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

合集下载

张三丰祖师《大道歌》

张三丰祖师《大道歌》

张三丰祖师《大道歌》君今洗耳听吾言,道有先天与后天。

后天渣质为无用,先天一点号真铅。

昧真铅,迷本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玉清殿上少人行,吾今指破神仙境。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

静功悟性动取药,内有龟蛇颠倒缩。

一阳发动便行动,斡转天关须猛烈。

阴生在午阳坎中,卯酉行持要从容。

斗柄拨轮来紫府,笑迎仙子客黄公。

黄婆宫中会姹女,姹女婴儿自相配。

要筑基,须炼已。

炼纯熟,明采取。

蒙师指我一段功,先将九窍关门通。

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脚底涌泉冲。

涌泉冲起渐至膝,膝下功夫须着力。

释氏即此号芦芽,又如虫行又如刺。

过膝徐徐至尾闾,有如硬物来相抵。

方行最上一切功,三段功夫有口诀。

从此三关一撞开,泥丸顶上转将来。

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真奇哉。

重楼即名绛宫室,绛宫黄庭有端的。

黄庭一室须要精,精在中间一点灵。

切莫糊涂为隐秘,黄庭便是真玄关。

不识玄关端的处,真铅采来何处安?君不见,悟真诗,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

又不见《参同》书,状似蓬壶比不诬。

下闭称无上闭有,两孔穴法气相须。

从今讲道谈玄理,除此为之都是虚。

关已开,功已积,制剑要明真消息。

镆铆尚且铁为之,何况我剑本来直。

天为炉,地为冶,金水相停切莫野。

子午行功要铸成,能钢能柔能取舍。

剑已全,采真铅,采取鸿朦未判先。

若还采得后天气,只是将他命苟延。

二七时,有真机,神州赤县当求之。

法财两用若求得,就好切思细详别。

粉红云,野鸡色,唇若涂朱肤似雪。

聪明智慧性温良,神光漆采发纯黑。

气清视正步行端,方用中间算年月。

五千四八生黄道,杳杳冥冥生恍惚。

依时采取定浮沉,不可毫厘令过越。

此际须明三日弦,妙在西方庚辛白。

慧剑灵,内心诚,敲竹相通始鼓琴。

天梯宜用不可缺,密密深机哪个能?海底巨鳌休乱钓,恐惊去了不回程。

炉莫损,候要别,采过后天延岁月。

一个时辰分六候,只于二候金丹就,尚余四候有神功,妙在心传难泄露。

真铅来,发神火,西到东来先觅我。

运我真汞一点红,相迎相迓成一颗。

历代祖师心法口诀

历代祖师心法口诀

历代祖师心法口诀今将古今,历代祖师,丹经道书,梵典中之口诀,一一指出,留与后人。

而为后世学者之:破昏黑的照路灯,辨真伪的试金石。

太玄真人云:父母生前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

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空照禅师云: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

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本宗。

自然居士云: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

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智觉禅师云:菩萨从来不离真,自家昧了不相亲。

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三茅真君云: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天然禅师云: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主敬道人云: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心。

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无心真人云:妄念才兴神即迁,神过六贼乱心田。

心目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妙虚禅师云:惺惺一个主人翁,寂然不动在灵宫。

但将此中无挂碍,天然本体自虚空。

太乙真人云: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

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华严经颂云: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一念。

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海月禅师云: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门不必更遮拦。

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水庵禅师云:不起一念须弥山,待立当头着眼看。

拈一缕丝轻绊倒,家家门底透长安。

大沩智颂云:真佛无为在我身,三呼三应太惺惺。

若人不悟原由者,尘劫茫茫认识神。

无垢子偈云: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惟宽禅师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志公和尚云: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象。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呆堂禅师云:应无所住生其心,廓彻圆明处处真。

直下顶门开正眼,大千沙界现全身。

指玄篇云: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段真人云: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

白玉蟾祖師《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師《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師《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師《修道真言》宋·白叟玉蟾子輯凡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

