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祖师语录

合集下载

彻悟祖师语录

彻悟祖师语录

彻悟祖师语录精品文档彻悟祖师语录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各种苦行,为修道助行;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验证。

此八件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矣~十种信心,曰: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自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

)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 无有异也。

)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 八.信生即不返(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

修净业1 / 2精品文档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娑婆苦,长劫受轮回。

不断苦因离火宅,只随业报入胞胎,辜负这灵台。

朝又暮,寒暑争相催,一个幻身能几日,百般机巧衮尘埃。

何得出头来~娑婆苦,身世一浮萍。

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一点气难平。

人我盛,日夜长无明,地狱里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

空死复空生。

娑婆苦,情念骤如风。

六贼村中无暂息,四蛇箧内更相攻,谁是主人翁~无慧力,爱网转关笼,一向四楞但担地,不思两脚无梢空。

前路更匆匆。

娑婆苦,生老病无常。

九窍腥臊流秽污,一包脓血贮皮囊,争弱又争强。

随妄想,耽欲更荒唐,念佛看经云著相,破斋毁戒却无妨。

只恐有阎王。

娑婆苦,终日走尘寰。

不觉年光随逝水,那堪白发换朱颜,六趣任循环。

今与古,谁肯死前闲,危脆利名才入手,虚华财色便追攀。

彻悟禅师语录白话

彻悟禅师语录白话

彻悟禅师语录白话彻悟禅师,是中国禅宗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禅师,他的教诲以深刻的智慧和直击人心的语言而闻名。

他的语录成为了禅宗修行者们的指南,通过其中的禅理和禅悟,引导人们走上通向真实自我的道路。

本文将以白话的形式,将彻悟禅师的语录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禅宗的智慧。

1. 悟道无门,可进可退,全在心念。

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行禅宗并不是一定要通过特定的方法或途径,而是要通过觉察和反省自己的内心,以了悟自性的真相。

没有固定的门槛或标准,只要心念净空,悟道的大门便会向我们开放。

2. 禅宗讲的是一种无上的智慧,不是言语的慰藉。

禅宗的智慧是超越语言的,它无法通过言语来完全表达。

禅宗的修行者们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悟性的觉醒来理解禅宗的真义,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言辞的描述或教条的传授。

3. 禅不是追求特殊的境界,而是在平凡中发现不凡。

禅修并不是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是通过对平凡生活的觉察和体验,发现其中的不凡之处。

禅宗的修行者们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禅理,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4. 禅修不在于学问的积累,而在于内心的净化。

禅修并不是一种学问,也不是对于经书的死记硬背。

禅宗的修行者们应该通过内心的净化,摆脱烦恼和执著的束缚,实现心灵的解脱和觉醒。

5. 不要固守名相,看破一切,不受其扰。

禅宗的修行者们应该超越名相的表象,看破万象的虚妄。

不要被外界的名利诱惑所困扰,要以超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6. 禅宗是无我之修,要舍弃执著的自我,体悟真实的自性。

禅宗的修行强调无我,意味着要放下执著的自我,超越个体的束缚,去体悟真实的自性。

只有舍弃个人的欲望和执念,才能真正体验到禅宗的无边境界。

7. 在平静中观照自心,体悟无尽的智慧。

通过在内心的平静中观照自己,我们可以超越思维的纷扰,体悟到内心中无尽的智慧。

只有在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禅宗的智慧和解脱。

总结起来,彻悟禅师的语录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和修行方法。

修道人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

修道人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

XX —定要看的祖师语录1.XX语录:"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静恬淡所以养道。

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

酒肉之犯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

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

"道者何物也,祖气便是根源。

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为仙〃。

"要道之妙,不过养气。

人但汩没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夫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氧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XX至久,当自知之。

苟不养气,虽挟XX超XX,非道也〃。

"夫道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咀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

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少年〃。

〃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

“气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

虽睹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

"心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话,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则不知〃。

