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76140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e.png)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纯洁、灵动和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下面将从水的意义、水的象征、水的应用和水的保护四个方面,探讨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水被视为阴性的代表,与阳性的火形成了天地间的两个重要元素。
水被认为是柔软、温和的,象征着包容、温情和柔韧的力量。
同时,水也被视为润物无声的象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无为而治”、“静水流深”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水还被视为财富和繁荣的象征,因为水能够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
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依赖水进行农业生产,水稻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水亦是养育着数百万农民的母亲。
此外,水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饮食、工艺等方面。
中医理论中,水被认为是五行中的一种,与肾脏和冬季相对应,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如清汤、煮菜等都需要水的参与。
此外,水还被用于制作茶、酒等传统饮品。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水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瓷器、丝绸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因此,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课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包括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加强水环境保护等。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使用节水设备和改善生活习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象征着纯洁、灵动和富有生命力,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只有保护好水资源,才能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丰富的水文化,让水继续为我们带来生命和繁荣。
中国古诗中“水”意象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诗中“水”意象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6f9b3ff4693daef5ef73d5a.png)
浅析中国古诗中“水”意象的文化内涵【摘要】:水作为中国传统诗歌意象,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其进行尝试性解读,发掘其隐喻、暗示、多义的特质,品味诗人的诸多情思。
【关键词】:古诗水意象文化内涵缠绵之恋离情之苦失意之怨家国之悲哲理之思审美内涵水,无色无味无臭,无形无相无声。
至刚至柔之物,可触可感,可品可鉴。
叮叮咚咚的泉水,清冽甜润;曲流而去的溪水,绕村萦带;汤汤急流的河水,拥卷而来;呼啸而过的江水,汹涌澎湃。
水的形态变化万千,正适宜摹拟人复杂多变的感情状态,因此水能给予我们最大的美感。
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水”在我国古代诗人笔下,竟句句表露情意,字字蕴含情愫。
诗人临水,有意有情。
水,蕴藏着他们的友情、爱情与理想,也蕴藏着他们的失意、哀怨和怅惘……水让他们回望扁舟、桥头与渡口,让他们回到那美丽而又忧伤的遥远岁月。
就中国的诗而言,可以说诗有多远,水就有多远。
水一旦进入诗人的视野,便再也不能同诗人分离,咏水从此成为中国诗歌的主题之一。
水作为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更富于隐喻、暗示、多义的特质,因此在理解上就有了既单一又复杂的特点。
古典意象在传达某种文化意义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固定性。
传统的意象系统对文本的支援既是语言形式上的,又是文化意义上的。
传统水意象的解读也不能脱此窠臼,在水意象中往往蕴含了诗人诸多情思,现试从以下诸方面浅析“水”意象的文化内涵:一、抒缠绵之恋一般常态下,水性阴柔,因此水常被看作爱情的象征。
诗人临水,写水也写爱情。
诗人欣赏水,同时也欣赏水边的女人。
从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到苏曼殊的““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月镜”,其流风遗韵一脉相承。
诗人或是爱人及水:“洞庭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或是爱水及人“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于是人世间如鱼得水的爱情与水之间常常不免一线相牵,抒写爱情的诗篇更是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水成了柔情蜜意缠绵悠长的爱情的象征,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地久天长,水之曲折,有如爱情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汹涌,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雨水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雨水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013cde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0.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雨水意象雨水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体现了人们对于雨水的独特理解和寄托了丰富的情感。
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社会习俗等多个领域中,雨水意象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赞美。
中国的农耕文化使雨水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自然界中的神圣之物。
人们相信,雨水的滋润和滋养可以使土地肥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因此,雨水被誉为“天地间给予的宝贵礼物”。
雨水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也是多维度的。
首先,雨水被用来形容柔和而细腻的感情。
诗人常常以雨水来喻女性的温柔和细腻,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被形容为“似雨若泣”。
