可交换债券发行情况 (19)图表23:上市券商2016年三季度末杠杆率情况 (19)图表24:拟IPO券商情况梳理 (20)图表25:保险公司损益表解构 (21)图表26:保险公司三差与利润的关系. (22)图表27:保险公司价值评估方式 (22)图表28:2016年1-11月保费增速情况,亿元 (23)图表29:人身险各险种2016年月度保费增速逐渐降低 (23)图表30:上市保险公公司上半年NBV及增速,亿元,% (24)图表31:国债到期收益率,% (24)图表32:保险行业大类资产配置情况 (25)图表33:上市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情况,% (25)图表34:2017年新增资产、存量资产投资收益率测算 (26)图表35:保险政策规章文件梳理(全部政策间附录) (27)图表36:《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28)图表37:上市保险公司估值表 (28)图表38:上市保险公司PEV估值 (29)图表39:信托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与增速情况 (29)图表40:信托行业信托报酬率趋势 (30)图表41:信托资产按目的划分(融资类、投资类、事务管理类)占比情况 (30)图表42:信托资产按资金来源划分(单一、集合、管理财产类)占比情况 (30)图表43:信托行业固有资产规模与增速情况 (31)图表44:信托行业固有(即自营)业务收入与增速情况 (31)图表45:信托行业固有业务收入构成 (32)图表46:信托行业与商业银行不良率对比 (32)图表47:基金子公司最新政策要点梳理 (33)图表48:银行理财最新政策要点梳理 (34)图表49:地产融资相关政策梳理 (35)图表5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次级、可疑、损失(亿元) (36)图表51: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及规模(亿元) (36)图表52: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转出额(亿元) (37)图表53:可收购不良资产包来源分析(%) (38)图表54:不良资产行业市场空间预测(亿元) (38)图表55: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市场运行简图 (40)图表56:“4+2+N”竞争格局 (41)图表57:收购处置模式业务流程一览 (41)图表58:收购重组模式业务流程一览 (42)图表59:债转股模式业务流程一览 (42)图表60:AMC核心竞争力分析 (43)图表61:两轮债转股对比 (44)图表62:信达、华融新增与处置不良资产额对比(亿元) (44)图表63:信达、华融不良资产处置收入及收益率对比(亿元) (45)图表64:信达、华融不良资产处置收入及收益率对比(亿元) (45)图表65:新力金融类金融业务盈利预测 (47)图表66:新力金融支付业务盈利预测 (47)报告正文1、券商:“最差时候逐渐过去”之下业绩同环比改善逻辑1.1、震荡市下券商投资框架:券商股的“贝塔”与“阿尔法”在我们的券商股投资框架体系中,券商股ROE来源于ROA和整体杠杆率两部分。
2017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7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其创新性和高效性迅速崛起,成为了金融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2017 年,这一行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一、行业发展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线上业务的投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同时,众多互联网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涉足金融领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格局。
二、行业发展现状1、第三方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市场在 2017 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支付机构也在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支付场景日益丰富,从线上购物、线下消费到公共事业缴费等,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网络借贷网络借贷平台在 2017 年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
监管政策的加强使得不合规平台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平台的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3、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在 2017 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包括意外险、健康险、财产险等。
消费者对于便捷、个性化的保险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4、众筹众筹行业在 2017 年发展相对平稳。
股权众筹和产品众筹是主要的众筹模式,但受到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行业规模增长有限。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1、监管政策趋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投资者权益,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这对行业内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