如從此入,便得淵源。

倘錯行路徑,如書空尋跡,披水覓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古人章句之中隱隱在焉。

天不言而四時行,人身陰陽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處。

凡聞道者,宜領此意求之。

凝神得竅,則勢如破竹,節節應手。

否則面牆而立,一步不能進。

學道之人,須要海闊天空,方可進德。

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

學道之人,以養心為主。

心動神疲,心定神閒。

疲則道隱,閒則道生。

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邪說亂道久矣,采戰、燒汞、搬運皆邪道也。

年少者、不篤信者、遑遑趨利者,皆未易言此道。

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關,全在用功夫。

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則兔縱,稍緊則兔死。

須於空虛中覓之,否則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內守,則氣自散。

若能時時內觀,則氣自斂,調養臟腑,久之神氣充足。

古云:「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滿穀神存」。

靜時煉氣,動時煉心,下學之功畢矣。

須節慾。

先天必須後天定。

動時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裡。

學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靜功。

欲學玄功,須先時時瞑目,一日間靜坐幾刻,再來問道。

聰明智慧不如愚,學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見,做出許多壞事。

今欲收拾身心,先從一個愚字起。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於穆不已也。

人若無此不已,則氣絕矣。

故天地以氣機存,人亦以氣機生。

能煉住氣機,便與天地同壽,便不息了。

不息則久,中庸言之矣。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

要入玄關,須用定力。

定則靜,靜則生。

不但靜中能靜,必須動中能靜,方見功夫之力。

神定,內一著也。

事來心應,事去心止。

氣定,外一著也。

語謹形正,語端氣峻。

下學要緊處,全在正氣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修道原從苦中來,但得清閒處便清閒,此即是道。

且更須忙裡偷閒,故人能偷閒便有閒。

不然,則終身無寧晷矣。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時時在家。

一時不在,則百骸亂矣,所以學道貴恆。

历代祖师心法口诀

历代祖师心法口诀

历代祖师心法口诀展开全文历代祖师心法口诀今将古今,历代祖师,丹经道书,梵典中之口诀,一一指出,留与后人。

而为后世学者之:破昏黑的照路灯,辨真伪的试金石。

太玄真人云:父母生前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

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空照禅师云: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

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本宗。

自然居士云: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

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智觉禅师云:菩萨从来不离真,自家昧了不相亲。

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三茅真君云: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天然禅师云: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主敬道人云: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心。

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无心真人云:妄念才兴神即迁,神过六贼乱心田。

心目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妙虚禅师云:惺惺一个主人翁,寂然不动在灵宫。

但将此中无挂碍,天然本体自虚空。

太乙真人云: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

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华严经颂云: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一念。

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海月禅师云: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门不必更遮拦。

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水庵禅师云:不起一念须弥山,待立当头着眼看。

拈一缕丝轻绊倒,家家门底透长安。

大沩智颂云:真佛无为在我身,三呼三应太惺惺。

若人不悟原由者,尘劫茫茫认识神。

无垢子偈云: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惟宽禅师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志公和尚云: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象。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呆堂禅师云:应无所住生其心,廓彻圆明处处真。

直下顶门开正眼,大千沙界现全身。

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段真人云: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

1、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文子《文子》
2、非冷淡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文子《文子》
3、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文子《文子》
4、"附耳之语,流闻千里。

——文子《文子·微明》"
5、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文子《文子》
6、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文子《文子》
7、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文子《文子》
8、祸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文子
9、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文子《文子》
10、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文子
11、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

——文子《文子》
12、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文子《文子》
13、誊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

——文子《文子·符言》
14、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文子《文子》
15、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浅薄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

——文子《尼泊尔很美》
16、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风景,而是拥有一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心。

——文子
17、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扬汤止沸最早出处〕——文子。

道门历代祖师真人语录辑要1

道门历代祖师真人语录辑要1

道门历代祖师真人语录辑要1龙门长春丘祖师语录师在燕京天长观时,普说曰:“道涵天地,神统百形,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

有形者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

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

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

故世尊独修性学,炼育元神。

可以灭而灭。

说法四十九年,住世亦止七十余载,人不以为无寿。

背痛而示疾,形坏也。

血肉之躯也。

可以生而生,百千万亿劫,度生无量。

又何尝灭哉?谓佛肉身至今存可也。

若论性不坏,即饿鬼畜牲,皆堪成佛,有灵明处是也。

心能造形,心能留形。

法中有爱住世者,动经千百劫,心为之也。

若心根伤坏,转眼便为冥途矣。

故有形存而心先死者,六道是也。

有形亡而心存者,古来三教圣贤是也。

今世祈长生者,不向本命元辰自发大愿,乃从仙佛乞灵,是舍本而求末矣。

究竟于我何与哉?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

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

”或问曰:“北宗道法,至吾师而大行,全真之盛振古未有,亦尚神通变化否?”师曰:“若好尚神通便是非大道,大道极平常,不作奇特想,只要心真,何事不办?吾侍重阳师三载,未沐一言之诲,若起嗔心,只为下类矣。