其次,雨水也有启迪人心、洗涤心灵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雨水经常与人们的情感、哲理相联系,它代表着洗净心灵的力量,让人们得以净化内心的尘埃。
再者,雨水还有增添意境和情调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中,雨水常常被描绘成点缀在景物中的一抹柔和色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浓厚的意境和情调。
在绘画艺术中,雨水也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中国的水墨画以寥寥数笔勾勒出雨滴的姿态,传递出雨水纷飞的氛围,让观者沉浸在这种意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雨水画作中的主角往往是小桥、流水、渔船等,它们和雨水的结合呈现出一种平和而宁静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宁静。
除了文学和绘画,中国的社会习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雨水意象。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就是以雨水为主题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庆祝着春天的到来和雨水的丰沛,人们通过表演龙舞和赏花等形式,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雨水意象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关怀。
它以柔和、洁净、滋润的形象,传达出人们对于和谐、幸福的向往。
同时,雨水意象也在艺术创作与社会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雨水意象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憧憬,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c651a0016bd97f192279e976.png)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始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需要水来维系生命,需要用水来滋润万物,获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受到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生存,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爆发时,他们无力应对,只能任其夺走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溱洧》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水边相会的诗歌,上巳节大家相聚在溱洧,增加了彼此间的接触,可以热烈的表达自己的爱意,这首诗中就描写了一个少女主动制造机会,与心仪男子互诉衷肠的故事。对于溱洧的描写不仅具有写实性,而且溱水、洧水作为大背景渲染了整个氛围,桃花春水正盛,突出了意境美,奠定了一个浪漫的感情基调。《鄘风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女性的爱情悲剧,而淇水作为这个女子爱情的见证贯穿故事的始终。最初,氓以买丝为理由结识这个女子,两人热恋时,你侬我侬,多少甜言蜜语与柔情蜜意都在这里绚如夏花,此时的淇水岸边是两人相爱的记 ;女子与氓约好秋天来迎娶,亲事定下后,女子渴盼着早日嫁给氓。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女子已经为这个家操持多年,本想着与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是氓却已经有了贰心,想起娶亲之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为了嫁给氓,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不顾蜚短流长,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的嫁妆,甘愿冒险渡过淇水,此时,这个女子渡河要打破她与氓之间的种种阻碍,表明她已专心于氓和生死相依的决心,这个女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也付出了所有,淇水见证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后来,她发现虽然自己这样的死心塌地,氓还是不顾夫妻贫贱时的种种恩情,毫不犹豫的将她抛弃,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饱含着她深深的无奈,只好自己反省,慨叹遇人不淑,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反兴的手法,暗喻淇水、沼泽尚有边沿,而氓对感情的放纵连个节制都没有,用淇水还有边岸反比氓对于婚姻的恣肆妄为,毫无忠贞可言。人情似纸,世事无常,唯有无言的淇水见证着女子的沧桑一世。
先秦文学中水的观赏意象
![先秦文学中水的观赏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92357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9.png)
先秦文学中水的观赏意象
在秦代文学作品中,水已经是一种多元的观赏意象,表现出代入感十分强烈的诗意。
在《司马迁》的有关记录中,秦代的水河流过了大地,给心灵带来了深沉的宁静和纯洁。
此外,秦国也有大量的湖泊和池塘,带来自然的清新之美和灵动的韵律感,人们往往站定、投入其中,仿若了彻底放松心情和长时间的憩息。
古代文学中,水被写作一种具有柔和之美的意象。
比如《离骚》中写到:“流水下柳如纱,青山远隐处有清天。
”这里描绘出水的柔和之图景,使人想起溪流洒落的柔情,宛如丝纱般的秀美。
此外,著名的《山海经》中记述了湖水清澈,可以见底,山峦之间,景致丰腴,让人流连忘返。
秦代文学作品中,水也有多种意象性的抒发。
比如,《吕氏春秋》中有一句“深渊之水,涨漫于万波”,这里把水比作一片汹涌的洪流,形容的是水的澎湃壮美。
而《楚辞·九歌·清丘》里面提到的“浊流恶,明水神”形容的是水的博大。
总之,在秦代文学中,水被抽象地描绘成一种具有多重意义的观赏意象,它既可以带来宁静、清新之美,也可以抒发柔情、形容壮美。
人们在水景中追求各种心情变化,体会到恬淡宁静、景色无穷、芳草萋萋,自然是人们心中激越的灵感源泉。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c71a57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2.png)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通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柔情与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柔和、包容的象征。
诗人常用水来比喻女性的温柔和包容,例如“似水柔情”、“如水般的温情”。
同时,水也能包容万物,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
2.生命与活力: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
在诗
文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活力和生长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养万物”。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逝去的时光也被比喻为流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愁绪与离别:由于水的柔和特质和流淌不息的特性,它也常常被