"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

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济南对韩陶字清甫语)〃。

"守气妙在乎全精,尤当仿于睡眠。

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

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气精自定矣〃。

"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者净其气海。

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

气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

是以澄心如澄水,养气如养儿,气秀则神灵,神灵则气变,乃清静所致也〃。

"道无形名,是神气之祖也。

元气降化,神XX生。

六祖慧能语录100句

六祖慧能语录100句

六祖慧能语录100句1.心地清净,本自如来。

2.佛法无边,言语难尽。

3.世人不可轻忽,皆具佛性。

4.一切众生,皆是本来面目。

5.万法归一,一心无碍。

6.心无所住,无所不住。

7.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无相无色,无声无味。

9.人生苦短,悟道即是解脱。

10.须悟即悟,不可执著文字。

11.以心传心,非言传心也。

12.见性成佛,不须修行。

13.心如明镜,无所不在。

14.万法自然,无需追求。

15.真如本性,无有增减。

16.本源清净,何处可得。

17.心境宽广,放下才能解脱。

18.世事如梦,觉悟方能觉醒。

19.无念无相,方见真如。

20.一念清净,即是菩提。

21.心无挂碍,无处受苦。

22.心如止水,方能见底。

23.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24.无心无相,无相即无念。

25.念念皆菩提,处处皆修行。

26.世间万法,皆是虚幻。

27.悟道即是自在,无需刻意追求。

28.心如明镜,无有尘垢。

29.修行无别,即是正道。

30.心中无我,解脱自在。

31.无善无恶,无有差别。

32.见性成佛,无需依止。

33.心如青天,无云遮挡。

34.无我无人,无自无他。

35.心中本无法,何处可寻。

36.修行无着,方能超越。

37.修行不离生活,生活即修行。

38.一念放下,即是解脱。

39.见心即见佛,无需外求。

40.无心无欲,方能无求。

41.心中本有佛,何处可离。

42.修行无为,方能无漏。

43.心无所住,处处皆空。

44.心不动即是佛,一念动即是凡。

45.无念无念,即是念念空。

46.无住无相,即是真如。

47.心如止水,无有动摇。

48.万法归一,无有分别。

49.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50.无我无人,无自无他。

51.心无所住,无所不住。

52.心中本无我,何处可得。

53.见性成佛,无需修行。

54.心境宽广,无有执著。

55.心如明镜,无有尘埃。

56.心无挂碍,无处受苦。

57.心无念念,即是真心。

58.无住无相,即是真如。

59.心中本无法,何处可求。

60.见心即见佛,无需外寻。

达摩祖师开悟句子

达摩祖师开悟句子

达摩祖师开悟句子1.六识从妄起。

依他性自开。

眼耳兼身意。

谁肯自量裁。

舌鼻行颠倒。

心王却遣回。

六识中不久。

顿悟向如来。

2.达摩祖师说过,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不是佛,我本求心心自待,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遍是罪生时。

生活就是这样,要求心内佛,了却心外法。

3.妄系身为苦。

人我心自迷。

涅槃清净道。

谁肯着心依。

阴界六尘起。

厄难业相随。

若要心无苦。

闻早悟菩提。

4.一切众生但见本性。

余习顿灭。

神识不昧。

须是直下便会。

只在如今。

欲真会道。

莫执一切法。

息业养神。

余习亦尽。

自然明白。

不假用功。

5.六年求大道。

行深不离身。

智慧心解脱。

达彼岸头人。

圣道空寂寂。

如是我今闻。

佛行平等意。

时到自超群。

6.般若言智慧。

波罗无所依。

心空性广大。

内外尽无为。

性空无碍辩。

三界达人稀。

大见明大法。

皆赞不思议。

7.故说真如理。

未悟速心回。

六贼十恶灭。

魔山合底摧。

神咒除三毒。

心花五叶开。

果熟根盘结。

步步见如来。

8.四谛兴三界。

顿教义分明。

苦断集已灭。

圣道自然成。

声闻休妄想。

缘觉意安宁。

欲知成佛处。

心上莫留停。

9.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

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10.无色本来空。

无受意还同。

行识无中有。

有尽却归空。

执有实不有。

依空又落空。

色空心俱离。

方始得神通。

11.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12.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