惟鞭策之甚,真为爱我之切。

故归化时,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赖以大行’之语,后复得道兄丹阳马大师接引,然后还山,炼心育性,三遭魔难而不为动,没于洪水而不知,虎卧于旁而不畏,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见。

而大事毕矣。

遂出山度世化人。

帝主礼拜,三宫奉侍,燎望问道,至礼也。

吾告以清净无为,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风,皆从此二句起。

上亲书袍领,命藏诸内府。

世授子孙。

敕吾为大宗师,然吾心未尝动也。

生平不轻受人一拜,拜必答之。

未尝自登师席。

黄童白叟,妇寺宰官,侯王帝主,一切平等。

西域诸方称吾为震旦活佛。

声教所及,要荒无间。

自古全真之盛,未有及此,此岂有所作为乎?不过性海中一点浮沤耳。

天人自然感应,不尚神通,宫中有妖物,百法不灵,天师束手,请问于吾,吾时在山中,静中微作念,彼物已摄道光法镜中,初不用雷神将帅符图印诀也,邪不胜正,理也。

修道高人经典语录

修道高人经典语录

修道高人经典语录修道高人经典语录1. '修道之人,心境如清澈的湖水,能够反射出真实而纯净的自我。

'解读:修道的人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澈,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从而能够保持自己真实而纯净的本性。

2. '修道如登山,需要持之以恒,不急于一时,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见到更广阔的风景。

'解读:修道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和提升。

只有持续努力,才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境界。

3. '修道的路上,心念是最重要的,它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也能够决定我们的成败。

'解读:修道的过程中,心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保持正确的心念,才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从而获得真正的成果。

4. '修道的人要懂得放下,放下执着与欲望,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解读:修道的人必须学会舍弃那些束缚自己的执着与欲望,只有放下这些负担,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5. '修道并非追求超脱尘世,而是在尘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解读:修道的目的并不是要追求超脱尘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修道的人应该在尘世中积极地投入,努力地实践自己的修行。

6. '修道的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生命的赐予,感恩遇到的人和事,感恩一切的经历与成长。

'解读:修道的人应该怀有感恩的心态,珍惜生命的赐予,感激遇到的每一个人和事情,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7. '修道的人要保持谦逊与虚心,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提升自己的修为。

'解读:修道的人必须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从而能够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并提升自己的修为。

修道高人是那些在修行中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的人,他们凭借着深厚的修行功底和智慧,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指导。

他们的经典语录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修道的真谛和道路,帮助我们在修行的旅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心态。

道家祖师们修炼之法诀

道家祖师们修炼之法诀

道家祖师们修炼之法诀汉天师语:虚无大道,清净希夷。

不染曰清,不动曰净,不视曰希,不听曰夷,勤此四者,可免轮回。

纯阳真人: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自安然。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李真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虚静天师:不怕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有定主无常应,心欲死机欲活。

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三矛真君:谷虚应声,心虚应神,神虚应气,气虚应精。

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超乎精神,而无死生。

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取精,可以长生。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寒山子:冬则朝勿饥,夏则夜勿饱,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过日出后,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秽去其身。

玉虚子: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

二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

无无藏妙有,有有现真空。

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

中黄真人:天门常开,地户须闭。

息息绵绵,勿令暂废。

吸至于根,呼至于蒂。

子谓之神,母谓之气。

如鸡抱卵,似鱼在水。

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马丹阳: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要日损日消;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

炼气作生涯,怡神为日用。

常教龙虎调,不使马猿弄。

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

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为活死人。

郝太古: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仙。

静处练气,闹处炼神。

司马真人:夫欲修真,先除邪行。

外事都绝,无以于心。

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道门篇—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

道门篇—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

道门篇—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白玉蟾祖师,南宋高道大德,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繽庵、海琼子、武夷散人。

祖籍福建闽清县。

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

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

再后则遇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

遍游江南名山胜地。

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

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

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

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

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

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

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

如从此入,便得渊源。

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在焉。

天不言而四时行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

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

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

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

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

心动神疲,心定神闲。

疲则道隐,闲则道生。

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邪说乱道久矣,采战、烧汞、搬运皆邪道也。

年少者、不笃信者、遑遑趋利者,皆未易言此道。

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关,全在用功夫。

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则兔纵,稍紧则兔死。

须于空虚中觅之,否则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

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

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静时炼气,动时炼心,下学之功毕矣。

须节欲。

先天必须后天定。

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不在腔子里。

吕祖二十句修真口诀,乃修行上天之阶梯也?。

吕祖二十句修真口诀,乃修行上天之阶梯也?。

吕祖二十句修真口诀,乃修行上天之阶梯也。

一,吕祖传此百字碑:1养气忘言守。

2降心为不为。

3动静知宗祖。

4无事更寻谁。

5真常须应物,6应物要不迷。

7 不迷性自住,8性住气自回。

9气回丹自结,10壶中配坎离。

11阴阳生反复,12普化一声雷。

13白云朝顶上,14甘露洒须弥。

15自饮长生酒,16逍遥谁得知。

17坐听无弦曲,18明通造化机。

19都来二十句,20端的上天梯。

二,张祖(三丰)注此百字碑:1养气忘言守。

注曰: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2降心为不为。

注曰: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是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