2、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成为了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3、信用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广泛,信用评估难度较大,信用风险始终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何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信用风险,是行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本报告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入手,将金融科技分成系统、支付、信贷、金融和生活五个部分,分别核算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
通过不同企业案例和未来布局的梳理,为您详细解读中国金融科技未来可能产生的竞争格局!金融科技的意外爆发“终于有一天,行业回想起那曾经被遗忘的力量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造就了用户为王的商业逻辑。
在这个逻辑中,最常见的企业战略就是将已掌握的资源,迅速转化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之前,互联网的用户红利尚存,因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意识到互联网很重要的传统金融机构,都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体验上投入重金。
但是进入2016年,互联网行业整体的人口红利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增速降到10%以下。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各巨头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用户之间的迁移成本巨大,用户规模这个层面,所带来边际效应降低。
展开剩余91%这样,就使得行业开始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在舆论和全球整体产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下,科技的重要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得到了凸显和放大。
并且,在中国政策导向的客观推动下,金融科技在中国,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金融科技发端于金融IT系统,未来将构建“无金融”社会实际上,金融科技虽然是个新词,但却是个相对古老的行业。
早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金融行业就已经引入了金融科技的概念,只不过那时金融科技仅作为传统金融机构IT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不受重视的基础设施。
而随着支付和P2P的出现,金融科技从后台系统渗透到了金融的核心业务。
并且,随着其它技术手段的丰富,科技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将使得金融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最终实现无金融社会。
“作为衍生价值出现的金融科技,尚需依附实际业务与国外不同,中国金融科技的起始点并不是金融科技行业本身。
金融科技这个词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存在的,这种以战养兵的发展模式导致目前科技还需要依附实际的金融业务,很难独立存在。
2017年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 (5)1、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 (5)2、互联网与金融的“合与离” (5)3、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 (7)二、Fintech:全球化浪潮 (10)1、Fintech交易规模 (11)2、Fintech领域投资金额 (12)3、中国Fintech发展世界领先 (13)三、Fintech主要技术路径 (14)1、大数据 (14)2、人工智能 (17)3、区块链 (19)四、证券行业与Fintech (21)1、大数据的应用 (22)(1)规模大 (22)(2)多维度 (22)(3)活跃度 (23)2、人工智能的应用 (25)五、相关企业 (27)1、广发证券 (27)(1)公司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业内领先,积累了较好的用户基础 (27)(2)推出业内首个机器人投资顾问系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 (27)2、华泰证券 (28)(1)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龙头 (28)(2)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业内第一,财富管理转型稳步推进 (28)(3)收购美国Fintech公司AssetMark,对接海外市场 (29)互联网和金融经历了合与离的发展。