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

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顺灭,神识不昧。

须是直下便会。

——《达摩大师血脉论》13.究竟无生性。

清净是涅槃。

凡夫莫测圣。

未到即应难。

有学却无学。

佛智转深玄。

要会无心理。

莫着息心源。

14.身灭道成。

亦如甲折树。

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达摩祖师的经典句子

达摩祖师的经典句子

达摩祖师的经典句子
1.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2.学道者应当以诚恳净心为本,不可有半点虚伪。

3.念佛为求觉悟,觉悟为求真心,真心为求自我,自我为求道果。

4.万物不存,诸法无常,唯有佛法常住。

5.水火不侵,寒暑不感,色声香味触,皆不执著。

6.离心散乱,无法入道;得心定静,方可证悟。

7.不随情变,不逐境移,处处自在,处处安居。

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9.禅心即佛性,念佛即涤除。

10.忍辱是佛门第一功德,慈悲乃菩萨之本分。

11.常存觉悟之心,与万物共同成佛。

12.得大道者,不为情所动,不为法所制。

13.无为而无不为,自然而行自然。

14.人生苦短,要尽力而为,不辜负自己的潜能。

15.心若明镜,无所不见,无所不容。

16.以自己之心,换得他人之心,便可做到无我、无他。

17.听过不如见,见过不如行。

18.因缘由来,时空无限,万物皆空,一切只是虚幻。

19.心不动,境自消。

20.莫看他人过,莫看自己好。

21.苦口良药,忍辱是愈病之良药。

22.临深而行,为了走远路,必须看清自己的心。

23.众生平等,不能有半点偏心。

24.凡事不必争,凡事不必强,凡事不必逞强。

25.手不释卷,口不离经,不忘初心,直至长夜之终。

彻悟大师语录

彻悟大师语录

彻悟大师语录(精选40句)1、人生勿用悔恨填充,生活别用无聊度过,日子忌用松散迎接。

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总需要苦一阵子。

2、人生历程不能全由自己来安排,但人生的道路却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

人生的旅途酸甜苦辣百味具有,自己亲自尝过,才懂得什么是人生。

3、人生应拥有的七情:蓬勃的激情,雄壮的豪情,执着的热情,甜美的爱情,洒脱的表情,爽朗的神情,愉快的心情。

4、人生之晨是工作,人生之午是评议,人生之夜是祈祷。

人生只要知道负责任的苦处,生活就会体验尽责任的乐处。

5、也许航行了一生也没到达彼岸,也许攀登了一世也没登上顶峰。

但是,触礁的未必不是勇士,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奋斗了就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壮丽人生。

6、人生运算法则:求知用加法,自满用减法,机会用乘法,消极用除法。

加减表明平衡机制真理,乘除说明事物量质变换递进!7、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不满意;生命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不顺心;人生中,总有一些挫折,让我们情绪低落。

是人,总有烦恼,有心,总会疲惫。

忙碌里,谁都有难处,现实中,谁都有苦楚,总有太多的.纠结,让我们无助;总有太多的奈何,让我们无可。

所以,有些事,可以认真,但不要较真,心若轻松,路才顺当。

8、我们拥有一只鞋子的时候,才会明白失去另一只鞋子的滋味,消逝的恋情总是刻骨铭心的,珍惜或放下,都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

相爱的时候需要真诚,争执的时候需要沟通,生气的时候需要冷静,愉快的时候需要分享,指责的时候需要谅解,过日子的时候需要包容。

9、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承给需要它的人,这种美德比拥有任何财富都永恒。

10、一个人的价值,存在于对事业的追求中。

满足于戴着胜利者桂冠的人,他的价值正向负数靠近。

11、人生自我设计是必要的,没有自我设计,人生将是盲目的,自我设计是自我实现的基础,自我实现是自我设计的结果!12、物质财富可以不富有,但精神世界不可以不富有;智力学识可以不太好,但道德品行不可以不好;社会地位可以不高,但做人价值不可以不高!13、磁铁有吸引力,是它有磁性;不锈钢受人欢迎,是它不腐蚀;保险丝被称赞,是它勇于担危险用自我牺牲换取人身安全。