用来表达愁绪和离别的情感。
诗人常用“水”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如“流水送君去”、“江水映离愁”。
同时,水的流动也寓意着情感的流淌和思绪的无尽。
4.智慧与灵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智慧和灵性的象征。
水能够洗涤尘埃,使事物变得清明,因此水也常被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的开启。
如“心如止水”、“清泉石上流”。
5.历史与文化:水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诗文
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经常被用来比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长河。
总之,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能够表达柔情、包容、生命、活力、愁绪、离别、智慧、灵性等多重意义。
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
![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062fc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6.png)
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
下面一起来看看!由于水具有多方面的丰富自然属性,自然而然让人由水联想到人、事、物、情的变化沉浮。
人们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经过不断的沉淀,水的内涵愈发丰富,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水文化。
一、以水言志孙绰在《三日兰亭诗序》就说道:“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清水比喻有德行的人,象征着真善美,浊水则用来比喻没有道德的人,象征着假恶丑。
《邶风·谷风>便是用水的清浊来喻。
女子在被男方无情抛弃并被撵出家门这样说:“泾以渭浊,浞浞其止。
”泾水本来纯洁透明,却因渭水变得浑浊,表现了女子的坚定立场和不幸的遭遇,因而与男子分开自己也将重新变回纯洁的状态。
“凡水流则易浊,止则常清”(《毛诗传笺通释》四卷,马瑞辰),马瑞辰在解释中提到水静则清的道理,虽然遭遇被抛弃的命运,但是这个结果对她来说也算是小小的慰藉。
在这里,浊水便象征着恶,清水便象征着善。
以水的清浊来表明弃妇的志向。
二、借水感怀1.思念受阻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流对人们形成巨大的阻隔,经常要涉水而过,因此产生了涉水意象。
《诗经》中的这些涉水意象经常用在送别和分离之中,用来抒发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念和受阻时的痛苦之情。
如“洪水在右,泉源在左”和“淇水港港,桧揖松舟”(《卫风·竹竿>),看到竹竿想到仅有“一水之隔”身处异国他乡的父母兄弟、心中恋人,不免感怀忧伤,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念。
贺贻孙在《诗经触义》中解释:“凭空设想,忽而至卫,忽而垂钓,忽见泉源,忽对淇水,忽而巧笑与波光相媚,忽而佩声与舟揖相闻,思力所结,恍若梦寐”水的流动是由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是水流阻隔了女子的归路。
女子睹物思乡,见到长长的竹竿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对家乡的思念犹如河水般绵延不绝,情绪随水流到故乡和回忆,再次回到现实后不免感到忧伤难耐。
关于水的吉祥话
![关于水的吉祥话](https://img.taocdn.com/s3/m/380066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7.png)
关于水的吉祥话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它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一种能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更是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水的吉祥话。
水,是生命的摇篮。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时用水泥合成石,制造了人类的身体。
可以说,水和人类的关系紧密无间。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希望和吉祥的象征。
水的吉祥话,传承了人们对水的崇敬和祈愿。
例如,“金榜题名”是古时科举考试中最高的称号,而其中有一句谚语是“金榜题名时,得一擦白水”。
这里的白水指的是清澈的河水。
人们认为,通过洗涤身体和心灵,能够得到清流水的净化和滋润,从而带来好运和成功。
另一个常见的水的吉祥话是“招财进宝”。
这个词语很形象地描述了财富来源的丰盈和水流的不断。
水从山泉涌出,奔流而下,代表了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人们。
因此,人们希望通过这句话能够吸引财富和好运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的神秘力量被广泛运用于风水学。
风水学认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他们的运势和福祉。
而水被认为是最具能量的元素之一,能够改变周围的能量场,影响人们的运气。
因此,人们常常通过调整居住环境中的水的布置和流动,来改变自己的运势。
除了风水学,水还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水边放河灯,每个河灯都承载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
灯笼上升到天空中时,象征着祝愿已经传达给了天上的神灵。
水成为了连接人与神的桥梁,传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祈祷。
在中国文学中,水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常常使用水来描绘人物的心情和命运。
其中,林黛玉的名字中就带有“水”的字眼,并且她常常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受伤。
水不仅是一种自然元素,也代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命运。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水也经常出现在中国艺术作品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是最重要的一种画法。
画家常常以水为主题,描绘出湍急奔放的河流和宁静澄澈的湖泊。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05bc1a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0.png)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自古以来,水一直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水土丰沃的国家,更是因为水可以表达出无穷的情感和思考。