一切事体,以心为剑,相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3动静知宗祖。

注曰: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

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

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4无事更寻谁。

注曰: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气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气。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就是这样的。

5真常须应物,6应物要不迷。

注曰;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

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三分注意力对外,七分对内。

总要不离不弃。

7不迷性自住,8性住气自回。

注曰: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

道家祖师格言

道家祖师格言

道家祖师格言
道家祖师是指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他的格言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 "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被言语所完全表达的,超乎于言语表达和理性思维之外。

2. "治大国如烹小鲜":比喻治理大国就像烹饪一样,需要有适当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刚强而武断。

3. "万物皆有逆旅,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虽大,不容一物而已。

故知此于天下":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有起伏变化,天地之间就像一个胶囊一样,虽然广大但有限。

因此需要明白这一点,才能明白宇宙间的道理。

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意思是不用推崇高尚贤才,这样可以使民众不争竞,不追求罕见和珍贵的物品,也能使民众不去偷盗。

5. "弱者道之用,天下之微细也":指出道的运用常常是在微细的事物中,强者往往忽略或低估的事物中。

这些格言反映了老子对于道和治理社会的思考和观点,具有启发性和深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格言的具体诠释和理解也有不同的学派和解读方法。

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少年孤苦,中年苦行修道,到晚年才成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成就者。

这里特别跟各位分享他的修道真言。

宋·白叟玉蟾子辑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

如从此入,便得渊源。

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在焉。

天不言而四时行,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

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

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

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

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

心动神疲,心定神闲。

疲则道隐,闲则道生。

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邪说乱道久矣,采战、烧汞、搬运皆邪道也。

年少者、不笃信者、遑遑趋利者,皆未易言此道。

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关,全在用功夫。

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则兔纵,稍紧则兔死。

须于空虚中觅之,否则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

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

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静时炼气,动时炼心,下学之功毕矣。

须节欲。

先天必须后天定。

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里。

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静功。

欲学玄功,须先时时瞑目,一日间静坐几刻,再来问道。

聪明智慧不如愚,学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见,做出许多坏事。

今欲收拾身心,先从一个愚字起。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于穆不已也。

人若无此不已,则气绝矣。

故天地以气机存,人亦以气机生。

能炼住气机,便与天地同寿,便不息了。

不息则久,中庸言之矣。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

要入玄关,须用定力。

定则静,静则生。

不但静中能静,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

神定,内一着也。

事来心应,事去心止。

气定,外一着也。

语谨形正,语端气峻。

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

且更须忙里偷闲,故人能偷闲便有闲。

全真祖师要道语录

全真祖师要道语录

全真祖师要道语录全真祖师要道语录一全真之道呂純陽祖師所謂全真者,純真不假之意也。

人誰無真心,一轉便非矣。

人誰無真意,一雜便亡矣。

人誰無真情,一偏便差矣。

初心為真,變幻即為假心。

始意為真,計較即為假意。

至情為真,乖戾即為假情。

所謂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

所謂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

所謂至情者,即本性之情也。

心中有真意真情,情中方見真心真意。

由真心發而為真意,由真意發而為真情,是情即自然景象,無時非天機之呈露,然別人可不真哉。

人不真心,即無真意,無真意即無真情。

嘗見修道之士,動則私念迭起,念之私即心不真處;靜則欲念相循,念在欲亦即心不真處。

私欲不絕,發或全無真意,或半真半假,即半真半假之際,正天人相乘之時。

是意也,情所不能掩也。

驗真道先驗真情。

驗真情即可知心真與未真,知意真與未真。

故修真之道,必以意始。

意誠心亦誠,即心所發之情亦誠矣。

誠斯真也,誠若不真,見之於言,則言不由衷,非真言也。

見之於行,則行不率性,非真行也。

修之者,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當於舉念發言時,提起天良,放下人心,不許疑貳其心,混雜其意,誤用其意,方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即是真道。