彻悟经典语录

彻悟经典语录

彻悟经典语录彻悟经典语录是一本关于佛教思想的经典之一。

这本经书不仅包含着许多佛教的智慧,而且包含着人类思想的普遍性。

以下是我对彻悟经典语录的一些个人理解和感悟。

1. 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彻悟经典语录提醒我们:生命短促,人生无常。

人生的旅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然而,就是因为生命短促,我们才更应该珍惜每一刻、每一天。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生命,并将每一秒钟都花费在值得的事物上。

2. 快乐来源于内心彻悟经典语录提示我们:快乐来源于内心。

人们常常认为财富和物质可以带来快乐,但最终人们会明白,真正的快乐是建立在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之上的。

我们应该学会内心的调整,保持一颗平静与感恩的内心,走向真正的快乐。

3. 经历苦难,方能成长彻悟经典语录告诉我们:经历苦难,方能成长。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磨难。

这些困难和磨难不可避免,但是它们却是我们成长的最佳机会。

我们应该学会从痛苦中学习、从挑战中成长,并成为一个强大而坚强的人。

4. 周而复始的轮回彻悟经典语录提醒我们:周而复始的轮回。

佛教一直关注着生命是否享有永恒性。

轮回更是佛教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教义。

这种追求不会在一夜之间达成,但它提醒着我们谨慎和珍惜现在,更特别地从那些偏离与质疑中,探索更深入的盼望和前景。

5. 学会面对现实彻悟经典语录告诉我们:学会面对现实。

现实往往残酷而无情,但它是我们生活的真实。

我们不能无视现实,也不能一味逃避现实。

相反,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思考如何去改变现实,去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

6. 从内心开始改变自己彻悟经典语录提醒我们:从内心开始改变自己。

人类常常浪费太多时间去改变自己不能改变的或是不必改变的事情。

我们应该了解到,真正的变革是从内心开始的。

只有通过深层的思想和内心的调整,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彻悟经典语录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并且在改变自己、务实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宁静。

达摩祖师的经典句子

达摩祖师的经典句子

达摩祖师的经典句子
1.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 心静方能悟道,道法自然通达。

3. 万法唯心,一心同体,心性即是佛性。

4. 做人要有胸怀,做事要有一份执着。

5. 修行,首先应该修心。

6. 修行之路是孤独的,但不代表没有伴侣。

7. 用光明照亮黑暗,用爱心化解仇恨。

8. 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岂能取尽赤膊之汗。

9. 劝善不劝恶,扶危不扶强。

10. 人生最大的秘诀,就是不断地学习。

11. 一切皆空,但不是什么都没有。

12. 别人的生命就像是一盏蜡烛,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只蜡烛。

13. 信念一天,道行十年。

14. 心中有佛,一切都是佛。

15. 在生命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过程。

16.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掌控未来。

17. 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选择,决定成败。

18. 心中有梦想,不必因挫折而放弃。

19. 学无止境,修行扶摇。

20. 学会用智慧和信念去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长春祖师语录(丘祖语录)

长春祖师语录(丘祖语录)

长春祖师语录:师住燕京天长观时,普说曰:道涵天地,神统百形。

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

有形皆坏,天地亦为幻躯,元会尽而示终。

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

故世尊独修性学,炼育元神,可以灭而灭。

说法四十九年,住世亦止七十余载。

人不以为无寿,背痛而示疾。

形坏也,血肉之躯可以生而生。

百千万亿劫度生无量,又何尝灭哉?谓佛肉身至今存可也。

若论性不坏,即饿鬼畜牲皆堪成佛,有灵明处是也。

心能造形,心能留形。

法中有爱住世者,动经千百劫心为之也。

若心根伤坏,转眼便为冥途矣。

故有形存而心先死者,六道是也,有形亡而心存者古来三教圣贤是也。

今世祈长生者,不想本命元辰自发大愿乃徒仙佛乞灵,是舍本而求末矣。

究竟与我何益哉?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或问曰:北宗道法至吾师大行,全真只盛振古未有,亦尚神通变化否?师曰:若尚神通便非大道。