在古典诗歌中,水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诗人的生命经验、社会人生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一、水与自然之美中国自古以来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因为中国的自然美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
在中国的山川里,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人们对水的描述,更多地是对自然风景的赞誉。
比如《登鹳雀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谁见幽人独往来。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赞美了美丽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流水袅袅,更是形容了自然之美的形态。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他用笔墨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水与人生之灵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有着重要的精神内涵。
水亦如人之灵魂,可以表现出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情。
比如在《草》中,白居易说到:“何时一杯清露,替我消唏咽。
”这句话表明了白居易情感的深处。
这种壮丽的幻象最能抒发人们真实情感的内涵。
在唐诗中,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深情和激情,人们借助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怀想故国,爱慕佳人,抒发离情别绪。
三、水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诗歌和文学艺术。
在古代中国,水曾是文化影响的源泉之一。
在唐诗中,水与情感、思想紧密相连,在宋词中,江水更是成为直接主题。
在《永州扶桑阁记》中,陆游又用闲暇之余,凝听山水之美,领悟古诗词之中的文化底蕴。
诗人张欧阳修在《苏轼施文彦传》中写到:“文彦达钟爱水,是为学士舍之不得也,每日系一轮舟于涧下,令子孙勿肆玩,以示其孝顺仁义之守则。
”总之,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其形象函数之广泛和文化特定性之质朴,体现和提炼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类关怀、性情感受以及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衍化与转型,透过水的形象更能被深刻的理解。
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与水意象
![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与水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f338dec8bd63186bdebbc25.png)
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与水意象“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正如歌词所说一样,有着著名的长江与黄河,他们养育了神州大地,可以说,他们正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在我国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浸润着中华文明,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诗句,都借助于“水”这个意象,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毫不犹豫地说,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是由“水”滋养出来的,处处都充满了水的气息。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水思想《老子》的以水喻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思想,其中,道家思想在诸子百家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的代表人有老子与庄子。
道家思想讲究的是一个“道”字,他们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最高的道德追求。
而在其的著作中,常常以水喻道,也体现出道家精神。
比如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借助于水的潺潺不息,与水利万物的特点,来表现出道家所追求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再比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句子,蕴含着道家所追求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他们认为,水是柔弱的,但是水又具有着以柔克刚的特点,这就告诉世人,万物具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管子》的以水喻政水,在管子与荀子看来,是万物之源,在管子的思想中,也有很多事借助于“水”这个意象,来表达自身的政治理想。
比如说,他将水比作是君子的德行,认为水的身上蕴含着很多的人生道理。
比如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联盟句,将水从小流汇聚成大江、大海,来启示人们,要善于积累,脚踏实地的学习,从而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才能,这体现着量变与质变的重要思想。
在荀子看来,将“水”比作是民众,那句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展现出一种先进的治国理念,从现代来看,就是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并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ed830b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6.png)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表达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构思,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追求。
在古代文人笔下,山水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载体。
通过走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山水被赋予了超越现实的意义,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和追求。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抒发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中国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观,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山水意象在古代文学中还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