按照一般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这种“合”为行业提供了原始发展动力。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被纳入严格的金融监管后,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规模、风险控制、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优势重新开始显现;互联网则回归其工具化属性,金融与互联网的分工重新明确,“离”的趋势更加明显。
互联网企业用科技的力量提高金融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热度褪去,其概念也逐渐向更接近其本质的金融科技(Fintech)演化。
Fintech是在互联网科技大发展推动下的一次全球化浪潮,业务涉及借贷、财富管理、保险、支付、货币外汇和零售银行等多个领域。
目前全球Fintech交易规模和投资额都保持了高增长,横向比较来看中国Fintech发展世界领先。
2017年金融科技(Fintech)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金融科技(Fintech)产业链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什么是Fintech? (7)一、让金融不再“高大上” (7)二、Fintech 领域现象级事件频发 (7)第二节Fintech,资本的宠儿 (8)一、2015 年全球及中国Fintech 融资情况 (8)二、商业及金融巨头着力布局Fintech (9)2.1. 蚂蚁金服 (10)2.2. 京东金融 (11)2.3. 万达金融 (13)2.4. 陆金所 (16)三、Fintech 产业趋势研判 (18)第三节万亿市场可期世界级巨头有望诞生于中国 (20)一、大趋势,金融服务对象由“头部”向“长尾”转变 (20)二、长尾信贷及财富管理万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22)三、Fintech 世界级巨头或将诞生于中国 (26)第四节Fintech 的技术支撑 (27)一、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范例 (28)二、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范例 (32)三、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范例 (36)第五节Fintech 对金融业态的深刻变革 (41)一、支付业务:入口化及盈利转移 (42)二、信贷业务:脱媒、大数据征信、长尾客户 (45)三、股权投资:去中心化及面向长尾客户 (49)四、保险业务:C2B 及碎片化 (53)五、征信业务:大数据分析 (57)第六节重点公司分析 (60)一、同花顺:厚积薄发人工智能利剑出鞘 (60)二、恒生电子:科技为本,基业长青 (61)三、银之杰:卡位牌照资源,发力大数据个人征信 (61)四、赢时胜:巨额定增打造Fintech 领先服务商 (62)五、海立美达:收购联动优势,掘金金融大数据 (63)六、奥马电器:钱包金服入主,打造Fintech 闭环生态 (63)七、广博股份:卡位跨境电商场景,转型互联网跨境服务商 (64)八、高伟达:“产品+服务”双剑合璧,打造Fintech 旗舰 (65)九、中科金财:打造资产证券化平台级生态 (66)十、长亮科技:卡位中小银行,科技助力金融创新升级 (66)图表目录图表1:2011-2015 全球Fintech 投资情况 (8)图表2:2011-2015 中国FintechVC 投资额及交易量 (9)图表3:蚂蚁金服,再次演绎“从贸易到金融” (10)图表4:京东金融业务布局 (11)图表5:C 端/B 端信贷GMV占比总GMV (12)图表6:C 端/B 端信贷余额 (13)图表7:万达金融五大业务板块 (13)图表8:飞凡卡(快钱钱包)示意图 (14)图表9:快钱智能PO S商业逻辑 (15)图表10:陆金所: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16)图表11:陆金所Lufax稳盈示意图 (16)图表12:陆金所Lfex 示意图 (17)图表13:投融资案例数行业分布 (18)图表14:投融资轮次分布 (18)图表15:投融资规模分布 (19)图表16:各体量公司的产业竞合 (20)图表17: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服务长尾客户 (20)图表18:2014年主要经济体消费占GDP 比重情况 (23)图表19:2020年居民消费的整体规模将达46万亿 (23)图表20: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4)图表21: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测算 (24)图表22:利率市场化进程伴随我国货币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25)图表23:各互联网公司在Fintech 领域的布局 (27)图表24:金融创新的主要目标 (28)图表25:区块链技术逻辑 (29)图表26:传统的B2B 跨境支付流程 (31)图表27:传统支付方案与区块链支付方案的对比 (32)图表28:大数据的特征 (33)图表29:信用风险评估 (34)图表30:Capital One 的历年坏账率变化趋势 (35)图表31:Capital One 经营模式 (36)图表32:金融大脑 (37)图表33: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38)图表34:Wealthfront 操作界面 (39)图表35:Wealthfront 的业务流程 (40)图表36:六大业务板块被互联网重构 (41)图表37:支付产业环节示意图 (42)图表38:Square 盒子支付 (43)图表39:Square 的盈利模式 (44)图表40:信贷业务的重构模式 (45)图表41:Kabbage 工作界面 (46)图表42:Kabbage 借贷审批流程图 (47)图表43:Kabbage 评估流程 (47)图表44:传统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 (50)图表45:OurCrowd 工作界面 (50)图表46:OurCrowd 运作方式 (51)图表47:保险业务重构模式 (53)图表48:众安保险股东构成 (54)图表49:大数据重构征信行业 (57)图表50:Wecash 闪银界面 (58)图表51:闪银奇异征信评估流程 (59)表格目录表格1:蚂蚁金服主要业务布局情况 (10)表格2:国家关于普惠金融的政策 (21)表格3:长尾信贷利差空间及财富管理利润空间 (26)表格4: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部分应用场景 (30)表格5:各金融巨头对区块链所持观点 (30)表格6:全球Fintech50 强—支付业务 (44)表格7:全球Fintech50 强—支付业务 (48)表格8:全球Fintech50 强—股权投资 (52)表格9:众安保险部分发行产品 (55)表格10:全球Fintech50 强—保险 (56)表格11:全球Fintech50 强—征信业务 (60)第一节什么是Fintech?