大道极平常,不做奇特想。

只要心真何事不办?吾侍重阳师三载,未沐一言之诲,若起嗔心,久为下类矣!唯鞭策之甚,为爱我之切。

故归化之时,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赖以大行之语。

后复得道兄丹阳马大师接引,然后还山,练心育性,三遭魔难,而不为动。

没于洪水而不知,虎卧于旁而不畏。

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见,而大事毕矣!遂出山度世化人。

帝王礼拜,三宫奉侍。

瞭望同道至理也,吾告之以清静无为,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风,皆从此二句起,上亲书袍领,命藏诸内府,世授子孙,勒吾为大宗师,然吾心未尝动也,生平不轻受人一拜,拜必答之,未尝自登师席。

黄童白叟,妇寺宰官,候王帝主,一切平等!西域诸方称吾为震旦活佛。

声教所及,要荒无间。

自古全真之盛未有及此。

此其有所作为乎?不过性海中一点浮沤耳!天人自然感应,不尚神通。

宫中有妖物,百法不灵,天师束手,请问于吾,吾时在山中,静中微作念,物已摄道光法镜中。

初不用雷神将帅符图印诀也,邪不胜正,理也,吾存其理而已。

师示众曰:吾宗前三节皆有为功夫,命功也,后六节乃无为妙道,性学也,三分命功,七分性学。

彻悟禅师教义百偈 综合释义

彻悟禅师教义百偈 综合释义

彻悟禅师教义百偈综合释义禅宗,又称为禅宗佛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特有的修行方法和教义而闻名于世。

彻悟禅师是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义被总结成了一百首偈语,这些偈语既简短又深刻,道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

第一首偈语:“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常自照清净。

”这首偈语告诉我们,禅修的关键在于保持心境的清净和明亮,时刻警惕杂念的干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

第二首偈语:“春风不度玉门关,明月何曾照双溪。

我有落花人独立,微风不动已成诗。

”这首偈语表达了禅修者超越世俗的境界,独立于尘世之外,心如止水,触动不起一丝波澜。

只有在这种超然的状态下,禅修者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第三首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告诉我们,禅宗认为菩提(觉悟)并非外在的事物或者地方,而是内心的本来面目。

我们不必寻找外在的条件或者环境,只需要回归到内心的本质,就能够获得真正的觉悟。

第四首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万象皆空寂,无有不包容。

”这首偈语表达了禅宗对于万物的看法,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物是独立存在的。

禅修者应该超越对于事物的执着,明白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空寂的境界才是真实的。

第五首偈语:“不立文字教,直指人心意。

见性即是佛,无佛亦无非。

”这首偈语强调了禅修的直接性和实践性,禅修不是靠文字、语言或者教条来传达的,而是通过直接指向人的心性和本质来实现的。

只要能够直接觉悟到自己的本性,就能够成佛,而佛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存在,而是一种境界。

第六首偈语:“山水皆如画,心境自由游。

清风吹不破,万象皆显现。

”这首偈语告诉我们,禅修者应该保持心境的自由和开放,像游走在山水之间一样,自由自在。

只有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

第七首偈语:“不觅寻常境,不离寻常行。

平常心自在,无处不菩提。

”这首偈语强调了禅修者不应该追求非凡的境界和行为,而是要保持平常心,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够保持觉悟的状态。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语录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语录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语录(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爱情语录、搞笑语录、心情语录、励志语录、伤感语录、友情语录、经典语录、名人语录、情感语录、哲理语录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ove quotes, funny quotes, mood quotes, inspirational quotes, sad quotes, friendship quotes, classic quotes, celebrity quotes, emotional quotes, philosophical quote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禅宗祖师菩提达摩语录菩提达摩(一128),简称达摩(摩,有时写作磨。