古代文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之声。
例如,宋代文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抚今追昔,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通过对赤壁山水的回忆,抒发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性腐败的不满之情。
这种山水意象的运用,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又表达了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山水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义,成为了人们心灵的避风港和憧憬之地。
例如,唐代文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通过描绘宁静的山居景色,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更体现了他们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审美价值。
山水意象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追求。
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之声;通过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示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e573b170c22590103029d29.png)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水意像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出现频率极高,而且有丰富蕴涵的意象。
水的意象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意象组合中呈现出极其多样的形态,各具异彩,各有情韵。
标签:传统文化水意象一、“牛女汉河”与水之神话意象当水携带着原始文化意义而进人艺术作品的时候。
它完全摆脱了自然物的单一性,发挥着它情感上的特有的潜能。
即如荣格所云:“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
他吸引、压倒并且同时提升了他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
在兩汉时代,随着原始云雾的消退,水作为神话意象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才充分地表现出来。
最为典型的是产生于两汉时期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佚文《四民月令》。
一对情人,被一条无情的天水残酷地隔开。
他们隔河相望,日日夜夜经受着相思的痛苦煎熬。
这既是远古性隔离生活在天国的投影,也是人间无数悲欢离合现实的神活表述。
在这里,水完全摆脱了写实的嫌疑,而成为一种艺术象征。
“天河”的彼岸是美好的,那里存放着理想。
存放着圆满,存放着幸福,也存放着生命的价值意义。
然而却无法超越,无法实现圆满的渴望,帝为不使人完全地失望,他应诺一对情人在“七七”之夕相会。
为了这一丝希望,生命甘愿接受命运之神的摆布,面对茫茫之“水”,努力生存着,期待着,到老、到死。
二、“水生神话”与水之神话意象水与女性有着微妙的联系,水与女性情愫的缔结,早在神话时代就已经开始。
早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有一段至为重要的记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郭璞注:有黄池,妇人人浴,出即怀妊矣。
若生男子,三岁辄死。
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后汉书·东夷列传》,周致中《异域志》等。
女子国,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有两点与众不同,一是国中只有女人没有男人;二是其国在水中,有神水能让这里的公民暗结珠胎。
据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各民族都实行过两性禁忌与隔离制度。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98037d22453610661ed9f42b.png)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
意象包括意和象两个基本方面, 意指人的思想情感, 象指具体的物象。
意象则是以具体的感性形态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它是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契合。
意象营构的目的在于审美者借助情感容量较大的具象词语来表达无穷的情意。
而审美者借助意象抒写主观情意时,对某一意象的选择则受到特定文化和审美者心里因素的制约。
依据这一理论, 我们可以认为水意象在沈从文作品中反复出现就不是作家兴之所至的偶然现象, 而是作家深思熟虑有意为之的必然结果。
《湘行书简》中,他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中,表示:“我看久了水, ⋯⋯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久,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生命美丽,而生命易逝,沈从文深情爱恋世界,爱恋人生,对人生怀有深刻的悲悯,无所不至的爱。
而世界的真实令他惆怅,他把笔转向了梦里水乡,动情描写翠翠、三三、夭夭一系列年轻、美丽、纯情的少女形象。
潜意识中把女性与水作了极富诗意的调配。
同时,沈从文对水的独特感悟,使他作为“乡下人深重的孤独感”找到了倾注的对象,这与水的原始意象表达孤独隔阻、忧郁悠然相接。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认为:“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
”水作为原始意象本是一种自然物象,先民们通过无数次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使人们对水达到一种普遍的体验。
这过程中,人类的精神和命运融于此间。
水不单纯为水,在水中,人类的创造性幻想,得到了自由表现。
水一旦成为了原始意象,就会无意识地体现在文学艺术中,作家运用了这种意象就好像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将他所要表达的出来。
水作为一种意象是平静,孤独,忧郁的象征,具有阴柔的美感,给人以无限空间。
沈从文正是运用这种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念,下面我们就来试析一下他运用水意象所要传达的审美理念以及所收到的审美效果。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流水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流水](https://img.taocdn.com/s3/m/aa7664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f.png)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流水
流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在古诗中经常被使用。
它带有丰富的