真道遍行,故謂之全真。

二煉性之道王重陽祖師道者,覺路也,使人歸於覺路而出迷途也。

然必由淺入深,以小致大,依次序做去,方可有功。

大凡學道者,先要煉性。

蓋性本先天之物,必須將他煉得圓陀陀、光灼灼,方為妙用。

夫性與情連,性情發動,如龍虎之倡狂,若不煉之,使他降伏,焉能去其倡狂而歸於虛無也。

煉性之道,要混混沌沌,不識不知,無人無我,煉之方得入法。

降龍伏虎之道既行,又必鎖心猿而拴意馬。

所謂心猿意馬者,心如猿猴之狡,意如烈馬之馳,故必拴之鎖之,使猿無所施其狡,馬無所逞其馳,使歸於靜定。

靜定之功,能奪天地造化。

陰陽妙理。

能靜則萬慮俱消,能定則一念不萌,順而行之為凡,逆而行之為仙。

要使心內無一毫雜念,莫一點障礙,空空洞洞,不著一物。

杳杳冥冥,莫得一樣,所謂一絲不掛,一麈不染。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1、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文子《文子》2、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文子《文子》3、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文子《文子》4、"附耳之语,流闻千里。

——文子《文子·微明》"5、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文子《文子》6、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文子《文子》7、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文子《文子》8、祸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文子9、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文子《文子》10、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文子11、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

——文子《文子》12、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文子《文子》13、誊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

——文子《文子·符言》14、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文子《文子》15、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肤浅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

——文子《尼泊尔很美》16、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风景,而是拥有一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心。

——文子17、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扬汤止沸最早出处)——文子。

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

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

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11、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

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

2、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3、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

5、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

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

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

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

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6、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7、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

8、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

9、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10、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

11、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

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

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

12、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13、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

14、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

15、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

16、但於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

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17、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

18、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19、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20、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睹之不见,听之无声;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21、国王赐法师宝珠以报救命之恩,法师问:请问三位太子,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这颗明珠更珍贵呢?大王子:这颗明珠能照亮世上万物,世上也没有其他宝物可与之相比,只有法师之德行才配拥有此物!二王子:我想说的都被王兄说了。

三王子:宝珠之光只照耀他人不能自照,我认为世上最宝贵的是智光。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佳句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佳句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佳句
1, 祸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2, 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3, 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4, 誊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

5, 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6,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7, 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8, 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9, 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10,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11,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

12, 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13, 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肤浅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

14, 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15,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风景,而是拥有一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心。

董清奇真人语录(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

董清奇真人语录(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

董清奇真人语录(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董清奇真人语录:“董真人于得道后作《除欲究本》一书,其自述云;“赤脚道人,终日托钵,十方功德无可酬答,编一部《除欲究本》的俚言奉劝世人。

只因三教经书,理同而取名不一,儒有学问;释有机锋;道有异名。

文深义远,人难尽晓。

余编此书,少学问、短机锋、无异名,言简路捷,易于醒悟,即是全不识字的人,听之亦与身心有益。

若能醒悟。

改邪归正,浅行者消灾至祥,不遇横祸;深行者修身养德,神人钦敬;行于至善者,成仙证祖,皆不出此关键尔。

时嘉庆十八年岁在癸酉(1813)桃月望日董清奇谨序。

”“董游湖北时与吴老人同坐。

吴曰:你既出家为何不修行?董曰:我无根基,吴曰:多有人说无根基,但说此话,不明理。

生在中华得人身,六根俱全风流体,一身周全无弊病。

这就是个好根基。

董曰:我做许多伤阴骘事,上天岂肯容我到好处去。

吴曰:虽损阴骘形奠换,也未变驴被雕鞍,此时改过还不迟,坏人学好谁能拦。

紫阳真人遭天遣,虽然道坏路周全,只要加功再进步,一连三次又复元。

有恒。

董叹曰:六根周全无褒贬。

惟有一样不如人,心宫恰赛性口圈。

吴曰:桑田也能变沧海,沧海亦能变桑田,世上诸般由人做,公要换性有何难。

先将世情齐放下,一盏孤灯照内观,克去畜性还天理,日久化成蓬莱苑。

董曰:未尝不愿做好人,只是改不过。

吴曰:改不过,无恒。

“董在江南由湖北欲回陕西,时值四月,走至丰洛河。

喉中焦渴,进路旁庙堂寻水,遇一少年异人。

此庙无住持,左边设一学堂,此时正放芒学,也没有先生,独有这个书生。

那书生见余似多年未见的亲友一般,连忙起身跑出学房,携手揽挽请进房内,恭身施了一礼。

先掇开水,后冲细茶。

学生问曰:师傅从哪里来。

余答从江南来,学生又问:师傅平日云游天下,可曾遇过得道的异士吗?余口中不言,心里思惟,此人年青,讲话好奇。

余问:你今春多大年纪?学生曰:一十四岁。

余又问:想你父母好道。

学生曰:“不好道。

莫非你先生好道。

学生曰:亦不好道。

余说既你父母先生都不好道,你怎问此,是谁教你的。

道家祖师刘一明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道家祖师刘一明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道家祖师刘一明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刘一明(公元1734--1821),山西平阳府沃县人,清代著名内丹家、医学家道士。