彻悟大师语录

彻悟大师语录

彻悟‎大师‎语录‎‎彻悟‎大师‎语录‎重刻‎彻悟‎禅师‎语录‎序‎余辑‎彻师‎遗稿‎成。

‎或问‎念佛‎往生‎之道‎,有‎要术‎乎。

‎余曰‎,有‎。

确‎信而‎已矣‎。

净‎土三‎资粮‎,曰‎信,‎曰愿‎,曰‎行。

‎确信‎而愿‎行在‎其中‎矣。

‎忆昔‎从学‎单华‎藏夫‎子,‎请益‎当世‎诸大‎德,‎即耳‎都中‎彻悟‎老人‎名,‎盖淹‎贯宗‎教,‎而宏‎扬净‎土者‎。

慕‎之。

‎丙寅‎游燕‎,窃‎幸获‎礼座‎矣。

‎至则‎师已‎移居‎红螺‎,相‎距信‎宿程‎,以‎俗羁‎不果‎行,‎怅缘‎悭者‎久之‎。

戊‎寅之‎春,‎真益‎子自‎京携‎师集‎来,‎余获‎读焉‎。

叹‎其示‎众之‎语语‎悲激‎,往‎生之‎种种‎确凿‎。

密‎授北‎济宗‎风,‎旷游‎南台‎教海‎,不‎觉涕‎泗悔‎愤。

‎何当‎年之‎阻于‎咫尺‎,遽‎交臂‎而失‎之耶‎。

嗟‎夫,‎娑婆‎忍土‎,境‎苦而‎寿促‎,稍‎知发‎大心‎者,‎孰不‎警惕‎无常‎,思‎出生‎死。

‎然终‎以不‎得其‎门而‎止。

‎即有‎多生‎善根‎,皈‎敬三‎宝,‎且知‎有最‎上往‎生之‎捷径‎。

又‎或以‎一己‎之见‎闻未‎确,‎反疑‎传载‎或过‎其实‎,卒‎至怀‎疑自‎误,‎甘忍‎以待‎死。

‎吁,‎确信‎之难‎生,‎有如‎是耶‎。

今‎彻师‎之西‎归也‎,数‎月前‎辞嘱‎外护‎,次‎第诸‎务,‎则预‎知时‎至之‎确也‎。

幢‎幡盈‎空而‎来,‎诸大‎菩萨‎继至‎,临‎终之‎顷,‎弥陀‎亲接‎,则‎报终‎境现‎,佛‎菩萨‎接引‎之确‎也。

‎然犹‎师一‎人之‎独见‎也,‎若夫‎异香‎浮空‎,七‎日如‎生,‎发白‎变黑‎,舍‎利鳞‎砌,‎此则‎当时‎众见‎众知‎,往‎生之‎确瑞‎遍布‎支那‎,而‎无所‎用其‎纤疑‎者也‎。

人‎若闻‎此而‎仍不‎知确‎然猛‎省,‎步武‎后尘‎,努‎力今‎身,‎以了‎当生‎死,‎是谁‎之过‎欤。

‎余尝‎考震‎旦自‎远公‎开净‎土法‎门为‎初祖‎,其‎后可‎登祖‎位者‎,殆‎不乏‎人。

彻悟大师语录白话翻译1

彻悟大师语录白话翻译1

彻悟大师语录白话翻译1遭遇离婚怎么办?最近有一位女性朋友和一位女性同事都分别向我倾诉说她们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丈夫婚内出轨。

她们离婚后都是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精神上寂寞、苦闷。

其中有一位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离婚后试图和前夫再度共同生活,没想到前夫又和她的已婚闺蜜出轨,导致闺蜜也离婚了。

她只好把孩子送到在国外工作的父母处照顾,自己再次和前夫分开独自生活,为此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可想而知。

邪淫的果报很严重,带给别人的伤害也异常深重。

她们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告诉她们这是前世欠的债,今世遇到了债主,要还债了账。

其中一位能听进去,并相信因果,自己平静地接受,甚至开始食素。

而另一位由于还不相信佛法,心中的伤痛还未能平复,一提到自己所受到的委屈,会控制不住地泪如雨下。

我由此感慨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在两千五百年多前已经把人生的真相剖析得清清楚楚,如“诸行无常,诸受是苦”等。