象征意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人生的变迁。
以下是古诗中常见的流水意象的例子:
1. 流水不息:古代诗人常常用流水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不停歇
的变化。
流水不息的形象暗示了人世间的无常和生活的无常,取得
和失去、离别与重逢等变化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里的秋水即指流水,它象征着时间的
流逝,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
2. 流水寓意生命:流水的连绵不断寓意着生命的持续。
古代诗
人常常借用流水的形象来表达生命的坚韧与永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枯荣。
”这里的原上草与流水相对应,表达了生命的短暂、易逝和
无常。
3. 流水代表人生的变迁:流水经历了从源头到终点的变迁,象征着人生的起起伏伏和变化多端。
杨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有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里的长江东逝水是流水的代表,意味着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
流水的意象在古诗中常被使用,它给读者带来了对时间、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通过描绘流水的变化和持续不断,古诗带给读者一种对人生的启示和思索,引发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
![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7825796cc22bcd126ff0c84.png)
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一、引言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本质在于依据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概念隐喻是一个跨域映射的概念系统。
举例来看,“LOVE IS A JOURNEY”是英语中爱情方面很重要的概念隐喻,这里的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JOURNEY”和“LOVE”,旅途是具体的,爱情是抽象的,相爱的过程中,有苦有甜,同时在旅途上也会有坎坷和快乐。
另外,国内知名学者束定芳提出隐喻并不只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还是人类的认知现象,刘法公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隐喻不仅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字词中,还长期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
作为生命和文化的起源,水在汉语古诗中常用来表达诗人细致、抽象的情感。
同时,隐喻又是诗歌的基本构成方式,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古诗的核心,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
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哀愁是水”,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联想。
在收集和分析了相关的资料后,国内外学者往往局限于修辞的角度来看水意象,更是鲜有外国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汉语古诗中水意象的概念隐喻,所以笔者从概念隐喻出发将汉语古诗中涉“水”意象分为五大类———情感是水、人是水、时间是水、品德是水和公共支持是水。
二、涉“水”的两种状态及分析隐喻是汉语古诗中一个充满美感和想象的研究领域,但是事实上在数据搜集后并没有发现多少相关论文,尤其在水意象研究上。
有一些学者将水的概念隐喻分为八大类:动力是水、时间是水、金钱是水、情感是水、力量是水、人类是水、思想是水以及美德是水,其中包含了水的载体,如河、湖、海。
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笔者将汉语古诗中水意象分成了两种状态:液态水和固态水。
(一)液态水常用水就是液态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常作为溶剂。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滋养了地球上的生物和文明。
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把水作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五行之一(五行:金木水火土),西方古代的四元素(土气水火)中也有水。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4198e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9.png)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篇一:水在诗词中的意象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含义和拓展:1. 水:生命之源。
水在诗词中被频繁用作象征生命和活力,比如“水流不息”、“水满则溢”、“水波荡漾”等。
2. 波浪:水的形态之一。
在诗词中,波浪常常被用作表现情感和情绪的象征,比如“波浪起伏”、“波浪翻滚”、“波浪滔天”等。
3. 湖泊、海洋:水的另一个常见形态。
在诗词中,湖泊、海洋常常被用作表现大自然、历史、文化等的象征,比如“洞庭湖”、“沧海之深”、“长江之源”等。
4. 水流:水的流动状态。
在诗词中,水流经常被用作表现时间、流逝的象征,比如“流水行舟”、“时光荏苒”、“水流不断”等。
5. 水泽:水与泽的并称。
在诗词中,水泽常常被用作表现神秘、浪漫、色情等的象征,比如“水泽鱼龙”、“水泽之地”、“水泽之貌”等。
6. 水声:水的声音。
在诗词中,水声常常被用作表现寂寞、孤独、悲伤等的象征,比如“夜深人静”、“水声潺潺”、“水声震耳”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意象,水在诗词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方式和含义,例如:1. 水能载舟,舟能覆水。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因果关系,比如“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水至清则无鱼”等。
2. 水能滋润万物。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表现仁爱、慈善、抚慰等的情感,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
3. 水能灭火。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表现灭火、防火等的意义,比如“防火防盗防如水”、“灭火消灾消如水”等。
水在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含义,是表达情感、表现文化、表现自然等方面的重要象征。
篇二:水在诗词中的意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因为水在诗词中经常出现在各种形态和意义中。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拓展:1. 水的象征意义:水是一种自然元素,它在诗词中经常被用作象征。