按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系谱,他是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

刘一明著作有《易理阐微》、《孔易阐真》、《神室八法》、《西游原旨》、《会心集》、《阴符经注》、《悟真直指》、《修真九要》、《通关文》等。

1/大地山河尽药王。

出自《不是路·四曲》。

【译文】大地山河都是药王。

2/溯源穷流,三教一家。

出自《三教辩》。

【译文】追根溯源,穷尽源流,三教本是一家。

3/圣贤心法理,易学最为真。

穷到精微处,自然见宝珍。

出自《会心外集·自在窝四宝·一部易》。

【译文】圣贤的心法理论,易学是第一真义。

研究到精妙细微的地方,自然就会见到宝珍。

4有个虚灵物,看来一点精。

得人常照顾,夜夜放光明。

出自《会心外集·自在窝四宝·一盏灯》。

【译文】有个虚灵之物,看起来像一点的精灵。

如果能得到人的经常照顾,就会夜夜放出光明。

5/一即道,道即一,得一则为道,失一则非道。

出自《大道归一论》。

【译文】一就是道,道就是一,得一就是道,失一就不是道。

6/儒即道,道即儒:儒外无道,道外无儒。

出自《三教辩》。

【译文】儒就是道,道就是儒。

儒外没有道,道外没有儒。

7/虚心即便能实腹,自满到老无一长。

出自《学人二十四要·第四要·寻师访友》。

【译文】虚其心就能实其腹,自满的结果是到老来一无所长。

8/要成经久不易事,必须经久不已功。

出自《学人二十四要·第五要·立志长久》。

【译文】要成就经过很长时间不易容成就的大事,必须经过很长时间不停止的工夫。

9/看得色身如假物,自然有路觅真身。

出自《学人二十四要·第七要·舍得色身》。

【译文】如果能把色身看得像假的东西一样,自然就有找到真身的路径和方法。

10/心强必上高山顶,怕苦终久不入真。

出自《学人二十四要·第八要·不怕劳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定要看的祖师语录1.XX语录:"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静恬淡所以养道。

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

酒肉之犯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

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

"道者何物也,祖气便是根源。

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为仙〃。

"要道之妙,不过养气。

人但汩没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夫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氧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XX至久,当自知之。

苟不养气,虽挟XX超XX,非道也〃。

"夫道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咀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

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少年〃。

〃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

“气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

虽睹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

"心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话,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则不知〃。

"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

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济南对韩陶字清甫语)〃。

"守气妙在乎全精,尤当仿于睡眠。

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

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气精自定矣〃。

"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者净其气海。

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

气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

是以澄心如澄水,养气如养儿,气秀则神灵,神灵则气变,乃清静所致也〃。

"道无形名,是神气之祖也。

元气降化,神XX生。

炼神合道,乃是XX。

其余名相是铅汞,纷纭难为凭准。

我今为汝举其大纲。

夫修此之要,不离神气。

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XX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姪;婴姪是真XX;真阴真阳即是神气。