佛法并不是远离我们生活的玄谈,反而是和我们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真理。

我们很多人由于自幼被父母呵护得太好,一厢情愿地以为生活就应该顺心如意,阳光灿烂。

其实如果我们明白佛陀的教诲就知道,我们遭遇的种种苦难、挫折其实就是人生的常态。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人生教育。

她们两个人都想再次成家,以寻求幸福。

我告诉她们人世间是没有真正幸福可言的。

由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人的感情也是无常的,寄希望于在婚姻中找到真正幸福,最终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如果明白了佛陀告诉我们的“苦、空、无常、因果”等简单又深刻的道理,其实独身正是可以好好修行的机会。

没有另一个人来影响我们的情绪,没有想解又解不开的感情纠葛,不必为了男女之情患得患失、忧心忡忡,让灵魂平静下来诚实地面对自己。

重新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终极目的到底何在。

做好自己,该来的一定会来,该走的一定会走。

寄希望于别人不如寄希望于自己,精神真正独立了才能从容地面对婚姻。

悟禅的经典语录

悟禅的经典语录

悟禅的经典语录1. 生命不止,放弃不息。

2. 世间万物,莫过于心。

3. 凡事从容,不急不躁。

4. 过去已成过去,未来还未到来,唯有当下最重要。

5. 心无挂碍,乃真正自由。

6. 不妄想,不偏爱,不执著,不留恋。

7. 一念放下,轻松自在。

8. 生命之路,无需急于求成。

9. 悟禅之道,在于体会生命的真谛。

10. 一切皆空,一切皆有。

11. 心中清净,一切皆可观。

12. 不亦说乎?心如止水,漾出涟漪。

13. 冥思苦想,徒劳无功。

14. 随遇而安,顺应自然。

15. 无所谓成功或失败,只在快乐与否。

16. 自由之路,只有一个方向——向内。

17. 无忧无虑,是最高的境界。

18. 只有当你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生的旅程。

19.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才能体验真正的自由。

20. 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让生命变得更加深刻。

21. 不是经历了什么,而是你如何看待经历。

22. 唯有淡泊名利,才不失生命的本质。

23. 什么都不用拥有,就拥有了一切。

24. 当你开始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外在的喧闹也不再重要。

2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感慨伤心颜。

26. 克制自己的情绪,让内心逐渐平静。

27. 任何事情都需要心灵的平衡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

28. 人生无常,正所谓无常就是常态。

29. 不要期待太多,也不要过度悲伤,积极面对生活,让内心保持平衡。

30. 做精神的游荡者,不断探索生命奥秘。

31. 自我的消失,万物可观。

32. 至善至美,不过是心态的问题。

33. 不为名利所累,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美好。

34. 心无杂念,纯净如水。

35. 抛弃枷锁,自由自在。

36. 静静地感受,每一个瞬间。

37. 一切从心出发,心不动,则一切不动。

38. 让内心细腻、柔软、温暖,才能让生命更美好。

39. 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小事中发现大道。

40. 心无欲望,达到真正的自由。

41. 让内心像一片湖水,平静无波。

42.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静下心来。

43. 顺应自然,恰到好处。

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

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

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会议记录、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meeting minut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禅宗公案妙语录开悟公案经典2篇公案是禅者引人开悟的一种途径与记录。

华山派郝大通祖师语录

华山派郝大通祖师语录

华山派郝大通祖师语录
华山派郝大通祖师语录: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日月不速,人自速之。

勇猛刚强,不肯低心而下意;
游历他方,不如独坐而守道;
浮名浮利,不如逍遥而寂淡;
饱食珍羞,不如粝饭而塞肚;
罗绮盈箱,不如粗衣而遮体;
荣华宴乐,不如超然而守静;
当春登台,不如安闲而有素;
非义得财,不如贫穷而自乐;
口能辩论,不如终日以无言;
说古谈今,不如抱元而守一;
多技多能,不如绝学以守拙;
常怀旧怨,不如洗心而悔过。

道气绵绵,行之得仙;
得意忘言,出入涓涓;
太虚妙本,得鱼忘筌;
牢拴意马,压定心猿。

守拙而万物皆成,守道而千祥自降也。

孙悟空最为精辟的一句话,短短18字,多少年来从未被超越!