水可以代表生命、情感、清洁、清凉、流动等意义。
例如,“黄河之水,其大无穷,奔流到海,不复回。
”(《登高》)这表达了黄河水的巨大、奔腾和无法回头的意义。
五行之水水的象征意义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五行之水水的象征意义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b86c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8.png)
五行之水水的象征意义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应用水是五行之一,其象征意义丰富多样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水的象征意义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水作为自然界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水象征着生命和活力。
人体的大部分是由水构成,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因此,水被视为生命的源泉,象征着生命力的勃勃发展。
其次,水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代表着温和、柔韧的精神品质。
正如中国古代文人常用“滴水穿石”来形容水的力量,这种温和而持久的力量也寄托了人们对真理、道德和智慧的追求。
再次,水的潮汐变化、奔腾不息的流动,象征着变化和循环。
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水正是生命变化的最佳象征。
此外,水还具有清洁和净化的属性,象征着纯洁和无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水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水文化历史,人们对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崇拜。
比如,大江大河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江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其次,水被广泛应用于中华传统建筑和园林设计中。
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水池、喷泉和水景等设计元素,通过水的流动和反射,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环境氛围。
同时,水还被运用于室内陈设和装饰,如瓷器、画作和绘画中,以展现水的柔美和灵动之美。
此外,水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中医药理论中的“水火相生”和“水火相克”等原理,揭示了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总之,水作为五行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水象征着生命和活力,代表着柔和、循环和纯洁。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园林、艺术和中医药等领域。
水的象征意义和应用凸显了中国人民对生命、自然和和谐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意象分析与文化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意象分析与文化继承](https://img.taocdn.com/s3/m/b000299e6529647d27285225.png)
在儒 道 思 想 中,“ 水 ”意象 作 为一 种 拥有 高 尚品格 的 自然 之物 ,来 形 容 人 生 态度 , 做 人 的准 则 。儒 道 思 想 中
众 人之 所 恶 ,故几 于道 。居 善地 ,心善 渊 ,与善 仁 ,言善 许多为文 学作 品中都使用 “ 水 ”的这 一意象来抒 发感情 。
信 ,政 善 治 ,事 善 能,动 善 时 。夫 唯不 争 ,故 无 尤。 ” ( 老 子 ,2 0 0 2  ̄ 1 8 )本 句 的 大 意 为:“ 最 完 善 的 德 行就 好 像 水 。
中 国传 统文 化 博大精 深 ,是 中 国古代人 民的结 晶 ,人 上善 若水 也 因此得 到传 承 ,一直 沿用 至今 ,人们 常将这 四 们 总结 生 活 , 自然 ,社会 中的点滴 ,慢 慢地 形成 了一 种特 个字 作为 自己的座 右铭 ,时 时刻 刻提 醒 自己, 以水的 品格
有 的 民族价 值 观 ,人生 观 ,本 民族 的 文化也 随 之形 成 。因 来激 励 自己。庄子 ,作 为道 家思想 的继 承 发扬者 , 曾把 水 此 ,文化 是 有 生命 的, 是 由人类 创 造 发 展 的。“ 文 化 就是 比作 君子 ,“ 且君子 之交淡若 水 ,小人 之交甘 若醴 ;君 子淡 “ 自然 的人化 ” , 自然 的 文化 ,是 自然 向属人 的转化 。 ” ( 金 以亲 ,小 人甘 以绝。 ” ( 《 庄子 ・ 山木 》。 1 9 8 8 : 2 9 7 ) 。这 里是 元浦 ,2 o o 7 : 5 )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许 多 内容 都 与 自然 对 老子 上善若 水 的发 展。庄 子认 为与君 子 的交往 虽然平 淡 相 结合 ,其 中 “ 水 ”意 象就 是其 中之 一 。中 国古 代 先人 , 如水 ,但在 你需要 帮助 的时候会给 予你如 亲人一样 的帮助 。 以水 而居 ,水 与生 活息 息相 关 ,因此 人们 根据 “ 水 ” 的特 而 与小 人 的交往 虽快 乐如甘 醴 ,但在 你需要 帮助 时去 与你 点 ,形成 了 中国 的 “ 水 ” 文化 ,儒 道 俩家 将其 用于 各 自的 绝 交 。这 与 水的特 点 很像 ,虽然 平淡 ,但 却能长 流 。所 以 哲学 思想 之 中 ,文 人 墨客将 其用 于诗 词歌 赋 的创作 ,用 于 可 以看 出,道家思想 中的水象征着 人格与 处世观 。 思 想情 感 的表 达 , 用 于 阐述 理 想 信 仰 等 。穆 勒 来 埃 尔 认 儒 家思 想作 为 中国正 统思 想理 论体 系 ,对 “ 水 ”意象 为 :“ 文 化 包括 知 识 ,能 力 , 习惯 ,生活 及 物 质 上 与精 神 也有 自家 的看 法 。孔 予 日:“ 知 者 乐水 ,仁 者 乐 山; 知者 ( 《 论语 . 壅 也》 ) 。智 者 喜 上 的种种 进 步与成 绩 ” ( 金 元浦 , 中国传 统文 化 ,2 0 0 7 : 4 ) 。 动 ,仁 者 静 ;知者 乐 ,仁 者 寿 ” 中 国文化 在 不断地 发展 进 步 ,取 其精 华 ,去其 糟粕 ,形 成 欢 水 ,仁者 喜爱 山 。山给人 沉稳 之感 ,可 靠安 全 ,所 以就 了可 以传 承 的 中国传 统文 化 。笔者 总结 ,将 “ 水 ”意 象分 如 仁者 一般 ,仁 厚。而 水外表灵 动柔 ,但实 则刚柔并济 , 为 ,“ 儒 道 之水 ” ,“ 相 思 之 水 ” 以及 “ 水 与女 性 ”并 对 其 就 如 智者 一般 ,做事 讲究 方法 ,灵活 乐观 。孔 子将水 比作 进行 举例 分析 。 智 者 ,与庄 子 的将水 比作 君子 以及 老子 “ 上善若 水 ”的 人 “ 水 ” 意象 分析 格 理 想一 并都 是在 以水喻 入 ,将 水 的个性 作为 人 的人格 理 ( 一) “ 儒道 之水 及其 继承 想 的指导 ,影 响着 中 国历 代 的仁人 志 士,文 人骚客 ,并 一 道 家 思 想 由春 秋 时 期 的 老 子创 立 发 展 ,其 思 想 的核 直 延续 至 今。在 儒家 思想 中 ,除 了以水来 形 容人格 ,还 用 心为 “ 道” ,其 中包括 有 和 无 的 统一 ,恒 和变 得 统 一 以及 来形 容 时 间流 逝 。《 论 语 》 中写 道 : “ 子 在 川上 日 : 逝 者 如
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内涵浅析