一、让金融不再“高大上”Fintech(金融科技),是finance+technology 的缩写。
FIS金融科技公司研究报告

FIS金融科技公司研究报告正文目录一、FIS——北美金融科技航母 (4)1.1、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成就产业“巨无霸” (4)1.2、年入近百亿美元,金融危机后股价已翻10倍 (6)1.3、北美业务发展稳定,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8)1.4、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深耕金融行业方显“专注”价值 (11)二、聚焦两起最大并购:Capco和Sungard (12)2.1、收购Capco,借“咨询业务”加深对金融行业的理解 (13)2.2、收购SunGard,如虎添翼,进军资本IT领域 (13)三、从FIS得到的两点启示 (16)3.1、看Fintech需看长逻辑:中美金融市场成熟度存明显差距,国内短期监管承压,长远前景广阔 (16)3.2、以史为镜:分久必合,主抓龙头 (18)投资建议 (20)图表目录图1:FIS公司重大并购事件 (4)图2:FIS公司产业链拓展 (5)图3:FIS产品细分 (5)图4:FIS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 (7)图5: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回升(百万美元) (8)图6: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回升(百万美元) (8)图7:FIS公司股票价格(单位:美元) (8)图8:FIS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百万美元) (9)图9:IFS业务 (9)图10:2017年1季度IFS业务收入分布情况 (10)图11:GFS业务 (10)图12:2017年1季度GFS业务收入分布情况 (11)图13:美国金融科技企业业务分布情况 (12)图14:FIS公司收购Capco、SunGard公司 (13)图15:Capco公司主营业务 (13)图16:SunGard公司重要并购事件 (14)图17:SunGard公司业务细分 (14)图18:SunGard美国财富500强排名及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15)图19:中美相关金融IT公司2016年营收对比(亿元) (16)图20: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17)图21:2017年7月中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比较(万亿美元) (18)图22:通过并购整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19)图23:我国金融科技领域代表公司估值情况 (19)图24:计算机行业历史PEBand (21)图25:计算机行业历史PBBand (21)表1:FIS并购公司基本情况 (6)表2:FIS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及排名 (11)表3:KBW纳斯达克金融科技指数中的信息咨询类企业 (12)表4:SunGard中国区的业务积累 (15)表5:估值对比表 (20)一、FIS——北美金融科技航母富达国民信息服务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简称:FIS商。
2017年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金融科技:定义及技术 (7)二、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改造 (8)1、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8)(1)金融科技变革开辟触达客户的新路径 (9)(2)金融科技实现金融服务的新体验 (9)(3)金融科技革新传统业务的服务模式 (10)(4)金融科技驱动银行实现渠道融合 (10)(5)金融科技推动风险控制的新探索 (11)2、银行的转型尝试:平台与产品 (12)(1)电子渠道 (13)(2)电商平台 (15)(3)直销银行 (15)(4)其他平台 (17)3、案例分析 (18)(1)招商银行:先行优势显著 (18)①推出首家“微信银行” (19)②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 (19)③大数据应用助力零售发展 (20)④积极打造金融云 (20)⑤国内首次在银行中运用区块链技术 (21)⑥智能投顾引领银行财富管理新潮 (22)(2)工商银行:完善的品牌发展战略 (22)①发展战略主题:三平台一中心 (22)②注重发挥大数据应用优势 (23)③重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和涉农等薄弱领域 (24)④注重提升客户体验 (25)⑤打造线上与线下互联融通、互为支撑的服务模式 (25)三、监管态度:风险控制下的支持 (25)四、国际经验与前景展望 (28)1、国际经验 (28)2、银行转型出路 (31)(1)充分利用已有客群优势 (32)(2)重视移动端的投入与建设 (32)(3)部署更为敏捷的云技术解决方案 (32)(4)细分客户群,差异化竞争 (33)(5)投资、孵化、收购金融科技企业 (33)(6)高层领导的重要性 (33)(7)组建敏捷化、专业化、项目化团队 (34)(8)提高线上化的风险管理能力 (34)(9)数据开放 (34)(10)形成行业合力,共同探索和摸索行业的发展路径 (35)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等一系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启了金融科技——Fintech 时代的来临,为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银行数据治理、系统架构、风险管控、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领域均提出新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金融科技行业巨头FIS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FIS:北美金融科技航母 (4)
1、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成就产业“巨无霸” (4)
2、年入近百亿美元,金融危机后股价已翻10倍 (7)
3、北美业务发展稳定,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10)
4、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深耕金融行业方显“专注”价值 (13)
二、聚焦两起最大并购:Capco和Sungard (15)
1、收购Capco,借“咨询业务”加深对金融行业的理解 (16)
2、收购SunGard,如虎添翼,进军资本IT领域 (17)
三、从FIS得到的两点启示 (20)
1、看Fintech需看长逻辑:中美金融市场成熟度存明显差距,国内短期监管
承压,长远前景广阔 (21)
(1)中美金融市场成熟度存明显差距 (21)
(2)中美金融科技对比 (21)
2、以史为镜:分久必合,主抓龙头 (24)
(1)以史为镜,FIS的成长史映射出了“抓龙头”的重要性 (24)
(2)诸多C端Fintech代表公司估值享受溢价 (25)
(3)B端Fintech龙头公司前景同样广阔,也应享受估值溢价 (26)
四、总结 (26)
北美金融科技航母,年入近百亿美元,金融危机后股价已翻10倍:作为北美金融科技的“巨无霸”,FIS业务覆盖了银行、证券、基金、交易所等金融领域的各主要分支,深耕金融行业的“专注”让FIS 在《美国银行家》评选的FinTech100榜单中常年位居前三甲,并年入近百亿美金。
公司股价在2008年金融危机达到历史低点后开始持续上涨,截至目前已上涨近10倍,总市值逾310亿美元。
时势造英雄,我们看好这个属于Fintech的时代,也看好我国Fintech行业将后来居上。
成长史俨如行业缩影,91亿并入巨头Sungard:FIS于2015年以91亿美元的交易对价收购了专注于证券、交易所等行业的资本IT服务巨头Sungard(FinTech100排名第8),而在此之前,FIS已陆续收购逾10家公司。
因此,看FIS的成长史就俨如在看美国Fintech行业的缩影。
跳出一时的纷纷扰扰,若以更宏观的角度,从FIS身上可以看到Fintech 产业巨大的长线价值,也能看到龙头的“主线效应”。
从FIS得到的两点启示:1)看Fintech需看长逻辑。
对比中美,从FIS年入近百亿美金及10年10倍的增速可以看出,对于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成熟度领先于我国的市场,金融信息化的需求和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而反观我国金融市场,离天花板尚远,成长可期,金融监管的短期承压不会改变行业的长远前景,而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的作用将必不可少;2)以史为镜:分久必合,主抓龙头。
从FIS及Sungard 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美国金融科技企业通过过去10年不断的并购整合,市场格局逐渐明朗,集中度不断向龙头靠拢。
FIS作为龙头企业充分受益,确定性和稀缺性凸显。
这对于我国金融科技市场未来的发
展同样适用,龙头的确定性溢价将逐步显现。
一、FIS:北美金融科技航母
富达国民信息服务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简称:FI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专业的战略咨询服务和外包服务的供应商。
公司的前身Systematics公司于1968年成立,后被ALLTEL Information Services收购。
200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FIS,目前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在全球拥有55000多名员工,拥有领导地位的支付处理解决方案和集成银行解决方案,为全球130多个国家,20000多个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2015年8月完成了最大的一笔并购——收购SunGard公司后,FIS公司的业务进一步向证券、基金及交易所IT软件领域拓展。
1、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成就产业“巨无霸”
收购行业细分领域公司,产业链广覆盖:FIS拥有十分丰富的产品线,从2003年起,公司通过不断收购行业细分领域的公司,不断完善并延长产业链,巩固了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龙头地位。
目前公司的产品覆盖了银行、支付、证券、基金、交易所等金融领域各主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