孙悟空最为精辟的一句话,短短18字,多少年来从未被超越!

孙悟空最为精辟的一句话,短短18字,多少年来从未被超
越!
孙悟空是说过许多的哲理句子的。

在取经途中,不是对师傅唐僧说,就是对师弟八戒说,说这个说那个,大有学问。

孙悟空的这一身的学问是从哪儿学来的呢?并非无师自通,而是他当年跟随菩提祖师学艺时候,先前的七年,祖师便教他看书习字了。

讲经论道,习字焚香。

此外,挑水砍柴的勾当孙悟空也是要干的。

看来,成就大事业者,必先苦其心志呀。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儿扎扎实实地打了七年的文化基础。

别说看书习字,挑水砍柴没用了,对于学法术的人来说,也很重要。

因为看书习字,挑水砍柴乃做大事的基础之基础。

正因为有了那七年的基础,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就成为了一个大文豪。

他在取经途中说出来了许多的哲理句子,本文选一句,作为孙悟空的精辟语录。

当然,这也仅属笔者一家之言。

这句话仅有18个字,但却是言简意赅,直接鲜明却又不失却风度地展现了孙悟空的性格。

闲言少叙,直接上句子。

“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这话好生狂气,却也是非常精辟的。

此话不多一字,亦不少一字,表达他的这些看法。

有灵感的时候能说出有灵感的话,孙悟空这话正是在妖怪面前炫耀自己,而说出来的大话。

这把黑熊精都惊呆了。

这谁能超越他呀?这话首先精辟,其次说这话得需要有点实力的人才行的,最后孙悟空得有这颗心,很显然,年少轻狂的孙悟空满足这几点。

大家觉得孙悟空还有更精辟的话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彻悟祖师语录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

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

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

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

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

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

终日不变,终日随缘。

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

不念三乘,便念六凡。

不念人天,便念三途。

不念鬼畜,便念地狱。

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

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

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

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

以十法界,更无外故。

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

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即念佛法界也。

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萨法界也。

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界也。

以无我心,观察四谛,即念声闻法界也。

或与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

若与五戒相应,即念人法界也。

若修戒善等法,兼怀瞋慢胜负之心,即落修罗法界。

若以缓软心,念下品十恶,即堕畜生法界。

或以缓急相半心,与中品十恶相应,便堕饿鬼法界。

若以猛炽心,与上品十恶相应,即堕地狱法界也。

十恶者,即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瞋,邪见,是。

反此,则为十善。

当密自检点日用所起之念,与何界相应者多,与何界相应者猛。

则他日安身立命之处,不劳更问人矣。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即其现处,当体即心。

凡在有心,不能无境。

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

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

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

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

三界诸天所现之境,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

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

鬼畜之境,苦多乐少。

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

若无梦心,必无梦境。

设无梦境,亦无梦心。

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全境即心,全心即境。

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

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

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

果必从因,因必克果。

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

生死不了,生
死死生,生生死死。

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

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

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

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

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

一念之差,便入恶趣。

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畜道时长已极。

鬼狱时长尤倍。

久经长劫,何了何休。

万苦交煎,无归无救。

每一言之,衣毛卓竖。

时一念及,五内如焚。

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有生死,皆应出离。

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

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

则理有所亏,心有未安。

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

无始恩爱,何以解脱。

无始怨愆,何以解释。

积劫罪业,难以忏除。

积劫善根,难以成熟。

随所修行,多诸障缘。

纵有所成,终堕偏小。

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然大心既发,应修大行。

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

所谓深信者。

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

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无虚愿。

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

况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

终日随缘,终日不变。

横遍竖穷,当体无外。

弥陀净土,总在其中。

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

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往生传载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

如此信已,愿乐自切。

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

如离厕坑,如出牢狱。

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

如归故乡,如奔宝所。

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

然后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

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

直须心心相续,念念无差。

唯专唯勤,无杂无间。

愈久愈坚,转持转切。

久之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矣。

诚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释迦如来便为诳语,弥陀世尊便为虚愿。

有是理乎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