![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内涵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4b65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b.png)
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内涵浅析
水是古典诗词中重要的象征意象,其叙述方式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思想。
一是把水象征为分离与融合。
把水作为离别把水作为分离的象征特别常见,古人认为汉朝兴盛时,诗人用水象征离别,比如《金缕衣》中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水中的泪水离别的情绪十分凄美;而用水象征融合时,古人通常用水的流动表现同
心的情景,比如《洞仙歌》中的“一杯醉酒把君留,河流涛声夜把我拥”这句;三七融合,水流之中理想融汇,给人无限向往感受到了童真梦想之美。
二是把水象征为凉爽与凄美。
中国古代文人常喜欢在水边寻幽,诗词中对水的描写也充满潇洒凉爽的感觉,比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歌,歌行千里,水落石出”,流水轻柔温润,令人产生深刻的舒畅感;另外一方面,古人也把水象征为凄美的情怀,比如“淮上惊风破
冰月,洛水三月晦,鱼凫在苞庄睡,鸟沙添漠漠”,水寒冰寂寥寥,勾起了对深情的耐心
思念。
总之,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表达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反映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有时则蕴含著深沉的哲理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
水意像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出现频率极高,而且有丰富蕴涵的意象。
水的意象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意象组合中呈现出极其多样的形态,各具异彩,各有情韵。
标签:传统文化水意象
一、“牛女汉河”与水之神话意象
当水携带着原始文化意义而进人艺术作品的时候。
它完全摆脱了自然物的单一性,发挥着它情感上的特有的潜能。
即如荣格所云:“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
他吸引、压倒并且同时提升了他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
在兩汉时代,随着原始云雾的消退,水作为神话意象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才充分地表现出来。
最为典型的是产生于两汉时期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佚文《四民月令》。
一对情人,被一条无情的天水残酷地隔开。
他们隔河相望,日日夜夜经受着相思的痛苦煎熬。
这既是远古性隔离生活在天国的投影,也是人间无数悲欢离合现实的神活表述。
在这里,水完全摆脱了写实的嫌疑,而成为一种艺术象征。
“天河”的彼岸是美好的,那里存放着理想。
存放着圆满,存放着幸福,也存放着生命的价值意义。
然而却无法超越,无法实现圆满的渴望,帝为不使人完全地失望,他应诺一对情人在“七七”之夕相会。
为了这一丝希望,生命甘愿接受命运之神的摆布,面对茫茫之“水”,努力生存着,期待着,到老、到死。
二、“水生神话”与水之神话意象
水与女性有着微妙的联系,水与女性情愫的缔结,早在神话时代就已经开始。
早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有一段至为重要的记载: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郭璞注:有黄池,妇人人浴,出即怀妊矣。
若生男子,三岁辄死。
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后汉书·东夷列传》,周致中《异域志》等。
女子国,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有两点与众不同,一是国中只有女人没有男人;二是其国在水中,有神水能让这里的公民暗结珠胎。
据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各民族都实行过两性禁忌与隔离制度。
这种制度主要是为避免狩猎集团内部为争夺女性而发生纠纷产生的。
因为原始人类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是靠着自然群体的团结合作获取猎物而生存的。
而争夺女性的纠纷却涣散着生产过程中人们精神的专注与协作,严重地影响到狩猎生产,而导致集团食物紧缺,以致威胁到集团的生存。
于是,产生了生产季节的性隔离制度。
这一原始经验的无数次重复,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迹痕,故而形成了一种情结。
在观念形态中,赋予了“水”这一形象以特定的“意”——水与女性完全一体化了。
发展到后来,如古戏剧小说中,称妓院为“水产”,女色之害日:“祸水”,性自由的女性日“水性”,女性之美者日“水灵”。
《红楼梦》中宝二爷有
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这里水的意义便突出地为女儿占有了。
因此,“女性”成为水之神话意象中的一个典型象征意蕴。
屈原在《离骚》中就已经把流逝的水与不停运行的时间联系在一起:“余若将之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感到,时间如流水,而自己美政迟迟不能实现。
这里的水意象,透出诗人时不我待的深重焦虑感。
伟大的先哲把人们对无形的时间的感受,借助于有形的水,生动而深刻地表达出来。
山水诗之祖谢灵运.以其精工的笔触,刻画了永嘉地区的山水,在他的笔下,水,作为自然美的一个构成因素,显得多彩多姿。
不过,下面此诗中的水意象,若仅仅从自然美的角度进行解读却是不够的。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溪.日暮山照耀。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七里濑诗》)作者当时被贬于永嘉,政治上失意)他常常登山涉水,在林泉水石间寻求精神的安憩与补偿。
《七里濑诗》正是一次游赏活动的记述。
“孤客”为了消散“羁心”,清晨就到山水问“游眺”。
水又是情感意象,《诗经》中有不少用水来形容情感的佳作。
郑风描绘古时三月上已之日,人们聚集河边举行祭祀.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盛况,清波荡漾的泱泱春水,烘托着热烈交谈的青年男女,同时也是青年男女春意盎然、激情涌动的内心世界的写照。
再如《汉广》中也有记载。
产生于泽国水乡的楚辞中,用于表现情感的水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湘夫人》中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相互思念等待的湘君,湘夫人烘托了哀愁怅然的氛围,暗示内心层层思绪,《河伯》中的“波滔滔兮来迎”,同样是人物内心情意的对象化人的情绪、情感、情思,属于主体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难以为他人直观地感知。
水,为有形之物,将复杂、激烈的情意活动寄寓水意象,增强了表达的具体性、可感性。
一代又一代的作者用水比喻情感的浓烈,持久。
水在科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促成了其哲学意义上的深刻性,同时它的丰富而多姿的身影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类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