种种名相皆不可着,止是神气二字而已〃。

2、xx语录:"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神荒地狱门〃。

3、刘长生语录:“一分尘尽,则明一分道;十分尘尽,则明十分道;如尘心绝尽,则可全于性;色心绝尽则可全于命,无明心尽,则可保于冲和〃。

4、xxxx 语录:"日用者;静处炼气,闹处炼神,行住坐卧皆是道也。

昼夜见前须要不昧,若睡了一时,无了一时,日日有功无睡千日功夫了也。

勿谓他人有宿骨也。

"修真之士,若不降心,虽出家多年,无有是处,为不见性。

既不见性岂能养命,性命不备XX真。

何为如此?缘有心病也。

第一心病:见他通达性命之理,自己欲参。

不肯低头,他人不肯说,心生怨谤。

第二心病;他人有缘,不思自己无福,不能化人生善,徒生恶意,损人道缘。

第三心病:见他人看经书,自己不通,而生谤心。

此等之人,永不得大智慧天眼。

自昧之徒也。

第四心病:缘未起行,而强起缘,动众扰乱他人,是不良之人也。

第五心病:是心不足,反致心乱。

是不足之人也。

除此五病,低下参访,必得其真〃。

"夫吾道,以开通为基,以见性为体,以养命为用,以谦和为德,以卑退为行,以守分为功。

久久积成,天光内发。

真气冲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今之学者,是非、利害、好恶、贪嗔,不离于心。

心既如是,性岂能定,气岂能和?自然失去,去道越远矣。

虚披鹤蹩,枉玷教门。

见高明者嫉妒百端;见老幼者,欺诳百状;有小利处,觅缝钻头;闻大道者,耳聋眼瞎;机心巧诈,好妄狂图;不当来出家望做神仙。

不肯降心,恣纵今时情性,已作凶徒。

不通经义,呼牛作马;不知道理,转照为白。

师父开下教门,望个个修仙,吾今遍观门人,多多造业,妖言妖语,或作入梦出神,盖观修堂,记师家名姓。

引着一队业家婆,将着几个憨汉子,胡言乱语,说诱他人;合眼缄舌,推心办道,惑昧会首。

假聪明、强知解,只知说是说非,不知罪福,不思众道,纵顽心而不善,将来阴司业报,看待推谁。

莫嫌苦口是直言,此是修行之良药〃。

"欲入吾教,先要修心。

心不外游,自然神定,自然气和。

神气既合,三田既结,芝草自生。

要得完备;勤谨而行。

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二德既备道果立成〃。

5、xxxx 语录:"汝等又不端的做修行,更不打些尘劳,如何消得十方饮膳?〃古人曰:初,念住;二、息住;三、脉住;四、灭尽,入手大定。

与物不交,七百年老古锥也。

妙哉!妙哉!尘劳见后,若作些小功,亦是外行。

不可寻他,不可避他,虽是应物,亦不着他〃。

"于清风日:若不到真空阳神难出。

师曰:未到真空,阴神亦出不得。

清风曰:静处做好。

师曰闹处做更好。

汝等后生,但守岁月,兼降色心。

我下七年苦心,比他人七世工夫〃。

"XX 问:内肾热而心凉,满身发热如何?师曰:圣贤提挈过也。

后来眼里见者,耳里闻者,不得执着。

或问曰:修行在志、提挈在圣贤。

师曰:全在志。

若无志,圣贤如何提挈?问,如何是志?师曰:勿念起是志。

初做道人,下七八年苦志不退,杂念不生,莫忘初志。

旋添决烈,遇魔不妨。

圣贤中照顾,不肯坏了修行人〃。

或问如何是道人日用?师曰:舍己从人,克己复礼,乃外日用。

饶人忍辱,绝尽思虑,物物心休,乃内日用也;先人后己,以己方人,乃外日用。

清静做修行,乃内日用;XX,苦己利他,乃外日用。

常令一心澄湛,十二时中时时觉悟,性上不昧,心定气和,乃真内日用〃。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仙道人情直相反尔。

诸恶可戒,诸善可修,万行周圆,一身洁净。

终身永效,不生退怠,抱道而止,不亏节志〃。

"大抵外修福行,内固精神。

内外功深,则仙阶可进,洞天可游矣〃。

"古今成道者,皆福慧相须,慧为灯火,福为油灯。

油无则火不明,XX无福则不生。

故XX损其身,不损其福。

世之人虽天资明敏,学海汪洋,若福行未加,则终不能探其道元之妙〃。

"古今得道圣贤,道通为一,福则有异。

外功大者,仙位之高。

外行卑者,阶居其下。

古以天上圣贤善之未广,则重下人间,以偿畴昔。

人间浊恶难修,而功疾;天上清高易处,而功缓。

”6、《xx寄xx道友书》:"大抵修真慕道,须凭积行累功。

若不苦志虔心,难以超凡入圣。

或于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功,全抛世事。

但克己存心于道,皆为致福之基。

然道包天地,其大难量,小善小功卒难见效。

所以道,刹那悟道,须凭长劫炼磨。

顿悟一心,必须圆修万行。

今世之悟道,宿世之有功也。

而不知宿世之因,只见年深苦志,不见成功,以为尘劳虚诞,即生退怠,甚可惜也!殊不知坐卧住行,心存于道。

虽然心地未开,时刻之间,皆有阴功积累。

功之未足,则道之不全。

如人有大宝明珠,价值百万,我欲买之。

而钱虽未足。

须日夜经营,俭用勤求,积聚财物。

或三千五千,或三万五万,钱数未足,而宝珠未得。

其积聚钱物,应急且得使用耳。

比于贫篓之家,云泥有隔。

积功累功者,亦然。

虽未得道,其善根深重。

今世后世圣贤提挈,直至了达我无宿骨,难遇明师,万苦干辛,至今未了。

丹阳长真皆是宿缘,则十年五载之间,天外飞腾自在。

我虽未了,所受艰难,亦与常人有异耳。

祖师XX:无为道者,先舍家而后舍身。

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

至死一着,抱道而亡,任从天断。

XX言,学者其审之!〃7、xx真人语录:时师在XXXX说XX:“大凡初机学道之人,若便向言不得处理会,无着落,无依倚,必生疑惑;为心上没工夫,便信不及;信不及必不能行;行不得,则胡学乱学,久而退怠。

今且说与汝等眼前见得的、耳里听得的、信得及处行去。

从粗入妙,亦不误汝。

虽是声色,便是道之用也。

如何是信得及处?汝其不见许大虚空及天地日月山水风云,此不是眼前分明见得地?这便是修行的榜样,便是入道的门户也。

且如云之出山,无心往来。

飘飘自在,境上物上挂他不住,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风云鼓运吹嘘万物,忽来忽去。

略无凝滞,不留影迹。

草木丛林,碍他不住,划然过去,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大山巍巍峨峨,稳稳当当,不动不摇,一切物来触他不得,道人之心,亦当水之为物,性柔就下,利益群品,不与物竟。

随方就圆。

本性澄湛。

至于积成江海。

容纳百川,不分彼此,鱼鳖虾蟹,尽数包容,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日月,容光必照,公而无私,明白四达,昼夜不昧,晃朗无边,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天之在上,其体常清,清而能容,无所不复,于彼万有,利而不害,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大地之中,寂然不动,负荷万物,无党无偏,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虚空广大,无有边际,无所不容,无所不包。

有识无情,天盖地载。

包而不办,非动非静,不有不无。

不即万事,不离万事。

有天之静,有地Z 静。

有日月之明,有万物之变化,虚空一如也,道人之心亦当如此。

道同天地,其用若此。

体在其中,工夫到日,自然会得。

动用合道,自有主者。

若更觅言思路绝处,则失之矣!既入xx,各宜勉之〃。

"或问曰:开眼有尘境,合眼有梦境,众中有逆顺境,如何得安稳去?答曰:修行人修心为本。

逢着逆境,欢喜过去。

遇着顺境,无心过去。

一切尘境,干己甚事〃。

“一切人皆敬者,一切难处自承当者,久久应过,心境纯熟,在处安稳。

一切境界里平常过去,更无动心处。

向诸境万缘里,心得安稳,更不沾一尘,净洒洒地永夜不昧,便合圣贤心也〃。

"或问曰:识得一,万事毕,又云:抱元守一。

则一者是什么?XX:乃混成之性,无分别之时也。

既知有此,即堕于数,则不能一矣。

一便生二,二便生三,三生万物,如何守得!不若和一也无也。

故祖师XX:"抱元守一是工夫,地久天长一也无。

这个一也无处。

却明出自己本分来, 却不无也。

故经XX: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

"或问曰:如何是正念?XX:目前有事合接物利生,敬上安众,种种善心,不为己事,皆是正念也。

其静则体安,其动则用正。

不纵不拘,无昼无夜。

丝毫不昧,常应常静。

平平稳稳,便是真常之道〃。

"正能掩邪,邪常谤正。

凡存我相常谤人者,此等人不明白自己,乃是外遭邪宗也。

若有正知正见,必于自己心上体究偏邪,搜求过失。

若管他非,非正人也〃。

“昔有道人静坐中,或觉口中有酒味,又梦见人送酒,明日果有人送酒来。

此是心空神应,不为奇特,认之,则着邪也〃。

"师因劝众住XX,乃云:XX真人有词云:学道住丛林,校浅量深,择其善者作知音;如果未能明至理,挈领提矜〃。

〃凡在丛林,递相指教,提纲振领,共修无上心地。

大法门非小可事,有等无见趣的,不寻知友,不住丛林,不论心地,南去北来,千山万水,空费草鞋。

只寻便宜自在处,触着磕着,又早走也。

只要快着自己寻好处住,兼觅因缘,不知什么是自己紧切处,不知怎样过日,只图自在便是了也。

殊不知前面有生死决定到来,看汝着甚支吾,岂可因循过日,虚度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